第一篇:政治教育教案:高举旗帜 坚定信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高举旗帜 坚定信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提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的提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三、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消防部队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讲稿: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的提出
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在其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曾多次出现过至治盛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遭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中国该向何处去?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展开了长期争论和激烈斗争。以向西人学技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以向日本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依靠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制定宪法,建立议会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辛亥
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全盘把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移植到中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后也以晚清旧官僚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宣告失败;从此中国开始陷入‚革命过后政治总是一片混乱‛的局面,参议院成为北洋军阀的玩偶和道具,北洋军阀搞伪宪闹剧,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不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召开了‚国民大会‛,制定了所谓‚宪法‛,可实际上却彻底地暴露出蒋介石集团假民主、真独裁的真面目,把中国人民推入全面内战的血雨腥风之中。
中国该走向何方?无数仁人志士依然思索着这个沉重的历史问题。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最初他们并不是共产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斗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紧迫的实践问题。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连续发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论》两篇文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1945年4月中共七大进一步发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全党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随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毛泽东逐渐构建了革命转变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
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一定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两个革命阶段‚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统治,广大劳动群众翻身得解放,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然而,建国之初,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的认识并不深刻,由此导致了‚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这些都严重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和建设的生动而丰富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了,这条道路,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道路,正确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富强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
改革也要走自己的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但向哪里发展,起初并不是很清楚的。那时国门刚刚打开,接触到外部世界,中国人豁然开朗,似乎别国的改革模式是中国的唯一选择。改革的实践逐渐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邓小平反复强调,各国情况不同,历史不同,经验不同,改革的内容和步骤必然不同。中国的改革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改革新路。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从对内开放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改革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改革战略、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程度,要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根本方针、要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渐进方式等,都是我们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改革之路的主要特色。
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走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
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学术界普遍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上。这种说法其实不对。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其实在十二大召开之前一年多就提出来了,具体说就是在1981年7月邓小平会见著名武侠小说家、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金庸)①先生时提出来的。查良镛先生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时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建党9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积极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把马克思 ① 背景:查良镛先生对邓小平一直非常敬佩。‚文革‛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农村,查良镛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革‛的不合理。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大力进行整顿,主张大抓经济建设,查良镛在《明报》撰文支持邓小平,认为其有魄力、有远见,令人佩服。当邓小平在1976年4月第三次被打倒时,查良镛在《明报》评论中预言邓小平不久还会重返权力舞台中心。这一预测一年后即得到证实。后来,查良镛先生多次说:‚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他真像我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时,邓小平问:‚查先生,世界上有多少种社会主义?‛查良镛先生说:‚我想自从法国的傅立叶、圣西门,英国的欧文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种社会主义。邓副主席,请您指教。‛邓小平笑了笑说:‚我看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总有100多种吧‛,‚没有定规么,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我们所见到的资料,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一)不断坚持政治体制改革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30 年来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最宝贵的经验,也是建党90 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基本规律的深刻揭示。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先锋队,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发展和谋幸福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践,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真正实
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据2011年6月2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党员已突破8000万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大政党。
2.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是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准则,也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表现为宪法的规定和国家的原则,而且体现在实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即通过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各种民主形式,拓宽各种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公民有效和有序的政治参与,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使执政党、国家机构、社会自治等层面充分反映民意、尊重民意,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种使民主不断走上制度化、法治化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有机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要改善党的领导,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和寻找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制度和形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领导的政治权威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权威统一起来,形成法治高于权力、权力由法治规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原则。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四大‛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90 年的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四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是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有机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中国的多党合作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
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合作的组织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这一制度的好处是既能实现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能尊重处于少数地位的民主党派所联系和代表的这部分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很有中国特色,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统一。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大创举。该制度实施几十年来,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指在社会基层等有关领域内依法直接参与决策,进行自我管理的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概念,但是它指称的政治事实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已经存在很久,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等。
(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邓小平说过:‚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
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650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25位。劳动生产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8年,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的24.8%。(作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是以工业为支撑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0%,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已分别超过50%和70%;城镇化水平偏低。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世界50.3%的平均水平(作图)。
邓小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论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归根结底都是改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让国家迅速发展。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七一‛讲话再次提出‚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是因为我们的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要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谓生产力,即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这已是世界的普遍共识。温家宝总理在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对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强调,他指出:要进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先进生产力是牵引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引擎,这一常识性真理却在一段时间内长期被我们忽视,许多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都被视为资本主义独有特性而拒
之门外。
三是要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曾说过:‚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温家宝在2012政府工作报告中频提改革开放,他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这是往昔实践经验,也是未来发展启迪。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历史首先记住了位于安徽凤阳的小岗村。30年前,这个村18户、21个终年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因渴望摆脱饥饿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按下21个鲜红手印,定下‚生死文书‛,冲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搞起‚大包干‛。开始,人们以为就是一个落实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但实践很快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场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刻革命。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人民公社制废除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场变革图强的新的伟大革命,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改革开放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背景下进行的。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三)不断促进文化繁荣
2011年10月,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不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通过不断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其发展也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动实践,有赖于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并化为行为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立足民众主体,建设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富于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造就生动活泼、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它不受资本的操纵,不是金钱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也不是局部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最广泛、最全面的民主。人民依法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主权利,不受财产、职位、民族和性别差异限制。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获得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全中国人民的政治总代表。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地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逐步缩小和消除各种经济社会不合理现象,促进和保证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能够通过自身调整,解决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或解决好的问题,努力做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有效维护各阶层利益,使社会处于和谐与均衡状态,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政权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保证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正是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国家能够集中一切智慧、力量和资源用于建
设与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国家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得到一以贯之地坚持。
三、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蓝图凝聚力量,目标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发展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等,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 如何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如何进一推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 这一系列重大课题需要破解,一系列艰巨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即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阶段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无疑会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困难和干扰,需要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既倍加珍惜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又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大胆改革,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坚持和发展我们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根本对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有根本区别;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根本有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的议会制度,也不能搞西方的三权鼎立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搞轮流执政的多党制;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能把民主和集中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政治发展模式。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成果。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必须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分清良莠、择善而从,而不能顶礼膜拜、照搬照抄。实践证明,即便是在他国有效的制度模式,如果不顾国情,照搬照抄,也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后果。
这些年来,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主乱象‛,那种宣扬西方式民主政治为‚普世价值‛的观点,受到了普遍的质疑。然而,有人认为,南非通过西方民主的方式,结束了白人的种族主义统治,走上了民族和解之路,而且没有出现‚民主乱象‛,倒是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鼓吹在中国移植‚南非经验‛。需要指出的是,南非在白人进行种族主义统治时期,实行的就是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西式民主‛,白人统治当局是以‚宪政‛的名义实施最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
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首先是反对种族主义,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这个历史背景,在当代中国完全没有可比性。还要看到,鼓吹中国应移植‚南非经验‛,其实质在于宣扬西方民主政治理念,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其实,只要不是带有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就不难看到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道路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10月29日有一篇题为《柏林墙倒掉以后:民主影响力之辩》的文章说:‚很多观察家认为,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自由民主制和自由市场战胜了最后一大意识形态对手。两个十年和一场金融危机过后,关于这种评价是否为时过早的争论激烈起来‛;‚中国作为西方制度代替者的吸引力扩展到南非等地。南非在冷战后不久就实现了民主,现在却说北京给他们带来鼓舞和启示。南非劳工部长曼巴蒂西〃姆德拉德拉纳2007年访问北京时称,‘中国的方式显然有正确的成分,南非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东西’。‛说到底,在所谓的‚南非经验‛的是非上,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而在于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路,抵御和反对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观点。各种敌对势力竭力诋毁和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视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是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消防部队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最根本的是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人民军队的宗旨作了精辟的概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概括为: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的报告中提出: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由消防部队的性质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加强消防部队全面建设,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消防部队的绝对领导。消防部队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武装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防部队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真正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要深入进行党对消防部队绝对领导的教育,打牢官兵坚持党对消防部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基础,坚决抵制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要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消防部队,确保消防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大力加强消防部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要按照先进性要求,大力加强消防部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各级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围绕工作中心抓党的建设,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要引导广大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全面提高素质,自觉在消防部队发展建设中当先锋、做模范。近期,遵义支队将通过拍摄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等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贯彻执行能力。
三是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近年来,消防部队大力开展了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清剿火患、“四个年”建设等工作,部队全面建设得到了不断创新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部队建设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要解决矛盾和问题,我们只有在坚持和发扬部队长期形成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以人为本抓建设,着眼全局谋局部,立足长远促发展,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四是要积极为履行责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消防有关的事件层出不穷,高层建筑火灾、工矿企业火灾、车辆抢险救援、地震洪涝灾害事故、社会救助事
件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老百姓的安全,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部队,在危难时刻践行自己的宗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消防部队只有紧紧围绕履行自身和社会责任来进行,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把握特点规律,确保部队建设与时代相合拍,在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消防部队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阶段实际,着重发挥自身救援多元化,服务功能化的职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五是要坚持把以人为本,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教育部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保持消防部队的性质和本色。要教育官兵视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正确对待利益、得失,自觉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牺牲和奉献。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切实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要关心官兵的成长进步,大力推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第二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众所周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自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通过对国内国际时事的了解,结合自身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任何先进的理论,如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问题的话都只是些空洞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总结,它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基本国情,是全党和各族人民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的。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提升。无数的事实都在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还应该扫清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在实践中做好一切,充分肯定和证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能动摇,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发展中总会存在问题,这是不能避免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这是很正常的。在刚结束的“两会”中,“民生”成为重要主题,出现了一些关键词,如:幸福、医改攻坚、保障性住房、还清教育欠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平稳物价、十二五规划纲要等,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国情和国际大背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开创新局面。
中国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永远离不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向全世界人民昭告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所显示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社会主义的自信;所展示的是一个启示,一个关于人类未来选择的启示,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共产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列主义。
第三篇:入党思想汇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敬爱的党组织: 众所周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中国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永远离不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向全世界人民昭告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所显示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社会主义的自信;所展示的是一个启示,一个关于人类未来选择的启示,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2011年4月
第四篇:政治教育教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战友,大家好,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全中国人民的“马路”——党的基本路线
一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温文尔雅,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周总理讲的这条全国人民的‚马路‛,就可以理解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一条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马路‛。
二、基本路线的探索及形成
在探索基本路线的道路上,一代代共产党人真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无数的艰辛,极尽曲折,终于寻找到了这条符合人类发展规律,适应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道路。
(一)、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一是1952 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2年党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此后,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发展动力、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实践手段等问题,制定正确的基本路线,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历史性的新课题。在探索这一问题上,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二是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但是,党的八大路线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全面坚持与贯彻。直到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却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助长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倾向,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刮‚共产风‛的严重的失误。
三是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1969年的党的九大正式把这段话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大形成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还提出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方针等。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新时期的总路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叶剑英同志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的。
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三大对基本路线的表述,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完成任务的根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这一概括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研究当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结与升华。此时,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形成。
(三)基本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三、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体系。
(一)、基本路线的基本含义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是现代中国无产阶级的最高阶级组织,是全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是实现党的坚强领导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科学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是解决其它一切问题的基础,扭住经济建设不放,加快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现实要求。所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与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从领导力量、经济制度、国家政权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科学而完整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和方向问题,因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当代中国的一切,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开放,引进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革命和建设都要把我们的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都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现在,我们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不发达的状况,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发扬这种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外援;艰苦创业,也不是主张过苦日子。而是要求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中国的事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上述基本路线的各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总的目标。富强,就是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法制健全,依法治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明,就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空前提高,造就出一代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谐,就是创造一个充满公平、正义全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实现这一目标,要靠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
(二)、基本路线各要素的内在关系
首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其次,‚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再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坚持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
1、党的基本路线是几代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探索这条基本路线的过程中,几代共产党人极尽曲折,艰苦探索,甚至出现了偏移、倒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凝聚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
2、党的基本路线是由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尽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是没有变的。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还不富裕,经济还不以发达,是一个大国而不是强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根本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当前的基本路线。
3、党的基本路线和人类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历史一再表明,任何路线方针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任何偏离和否定社会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都是错误的,都将给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现阶段的中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4、党的基本路线和人民群总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基本路线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风气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裕;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法制健全,依法治国;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空前提高;社会充满公平、正义,全方面协调发展。显而易见,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愿望。
第五篇: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复兴之路富强之路幸福之路
关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内容提要:
●寻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一次次选择比较中走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成熟,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丰富。
●中国道路的选择,是由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选择和开辟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键看两条:一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二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交错反复、曲折前行,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也是道路发展的常态。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和信念,善于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是我们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展的基础和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奇迹,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中国道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种种疑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
寻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一次次选择比较中走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始终做到坚定不移,就不能不谈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现代化的艰辛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旧梦,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面对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工业文明,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找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农民、封建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运动和变法在腐朽而保守的封建专制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面前,很快败下阵来。
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所以辛亥革命虽然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希望,却未能成功地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它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其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仍然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失败。血的教训表明,依附西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化之路是走不通的,依靠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中国的现代化靠谁?又该从何处开始?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社会主义独立自主地建设现代化的全新道路,黑暗中的人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新的转折,走向新的方向。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汇集到社会主义旗帜下。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问题的解决中,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整个制度层面和社会结构上的障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使中国获得了新生,中国走向现代化有了可靠的保证。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我们不能不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立新国家、新社会、新制度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方面所作出的艰辛努力。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千疮百孔、一穷二白、十分落后。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烂摊子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建设新社会、探索新道路的历程: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重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毛泽东同志在探索初期发表了一系列光辉著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等重大理论;强调以苏为鉴,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等。虽然探索出现了曲折和失误,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道路的开辟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今天,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我们不能不铭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全面推向前进并创造新辉煌的。
当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已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科技革命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而此时的中国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左倾错误仍在影响和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徘徊。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内种种困局,中国将向何处去?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进程。这条道路形成的主要表现,一是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二是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三是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四是明确了在发展道路上要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是把这条道路的基本点以基本路线的形式确立下来,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以保证始终不渝地走这条道路。从此,我们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30多年来,我们党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亿中国人民正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走上奔向富**康的广阔道路。
中国道路:内涵丰富
从道路的选择到道路的探索,再到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成熟,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丰富。
党的十七大精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当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重要的是把握好三个一,即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
一条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我们就会在政治上迷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这是我们的事业经受风险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最可靠保证。
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对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系统阐述,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握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是要在经济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建设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个发展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对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通过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三个发展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同时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基本路线是总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方向。
中国道路:启迪深刻
历史给人以思考。回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探索、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可以启迪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条道路、更好地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
道路的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臆测,更不能割断。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道路的选择,是由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历史任务决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动顺应历史趋势,并在承继下来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实践选择和开辟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道路的开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键看两条:一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即是否体现了合规律性;二是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即是否体现了合目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告诉我们,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道路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交错反复、曲折前行,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也是道路发展的常态。把发展的道路看成是笔直的,以为道路已经形成,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功,这种想法只能是幻想。前进的道路上不会只有顺境和坦途,还会有险境和荆棘。经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坚定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充分认识事业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善于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道路的拓展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我们的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我们所开创的道路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是我们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展的基础和保证。当前,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凸显,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干扰和考验。这更加需要我们在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坚持正确方向,保持坚定立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社会共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