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心理[推荐]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答案: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牛。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q三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答案:B.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答案: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答案:C.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B.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D.“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答案:B.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B.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分组教学。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答案:D.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答案:C.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C.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答案:C.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17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C.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A.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C.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答案:B.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_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B.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答案:A.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C.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答案:A.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2、“视其所以,观其所南,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答案: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
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答案: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答案: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A.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一、单选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 B、巴辅洛夫的条件反射
C、1879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D、精神分析学派的出现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A、冯特 B、詹姆斯 C、苛勒 D、斯金纳
3、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是人脑对是的什么的反映()A、个别属性的直接 B、个别属性的间接 C、整体属性的直接 D、整体属性的间接
5、人们去看电影时,刚进电影院会感觉很黑,但过一会儿能渐渐地看见作为,这是什么现象()A、暗适应 B、听觉适应 C、视觉刺激 D、思维
6、人们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7、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和存储、提取的过程 A、保持 B、编码 C、再现 D、识记
8、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几个组块()A、5+2 B、6+2 C、7+2 D、8+2
9、依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和()A、陈述性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机械记忆
10、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这种推理称为()A、三段式推理 B、线性推理 C、演绎推理 D、归纳推理
11、小李买“四花选四”的体育彩票,其规则是要求在1-13里自由选择四个号码,小李为了保证中奖则“全买”,这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A、手段-目的分析法 B、算法式 C、爬山法
D、逆向工作法
12、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再乘100是()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均数智商 D、标准智商
13、由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多元智力理论 B、智力多因素论 C、智力二因素论 D、流体和晶体智力论
14、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是()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操
15、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6、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测验中的()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投射法
17、个体和别人在一起活动或者有别人在场时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是()A、社会惰化 B、去个体化 C、社会助长 D、群体极化
18、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需要看哪几方面()A、身体 B、心理
C、身体和心理 D、生理
19、“化悲痛为力量”指的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压抑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20、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课题是()A、抽象思维的发展 B、自我同一性 C、性别认同
D、自我意识的形式
二、多选题
1、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心理学有其独特性
B、心理学属思辨性哲学,不具有科学性
C、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所以说心理学纯属自然科学
D、人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故心理学纯属社会科学 E、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在其理论领域内的分支有()A、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B、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E、生理心理学
3、下列有关注意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B、注意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而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 C、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觉察,进而产生意识 D、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对注意的要求程度不同 E、在睡眠状态下,注意已基本停止了活动
4、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包括()A、对人的知觉 B、听知觉 C、视知觉
D、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E、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5、信息整合过程中的效应主要有()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皮克马利翁效应 D、晕轮效应
E、社会刻板效应
6、关于短时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其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B、其容量有限,平均数为7 C、信息保持的时间较长 D、信息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
E、其信息主要以语义代码的形式储存
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A、直觉动作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E、抽象逻辑思维
8、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A、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智力结构的差异
C、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态的差异 D、性别差异 E、职业差异
9、情绪情感的功能主要有()A、再生作用 B、动机作用 C、调控作用 D、健康功能 E、信号功能
10、常见的人格测量的测验方法有()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青年性格问卷 D、罗夏克墨迹测验
E、主题痛觉测验和句子完成法
一、单选题
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哪一年开始的()A、1905 B、1869 C、1879 D、1910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冯特 B、詹姆斯)(C、苛勒 D、华生
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4、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注意体现了()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集中功能
5、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6、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看同一件物品,它在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与形状是不同的,但我们还可把它看成同一个物品,这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一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8、解几何题的时候,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A比B长,C比B短,A比C长吗?这种推理称为()A、线性推理 B、三段论推理 C、条件推理 D、逻辑推理
10、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存在差异,男性在青春期以后弱于女性的是()A、空间能力 B、数学能力
C、逻辑思维能力 D、言语能力
11、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编制者是()A、比内和西蒙 B、卡特尔和马克思 C、达尔文和高尔基 D、瑞文
12、关于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B、表现为人在认知学习方面的素质 C、可以指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 D、也可指个体将来“可能为者”
13、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这是动机功能中的()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14、认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这是工作动机理论中的()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1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特征。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功能性
16、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A、人格差异 B、认知方式差异 C、气质差异 D、性格差异
17、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霍曼斯 B、舒茨 C、克鲁斯 D、阿希
1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所以会有服从行为,除了来自合法权力的原因外,也是由于()A、行为参照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责任转移
19、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压抑 B、投射 C、退行 D、文饰
20、某儿童能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按皮亚杰的理论该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选题
1、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心理学有其独特性
B、心理学属思辨性哲学,不具有科学性
C、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所以说心理学纯属自然科学
D、人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故心理学纯属社会科学 E、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在其理论领域内的分支有()A、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B、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E、生理心理学
3、下列有关注意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B、注意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而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 C、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觉察,进而产生意识 D、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对注意的要求程度不同 E、在睡眠状态下,注意已基本停止了活动
4、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包括()A、对人的知觉 B、听知觉 C、视知觉
D、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E、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5、信息整合过程中的效应主要有()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皮克马利翁效应 D、晕轮效应
E、社会刻板效应
6、关于短时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其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B、其容量有限,平均数为7 C、信息保持的时间较长 D、信息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
E、其信息主要以语义代码的形式储存
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A、直觉动作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E、抽象逻辑思维
8、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A、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智力结构的差异
C、智力发展过程中形态的差异 D、性别差异 E、职业差异
9、情绪情感的功能主要有()A、再生作用 B、动机作用 C、调控作用 D、健康功能 E、信号功能
10、常见的人格测量的测验方法有()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青年性格问卷 D、罗夏克墨迹测验
E、主题痛觉测验和句子完成法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 A、20 B、25 C、30、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的任务。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A、强迫观念 B、强迫整洁 C、强迫思维 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习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A、重复
B、内心独白 C、独白
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A、客观性 B、观念性 C、内潜性 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几个阶段。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A、目的性 B、认知性 C、知识性 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A、心理障碍 B、知识水平C、心理冲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题(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和()。
7、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和学习倾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CD
7、C
8、ABCD
9、C
10、BCD
11、D
12、ABCD
13、ABCD
14、BCD
15、B
16、ACD
17、B
18、BCD
19、AD 20、ABD
21、AB
22、B
23、ACD
24、BCD
25、ABCD
26、B
27、BC
28、ABC
29、ABD 30、CD
二、填空题(15分)
1、思维水平
2、最近发展区
3、变通性
4、利用表格
5、社交恐怖症
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保持
8、差异性
9、命题网络
10、准备律
11、班杜拉
12、先快后慢
13、系列性策略
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5、学习策略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
1、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确。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错误。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知识按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4、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一)生物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
(二)社会环境因素: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三)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
2、特殊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30分)
1、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 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2、答: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中学生常出现二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对学生发展都不利。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向好友等倾诉;写信、写日记等;转换环境)。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
A.孔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 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6.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7.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孟子》
9.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10.教育终身化的特点是()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1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1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8.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亚里斯多得 C.杜威 D.康德
19.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C)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2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B)
A.强制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中介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在我国,教育目的有哪几个层次?(ABC)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家长的要求 E.学生的目标
22.CIPP评价模式由下列哪些组成?(ABCD)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E.目标评价
23.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有哪些?(ABCD)
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思想品德的形成
24.从课程制定或管理制度角度将课程分为(AB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培训课程 E.泛读课程
2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D)
A.讲授课 B.理论课
C.新授课 D.巩固课 E.培训课
2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下列哪些?(ABC)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D.原则性 E.针对性
2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下列哪些类型?(BCD)
A..组织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E.艺术型
28.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出下列哪些特性?(ABCDE)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29.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BC)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指导 D.职业指导 E.心理咨询
30.教学大纲一般由下列哪几个部分组成?(CD)
A.练习部分 B.作业部分
C.说明部分 D.本文部分 E.注释部分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33.国家用 法律 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34.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3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科学知识。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37.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8.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9.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五.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10分)
40.试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41.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1)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2)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42.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BCD 23.ABCD 24.ABC 25.CD 26.ABC 27.BCD 28.ABCDE 29.ABC 30.CD 三.填空题
31.社会实践 32.赫尔巴特 33.法律 34.主体 35.科学知识
四.简述题
36.【要点】①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7.【要点】①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③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8.【要点】① 目标明确 ② 内容正确 ③ 方法得当 ④ 表达清晰 ⑤ 气氛热烈
39.【要点】①传道者 ②授业解惑者 ③ 示范者 ④管理者 ⑤研究者 ⑥ 朋友 五.论述题
40.【要点】①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②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③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④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⑤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六.实例分析
41.【要点】提示:(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2.【要点】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作者:佚名 教程来源:不详 点击数:85323 更新时间:2006-7-20
一、概念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名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同化: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顺应: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前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
铃声 ——> 无分泌唾液反应
(中性刺激)
中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铃声
后 铃声 ——> 分泌唾液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注: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1)强化物: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2)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
(3)强化程序: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4)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类型: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组块: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因此,组块又称为意义单元。
7、复述: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包括机械复述和有意义复述。
精加工:个体有意义地将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利用已有的信息赋予新信息以更多的意义。
组织:通过将n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组块使内容简单化。
8、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是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
元认知构成:(1)元认知知识:有关个体的知识,有关于任务的知识,有关于策略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成功的体验(知的体验)和失败的体验(不知的体验)。(3)元认知控制:计划、评价和调控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观
1、知识是对现实的解释和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2、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
(二)学习观
1、学习的目标
2、学习的实质: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吸收或接受。
②学习是个体组织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而不是发现本体的现实。
③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提取过程的本身也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重组的过程。
④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磋商建构自己的知识。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体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尽可能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使自己越来越靠近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物的一种需要。
(1)成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缺失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12、认知领域学习各类知识的表征名称:
陈述性知识(1)表征: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2)习得过程:识记阶段(理解吸收新知识)——>保持阶段(新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应用阶段(提取、应用新知识)
程序性知识(1)表征(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2)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意识控制的应用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支配下能做)——>自动化阶段(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
(3)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初步应用阶段(在认知策略的支配下对内调控)——>熟练阶段(自觉主动地应用认知策略)
13、问题解决的过程:(1)定义问题: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即发现问题。
(2)表征问题:区分无关信息和有关信息、文字的字面理解、文字的深层理解:理解整个问题
(3)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类比思维)
(4)执行(5)检查与评价
14、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运用学习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15、目标陈述三种技术:
(1)马杰的行为目标: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做什么?)②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在什么 条件下做?)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做学怎样?)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理解、欣赏、热爱等内在心理的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3)表现性目标(前两种会写)
15、学习动机定义: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6、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力求成功者往往将目标定为获得成功,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避免失败者会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容易的任务可以减少失败的可能性,而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会得到别人和自己的谅解,从而减少失败(挫败)感。
二、理解、判断
1、学习: 主体身上必须发生某些变化,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排除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变化)。
2、(1)强化: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类型:连续强化、间隔强化。比率程序: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2)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类型: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3、创造性思维特征
发散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集中思维
第二篇:教育学心理模拟题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
1、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C.随意前注意D.随意后注意
2、“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___________。()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
4、教学是___________()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是:()
A.引起注意,有效进行整合练习B.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引起注意,有效进行整合练习
C.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调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D.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6、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___________。()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
7、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C.精神分析D.行为主义
8、个性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_。()
A.能力 B.气质C.性格D.兴趣
9、“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10、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1、在我国中小学,一般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划定为以下几个阶段,即:()
A.激发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B.激发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C.激发学习动机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D.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12、_________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教育设施
13、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这是:()
A.实质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14、解决问题的阶段是:()
A.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B.提出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C.提出问题
明确问题
开展实验
检验假设 D.提出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调整问题
1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_____。()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________?()
A.1993年B.1986年C.1996年D.1995年
17、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A.自信B.自卑C.自尊D.自负
18、唐代官学教育的主干是___________。()
A.艺术教育;B文学教育;C经学教育;D诗赋
19、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____。
A.演示法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20、气质的类型有:()
A.胆汁质
多血质 B.粘液质
抑郁质 C.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D.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1、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的是___________。()
A.罗夏克墨渍测验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22、节省学习时间是以下哪种记忆测量的指标?___________()
A.再认B.遗觉象 C.再学习D.再构建
23、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是___________。()
A.面向社会主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面向未来
24、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恢复与提取,或者产生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这叫(:)
A.错觉B.遗忘C.保持D.再认和回忆
25、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并且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原则是:()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6、“由学生联想到老师”是
。()
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27、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___________。()
A.输入
保持
输出 B.输入
储存
输出C.编码
保持
提取D.编码
储存
回忆
28、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叫做:()
A.依从 B.服从C.拒绝D.排斥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
A.德育
智育
体育B.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C.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D.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法制教育 30、___________把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
A.阿伦森B.阿希C.霍尔 D.洛钦斯
31、情绪的性质是:A、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B、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C、情绪容易产生负面作用;
D、情绪状态不容易控制;E、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A.ABCD
B.BCDE
C.ABDE
D.ACDE
3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A、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B、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提倡唯物主义; D、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 E、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A.ACE
B.ABCD
C.ACDE
D.ABCDE
33、根据注意被激活时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
A.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随意前注意
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34、学校进行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A.早操和早锻炼;B课间活动和课间操;C体育竞赛和运动队;D体育课
35、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6、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叫做:
A.心理治疗
B.心理教育
C.心理咨询
D.心理诊断
37、教师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变换和创新;要具有教育机智。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规范性
B.创造性
C.统一性
D.计划性
3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___________。()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城乡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9、“七艺”是指___________。()
A.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B.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C.文法、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D.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0、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
A.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B.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C.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称为
。()
A.高尚兴趣
B.低级兴趣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42、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是:()
A.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B.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C.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随机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情绪性
D.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43、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
A.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完形心理学
44、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___________。()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45、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A.教育决定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C教育推动生产力发展反过来受生产力水平制约;D生产力应先于教育的发展
46、某人边看电视,边织毛衣。这反映了什么类型的注意___________。()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47、“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是教育的目的。”这是怎样的教育目的论?()
A.社会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班级本位论
48、下列哪项不是分科课程的显著特征?()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连贯性
D.综合性
49、人多的场合会降低个人努力的现象被称为______。()
A.虚假共识
B.习得性无助
C.社会性懈怠
D.归因错误 50、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方法
51、教学的任务有: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使学生愉快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E、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A.ABCD
B.ABCE
C.BCDE
D.ABDE
52、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
。()
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
53、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A.心理特征
B.心理动力系统
C.认识过程
D.情绪情感过程
54、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属于___________。()
A.迁移
B.原型启发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5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5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根本宗旨是:()
A.提高教师素质
B.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C.普及义务教育
D.提高国民素质
57、把性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人是___________。()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58、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___________。()
A.汉代 ;B隋代;C唐代;D宋代
59、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___________。()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60、前苏联______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61、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下面哪个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___________()
A.价值观念
B.人际关系
C.拥挤与噪音
D.文化变迁 6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与____________。()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63、教师素养主要包括:()
A.知识素养和科学素养
B.能力素养和审美素养C.职业道德素养、知识修养和能力修养D.职业道德素养、知识修养和科研修养 6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
A.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由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65、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66、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__________。()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67、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不稳定性 68、按动机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
A.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B.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D.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69、学生正在听课,忽然教室外发生巨响,引起大家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刺激的方向,这种注意形式是______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70、社会态度的作用是:()
A.认知作用
行为作用
记忆过滤效应
B.认知作用
行为作用
记忆过滤效应
自我价值保护作用
激励作用
C.记忆过滤效应
自我价值保护作用
激励作用 D.认知作用
行为作用
自我价值保护作用
激励作用
71、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72、情绪反映的是____________关系。()
A.客观现实与人
B.客观现实与需要
C.人与人
D.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7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4、深入了解客观现实情况,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这是意志的。()
A.坚定性
B.独断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75、下列哪一选项表述的观点是错误的___________。()
A.瞬时记忆完全根据事物所具有的物理特征对信息进行编码
B.短时记忆主要采用言语听觉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
C.长时记忆大量是以视觉表象形式对信息进行编码
D.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76、“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77、指出以下哪项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___________。()
A.实验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78、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爱弥尔》
C.《教育论》
D.《人的教育》 79、14、15岁到17、18岁,称为:()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80、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是指___________。()
A.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1、心理咨询的步骤是:()
A.建立关系
了解问题
分析诊断
结束咨询
B.了解问题
分析诊断
帮助指导
结束咨询
C.建立关系
了解问题
帮助指导
结束咨询
D.建立关系
了解问题
分析诊断
帮助指导
结束咨询
82、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这是:()
A.学校教育
B.政治教育
C.家庭教育
D.生活教育 83、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4、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________
A.竞争性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对抗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
85、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__________。()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86、《普通教育学》融会了当时已相当发展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8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段话表现了什么样的人性论?()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三等论
D.以上都不是
88、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将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其中稳定外倾型相当于___________。(2.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9、健康包括的内容是:()
A.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体态优美 90、?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_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91、当我们按顺序识记一系列历史年代时,发现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易记住。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期望效应 92、课外、校外教育主要形式有:()
A.家庭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D.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93、伴随情绪反应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称之为___________。()
A.生理唤醒
B.主观体验
C.外部行为
D.主观需要 9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
A.洛克
B.斯金纳
C.维果斯基
D.马卡连科 95、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从发展的角度和抽象程度划分思维的种类,可分为:()
A.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B.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直觉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集中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直觉思维
分散思维 96、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97、教师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叫做:
A.读书指导法
B.演示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98、平衡觉、动觉属于:()
A.皮肤感觉
B.听觉
C.机体觉
D.运动感觉
99、注意的特点有:A、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B、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模糊性
C、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D、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不确定性
E、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
A.ABD
B.ACE
C.BDE
D.ADE 100、美国在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中强调指出要改革“新三艺”教学中的“新三艺”是指___________。()
A.数学、物理和外语;B数学、政治和外语;C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D数学、自然和外语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
1B2A3D4D5D
16B17B18C19B20D 21A22C23B24B25A 36C37B38B39D40B 41C42D43B44D45C 56D57A58A59B60C 61C62B63C64C65B 76B77D78D79C80D 81D82A83C84D85A 96C97B98D99B100C
6A7D8C9B10B
11B12A13B14B15C
26C27C28A29C30C
31C32D33B34D35D
46C47A48D49C50A
51B52B53B54B55C
66A67D68D69B70B
71B72B73B74C75C
86A87A88A89C90D
91C92C93A94C95A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1、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___________。()
A.培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洛克
2、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不稳定性
3、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到___________。()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防微杜渐
D.因材施教
4、我国现行学制属于___________。()
A.分支型学制
B.单轨学制
C.双轨学制
D.都不属于
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___________。()
A.教学方案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7、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___________中形成的。()
A.学校学习
B.社会交往
C.家庭生活
D.师生交往
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___________。()
A.斯宾塞
B.克鲁普斯卡娅
C.杜威
D.洛克
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A.间接经验
B.生产活动
C.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10、一种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能够满足所有年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叫_()
A.继续教育
B.成人教育
C.普通教育
D.终身教育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_的成功教育经验。()
A.乌申斯基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赞科夫
12、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___________。()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阶级性
13、《爱弥尔》是哪位教育家的著作___________。()
A.杜威
B.皮亚杰
C.卢梭
D.科尔伯格
14、“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_____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教育制度
15、“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和人的可暗示性,把教学组织得如同演剧活动,以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配合教学活动,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激发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教学理论?()
A.“非指导性教学”
B.“暗示教学法”
C.“结构——发现教学”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6、信度是指___________。()
A.测验的有效性
B.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
C.测验的难易程度
D.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7、儿童犹如一块“白板”,他们长大成人后怎样主要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这是下列哪本著作的观点?()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描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哪个要求?()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19、“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的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案 20、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认识为基础的___________。()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C.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2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
A.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由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2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A.杜威
B.乌申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赞可夫
2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24、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5、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___________。()
A.小班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分组教学
26、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系统叫做()
A.教育体制
B.教育目的 C.教育规划
D.教育制度
27、美国学者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28、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9、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0、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属于____________。()
A.说服教育方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31、在我国首次把美育列入教育组成部分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32、我国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
B.《中庸》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论语》
33、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____________。()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____。()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5、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____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3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37、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38、“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________?()
A.1993年
B.1986年
C.1996年
D.1995年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________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1、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原则中的__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2、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___________。()
A.遗传
B.身体素质
C.生理成熟度
D.个体活动
43、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___________三门课程中。()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44、教学是___________。()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4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_____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6、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__________。()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47、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以能力发展为主而相对忽视掌握知识的理论主张称为___________。()
A.现代教育论
B.传统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48、? 由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___________。()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9、现在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讲授法
B.扮演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50、“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是教育的目的。”这是怎样的教育目的论?
A.社会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班级本位论
5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辅导答疑
52、提出“没有离开教育的教学”命题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53、人的身心发展是指___________。()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54、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5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___________。()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56、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___________。()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57、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____。()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58、教育制度的主体是___________。()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5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___________。()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60、“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可变性
D.个体差异性 61、“七艺”是指___________。()
A.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B.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C.文法、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D.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62、日本的广冈亮藏把教育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_。()
A.预备——内化——巩固
B.假设——验证——总结
C.导入——展开——终结 D.预备——内化——应用
63、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6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___________。()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_。()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6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___________。()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7、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___。()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68、下列哪条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B科学性;C未来性;D区域性
69、_________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方法;D教育设施
70、__________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提出来了。()
A.赫尔巴特;B培根;C杜威;D夸美纽斯
71、首次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___________。()
A.《大教学论》;B《康德论教育》;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7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A.康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巴西多
73、教育这一永恒的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____。()
A.社会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历史性
74、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
A.生产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社会制约性
75、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决定作用主要指___________。()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思想觉悟;
C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道德素质;D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政治觉悟 76、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
A.客观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条件;D客观环境和教育条件 77、遗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___________。()
A.遗传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影响人的发展;C遗传与人的发展没有关系;C遗传与人的早期发展有关系 78、“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 ;D社会活动
7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8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_____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81、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杜威;B赞可夫;C夸美纽斯;D补鲁纳
82、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做中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 ;D赞可夫 83、《爱弥尔》的作者是___________。()
A.洛克;B卢梭;C赫尔巴特;D斯宾塞 84、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___________。()
A.校长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党委集体领导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85、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___________。()
A.独特性;B易变性 ;C先导性;D开放性
86、解放后对我国教育影响最大的苏联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凯洛夫;B布卢姆;C布鲁纳;D赞可夫
87、对青少年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88、教育制度不具有___________。()
A.教育性;B历史性;C价值性;D主观性 89、主张“活动课程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杜威;B赞可夫;C克伯屈;D杜威和克伯屈
90、美国在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中强调指出要改革“新三艺”教学中的“新三艺”是指___________。()
A.数学、物理和外语;B数学、政治和外语;C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D数学、自然和外语
91、我国1990年新的教学计划制订了___________学制的九年义务教育。()
A.六·三;B五·四;C五·三;D六·三和五·四
9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___________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
A分析、联想、系统、方法;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综合、联想、系统、方法;D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9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是指___________。()
A.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B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C问题、提示、联系、总结、应用;D预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9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实习作业法;B实验法;C练习法;D演示法
95、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是___________。()
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96、________介入教学领域,揭开了电化教学的序幕___________。()
A.电话;B电视;C录音;D幻灯片 9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
A.布鲁纳;B布卢姆;C杜威;D斯金纳 98、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_______在《教育过程》著作中主张“不论我们选择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A.布鲁纳; B布卢姆;C杜威;D斯金纳 99、1975年苏联教育家_________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对苏联的学制和教育改革一度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A.乌申斯基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赞科夫
100、启发性教学原则首先要承认___________。()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C学校是主体;D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1A、2D、3D、4A、5B、6B、7B、8C、9A、10D、11B、13C、12D、14A、15B、16B、17C、18D、19A、20A、21C、22A、23C、24D、25B、26D、27A、28C、29C、30D、31B、32A、33B、34B、35A、36C、37B、38A、39B、40B、41C、42A、43B、44D、45D、46A、47D、48B、49A、50A、51B、52B、53A、54A、55D、56D、57C、58A、59A60D、61D、62C、63D、64D、65D、66D、67D、68D、69A、70B、71A、72C、73A、74D、75A、76B、77B、78B、79C、80D、81C、82A、83B、84D、85C、86A、87A、88D、89D、90C、92B、91D、93B、94C、96D、95C、97B、98A、99D、100B.心理学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___________。()
A.认知过程
B.能力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2、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___________。()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3、对光的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在不断___________。()
A.保持不变
B.无规则变化
C.提高
D.降低
4、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___________。()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
D.爬行知觉
5、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_______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___________()
A.入乡随俗
B.熟能生巧
C.察言观色
D.喜极而泣
7、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___________。()
A.费希纳定律
B.韦伯定律
C.格拉斯曼定律
D.韦伯-费希纳定律
8、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血型
B.体型
C.体液
D.社会生活条件
9、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___________。()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强化
D.模仿
10、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11、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___________。()
A.需求的作用
B.内驱力的作用
C.诱因的作用
D.强化的作用
12、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项?___________()
A.生理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和谐的需要
14、当按顺序识记一系列历史年代时,发现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易记住。这种现象是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期望效应
1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6、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17、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属于___________。()
A.迁移
B.原型启发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18、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__________。()
A.意志
B.能力
C.素质
D.性格
19、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___________。()
A.似动现象
B.自主运动
C.诱动现象
D.PHI现象 20、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___________。()
A.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意识
21、收听广播小说后,在头脑中形成小说主人公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___________。()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表象
D.无意想象
2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A.神经元
B.树突
C.轴突
D.突触
23、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___________。()
A.超常儿童
B.常态儿童
C.超常与常态儿童
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24、感觉的对比现象之一为___________。()
A.同时对比
B.短时对比
C.长时对比
D.间隔对比
25、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___________()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26、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哪种气质类型?_______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7、判断一种行为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因素?___________()
A.家庭
B.职业
C.信仰
D.文化
28、根据记忆理论的解释,系列位置曲线尾端部分的成绩源于_________。()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29、对多重人格进行研究的最可能的方法是______。()
A.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B.进行现场实验
C.进行实验室实验
D.进行个案研究 30、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______的特点。()
A.聚合思维
B.逻辑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尝试-错误法
31、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哪种功能?___________
A.调节
B.维持
C.集中
D.选择
32、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哪种方法?_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33、个人由于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做______。
A.从众
B.众从
C.去个性化
D.顺从
34、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______。()
A.心理
B.意识
C.自我意识
D.环境意识
35、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______。()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36、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属于相关法的是哪种?___________()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7、最先把内、外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______。()
A.弗洛伊德
B.弗罗姆
C.荣格
D.格罗斯
38、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___________。()
A.模糊概念
B.科学概念
C.前科学概念
D.抽象概念
39、由于刺激持续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为___________。()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感觉适应
D.内部感觉 40、心理现象包括哪两个部分___________。()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D.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41、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等四个阶段。()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普莱尔
D.华生
42、在能力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___________。()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43、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反应关系的心理学派是___________。()
A.格式塔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
44、用图片或墨迹,让被试自由回答反应而测量性格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自然实验法
B.投射法
C.问卷法
D.个案法
45、下列哪种是外部感觉?___________。()
A.运动觉
B.平衡觉
C.皮肤觉
D.内脏觉
46、学生要获得系统知识主要靠___________。()
A.机械识记
B.感觉记忆
C.有意识记
D.无意识记
47、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___________。()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8、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下列___________类型的思维。()
A.聚合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直觉动作思维
49、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___________。()
A.智力的三元理论
B.智力的二因素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智力结构论 50、皮亚杰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属于___________。()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51、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
A调查对象对问卷的理解不够B.调查对象不如实回答C.时间短难以深入 D.调查对象容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
5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___________。()
A.输入
保持
输出
B.输入
储存
输出
C.编码
保持
提取
D.编码
储存
回忆
53、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反映了思维的___________过程。()
A.综合 B.比较
C.概括
D.分析
54、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___________。()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创造能力
55、人们常常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方式的学习称为___________。()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6、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之不同在于___________。()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有无控制变量
D.实验情境不同
57、指出以下哪项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___________。()
A.实验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58、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是___________。()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求知欲
D.自我提高动机
59、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印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是___________。()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60、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
A.语言符号
B.非语言符号
C.面部表情
D.身体姿态 6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___________()
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62、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___________。()
A.遗传因素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早期经验 63、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拘谨呆板、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是___________ 人格的表现。
A.癔症型
B.强迫型
C.分裂型
D.自恋型
64、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___________ 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A.躯体疾病
B.病毒干扰
C.遗传
D.大脑外伤 65、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___________。()
A.感知
B.情绪
C.兴趣
D.气质
66、“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___________()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67、听到一声巨响,马上转过头去看,这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68、“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69、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经过复习转化来的记忆称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登记 70、以经历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称为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71、“由大联想到小、强联想到弱、高联想到低”是
。()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7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
A.思维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
D.问题情境 74、聚合思维又称为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求同思维
D.求异思维 75、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关系。()
A.U型
B.倒U型
C.直线型
D.无规律型 76、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___________()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77、生理素质是能力发展的___________。()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78、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态分布?___________()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 79、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
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80、面对压力时,如果采取积极行动以解决引起压力的具体问题,这属于哪种应付方式?___________()
A.主动认知模式
B.主动行为模式
C.回避应付模式
D.情绪定向应付 8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实验者所要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
。()
A.控制过程
B.无关变量
C.自变量
D.因变量 82、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83、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
A.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B.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C.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D.刚刚能觉察出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 84、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85、喜欢追求真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人格类型属于
。()
A.智力T+型
B.智力T-型
C.体格T+型
D.体格T-型 86、“性格决定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这说明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
8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8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头脑风暴法
89、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来分析预报震情,这是思维的。()
A.概括性
B.应变性
C.创造性
D.间接性
90、人脑对物体在空间上位移及其速度的反映,称为
。()
A.时间知觉
B.方位知觉
C.深度知觉
D.运动知觉 91、深入了解客观现实情况,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这是意志的。()
A.坚定性
B.独断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92、一套体操刚刚学会之后,再多练的几遍叫做
。()
A.倒摄抑制
B.过度学习
C.瞬时记忆
D.感觉的适应 93、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没有关系 94、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95、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意识状态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
。()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网状结构
96、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
B.个人特质
C.首要特质
D.次要特质 97、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来估计。()
A.标准分数
B.原始分数
C.平均数和标准差
D.相关系数 98、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9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 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0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
1A、2D、3D、4B、5A、6D、7B、8D、9B、10C、11C、12A、13D、14C、15C、16A、17B、18B、19C、20A、21A、22A、23C、24A、25C、26A、27D、28B、29D、30C、31D、32B、33A、34C、35B、36D、37C、38B、39C、40B、4A、42C、43D、44B、45C、46C、47D、48B、49D、50D、51D、52C、53A、54A、55A、56D、57D、58C、59B、60A、61B、62D、63B、64C、65C、66C、67A、68B、69C、70D、71B、72C、73C、74C、75B、76A、77B、78B、79D、80B、81C、82D、83A、84B、85A、86D、87C、88B、89D、90D、91C、92B、93B、94C、95D、96C、97D、98C、99B、100C.试卷二
二.多项
1.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答案: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
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六、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指向性 B.集中性 C.有意性 D.无意性 E.稳定性
2.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A.静止 B.紊乱 C.感觉麻痹 D.解除抑制 E.轻松
3.皮肤觉通常包括()A.感觉 B.触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痒觉
4.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
5.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 维 E.意识
6.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7.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8.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9.影响压力的因素有()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轻到重 D.由脚到头 E.由简单到复杂
1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1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1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15.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试卷二答案
答案11.C D 12.D 13.C 14..A C` 5.A B D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试卷三答案
答案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第三篇:读数学教育学心理有感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太会学习的人,而且没有太大的耐心去读整本的书,平时学到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感觉不能很有效地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去。但自从决定以后要考教师编制并以教师为职业,我才能够强迫着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读书和学习。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一本在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多学生数学学习心里的分析入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所以在课余时间里,我零零散散挑了一些感兴趣的章节阅读了一下。
真是开卷有益——今天读书,倏然发现自己以前犯了一个大错:太小看了三条算律的价值!
“像分配律ma+na=(m+n)a……这种本质十分明显的事实会有什么用呢?项武义先生指出,整个代数学所发展的就是有系统、有效力的运用这一系列简朴而普遍成立的数系运算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代数问题。例如解代数方程的基本想法是:那些运算律是对任意数都成立的,所以它们对„未知数‟也成立、可用。这样,通过有系统地运用运算律把所给的代数方程化简,从而确定其中所含„未知数‟的应取之值,即有意识地、有系统地达成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就是解代数方程的基本原理。”
而我以前却认为算律的作用无非是简化计算,这种认识错在“忘记了”算律不仅适用于“计算”且同样适用
于“运算”比如代数式的运算、方程式及不等式的运算、函数式的运算等等,也就是说适用于整个的数学思维(在心理学上,思维就是“运算”),于是错失了它们的重大价值。
三条算律对数学体系的建构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仅方程同解变形方法,在中小学数学里还有多项式的运算、公因式分解、根式化简、分母的有理化、不等式的运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消元、三角函数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等等都需要它们,甚至几何领域里图形的分解组合方法也需要利用它们的思想。至于在高等数学领域,举凡函数的复合、微积分运算、级数运算等等也都离不开它们。
总之,三条算律成为了数学大厦的重要基石,是它孕育了无数数学思想方法之瑰宝,我要这样去认识它们、崇敬它们。
这本书还高度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指出要:“置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于数学知识结构的中心地位”。
为何?因为“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观手段,学生掌握了它便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自我生成数学知识;其次,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智力发展;第三,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但思想方法何在呢?“数学的概念、原理是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数学的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概念、原理之中。教科书(数学著作)是以定义、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为要素构成的逻辑体系,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其中,这一经过归纳概括的逻辑体系掩盖了数学思维的真实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的原始过程,学生所看到的只是数学研究的结果。”
就是说:数学思想方法是藏在教材内容深处的东西,学生(常常老师也)看不见它们——不把它们挖出来就无法实现它们的教育价值。
如果我当年的数学老师能设计一种通俗易懂还可实践操作的方法,让我粗浅了解上面所说的那些数学思想方法,我想自己一定会变得更聪明、还会更热爱数学!
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所谓“吃透教材”,希望能把挖掘教材内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在内,所谓“备教法学法”则把介绍并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措施包括在内,这样才能找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宝藏并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心理学》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列为数学基本素质的第五个要素,指出:“数学语言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对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则简略地提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建构……数学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等等。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大题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该学科相关知识;(3)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5点(1)按照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注重适用性;(4)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年级个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同学科各年纪教材间的衔接。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哪些?(1)目标评价模式(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础上形成的,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展开);(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3)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或说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怎样理解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均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记》提出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均体现了教学的 循序渐进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应如何备课? 130—131(1)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等。将这些研究、分析结果,纳入课时计划。)(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54—156●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或者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符合哪条德育规律,为什么?)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它伴随品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它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最后就是要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操行评定法。
班级管理的模式。(P174)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心理发展 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如何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5.自我效能理论提出者:班杜拉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如何促进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③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表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
心理健康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
37、“白板说”——洛克(英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教学经验 ——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教学技能训练常用的方法:1 观察法2 书面作业法 3 对镜练习法 录音训练法 角色扮演法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把教育学建立在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设计问题: 要面向全体学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生提问: 提问目的要明确 ;提问语言要准确; 提问态度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要温和自然; 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 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教学反思的作用:1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有利于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识体系。——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 是我国教育社会主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2 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3 是衡量教育工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 必须反映一定社会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知新 ”——孔子 2 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业活动的特点坏乱而不修”——《学记》 如何实现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1 树立无产阶级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66、“应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目标 3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4 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高的精神境界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68、最早从理论如何依法执教:1 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务 2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 教——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德智体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2、德育的体谅模式—等方面全面发展 4 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彼得·麦克费尔(英国)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班杜拉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成长的现象 斯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 2要充分尊重学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生(人格,个性)3要始终信任学生 4 要严格要求学生(严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78、目标而有度,恒,方,情,理)5要平等对待学生 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在新时代如何严谨治学: 1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2 要有 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4 要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锐意创新得票品质 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评价的含义:1 教学评价室友评价主体个体方法标准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等基本构成的 2 教学评价必须在有效收集教学系统的信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息基础上进行,是对教学系统的事实性把握为前提 3 教学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评价内在包含着一定标准 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激励 ;鉴定;改进提高;管理;研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究功能 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教学评价分类:(时间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段——埃里克森 总结性评价(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在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差异评价 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现代教学评价三种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强调教师成—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长; 重视以学论教 国)
学生的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尊敬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师长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努力学习,完成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理制度(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少先队的性质:革命性;教育性;儿童性;群众性;自主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性 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 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案例分析:(1)评论做法正确还是错误(2)关于老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师的: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某老师违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背了(或践行了)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尊重家长热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爱学生锐意创新(多媒体教学)的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擅自停课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关于侮辱学生的)—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无论是在法律人格还是在道德人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依法执教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就要模范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以及相关的教育法——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死亡的无直接原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因的)负法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学校应给与老师做出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相应的处分赔偿等(3)关于学校的义务教育条件改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善归政府违反义务教育法剥夺学生上课违反受教育权 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违法勤工俭学名义“以劳赚钱,以钱代劳”违法侵犯学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生的报酬权和财产权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随意停课扰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犯受教育权连续劳动侵犯身心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健康权学校是违法主体,相关负责人应负行政责任受——弗洛伊德 行政处分学校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年人保护法》学校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的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教育,信任的教育 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
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 学目标分类法—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波斯纳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
第五篇:教育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益阳桃江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牢固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改善、大提高、大稳定、大提升”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的促进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发展,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奠定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基础。
一、加大财政主导投入,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促进办学条件“大改善”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桃江县坚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援助为辅,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比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9898万元,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5.7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25675万元,占全县教育经费支出85.87%,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教师工资不仅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还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援助。2008年,该县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呼吁在外乡友、成功人士关心桃江教育、关爱桃江学子,相继成立了桃江县教师奖励基金和育才、开吉、明鸿等助学基金,两年来共争取捐赠受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整改不合格栏杆3.6万米、改造危房面积3.5万平方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大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桃江县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业务精、师风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公开考录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公开考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到2009年,共考录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桃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2009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小学教师为40.6岁,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3岁、3.5岁。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传道”是身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先正其身,后正其人”。教师素质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桃江县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组织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师德标兵评选,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制定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并纳入了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从2005年开始,全县教师队伍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和有损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行为,全县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举办班主任任前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班,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两年共组织6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县城、中心城镇的名牌中小学与农村薄弱学校携手,通过名师送教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差距。2009年,全县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8次,有24所师资雄厚的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引进的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40多名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转变支教模式,变“县内支教”为“乡内支教”,充分调动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支教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来,全县共有4人获“省优秀教师(校长)”称号、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6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40人获“桃江名师”称号,其中农村教师24人。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队伍“大稳定”
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他们能安心农村工作,倾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子,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桃江县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稳定了农村教师群体。一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农村绩效工资差异性补贴,按照地域远近,合理调剂绩效工资,把全县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分为7档,县城教师与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在收入差距上每月最高可相差300元,最低为40元。二是加大评先评优晋级倾斜力度。对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在评先评优和晋级指标分配上,农村教师每年的名额数量都超过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职称晋级不受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晋级条件均可获得晋升。2009年,有80人次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有353人次农村教师晋级,与城镇教师相比分别超出68人次、269人次。
四、统筹教育整体发展,突出教育发展重点,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统筹教育整体发展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县教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对桃江来说,统筹教育整体发展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桃江的莘莘学子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成长、成才的光明途径。一是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积极实施“双线五步劝学法”、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健全完善保额控流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到92.3%;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以内。普高教育注重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近两年高考全县本
一、本二上线创历史新高,达到3443人,高考成绩在益阳市领先。二是积极壮大职业教育。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就业本领的重要途径。县教育、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着力打造以县职业中专为重点的职教品牌。2009年,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与湖南省女子职业大学成功“联姻”,正式挂牌成立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桃江教学基地”。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桃江教育特色鲜明,空军招飞、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充分发挥桃江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校一特”的特色教育品牌。桃江一中和桃江四中被确定为国家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9年全县共有18名考生被录入空军飞行学院;桃江一中和桃江七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人才;桃江中学生定向体育运动在全国领先,近两年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桃江、定向世界”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定向越野媒体精英赛”,着力打造了桃江定向越野活动品牌。
城乡教育发展三大不均衡 影响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发言的题目是《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张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张平指出,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时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人民网-时政频道)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仍偏多;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代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现象严重。——教育论坛
我国初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的状况也不理想,存在着大量的民办、以工代干、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要忙于农活,“田里土里一把抓”,最后往往荒废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近年来,国家对于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使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重大转换时期,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和补偿的利益群体很多,国家财政不可能对教育给予过多的倾斜力度。因而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投资短缺带来的并发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的短缺,造成了种种配置过程中对各个地区、各个利益群体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了往往需要义务教育的地方而实际中却“不义务”的境地,也是导致贫困地区大量适龄儿童留学务农的动因。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平性,要特别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当然,我们在强调教育投资的公平性的同时,不能以完全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既要注重教育投资的近期利益,又要注重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既要强化教育的社会利益与整体利益,又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操作呢?一方面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倡和引导社会渠道的投资,增大教育投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此外,为了使贫困地区教育摆脱困境,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生均经费标准。当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达到该标准时,国家和省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予以补足。保证公平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在资金分配上力求缩小已有的种种差别,至少不应加剧原已存在的不平等。我们应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大程度上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摘自《现代教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