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瀑布与溪流教案
《瀑布与溪流》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
3、通过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掌握音乐情绪、听辨音乐主题,正确感悟音乐作品的意境美。
2、能够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体会音乐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教学学法
情景渲染 聆听体验 听唱讨论 实践创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巩固复习
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三、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课件播放的“九寨沟风光宣传片”,引入新课:
九寨沟的由来
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原始的生态环境
九寨沟的“五绝”
四、音乐知识
1、音画 : 描写自然景物等具有绘画性的大型管弦乐曲。
2、组曲:是由几首乐曲围绕一个大的主题,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
五、欣赏《九寨沟音画》
1、播放《瀑布与溪流》音乐片段,请学生听后谈谈自己对这段音乐的理解,说说都想象到了什么
2、介绍《九寨沟音画》 原为记录片《九寨沟梦幻曲》的电影音乐,1995年曾获波兰克拉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后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瀑布与溪流》节选自《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3、音乐创作特点
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4、完整欣赏《瀑布与溪流》
听出哪些乐器-------短笛、长笛、竖琴等
两种音乐形象--------瀑布(雄壮、宽广)溪流(跳跃、清秀)
5、模唱或听唱主旋律,完成教学重点
6、欣赏《九寨沟音画》的其他乐章,并同时观看九寨沟风情视频。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发挥想象,体会所感觉到的意境。并能用美妙的诗句或成语来表达。
六、欣赏《日出》
1、介绍音乐作品
选自《大峡谷组曲》,是一部游记音乐。创作于1931年,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
2、欣赏《日出》
启迪学生认真体会各种乐器所表现的形象:
乐曲中定音鼓所表现的形象-------冉冉升起的太阳、短笛所代表的形象-------仿佛是鸟鸣,体会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
3、请学生来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
七、课堂总结
请学生来谈谈比较各种不同效果后的感受:音乐进行有时间上的规律、定音鼓由弱渐强表现太阳渐出、短笛模仿鸟鸣等等。单元总结:本单元意在教导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创造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地球。
第二篇:《瀑布与溪流欣赏》 教案
欣赏《瀑布与溪流》、《日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 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情景创设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猜猜看导入:
欣赏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
二、讲授新课:
1、在歌曲《神奇的九寨》的音乐中,了解九寨五绝。
2、简介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该影片于 1995 年 5 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后由作者 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全曲分五个乐章„)
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
(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4、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2)聆听《大峡谷组曲》选曲
(3)初听《日出》全曲,思考:乐曲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外加引子与尾声)
(4)分段聆听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中间部:音乐转入 G 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随后,这个旋律转为 D 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 D 大调。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音乐停在 E 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
尾声: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欣赏:《瀑布与溪流》
《日 出》
第三篇:瀑布教案
《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瀑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单元“清清的水”中一篇文质兼美的风景诗,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形,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瀑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读诗歌《瀑布》,既如聆听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又像在欣赏一幅绮丽的山水画,无时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瀑布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2、在信息时代,不可低估学生获得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向大人请教、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立体学习。
3、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理念:《瀑布》是一首包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德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首先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游览瀑布的情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立足一个“读”字,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由“细读”到“精读”,注重重音与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咬”住这几个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这首诗特点,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
教给朗读方法:本文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
。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
5、欣赏。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瀑布,动情时结束新课,留给学生无穷的回味。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进行自学,同时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搜集所需的材料,扩展视野,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3.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教学过程: 音像感知——感情朗读——理解内容——掌握方法——体会感情——熟读成诵。
一、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语:“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借助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题:雄伟壮观的瀑布不仅令古人诗兴大发,也给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小诗----《瀑布》。
板书,有意强调“瀑”的写法。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个字。(师补充:瀑布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右边是暴躁的暴,瀑布的脾气可能也很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多媒体配乐、配课文录音、配画面,学生听完后说说此时你的感受。三个小节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瀑布的?作者看瀑布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小结:作者由远到近,抓住瀑布的声音、颜色、样子来描写瀑布。
三、朗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指导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语。
2.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词语。3.指导朗读节奏。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4.小组赛读。
(二)交流阅读感受
你最喜欢那一小节?为什么?请你把你最喜欢的这节诗读出感情来,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欢。
(三)欣赏比喻句。
第一节,设计填空题: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说明瀑布(色彩鲜明)。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
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1)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师播放视频欣赏)
积累描绘祖国风景优美的四处水景的句子。钱塘江的潮水,波涛汹涌。长白山的天池,清澈透明。九寨沟的溪水,潺潺流淌。黄果树的瀑布,咆哮翻腾。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第四篇:瀑布教案(推荐)
《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瀑布》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12单元第一课。《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我搜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美丽图片,以其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理解、欣赏诗歌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在教学中,我特别倡导情景教学。教师要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从以前的正确、流利到本课的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学情分析:
本课瀑布在学生生活中不常见,因而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在文、声、像中感受瀑布的美。但如果直接呈现瀑布的样子会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在环节设计上我也按课文的顺序,先让学生从声音感知,进而到图片的欣赏。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丽。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本课总体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用恰当的方法帮学生分析字形,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9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3、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课文由远及近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丁丁的图画、课件,自制青山与瀑布图片,字卡,朗读之星。提前板书瀑布课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1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瀑布,齐读课题。
生:瀑布。
师:同学们看看今天谁来到我们的教室里? 生:丁丁。
师:丁丁还给同学们送来了一个礼物:朗读之星,比比哪组的孩子最先摘到这颗星。老师把丁丁请来当孩子们的小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瀑布,好吗?但丁丁说同学们要准确地叫出这些词娃娃的名字,才能去欣赏美丽的瀑布。孩子们有信心吗?
二、复习词语宝宝:(1分钟)
(课件出示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叠叠、岸滩、一般、比喻、千丈、衬托、仰望、伟大、屏障。
三、整体感知:(4分钟)
1、师:丁丁看见同学们读得准确,很高兴,还露出了笑脸。决定带所有的孩子都去欣赏美丽的瀑布。老师先来读读课文,孩子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想想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板书:听,看)(师范读课文)
生:我好象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看到了瀑布的全身。(师板书:声音、全身)师:孩子们想自己读读课文吗?
生:想。
师:打开书P72,把书轻轻地拿起来,边读边想:写瀑布的声音在第几小节?瀑布的全身在第几小节?
师:(正音)谁来说说课文里写瀑布的声音在第几小节?
生:写瀑布的声音在第一小节。师:哪几小节写了瀑布的全身呢?
生:第二、三小节写了瀑布的全身。
四、品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丁丁和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7分钟)生:瀑布的声音。
1、师:再听听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
生:象火车奔驰。(课件出示:瀑布的声音像---------------------。)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课文里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呢? 生: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师:叠叠的浪。(板书)(课件出示:海浪)是什么样的呢?谁能读出一个接一个的浪。(个别读)师:(生评生)你觉得他读得怎样?要是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还想试试? 你们这组的孩子一起试试。(小组读)把你的小手当做浪,一起来读读:叠叠的浪。
好象叠叠的浪怎样? 生:涌上岸滩。
师:海浪一个接一个的冲上来,谁想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个别读)一起来试试。(齐读)
师:一起来小组接读。(分组连读)(课件出示句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2、课文里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呢? 生: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板书阵阵的风)
师:老师想来读读,那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生评师)(课件出示: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生:老师读得让我感到好象真的风吹来了。师:那阵阵的风只是吹一次吗? 生:不是。是一阵又一阵
师:谁想来试试?读出阵阵的风。(个别读,生评生)。和你的同桌练练。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再把这句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老师感到阵阵的风好像真的吹过了松林,孩子们想和老师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吗?我来读,生:我来接。.
学习第二小节:(8分钟)
1、师: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离瀑布不远了,想不想快点去看看瀑布的样子?那我们继续前进,走啊走,山路突然转了个弯,“山路忽然一转。”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要注意哪个词?
生:忽然.
师:你想来试试吗?(个别读)一起来试试“山路忽然一转。”
你们望见了什么?
生:瀑布的全身。(课件出示: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师:丁丁带着我们在山路上走着走着,忽然转了个弯,望见了盼望已久的瀑布的全身,你的心情怎样?
生:兴奋,惊奇。
师:课文里哪个字写出了兴奋与惊奇?“啊”。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叫出来。想想你惊奇时发出啊的声音是怎样?谁来试试,可以加上动作。
师:我看出了你的惊奇.谁还想试试?一起带着你的惊讶说出这个字.丁丁想听到你们连起来读读的声音:
看看下文,瀑布的全身是怎样的?
生: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师:老师带来了一道白银与青山,(将白银图放在青山图上)青青的山多美,雪白的白银,青山使白银显得更白,白银使青山显得更绿。师:课文里那个字让它们互相显得更美?青山衬着白银。(出示课件画面)看到瀑布美丽的全身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
师: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朗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般景象谁看了都无法_
生接:比喻。
大比拼。女孩子先来试试。评价好的。生听得仔细。男孩子也不服输,比一比。学习第三小节(12分钟)师:远看瀑布是如此地美丽壮观,你们想站在山脚下和丁丁更近一点去欣赏美丽的瀑布吗?
那孩子们愿意自己学习第三小节吗?丁丁有个学习小建议:(出示多媒体)请小组长按我们的小建议带领组员一步步进行: 学习小建议:
1、齐读第三小节。
2、找找这小节里哪些词突出了瀑布的美丽?
3、不明白的词或句子,先小组内互相讨论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呆会提出来。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教师在里面巡视,帮助学生完成内容。
展示:组长汇报:你们小组提出哪些词突出了瀑布的美丽? 生1:珍珠的屏。但我不知道什么叫珍珠的屏?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谁愿意帮助他? 如果生不能帮助师解决:瀑布遮挡住了后面的青山,在生活中我们把遮挡东西的叫做“屏”。(出示多媒体屏)有的屏用木头做的,有的用纸做的,(出示瀑布:课文里的瀑布从高处落下来,水花四射.一粒粒水珠晶莹透明,就好象_珍珠_一样.这里的屏用珍珠做的。所以是珍珠的屏(出示:珍珠的屏贴在瀑布上)。谁来补充完整:_________好象珍珠的屏? 生:瀑布。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我们学过什么好象什么,是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这座用珍珠做的屏不是人工造的,而是天然形成的,你觉得伟大吗? 生:好伟大呀,一座__ 生;珍珠的屏.男孩子一起来读读,女孩子听听他们读得怎样?那个词语读得好? 女生:伟大(生评),一起来试试.
师:还有哪些词突出了 瀑布的美丽? 生2:如烟,如雾,如尘.
师:为什么会把瀑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当我们正在惊叹这一座珍珠的屏的壮美时,一阵微风吹来,把瀑布溅起来的水珠吹散了,越吹越远,我们好象来到了梦幻般的仙境,就象课文里说的: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师边说边播放瀑布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师创设情景)(出示: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读读红色的字,想象风把珍珠的屏吹散了,越吹越远。生:如烟,如雾,如尘.
不懂的问题:
生:为什么要仰望?
师:我们来到山脚下,望着高高的瀑布要想看见瀑布的全身.我们需要这样? 生:抬头仰望.
师:一起来做做动作.(播放瀑布图片一起仰望)站在瀑布脚下___ 生:仰望.
师:瀑布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啊。左兵团和右兵团比比读 读最后一小节。
丁丁带着我们远远看到瀑布的全身,再从近处去欣赏这座珍珠的屏,谁来说说课文按照由——到——的顺序来写? 生:由远到近。
欣赏完了瀑布,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雄伟,美丽。(板书雄伟,美丽)
五、配乐朗读(4分钟)师:丁丁带我们欣赏完了雄伟,美丽美丽的瀑布,他想让你们把课文连起来读读,想想那些词语或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我们先和你的同桌练练,呆会儿我们来配乐读。
(生读后)用你们最最有感情的朗读声带着所有的老师一起再去欣赏美丽的瀑布。小眼睛注意看老师的手势开始/
六、瀑布欣赏,练习说话。(3分钟)
我好象真的又看到了美丽的瀑布的样子,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我们欣赏完了叶圣陶爷爷看到的瀑布,聪明的宝贝能不能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与瀑布有关的一首古诗?
生:《望庐山瀑布》
师:小脑袋动得真快。一起来背背,别忘了把作者也背出来。瀑布象白色的银河从天上掉下来,多么壮观啊。这是李白看到的瀑布。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瀑布,还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瀑布的资料,老师把它们展示出来。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瀑布。(师出示图片)生;好美丽的瀑布。
教学反思:
我将五一节去旅游,让丁丁当小导游带学生去欣赏瀑布作为导入,让学生产生愿学,乐学的愿望。本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文字的优美,在文字的朗读中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如:个别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左右兵团读,教师范读,欣赏读。本文语言和意境,教师用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兴趣较浓厚。本文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及教师用语言渲染但学生在理解如烟,如雾,如尘上仍有困难,成为本课的薄弱之处,在备学情上还有所欠佳,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理解文本。
第五篇:《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
通远镇火箭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5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乐于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同学们请来一位朋友,他想带大家去观赏美丽的风景,他是谁呢?
他就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爷爷。他想要带我们去观赏的美丽奇观可以用一种声音来展现。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声音来了解一下吧!(播放瀑布声音,学生猜声音,揭示课题。)
师:对,是瀑布的声音。他有时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有时像闷雷滚动,有时犹如万马奔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师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两遍课题)
师:想想我们怎样记住“瀑”字?(学生回答记忆方式)
二、初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就请叶圣陶爷爷带我们亲眼去看看雄伟、壮观的瀑布。
(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录音材料)
1、观看中思考
师:你看到的这个瀑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看到了这些瀑布,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
2、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它读好?
3、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师提示听读要求:(1)注意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默默地跟着读课文,想想怎么样把课文读出感情。
师:这么美的诗歌,让我也来读读好吗?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要注意刚才读错的生字哦!(师配乐朗读。)
三、在品读中渗透生字
1、第一小节
(1)师:谁能帮大家读一读第一小节呢?(指名读)师:你喜欢这一小节吗?那么请你用朗读来向大家证明你的喜欢好吗?(读完)
师:你能说一下你喜欢这节诗的理由吗?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什么呢?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指导读)(其中着重讲解出现的生字“叠、滩、松”)(2)相机板书(声音美)(3)与瀑布的距离
师:这节诗就写还没看到瀑布,就先听到瀑布的声音,是不是离瀑布还很远呢?板书:(远)
这可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啊!那么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
(1)师:你们有谁想要带我去找找瀑布声音的来源?去看看瀑布真实的模样?(生读第二小节)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你喜欢第二节吗?那请你告诉我,你喜欢的理由好吗?(2)再读有关色彩美的诗句
师: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这一节就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3)重点生字,着重辅导。
师:在这句话里我找到了几个生字,其中有一个特别简单只有三画,但是它非常难写,它是?(丈)
(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在本子上练写)(4)标点符号的运用
师:可是我还在这节诗里不仅发现了生字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是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 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师:那么我们把这些心情都送到诗歌的文字里来读一读,好吗?这一次我想要请男同学来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以及作者的心情。女同学默读。
3、第三小节
(1)师:好一道美丽的白银啊!读的真美,远远的看过去,有点不过瘾,我还想走近一点去看看,谁可以带我去靠近它呢?
师: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第三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2)区分“尘”与“尖”
师:1.请同学们将你们的小眼睛看向这里!(手指“尘”字)(幻灯片出示“尖”)与“尘”像不像?一定要区分开它们俩哦!(3)师:这一节诗写瀑布的形态美。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我们请拥有这种气质的女同学来读读这节诗,让她们带我们进入仙境之中。男生感受着默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观赏更为壮观美丽的瀑布(播放幻灯片)
2、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3、小结
叶圣陶老先生所描写的瀑布不但声音美,色彩美而且形态也美。从远处到近处的观赏,真的是美得震撼人心,美得无法比喻。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课后小练习1.背诵全诗
2.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谈一谈。附板书设计:
瀑 布
声音美 色彩美 形态美
远 近
通远镇赛教活动语文学科参赛教案
学
校:通远镇火箭小学教
师:时
间:
2012年4月10日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