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优秀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5 12:3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瀑布》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瀑布》优秀教案》。

第一篇:《瀑布》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掌握“ 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 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江水河水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瀑布》

二、依据自学提纲小组内交流

一)、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二)、字

1.会写字、翘舌音字: 易错字: 多音字:

2.会认字、3.形近字:

(三)、词、.近义词.反义词、.难理解的词、你认为最美的词。.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展示汇报 交流成果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四、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五、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课后反思:“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引入: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依据自学提纲 理解课文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再说说瀑布美在哪里,并标记在课文中

(3)提出不懂的问题。

1、选择课文中的一节,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再说说瀑布美在哪里,并标记在课文中。

4、本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赞美了什么?

三、展示汇报 交流成果

第1 节:瀑布的声音;第2-3 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质疑问题

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五、重点研读问题 :

1、瀑布声音的特点。)指名读这一节诗。(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播放课件:从叠叠、阵阵这两个词看出什么?)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自由读有关诗句)从“ 忽然一转” 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啊” 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 出示瀑布录象

B 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 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指名读这一小节)“ 仰望”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把瀑布比成“ 珍珠的屏” ?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赛读,读出美感。

六、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 人读))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像风吹浪涌(声音)远

瀑布像一道白银(颜色)

像一座珍珠的屏(形状)近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 题。

3、布置作业:)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闪电 一()白银

一()风 一()歌声

一()浪花 一()浪花)用“ 好像…… 又像” 说一句话,再写下来。)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课后反思: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第二篇:《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1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3.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案》,来自网!

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四、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瀑布》教案2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教案3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紫藤萝瀑布》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教学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显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②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模仿写作,揣摩托物言志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为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母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十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

四、教师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把课文、图片、音乐完美结合,寓情于景。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情景。世界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快乐教育”、“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开发,熏陶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新的生命。

2、朗读,感悟。通过学生的精读细品,发掘学生的创新智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语文学习方式的多元性、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性”。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想一想、问一问、划一划、练一练、写一写、比一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问、写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

4、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广采博取,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5、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即处处是生活,处处是语文。

6、质疑问难,激励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品质。

五、学习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本堂课主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具学具:多媒体。

八、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1、听一听、看一看

放音乐,展示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听觉,视觉让学生感受美,创设创设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通过优美图片展示,播放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丁香花》,引入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与课文内容相吻合。

2、读一读、谈一谈

议一议

教师展示多媒体,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也参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读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并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议一议,然后学生与老师交流。

通过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预习方法。谈一谈对句子的理解,及方法,对人生的感受悟,生生、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想一想、问一问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三个核心提问,让学生思考,质疑。

学生看图片,思考教师的提问,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通过教师关键性的提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大语文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

4、划一划、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作批注和勾划。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一边听课文一边在书上划出优美的句子,关键词语,听完后想一想。学生完成教师的检测题,

通过学生的划一划,培养学生的做笔记的习惯,动脑及创新品质,通过练一练,检查学生对知识及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5、比一比、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指导学生进行片断写作练习,看谁写得好。

比朗读,比写作,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仔细观察的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教学程序:(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图片,然后放音乐《丁香花》,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然后进入预习的检查。对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要让学生读一读。

2、多媒体展示提问:你知道什么是藤萝吗?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吗?然后教师展示藤萝图片,介绍藤萝,这里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展示作者图片,介绍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听录音,看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在书上划出优美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生齐读课文、分组朗读、分男女朗读、抽个人朗读等多种方式,学生朗读时,教师播放音乐《昨日重现》作为背景,创设氛围,与作者看花时回忆起十年前的情景相照应。教师重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句子的重读;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三)、品味探究

1、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味句子的方法指导。

品味句子指导:从修辞手法、句子所写内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几方面去思考。学生先小组进行交流,再抽起来回答。教师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2、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核心问题。

A、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B、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C、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这几个问题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的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理解,对作者十年前后心情进行感悟。我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师再进行补充。

(四)、课堂检测学生进行练一练,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进行写法指导。先分析本篇文章的写法,再进行写作练习。

(六)、最后设计了音乐《希望》,与文章结尾时作者的感受一样,紧扣课文主旨,让学生放飞自己心中的希望。

(七)、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

4、紫藤萝瀑布

宗璞

欢腾、喜悦的情趣旺

盛、蓬勃的生命

看花

抚慰内心悲痛和焦虑,惊叹藤萝复生

忆花生命的美好、顽强、永恒

精神的宁静、生的喜悦、前进的动力

悟花

十、教学评价

1、学生在整堂课中,感受课的写作之闰,感受画面之美,在发问时,教师始终采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

2、课件中的几个小动画:如“智慧之花”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问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飞舞的小蝴蝶”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瀑布》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人喧马嘶、喧嚣、訇然作响、宽幅白练、凝神谛听、沉醉等词语的意思;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欣赏等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通过黄果树瀑布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像,揭题课题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录像。(课前)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给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人喧马嘶喧嚣雷声轰鸣訇然作响

宽幅白练直泻而下

聆听凝神谛听沉醉

(2)指名读,学生跟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意

1.再默读课文,具体从哪里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反馈

预设板块一:学习声音的语句

句段一:交流第2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反馈:

重点理解感受“哗哗、人喧马嘶、喧嚣、潮水般涌上来”等

3.感情朗读

4、抓词语指导赏读

(1)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动词用的特别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读“飘”、“拂”、“涌”、“盖”

5.齐读

句段二:交流“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指导朗读

句段三:交流第6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出示句子

(2)与庐山瀑布比较,从而感受黄果山瀑布的非凡气势

(3)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想象指导赏读:黄果树的瀑布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气势非凡、雄伟壮丽,字里行间还充满了如诗如画的美感。具体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在这乐池里,你聆听到哪些曲子呢?

(5)指名读

(6)师生引读第6节

句段四:交流第7节“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或在学习“感受时”交流)

①指名读

②理解“訇然作响”

③指导朗读

预设板块二:学习形态的语句

句段一: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泻下来。

①指名读

②通过图片、欣赏瀑布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③指导读好句子。

④齐读整段话

句段二:交流第4节

①指名读

②想象画面

③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画面

④感情朗读

预设板块三.学习“作者感受”的语句----(机动)

(随机再深入体会第6小节: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都充满了活力;第7小节: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师:我现在有一种冲动,想亲手触摸一下,你们想不想?快速地阅读课文第5、6、7小节。

告诉我你的感受?(板书)

(2)“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想想,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读课文第5节。

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作者的感觉(第6节,最后两句)。

(3)指导朗读第6节中的句子。(是啊,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又是一种境界)

(4)指导读第7节中的句子。(随机:可能安排在学习声音的地方:理解“訇然作响”的意思,初步朗读感悟。)

深层体会。师:原来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我们,现在在它神奇魅力熏陶之下,无意中“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此时此刻的我们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这正是大自然勃勃生机对人心灵陶冶的结果,也是大自然伟大的具体体现。

A、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B、齐读5—7小节(机动)

4.以读代讲第8节

(1)师:聆听着这无籁般的声音,欣赏着这如画般的美景,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沉醉了,他挥笔而下:“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之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描写得如此准确形象,令人以服。

(2)师生接读第8节。师:于是在绿树掩映间,多了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此时此刻,他——(生)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四、总结回顾,升华体验

1.小结、点题:齐读: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

黄果树瀑布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大自然的杰作)

声音形态感受

《瀑布》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

选择 朗读指导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

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③联系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下列任务:

1.知作者: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师范读全诗。学生画出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全班自由读、齐读这首诗。

讨论;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

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

结合练习册学法导航及诗歌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水》。

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了解作者。播放课件进行对照。

范读诗歌,并将请朗读要领

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

指导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其余学生倾听。

默读练习册学法导航,明确学法要领。

倾听,并标注字音,画出朗读节奏。自由读。

朗读后,邻桌之间展开讨论。聆听,领回学法要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释诗意: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②和③。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悟诗情、小组讨论。

1.诗中哪几句是作者望到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

日照香炉生紫烟,—动 遥看瀑布挂前川。—静

飞流直下三千尺,—动

2.哪些是作者想象到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 壮丽)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激感情: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生、挂、飞、落……)

1.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 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

4.背诵、注意重音及诗歌节奏,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5.总结学法: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1)知作者。(2)读诗句。(3)释诗意。(4)激感情。(5)背诵默写。

六、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紫烟( ) 前川( )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遥看瀑布挂前川 川:⑵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

3.文学常识填空。

《望庐山瀑布》题目又作《_________》一文的作者是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__朝伟大诗人。

4.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巡回指导,着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引导学生找,说。、轻声低吟。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本文拟人首发的运用。

引导学生从描写对象,修辞手法,诗歌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

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本诗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上述练习题,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互相说,力求抓住重点,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找,做标记,想,说。

找,说,背诗,闭上眼睛想,听,说。

想,默练,叫道名的学生说。反复朗读成诵

回顾总结并记好笔记。

读,找,勾画,圈点表明特征性的词。组员之间相互说。

按照老师的指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看大屏幕,思考,叫道名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纠正补充。

作业设置

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完成练习册1---4。

3.搜集有关瀑布的古诗文。

教学反思

《瀑布》教案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解释词语意思。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四、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按照课后提示说出瀑布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瀑布录象、音乐、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引入: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1)思考问题明确:

第1节:瀑布的声音;第2-3节:瀑布的样子。

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2)质疑问题

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片: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像风吹浪涌(声音)远

瀑布像一道白银(颜色)

像一座珍珠的屏(形状)近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3、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 )闪电 一( )白银

一( )风 一( )歌声

一( )浪花 一( )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瀑布》教案7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

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瀑布》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4、揣摩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写游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从读文中揣摩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孩子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你们都看过吧?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让我们心驰神往,你们知道是在哪儿拍摄的吗?(黄果树瀑布)

看来,你们都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先交流搜集的资料吧。

2、老师还搜集到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赞美瀑布的小诗,反复诵读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3、你们看,叶圣陶先生激动地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另一位作家吕游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绘瀑布的生机。下面我们就随他去行走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二、读中想象,品味语言。

1、——我刚下车……

(师配乐范读瀑布景色部分。生欣赏图片。)

2、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生说、读。)

3、寥寥数句,雄奇壮美的黄果树瀑布如现眼前。请你们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看看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诀窍?

谁来试着评析?(注意在读中要加强记忆)

4、这么美的文字,你们积累在头脑中了吗?

好,我们配乐赏景,齐声朗诵。

三、推本溯源,触景生情。

1、生读。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雄奇壮美的瀑布脚下,你一定会浮想联翩,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和你们一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推本溯源,来到了瀑布的上方。到底是谁给了它雄浑奇伟之气势呢?

这是一条怎样的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能够概括白水河特点的词语,然后再细读文本,想一想,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特点?(在书上做好批注)

2、站在瀑布的源头,作者久久徘徊,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谈论)

3、作者在赞叹、感慨之后忽有所悟——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联系生活,你又有哪些感悟呢?

(生交流,师点拨)

四、习作指导,拓展延伸。

1、我们来回顾课文,请大家通读全文,想一想,怎样写好一篇游记?

作者吕游在发表了一篇写作心得《写出自己就成功》,推荐给大家,希望作家的话对你们有所启发。另外老师还搜集到了几篇不同的《黄果树瀑布游记》,希望同学们对比阅读,拓宽思维。请学习委员放进班级资料册中,大家课下传看。

2、结语:孩子们,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课堂上,大自然的杰作尽收眼底;课堂外,我们的实践活动还要延续。愿你们寄情山水中,多途径、多角度去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

《瀑布》教案9

《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

第一课时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图(略)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内容探究”上。

7.布置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常见的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

第二课时

1.交流第一题答案。

2.交流赏花所得。

3.抽几名学生轮流朗读。

4.语言揣摩。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

(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5.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

这次揣摩品味语言,你取得什么经验?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语言揣摩”上记几条。

6.写作学习。

启发思考题

总题目: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

分题目:

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法才好?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切?

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7.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

8.再练朗读。

9.布置作业。

(1)练习二

(2)练习三

《瀑布》教案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朗读,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助挂图或实物照片,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学生可联系自己的感性经验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紫藤萝花的挂图或照片;

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对生命意义思考的一段话;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干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

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三)分析第一段

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

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八、九段

齐渎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刁;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十、十一段

齐读第10—ll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朵,也正是由每——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刁;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九)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瀑布》教案11

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瀑布》教案12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千丈青山”画成

(山很高大,山上长满了绿色的村)

中是的白色的水:根据“一道白银”画成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请喜欢读的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定格,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不禁想起李白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有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的惊喜,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6、填空

瀑布的全身像()。

7、接着作者又情不自禁地来到哪里看瀑布?(完成板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完成填空。

3、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觉第三节。

《瀑布》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

[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

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你有信心写好吗?

4.学生写字。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

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轻轻把书合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看一看。放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流畅美妙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到了文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喜欢这首小诗吗?快打开书自己读读。

出示学习小建议:(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2)小组学习,同学互相帮助,学会生字。

3.对生字的学习进行反馈。

(1)老师用字卡反馈:认识就大声读,不认识举手。

(2)组词带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并在小组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生字词学会了,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夸一夸他。

2.同学们真会学习。听,小丁丁说话呢,他让你们认真听。(板书:听)老师以丁丁的口吻读第一小节,读后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指名发言)能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也能听到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

3.瀑布的声音这么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取下丁丁的图,叮嘱学生:跟紧了,别掉队。)拿着丁丁的图在黑板上绕着山路转过来,把丁丁贴好,然后贴瀑布图,边贴边问: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2)读读第二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吗?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4)师生配合读。

过渡:远看瀑布是如此的壮观,让我们加快步伐,来到瀑布脚下。(把丁丁贴的离瀑布更近)

4.边贴边和同学配合读:师: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生: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

生: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谁愿意读一读这小节?学生读后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2)谁还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3)齐读这一小节。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首小诗,怎么理解怎么读。

6.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

7.配乐朗诵: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伟大与壮观。当学生渴望交流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8.你们能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写瀑布的古诗吗?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注意了课外的延伸,体现了语文的特点。]

五、作业: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介绍:世界三大瀑布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安赫尔瀑布。有关瀑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查资料。

《瀑布》教案14

一、教学任务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3、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板书:远——近)

4、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3)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4)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第一小节

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

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惊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

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背诵小诗。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五、布置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一道道一阵一阵阵一朵一朵朵一( )闪电一( )白银一( )风一( )歌声一( )浪花一( )浪花

(2)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3)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4)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瀑布》教案15

材料背景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洲的与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第三篇:《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景、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

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

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4、我们再用歌声来赞颂庐山瀑布的壮美吧。(师弹奏,生齐唱)

六、延伸拓展。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2、展示老师创写的几首小诗。(起一个鼓舞、抛砖引玉的作用吧。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都能写,我也能写。)

学完了这一课,老师写下了这么几首小诗,和大家交流交流,请同学们与我同享写诗的快乐吧。

附板书设计:

香炉紫烟

见瀑布前川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银河落九天

《瀑布》教案2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课题研究公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的第一节课,而众多老师的观摩,很容易加剧他们的紧张心情。因此刚开始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能否在本节课中轻松学习的关键所在。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在开始上课时,先给学生欣赏一组美丽的花卉图片,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心情自然地平静,开启思维,从而进入课堂的学习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从这三个维度来考虑中小学课程的衔接,并对本课教学做如下设想:

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如:小学学过的描写花的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的衔接: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篇课文蕴涵非常深刻,文中提到的文革,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相当难度的。对于这一难点,设计采用老师形象描述的方法进行交代,给学生的理解搭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的衔接: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形象的感知到理性的思考。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三维目标的实现是融合在一起的。

教学步骤:

一、旧知导入:

(欣赏一组花卉图片)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遐思。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课件):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过了,现在就看看这几个词语该怎样读?请学生上黑板注音。齐读。

(课件):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伫立( )忍俊不禁( )酒酿( )绽开( )迸溅( )

2.多姿多彩的花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陪伴着我们走过了童年的时光,也让我们领略了生命的感动。下面就看我们一位同学预习时所写的一段文字。

(课件):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凝望着窗外的栀子花。大雨倾泻而下,粗重的雨点无情地击打着她,可是她毫无惧色,一朵朵洁白的花傲立枝头,迎接着风雨的洗礼,在葱绿的枝叶掩映中,显得格外清丽动人。有的花朵已完全绽放,显得是那样舒展,仿佛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有的含苞欲放,仿佛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有的还是花骨朵,但花苞鼓鼓的,那里好像装满了生命的酒酿。栀子花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蜂围蝶阵的荣耀,有的就是这一身的洁白,纤尘不染;袭人的芳香,阵阵飘散。在这春红已谢,百花凋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

一生读,评论读得怎样,写得怎样,有无用错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久久地伫立”用错,因为“伫立”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再说“久久地伫立”就重复了。所以要删去“久久地”。

三、学习课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自然的花朵,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宗璞就曾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深深感动。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紫藤萝瀑布》。

1.请几位同学跟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师:1

生1:2

生2:3—6

生3:7

师:8、9

全体女生:10

师:11

(课件):图片、音乐。

对于刚才朗读的情况,谁给我们做个评价?

——好的,不足的。

2.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文章的思路。(启发学生用两个字的动词概括,板书。)

——一(板书):发现——凝望——回忆——感悟

3.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的。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

——(1)外形相似:这一树花开得繁密、茂盛,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条流动的瀑布,飞流直下,不可遏阻。

(2)意义相联:这一树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紫藤萝瀑布,就像一条生命的长河,绵延不绝,永无止境。

(课件):“紫藤萝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4.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处。文中像这样精妙的比喻还有很多,另外还有拟人的方法。请到文中去找一找,动情地读一读,然后在旁边空白处写上它的精妙之处。

——读,品,评。

如: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承“瀑布”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顽皮、活泼、可爱的形象。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交流品读时,强化个别读,再齐读品味,必要时老师参与。2—5节全体朗读,6节全体男生读。视课堂进程灵活处理。

5.师:一树普通的紫藤萝花,为什么会带走宗璞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让她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原来啊,宗璞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她和弟弟从小就在清华园中长大,本以为扎根在这片沃土里的种子应该顺利地发芽开花,谁知道生命的风雨来了,正当他们风华茂盛的时候,却失去了报效祖国的机会。

好不容易熬过了生命的苦难,几经雪欺霜冻,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可是有谁想到,弟弟这个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正当要施展抱负,绽放自己生命的花朵的时候,却发现身患绝症,已经无法医治,死亡之神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

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来到紫藤萝瀑布面前,她此刻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作答。

师:是的,个人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但是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个人的苦难而感事伤怀,应该放眼人类生命的长河,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在这条长河上破浪前行。

齐读10、11节。

6.师:读了这篇课文后,老师就觉得: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

生命还像什么呢?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这样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作为今天的作业写在笔记本上,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这里老师还想到:

(课件):图片、文字。

生命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命就像焰火一样,虽然短暂,但却无比辉煌。

7.结束语:

(课件):图片、音乐、文字。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瀑布》教案3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本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紫藤罗瀑布》就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它是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并能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四、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及本课的内容,我把重点放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难点放在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五、说教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六、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大屏幕出示牡丹、荷花、腊梅、紫藤萝花的滚动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让学生速读全文,然后将自己预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勾画圈点出来,共同来解决。解决的方式是查字典和根据语境推断。在正音之后对字词读一遍。对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说话。(重视语言积累,另一就是在理解和运用中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

2、作者简介

学生自主地介绍在课余时间搜集作者及课文的相关资料。所花的时间不要过长,指导学生介绍有价值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根据校情,学生能在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设立的环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如下问题。(配乐范读时,用大屏幕出示如下问题)

a、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补充。

老师进行简单的归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并板书: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忆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3、抽取两位同学朗读自选片断,老师作简要评价。

(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与赏析

1、自主探究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老师提示:需结合作者的简介来感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这个问题学生能够漂亮地作答,要求他们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2、互动平台

《瀑布》教案4

教材简析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假如用保守的教学方法授课,同学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和它丰富的表示力,快速的信息传送,充沛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同学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同学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规范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规范提倡以同学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同学的学习兴趣布置教学,尽可能地给同学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同学领进一个触目可和的自然世界中,让同学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同学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同学语感。

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小朋友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局部,谁来补充(瀑的右下局部,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澎湃,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同学带入情境,拉近了同学们与大自然、与瀑布的距离,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让同学们闭眼听读,一是学会倾听,二是想象瀑布的景象,培养同学的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身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课堂是同学的,为同学发明机会,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使同学自然地抒发。给同学一定的句式是引导同学说话要完整,学会表达。让同学圈点,是培养同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同学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尊重同学的选择,喜欢哪小节就从哪小节开始教学,充沛体现了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澎湃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烘托外衣的。引申为“烘托”的意思。诗中“青”烘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身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研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假如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语文教学是培养同学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通过反复的朗读小诗,整体感知的优秀教案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同学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同学对小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领发明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只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发明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知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使同学们对小诗的理解得以升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板书设计:

瀑布

叠激动

惊讶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板书是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协助同学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领会全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

教学反思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同学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学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同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同学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同学感情朗读,揣测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防止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同学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同学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同学自身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自我动身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同学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同学分组讨论,每个小朋友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身的见解。同学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示自身的机会和获得胜利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同学一起研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同学观察动态图,此时同学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和“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同学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测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同学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发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同学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测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熟练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同学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同学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同学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同学的精神世界。”

《瀑布》教案5

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瀑布,感受特点

2、板书课题,个性读题。

3、让我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这大自然的杰作。

【教学意图:出示其它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瀑布的特点,唤起了学生生活的储备,为我所用,为学习课文做铺垫,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产生期待。上课伊始,让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用心感受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促其主动地去探知。】

(二)口读心思,声声入耳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把作者听到的展示出来。

2、闭眼听范读,用心感受。

3、全班交流。

【教学意图:读,是一个欣赏过程。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文字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积累应用的最终目的。】

(三)熟读成诵,历历在目

1、细读三、四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黄果树瀑布。

2、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我注重让学生嚼一嚼词语、品一品句子,让孩子读懂文字背后的声音、读出作者真正的意图。我想,这样的品评有感悟(甚至悟得更深),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四)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1、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五、六、七自然段,找找作者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生交流心得。

【教学意图: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嘴去阅读文字,边读边想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带有孩子的个性理解,在交流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给了每个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3、朗读、赏析。

【教学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把作者的语言化为自己的。并向学生渗透作者的“移步换景”写作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瀑布》教案6

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赫尔的飞行员为了寻找黄金,驾机飞越了委内瑞拉高地。当飞越德弗尔山(魔鬼山--译注)时,他发现了一些瀑布。两年后,吉米·安赫尔又飞回来,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观察,但他的飞机不幸坠毁,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他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时间奋力穿过热带丛林到达瀑布处。吉米·安赫尔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这个瀑布后来即用安赫尔的名字来命名。

安赫尔瀑布从德弗尔山上满青草的平坦山顶向下跌落979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达瀑布的底部。雨季时,河流因多雨而变深,人们可以乘船去那里。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只能从空中观赏瀑布。

德弗尔(山地人命名为奥扬特曾伊山)是一座平顶山或台地,可能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上升运动。山顶因风化作用而被侵蚀出许多深坑。雨水集聚在这些裂隙和深坑内,然后漫过山腰涌出。

人们仍然来到委内瑞拉的这个地区,沿着河流淘金。那里的小城镇上只居住着钻石搜寻者及其供应商。该地区还富含铁和其他矿藏。委内瑞拉第五大城市---圭亚那城是钢铁业重要生产中心。

《瀑布》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3、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和教学挂图或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有条件的准备在瀑布前的留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资料。)

3、请学生谈感受。

4、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随着京京同学一起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赶快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出生字娃娃,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认识的新朋友,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小声地拼读几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准。

3、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再教教大家。

教师注意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4、教师:调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们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们的生字卡片上,看看还认识它们吗?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生字卡片采用抢读、轮流读等方式认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检验识字效果。(玩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的两头各有8个生字,分两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

5、教师: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娃娃的样子呢?谁愿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瀑布的壮美

1、读了课文,抽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请学生找出京京观看瀑布的不同位置,用△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3、思考:京京在不同位置发现瀑布各是什么景象?用勾画出来。

4、小组交流汇报。

远处:声如打雷,形似飞河,20层楼高,水珠飞溅,晶莹耀眼。

观瀑台: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洗去疲劳。

水帘洞:泉水丁冬,形似巨幅窗帘。

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

四、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2、出示有关句子,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如:瀑布落到深深的潭里,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

结合20层楼高上下文,想象水珠溅起的壮观景象。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如:罩把饭罩上、面罩

3、美美地朗读。(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4、试背。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六、小导游解说评比活动

1、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果树瀑布。

2、师生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

七、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一记,背一背

《瀑布》教案8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wemhuadagemin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非常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面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按老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面,把老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后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而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学生: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驻步赏花伫立花前伫立忆花加快脚步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接着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抚摸花朵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后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么样子的?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4、花的香气;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瀑布》教案10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

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

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临水骋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澈,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忧伤。自然的山水,除了给予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美生命的感叹。因为自然之水不仅有静静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给予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

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

由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学生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

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于坚开拓了诗坛口语写作的风气,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四、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字:

无聊 耳膜 弥漫 合拢 崩裂 干瘪 倒tā ( )

zhèn( )耳欲聋 陈腔làn ( )调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无二致:

震耳欲聋:

陈腔滥调:

学生自做,并相互检查,师补充修改。

五、声音的吟唱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教师指导朗读,要有激情、热情,读出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六、思路的流淌

本文是一篇游记,属于写景散文。常用的顺序就是浏览顺序。课文是如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行文的?

自主思考

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

(一)、初识:老师的讲解(不激动)

(二)、初见:实地观察(无聊)

(三)、初闻:瀑布的声音(激动)

(四、接触:概念的复活(湿透)

七、组材的奥妙

1、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什么顺序?

(入口处看瀑布----逐渐靠近瀑布----绕过瀑布抵达后面)

(由远及近,按照游览的顺序,展现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

2、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不激动-----无聊------激动了-----复活了------湿透的话要说)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前后的对比,赞美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

3、文章开头两段写对黄果树瀑布的一般感觉甚至是无聊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做什么?

(欲扬先抑---先表达对黄果树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产生的无聊之感,然后突然转变看法,与后面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的瀑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好地衬托出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

八、思想的力量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之中,从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美感是充满生机的,需要用心灵进行透彻地感悟。

九、同类的相比

欣赏一首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诗歌。

翟培基先生为黄果树瀑布写的一首诗: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第二课时

一、踏上探索之旅

回忆上节课讲的写法,并猜测如果让你具体生动地写瀑布,你会从哪些方面写?

学生可以试想。(学完文后,对比自己想法,可以找到差距,有较大的进步。)

二 、享受诵读之美

熟读课文的三、四段,体会作者对瀑布的描写。

指导学生用感情地读文章。要求读出瀑布的特点。并标出对于瀑布描写的句子。

可以自己读和小组内互读相结合。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从诵读中感知作品对于瀑布的生动描绘。)

三、感受形象之美

思考:作者描写了瀑布的哪些特点?

1、学生自主思考,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文中相关句子,并结合图片,深入理解瀑布的特点。

2、教师采用词语填空的方式总结(一方面可以理解瀑布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声音的巨大:它先是____我的耳朵,然后____了我的耳朵,最后是,————。

水气的潮湿:与此同时,我的开始____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再走近些,

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全身湿透,就像____。

气势的宏大: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 的水声中的____、____ ,在潮湿中的 ____、____ 。

动态的壮美:我看见水柱像____ ,轰隆倒塌, ____倒在水里,把水____出了大坑。水在____ ,在____ ,在 ____ ,在____ ,在____ 。

四、感悟思想之美

1、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

(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这里加上“哪怕你在赞美……”更突出了瀑布天籁之音的宏大和美妙,同时,还赋予瀑布一个鲜明的“个性”: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3、最后一段中两个“湿透”,如何理解?

(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是指被水汔湿透身体,后一个“湿透”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的,有强烈的抒情性。写了瀑布对自己生命情感的影响。)

五、品味语言之美

再读课文三、四段,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标画下来,认真品读,并做好批注,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品析

运用何种修辞手法。②调动了何种感官。③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④写了瀑布的何种特点。⑤作者的内心感受、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品析模式:运用……(手法),表现……(特点),表达……(情感)。

示例:

1、“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带给我的感受,使读者如见其景。

2、“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我的外衣开始潮湿,我的内衣开始潮湿,我的皮肤开始潮湿,我是全身湿透,我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

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气的潮湿,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无比喜爱。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状美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今后在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昭示个性光彩

课文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地印象和后来身临其境的观感,会给我们对游记类的习作有何启发?

不能仅写那些走马观花所见的众所周知的东西,而是要亲近大自然,用心去观察、体验,抓住景物的特点,更要贴近自己的内心,写常人未能发现的,能真正引起自己内心激动或感动的独特体验,还要写的细致生动,富有感情。

作业设计:

写一篇游记,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并注意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手法。

教后记:

1、本文是篇散文,想尽量教出散文的美感,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吟诵的美感中领悟作品的语言之美。

2、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是对于字面的表层意义的理解,另一种是对字面以下的深层的隐含的意义的理解。对于第一种,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把握。而对于第二种,大多数学生因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敏锐的语感,所以难于准确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这也是许多学生语文水平区别所在。许多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也能考好,这只是对于第一层面的理解,而学好语文的最要本所在,应在于第二层,即对于文字隐含义的敏锐察觉与理解,而这也是语文难学好的原因所在。语文的易与难区分就在于处在何种层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深层的语文能力,在课文中不仅着眼于语文的一般能力即工具性的方面,更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句内部的隐含义,这也是语文学科的独特的特点,也是语文的美感所在。因此,本课中,第一课时设计对于文章表面的一般性理解,而第二课时则从词句入手,训练学生对于语句隐含义的把握。让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加以适时的指导。效果较好。

3、本文内容较为简单,因此设计的题目虽多,但多是搜寻性问题,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锻炼。但对于作者的思想把握,即本文的核心价值,学生很难理解。本文实际是讲生命要有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因此,在第二课时,对于这方面用图片进行了较多的引导。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瀑布》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回扣“沉醉”。

1.课件演示:徐霞客记录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水由溪上石,如烟雾腾空,势其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具不足拟其状。

2.齐读第8自然段。

(四)拓展

1.课件演示:中国著名的瀑布

2.交流描写瀑布的经典诗文:叶圣陶《瀑布》

3.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借物抒情

《瀑布》教案12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历山水,创下无数寄情于自然的诗篇。在他老年隐居庐山时写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齐读课题。

3.认读两个生字:庐、瀑。

4.释题。

5.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2.检查初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炉、疑。指导书写:炉。

(2)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3)教师示范。

过渡:读诗不能只读通顺,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有韵味呢!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还想比老师读得好吗?那我们就得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再读‘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注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分小组逐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个别字词的意思)。

3.抽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读诗:有节奏地读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

1.想象读诗,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比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想象)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d、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带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e、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五、延展

1.出示,赏读。

2.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瀑布》教案13

课程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

学生分析: 这是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积累,重点需培养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2、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在如画的紫藤萝画面前,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3、品读语言、感悟生命(花的形象、哲理句子)

4、、写作启发

媒体设计

本课重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投影宗璞《哭小弟》片段,导入课题,加强学生对文章背景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背景故事。(多媒体显示:黑底白字,宗璞《哭小弟》片段,师深情诵读。)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同学们,这里面的“我”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发表过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等许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佳作《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投影:紫藤萝花瀑、宗璞像)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二、整体把握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3、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紫藤萝花)

4、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 (繁盛——稀落、伶仃)

5、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6、情随花变,作者藉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二)、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师板书:花的形象——生命的感悟)

三、品读赏析

(一)师: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

师点拨: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二)1、师: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 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

(生自由诵读,讨论)

师生合作:(投影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

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生齐读主旨段)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历尽磨难,仍顽强不息。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生活,好好生活啊!(投影这段话)

四、写作启发

师:这篇散文,作者将生命的感悟很好地融入到对花的描写中,借花的形象抒发人生感悟,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投影以下问题)

1、写景与抒情二着怎样摆才好?

2、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3、景物怎样写才会生动、亲切?

4、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学生说说由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

(投影)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 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

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思)

五、布置作业

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散文。

六、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借景抒情

七、教学反思

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师设计好启发性问题很重要。

《瀑布》教案14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它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叶圣陶对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组诗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资料让学生对瀑布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瀑布、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4.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配乐朗读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3.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案》,来自网!

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四、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瀑布》教案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揭示课题,出示瀑布录象或投影,激发学生阅读需求。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交流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人喧马嘶、喧嚣、凝神谛听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总起、所见、所闻、所感。

3、学生在组内讨论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再现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指导朗读,突出“真是”和“杰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自读揣摩。

(3)理解“从远处飘来”和“像潮水般”分别是怎样的声音,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自读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3、用上述方法自学3、4两个自然段。

(1)小组读书,做记号。

(2)全班交流。

(3)理解这部分的几个比喻句,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4)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图象、声音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4、学习5—7自然段。

(1)学生自学,朗读进入情境。

(2)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下列句子:

“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习第8自然段。

(1)登上平台,你看见了什么?

(2)学生介绍徐霞客。

(3)通过朗读,体会“谛听、沉醉”。

三、学生美读体味。

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难忘,把这一段美美的读出来或背出来。

四、课后拓展练习。

画一幅《黄果树瀑布图》,配上有关文字,制作成书签。

第四篇:瀑布教案

《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瀑、叠、滩”等10个生字的音、形、义,会写“尘、脚”等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朗读、观看图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秀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根据汉字科学解析汉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瀑布(单击出示),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描写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吗?一起来背背,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吧。

2、请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题目。注意“瀑”的右下部分是“ ”,不是水。

3、瀑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有什么不一样呢?(指一名学生回答)是啊,水从高山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所以叫做“瀑布”。

4、齐读课题,多美啊,再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三个小节分别写了瀑布的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呢

3、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好像什么?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三个小节分别写了瀑布的什么?(出示自学要求)

2、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一小节描写瀑布的声音,第二小节描写从远处望见的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描写站在瀑布脚下看见的景色。(板书“声音”、“样子”、“远”、“近”)

3、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呢?(随机出示三个小节内容)

(二)学习第一小节

1、生:我喜欢第一小节,这一节描写了瀑布的声音,非常有趣。师:请你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内容)

读得多流利呀!虽然我们还没看见瀑布,但是已经听见瀑布的声音了。在叶圣陶爷爷听来,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生读)

2、学习“叠”。

师:谁来读一读加横线的这句话(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叠叠的浪”没有读好,可能你还没理解叠叠的意思。

请大家观察一下“叠”字,它有什么特点?(有三个“又”字,下面是个“宜”少了一点。)(贴“叠”字卡于黑板上)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看一下老祖先是怎么创造这个“叠”字,最早“叠”字是这样写的,它由晶和门组词,晶表示众多,门表示在砧板上分肉,有很多肉在砧板上面,它们就会重叠在一起。慢慢地,叠字发展成这个样子。后来,为了书写方便,老祖先又用简单的字件“又”代替“田”,所以“叠”字就这样形成啦。“叠”就是一层又一层重叠在一起。明白了吗?“叠”还是个会意字呢。

3、指导朗读和想象

(1)(出示视频)看!这就是叠叠的浪,一个浪涌上来了,又一个浪涌上来,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层层叠叠。我们小组合作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层层叠叠的感觉。首先一组先读,接着一组和二组一起读,第三次一二三组一起读,最后全班一起读。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一层又一层的浪向我涌来。(2)(出示“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那这句话怎么读会更好呢?先听一下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我们再读。——又像怎样的风吹过松林?再读!阵阵的风读得真好!(3)同学们想不想听听瀑布的声音?请轻轻地闭上眼睛,都闭好眼睛了吗?听!

师:瀑布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

生:好大声啊,感觉它就在我眼前一样。师: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好像什么?

(大雨哗哗,雷声隆隆。狂风怒吼,万马奔腾。)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出示: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跟老师读一遍。

师: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它那雄伟的气势,让我们读出瀑布的雄伟壮观。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师:你还喜欢哪一个小节?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节描写瀑布的样子像白银,非常美丽。师:老师也很喜欢这节,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老师能感受到你的激动和赞叹!听了你的朗读,王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请全班读一读,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真不错!

2、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从远处望见的瀑布的全身!在这幅图中,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瀑布!是啊!瀑布在青山的衬托下显得更——美,更白,更亮!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多么像白银啊。(板书“白银”)看到这样的瀑布,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怪不得叶圣陶爷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3、指导朗读

师:谁能读出瀑布的美? 师:“衬着”加重了读音,看来你理解了衬着的意思(贴“衬”字卡)!谁能像他读得这么好? 师:(1)同学们注意到这两个感叹号了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赞叹的感受表达出来!(2)山路忽然一转,我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读!(3)这般景象没法比喻,读!

(四)学习第三小节

1、这么美丽壮观的瀑布不走近一些去欣赏,是在是太可惜了!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欣赏瀑布的美景(播放视频)师:看到这瀑布,你想说些什么?

生:太壮观了!好像一条条银色的龙在奔腾。师:带着我们的赞叹来读一读第三小节。

2、指导朗读

(1)这瀑布多么高啊!咱们得站着瀑布脚下怎么样?读!(2)抬头仰望,看到了什么?读!

叶圣陶爷爷把瀑布比喻成屏风,瀑布从高山上倾泻而下,水碰到石头,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珍珠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风。看到这像屏风一样的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好壮观!好神奇!好美丽!)(3)(出示“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我们看到一座珍珠的什么?读!

3、理解如烟如雾如尘

珍珠缀屏风,现在我们身处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奇境,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这时,一阵风吹来,把许多轻轻柔柔的小水珠吹到你的脸上,你的手上,那些轻飘飘纷纷扬起的水珠像烟;那些密集一些,迷迷蒙蒙,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贴“尘”字卡)请女生读一读这句话,读得真好听。

(出示图片)这就是炊烟袅袅的景色,这是大雾天气的景色,这是尘土飞扬的美景。这些景色你带来什么感受?——轻飘飘、白茫茫、纷纷扬扬的,朦胧轻盈的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轻轻地读一读这句话。

4、小结

接下来,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带着我们的赞叹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我们都陶醉在这人间仙境之中,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神奇的大自然。叶圣陶爷爷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他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由远及近,从声音到样子,用心体会,才写下了如此动人的《瀑布》。

四、指导书写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听觉的震撼,视觉的享受,心灵的陶冶!我们不妨拿起笔,写下我们心中最美的汉字!

2、(出示田字格里的“脚”字),脚的结构是左中右结构,三个部分要写均匀,大小一样。要写好“脚”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们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要特别提醒,要写好这个“脚”字有个诀窍,就是要写好中间的“去”,“去”一定要写端正,起笔高一点,写出来的字才会美观端正。

3、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脚”。(边板书边讲解)“月”要写得窄长些,“去”起笔高,写端正,单耳刀起笔低一些,不要写成双耳刀。

4、拿起笔,自己写一写吧!写之前注意坐姿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只有坐得端端正正,字才会写得工整美观。(切换实物投影模式)(播放音乐)

5、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写的字,展示评议,回去再写一写田字格里的字。(有时间,可以写“尘”:上面的“小”竖钩改成短竖,下面的“土”写扁一些,宽一些。)

五、板书设计

瀑 布

声音 叠

远 白银 衬

样子

近屏 尘

第五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题】

《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应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样的道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并进一步认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教材分析】

作者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本文体现宗璞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情感,精美细致的描写,简洁洗炼的文字。由于文章写在**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就有着更为普遍的意义和很强的感染力。【设计思路】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 做好衔接:

1.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的学习。教学时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悟的人生哲理。教师联系课文背景讲读一、二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进而指导学生独立分析其他段落,始扶渐放,锻炼分析能力。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生的理解搭建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对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准确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情感与态度目标:

借助背景资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

【教学难点】借助背景资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一张照片导入

百度搜索:紫藤萝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F%CC%D9%C2%DC%CD%BC%C6%AC&in=15355&cl=2&lm=-1&st=&pn=8&rn=1&di=***&ln=2000&fr=ala1&fm=ala1&fmq=***5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1&di17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屏幕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面对这茂盛的紫藤萝,女作家宗璞是如何描绘的呢?又引起了她的哪些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跟着作者去观览生命的色彩,感受生命的悸动。2.了解作者

百度搜索:宗璞

http://baike.baidu.com/view/9124.htm?hold=r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1.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读准字音,注意感情。【百度搜索】《紫藤萝瀑布》朗读

http://

㈡、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本文的主题吗?

歌颂生命的美好、顽强、永恒。

六、拓展迁移(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选择向日葵、爬山虎、白杨树、牵牛花中的某一种植物(屏显),发挥联想,说说你能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百度搜索: 向日葵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F2%C8%D5%BF%FB%CD%BC%C6%AC&in=3790&cl=2&lm=-1&st=&pn=10&rn=1&di=107997899985&ln=1992&fr=ala0&fm=ala0&fmq=***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0&-1&di

百度搜索: 爬山虎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5%C0%C9%BD%BB%A2%CD%BC%C6%AC&in=4804&cl=2&lm=-1&st=&pn=42&rn=1&di=108061528785&ln=2000&fr=ala1&fm=ala1&fmq=***2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5&-1&di

百度搜索: 白杨树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D7%D1%EE%CA%F7%CD%BC%C6%AC&in=3561&cl=2&lm=-1&st=&pn=16&rn=1&di=70035935610&ln=2000&fr=ala1&fm=ala1&fmq=***7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7

百度搜索: 喇叭花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0%AE%B0%C8%BB%A8%CD%BC%C6%AC%B4%F3%C8%AB&in=8029&cl=2&lm=-1&st=&pn=51&rn=1&di=99546888165&ln=2000&fr=ala1&fm=ala1&fmq=***6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七、结束语:

同学们,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己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八、作业:

把“拓展迁移”部分加以充实、修改,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九、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发现点拨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5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拨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和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载《瀑布》优秀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瀑布》优秀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瀑布的葬礼》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为大瀑布举行......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五篇范文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设想: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课题研究公开课,也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的第......

    瀑布与溪流教案(共5篇)

    《瀑布与溪流》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

    1.《壶口瀑布》教案(共5篇)

    《壶口瀑布》教案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

    望庐山瀑布教案(共五则)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

    望庐山瀑布教案(共五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 1、识记并......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2.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