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看,尽可能客观地捕捉他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但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和信息,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和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和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2、时间取样法 是指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选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辨别与记录预先选定并详细定义的具体行为的发生,或归入已准备好的某种类别。在一定时间间隔但同等的时间段中进行。选定的行为或变量。常需备有长列行为清单或某种分类系统表。现场判定并记录某些行为是否发生,或记入某已预备好的类别。
三、等级评定法要求研究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或事件作出判断和评定。特性等级评定 在观察前先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项目分为几个等级,观察时只注意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属于哪个等级。观察后按某特性为某人评定等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进行,常经多次观察后作出。选定的行为特性。观察,然后根据某人的行为特征对预定的特性作出等级评定。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是等级评定量表法。等级量表评定法可分为数字量表、图示量表、标准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强迫选择量表。数字量表上的行为类型以有一定顺序的数字形式确定,观察者只要选择最适宜的数字就能说明被观察的对象。图示量表,在量表上,一条直线表示某一行为,观察者沿着直线上的刻度从高到低迅速而简单地做出判断。标准评定量表,该量表将观察对象的行为与总体作比较,以标准分数或百分数加以评价评定。累计评定量表,该量表由一系列评定项目组成作为全部特征 的一部分独立表现。强迫选择量表,此类量表给出一系列描述性语言,可以是积极肯定的,也可以是肯定加否定的行为项目,评定者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被评定描述,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人物推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其一是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其二是指对事发后留下的痕迹进行推测的观察。它包括访谈法和临床法两种记录方法。访谈法是一边与儿童玩,一边同儿童说话,从儿童的话语和游戏中,捕捉到儿童的情感和要求方法。临床法是指观察者对儿童进行提问,让儿童进行回答,从中发现儿童的思想情感等特征的方法,这是皮亚杰常用的发法。
此外在运用上述观察法时还用到了以下观察记录方式:
1、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时可用手记,也可以用录音机、录像机等将观察到的情况实录下来,然后再作书面整理。连续记录法一般适用于实况详录观察法、轶事记录法和事件取样法的观察记录。在进行人工书面连续记录时,应注意把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与记录者或观察者的主观解释和评价区别开来。
2、频率记录法 在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图示法中,均须纪录行为的出现频率。这样,就需要预先制定好记录表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行为分类系统及各种行为定义,在观察现场当即作出判断,记录表内。记录时常把观察时间分为若干段,在每一时段中记录某重行为类型,观察工作结束后,可根据从各时段中累计的各类行为频率加以分析。
3、等级记录法
等级记录法适用于等级评定法中。在编制评定量表时,应注意项目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与回答用语的简明性和定性词的明确性。在记录时,观察者要以客观、全面地给以评定,避免主观情绪对记录过程的影响。
4、符号记录法
在对某种活动或事件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时,如果涉及到的对象多,用言语记录比较困难时,可用预先规定好的符号系统进行记录。在制定符号系统时,必需首先进行行为的分类,考虑好观察中可能出现的行为类型,或选定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特定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然后,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各具体行为。用符号记录,迅速方便,一目了然。
5、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
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就是运用现代仪器(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加以辅助,将有关信息保留下来,待事后整理、分析的方法。
第二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五--六章 调查研究和观察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
名词解释
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现状调查旨在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方面的发展现状,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问题的基本现状。相关调查旨在探讨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发展变化调查主要探讨儿童的某种特征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
原因调查具有某种特征的儿童或教育现象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原因调查要解决的问题。问卷法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
指导语是用来知道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
访谈:研究者“寻访”被研究者并与其进行“交谈”的一种活动。
开放型访谈:也称非结构性访谈,指事先没有设计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访谈可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半开放型访谈是受访谈者一定控制的访谈,访谈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提出问题,但同时也鼓励受访者参与。
简答题
调查研究的特点①间接收集资料来了解和分析现象和问题的方法。②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涉及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简便灵活,收集资料速度快。局限性:①调查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却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②调查成功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更多地受制于研究对象;③调查者自己的主观倾向、态度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将会影响被调查者,是调查的客观性降低;④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个体的情况,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要慎重。
调查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类型。①现状调查。②相关调查。③发展变化调查。④原因调查。(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种。①描述性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生过程,以描述现状为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探索性调查。以解释事物之间关系为目的的调查,以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为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预测性调查。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断与估计的调查,以预测事物发展的远景为主,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④评价性调查。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以评价、考核幼儿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为主。(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三种。①全面调查。即普查,总体有多大,样本就有多大。②典型调查。从调查范围内选取典型的例子进行调查。③抽样调查。按抽样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有较好的代表性,被广泛采用。
调查研究的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搜集资料的调查,常用于发展变化调查和趋势研究。数据资料在一定时间内分两次或多次收集。横向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即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因为它只测一次。可用于现状调查。调查研究要遵循的步骤。①确定调查对象。首先要确定调查总体,其次要确定调查样本。②拟定调查计划。③进行试探性调查。是为了了解调查项目和调查程序设计得是否合理,以便作出修改。④选择和编制调查工具。⑤实施调查。⑥整理调查材料。⑦撰写研究报告。
拟定调查计划时应考虑的内容。①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②确定调查项目。③确定调查进程。问卷调查的优点。统一、定量、节省、匿名。
问卷调查的缺点。①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于预先被划分了有限的范围,不可避免地限制和简单化了回答,从而遗漏深层复杂信息。②不可避免出现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的现象。③问卷篇幅不能太长,调查项目受限制,不利于详细收集资料。④问卷是书面调查,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
问卷的一般格式。①前言。介绍调查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以及特定被调查者被选中的原因;承诺对涉及个人内容的调查结果保密;说明被调查者回答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②指导语。应简明易懂。③问题。格式:a选择性回答或封闭性,就是要求答卷人从两个或更多选项中选
择一个。B结果开放性或自由答题式题目。要求答卷人自行填写答案。
设置问卷问题要注意:题目的格式、问题制定的原则、题目的数量与安排(30分钟内答完为宜)。
问卷中问题制定的原则。在内容上:题目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题目是否超出受测者的知识和能力。在言语上:文字应浅显、易懂,不超过受测者的领悟能力;用语应力求简单,不能太复杂;字句的意义力求清楚明白,不要含混或暧昧;一句话代表一个单一事物,不要用两个以上的观念或事件;要用标准的语言叙述或描述,把概念、范围界定清楚。在情绪上:在能理解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误解或争论;尽量使用肯定的叙述,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格式;不用或少用假设语句或猜测语句。
访谈的优缺点。优点:访谈能深入受访者的内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情感感受及行为规范,能从受访者的角度对研究现象获得多种描述和解释;访谈具有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访谈能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历程进行反省,影响对自身文化的解释和建构。能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缺点:样本较小,访谈好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代价较高。
访谈的类型。采用开放型和半开放型两种形式。
访谈的前期准备工作。设计访谈提纲和与受访者商量有关事宜,如访谈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访谈的次数和长度,是否采用录音、录像设备等等。
提问、倾听、回应被认为是访谈中的三项主要工作。
访谈中提问的类型。按问题的语句结构可以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按问题所指向的回答可以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按问题本身的语义清晰度可以分为清晰型和含混型。
访谈中追问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来询问他们曾经表达过的看法和行为。针对具体的细节问题即时追问,切忌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或想什么,只按照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把问题挨个跑出去,这样的追问会妨碍访谈自然进行,会忽略受访者的思路,把自己的设计甚至偏见强加给对方。
访谈中如何倾听?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有三种:主观判断式的听、客观接受式的听、意义建构式的听。主观判断式的听,即访谈者把受访者的回答内容,按照自己的观念、价值观、思维习惯等去理解,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很容易将研究者个人的观点强加给被研究者,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研究结果。客观接受式的听,即访谈者尽量把自己的观念暂时存放起来,客观地接受被访者的话,尤其重视被访者自己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概念,尽可能理解其真实意义。是最基本的倾听方式。意义建构式的听,即访谈者在倾听的同时,积极地与对方对话,与对方共同建构事物、概念等的意义。这种倾听对访谈者个人素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强大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够与对方产生思想共鸣。
访谈中如何回应?1呼应。语言上的呼应,如“哦,嗯,对,呀”,如点头、微笑等。2重复、重组和总结。重复是把受访者的话重复一遍,表示确认没有听错。重组是把受访者的话按照自己理解的话重新组织一下,以便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总结是把受访者的话进行归纳概括,一方面突出中心和主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检验是否理解正确。
第六章 实验法
实验法一般都是纵向的,在控制无关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方面,实验法是最好的。
双盲实验,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提高实验的效度和信度。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随机指派的方法是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简答题
实验法的特点:①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②获得自然条件下遇不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和情境;③可以重复验证;④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实验法的认知逻辑。关于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有三条标准。①两个现象之间必须存在这相关关系,即共
变关系。②在时间上,原因应当先于结果,或与结果瞬间产生。③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的三对基本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
它的三对基本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来体现这以逻辑的 ?在实验法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可以反映变量的共变关系;前测和后测可以反映A变与B变的时间顺序,还可以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通过比较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实验的分类。实验室实验与实地试验。标准实验和准实验,双盲实验。
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3.(1)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2)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3)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4)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
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实验假设、实验被试、实验变量、实验控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影响实验的因素。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差异的选择、受试者的流失、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第三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四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观察法
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名词解释
问题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认识的不足。
研究课题是研究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验证,从众多理论或实践问题中挑选出来,并作为某一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一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课题论证是对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其盲目性。
简答题
正确选题的意义?①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②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③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时要遵循哪些原则?①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②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影视可行的;③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有创新性的;④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研究的问题是可行的,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①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②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及研究者本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等。③研究者要善于把握实际,依据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等的发展成熟程度,适时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①初步选定研究问题;②对初步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③对所选的问题进行陈述;④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我们可以从那里寻找到研究问题?
(一)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①可以从某一时期影响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中选合适的问题进行研究;②可以从自身时间工作中发现有意义的、有兴趣的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
(二)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①为证实某种理论观点而选择研究课题;②从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中发现研究的问题;③寻找有关理论的薄弱点和空白点。
(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①研究者可以在查阅文献时去发现问题;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③还可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进行选题。
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三个等级。①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情经过、研究成果的文献,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文献。②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后,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书目、索引、题录、提要和文摘等。它比较简明和全面,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三次文献。它是利用二次文献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综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等。查找文献的步骤。①分析特定的研究问题,明确文献检索的要求和范围;②按图索骥,寻找一些综述文章阅读,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情况,注意其中提及的资料来源。③还需要对已收集的文献进行加工。陈述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①该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②该课题研究的价值、目的和意义;③该研究课题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④对该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的可行性的分析;⑤该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成果形式。
第四章 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的特点。
直接性即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
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城建的影响。
重复形是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
目的与计划性是指观察法不同与日常教学的观察,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具体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
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于某一中介来进行的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直接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观察他们的言行。比较自然。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活动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
结构性观察是对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按设计的步骤与项目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处理。
非结构性观察对严禁问题采取弹性的态度,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只有一个粗略的观察思路,比较灵活机动,能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设计框框限制,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
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范围广,易把握现象之间联系。对观察者要求很高。
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涉及范围小,便于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操作较容易,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取样应有代表性。
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
追踪观察是对某个对象或者某种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
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观察对象自己的言行以及与他人的互动。
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反复观察,以日记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
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不限于观察记录儿童显著的新行为或言语反映,还可以记录观察者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情境。
理论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到某种理论观念的影响而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
角色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社会对某类研究对象的“角色定位”的影响而对观察到的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不客观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
期待性偏见是指观察者因受对研究对象期望值较高(低)的影响,而在观察时对研究对象的行为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评判与解释的现象。
编码是用分析的概念或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
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
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分类是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一类编码的资料归拢在一起,装在文件夹里,然后在每一个编码题目的下面,标出资料所在的页码、行数等,并把各处的资料编上序号。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
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时间的完整过程。
等级评估记录是在观察的同时,对目标行为的表现程度作出等级评定。
简答题
观察法包含的三要素:观察的手段(敏锐、仔细、准确)、观察的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和观察对象的状态(真实状态)。
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强。局限性:观察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样本容量小,材
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等。片面性和偶然性。
观察法的分类: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②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③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④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⑤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的设计。(1)制定观察计划。①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②地点。③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和次数。④方式、手段,⑤效度。6伦理道德问题。(2)设计观察提纲。①谁?②什么?③何时?④何地?⑤如何?6为什么?
观察的实施。(1)位置的选择。包括两因素(方位和距离)。(2)观察的记录。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非结构式观察的类型。①实况详录法。②日记描述法;③轶事记录法。
观察中的自我反思。①对推论的反思。②对叙述角度的反思。
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①对记录的整理。②分类与编码。
观察资料整理分析的一般步骤。①对资料的初步整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②对原始资料的再次整理,进行编码、分类;③在整体把握观察事件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分析工具与框架;④借助于确立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定性分析和建构理论。
结构性观察必做的三件事:确定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规定记录方法。
结构性观察规定的记录方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估记录。
如何理解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独特作用?(1)不需要儿童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2)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行为,所得资料少受主观因素影响;(3)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考察互动过程;(4)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
第四篇:学前教育实习记录
学前教育实习记录
2011年5月----6月为期四周的教育实习工作现已圆满完成,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1、保育员实习1周;
2、教育实习3周。
一、保育员实习
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步骤 1天在校集中准备
(一)联系实习幼儿园进行分组编班
(二)进行实习前动员及师德教育,端下实习态度
(三)学习《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复习《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课程有关内容,学习《保育员实习指导手册》明确保育院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2---5天入园见习
(一)熟悉幼儿园环境及幼儿,听取介绍,实地观察了解幼儿园生活制度,各班常规;
(二)观摩教师保育工作,了解熟悉保育工作内容,程序;
(三)观察保教结合,组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个别护理工作;
(四)学习拟定《保育员周工作计划》、《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及要求》。
(五)确定一名幼儿进行持续观察 6---7天入园实践
按《保育员工作实习指导手册》有关要求进行各项实习工作。
(一)(二)
(三)承担保育员工作之前3天写好保育工作计划。正式接爱保育员工作。一天工作之后进行总结。
(四)(五)
二、毕业教育实习写好幼儿观察日记。每周写一篇保育员实习心得
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步骤 第一阶段
3---7天
实习前准备
(一)联系实习幼儿园进行分组编班
(二)进行实习前动员及师德教育,端正实习态度;
(三)学习《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有关法规文件及精神。
(四)联系《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课程有关内容,了解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特点及基本方法,为实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五)加强教学技能训练,锻炼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六)学习《毕业教育实习指导手册》,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内容。第二阶段
入园第一周 入园见习
(一)熟悉幼儿园环境及幼儿,听取介绍,实在观察,了解幼儿园生活制度,各班常规。
(二)分班见习全天活动,见习各项工作,了解熟悉工作内容和程序。
(三)了解幼儿园课程设置情况,幼儿园一日作息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各项活动常规要求。
(四)学习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五)学习拟定毕业教育实习工作计划,活动教案,准备教具,熟悉教材等工作。第三阶段
入园第二周到第三周 入园实习按《毕业教育实习指导手册》有关要求进行各项工作。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工作内容
1、来园
2、离园
3、盥洗
4、饮食
5、睡眠
6、户外活动
7、教学活动
8、游戏活动
三、实习效果
(一)保育员实习
1、通过一周的保育员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接触了幼儿园教育实际,加强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树立了幼儿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观察和见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初步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了解了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了基础。
2、掌握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规要求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保育员初级水平,能实地开展幼儿身心保育工作。
3、结合《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前期教学基础理论,将保育理论运用实践中。
(二)毕业教育学习
1、通过实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树立了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熟悉了幼儿园的全面工作,掌握了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2、实习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将所学理论与技能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锻炼了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3、实习生学会了运用专业理论和教育理念,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培养了对幼儿教育工作得失的洞察能力与反思精神。
第五篇:观察法教案
《观察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观察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2.知道观察法的几个类型; 3.学习观察法一般的设计程序;
4.提升对调查研究的兴趣,对目前的教育研究方法有所理解与认识,培养相关研究兴趣
主要教学内容: 1.观察法的概念理解 和其要素,特点,意义;2.观察法的类型和分类;
3.观察法实施的一般程序,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误差控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观察法的涵义和特点
2、观察法的类型(难点)
3、观察法实施的一般程序(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对比图和两可图引入观察,讲解观察的现象和日常应用,引致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应用,初步理解其概念.一、观察法的概念理解,内容包括定义,观察法和一般观察的区别,适宜使用观察的现象和观察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与观察法的特点对比。
分析观察法的特点、优点及局限性和概念包含要素对其进行深入准确的理解,区分于生活观察,了解学习使用观察法的意义。
二、观察法的类型
首先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再逐一讲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观察法类型。
列举具体的实例,事例和表格,对每一种分类进行描述和讲解,以助于理解。
了解几种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简单讲述一下其他的分类标准和具体分类类型、观察记录方法等。
阐述观察法使用的原则。
(本节为讲解重点,着重使用实例讲解)
三、使用观察法的一般程序
先用一个课堂使用观察法的实例引入观察法的实施。清楚实施要求,在过程中贯彻要求。逐步展开实施程序:
(一)准备工作,细化工作内容
(二)实施观察,详细步骤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使用例
一、结构化观察的实施、例
二、参与观察的实施的步骤程序,对观察法使用的程序学习进行强化。
简单讲述——观察的误差及其控制、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的控制方法的相关内容。
知识巩固: 放映相关视频,分析理解观察法的应用
小节:本次课主要的知识点是要知道观察法和日常观察的不同,理解概念,其次要知道观察法的几个具体类型,再次主要是知道应用的程序,心处处是学问,课后任务要求,留心观
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是学问知识,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学会观察,并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记录学习知识,以求不断地提高。知识的理解记忆有多种的方式,仍需要不断地加深巩固练习,并学有所用,在生活中应用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