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2: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第一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靖江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一、关于文言诗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诵读。文言诗文的诵读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读中形成语感。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学好文言诗文。

2、重视文言基础。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积累,重视文言句子的翻译。学习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都应该紧密结合语境,应尽量避免过多的语法分析。

3、重视积累和运用。文言诗文教学要加强背诵、默写训练,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一些警言佳句,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平时应加强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效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形成系统。

4、注意整体感悟与欣赏评价。文言诗文教学应注意整体感悟,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与评价,避免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

5、教材中的“课外古诗文背诵”不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课外古诗文背诵。每周背诵古诗文2首或2篇。

二、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十分重要。不应该忽视现代汉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可以随文学习,也可以专题学习,科学训练。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

要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多音多义字的辨别要加强训练;继续扩大识字量,达到能认识3500个常用字,并能够正确工整地书写,有一定的速度;能够修改常见的病句;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在运用中掌握。

三、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读。学生接触文本是阅读的伊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与文本对话。

2.重视“整体把握”。从学习目的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本。其中包括文本的内容、观点、情感、思路等。

3.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品味语言。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5.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对有关学习的内容的统一认识,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二者不可偏废。

6.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几种常见的文体(各种文体的阅读要求见《课标》11页)。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并掌握精读、略读、跳读和浏览的方法。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7.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中,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教师、学生、文本等只不过为学生的个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8.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的引领和促进,应包括必要的点拨、讲授、方法的指导、思路的启发以及评价等等。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要简单地废除教师必要的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不要把学生的主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9.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自觉搜集信息,记读书笔记等习惯。

10.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三至四部名著。读物来自《读本》、《名著名篇阅读欣赏》、《拓展阅读》等,每周至少要背一篇名篇或美文。

四、关于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

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2.写作要紧密联系生活,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中取材立意。3.作要有真情实感,积极引导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素养。

4.关于作文评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小组互相评改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可以从中“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互相学习。

5.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写作指导与作文讲评。指导,重在写作前的思路启发,讲评应从写作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作文评改等多方面加以评价和指导。

6.写作教学要从初一到初三形成系统,做到序列化和专题化的有机统一。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6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过程体现了“三个维度”过程目标,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相互的渗透,溶为一体。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语文教学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走进交际的情境。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陈设有关的实物,制作有关的道具,利用录音、录像等渲染气氛,以及教师学生的表演、语言描述等等。

2.注意双向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它是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过程。3.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4.多给学生交际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口语交际。“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教师应努力做到,一方面坚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

面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关于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集体活动。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目标的综合,它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体现学科间的综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应主要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2.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不应该是组织者,也不应该是旁观者,教师应该是学生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指导包括:计划指导、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等等。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七、关于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具。如: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多媒体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正逐渐地代替了小黑板、幻灯机、录音机等,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手段,代替不了语文教师的板书。我们应合理恰当地使用,不应该以此代替文本,代替学生的阅读。

八、关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加以评价。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口试、笔试、课堂观察、课堂检测等等。

九、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展览馆、报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我们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断丰富

学生的语文积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

靖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五日

第二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高中物理)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质点 物理模型 2.路程 位移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6.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7.学生实验:

(1)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2)用DIS测定加速度

二、学习要求

1.理解质点,物理模型: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理模型的作用和特点,知道建立物理模型的条件,能指出物理模型和实际物体的区别。

2.理解路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记住它们的符号和单位还能指出它们的矢量还是标量。认识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图象求解未知物理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文通。

4.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5.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文通。

6.知道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知道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概括,感受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和主要贡献。

7.知道DIS的含义、特点及DIS实验的主要器件,学会用DIS测定位移、速度、加速度。说明:

(1)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本单元仅限于讨论相对于同一参照系的直线运动。(2)不要求学习和讨论“打点计时器”。

(3)不要求学习和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第二单元 力和物体的平衡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形变 弹力

2.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3.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

4.共点力的平衡

5.力矩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

6.学生实验:

(1)研究共点力的合成(2)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二、学习要求

1.知道变形,弹力:知道形变,知道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原因,能根据弹性形变判断弹力的方向,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理解滑动摩擦力:知道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能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理解动摩擦因数,会用滑动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知道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能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静摩擦力的大小。

3.理解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理解力的分解: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领会等效替代的思想。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解合力或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进行计算。

4.理解共点力的平衡:理解物体的平衡,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有关未知量。

5.理解力矩,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转动平衡状态,能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有关未知量。

6.(1)学会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橡皮筋等简单器材研究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能通过实验测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学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用力矩盘通过实验探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说明:

(1)不要求学习胡克定律及进行相关计算。(2)关于静摩擦力不涉及静摩擦因数。

(3)在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不要求运用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

(4)不要求学习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不要求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联立求解。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必须“确有”一个固定转动轴,不要求把任意点作为固定转动轴。

第三单元 力和物体运动的变化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 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 3. 国际单位制 4. 牛顿定律的应用 5. 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二、学习要求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的动力学问题。

3.知道国际单位制:能规范地表达物理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4.通过牛顿定律的应用,认识我国基础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5.知道牛顿对科学的贡献,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知道牛顿的科学贡献,领略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知道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说明:(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仅限于单个物体,且物体质量与合外力都不变的情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物体的动力学问题仅作选学内容。

(2)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仅作选学内容。

第四单元 相互作用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牛顿第三定律 2.动量

3.动量守恒定律

二、学习要求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知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在较简单的相互作用中能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画出示意图,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及其表达式,包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作用点的关系等。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2.理解动量:知道动量,包括知道它的大小与方向;知道什么是动量的变化量。

3.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计算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作用前后的相关物理量。知道反冲运动遵循动量守恒定律,知道火箭发射是一种反冲运动;了解我国火箭事业的巨大成就。说明:(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仅限于一维情况,涉及计算仅要求对定律的直接作用,不要求与其他规律综合运用。

(2)学生实验“用DIS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鉴于目前条件,仅作为选学要求。

第五单元 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平抛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3.万有引力定律 4.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

二、学习要求

1.掌握平抛运动:懂得运用分析、类比、综合等方法去研究平抛运动。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会求解平抛运动的下落高度、初速度、水平射程和运动时间等相关未知量。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知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其相互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理解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会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理解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并能解决质点在竖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的分析计算。

3.理解万有引力定理:知道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懂得百年艰苦探索的可贵,知道精确测量万有引力衡量的科学意义。知道万有引力,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4.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知道第一宇宙速度,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及其应用。说明:

(1)关于向心力的计算,仅限于由一个力直接提供向心力的情况。(2)学生实验“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仅作演示实验要求。

第六章 机械能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功 功率 2.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3.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4.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5.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6.学生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学习要求

1.理解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能计算恒力做功。理解功率:理解功率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知道瞬时功率,知道平均功率。理解公式Fv的物理意义,能用它解决功率恒定时,牵引力跟速度大小成反比的问题。

2.理解动能:理解动能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能计算物体的动能。理解重力势能: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能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3.知道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领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通过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功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且机械能保持不变的简单问题。了解历史上关于“永动机”的争论,懂得在科技研究中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的重要性。

5.掌握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使用条件,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研究摆球振动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即摆球几乎总是摆置同样的角度。

6.学会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会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摆球振动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即摆球几乎只是摆至同样的高度。说明:

(1)对变力做功不作要求:

(2)对弹性势能不要求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 振动与波动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振动 简谐运动 2.振幅 周期 频率 3.单摆及其振动周期 4.机械波的形成横波 横波的图像

纵波 5.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 6.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 7.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

二、学次要求

1.知道振动: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形式,了解地震常识。理解简谐运动: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通过弹簧振子模型,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和特征,能定性地说明回复力的作用。2.理解振幅,周期,频率:理解简谐运动的振幅,理解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及它们的关系。3.理解单摆及其振动周期。知道将单摆看做简谐振动的条件,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通过探索单摆的摆动规律,了解物理学家艰辛的探索过程,认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4.知道机械波的形式:知道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机械波及其产生条件。知道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理解横波,横波的图象,知道纵波:知道波的形成过程。理解横波的概念,理解横波的图形及其物理意义。知道纵波的概念知道波的图象跟振动图象的区别。

5.理解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知道波长。理解波速、波长和频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知道波的叠加,波的干涉,波的衍射:知道波的叠加现象,知道波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知道波的干涉实质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知道干涉图样中加强点、减弱点的振动情况。知道波的衍射现象以及能够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波的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7.学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学会对有关物理量测量精度的把握,初步知道有关误差的来源。在实验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

(1)对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的分析不作要求;(2)不要求对横波图像做复杂的计算和讨论;(3)对波的干涉、衍射,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讨论。

第八单元 内能和气体的性质

一、学习内容 1.分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

2.分子的动能 分子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3.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4.气体的状态参量 热力学温标 5.气体实验定律

6.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7.学生实验:

(1)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2)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二、学习要求

1.知道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主要论点。知道阿伏伽德罗数NA6.021023mol1。

2.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物体的内能:知道分子有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知道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分子有势能。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知道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在学习内能时,能联系热机、冰箱、空调等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3.理解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及其重要意义,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内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能等能量之间的转化。知道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4.知道气体的状态参量:知道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体积、温度、压强。会计算气体的压强。知道热力学温标:知道热力学温标,知道绝对零度的意义,知道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间的关系。

5.理解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知道气体定律在技术和社会中的简单应用。知道pV、pT、VT图象。

6.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知道理想气体。掌握理解气体的状态方程,能运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进行相关的计算。在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时,可从任意两个气体实验定律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以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7.(1)学会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会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用归纳法与控制变量法得出玻意耳定律。

(2)学会用油膜法去估测分子的大小: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利用单层分子形成的油膜估测分子直径,并且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在间接测量方法中的重要作用。说明:

(1)关于能的转化和能力守恒定律,只要求定性讨论各种能力之间的转化和守恒,不要求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2)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只涉及质量不变的单一气体。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应用,只限于每一容器内气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且计算不要过于复杂,不要求pV、pT、VT图象的转换。(4)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按目前条件,仅作为演示要求。

(5)学生实验“研究压强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仅作选学要求。

第九单元 电场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电荷量 基元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3.电场

4.电场强度

电场线

匀强电场 5.电势能 6.电势

电势差

7.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二、学习要求

1知道电荷量,基元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知道电荷量的概念。知道基元电荷。知道电荷总量是守恒的。

2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知道两种电荷,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真空中库仑定律的含义以及其公式的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通过真空中库仑定律跟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3.知道电场: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物质。知道电场可以叠加。

4.理解电场强度: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理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计算式。理解电场线: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的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从而感悟建立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理解匀强电场:理解匀强电场的特点。

5.理解电势能:理解电势能的概念。

6.理解电势: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点降低。理解电势差: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及其定义式,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知道电势差的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无关。

7.理解电场力做功和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跟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

8.理解匀强的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理解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会推导得出其关系式。9.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在电场中加速和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情况。学会运用猜想,类比,演绎等方法。说明:

(1)应用真空中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只限于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电场时,可以计算一个点电荷周围的场强,但不要求讨论不在一直线上的电场叠加问题。

(3)关于电势能和电势的学习,不要求讨论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也不要求讨论点电荷电场中电势的正负问题。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仅限于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平行于或垂直于电场方向的情况。

(5)有关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的计算问题,限于仅受电场力作用的情况。(6)学生实验“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因限于目前条件,仅作选学要求。

第十单元 电路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及其应用 2.多用表的使用

3.简单的逻辑电路 简单的模块式电路 4.电动势

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6.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7.学生实验:

(1)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2)研究简单逻辑电路和组装模块式电路

二、学习要求

1.掌握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及其应用:掌握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基本特点。了解电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解决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分析计算。2.理解多用表的使用:知道多用表的构造及各组件的作用,会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3.知道简单的逻辑电路:知道简单的逻辑电路元件:“与”门、“或”门“非”门的基本功能。知道简单的模块式电路:知道简单的模块式电路是有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的。

4.知道电动势: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由电源本身性质决定。通过对化学电源的了解,懂得回收废干电池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其公式。掌握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能熟练地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6.理解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理解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7.(1)学会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会选择量程,会正确测量和读数。

(2)学会研究简单逻辑电路和组装模块式电路: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初步学会设计研究简单逻辑电路的方案。知道组装用的模块功能。初步学会设计、组装调试模块式电路。说明:

(1)串、并联电路性质的运用,只限于串、并联关系易于分析的电路。

(2)在解决电路的问题时,不涉及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电流表的内阻视为零,电压表的内阻视为无穷大)。

(3)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题时,只限于含一个电源的闭合电路。(4)不要求计算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换。

(5)学生实验“用DIS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仅作选学要求。(6)学生实验“研究简单逻辑电路和组装模块式电路”,限于目前条件,仅作为演示实验。

第十一单元 磁场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磁场 磁场对流的作用 2.左手定则

3.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4.安培力 5.洛伦兹力

6.学生实验:测定直流电动机的效率

二、学习要求

1.知道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知道磁场,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知道磁感线,知道几种典型的磁感线分布。知道磁感线与电场线的区别,会用安培定律。

2.理解左手定则:会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

3.理解磁感线强度,磁通量: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记住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T)。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及定义式,记住磁通量的单位:韦(Wb),知道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安培力:理解安培力的概念,会用安培力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了解我国磁浮列车的建设成就,感悟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5.理解洛仑磁力:知道洛仑磁力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理解洛仑磁力大小的计算式,会判断洛仑磁力的方向。

6.学会测定直流电动机的效率:知道实验目的的和器材,会按照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测量。除了测定直流电动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效率外,还可以另设方案,探究影响直流电动机效率的因素。说明:(1)安培力的计算仅限于电流I与磁感应强度B互相垂直的情况。

(2)关于洛仑磁力的学习,只要求讨论运动电荷的速度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或平行的情况。而且不涉及洛仑磁力与其他物理规律结合的综合运用问题。

第十二单元 电磁感应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电磁感应现象

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 4.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5.楞次定律

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7.学生实验:

(1)感应电流的产生

(2)感应电流方向判定(楞次定律)

二、学习要求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生过程。

2.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会用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在探究中能适当运用猜想、假设、归纳等方法。

3.理解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4.理解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理解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表达式。

5.掌握楞次定律: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会用实验研究楞次定律。

6.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能将电磁感应规律与欧姆定律、安培力公式结合起来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用,学会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能初步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说明生活与技术的有关现象,从法拉第的发现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历程中感悟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7.(1)学会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会根据提供器材设计观察实验,得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结论。

(2)学会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实验:知道实验目的和器材,会设计记录表格和操作步骤,通过实验,归纳得出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性表述。说明: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仅限于B、L、v三者相互垂直的简单情况。

第十三单元 交流电、电磁波和光的本性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交流电的产生

交流电的特征 交流电的图象 2.理想变压器

高压输电 3.电磁场 电磁波 4.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5.光的折射定律 6.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7.光的电磁说

8.光电效应 光子说 9.光的波粒二象性

10.学生实验:用针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学习要求

1.知道交流电的产生:知道交流电及其产生。理解交流电的特征:理解表征交流电特征的几个基本物理量。理解交流电的图象:理解交流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理解理想变压器:知道理想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理解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关系。理解高压输电:知道高压输电的基本原理。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了解通信事业的发展,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交流电、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机γ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理解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的关系。

6.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7.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8.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跟频率有关。

9.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了解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大致历程,懂得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10.学会用针插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知道实验目的的器材,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第十四单元 原子和宇宙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2.物质的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原子核的组成 4.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5.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 核反应堆 6.宇宙的基本结构 天体的演化

二、学习要求

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物质的放射性:知道天然放射性现象。理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知道反射性衰变,会写α、β衰变方程。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4.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道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会写人工转变的核反应方程。

5.知道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知道裂变的概念,知道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力。知道重核裂变,知道链式反应。知道核反应堆:知道核反应堆的基本构成,了解核电站及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懂得能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节能观念和环境意识。

6.知道宇宙的基本结构,天体的演化:知道宇宙的基本结构,知道天体演化的主要阶段。了解人们探索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曲折历程,进一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宇宙观。说明:

结合能与质能方程仅作为选学内容。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为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特制订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审查和选用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起始年级与课时安排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

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学共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超过二级的要求,有困难的地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五、教材与资源

小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教材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六、教学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

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技能。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第四篇: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最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数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深入学习《

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探索本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德育有机地融于数学教学中。

3、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前沿科技信息,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充分把握学情。在教学开始前,通过简单谈话、口头交流、游戏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数学概念水平,为教学做好准备。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加强大单元整体安排,教学时能按计划进行,不拖延或赶超进度,不任意增加教学难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活动。课时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关键问题,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做好观察记录。

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和资料,器材尽量体现结构性、全员性、典型性,避免无准备的低效教学,并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性。

8、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实践活动的重点和本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9、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像数学家、工程师那样,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数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探究实践机会。

10、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应共同制定有序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要及时把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2、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13、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1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倡导跨学科的STEM教学,充实数学教学。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15、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16、对探究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活动;也避免教师过度指导,不让学生的活动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操作。

17、重视探究过程的数学性。数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为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在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要注重证据,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体现数学本质。要精心设计观察实验的记录单,既要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导隐含在记录单中,又要让学生通过记录单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18、探究从问题开始,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作假设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求证,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数学性错误。

19、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20、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数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数学探究中常用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动手、人人记录,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论证,尊重证据、尊重民主。根据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2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研讨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数学研究的规范,帮助学生及时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2、数学课堂的书面作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数学课的课堂作业。小学数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数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

23、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对缺损仪器要及时报损,并提前订购,保证下轮实验的正常开展。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24、教师要对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亲自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记录。

25、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检测,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特别要关注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习惯等也作相应评价。

26、数学知识的测评,建议分学段采用多元评价,倡导等级评定。1-2年级提倡游考等实践的形式。中高年级每学期要有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对数学概念、数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数学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及怪题、偏题。

27、探究实践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数学学习记录本、数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评估。提倡建立学数学生成长记录袋。低年级主要以活动表现、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测评。

28、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

四、拓展性活动

29、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框架》,指导学生开展教材拓展、课外实验探究、专题研究三类拓展性活动。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长周期活动,以便深入体验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30、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积极开展数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数学实践活动,组织校园科技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第五篇:最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最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深入学习《

省小学科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探索本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德育有机地融于科学教学中。

3、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整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前沿科技信息,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探究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充分把握学情。在教学开始前,通过简单谈话、口头交流、游戏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为教学做好准备。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加强大单元整体安排,教学时能按计划进行,不拖延或赶超进度,不任意增加教学难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活动。课时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关键问题,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需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做好观察记录。

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和资料,器材尽量体现结构性、全员性、典型性,避免无准备的低效教学,并注意实验器材的安全性。

8、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实践活动的重点和本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9、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像科学家、工程师那样,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探究实践机会。

10、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应共同制定有序的课堂教学常规,教师要及时把握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理想的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2、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13、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1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融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倡导跨学科的STEM教学,充实科学教学。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推进常态化应用。

15、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16、对探究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活动;也避免教师过度指导,不让学生的活动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操作。

17、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为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在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要注重证据,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体现科学本质。要精心设计观察实验的记录单,既要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导隐含在记录单中,又要让学生通过记录单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18、探究从问题开始,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作假设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求证,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19、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20、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动手、人人记录,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论证,尊重证据、尊重民主。根据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21、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研讨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帮助学生及时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22、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积极的评价。

23、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对缺损仪器要及时报损,并提前订购,保证下轮实验的正常开展。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24、教师要对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对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亲自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记录。

25、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特别要关注迁移应用、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等也作相应评价。

26、科学知识的测评,建议分学段采用多元评价,倡导等级评定。1-2年级提倡游考等实践的形式。中高年级每学期要有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对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科学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及怪题、偏题。

27、探究实践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评估。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低年级主要以活动表现、作品展示等形式进行测评。

28、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增值性评价。

四、拓展性活动

29、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框架》,指导学生开展教材拓展、课外实验探究、专题研究三类拓展性活动。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长周期活动,以便深入体验活动,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30、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学实践活动,组织校园科技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好科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实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曾口镇店子小学冯林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一班和九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教导处、教科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一、适用对象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即普通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专科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入学时......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初中语文学科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新颁布《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由于初二阶段是......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 2、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扣住三个关键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请根据这三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一说你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时是......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计划1 为了全面落实、充分借鉴“六步实效教学流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29日1.目标定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增强目......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教高厅[2012]4号)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