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22: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虞美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虞美人》。

第一篇:虞美人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教学设想

1、以诵读为主导,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引入《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问答法

3、情境法。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①名称——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所以又称之为诗余、长短句。

②填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③片——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一般分两片。④篇幅——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⑤风格——词分为婉约与豪放,是根据词的创作风格来划分的。

婉约词: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多以男欢女爱、离悉别绪为题材。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

豪放词: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充满豪迈洒脱之志,给人以积极向上之力量。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⑥发展——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幼年期——唐代——李白为产母、温庭筠为保姆 青年期——五代——韦庄、李煜最为人所称道。

壮年期——北宋——柳永、苏轼各擎一面大旗弛骋词坛。老年期——南宋——李清照、辛弃疾为落日增余辉。

三、作家简介:

后人是这样评价李后主的:“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南唐后主,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937年七月初七生,962年继位,好声色,不恤国政,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封为“违命侯”,便实际上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初七,四十二岁生日,作《虞美人》一词,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同时他又是位多愁善感的词人,作为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血泪写成的感人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

四、朗读

1、朗读比赛(一男一女)比较好坏

2、朗读指导

——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②句子重音: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五、内容把握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愁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在文中有哪些?

——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③对比。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六、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板书设计:

以乐景写哀情 愁 以物是写人非

以动景写静愁

《虞美人》学案 设计:武翠琴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鉴赏诗歌的语言、写作技巧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虞美人》歌曲,然后教师导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特殊的诗人,那就是帝王。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艺。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略)

三、了解“虞美人”

1、植物名——虞美人

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2、人名——虞姬

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貌美,善剑舞。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3、词牌名——虞美人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四、赏析诗歌:

(一)、读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拍

3、读出感情

(二)、译

[1]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2]了:完结。[3]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4]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5]东风:刮起了东风,意为春天来了。[6]故国:旧国,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7]堪:禁得起,受得住。[8]回首:回头想,回忆。

[9]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代帝王的豪华宫殿。[10应犹在:该还存在。

[11]朱颜改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憔悴)。[12]问君:君,你。这是假设的问话,作者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发问。[13恰似:正象。[14]春水:春天的江水。

请一位同学翻译全词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合作探究)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3、“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5、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6、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

7、改变的只是朱颜吗?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8、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四)、赏

1、选取典型的景物,创设意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选取哪些意象: 组成哪些画面:

2、主要艺术手法——对比。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今昔对比,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3、以“问”起,以“答”结的方式抒发感情。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4、化抽象为具体(欣赏名句)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1)愁水的特点(2)平仄的特点(3)感情的特点

问: 为什么是名句?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也。”(王国维)

“最美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法国作家:缪塞)

五、赏析拓展

1、说说你知道的咏愁名句——

2、对比,从对比中感受李煜其人其词。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让我们大家想起了哪些位帝王的什么诗?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后人对项羽的评价(课后看)

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今人对李煜的叹息:

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从此,懂词的人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的是什么。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的毒酒。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3、从毛泽东的诗句中又能看出一位怎样的帝王呢?(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土当年万户侯。

(3)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正的帝王气概。

4、李煜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第二篇:《虞美人》课堂设计

投影呈现:故都金陵的画面

一、引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

生(大声):想!

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二、读

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

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

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师:你再来试试读读。

生:(读)

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生:我想试一下。

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

生:(读)

(学生再次鼓掌)

师:怎么样?

生(乱):比刘欣更好!棒!

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

生(齐):好!(鼓掌)

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

生:(笑)。

师:(配乐朗诵)

生:(掌声)

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

师:恩?

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

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

(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

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

生(乱):好!没问题!

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齐背)

三、议

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齐)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

生:国家灭亡

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

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

师:恩?

(众生笑)

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

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

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

师: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这几位同学说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现: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师: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好。这“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投影呈现: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生: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有意境。

师: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生:我猜是对比吧。

师:好。

生: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师:好。

生: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

师:我看除了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投影呈现: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发问

师:我还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生: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生: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师:为什么觉得美?

生: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师:说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将课本翻到68页,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四、结

师:说得都不错。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

师: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下课。

下面是各位资友的探讨

边城:学生的探讨很精彩。不过是东方三年前的,如果现在来上,东方必会有些改变。

我觉得,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分析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问题还是老师提出来的,能不能在讲完本课后,教会学生怎么去鉴赏诗歌呢?作为诗歌鉴赏的示范课我觉得可以这样上,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示范自行去鉴赏。

如果是我的学生,只怕很难体会到乐景与哀愁对比的妙境。

草:课堂结构流利清晰,语言幽默诙谐。

学生讨论热烈,并且从中得到美感。

不知讲这课时有必要用《虞美人》这首歌,没听过这首歌的音乐,只是听别人唱过,当时很受震撼。

春姑娘:“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李后主是在同一个夜晚,吟下这首词并喝下毒酒的?

东方雪:这是我在网上资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但是为了诗意,我就这么处理了。

xiaoyanzi:认真研读东方老师的课这是第二节。

第一次是将东方老师的诗歌教学转到我们校园网,与我的同仁们一起探讨。

这是第二次,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说过:“文(文言文)怕架空,诗怕分解”。小燕子也一直以为如果将诗歌分解了,那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正如一颗心脏,倘若我们将它肢解为几块,那是多么血腥的一件事情!

诗歌是讲究整体艺术,讲究感悟的一种问文体。有人说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言传,但是言传就会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因此,小燕子以为我们的诗歌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的是意会的方法。

在这点上东方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让学生读,并比较读的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品位感情,把握基调。其实我以为一旦学生很好地把握的感情,那么他就基本上“悟”到了诗歌的内涵,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做肢解的分析,就会破坏诗歌的效果。

另外,我觉得倘若东方老师再多选一些音乐,让学生朗读的时候,自己选择认为合适的配乐,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第三篇: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

(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作者先以问句撩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却沦为阶下囚,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着实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阔,实力雄厚的国家,竟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这,一个多么心酸的问号„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丧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悠悠眷恋之情,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透露出来。

无边无际的哀愁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君者,词人自己也。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积在心,沉淀为浓浓的一汪愁绪,无法消除,无法解去,历史的沉沦„

追昔抚今,这一首千古杰作,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李煜,一代帝王,却一世悲哀,他的愁,他的悔,他的痛,化作星光,成为历史长空里的一角,时时给我们以警戒。

虞美人读后感

(二)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现在对古代文学大略地简概也喜欢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包含时间的概念。诗歌在唐代发展到极为成熟、辉煌,后世没有人再能超越,因此词更有发展之地,到宋代达到了极致。更确切来说,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词最先在民间流行,后来为文人士层接受,并采取这种体制创作,经李煜等人之手,渐渐由宴间助兴的功能演变为表达士大夫情怀的文体。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南唐后主,精音律、工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尤以词名世。因为,醉心声色犬马,最终国亡且被幽禁、不免被投毒药而死。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绝对是一个境界高妙的词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绝对是一个荒淫误国的君主。他不眷恋君主之为,然而历史却把他推到了这个位子上;私下揣摩,他是真性情的人,他是宁为一词人,也不愿身处高高庭院而束缚了自我。他的词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不乏沉迷与陶醉的情绪;后期因境遇的变化,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其词前后题材变化有多大,但都贯穿一个特点:“真”。词的感情处理上,少有理性的节制,一任真实情感的宣泄。《虞美人》便是他后期亡国经历下的一首绝好之词。

《虞美人》是李煜亡国囚居汴京时所作,是一首表达亡国之痛,感叹人生苦短的词。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设问,非常概括凝练,将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和过往时间的难寻一并展现在读者眼前;可知,李煜面对这样的节气自然变化时内心无限愁苦,深感度日如年的煎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缓缓道来,不加掩饰,往事如风,但是此刻不能潇洒,因着囚居与屈辱,愁怨与悲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倘若你要问“我”的哀愁有多少,“我”便会答你,就像那江滔滔向东流去的春水啊,数不清!

《毛诗序》里说:“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但是李煜的亡国之词中只有自伤之情,却不见对亡国后百姓的忧愁,何也?因为,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词人,他以纯真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彷徨无依,但是缺乏理性的节制只能停留在一己之悲的狭隘情感上,而无对自己反省,更不用说是忧民之心了!在这一点上,比之后世词人的忧国忧民、豪放如东坡者,李煜是小家碧玉了些。

艾青在《诗论》里头说:“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可知,意象的选取是非常严格,而且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与意图的东西。这首词里,春之花,秋之月,东风吹过的小楼,玉砌的雕栏,向东流去的春水;不管是实还是虚,都传达出了与自然永恒相反的人生无常。那玉砌的雕栏想必还是在那伫立着,但是朱红的颜色早已斑驳,故国的一切还在李煜的心中,像一个霉菌总是隐隐发痛。

虞美人读后感

(三)作者:溪悦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第四篇:虞美人,辛弃疾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作者:辛弃疾(南宋)

为你读诗:裘继戎 | 京剧跨界艺术家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诗享

霸王别姬的典故,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词牌《虞美人》本就源于对虞姬的咏颂,辛弃疾此词更是以“赋虞美人草”为题,直抒胸臆表明对虞姬的感怀。有传说,虞姬死后所葬之地,开出一片红色的花草,就像那情深意重的虞姬,“虞美人”花由此得名。

西楚霸王短暂的枭雄之路中,人们最为扼腕叹息的,便是垓下之围他与虞姬相别的那个夜晚。歌兮,舞兮,悲兮,泣兮。那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守着她的执着,用“自刎”断君愁思,以谢芳华。

而彼时的辛弃疾,也因贬谪而报国无门,遥想“霸王别姬”的典故,不由将自己不为世人理解的感怀寄托在虞美人的身上。岁月在风雨中流逝,世人只看到虞美人在风中摇曳,却不知他们留给后世的,是一场于乱世之中的落幕,一场义无反顾的执着。

楚歌声声惊了谁的魂?长剑霍霍断了谁的念?无论是虞姬,抑或辛弃疾,都只是历史的微茫一笔,浓重登场,却黯然凋谢。就像那如花美眷,来不及经历似水流年。

历来便不乏以花草喻美人,摇曳的虞美人草宛若虞姬的化身,还有那“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长安郊外“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少女,姹紫嫣红,各有风姿。而你,想起了谁?

第五篇:关于虞美人作业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 “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1)首句两个“丝丝”一词的韵味。(3分)(2)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那么蒋捷在本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呢?(2分)(3)杨慎《词品》中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蒋捷的这首词达到到了“平淡入妙”的境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简析作答。(3分)(1)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韵味。(3分)【参考答案】“丝丝”这一叠词(1分),看似平常,其实颇见巧妙,从音调上讲,这个叠词协畅自然,念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1分)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暗衬倚栏人愁绪的万缕千丝。(1分)(2)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皆运用生动的比喻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那么蒋捷在本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是怎样写“愁”的呢?(2分)【参考答案】“藏”有藏不住、飘出之意,暗含“愁”之多。楼儿忒小,因而愁已经藏不住了,要摆脱小楼的羁绊。(1分)“楼儿忒小”以空间的大小来喻愁之多少,妙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形的事物,化实为虚。诗人化抽象为具体,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1分)(3)杨慎《词品》中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蒋捷的这首词达到到了“平淡入妙”的境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例简析作答。(3分)【参考答案】同意这种说法。全词除“海棠”句外,皆不事藻饰,不事设色,句句明白如画,自然流畅,可谓“平淡”。(1分)但这种用笔,看似平淡,却意蕴深婉,如,“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去觅归舟”两句,词人写愁,不写愁多,只说“楼忒小”,如此“平淡”的语言,使无法捉摸的愁情具体化、形象化,愁之多,愁之浓重,不言而喻。(1分)“几度”一句,特设“云”、“舟”以写归思,下字运意更见新巧:不说自己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且以“几度”加倍表现,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感情色彩显得更浓重。(1分)赏析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蒋捷《虞美人·梳楼》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词鉴赏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天净沙·春【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6.画线句展示了一副()、()的美丽画面。(2分)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天净沙春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6.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注释

⑴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⑵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译文

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赏析

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下载虞美人[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虞美人[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虞美人上课

    李煜《虞美人》 一、 听歌曲《虞美人》导入 曾经是一国之主李煜,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自己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二、 词牌解析 词牌“虞美人”源于项......

    《虞美人》讲稿

    一、 导入新课 又换面孔了奥,同学们,上两节课呢,祝老师给大家上了一篇比较长的古文,这节课呐,我们来学一首李煜的词,比较短的。 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名。(P......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高中二年级金石中学语文组张澄宇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详案一份) 授课时间:2016年 11月 2日星期三 上午 第 2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高二14班 授课教师: 金海英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纳兰容若》之赏析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是......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 教案 李 煜 一、教学设想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充分发挥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