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虞美人》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虞美人》教案设计》。

第一篇:《虞美人》教案设计

《虞美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时数

一时。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投影显示“欣赏”片断)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学生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8字以内为小令,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简介作者

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四、配乐朗诵(范读)

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多媒体显示朗读TV)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教师点拨: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堂练习)、后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D

2、A

十一、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十三、后思考

试分析本词的主旨,找出词的“词眼”。

第二篇:虞美人 听雨 教案设计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④听雨:题目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3]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词牌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4] 格律

少年听雨歌楼上,⊙○⊙●○○▲(仄韵)红烛昏罗帐。

⊙●○○▲(协仄韵)壮年听雨客舟中,⊙○⊙●●○△(换平韵)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协平韵)而今听雨僧庐下,⊙○⊙●○○▲(三换仄韵)鬓已星星也。

⊙●○○▲(协三仄韵)悲欢离合总无情

⊙○⊙●●○△(四换平韵)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协四平韵)[5]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意境

原作中前两个听雨的场景是同一个人(作者)的一种回忆。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

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赏析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

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6]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蒋捷

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

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蒋捷,字胜欲,阳羡人(江苏宜兴)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宋亡后归隐山林不仕。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他的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

艺术特色:三部曲的线性历史结构;蒙太奇手法的借用(以听雨为背景表现人生不同时段听雨的经历,词具有统一性,完整性);意象化及象征手法的使用阁楼,刻舟。僧庐暗喻人生主要行迹蕴含着不同情绪由上至中及下色调的变化[7]

第三篇:《虞美人》与《一剪梅》对比阅读(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2、对李煜、李清照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1、分析词人的愁。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能力。

课前准备:预习本词,学唱《几多愁》。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全班跟唱邓丽君的《几多愁》歌曲,引入《虞美人》。

二、整体诵读 明确:愁

请用你的方式诠释李煜的“愁”。

1、再读本词,感受音乐美。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

三、古人写愁的诗歌很多,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李清照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愁呢?

四、具体研习

有人说这两首词无处不言“愁”,你同意吗?试从两首词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简要分析其写“愁”艺术。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里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五、词外觅“愁”

六、拓展延伸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七、总结:

唐诗宋词是一个又一个意境,或清幽宁静,或色彩绚丽,或田园牧歌,或边塞长风;唐诗宋词又是一份又一份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沉郁悲凉,或别离相思,或落魄失志。让我们走进诗词,穿越时空,走进那一个个诗魂,追随他们的脚步,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体悟人间的苦乐心酸,感受生命的美好,品味真情的可贵。

第四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六、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七、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写愁的诗词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的无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状(或体积)

八、评价李煜(或我看李煜)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勾 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 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

九、课堂作业:

⑴熟读、背诵。

⑵找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意象,写一篇作文(课堂上如有时间就先谈谈自己的构思)

十、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践的事例,主要是想教会学生对待生活须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事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像李煜那样,只会借梧桐,借江水来抒发自己的无奈,而要学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夺回天下,永远把生活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强者。

第五篇: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

(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作者先以问句撩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却沦为阶下囚,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着实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阔,实力雄厚的国家,竟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这,一个多么心酸的问号„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丧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悠悠眷恋之情,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透露出来。

无边无际的哀愁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君者,词人自己也。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积在心,沉淀为浓浓的一汪愁绪,无法消除,无法解去,历史的沉沦„

追昔抚今,这一首千古杰作,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李煜,一代帝王,却一世悲哀,他的愁,他的悔,他的痛,化作星光,成为历史长空里的一角,时时给我们以警戒。

虞美人读后感

(二)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现在对古代文学大略地简概也喜欢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包含时间的概念。诗歌在唐代发展到极为成熟、辉煌,后世没有人再能超越,因此词更有发展之地,到宋代达到了极致。更确切来说,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词最先在民间流行,后来为文人士层接受,并采取这种体制创作,经李煜等人之手,渐渐由宴间助兴的功能演变为表达士大夫情怀的文体。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南唐后主,精音律、工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尤以词名世。因为,醉心声色犬马,最终国亡且被幽禁、不免被投毒药而死。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绝对是一个境界高妙的词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绝对是一个荒淫误国的君主。他不眷恋君主之为,然而历史却把他推到了这个位子上;私下揣摩,他是真性情的人,他是宁为一词人,也不愿身处高高庭院而束缚了自我。他的词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不乏沉迷与陶醉的情绪;后期因境遇的变化,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其词前后题材变化有多大,但都贯穿一个特点:“真”。词的感情处理上,少有理性的节制,一任真实情感的宣泄。《虞美人》便是他后期亡国经历下的一首绝好之词。

《虞美人》是李煜亡国囚居汴京时所作,是一首表达亡国之痛,感叹人生苦短的词。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设问,非常概括凝练,将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和过往时间的难寻一并展现在读者眼前;可知,李煜面对这样的节气自然变化时内心无限愁苦,深感度日如年的煎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缓缓道来,不加掩饰,往事如风,但是此刻不能潇洒,因着囚居与屈辱,愁怨与悲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倘若你要问“我”的哀愁有多少,“我”便会答你,就像那江滔滔向东流去的春水啊,数不清!

《毛诗序》里说:“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但是李煜的亡国之词中只有自伤之情,却不见对亡国后百姓的忧愁,何也?因为,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词人,他以纯真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彷徨无依,但是缺乏理性的节制只能停留在一己之悲的狭隘情感上,而无对自己反省,更不用说是忧民之心了!在这一点上,比之后世词人的忧国忧民、豪放如东坡者,李煜是小家碧玉了些。

艾青在《诗论》里头说:“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可知,意象的选取是非常严格,而且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与意图的东西。这首词里,春之花,秋之月,东风吹过的小楼,玉砌的雕栏,向东流去的春水;不管是实还是虚,都传达出了与自然永恒相反的人生无常。那玉砌的雕栏想必还是在那伫立着,但是朱红的颜色早已斑驳,故国的一切还在李煜的心中,像一个霉菌总是隐隐发痛。

虞美人读后感

(三)作者:溪悦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下载《虞美人》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虞美人》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虞美人,辛弃疾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作者:辛弃疾(南宋) 为你读诗:裘继戎 | 京剧跨界艺术家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

    关于虞美人作业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 “蒋捷”生......

    虞美人上课

    李煜《虞美人》 一、 听歌曲《虞美人》导入 曾经是一国之主李煜,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自己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二、 词牌解析 词牌“虞美人”源于项......

    《虞美人》讲稿

    一、 导入新课 又换面孔了奥,同学们,上两节课呢,祝老师给大家上了一篇比较长的古文,这节课呐,我们来学一首李煜的词,比较短的。 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名。(P......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高中二年级金石中学语文组张澄宇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详案一份) 授课时间:2016年 11月 2日星期三 上午 第 2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高二14班 授课教师: 金海英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纳兰容若》之赏析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