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是学生初次接触新闻,如何教学这是个难点,我在教学本课时,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新闻的要素、结构和特点之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去体会学习.(运用多媒体增加容量)
情感点:自豪感,充满着激情。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以体会,如导语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朗读时,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其中的红色字,朗读时重音突出。
语言点:新闻的三大特点即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其中真实性、及时性,学生能理解。无须多作解释。所以将“准确性”做为重点来讲。
比较法:(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加点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比较明白: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敌军,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到达的意思,交代了方式和结果,文字又简洁。“二十四小时即已”时间明确,且有渡江迅速,进程顺利的意思。
换位法:“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将句子中“占领”、“ 控制”、“封锁”三个词语互换使用,可以吗?
不能。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 “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打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通过比较明白词序是不能调换的。删除法:“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将(不含)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不含九江,删去了就与实际不符了,表述不准确了。
同时,要求课堂练笔,写一则新闻,加强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篇:新闻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1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四天了,我觉得学生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我决定今天讲一节新课,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来读课文。至少读了六遍课文,但是当我们学习时,我真的惊呆了。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我在第一节课时,简单的介绍了新闻常识。给学生做了笔记。第二天上课,我一提问,效果相当的差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效果来看,学生回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复习。然后,我就此对他们提出要求,再三叮嘱他们,放学回家一定要进行预习与复习。否则成绩很难提升。
然后我们就学习课文,我采用的就是咬文嚼字的方法,逐句找重点词来分析,这一块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分析导语这一块。学生抓住了要点,但是当我问到对文章总体把握时:文章是如何介绍百万大军渡江的情况的,就这一个问题,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的。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引导,就这一个问题大约得花费我十多分钟的时间。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在反思是我的教学不够简洁准确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呢。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为什么理解不上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什么孩子们不理解一点呢。我该怎么样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有些困惑。并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尽管我很用心得去引导,甚至自我感觉,我讲课也还是蛮有激情的,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发呆,跟不上我的教学思路呢,对于他们我又该怎么去引导呢?
费了很大的劲的引导出来了,然后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新闻的主体部分还可以,这一节课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讲完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寓言故事。《狼与狗》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当我批学生的日记时,我才发现,自己用心记得东西,讲给学生听,只有极少的学生记下来,谈故事给他们的影响,我在想以后,我还应不应再给他们讲故事了呢,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刚开学就有这么多的困惑,有时间真的不知道应怎么样做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尤其是对那么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有时我在想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就有这么多的困惑!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2
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历来都是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内容。怎样化解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点内容呢?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让学生从生活联系旧知发现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深入探究,理解意义。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意义,体验了探索新知、发现规律的乐趣。
三、比较正反比例,加深理解。
本节课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比较归纳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既达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对比比较的能力。
总之,在本案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较明显的改善。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情感态度,以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猜想归纳,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各种能力,发展了积极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3
学习《新闻两则》这篇课文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
我先让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解决生字词,课堂上加强训练,当堂完成《检测题》上的基础知识题目;重点讲解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和特点。
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中的有关介绍,引导他们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新闻特点,并且拿出当日报纸,让他们判断新闻标题和导语等简单知识点。由于是学生自己动脑子找到的知识点,所以当我给他们五分钟时间,找出课文里的六要素、五部分时,大多数学生都兴致高涨,很快就能及时反馈。尤其是当我讲到新闻背景时,很多学生都开始自己查找参考书,寻找相关知识。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测题》中的《课内文段阅读》习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激发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动手做题。遇到不会的也很少有抄答案现象,而是主动询问同学或老师。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4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第一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第二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教者这样的教学艺术设计真有点儿像高明的棋手:第一步棋的落子。正是为了酝酿第二步棋有力搏杀的良机。
范例五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5
两节课下来,觉得教材处理比较合适,量不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动静结合;选择的活动形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乐于参与,且有一定程度地发挥,避免了原先担心的沉闷无味,尤其是第二课时的“当当主持人”设计,不仅串起了整节课,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相应训练,个人觉得比较理想。
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示范,原先以为学生比较熟悉新闻的一些基本语言特征,课上下来才发现学生其实平时对新闻类节目并没有多大兴趣,也并不十分关注新闻,想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何曾关注过新闻,这一点在预设时真的忽略了。“老师,您应该让我们看一看新闻播报的情形,看看主持人怎样导入怎样提问怎样结束!”当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习这两则新闻的难处。示范朗读是我的弱项,只能点朗读较好的同学示范,但缺了一种味道;示范导入、提问、结束语倒难不倒我,学生的想法也比较丰富。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6
授《新闻两则》时,在落实新闻内容的概括,以及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明确,尤其是导语的解析,以及新闻的语言品味,体会新闻的三大特点的过程中。知识点的落实在课后练习来看基本有效,但品味语言环节用时稍微快了点,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深下心去思考,有些地方因时间关系,我做了代答,这个方面下次得注意。
因《新闻两则》是放在了战争题材的单元,所以还得落实战争主题。在设计教学时,我引用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通过这个窗口,让学生充分感受胜利豪情,以及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但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落实。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偶尔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我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时间调控的能力。
第三篇:新闻评论教学反思
《新闻评论》教学反思
刘亚洲
3月21日第四节课,我上了一节新课,内容是《新闻评论》,授课之后,督导组老师给予我非常恰当中肯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现在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定义、特征及能够根据新闻事实撰写新闻评论。重点是了解新闻评论的特征,能够根据新闻事实撰写新闻评论。
通过温故的环节,我让学生回忆消息、通讯、特写这几种文体的特征,进而学习新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特征,在备课时,我准备在和消息及一般议论文做对比的过程中突出这种文体的特点,因为预设不够全面,所以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好。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不精准,并没有看出文本是在对比中凸显事物特点的,我在引导过程中,过于急躁和紧张,启发用语和过渡语没有用好,使学生缺少自己思考获取知识的时间。
新闻课要求新求实,我给学生放了一段马航失事的新闻评论的视频,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例更能深入透彻地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但是解读和剖析还不够深入和彻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分析过程中我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置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后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分析得很有条理,很有深度,有的学生评价浅显,个别学生的评论在形式上不符合新闻评论的标准,我没有注意纠错改偏,因势利导,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影响其思维的点评。
我的启示:
备课很重要,不只是备书本,还要备学生。课堂要有预设。
注重课堂设计,环环相扣,体现新课程理念。
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篇:《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
学习《新闻两则》这篇课文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
我先让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解决生字词,课堂上加强训练,当堂完成《检测题》上的基础知识题目;重点讲解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和特点。
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中的有关介绍,引导他们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新闻特点,并且拿出当日报纸,让他们判断新闻标题和导语等简单知识点。由于是学生自己动脑子找到的知识点,所以当我给他们五分钟时间,找出课文里的六要素、五部分时,大多数学生都兴致高涨,很快就能及时反馈。尤其是当我讲到新闻背景时,很多学生都开始自己查找参考书,寻找相关知识。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测题》中的《课内文段阅读》习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激发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动手做题。遇到不会的也很少有抄答案现象,而是主动询问同学或老师。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第五篇:两拼音节教学反思
启蒙语文“真难教”
庹家小学
邹德琴
任教完六年级语文,我要求教一年级语文,我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女老师,因为每个老师都认为一年级语文难教,我也不例外。学生也感到难学。一次数学老师笑嘻嘻的对我讲,一个孩子对她说,老师,我喜欢你的课。数学老师接着问他:你为什么喜欢我的课?”那位孩子解释道:“你的课简单些。”看着数学老师得意自豪的神情,我默然了。又一次学生家长对我讲:“学生回家对家长讲,一年级的课怎么没有学前班简单呢?”我把学生的表现向同事们调侃,同事们对我讲,他们说的实话。进入语文课堂,确实让我苦不堪言。这些小不点儿们的年龄大多数才六岁,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相当缓慢。教一年级语文是我自己选择的,只有面对和接受这个现实了。既然选择了教学语文这门课,就不怕碰壁了。一开始,由于统编教材的的编排特点,教学上我一下子遇到了两道坎儿:
1、识字教学,我感到无能为力,学生刚会认,过一会就不记得了,我百思不得其解,脑袋里一直不停的追问:教材为什么首先要编排生字?
2、拼音教学,更是让我乱了方寸。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用了五六节的教学时间。那是刚学两拼音节时,我感受到拼音教学的难度之大。认识声母b、p、m、f后和韵母ɑ、u、i、o相拼,并带声调认读,每个音节和学生一起试拼,放手让学生们拼读试,他们都不会读了。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脸上流露出愠怒的神色,对学生吼叫起来,学生越发糊涂了,连最简单的声母也不会读了。于是对拼音教学,我犹如醍醐灌顶,有好几天里我愁眉不展,于是我一方面我认真研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一方面研究学生的学法,后来我发现教材的编排是有规律性的,一个声母,一组音节,那么教学时也应该一组一组的来教,这样学生也简单一些,而我是竹筒倒豆子,学生当然一时消化不了。后来我看到视频中的老师教学都是这样教的。我把这种方法用上,果然生效。后来我和教过一年级语文的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她们有的对我讲,一年级的拼音一定让学生掌握好,学生掌握不好,以后就很难教了,也有的安慰我,教完拼音就好教了,还有的对我讲:教一年级的儿童,千万不能发脾气,你只能说:“棒,棒,你真棒!”我忍俊不禁,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经验之谈。后来,我也暗暗的告诫自己:无论学生学习什么情况,坚决不能发脾气。学生们的胆子也大起来,他们常叽叽喳喳的举起小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其中,我也在课堂中对学生除精神奖励外,对学习有亮点的孩子奖励粘贴画,作业上随手画一个笑脸、一颗智慧星、一面红旗……他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学生乐的那个劲儿,甭提了!
转眼间,我在进行复韵母教学,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了。学生已经能自我尝试拼读音节了,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我也感到教学的轻松愉快了,看得出孩子们是真的很喜欢上语文课了。我在教学中得出的结论是:
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
三、要激趣教学;
四、教师要热爱儿童。
如此循环,一年级语文还难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