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共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歌唱祖国》。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对个别节奏的掌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有条件可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新授教学:
1、先请同学演唱该曲。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同学演唱所存在的问题:如节奏或情绪等。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D:师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应唱的坚定有力、富有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4、巩固训练,掌握歌曲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四、音乐知识
1、二段体A + B
2、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国》 A + B + A
五、练习竖笛。
六、总结下课
教后感: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分析歌曲是二段体还是三段体有了初步的认识。歌曲《歌唱祖国》学生学得很快,只听了两遍就能哼出旋律了,歌曲艺术处理也还可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拉起手》。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5、再次聆听范唱,各个声部的学生分别熟悉各自的旋律。
6、学生用口风琴自行学习各自的歌谱:歌曲中出现的连续切分节奏必须让学生掌握准确。
7、各声部分别吹奏各自的旋律,之后针对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解决。
8、合奏歌曲,依然注意声部间音量的和谐,提醒学生用控制气息的方法来控制音量;其二,带着感情吹奏。
9、为歌曲画上换气记号,继续学习有规律、有气息支持的演唱。
10、各声部完整清唱歌曲旋律,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唱方法。
11、完整合唱歌曲旋律。
12、带入歌词完整演唱: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
三、律动表现歌曲从以下节奏中选出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形式为歌曲伴奏。1、2/4 住 ∽|住?0 |住∽ 住 ?0 || 2、2/4 住 ∽|住 ∽|住 ??|住 ∽|| 3、2/4 0?0讄0?0讄0?0讄 0?0讄|
四、练习竖笛。
五、课堂小结。
六、结束课堂
教后感:学生通过两次聆听歌曲,对其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歌曲演唱时,连续切分节奏的处理是一个难点,应该单独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飞来的花瓣》。
2、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1、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教学重点:
从歌曲的学习中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教学难点: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环节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中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初次聆听作品。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从同学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绪。
3、带领学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5、在边唱中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一起解决。
6、学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注意从情感的启发,渲染去体会作品所赋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动。
1、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5、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6、学生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7、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五、练习竖笛。
六、课堂小结:主要以老师小结为主。
七、结束课堂。
教后感:学生通过聆听和学唱合唱曲目《飞来的花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学生也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行星组曲》 教学目标:
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教学重点:聆听《行星组曲》,体验乐曲音乐情绪。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拉起手》。
二、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作者简介和创作意图。
3、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师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教后感:通过今天这堂课的音乐课堂实践,我觉得聆听《行星组曲》时,要注意各个乐曲之间音乐情绪的对比,要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现聆听的形象。
第二课 亚洲旋歌 共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2、表演《邮递马车》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乐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情绪。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学唱歌曲《邮递马车》。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4、1)听琴试唱歌谱。2)有感情的读歌词。3)装词。4)完整演唱。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歌曲《邮递马车》表达了生活在边远牧场上的青年们,盼望那每天一趟的邮递马车给他们带来信件时的喜悦心情。
教后感:我觉得歌曲《邮递马车》的音高过高了,学生很难达到,但旋律学生学得较快,也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4、练习竖笛。
5、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感:学生通过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领会了印度民歌的风格特点。复杂多边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进行,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乐曲《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5、师弹琴。
6、师生小结。
7、聆听歌曲前奏。
8、聆听乐曲录音。
9、讨论并回答问题。
10、讨论交流说说阿拉伯民族音风格特点。
11、师生小结。
乐曲《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感:《运动会开幕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它有独特的音阶、调式和节奏,现在用我们的记谱法并进行音乐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次,我们要着重聆听实际音响。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三、聆听民歌片段。
1、听乐曲背景简介。
2、聆听乐曲片段,感受体验各个国家民族音乐乐曲特点及其风格。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狮子舞》是一首著名的甘美兰乐曲。《山林》是一首著名的越南民间乐曲。《七朵丁香花》是土尔其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四、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感:乐曲《拉贾斯坦民间音乐》表现了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学生聆听得很认真。另外,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土耳其女郎》片段,这支乐曲的主奏乐器是龙卡琴,此外还有其他拨奏弦乐器,同时还加进了一写西洋乐器,如钢琴和大提琴等。这是一首具有浓郁土耳其民族风格,同时略带现代通俗色彩的乐曲。
第三课 Do Re Mi 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Do Re Mi 》。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三、编创与活动。
四、练习竖笛。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学唱和欣赏《Do Re Mi》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五线谱知识,特别是唱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 Re Mi 》
4、生听琴哼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简介乐谱及五线谱知识。
四、练习竖笛。
五、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Do Re Mi 》
1、播放《Do Re Mi 》。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 Re Mi 》。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A唱中文。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三、为歌曲编创律动。
四、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我们可以借助教材进行相对应的练习,编创与活动中的各项活动也要结合教学活动进行
第二篇: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 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
五、教具:录音带、四、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
(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2)三连音。
3、导入新课:
(1)、节奏听辩:①、X X | X.X X X | X X X X| X.X‖
②、0 X | X.X X X | X X 0 X | X.X X ‖
(2)、读、拍、唱、上述节奏。
(3)、复习三连音:X X X ①、唱一唱《国歌》,感受三连音的唱法。②、复习并拍打三连音。
(4)听琴弹奏感受歌曲的弱起小节。
(5)、听琴学唱谱,注意三连音的唱法。
(6)、听录音范唱,提醒学生歌曲难点。
(7)、学习歌词,体会三连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9)、介绍李存的生平及作品。
(10)、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演唱效果。
(四)、堂上练习:
1、复习切分音的种类。
2、按强弱规律排列力度记号。
3、音名知识,结合电子琴课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
1、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的旋律。
(三)、常用变化音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听辩变化音。(练一练④)
(三)、音乐知识:常用变化音记号。
1、升记号—将指定音高升高半音。
2、降记号—将指定音高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书写方式。
(四)、视唱带有升记号的练习曲。(练一练①②)
1、学唱《拉起手》
2、复习《国歌》
3、欣赏新歌《飞来地花瓣》(设问:情绪、感受)
(1)、听录音范唱,感受变化音的音响效果。
(2)、学习带声记号的乐句。
(3)、学习曲谱,跟琴进行。
(4)、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5)、歌曲处理。
(6)、跟录音伴奏演唱。
第二课
亚洲弦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够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三)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能够在3首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歌曲中辨出其中1首亚洲风格特点的歌曲。
(四)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听赏《摇篮曲》《运动会开幕曲》。
(二)、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
三、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五、教学过程
(一)、听辩音程与和弦:
1、纯五度、大三度、小三度。
2、听辩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
3、要求:听辩和声的色彩。
(二)、听赏《摇篮曲》。
1、欣赏录音范唱一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弹奏看歌词,了解作品内容。
3、复听并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体会变化音的作用。
4、感受带X X.X X ― |节奏的旋律效果,出现了多少次?
5、找出相同旋律与不同旋律,感受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
(三)、听唱歌曲,熟悉旋律。
(四)、与《运动会开幕曲》比较,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拍子:变换拍子。
2、节奏:先短后长。
3、旋律的走向:下行。
4、速度:稍慢。
5、小结:音乐要素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6、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五)、活动与练习:
1、听辩节奏 :按课本要求进行。
2、辨别乐器,说出属于哪个乐器组,并把答案写在括号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摇篮曲》,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二)、通过活动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独弦琴等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出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范唱 通过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的话可多听几遍。歌曲的介绍可少讲一些,留给学生在聆听范唱后进行简单的讨论或议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 引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歌曲艺术处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一试,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学生真正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
3.注意教歌方法 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歌曲较长,速度较快,其中有男、女声交替演唱等。为使学生尽快学会、唱好这首歌曲,可多利用录音范唱,并辅之以听唱法。尽量不用将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地进行视唱的方法,因为这样会改变歌曲情绪,使学生失去兴趣。
4.编配打击乐伴奏 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邮递马车》伴奏,可使歌曲演唱效果增色。可选用两、三件打击乐器,如串铃、双响筒和铃(或三角铁)等。节奏型可让学自行设计,以模仿马车行驶的音响效果。
(二)欣赏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
1.注重感受音乐 这两首歌曲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教师先不作任何介绍,仅提出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引导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讲解必须十分精简,切不可将教参上的内容照搬给学生。
2.模唱欣赏曲中的片段 这两首歌曲中部有比较突出的、简短的乐句,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比如:《摇篮曲》中的开头第一句(课本上有旋律性示意图)。《运动会开幕曲》中的: 可以在欣赏一遍以后,挑出个别的乐句(如上例),让学生模仿学习,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
3.比较的方法 这是欣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比要有明确的目的(事先提出听辨要求),并注意对比的难易程度(对比力求明显,使多数学生能够辨认),例如课本上要求学生听辨3首歌曲片段各是哪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的歌曲?拉丁美洲歌曲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欧洲歌曲也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只要选择的歌曲对比明显,学生比较熟悉,多数学生应该能够辨别。
(三)欣赏“亚洲民间器乐器曲片段”
1.感受乐器音色和认识乐器这里选择的4首器乐曲片段,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几种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并能够听辨它的音色,不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其他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画面,注意聆听乐器的实际音响。有条件的话,使用音像资料和软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可以采用先不向学生介绍乐器和乐曲,而是先听音乐片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辨别乐器及其音色特点。或者在课本上的4种乐器和乐曲当中做选择。然后进行讨论、归纳。还可以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将平时了解、喜欢的亚洲音乐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做一两种乐器。
(四)与地理课相联系
六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正在学习世界地理。亚洲部分是否已经学习过,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了解。本单元涉及到的亚洲国家地区知识,要和地理课上的内容相联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不必过多
第三课
do re m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do re mi》。
(二)欣赏《do re mi》。
(三)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节奏卡。
五、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do re mi》。
(二)、五线谱知识学习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风格。
一、教学过程:
(一)、发生练习(略)
(二)、听拍节奏:
1、XX | X X X X X 0 |
2、XX | X X XXXX X.X X |
3、X | X.X X X X X X X |
(三)、学习《do re mi》。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节奏。
1、分析歌曲节奏的点。
2、读拍难点节奏。
3、再听录音范唱一次。(1)、说出歌曲的情绪
(2)、那些音乐要素影响歌曲的风格/
4、学唱歌曲。(1)、跟琴学唱谱。(2)、按节奏读歌词。(3)、学唱歌词。
(4)、用红笔连起旋律线,分析有何特点及表现作用。
旋律特点:上下起伏
同音反复
上下起伏
歌曲处理:启发学生用不同力度及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5、再欣赏一次录音范唱,感受歌曲风格。
6、五线谱:口诀学习加上儿歌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do re mi》。(复习)
(二)、比较五线谱和简谱特点。
二、教学重点:五线谱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唱与欣赏《Do Re Mi》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选用此教材。学生可以听一听,唱一唱,也可以唱一唱、听一听,达到借助所标注的唱名熟悉五线谱的目的即可。
(二)“实践与创造”
其中的各项活动要分散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例如第二题可以在讲乐谱知识前进行,第三题可以在介绍各种乐谱时做,第四题可以在讲图形谱时做,第五题在本单元结束前做。
第四课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各地民歌。
(二)、欣赏一组民歌。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四)、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重点:欣赏各类型的民歌。
四、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民歌。
(二)、欣赏民歌《看秧歌》、《小放驴》
(三)、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教学重点:感受民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VCD民歌片段欣赏并导入“民歌”。
(二)、民歌:自学课本关于民歌的介绍。
(三)、民歌欣赏:
1、民歌介绍。(略)
2、欣赏:《看秧歌》。
(1)、结构:序奏、四个小段、尾声。(2)、启发学生自创图谱表示民歌结构。(3)、欣赏要求:按课本要求进行。
3、欣赏《小放驴》。(1)、欣赏全曲:①结合放映有关介绍河北景色的VCD,视觉和听觉结合,加强感受。②图谱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介绍地秧歌“跑驴”,帮助了解作品敞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4、欣赏《大起板》: ①、简介。(见课本内容)
②、欣赏全曲,感受每段旋律的情绪特点。
③视听结合,着重感受弦乐器音色的柔美与细致。
5、欣赏《沂蒙山小调》 ①、介绍小调的特点。②、山东民歌。
③、欣赏,了解这种民歌的节奏特点及乐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仔细欣赏一组民歌。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聆听《看秧歌》
1.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叙事性特征及地方特征。必要时,可给学生提供歌词或歌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方言性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要把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内容(节奏、旋律、情绪、结构、风格等)放在重要位置上。
3.在理解音乐风格的问题上,不要求面面俱到的分析。但必须抓住几项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分析、评说。如:歌词的 语言特征、歌曲中衬词的使用、旋律的调式特点等。4.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鼓励学生边聆听边做表演。(三)聆听《小放驴》及《大起板》
1.初听两首乐曲的时候,要完整地聆听全曲。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记住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
2.为深入理解乐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唱一唱乐曲的主要旋律。如:《小放驴》的谱例一;《大起板》第一段落的旋律。
3.复听乐曲时,要重点关注乐曲的地方风格表现在哪里。例如:乐曲的音乐体裁(如:《小放驴》为河北吹歌;《大起板》为河南曲子改编成的板胡独奏曲)。乐曲的主要表现手法(如:《小放驴》的“学舌”、“句句双”;《大起板》的句幅逐步增大及
“螺蛳结顶”)。乐曲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如:《小放驴》是热情奔放、风趣幽默、歌唱性很强的;《大起板》是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二者都具有我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色彩)。
4.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各地音乐的地方风格,最好将几首作品作有比较地聆听、分析及讨论。(三)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精神
为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发现、探索、研究音乐的学习氛围。一切结论性的观点和意见,都尽量交给学生去得出。即或是学生中有分歧意见,也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或留待课后继续探讨,教师要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自制乐器的注意事项
用芦苇管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以下问题:选择苇管时,要基本成熟但不干透,以免制做中劈裂;将苇管的一端逐步挤压成接近一字形的管口;将压扁的一字管口用小刀适当刮薄,边做边试着吹奏,切勿刮得过分。
用树叶制做吹奏乐器应注意:选类似于柳树叶的叶片;将叶片卷成逐步加粗的圆筒状,管口要保持双簧状;待圆筒做好后,先用细线将其捆住,尔后将双簧管口的一端压扁即成。
制做吹管乐器时,要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第五课
火车来了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介绍西洋乐器。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三)、学唱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太平洋231》。
四、教具:录音机、录音欣赏带、VCD。
五、课时: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西洋乐器中的圆号、双簧管等。
(二)、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激趣导入:
1.《凯皮拉的小火车》原为美国佐治亚洲塞芬拿市的音乐家埃伦·邓莱普开发并编写的,由盖蒂艺术教育研究院的高级项目官员杰弗里·帕琴博士编辑,并经东南音乐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哈里斯博士再次编校。为提供训练8年级学生理解与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使用。该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音乐创作、历史、美学和评论诸学科融入到教学之中。
我们虽然也选《凯皮拉的小火车》作为教材,但它只是整个单元中的一部作品。受学科基础、教学目标及教学时间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能在参考其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音乐教学的建议。2.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每一次欣赏安排不同的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1)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2)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知道它是表现哪国文化的作品?
(3)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你知道它的地理、历史、民族吗?
(4)巴西的音乐中融合了哪些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5)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当时巴西的情况如何?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巴西农场的小火车?
(6)巴西的乐器音响效果如何,它们是怎样制做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你可否制做一两件能有巴西乐器音色的乐器?
(7)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你能不能为旋律填上歌词演唱?这首歌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当时没有汽车、自行车)
(8)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它与哪些你听过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和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9)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10)此曲是《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中的一首,从何处你觉得它是巴西的而又具有巴赫风格的作品?(三)欣赏《太平洋231》
1.在欣赏时,应重点关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可以参考《凯皮拉的小火车》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2.可以介绍作曲家奥涅格对机车火车头的感情。(四)比较讨论
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可进行比较与讨论。引导学生找出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思考创作中模仿与描述的概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火车来了》。
二、教学重点:歌曲学习,熟悉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学唱《火车来了》
1.借助于挂图、录相、电影、电视片断及电脑课件等等手段介绍新疆的地理、民族、特产等,然后在朗诵歌词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绪。
2.这部歌曲的拍子是二拍子、三拍子反复变换的变拍子,另外还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与力度记号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学生关注自己所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的记号。请学生模仿或说出这些表情记号是怎样演唱的?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感情?
3.全歌可以先识谱再唱词,也可以直接唱词。从一开始就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衬词及下滑音要自然而有民族持色。
4.可以使用自制的鼓(如纸盒)及自制的拨弦乐器(如橡皮筋)参与前奏、间奏的演奏。也可以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的烘托演唱的效果。
5.由于歌曲要变拍子,变速度、力度,由教师或学生指挥学生演唱,以便能统一演唱步调。
6、小结。
第六课
大合唱、组歌
一、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
1、大合唱。
2、组歌。
(二)、欣赏:
1、大合唱:(1)、《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二、八乐章。
2、组歌:(2)、《长征组歌》。
(三)、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介绍大合唱与组歌的形式与特点,增长音乐知识,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与《组歌》,从那委婉动听与气势磅礴的歌声中,了解国内革命战争与抗战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在党领导下抗击敌人的英雄业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激情。
(三)、指导学生用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歌声唱出我们的时代面貌。
三、教学重点:欣赏。
四、教具:录音机、录音欣赏带。
五、课时:3。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欣赏《黄河大合唱》。
(二)、学唱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黄河大合唱》。
1、介绍“大合唱”内容,通过讨论引出《黄河大合唱》。
2、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3、简介《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4、重点欣赏:(1)、《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
(2)、《黄河颂》
男声独唱。
(3)、《黄水谣》
女声二重唱。
(4)、《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
(二)、欣赏过程:
1、欣赏〈黄河船夫曲〉,先视唱第一、二乐句,加深印象。
2、欣赏《黄河颂》:朗读歌词与介绍歌曲内容相结合,帮助了解作品。
3、欣赏《黄水谣》。:教师范唱,激发学生情感。
4、欣赏《怒吼吧,黄河》:启发学生了解作品的曲势结构。
三、欣赏后,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欣赏《长征组歌》。
1、自学“组歌内容”,了解组歌的组成。
2、重点欣赏内容:《遵义》、,《四渡》、《过雪山》、《吴起镇》、《大会师》。
3、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1)、作者;萧华。
(2)、背景:为纪念长征三十周年而作。
(3)、表现内容:生动描写了红军长征的壮阔伟大,展示了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展现了长征中时间十个不同战斗画面。
4、欣赏过程:
(1)、《告别》—— 混声合唱:描绘了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大转移去远方的情景,揭示长征的历史背景。
(2)、《突破封锁线 》—— 二部合唱与轮唱:表现了浴血奋战的场面。
(3)、《遵义会议放光》—— 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和混合。展示了结束左倾、确立毛泽东领导的正确路线,预示了未来革命形势将出现波澜壮阔的胜利场景。
(4)、《四渡赤水出奇兵》—— 领唱与合唱:表现人民支援红军的鱼水之情及四渡赤水的场面。
(5)、《飞跃大渡河》——混声合唱。
(6)、《过雪山草地》
男高音合唱:结合学过的语文课,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7)、《吴起镇》——齐唱、二声部合唱:胜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热烈场景。
(8)、《祝捷》—— 领唱与合唱。
(9)、《报喜》—— 领唱与合唱:各方面军到达陕北。
(10)、《会师 》—— 混声合唱:胜利大会师。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略)
(二)、学习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2、解决歌曲难点:学习副歌第二声部。
(1)、听、唱六度大跳音程及升F音。
(2)、分声部学唱。
3、学唱主歌部分:
(1)、视谱。
(2)、学唱歌词。
(3)、分声部唱歌词。
(4)、齐唱与合唱部分练习。
4、歌曲处理:
(1)、突出强拍,用中速演唱。
(2)、听录音范唱,感受进行曲的特征。
第三篇: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
音
乐
教
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5.背唱歌曲《转圆圈》。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转圆圈》,聆听歌曲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牌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学唱时候可参考《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对歌曲进行处理。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表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和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第一课时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请看过的学生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曲中那一段最能感动自己。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蜜和温馨。
二、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复习《小小少年》,简单回忆电影《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的自豪心情。4.鼓励学生传编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情绪。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滑雪歌》
1.从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入手,复习《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请同学感受两首歌去的不同。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意境。3.视听歌曲学律,为歌曲划分节奏。4.学唱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和造型。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DO RE MI》
1.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旋律。
2.复习巩固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排列中,感受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3.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4.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和唱效果。
5.分小组和角色进行表演唱。
6.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场的其他插曲
二、学吹竖笛
第四课 美好祝愿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2.能用热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友爱的美好祝愿。3.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4.认识民族乐器分类
(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名称和所属的乐器组别。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 1.导入
《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时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角度来谈谈,从而进入对乐曲的聆听。
2.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病听出演奏的乐器。
3.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一和主题二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
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从鼓的不同奏法、鼓点的变化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面。5.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6.完整聆听乐曲,简单介绍曲作者。
二、演唱歌曲《拍手拍手》 1.进行发声练习。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3.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拍手表达对文明有爱的赞美。4.学唱歌曲。
5.完整、充满热情演唱歌曲,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添加热烈的气氛。6.鼓励学生为歌曲编创歌词,并唱一唱。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1.展示社会公益活动照片,导入本课学习,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罗大佑。
2.聆听歌曲,可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节奏。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跟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歌曲前四小节旋律。
6.可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给学生聆听,感受不同人声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
7.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来处理歌曲。
第五课 快乐的阳光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情绪,能说出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式。2.感受埃及民歌《光辉的太阳》的情绪,并在聆听中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感受与比较外国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情绪。
3.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把雨伞圆溜溜》,表现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设计表演形式随音乐表演。
4.能边画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5.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现编创的旋律短句。6.懂得变声期嗓子的保护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
第一课时
一、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内容。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3.跟着音乐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进行方式。
4.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
二、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 1.复习聆听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入。
2.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3.再次聆听歌曲,结合音乐中特有的古典,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4.回顾几首学过的外国民歌,请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让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
4.尾声部分可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画拍。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多种聆听方法,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为唱准、唱好歌曲作铺垫。
2.学唱歌曲时,知道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韵律,并从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导学生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表达的雨中欢笑之情绪,以及同伴风雨共伞,一往无前的情感。
3.歌曲轻快活泼,诙谐有趣,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做拍手动作,以增加歌曲的情趣。4.鼓励学生分角色设计表演形式或创作情景,随音乐表演。
第六课 神奇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2.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3.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4.能富有激情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曲中四小节旋律。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族管弦乐《片段》片段
1.复习聆听歌曲《晨景》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5.再次聆听乐曲,闭目想象音乐中“瀑布飞泻”这一神奇景象。
二、聆听电影《海德薇格主题》
1.出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照或播放电影的片段视频,请学生说出电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导入学习。
2.简单介绍电影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5.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6.再次聆听全曲,听出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火车来了》
1.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拖卡斯》入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歌曲速度较快,学唱前,教师可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4.学唱歌曲。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飞天曲》
1.复习聆听《木星——欢乐使者》片段入手,回顾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2.学唱歌谱。3.学唱歌词。
4.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第七课 放飞梦想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未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2.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时一次进入的人声。
3.学唱两首歌曲《永远是朋友》和《我们是朋友》,与好友一起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彼此的友谊;背唱《永远是朋友》。
4.认识音乐家贝多芬,做改变旋律的节奏和节奏的练习,在唱唱、奏奏和比较重,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聆听管弦乐《和平颂》片段
1.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作品《和平颂》的创作背景。2.初听乐曲,熟悉主题。
3.多遍聆听乐曲,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与变化。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尝试为旋律编创歌词,表达的和平的赞颂。
二、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 1.导入
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和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和和平的思想内容。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5.模拟《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请学生用领唱和齐唱形式演唱。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1.从有关朋友的诗句、名言和歌曲导入。2.聆听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3.再听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4.学唱歌曲。
5.学生自由组合,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1.把歌曲的前四小节作为导入歌曲的聆听和学唱。2.2.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3.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每四小姐的末尾处都有休止符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5.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
第四篇: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 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 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阿细跳月》,学唱《转圆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1、导入: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 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火把节》,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1、从民族风情导人。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0 ∣ 0 x”,节奏型拍击。
(3)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二)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在学唱时,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C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学吹竖笛二声部练习曲中,复习巩固双吐、三吐的吹奏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滑雪歌》和《DO RE MI》。
2、初步体会到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学唱《滑雪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
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聆听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声的分类和学过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这些知识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聆听时对照。歌曲先是由男声领唱,接着是男女声合唱。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美与温馨。
(二)学唱《滑雪歌》
1、从对比聆听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曲入手。先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视唱歌啦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1)视唱“编创与活动”中的旋律,请学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这一句旋律。(2)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慢速、轻声地试唱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划分乐句。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节奏、基本上是四小节为一句这些特点,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乐句划分的规律。
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歌词中有不少的词语重复,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歌曲为影片渲染“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欣赏《两颗小星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DO RE MI》:
1、导入:这是一首经典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对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歌曲《DO RE MI》。
2、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或者师生接龙的形式来唱(奏),带有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
3、复习巩固“d0、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4、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
5、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果。
6、分小组合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
7、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 RE MI》,复习歌曲《滑雪歌》。
三、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从复习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还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为后面编创活动做铺垫。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如:手握空拳随音乐的节奏来挥动,以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抒情段落时,把握拳的手张开,随乐句划动。
4、鼓励学生尝试编创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型来编创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四课
美好祝愿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
2、能用热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友爱的美好祝愿。
3、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与同伴一起表现。
4、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会自制小乐器。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友谊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唱出了少年儿童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
2、使学生在多种节奏的复习和歌词的编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合作能力与歌曲表现能力,在歌声中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龙腾虎跃》,学唱歌曲《拍手拍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龙腾虎跃》
1、由于乐曲较长,采用先分段后整体的欣赏方式进行。
2、从曲名入手,如设问:“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角度来谈谈,从而进入对乐曲的聆听。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听出演奏的乐器。截取乐曲第一部分的片段,听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龙腾虎跃”的理解,谈谈乐曲所表现的喜庆、欢乐的情景。学生基本能听出乐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鼓、唢呐、镲以及二胡后,请学生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有条件的学校,听后提供相关的演奏视频给学生观看,直观了解演奏的乐器。
4、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1和主题2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聆听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如:(1)鼓励学生分组编创短小的节奏,拍手或敲鼓为主题1伴奏。由于乐曲的速度较快,因此,节奏型不宜过于密集。(2)请学生哼 唱或用竖笛吹奏主题1和2。
5、聆听乐曲第二部分。此乐段是鼓的独奏,也是鼓的多种奏法的展现,聆听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鼓的不同奏法、鼓点的变化以及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面。
6、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
7、完整聆听全曲,简单介绍作者。
三、学唱歌曲《拍手拍手》
1、“知识与技能”中的发声练习,然后从重音记号和“拍手”进入本歌的学习。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请学生从歌名和歌词内容中,谈谈歌曲对“文明友爱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养”等思想内涵的理解。
3、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在“×
×”的处用拍手表达对文明友爱的赞美,并引导学生编创出不同的拍击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
X”还以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4、学唱歌曲。歌曲节奏感强,拍手的掌声贯穿全曲,充满活力,学生爱唱也容易掌握。在学唱时注意:
(1)齐唱部分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曲调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特点。(2)合唱部分借助课堂乐器竖笛或口风琴把握音准,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5、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热烈的气氛。
6、鼓励学生为歌曲编创歌词,并唱一唱。引导学生从文明礼仪、赞颂美好事物等方面进行编创。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1、通过展示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罗大佑。
2、聆听歌曲,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多次出现的节奏,并复习回顾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节奏的名称,拍一拍、唱一唱。引导学生运用几个节奏,用拍手或拍腿等为歌曲伴奏。
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唱歌词时,除了要注意歌曲中出现以上节奏的地方外,还要唱准、唱好一字多音、连音线以及变换拍子的地方。
6、跟着教师的琴声视唱歌曲前四小节的旋律。
7、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给学生聆听,感受不同人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感性的体验。
8、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的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处理歌曲,并完整地表现。演唱形式设计为:第一乐段的第1、2段歌词分别由男、女生齐唱,第3段领唱,第4段全班齐唱;第二乐段采用齐唱、轮唱或合唱。
9、全班表演唱《明天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
第五课
快乐的阳光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情绪,能说出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式。
2、感受埃及民歌《光辉的太阳》的情绪,并在聆听中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感受与比较外国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情趣。
3、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把雨伞圆溜溜》,表现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设计表演形式随音乐表演。
4、能边划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5、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现编创的旋律短句。
6、懂得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
2、使学生感受与体验不同的音乐要素所造成的不同音乐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编创旋律的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内容。聆听前,设问:歌名中的“一片阳光”指的是什么?听后,教师从歌词中“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新的冲击,新的色彩”等词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你认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儿?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听后,学生交流回答。歌曲的第一乐段采用领唱与齐唱(第1遍领唱,第2遍齐唱),高潮部分是第二乐段“守住这一片阳光„„”,采用了合唱的演唱形式,突出了歌曲的主题。
3、跟着音乐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进行方式。与学生回顾旋律进行的三种方式: 上行、下行和波浪式进行,然后请学生分别用“Lu”和“La”哼唱第一、二乐段,边唱边用手随旋律的走向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进行方式。歌曲的旋律走向,基本上是第一乐段上行与波浪式相结合,第二乐段以乐句下行为主。
4、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请学生采用领唱、小组齐唱和全班齐唱来演唱,加深对歌曲的体会。
(二)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教师通过多种聆听法,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为唱准、唱好歌曲作铺垫。如: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描写的情景;听歌曲,说出并唱唱歌曲中表现嬉戏快乐的心情的歌词(衬词“啦”)等。从容易唱准、唱好的地方人手。
2、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韵律,并从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导学生用明亮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表现的雨中欢笑之情趣,以及同伴风雨共伞、一往无前的情感。另外,还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这首歌曲的歌词演唱重音与平时演唱的歌曲不同,多个重音出现在弱拍、弱拍中的强拍或跨小节弱拍上,不容易掌握。教师先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突出个别弱拍上的字,帮助学生掌握好歌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学唱时,教师多作示范和带唱,以帮助学生唱好、唱准。
(2)歌曲中出现跨小节和连续切分的地方,让学生用边划拍边唱的方法辅助解决。多用模仿的办法唱出节奏特点。
(3)歌曲中多处出现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教师多用琴声和范唱辅助学生唱准音程。
3、歌曲轻快活泼,诙谐有趣,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做拍手或跺脚(踩雨)的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以增添歌曲的情趣。
4、鼓励学生分角色设计表演形式或创设情景,随音乐表演。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榕树爷爷》;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变声期嗓音保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学唱前,先请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听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先学唱此部分,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学唱歌词。教师要抓住这一部分的特点,从乐句的长音节奏和衬词“呣”中,引导学生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把歌曲生动地模拟孩子们热情呼唤榕树爷爷和榕树爷爷轻柔“回答”的意境表现出来。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采取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跳跃、活泼的声音演唱低声部的补充音衬词“啦”,唱出孩子的稚气与俏皮;从歌词“虽然你老啦,却总喜欢和青藤一样攀崖”、“虽然你老啦,却总喜欢和小鸟一起玩耍”中,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各声部熟练后,再两个声部合成,要注意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声音的和谐。启发学生用领唱或小组齐唱的形式来演唱前两个乐句,突出与榕树爷爷的对话。
4、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指挥家,比一比谁划拍最准确。在划拍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与分享: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孩子们深情呼唤榕树爷爷、向榕树爷爷表达即将毕业要离开榕树爷爷依依不舍的情感,二声部用模拟榕树爷爷轻柔地应答的效果。)
三、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
1、从复习聆听学过的外国歌(乐)曲导人,如:播放《樱花》、《噢,苏珊娜!》、《迪克西岛》等片段,请学生说出是哪个国家的作品。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聆听一首埃及民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人文知识,简单谈谈对埃及的印象。
2、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聆听时,启发学生想象:当太阳光芒照耀埃及这片土地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教师补充介绍:歌曲描写的是 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埃及人民,用歌声唱出美好的希望,用汗水换来丰收好时光。
3、再次聆听歌曲,结合音乐中特有的鼓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请学生听出歌曲中的伴奏音型,并用拍手、拍腿或击鼓,边听歌曲边伴奏。
4、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请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感受它们不同的风格和情趣。
四、变声期嗓音保护教学
1、发声练习此条发声练习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的学习,训练学生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中一连串的衬词“啦„„”。练习时提示学生注意唇、口的肌肉不要紧张,发“ba”音时要放松、灵活;练习从“ba”音过渡到“La”。
练习的音域建议在1=bE至1=B之间进行。
2、变声期嗓音保护
教师结合人体喉部解剖图向学生简单介绍变声期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懂得基本生理常识,明白保护嗓音的重要性。
(1)变声期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为歌唱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嘲笑因处于变声期而歌唱困难的同学;
(2)要避免在各种场合大声喊唱、喊叫;
(3)在生活中注意对嗓音的保护,避免过冷、过热或刺激、辛辣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五、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
神奇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在聆听中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
2、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3、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4、能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中四小节旋律。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学唱与表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现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2、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海德薇格主题》,学唱歌曲《飞天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
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
1、导入:
从介绍《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电影及电影配乐的影响力作为话题来引入。
2、简单介绍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聆听后师生交流、思考:音乐对影片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启发学生把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影片的名字和故事内容相联系来谈谈。
小结后,再次播放此片段,让学生闭目聆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电影画面。
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1)第一遍听,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3次)
(2)第二遍听,听出主题在音色和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听出主题由钟琴奏出,后加人弦乐嚣、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在力度上不断加强。也许学生对钟琴的音色记忆不深,教师与学生回顾《糖果仙人舞曲》当中的片段,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第三遍听,边听边哼唱主题,感受与体验主题在音乐要素上的变化。请学生在钟琴和铜管演奏主题出现时,分别用“ding”和“du”或“beng”来哼唱。
5、完整地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演唱歌曲《飞天曲》。
1、导人:
从复习聆听《木星——欢乐使者》片段人手,回顾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导人本课的学习。
2、学唱歌谱。结合“编创与活动”中的识读乐谱活动进行。
(1)出示两条节奏,听辨出老师拍击的是哪一条。
(2)学生练习拍击以上两条节奏,熟悉掌握歌曲的节奏。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引子部分,第二条节奏是歌曲第二乐段的第三句,歌中的三连音节奏改成学生容易拍打的节奏。
(3)播放歌曲《飞天曲》,请学生边听边找出这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教师边弹奏这两句旋律,让学生边听边拍击,同时用“啊”哼唱旋律。
(4)分组独立视唱下面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唱准两处八度大跳。
(5)完整地跟教师的琴声哼唱歌曲的旋律。自于歌曲采用的节奏较多,如:附点八分节奏、切分音、跨小节切分以及三连音、后半拍起等,学生不易掌握其节奏和时值,教师要求学生边划拍边哼唱旋律,换气记号的地方提示学生换气要快,旋律中标有延长音记号“冬”的地方先不要作延长,待唱熟练或学唱歌词时再作处理。
3、学唱歌词。学唱时,教师应结合歌词内容和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用自信、豪迈的歌声来表达。另外,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唱准几个八度大跳的音准和三连音的时值;唱好带“一”的地方,此处时值很短且又在弱拍上,不要为了唱出装饰音而加重音、拖长时值,要唱得短促、灵巧。
(2)第二乐段的第三乐句较长,旋律一气呵成,乐句中间换气记号的地方、跨小节切分音延长以及其后半拍进入是歌曲演唱的难点,演唱时要注意保持其乐句的连贯性。
(3)歌曲中延长音的地方,其时值根据演唱的需要,做适当的时值延长,演唱时看老师的指挥或边唱边划拍来掌握。
4、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选择合适的力度变化,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
第一乐段,领唱或男女生小组唱;第二乐段,全班齐唱,按歌谱中标记的力度记号演唱;第三乐句的扩充句在反复时,旋律上行至歌曲的最高音,此处用渐强的力度,唱得坚定、有力,表现出中华儿女“为人类创造新文明”的豪情壮志。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火车来了》;聆听乐曲《瀑布》片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火车来了》
1、从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托卡塔》人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聆听前,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歌曲的时,代背景。
3、歌曲速度较快,情绪欢快热烈,是一首四二、四三拍反复变换的变拍子歌曲,不易掌握。在学唱前,教师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通过一些感受变换拍子的小游戏来辅助学习。
(1)听范唱,听出歌曲中模拟火车行进时的隆隆声。歌曲在前奏和间奏同音反复的地方都模拟了火车的隆隆声,让人身临其境。
(2)听范唱,随音乐用人声模拟火车的声音。
(3)听范唱,分析歌词部分开始的十小节旋律,并请学生在每小节的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复习变拍子的知识。
4、学唱歌曲:
(1)根据各班学生的识读乐谱的能力,采取先识谱再唱词或直接学唱歌词的方式进行,视唱旋律时,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划拍视唱,把握好拍子的变换;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注意启发他们以情带声,把握好演唱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欢快、兴奋的情绪。
(2)歌曲中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装饰音(上滑音、下滑音)、速度变化(渐快、稍慢)以及力度变化(<、_、s、mf、pp)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他们关注这些记号;请他们说说这些记号怎样演唱,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等。
(3)学唱歌词时,从歌词中启发学生理解“铁路修到新疆,火车开进新疆,新疆人们载歌载舞,从此幸福生活万年长”的喜悦心情,唱出歌曲欢快、兴奋的情绪。
(4)衬词及上滑音、下滑音要唱得自然而富有民族风味。教师介绍新疆柯尔克孜族的民俗风情,以及歌词中提到的本民族特有的乐器——“库木孜”;学唱时,指导学生 多听范唱、多模唱。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歌曲。用橡皮筋、纸盒等身边材料,自制简易乐器,参与到前奏、间奏的伴奏中;也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以烘托演唱的效果。
(二)聆听
民族管弦乐《瀑布》片段
1、先复习聆听乐曲《晨景》或《雪花飞舞》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
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聆听前设问:听到这首音乐,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大自然景象?学生听后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再揭示曲名,简单介绍:乐曲是指挥家阎惠昌创作的交响音画《水之声》的第一乐章,描绘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终于汇成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情景。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先是弹拨乐组与打击乐组以极弱至极强的力度,奏出犹如泉水暗涌的音调。随后,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组也运用此音调加入其中,伴随着这些音调的出现,定音鼓、小鼓、钹、锣等打击乐器由弱至强的演奏。
聆听前,教师借助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或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设计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
(1)当听到瀑布飞泻的景象时,请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2)听后,请学生说出有哪些乐器表现了瀑布飞泻的景象。
(3)再听时,请学生用人声模拟瀑布飞泻的声音,或用模仿乐器演奏来表现。(4)鼓励学生用图谱或连环简笔画,画出所听到的“瀑布印象”。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的音乐给你印象最深?你能说出这一部分的音乐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七课
放飞梦想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为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2、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3、学唱两首歌曲《永远是朋友》和《我们是朋友》,与好友一起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彼此的友谊;背唱《永远是朋友》。
4、认识音乐家贝多芬;做改变旋律的节奏和节拍的练习,在唱唱、奏奏和比较中,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唱,激起学生回忆这六年中与同伴一起度过难忘的学习生活,感受友情的可贵。
2、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心灵的洗礼,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好题材,同时也是对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等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和平颂》,学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和平颂》片段
1、播放一组“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同胞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一惨痛的历史吗?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接着,教师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作品《和平颂》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熟悉主题。聆听前设问:你是否能听出乐曲中那熟悉的音调呢?学生听后回答,并哼唱或吹奏主题,唱一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感知乐曲的主题与民歌音调的关系。
3、多遍聆听乐曲,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与变化。主题以合唱与乐队的形式,通过 音色、力度和旋律的变化。反复出现了五次,把乐曲推向了高潮。聆听时,教师结合主题的表现手法和曲名《和平颂》,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加深对“和平颂歌”的理解。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尝试为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二)演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1、从有关朋友的诗句、名言或歌曲导入。如:请学生吟诵一段诗句或唱一段相关的歌曲,然后谈谈对“朋友”的理解,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一些有趣、感人或难忘的事情,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共鸣。
2、聆听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结合歌词中“以诚相见,以心相许”、“天高地厚,山高水长”等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3、再听范唱,说出歌曲分成几个乐段。教师从乐段的节奏、音区和情绪的对比上作启发。还请学生为这两个不同乐段设计不同的节奏型,边听边伴奏,熟悉歌曲。
4、学唱歌曲。复习反复记号,找一找教科书中的反复记号,说说不同反复记号的用途。学唱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注意带有休止符如“寻”和“相见”的地方,要唱得“声断气不断”,把一字多音唱清晰。教师要结合学生即将毕业,同学将要分别的现实,激发他们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同学间的友情,用真情抒发“永远是朋友”的心声。
5、学生自由组合,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们是朋友》,聆听《欢乐颂》,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我们是朋友》
1、把歌曲的前四小节发声练习,然后导入歌曲的聆听与学唱,为后面歌曲演唱上的处理做铺垫。
2、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并结合歌曲内容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情。
3、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以突出“伸出你我的手,我们做朋友”的主题,增添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合唱能力强的班级,采取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借助课堂乐器辅助掌握音准。演唱这一乐段时,要把歌谱中的力度变化唱出来,以表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表达对友情的呼唤与珍惜。
5、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如拍手、挥手以及围着圈,手拉手前后摇摆等动作;用前四小节为歌曲增加引子和尾声,如引子用慢速、弱的力度演唱两次,表现对友谊的呼唤,结束句用半音上行转调、渐强的力度演唱三次,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强力度结束,把歌曲推向高潮,突出“我们是朋友”这一主题。
6、比较《我们是朋友》与《永远是朋友》两首以友谊为主题的通俗歌曲,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
1、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介绍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生平简介、音乐作品及创作背景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从聆听学生熟悉的贝多芬的作品,如:《欢乐颂》、《献给爱丽丝》等人手;还讲述贝多芬的童年故事,或者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月光曲》进行导入,配以形象的图片;结合教科书上呈现的贝多芬的形象,让学生初步认识贝多芬,为进入中学后深入了解贝多芬打下基础。
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或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与和平”思想内容。演唱时,注意唱准、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并提示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崇高的情感和高亢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教师结合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中所包含的乐观、顽强精神。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欢乐颂》的主题,分别采用了独唱、重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主题先后出现了三次;在重唱时先由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中音演唱,后加入了女高音。聆听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的相关知识,并在反复聆听中充分感受人声及合唱的魅力。
5、模拟《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请学生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欢乐颂》主题,表达对“自由、平等与和平”的赞颂。先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用怎样的音色和力度能更好地表达赞颂的情感?然后给学生时间尝试。教师还启发学生采用前两句领唱,后两句齐唱的形式来演唱,如:第一、二遍分别由男女声领唱与齐唱,第三遍全班同学起立齐唱。
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深远影响。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八课
蓉城音画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芙蓉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2、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编创歌词唱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编创歌词唱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芙蓉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2、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4、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5、再次聆听,感受歌曲A、B段的不同情绪。
6、为歌曲的B段画图形谱。
7、自编动作随歌曲表演。
三、全课小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范唱《成都是个好地方》,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2、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4、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5、再次演唱歌曲,将歌曲中完全相同的曲调用相同的颜色勾画出来,模仿其同头换尾的方法编创旋律。
6、编动作随歌曲表演。
三、全课小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游戏宫
放飞理想
教学内容: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回顾。教学目标:
1.熟认常用的音乐记号;
2.说出中外音乐家的国籍和代表作; 3.背唱2-3首歌曲;
4.用指挥手势指挥同学演唱歌曲; 5.比一比谁会唱的歌多。教学时间:3课时左右 教学过程:
一、“梦想,从这里起航”
把活动设计为:每个学生都是“七彩梦之舰”的成员,开启“梦之舰”驶向目的地,途中经过航标时,需领取每处航标上的梦想礼物,礼物可以是参照教科书游乐宫“放飞理想”中提供的相关复习内容,答对的队员就可以顺利地领取礼物,最后看哪一队“梦之舰”的成员领取的礼物最多,最快驶到目的地,哪一组为胜。整个活动教师只为活动命题,活动的具体工作则由学生自己来策划、组织。如:学生的 分组、竞赛的题目、礼物的准备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教师主要起协调作用,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和有序。
二 “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音乐会
音乐学科的评价要突出学科特点,应结合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内容与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给学生拟定班级音乐会的系列主题,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音乐才能、相互交流与激励中完成学科期末的测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过程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可为学生留下“我的成长档案”。
三、音乐展示活动.结合当下较为流行、较有影响力的音乐活动形式,开展“班级好声音”、“我是歌手”、“歌声嘹亮”、“最强记忆星”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娱自乐”活动汇报中,总结和交流本学期的学习成效,完成测评工作。
第五篇: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二、技能目标: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三、情感目标: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预习导入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二、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预习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预习导入:
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预习导入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教学反思:
第二课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技能目标: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情感目标:.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预习导入:
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预习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预习导入:
1.复习《转圆圈》,聆听歌曲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的意境。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牌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学唱时候可参考《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教学反思: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表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技能目标: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和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情感目标: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滑雪歌》 预习导入:
1.从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入手,复习《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请同学感受两首歌去的不同。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视听歌曲学律,为歌曲划分节奏。4.学唱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和造型。
二、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预习导入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请看过的学生讲一讲其中的故事。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曲中那一段最能感动自己。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蜜和温馨。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导入:
一、演唱歌曲《DO RE MI》 1.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旋律。
2.复习巩固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排列中,感受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3.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4.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和唱效果。5.分小组和角色进行表演唱。
6.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场的其他插曲。
三、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预习导入:
1.复习《小小少年》,简单回忆电影《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的自豪心情。4.鼓励学生传编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情绪。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乐曲《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
技能目标:能用热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友爱的美好祝愿。
情感目标: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认识民族乐器分类
(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名称和所属的乐器组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拍手拍手》 发声预习导入: 1.进行发声练习。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3.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拍手表达对文明有爱的赞美。4.学唱歌曲。
5.完整、充满热情演唱歌曲,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添加热烈的气氛。6.鼓励学生为歌曲编创歌词,并唱一唱。
二、聆听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 1.预习导入
《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时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角度来谈谈,从而进入对乐曲的聆听。2.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病听出演奏的乐器。
3.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一和主题二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从鼓的不同奏法、鼓点的变化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面。
5.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6.完整聆听乐曲,简单介绍曲作者。教学反思:
第四课 美好祝愿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预习导入:
1.展示社会公益活动照片,导入本课学习,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罗大佑。2.聆听歌曲,可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节奏。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跟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歌曲前四小节旋律。
6.可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给学生聆听,感受不同人声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
7.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来处理歌曲。教学反思:
第五课 快乐的阳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情绪,能说出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式。
技能目标:感受埃及民歌《光辉的太阳》的情绪,并在聆听中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感受与比较外国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情绪。
情感目标:.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把雨伞圆溜溜》,表现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设计表演形式随音乐表演。能边画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现编创的旋律短句。懂得变声期嗓子的保护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预习导入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让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4.尾声部分可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画拍。
二、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 预习导入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内容。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3.跟着音乐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进行方式。
4.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预习导入:
1.多种聆听方法,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为唱准、唱好歌曲作铺垫。2.学唱歌曲时,知道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韵律,并从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导学生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表达的雨中欢笑之情绪,以及同伴风雨共伞,一往无前的情感。3.歌曲轻快活泼,诙谐有趣,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做拍手动作,以增加歌曲的情趣。
4.鼓励学生分角色设计表演形式或创作情景,随音乐表演。
二、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 1.复习聆听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入。
2.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3.再次聆听歌曲,结合音乐中特有的古典,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4.回顾几首学过的外国民歌,请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感受不同的风格和情绪。教学反思:
_
第六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
技能目标: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能富有激情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曲中四小节旋律。教学过程:
神奇的印象 第一课时 预习导入
二、聆听电影《海德薇格主题》
1.出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照或播放电影的片段视频,请学生说出电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导入学习。
2.简单介绍电影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5.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出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聆听民族管弦乐《片段》片段 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歌曲《晨景》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5.再次聆听乐曲,闭目想象音乐中“瀑布飞泻”这一神奇景象。
三、演唱歌曲《火车来了》 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拖卡斯》入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歌曲速度较快,学唱前,教师可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4.学唱歌曲。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导入
一、演唱歌曲《飞天曲》
1.复习聆听《木星——欢乐使者》片段入手,回顾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2.学唱歌谱。3.学唱歌词。
4.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教学反思:
第七课 放飞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歌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未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技能目标: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时一次进入的人声。
情感目标:学唱两首歌曲《永远是朋友》和《我们是朋友》,与好友一起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彼此的友谊;背唱《永远是朋友》。认识音乐家贝多芬,做改变旋律的节奏和节奏的练习,在唱唱、奏奏和比较重,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 1.预习导入
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和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和和平的思想内容。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5.模拟《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请学生用领唱和齐唱形式演唱
二、演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1.从有关朋友的诗句、名言和歌曲导入。2.聆听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3.再听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4.学唱歌曲。
5.学生自由组合,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预习导入
1.把歌曲的前四小节作为导入歌曲的聆听和学唱《我们是朋友》 2.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3.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每四小姐的末尾处都有休止符的特点。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5.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
二、聆听管弦乐《和平颂》片段
1.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作品《和平颂》的创作背景。2.初听乐曲,熟悉主题。
3.多遍聆听乐曲,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与变化。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尝试为旋律编创歌词,表达的和平的赞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