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店子镇中心小学

杜超

第一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

(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 全曲分三段。

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

第二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第九课 《家乡美》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三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聆听、感受并表现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 0╳ | ╳ 0 |。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 0 |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① 指名选择。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教 学 过 程

一、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表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

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 “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匈牙利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三、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

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 全曲分三段。

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

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4)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二)表现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3)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3.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2)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5、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六、教学安排:

本册共8课,每课上3课时,共24课时。每周2节音乐课,预计12周完成教学内容,复习1周,测试1周。

第1课

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在聆听或演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中,能用简洁的语言或动作描述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段),感受乐曲的宏伟气势,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比较乐曲主题旋律在不同乐段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及其表现作用。

3、聆听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感受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真挚情感。

5、能用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能随二拍子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进行表演,表现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6、结合歌曲的学唱和聆听,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中国作曲家洗星海,认识“延长记号”,并懂得“延长记号”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第2课时:聆听《卢沟谣》,认识合唱的演唱形式,学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第3课时:聆听《红旗颂》,复习两首歌曲。

三、教学要求及过程

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用琴声带领学生视唱歌曲最后一句旋律,导入歌曲。

2、出示课题,在朗读课题时,结合歌曲旋律,用歌曲最后一句的旋律配上歌词唱一唱课题。

3、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词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4、演唱歌曲。

(1)先演唱第一部分,老师弹琴,学生模仿学唱。(2)学唱第二部分,教师弹琴,学生学唱,注意不要喊唱。(3)聆听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向学生作介绍。

(4)用节奏朗读的方法读歌词,进行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5、师生合作进行歌曲处理。问:怎样唱才能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对比第一旋律和第二旋律,感觉有什么不同?歌曲的结束句为什么要重复一遍? 6、学生表演唱。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初听歌曲,师生律动。2、出示歌曲曲谱,再次欣赏。

3、提出问题,讨论:(1)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2)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各段旋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4、分段欣赏,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5、完整聆听,感悟主题思想。

聆听《卢沟谣》

1、初听《卢沟谣》,问(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知道歌词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吗?(2)老师讲述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2、再听歌曲,体验音乐特点。3、完整聆听,边听边跟着哼唱歌曲。4、老师介绍创作背景。

演唱《只怕不抵抗》

1、导入:复习《共产儿童团歌》,导入。

2、聆听范唱,问:仔细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3、板书歌名,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1)表演歌曲出现的动作。边表演动作边按节奏读歌词。(2)模唱旋律。(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哼唱、接唱、对唱的方法学唱歌曲。(4)结合结束句,认识“延长记号”,并了解其作用。

5、歌表演(1)你认为歌曲中哪些音要唱得强一点?(2)结合刚才的动作,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6、介绍歌曲作者冼星海。

聆听《红旗颂》

1、完整聆听,在聆听的同时,老师解说《红旗颂》的背景。

2、分段聆听,第一段:乐曲一开始的旋律你熟悉吗?取材于哪首歌曲?象征什么?(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3)哼唱并熟悉乐曲主题。3、聆听第二段音乐,重点比较乐曲两段旋律有什么变化。4、小结。

一、教学目标 1、2、第2课 美妙的童音

通过聆听三首作品和学唱两首歌曲,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用对歌的方式和同学合作演唱《摇船调》,能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动,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反复跳越记号,懂得其演唱(奏)的方法。3、4、5、6、能用合适的速度和表情演唱歌曲《一只鸟仔》。并能与同学合作用双响筒能听辨出《猜调》歌曲中的速度变化,乐于收集谜语和小伙伴分享猜谜听辨出《木偶的步态舞》前后的速度变化,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能能跟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变相的动作。或鼓为歌曲伴奏。的乐趣。

随音乐即兴编创动作,表现音乐中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特点。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摇船调》,聆听《猜调》,学习反复跳越记号;

第二课时:学唱《一只鸟仔》,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做发声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木偶的步态舞》,编创与活动,复习两首歌曲。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学唱《摇船调》

1、猜谜导入

(1)“什么圆圆,在呀在半表哟?”(按节奏读)学生回答时要求也用同样节奏。

(2)介绍“对歌”形式,揭示曲名。

2、聆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等。

听后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能体会到“摇船”的感觉吗?请用摇船的动作伴随音乐律动。

3、出示歌谱,让学生听着录音边看歌谱边做摇船的动作,也可以随歌曲轻声哼唱。

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视唱和听唱,熟悉旋律。找一找哪几句旋律是一样的,后面两句的节奏和前面两句的节奏相比有什么不同。

5、加入歌词演唱。

6、结合歌曲的学唱,认识反复跳越记号。

7、分组合作表演。

三、聆听《猜调》

1、初听感受歌曲的基本特点。

设问:这首歌曲情绪怎样?从哪里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2、再听,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内容。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你能否听出歌曲中问什么?答什么?

3、讨论,小结: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4、复听,感受速度的变化。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一只鸟仔》

1、用《一只鸟仔》歌曲的节奏律动。

2、用设计的律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的旋律,不加下滑音。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加上下滑音。

5、用双响筒和鼓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初听音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还记得二年级听过一首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谁能来介绍一下。

2、再听音乐,了解唱词。问: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他的女儿铁梅,他都夸了什么?

3、随音乐打拍子。

4、随着音乐唱一唱。

5、学习唱段中的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两首演唱歌曲。

四、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导入: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或木偶走路的姿态?木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分段聆听乐曲。

(1)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要求:边听音乐,边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2)再听第一部分音乐,学生离开座位,根据音乐切分节奏、休止符的特点,边听边用合适的动作即兴表演。3、完整聆听,综合表演。

学生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要求“步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五、小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与不同。

3、认识民族史管乐器笛子,记住笛子的音色,结合乐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二胡、笛子)丰富的表现力。

4、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并能在歌曲中表现顿(跳)音的效果。

5、学会用二声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认识顿(跳)音记号和唱名“5(sol1)、6(la1)、7(si1)”。

第二课时:聆听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认识笛子和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第三课时:学唱二声部合唱曲《柳树姑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第3课 我们是朋友

三、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聆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中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杜鹃的叫声“咕咕”)2、再听歌曲,讨论:杜鹃叫了几次?

3、听教师范唱,边听边走路,学生在“咕咕”处加入演唱。4、学唱歌谱。在学唱中认识“5(sol1)6(la 1)7(si 1)”。5、学唱歌曲,在视唱中认识顿音。6、边唱边表演。

7、在学生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是的基础上,试着在歌曲“咕咕”入分两组,听琴合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音乐,问:

(1)这首曲子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和“鸟语”吗?

(2)这首曲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2、再次聆听,感受音乐的速度、音高、力度和情绪,并展开想象。听后围绕音乐是如何表现“空山”和“鸟语”进行讨论。

(1)聆听乐曲中表现“空山”的引子乐段,这一段音乐速度怎么样?音高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2)聆听第一段音乐,问:这一段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快速)节奏有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

(3)聆听后面几段音乐,要求学生仔细听,问:这几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复听全曲。

4、简介中国作曲家——刘天华。

四、聆听《荫中鸟》

1、导入:音乐中除了二胡模仿鸟叫声外,还有其他的乐器也可以模仿,现在请你聆听下面的音乐,听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百鸟争鸣的景象的。2、介绍笛子。

3、再听乐曲,听完后说说联想到的画面,听到了几种鸟叫声。

4、讨论:二胡演奏《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荫中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你还听过其他乐曲中模拟鸟鸣的声音吗? 6、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1、导入。

2、聆听范唱,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3、再听歌曲范唱,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4、学唱1-8小节歌曲。

(1)这8小节旋律的节奏一样吗?

(2)定出节奏“x.x xx │x--│”,指导学生拍一拍,然后加入歌词按节读一读。

(3)加入音符。(4)学唱歌词。5、学唱歌曲后8小节。

(1)这里的节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给我什么感觉?

(2)学唱9——12小节,问:前两小节和后两小节有什么不同?(3)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学最后一句。

(4)出示力度记号,了解这些力度记号的意义。试着用不同的力度变化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两句。

6、完整地演唱晦一违误旋律和歌词。7、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说说第二声部是在什么位置进入的?(2)复习顿音记号。

(3)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地加入二声部演唱,注意力度变化和顿音记号。8、小结。

第4课

一、教学目标 1、2、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春天的歌 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3、4、5、能记住和哼唱小担协奏曲《春》的主题,并能编创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认识并掌握十六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并能在演唱、编创等音乐实践活旋律的变化。

乐会》。能编创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动中正确表现及运用。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嘀哩嘀哩》,认识十六分音符,聆听《春》。

第二课时:聆听《杨柳青》,认识“笙”。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认识八分休止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嘀哩嘀哩》 1、听歌曲范唱。2、学习十六分音符。

(1)你听出歌曲中的黄鹂鸟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一下?

(2)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拍一拍,分辨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不同。

(3)出示歌曲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分段进行曲调的学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编。

四、聆听《春》

1、完整聆听音乐,出示乐曲题目《春》。简要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协奏曲《四季》。2、聆听音乐主题,感受音乐特点,随主题音乐哼唱。3、聆听插部音乐,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律动。4、完整欣赏,在主题音乐出现时哼唱,在插部出现时律动。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柳树青》

1、出示主题乐谱,唱一唱,熟悉主题。2、初步聆听,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和演奏形式。

听后问: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能听出这首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聆听第一段:说说在第一段中乐曲主题共出现几次?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4、介绍民族乐器:笙,看图片认识,并进行介绍。

5、聆听第二段,让学生说说这段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6、聆听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7、完整聆听全曲,在乐曲“11

1”处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嘀哩嘀哩》

四、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导入:在小提琴协奏曲《春》里,我们听到了作曲家用乐器表现鸟儿婉转的演唱声、微风轻拂,泉水丁冬和隆隆的春雷声,你能用人声模仿一下春雨的声音吗?春雷声?流水声?春风声?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学习八分休止符。

(1)拍一拍“xx xx”,改成“xx ox”再拍一拍。(2)介绍八分休止符“o”的时值和意义。

(3)结合歌曲的歌词按音乐节奏朗读:“嘀嗒 0嘀 │嗒 0│”和“沙沙 0沙│沙 0│”。

4、在闻悉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旋律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5、指导有感情演唱歌曲。

6、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中的象声词伴奏。

五、小结。

第五课 音乐会

一、教学目标。1、在对比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中,能分辨出旋律和情绪的不同。并能在乐曲中分辨手风琴、口琴、木吉他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曲諅其演奏动作。2、3、4、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当小音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做二部轮唱的发声练习,并控制好力度和气息。能复习巩固八分休止符的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短小旋律伴奏,乐家的情趣。

够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做到声音和谐,感情真挚。并准确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聆听《进行曲》和《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

第二课时: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第三课时:演唱歌曲《嘹亮歌声》,做发声练习和编创与活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聆听《进行曲》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手风琴独奏《进行曲》,问,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认识手风琴,了解其开关及演奏姿势,听一听它的音色。

3、再听乐曲,感觉音乐旋律特点。(1)边听音乐边律动。

(2)出示主题旋律,学生看着哼唱旋律。

(3)说说这首乐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

4、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模仿手风琴演奏动作。

四、聆听《男生贾里新传》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口琴独奏《男生贾里新传》,问: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吗?如果不是,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2、认识口琴,了解其形状及演奏姿势。

3、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旋律的特点和表现的情绪。

4、分段聆听(1)出示第一段的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边用手划旋律线边轻轻哼唱。(2)聆听第二段旋律,问:这段旋律比第一段高还是低?

5、讨论:实处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怎么样的情绪?

6、复听乐曲。

五、聆听《船歌》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特点,说说听着这首乐曲时有什么联想。

2、揭示乐曲名称,简介“船歌”。

3、再听乐曲,感受音乐旋律特点。(1)出示第一句旋律谱,指导学生唱一唱。

(2)边听音乐边随音乐想象自己坐在小船上,轻轻晃动身体,体验轻舟荡漾,并讨论:听出音乐哪一部分有变化,变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受?说说这首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怎样的情绪?

4、了解乐曲演奏乐器:木吉它。

5、复听乐曲,让学生随音乐模仿木吉它演奏动作。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1、乐器导入

(1)回顾本课欣赏中认识的三件乐器(口琴、手风琴、木吉它),问:你还知道哪些乐器?

(2)分别播放吉它、小提琴、圆号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出示图片,介绍这三件乐器。

2、揭示歌名,聆听歌曲范唱。(1)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2)这些小小音乐家分别来自哪些国家?他们演奏什么乐器?

3、再听歌曲,请学生仔细听听这首歌有几个乐句,哪些乐句是重复的,哪个乐句的开头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4、学唱歌曲

(1)分乐句学唱曲调,用打拍子的方法让学生唱准弱起拍。(2)完整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演唱。(3)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创编第4段歌词。

(4)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小音乐家,模拟演奏各种乐器,边唱边表演。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1、游戏:山谷回声。

一组喊:你好吗?另一组做回声。

2、出示歌曲,聆听范唱。说说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3、复习轮唱知识。

4、学唱歌曲第一声部,老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问:歌曲共有几个乐句?曲调有什么规律?每隔两小节的第一拍是一个什么休止符?(歌曲第4小节为一句,共四句。每隔两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一个四分休止符。)

(2)采用分组接唱的方法学唱曲调,然后交换乐句接唱。

5、学习轮唱

(1)将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先练习最后一句的二声部合唱。(2)在教师指挥下先进行曲调的轮唱。(3)填上歌词进行完整正确的轮唱。

6、歌曲处理:加入力度的对比,演唱得自豪、嘹亮。

四、小结。

第五篇:人音版三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 5 1 6 │5 5 │

摇到外婆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9、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出示:3 6 5 │3 6 5│ 3 5 1 6 │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4、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5、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6、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

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并板书。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完成书上练习。

第三课时

一、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 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 乐表示。

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二、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5 5 3 5 6 3 3 6 6 3

三、小结,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用LU哼唱

重点:3 1 0 6│3 0 │5 3 0 5 │6 0│

5、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左边

0 一 │ 个

0 │ 右边

0 一 │ 个 0 │

读准八分休止处

6、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

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

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歌词、节奏、曲调。

设问:B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1 0 6│3 0 │5 3 0 5 │6 0│

左边

一│个│右 边

一│个 │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 “ХХ Х”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

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4、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二、教材分析:

《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风和日丽、绿草如荫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表达了草原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

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5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

节奏入)Ⅹ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习: 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 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1.初步掌握了音符3、5、6,学生学唱积极。

2.这两首歌曲学生很喜欢,掌握得好。

第三课

好伙伴

一、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噢!苏珊娜》这首歌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中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曲调素材精炼,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原谅我》这是一首3/4拍的美国儿童歌曲,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歌曲的第一、二、三乐句的句首运用了相同的音调,朴实的语言“原谅,承认,以往的一点错”真实地表达了孩子认错时的那种谦虚的神情。第三乐句的句尾作了“5-ⅰ”的音程大跳,把诚恳原谅的迫切心情推向高潮,紧接着以平稳的节奏及音调进入了第四乐句,表现了孩子改正缺点、承认错误以后舒畅快活的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流畅地唱好《噢!苏珊娜》,编创歌词和舞蹈。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郊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2)初听,听后交流

(3)介绍创作背景

(4)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

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

(5)初听C段音乐

导: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似?

(6)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7)导: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噢!苏珊娜》

(1)导:队形表演很精彩,全体出发。

放《郊游》,学生边唱边表演。

出示牛仔图。

导: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打扮?你知道是哪里的吗?

(2)放音乐,教师边唱边表演。

导:我们和他们一起同行好吗?

放音乐,学生做动作。

(3)朗读歌词

(4)放录音,学生轻唱

导: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弱拍的附点节奏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对比法,让学生听辨练唱、跟唱、连唱

导: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跟朋友的友谊非常深厚,该用什么心情来唱?

(5)再唱歌曲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噢!表演苏珊娜》

完整地唱一遍。

2、新歌教学

(1)导入:上次我们碰到了美国人,并学了一首美国歌曲,知道他们很珍惜友谊,看到他们很珍惜友谊,有一个小朋友不禁唱了一首歌曲,我们来听听他唱了什么?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师:这个学派有肯承认自己的放录音轻唱错,说明他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听出刚才这个学派有唱的歌是几拍子的吗?

放录音学生试拍。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提示:第一拍不打 用“LU”哼唱。

(4)学唱歌词

再放录音,轻唱 找一找难唱处

重点: 前三句强拍上的八分音符。

歌中是谁向朋友倾诉“一点错”

所以“我”应唱得重一点,稍长一点。

处理:歌中讲讲我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如果是你有了一点错,你怎么做?

学生讨论:怎样唱?(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

连起来流畅地唱一边。

(5)学唱歌谱

出示歌谱

师:第一、二锯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同的?

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比一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学生跟琴唱连唱

3、编创与活动

(1)刚才小朋友进行了比赛,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学派有编得新颖、有趣。

(2)展示

(3)师生评价。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原谅我》

(1)完整地唱一边。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

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

(3)交换敲击,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师:玩得愉快吗?下面老师考考学派有,看哪些学派有聪明。

出示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师:你会用“3 5 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听听老师的歌怎样?

教师示范

学生同座试编

学生展示

师生评价

3、聆听《船歌》

(1)导入:听,远处传来了歌声,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

放录音,学生聆听

(2)施舍功能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

师: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学生交流

(4)再复听全曲

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5、师:请学派有用好艘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6、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弱起节奏和符点音符掌握要加强

节奏训练做得很好,学生可以掌握三组的节奏训练。

下载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音乐下册《老师您好》教案人音版

    第七单元 老师您好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2.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定稿)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 1、《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 天 教学内容:春天(第一单元第一课第2—7页)。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天沂河》、《春》等到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 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 【共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歌唱祖国》。 2、练习竖笛。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 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小燕子》,表演《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