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时间:2019-05-13 23:1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

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

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

教学方法小学化。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

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记得看过一篇题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出家为僧神童教育留争议》的文章,讲的是天才少年宁铂的故事。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谈到“神童教育”在本质上违返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看完之后,有一种新时代的伤仲永的感觉,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们,又有多少的孩子正在被拔苗助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体现以下种种:

1、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

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小学化倾向忽视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功课,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扼杀幼儿的天性,使孩子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只注重智力发展,忽略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影响了幼儿多元发展,有可能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未来学习

如果幼儿阶段学习了小学课程,在上小学时有些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幼儿不动脑、不思考、上课不注意听讲等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部分小学生一、二年级成绩好,三、四年级断链子的情形发生。也是产生拔苗助长的原因。

5、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的目的是要求孩子学知识,而没有从能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考虑。如果幼儿园屈从家长的要求,导致学前教育存在越来越浓厚的“小学化”倾向。反之,也会让家长误认为,幼儿教育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形成恶性循环……

让我们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共同来为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做出自己的努力吧,还给孩子童真、童趣吧,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

我国的学校教育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很多幼儿园让小朋友小手背后,上课不许说话,认真听讲等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坐听多,活动少。教学组织形式趋向小学化。

2、教学内容小学化

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品德、艺术等教育活动。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注重兴趣培养,只要求学习结果—学会了多少。走进了“幼小衔接”误区,提前教给小学知识,提前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必需的语言、运算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小学化

教学方法小学化。以老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自主探索,开发想象力,偏重知识灌输,不注意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和产生求知欲望的的情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忽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4、评价指标小学化

部分家长的需求,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教育需求,把幼儿学会多少拼音字母,多少数学计算,会背多少首儿歌和古诗,作为评价指标,学期末抽查幼儿,推进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作者:

时间:2011/11/18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对策

论文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包括教育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教学评价小学化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应采取的对策如下: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等。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目前,许多幼儿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评价标准的研制,都表现出小学化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无限制拔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保教功能发挥不够,轻保而重教,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少幼儿园要求儿童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同时还给孩子布置了一定量的所谓的家庭作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2.课程设置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开设了英语、珠心算等一些学科课程,仅保留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开展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另外,大部分幼儿园还设置了一些兴趣班,强迫孩子参加,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从早忙到晚,回到家中感到很疲劳。

3.教学过程小学化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如学习汉字的授课程序为:出示字卡或写在黑板上,由教师领幼儿认读;讲解字义,进行组词、造句训练;教师教给幼儿该汉字的书写顺序及格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反复进行书写练习,完全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过程相同。而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获取知识的活动愈来愈少;强调纪律性,儿童的自主权被无情剥夺。教师所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4.行为规范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直接套用小学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儿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允许插嘴、顶嘴与辩解,坐姿要端正,不能随便走动,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不能开小差,不准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奔跑跳跃,不许高声喊叫,等等。另外,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批评惩罚措施也是带有小学化性质的。如一些教师往往对于“违纪者”采取罚站、严厉斥责、罚抄等处罚性措施,这些都是对小学生的行为要求,很明显把小学的行为规范搬到了幼儿园,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5.教学评价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内存,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重视不够。一部分幼儿园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如双语教育、艺术教育、珠心算、识字训练等,对这些课程的评价构成了幼儿园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评价时,通常都选用小学的评价标准,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测试有着详细的评分标准,而对于音乐、美术、常识等的评定,流于形式且实效性较差。

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发展心理学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提高了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目前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1.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关注幼小衔接的同时,应确立能够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的幼儿教育目标,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启蒙性是指幼儿教育应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获得初步发展。生活性是指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使幼儿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并积极地去探索。

2.加强课程设置的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幼儿的需要作为出发点,选择那些有利于引导儿童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的内容。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不仅应考虑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而且还应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发展特点,选择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幼儿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形成五类活动,这五类活动分别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日常饮食、睡眠、早操、游戏、动植物的饲养培植等,都可以成为幼儿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设置幼儿园教育课程时,应突破文本的局限,遵循孩子的生活逻辑,将幼儿生活世界转化为活动的主题,创造性地设置富有个性的课程。

3.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

在“玩”的过程中“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学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活动中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促进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有效手段。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有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阅读写字、数学发现、电脑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这些区域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够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学习基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4.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

幼儿行为规范训练应以幼儿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应启发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约束,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采取愉快教育的方式,即寓教于娱乐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幼儿能形成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形式,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利用游戏中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自主体验和感知,利用游戏的结果对教育效果进行巩固和强化,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反复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教师应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准确将自己定位在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一位置上。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真正落实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儿童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幼儿园应努力创建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环境,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教师应在生活准备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对大班幼儿在坚持性、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度地提高要求,以增强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规律的适应性。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大班后期,应适度设置一些学科化的课程,围绕提高幼儿自我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展开,引导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6.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然的方法,通过平常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可知,对于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成绩测试的结果来衡量,应更加关注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的评价。幼儿园教学评价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儿童发展过程的评价。应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家长被动接受的做法,教师要以倾听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耐心倾听家长、幼儿的心声,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提高幼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7.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幼儿园应向家长开放,定期举办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并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为家长解惑答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实际上,幼儿园教育还应整合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协作共育。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应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认识,淡化考试竞争。幼儿园、家庭、社会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基点,彻底铲除滋生“小学化”倾向的土壤。

第四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带来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带来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将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诱发幼儿的长期厌学倾向。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幼儿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幼儿连学习用具都产生逆反心理,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容易造成儿童的不良学习态度、习惯和后果。孩子越小其动力定型越容易建立,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小学化”重知识传授,重各种技能训练,轻视乃至忽视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贻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关键期,还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负担。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不同、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甚至有的孩子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就会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不良习惯,当他们的“储备”用尽时,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过早让幼儿用笔书写汉字,易影响手部肌肉的发育,并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进入小学后也难以纠正。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通过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超前实现小学的教学目标,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表面的东西,从长远看对孩子的发展并无益处。因此,学前期幼儿必须杜绝小学化倾向的教育内容,通过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童年。(本文出处:百度文库)

第五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种种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种种危害

目前我们家长对于教育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材的迫切心理,促使许多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进而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家鉴定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书写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数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大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

研究表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夹断所进化的小学式教育,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消弱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

总之,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家长所追求的片面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贯彻《纲要》精神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孩子来说终身受益。

有很多家长讲到,现在,私立幼儿园很多,很多孩子在私立幼儿园学到很多知识,把一年级的知识都快掌握了,为什么你们不这样呢?孩子升了一年级也省力啊!

听到这些,我们感慨颇多。现如今的孩子一般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面对孩子总会问“今天写字了吗?学拼音了没有?”似乎这就是进入幼儿园的主题。很少有家长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认识能力,独立性,自尊心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会说“在这所幼儿园不如在那所学的东西多”。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在我们尼山,这种现象更加的显而易见。有些孩子在高中,中学甚至小学就辍学,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我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化”。甚至于许多都不能够称之为幼儿园。

“幼儿园”—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快乐成长、游戏的一个乐园。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地方,而不是教育机器流水线上的牺牲品。

希望我们的家长可以积极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快乐

孩子快乐,我们才会快乐;

孩子进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尼山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6月

下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合集5篇)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

    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

    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关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 庞文星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倾向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养成非常重要,它主要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大全5篇)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秋扒中心小学牛晓娜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北京市教委将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提前“抢跑”的情况。 一旦幼儿园内被查出存在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小学......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摘要: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彻底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希望本文......

    小学化倾向的几个案例及危害

    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案例: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期末考试,考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5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随着现在教育水平以及家长理念的提升,家长们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用了极大的关注,从上好的幼儿园、到大学都花费了很多心思。从教幼儿园五年以来,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