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存在的危害,那么就必须纠正错误倾向,不能任其发展,让幼儿继续受到伤害。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引领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误区,努力使幼儿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发展,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策略
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情景:在设备简陋的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老师在讲台上大声教着拼音和指导着写字,最后一排小孩几乎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看着这一幕,我就一阵阵地揪心,不禁由衷地发出感慨:转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幼儿园“小学化”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存在的危害,那么就必须纠正错误倾向,不能任其发展,让幼儿继续受到伤害。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引领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误区,努力使幼儿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发展,并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第三篇: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原因,在观念层面,主要是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在操作层面,主要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于以应有的重视,以及学前教育学科的不成熟导致的科学指导不到位。这种现象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加大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工艺学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幼儿教师德教育水平,以尽量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及其表现
(一)内涵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在实践上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有的小学化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人们对这种小学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是可以提前学的,只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就可以;有人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小学的知识还是超过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幼儿也容易忘记, 没有多少效果, 即使有效果,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对知识没有新奇感,不认真听讲而导致学习习惯不好,不利于幼小衔接。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小学化侧重干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把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等;教学的形式则完全是满堂灌,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很多的作业等等,这种小学化在农村学前班较为常见。
大多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则兼而有之, 只是程度各异。举例来说,一个孩子从一所很有名的正规幼儿园出来,走进一所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时间不久, 他就发现, 一年级的课他竟然跟不上了, 汉语拼音成绩尤其不好。老师还为此而找了孩子的家长, 家长自然也很焦急。是这个孩子能力差, 或者是他太不用心吗? 都不是, 原来, 班上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从本校的一年制学前班直升上来的, 在那里, 他们已经把包括汉语拼音在内的一年级的主要课程着着实实学了一遍。一年级的老师要照顾多数孩子的需要, 教学进度很快, 所以对那个孩子来说, 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简直就高不可攀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
与教师和家长的谈话了解到,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不少家长竟要求教师要将小学一年级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否则不入园。受此错误观念的影响,好多幼儿园自然走入了“早教”误区,形成了“让不懂教育的人牵着我们懂教育的人走”的怪现象。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今天在幼儿园背会了几首诗?认会了几个字?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在幼儿园表现好不好?…… 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自我中心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之路。
(二)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
当前,我县受农村幼儿教师无编制的制约,幼儿园85%是老教师,15%是年轻教师。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调查发现,至少一半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教材没什么可讲的,如果要教,一星期就能把一学期的教材教完。而只有少数的教师能遵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这也让我们找寻到当前幼儿教学存在的“重教轻学、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了。而民办园的最大难题则是师资问题,幼儿教师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家长的观念出现偏差
应试教育正在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日渐严重的不良影响,“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索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进行攀比。哪所幼儿园教的多就选择去哪所幼儿园。在假期,家长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假期班、兴趣班……这样做不但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成长,而且使幼儿厌学,消极抵抗。拔苗助长的错误方法,家长不但没意识到,反而趋之若骛。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并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危害。针对以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分析,本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宣传,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科学的幼儿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基础上的。随着心理学以及各种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认识逐渐深化,现代化的儿童观逐渐形成:儿童是社会的人,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儿童期不只是为将来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与此相宜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与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些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要求的错误思想,逐渐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
(二)尊重幼儿教育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阶段与阶段之间不仅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每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思维形象具体,个性初步形成……适宜的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因为教育只是幼儿发展的外部条件,要实现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作用,必须使教育的要求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幼儿自己行动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促进幼儿的内部学习活动,产生好的教育效果。而幼儿教育小学化恰恰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它是利用幼儿的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强行灌输给幼儿一些知识和技能,它更多地关注那些外显的短期效果,忽视了那些内在的、使幼儿具有发展潜力的素质的培养,使金色的快乐的童年生活人为地增添了紧张和压抑,扼制了幼儿潜能的自由、充分发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保教并重,提升质量
各幼儿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先适应的内容和方式。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
浅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
【内容提要】“小学化倾向”是目前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普片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那么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呢?我将结合我的工作实际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幼儿园教育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纲要》中也指出:幼儿教育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幼儿教育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载,并愈演愈烈。以下我就简单谈一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原因、危害及如何克服。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小学化倾向”主要原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很多家长把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会背诵多少唐诗,会计算多少算术题作为孩子聪明的表现,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所以当家长把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能力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我园是一所市级一类幼儿园,我们就亲身经
历过:大班二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的事情。
2、一些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为了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例如拼音、汉字、珠心算等。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也会互相比较谁家幼儿园教的汉字多,孩子会的数学多。更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在招生通知上明确写出教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
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的幼儿教师不具备专业教师资格,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例如: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顺从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启发引导,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扼杀了幼儿的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小学化教学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的幼儿长时间地坐在座位上,集中注意书写计算,会造成身体机能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动作协调能力差、反应慢、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只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2、使幼儿过早丧失了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扰乱了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另外,在幼儿园接受过“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
三、如何克服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首先,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要大力宣传小学化教育的弊
端,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多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家长有了科学的育儿观念,功利心态就会慢慢淡化。从近几年我们公办幼儿园招生情况来看,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渐转变,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公办优质幼儿园,因为我们是不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的。
其次,规范办园理念、端正办学思想。幼儿教育就要以幼儿为中心,贯彻“幼儿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要。作为幼儿园举办者或园长要规范办园理念,端正办学思想,以《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为准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要通过在职培训、园本培训、外出取经、专家讲座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最后,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对幼儿园进行审查,出台一些关于去小学化的具体措施,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一日作息和班级管理等按照《纲要》的标准
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旦发现仍有小学化的表现要给予惩罚,多多开展互评工作,对于没有小学化的幼儿园要给予表扬。另外,一些小学对幼升小的孩子进行选拔式面试也应该严令制止,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执行。
总之,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与监督,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相信幼儿一定能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府幼儿园
2013年3月
第五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之原因及应对策略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之原因及应对策略
东辽县渭津小学 马丽娟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10月,县教育局组织了“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评估”。在对17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32个民办幼儿园的评估中发现,幼儿课堂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公立幼儿园情况还好些,民办、个体幼儿园的情况较为严重。为此,我们针对目前农村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小学化倾象及原因展开调研,力图找出农村幼儿园课堂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采取效措施加以纠正,让农村的幼儿教育教学更趋于正规化、完善化。
二、调研结果的分析
通过访谈教师、家长,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幼儿园办园理念和生存竞争的影响。与教师和家长的谈话了解到,不少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家教经验比较匮乏,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不少家长竟要求教师要将小学一年级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否则不入园。受此错误观念的影响,好多幼儿园自然走入了“早教”误区,形成了“让不懂教育的人牵着我们懂教育的人走”的怪现象。“为了生源竞争或家长的要求而教一些超越幼儿年龄的拼音、读写算等小学化知识”内容的问卷结果是,选具有这一倾向的人数占80.82%,选择没有的人数占10.09%,选择弃权的人数占9.09%。从这项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生源危机迫让幼儿园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小学阶段才学习的内容,为盈利,纷纷迎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超前需求,打出各种特色班的招牌以吸引生源。
二是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当前,我县受农村幼儿教师无编制的制约,幼儿园85%是老教师,15%是年轻教师。老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但在培养幼儿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力不从心。而民办园的最大难题则是师资问题,幼儿教师素质迫切需要提高。从教师对“你自己目前的教学方式选项看到:以游戏化为主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4.55%,选游戏化与小学化结合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5.45%”。“您对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吗?这项内容也不容乐观:选很了解的,占 65.64%,选了解一点的,占34.36%”。针对“如果可以选择,您是否更愿意到小学教书?”这项内容的调查更令人担忧,选是的占81.82%,选否的占18.18%”,调研看出,多数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岗,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不甚满意,多是无奈选择,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
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片面理解幼儿园课程。座谈了解到,46%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教材没什么可讲的,如果要教,一星期就能把一学期的教材教完。而只有54%的教师能遵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这也让我们找寻到当前幼儿教学存在的“重教轻学,重智轻德;多室内教育活动,少室外游戏活动”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了。
三是: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调查发现:有40%的教师“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幼小衔接“是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60%的教师对幼小衔接问题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四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家长的观念出现偏差。应试教育正在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日渐严重的不良影响,“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众多家长脑海中索绕,纷纷向幼儿园提出要学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的要求,从“您认为让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或加强拼音识字写字算题教学有必要吗? 选很有必要,这样孩子上小学可减轻很多负担的占调查人数65.49%”。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进行攀比。哪所幼儿园教的多就选择去哪所幼儿园。这样做不但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成长,而且使幼儿厌学,消极抵抗。拔苗助长的错误方法,家长不但没意识到,反而趋之若骛。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针对分析出的上述造成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予以扭转。
第一,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对一些错误宣传及时制止,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竞争的条件。
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学前教育走上规范化轨道,幼儿教育早日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幼儿园也有固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国家规定的幼儿教材,更多年经教师走上幼教一线。
第二、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力开展园本培训、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舞蹈、绘画、演讲等专业技能。业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逐步使师资配备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第三,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亟待解决,即使有再好的园舍、再好的设施、再好的的教师素质„„如果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孩子很可能就失去了最好的受教育时机。所以,我们还应继续探索研究幼儿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可行措施,全力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广大幼儿创设一个舒适、安全、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还给他们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