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23: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中共鄞州区委 鄞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讨论稿)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载体。近年来,鄞州区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节点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但城镇面貌落后、功能滞后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我区小城镇建设工作实际,现就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按照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水平、社会综合管理、群众生活品质的优化升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努力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基本原则

规划深化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理念,优化全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正确处理好开发、建设、保护关系,深化细化建成区核心区块规划,以规划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功能布局,以规划集聚人气产业,繁荣城镇经济,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

统筹协调原则。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城区统筹推进,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村建设联动推进,坚持卫星城、中心镇、特色镇和城市功能区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确保小城镇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集约利用原则。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用地制度,充分发掘现有城镇用地潜力,加强对现有城区的优化和现有设施的充分利用,促进城镇从外延式扩大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机制创新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着力创新各项制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市场化的要素流动机制、高效化的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建成完备的城镇综合体为主要着眼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拆除旧房5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 80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达到400亿元,初步建成总体规模适度、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洁、产业现代高效、管理科学有序、特色鲜明亮丽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

根据上述目标,对全区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实施分类指导。具体分四种类型:

——卫星城。对集士港,以建设鄞西“新城市”为目标,统筹鄞西区域发展。加快推进“卫星城”综合配套改革,改变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以改革转产业、集要素,实现“中心镇”到“卫星城”的转变。对姜山镇,参照“卫星城”要求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卫星城市试点申报工作。

——中心镇。对邱隘、鄞江、咸祥等镇,要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集聚人口,做大产业,突出特色。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轻轨和交通快速通道为轴线,巩固建设成效,强化要素集聚辐射功能,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示范镇。

——特色镇。高桥、古林、五乡、横溪、东吴、横街、云龙、瞻岐、洞桥、塘溪、龙观、章水等镇(乡),要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强化规划引导,加快项目推进,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

——城市功能区。下应、钟公庙、中河、首南、石碶五个街道,要根据新城区80平方公里的功能定位,加大拆迁力度,加快功能配套,积极实施老街改造、城市主干道两侧整治和新区开发,成为新城区外延扩张的新亮点。

(二)工作任务

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年全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宜居住宅区。加大住宅开发力度,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引进实力开发商,打造精品商住楼;创新建设模式,通过镇(村)企联合、管理外包等方式,打造优质便民安置小区;恰当提高城镇住宅容积率,注重小区配套建设。形成一片风格统一、个性鲜明、建筑精美、环境优美、配套完美的新型住宅小区。

——营造繁荣商业区。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将城镇商业由传统的沿街带状布局,转变为以商业复合体为核心、商业街为主轴的块状格局;加紧实施商业街景改造,做精沿街立面;完善商业业态梯度配置,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打造高效服务区。从服务群众入手,建设高效公共服务区。突出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加快学校、医院、邮局等公共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形成文体休闲区。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建设镇乡(街道)文化体育中心等公益性文体设施,提升其功能品位。将文化体育设施、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等资源进行一体化组合建设,提高其服务效能。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整改一批“镇中村”。加大建成区范围内和城乡结合部镇中村整改力度,按照建设新型城镇社区要求全面改造旧村和老住宅小区。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镇中村面貌,营造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良好环境。

——实施一批现代产业项目。通过“退二进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发展,加快形成与新型城镇相适应、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通过“退劣进优”,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通过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建立起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产业体系。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为目标,强化城镇路网、电网、水网和垃圾、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同时加大区域重大配套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电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等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品位。

——建立一套完善的城镇建设管理发展体制。建立完善小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投融资、产业促进、城镇管理、农民利益

保障等制度,探索符合小城镇发展趋势、适应城镇居民需求、科学合理有序的城镇建设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三、扶持政策

(一)实施财政分成倾斜政策。完善新一轮区与镇(乡)、街道财政分成政策,增加支出基数,调减收入增幅,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转移支付、自求平衡”的镇乡(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夯实镇乡(街道)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财力基础。

(二)返还辖区土地出让所得。对镇乡(街道)区域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出让所得和建成区范围内、城乡结合部、街道功能区工业用地出让所得,原则上在扣除区财政收益及相关税费、基金提留后,区可得部分全额返还给镇乡(街道),用于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旧房拆迁补助力度。坚持建新拆旧,加大拆迁力度,对凡拆迁量达到当年拆迁任务数50%及以上的镇乡(街道),扣除区级以上(不含区级)重点工程及东部新城相关项目拆迁面积后,每拆除非住宅旧房100平米区财政奖励10000元;“镇中村”改造(含村民、居民住宅拆迁)在享受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政策基础上,每拆除旧房旧房100平米区财政再奖励5000元。

(四)鼓励投资城镇服务业。对在城镇投资、区内注册纳税、且符合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业态导向的服务业企业,凡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达到1000万及以上的,按投资额度分档给予一定额度的一次性奖励,对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型或重点服务业项目实行“一项一策”。

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一)创新小城镇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小城镇开发建设模式。一是外包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优质开发商以服务外包形式开发。变安置房、保障房、基础设施等项目由“政府制造”为“品牌创造”。二是互动开发模式。村企合作或镇企合作,共同参与开发经营。变“政府主导”为“村民自主”,降低拆迁难度,保障群众利益。三是捆绑开发模式。将商品房和安置房土地捆绑拍卖,一起开发。变“多次拆迁、分批式开发”为“一次性拆迁、捆绑式开发”,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筑档次,促进社会融合,实现政府、群众、开发商的“三赢”。“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支持,政府投入一部分,同时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外商等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来;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参与城镇改造开发,发展多层次融资业务;三是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确权登记后的农民住房和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贷款的试点;四是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选择试点镇乡(街道)设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三)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机制

以加快镇乡(街道)核心区块“退二进三”为主要抓手,积极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一是按照“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配置,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二是建立低层次产业退出机制,推进相关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企业通过“退二进三”、“退劣进优”

等途径向高端产业转移或向外迁移;三是实施小城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倾斜政策,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国际贸易服务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创意设计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和能级提升。

(四)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着眼于构筑“小政府、大服务”的运作模式,强化体制创新。一是探索社会管理新方式。在城镇社会管理中做管理目标的人本化,提高群众满意度;管理主体社会化,逐步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居民自我管理,实行社会治理;管理方式服务化,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管理机制协同化,整合资源,综合管理;管理手段制度化,加强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减少随意性,提高可预见性。二是探索公共服务管理新方法。大力引进和培育社会中介机构;探索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外包或购买服务等新方式;探索文化、体育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三是探索政府职能新转变。扩大镇乡(街道)行政综合执法权限,相对集中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管理、工商管理等行政处罚权;搭建镇乡公共行政服务平台,集中镇乡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内容,实现行政综合服务集中办理、信息共享、便民高效。

(五)创新人口集聚机制

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的体制机制,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模式,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区、中心村和行政村中心居住点集聚,实现分散向集聚转型、农民向非农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进一步优化区域就业、创业环境,加快发展各类服务平台,推进与就业、置业人口相关联的人口聚集。

(六)创新集约节约用地机制

加强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农村集体建设等重点领域用地管理,城镇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切实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实施零星自然村撤并,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和废弃工矿用地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跨镇乡(街道)区域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开展土地流转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继续保留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总体规划、政策制订以及重大项目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服务、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每两月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工作例会,总结交流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各镇(乡)、街道相应建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镇(乡)长、街道主任为副组长的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实干的工作班子,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推进小城镇建设,确保抓出成效。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镇(乡)、街道奖励、补助实行上不封顶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各镇(乡)、街道工作。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区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以最快速度、最佳服务、最优政策、最好作风,积极配合各镇(乡)、街道开展小城镇建设。建设部门要完善小城镇建设相关制度,抓好小城镇建设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督查、考核和业务指导;规划

部门要做好规划体制调整、区域规划修编、论证和指导工作,加快规划所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国土资源部门要支持镇(乡)、街道做好用地报批、供给和存量土地盘活以及土地增减平衡、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等工作;城管部门要完善城管集中执法制度,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工作,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镇(乡)、街道城建干部结构优化工作,选调区内外城建优秀人才充实到一线;区政研室、农办、拆迁办和区经发、科技、贸易、农林、供电、财政、工商、环保、电信、民政、文广、审计等部门及区级金融机构也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形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严格审核,科学实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在优化项目布局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审核工作,要充分论证,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有效整合区域资源,避免同一区域同类项目过多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重视文化遗存保护,强化对项目实施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做到依法审批、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对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区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会同区发改、规划、农办、建设等部门进行严格把关,科学论证。

(四)强化考核,激励先进。继续对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实施专项考核,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细则由区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小城镇建设重点加以调整拟定并公布实施。每半年公布定量指标完成实绩,年终结合定性指标完成情况,评选出优胜奖5名、鼓励奖若干名,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分别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优胜奖获得者奖励 万

元;并在区对镇(乡)、街道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完不成年度考核目标的镇(乡)、街道要予以通报。

(五)全面发动,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契机,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在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全区各级要进一步增强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宣传、报社、电台等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附则

(一)本意见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二)本意见除上级政策调整等因素外,原则上一定五年不变,有关年度目标任务以当年下达的指标数为准。

(三)小城镇建设竞赛考核办法和年度任务指标由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四)本意见由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及新农村建设要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打造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聚农兴商的城镇体系。

——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高起点、高标准地调整或修编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按照“一 1

产抓发展、二产促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吸引、集聚和促进第一、三产业发展,辐射到各乡(镇)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逐步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做到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二、发展目标

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内将大余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的新型宜居新城镇。

“十二五”期未,全县小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8.2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6.5Km。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到100%,供水普及率80%,排水设施覆盖率75%,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m²,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目标,污水处理率35%,垃圾处理率46%,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各乡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结点,以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1、高起点编制规划。根据各乡(镇)编制好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结合乡镇的发展现状,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特色、文化遗产等组织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品质打造精品小城镇。

2、高标准统筹管理。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网络、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各乡(镇)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和商贸街区,特别是新城镇、池江镇;出台《关于加强村镇建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新建房屋标高、层高、总高、建筑立面效果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巡查监督力度;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做好镇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工作,完善道路、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促进镇容镇貌根本改观,全面提高集镇管理水平,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3、促进省级示范镇发展。新城镇、池江镇分别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结合当前我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和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契机,指导和协助新城镇、池江镇做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现有城镇化推进的基础上,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提高效率,指导和协助各乡(镇)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城镇,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5、打造舒适宜居环境。大力在各乡(镇)推广建筑节能、节水、减排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推广“沼气池替代化粪池”,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太阳能;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强传统街区风貌保护和文物单位修复,加强古村落、古宅、特色民居和红色故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风格,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整体风貌,提升文化品位。

6、创新投资发展机制。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先

行先试,创造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的路子。创新投融资机制,按市场化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盘活国有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拆迁、出让机制,做到土地收储、出让规模适度、合理,实行净地出让,确保政府合理收益实现,实行项目综合开发、滚动发展。

7、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规范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导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原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小城镇建设项目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建设立法和执法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订出一批操作性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将建设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在全旗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

同志们: 这次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旗委、政府就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它一头连接农村牧区,一头连接大中城市,既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吸纳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并传导农村牧区的枢纽。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农村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旗有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14.2万人,城镇化水平33%,已经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有4个。全旗小城镇道路硬化率 %,自来水普及率 %,污水集中处理率 %,绿化覆盖率 %。全旗有1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个自治区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3个市级小城镇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全旗小城镇建设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苏木镇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认真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资金、用地、户籍、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建立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力量,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每个苏木镇争取每年为城镇居民办几件事关小城镇发展的好事、实事。要注重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的发展。

三、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全旗小城镇建设步伐

旗委政府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今年旗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分析了我旗经济社会和招商引资的形势,要求小城镇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为经济发展、产业培育提供一个适度的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7年出台的《奈曼旗2008-2012年年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争取用5年的时间,把各苏木镇所在地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设施配套、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旗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产业支撑,项目带动,重点

各苏木镇要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做好以下三大工程:一是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二是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三是下决心整治脏乱差,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八仙筒镇坚持每年整修一条街路巷,进一步改善镇区道路状况,同时加强绿化、亮化、广场、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小城镇的功能,逐步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

(四)坚持特色活镇,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各苏木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避免千镇一面,千篇一律,单调乏味。

(五)坚持为民建镇,搞好小城镇建设

各苏木镇要关注民生,尊重民意,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要发挥农牧民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小城镇建设要为群众着想,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第四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12行政管理 卢建武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我省共有1689个小城镇,它在城镇体系中层次最底.数量最大,处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在其中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

作为基层农村干部,我认为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围绕这个问题,在我镇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1、转移农村劳力,化解农村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拓宽民营经济,优化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活质量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田南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田南镇位于市域西南边陲,与新余市、上高县交界。2001年7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龙光山之南,距城区52千米。清初兴圩,圩场地处田北村田畈之南,故名田南。镇域面积98.89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耕地面积1933.07公顷,其中,水田1275.40公顷,旱地657.67公顷;山林面积3816.40公顷;水域面积800公顷。总户数5618户;户籍人口17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6人。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990.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3.40万元,农业总产值626.80万元;财政收入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元。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870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328万元,农业总产值7377万元;财政收入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3元。

境内低丘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面积大于山地面积。植被以松、杉、油茶林为主。2006年,有珍贵古树322株,其中百年以上树木272株,500年以上树木4株(1株罗汉松、3株古樟),均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树木。主要溪港有袁河、肖江小支流及湘泉溪。有山塘水库53座,总容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78.67公顷,占水田面积77%。省道上(高)新(余)公路连接南北,境内长6千米。市(县)道黄(沙岗)傅(家圩)公路横贯东西,境内长12千米。各村均通水泥路。

1986年,圩镇仅一条主街,长200米。2003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500余万元,将镇政府迁至龙光山之南,并以此为中轴,拉开圩镇建设框架,面积扩大至3.72平方千米。其后,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田”字环形公路,总长9.20千米。投资700余万元,对圩镇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

煤炭和瓷石是支撑田南经济的“黑白”两大支柱,已经探明的石灰石储量5亿立方米,无烟煤储量500万吨。清同治年间即有煤炭开采。1986年,有乡办煤矿2家,年产原煤7.43万吨。1992年,鼓励发展私营企业,一批村办、户办、联户办小煤窑、采石场相继开工。至2000年,初步形成“白(瓷石)、黑(煤)、黄(砖)、绿(田南水酒、南瓜酱、米粉等绿色食品)”4种产业簇群。2001年6月,根据国家政策,关闭小煤窑5家。2003年,转变发展思路,投资400余万元,兴建占地33.33公顷的工业小区,引进资金和技术,新上建材和轻质碳酸钙等生产线。2004年,瑞田酒业公司投资200万元,挖掘传统酿造技术,改进加工和包装工艺,使田南老酒年产量增至100吨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

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为改善集镇状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3年以来,党委、政府把田南镇的集镇改造,建设中心城镇做为打造全镇经济三大品牌之一,选准突破口,本着异地搬迁、先易后难、突破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开了集镇改造的序幕。2003年全镇新开发总面积达到近1万平方米,是1986年以来开发面积最多的一年。新修供水管路、排水管路5000延长米,平整硬化农贸市场6000平方米,铺设电话、有线电视、供电线路10200米。2003年以来,镇中学综合楼、镇政府办公楼、镇卫生院、派出所办公楼、交警中队楼、镇敬老院等拔地而起,在城镇建设上,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城镇建设的吸引力

一个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高起点一步到位。我镇的总体规划是在1990年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的协助下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合我镇的实际,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小城镇没有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制约了群众对城区投资置业的积极性。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土地富硒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本地无烟煤的优势,在宜春都名列前茅。从2000年3月份开始运作,聘请县规划处重新进行了现状测绘,制作了镇域和镇区现状分析图,并制作成光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镇域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年,近期建设目标定为5年完成。小城镇开发确定了以高付、上新公路为城镇的发展轴线。实施滚动发展。不断强化城市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气氛,提高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商业承载量。

2、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为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镇来说,搞城镇建设根本没有资金。因此,我们不等不靠,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改造基础设施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先后争取到国家对教育、供水、农村敬老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600万元。完成了田南中学宿舍楼和综合楼、田南小学明德楼、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田南水管站办公楼、田南卫生院、田南敬老院的建设。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比如政府原来的院子比较大,我们吸引外地客商办厂,收回的资金补充建政府新办公楼资金的缺口;倒闭的田南玻璃厂的厂房拆掉后,建成大型的集贸市场,周围的土地公开拍卖给商户建房。这样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使2004年建设的公共设施资金全部解决。三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2006年起,天工铸造、乐金铜业、南卓铸造、中瑞陶瓷、铭瑞陶瓷、金丽陶瓷等企业的引进,使小城镇建设延伸到冷水坑,城镇规模扩大了3倍。

3、加强领导,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书记、镇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对于城镇建设上每个工程的决策,每项措施的出台,镇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手续,对于违反规划的,坚决查处。二是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十年多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建设步伐。

1、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3、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4、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

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居委会、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居委会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家家打小井,路上倒污水,处处扔垃圾的局面,“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尽管培育了富硒红薯特色农业,引进了田南老酒、田南米粉、忆童年南瓜酱绿色食品企业,但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6、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

近年来,由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新财源、新税源难以创收,尽管我镇泗岗、太炕煤矿、部分企业效益好,但我镇上交财政税收7000万以上,留给自己的财政就很少了。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干部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村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1、提高认识,突出位置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乡镇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科学规划,夯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集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3、广辟融资渠道,引进多元投资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镇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区、镇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4、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中国城镇运营网:http://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4、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农民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即使物质生活达到“小康”,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加上小城镇防污排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大大缓解农村分散居住形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看,社会越是组织化和多元化,社会结构就越是稳定。小城镇发展将促进农村经济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还能在社会管理、经济合作、文化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对农民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1、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例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又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再如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

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

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县里在财政上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制做一批经济实用,新颖美观的设计图纸,以成本价提供给建房户。4、降低收费标准。

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精简、下放、规范的要求取消一些应该取消的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小城镇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实行费用包干,乡镇代理、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除缴纳一些工本费用外,象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均留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6、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

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7、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13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关于加快......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拟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桐府通[2012]50号桐木坪侗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桐木坪乡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的 通知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加强我乡小城镇建设工作进度,提高乡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服务......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