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 中和管廊(东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70418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任务依据
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相关会议纪要 2)本片区控规
3)《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市政工程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高-SH-2016-099号)及其附件(红线图、道路及管线横断面);
4)成都市高新区规建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方案设计的会议纪要》 5)本项目初设成果(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年10月)及相关批复文件(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2.设计规范、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 21238-2007 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
12)《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道路各类设施设计、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汇编,2012年版);
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
14)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发布成都市中心暴雨强度公式(修订)的通知》2015年05月25日 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 1)项目投标清单;
2)该工程范围测量地形图、管勘资料及地勘资料; 3)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修改后成果;
二、工程概况
1.概况
本工程为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中和大道,为红星路南延线以东路段,起点接红星路南延线,终点接新成仁路,沿途与兴隆街、规划道路、学苑路相交。
存在两种道路红线宽度,红星路南延线至学苑路道路红线宽29米,车行道宽22.5米,两侧人行道各2.0米,中分带2.5米,沿道路南侧新建雨水管,雨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8.5米的位置,沿道路南侧新建污水管,新建污水管主线主要位于管廊内,管廊中心线距道路中心线0.75米,推算污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2.85米的位置。学苑路至新成仁路道路红线宽40米,车行道宽28米,中分带3.0米,两侧人行道各4.5米,沿道路北侧新建雨水管,雨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12米的位置,新建污水管主线主要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位于管廊内,管廊中心线距道路中心线0.5米位置,推算污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3.1米的位置。本项目管线位置与规划条件通知书中的管位一致。
本项目污水管主要用以收集本项目两侧地块污水及传输上游来水,污水收集后,由两端向中间排放,排入学苑路d1400污水干管中。
本项目受管廊施工影响,学苑路现状d1400污水干管及雨水方沟需做临时迁改处理;同时新建污雨水管道开挖,将影响现状管线,需做保护处理;具体设计详见管线迁改工程分册中内容。
本项目雨水管主要用以收集本项目两侧地块,路面雨水及传输上游来水,雨水收集后顺道路纵坡就近排入现状方涵中,经传输排入聚宝沱排洪沟。
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进场后,须对现状管线、沟渠、接纳水体的平面位置、规模及高程进行核实,如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有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本设计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预留污雨水支管,以服务周边地块,部分污雨水支管在不影响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地块开发的需求。
2.污雨水管网现状情况
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勘查,本项目周边道路及其附属工程大多已建设,红星路只学苑路设计道路下无既有污水管,道路两侧有已建1.2m*1m、1.0m*0.8m合流制方沟,且埋深较浅,不能满足雨水排放需求;学苑路至新成仁路,该段道路下没有现状污水管道系统,需要新建污水管道,在道路南侧有一根现状d1000雨水管,该雨水管可以保留利用。
学苑路:存在现状d1400污水干管,可作为污水排放出路;存在2.2m*2.0米雨水方涵,该方涵排入聚宝沱排洪沟中,可作为本道路雨水出路。
K0+770.098处规划道路:在现状d500污水管,需本次设计道路接纳其污水;存在2.2m*2.0米雨水方涵,该方涵排入聚宝沱排洪沟中,可作为本道路雨水出路。
3.本项目范围内的水系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地形图测量资料,片区以南约0.65km,存在现状聚宝沱排洪沟,为城市主要排洪通道,可作为片区排水出路。4.总结
根据以上对本项目现状建设条件的分析可知,本项目沿道路下游有已设计污水主管,排水出路较明确,排水设施建设条件好,适宜建设。
三、设计原则
1)雨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河流、大型沟渠作为排洪道,对于远期将要废弃的沟渠不作为排洪道。
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的建设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能力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四、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针对排水工程部分,主要有以下意见,本次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如下:
1)设计说明中宜交代该片区综合管廊、市政管线、地下空间规划情况,并分析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执行规划情况及存在问题。
执行情况:按要求补充规划条件。
2)检查井的同一断面支管不超过3根,交叉口口出有接入4根的。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3)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能大于25m。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
4)支管接入应采用跌落的形式。污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接口应在弯矩为零处。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
(4)本工程排水管道尽量采用管顶平接,局部排水条件较差处采用管底或管中平接。
(5)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流量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ha设计(该比流量取值已考虑污水变化系数及污水排放系数等因素)。2.雨水系统 2.1雨水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qF(L/S)
·暴雨强度(q)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
五、工程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1.1排水体制
根据规划,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1.2设计规模
根据上层次规划及前期方案、初步设计内容及审批意见,雨水量计算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本规划路段污水管规模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及前期初设的内容及审批意见选取适当的污水面积比流量确定。
1.3基本参数
(1)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Vmax=8m/s;
(2)最小流速:雨水按满流设计,V min=0.75m/s;污水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3)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道路下主线污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500,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按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设计流速为准。
·暴雨重现期:本项目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取P=5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考虑到本次设计道路所处的地段及周边地块的性质,其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2.2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路面、周边建筑地块的雨水流量。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周边建筑雨水收集的便利性。
根据前文介绍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结合设计坡度可分段计算出每个路段适用的雨水管规模。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本段道路下新建d600~d1600雨水管用于收集道路两侧地块雨水及传输上游来水,雨水收集后分段排入与道路相交的现在雨水方沟中,经传输后排入聚宝沱排洪沟。本段雨水管管顶覆土约为1.3~2.0米,坡度为0.002。3.污水系统 3.1污水量计算
按非满流设计,其流量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ha设计(该比流量取值已考虑污水变化系数及污水排放系数等因素)。
3.2污水系统设计
根据污水服务面积及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可分别计算出每段污水管的设计流量。本段道路下新建d600~d700污水管用于收集道路两侧地块污水及传输上游来水,污水收集后排入与道路相交的学苑路现在d1400污水干管中,经传输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中K0+091~K0+445、K0+584~ K0+748段污水管布置于管廊内,本段污水管管顶覆土约为5.0~6.0米,坡度为0.001。
本设计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预留支管,以服务周边地块,部分支管在不影响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地块开发的需求。4.管材、基础和接口 4.1管材
根据初步设计对管材的选取原则如下:
根据初步设计管廊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廊内采用K9级球磨铸铁管。
4.2基础
设计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管道级别根据管顶覆土确定。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5.检查井及其它构筑物 5.1检查井
5.1.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全部采用混凝土检查井。
5.1.2检查井一律按有地下水情况处理。井盖面应分别有“雨”、“污”标志,施工时不得错盖。道路红线内位于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面应与设计路面齐平,道路红线外位于绿化带的排水检查井井顶应高出地面30cm。
位于道路车道下的井盖座采用新型“五防”球墨铸铁材料,井盖能180度开启,要求符合国标《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国标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203—2016中的相关要求,车行道下采用D400,其他采用C250。位于人行道、绿化带上的井盖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要求满足建设部部颁标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211-2005)中的相关要求。
绿化带内高分子材料井盖座颜色采用绿色。
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6414的要求。其公差等级不低于GB/T6414-1999 CT10的规定,并保证同型号材料检查井的井盖与支座可互换。
支座与井盖之间设厚度为1cm的橡胶垫圈,垫圈上下两面应有凹凸纹,避免噪音和位移。
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污水、雨水检查井须按照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须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小于300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
雨水盖座上应有“雨水”类型标识,污水盖座上应有“污水”标识,都应标注建成年代、建设业主公司名、铸造厂名等相关标志,其中建设业主公司名暂定为“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标志内容在满足国标06MS201-6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由业主
自定。
检查井井筒采用建委规定的D700井筒。
对于道路车道范围内检查井井圈周围路面均进行加强,具体做法见《检查井井圈、井座加强设计图》。检查井塑钢踏步技术要求采用《井盖及踏步》06MS201-6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水支管与雨水口关系图》。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
富水性较好,局部具有微承压性。根据成都地区经验,场地土渗透系数可取25m/d。地下水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上游地下水补给和河水侧渗,水量较丰富,排泄方式主要为地下径流和人工抽水。
在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进行排水以保证沟槽开挖的安全及沟槽干燥。施工排水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4.地质详勘报告概况及地基处理要求
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土及泥岩构成。
4.1管道基础初步处理意见
根据地勘报告中对各土层特征承载力的描述,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粉土、中砂、卵石土及泥岩能满足沟槽基底承载力要求;细砂承载力则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作换填处理。
具体管道基础换填处理措施,详见《管道沟槽基础换填及回填处理方式图》。4.2管道沟槽回填初步处理意见
根据地勘报告,结合初步设计方案,本项目管道沟槽均采用砂砾石进行回填。各层需分层夯实,详见上图。
具体管道沟槽回填处理措施,详见《管道沟槽基础换填及回填处理方式图》。5.管道安装
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排水管道安装应从下游往上游进行施工。
管道施工期间应做好降水工作,快挖快填,避免管道发生抗浮破坏。6.测试与试验
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须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对于塑料管材,管道上必须标示清楚管材的环刚度,避免安装出错。
六、管道施工
1.管道放线
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道路中线坐标、相应桩号及距中线距离严格放线。2.现场复核
本工程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3.沟槽开挖
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临时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开挖临时边坡最陡值应根据不同土质控制,以确保安全施工,具体实施放坡比例需在施工组织方案中详细论证。
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m以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密实度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拟建管廊沿线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一种为赋存于人工填土、粘性土、粉土中的上层滞水,可能为临近管道渗漏所致,施工时若发现可采取直接明排降水。另外一种为赋存于砂类土、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中实测孔隙水地下水水位埋深4.7m~5.5m,标高478.45m~479.64m。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受季节影响,地下水位变幅约1.0~3.0m。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埋深1.7m~2.5m,标高481.45m~482.64m。因临近场地高层建筑近年来长期进行基坑施工降水和地铁六号线即将进行施工降水,故未来该场地地下水水位会有所变化,应做好水位观测工作,尽量避免地下水变化对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场地周边资料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本场地卵石含水层透水性、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污水管道及抽查段雨水管道及检查井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即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标准参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七、验收及质量过程控制
1)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成都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管材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管满足GB/T11836-2009的规定,必须具有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管材生产厂应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所用原材料牌号等。
8)每节管道施工安装后应及时清理施工残留物,以防管道投入使用后造成堵塞。9)图中标注的雨、污水管线长度均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10)若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11)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12)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
八、其它
1)本项目设计坐标系统及高程系与业主提供的坐标系及高程系一致。2)由于雨水出水位置为改道河道及沟渠,为确保雨水系统运行正常,须对下游河道进行疏通清淤处理。在投入使用后,应定期对雨水系统进行维护、清淤等,以保证其正常运行。清淤量按实际情况进行计量。
3)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确保管道施工质量。
4)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宜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若因其他原因需要分段施工时,应加强内业工作,严格控制管内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
5)沟槽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借土回填。
6)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排水接管点高程进行复核,若与设计不一致,应尽快与设计联系,共同协商处理。
7)施工时遇到管道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时,应按“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现场调整。各种管道相交时,若垂直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管道须进行局部加强处理。
13)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与其它综合管线施工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
14)凡接入本工程的污水应在进行了预处理并达到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接入。
15)管道沟槽开挖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前应摸清地下情况,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坡度、标高,并考虑边坡支护及管沟排水等工作,防止出现沟槽坍塌等问题。
16)平面图标注管径d表示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道,DN表示的是塑料排水管道。17)未尽事宜按:06MS201各章节总说明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18)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规范实施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对危险路段应加强防护,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设计:
校核:
审核:
图号:SG-PS-02 日期:17年04月
第二篇: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凤阳县武店镇武二路(新一路-武官路),为新建道路。项目起点接现状新一路,终点接现状武官路,全长约1163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24m,设计时速40km/h。
本次新建管线包括雨水、污水、道路照明、给水、燃气、电力、弱电。
2.设计依据
2.1施工图设计依据
.《凤阳县武店镇总体规划》(2013—2030)
.《凤阳县武店镇西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06)
.《凤阳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武店至窑厂公路改善工程》-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7.05
.《凤阳县武店镇新一路、武灵路延伸段建设工程施工图》-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7.05
.《凤阳县武店镇武二路(新一路-武官路)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相关道路施工图设计文件
.1:1000实测地形图等资料
2.2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 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17)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
.《雨水口》(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S518)
.《球墨铸铁复合树脂井盖、水箅及踏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5S501-3)
.其他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
2.3详细勘测资料
2.3.1 地形地貌
拟建武二路南起武官路,北至新一路,全长1163.779m;拟建道路配套管网埋置深度约2-3米,均为明挖施工。拟建场地地势开阔、稍有起伏,孔口标高41.21~46.29m,高差5.08m。
拟建场地为耕地区,且离周边居民区较近,基础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应避免夜间施工。
2.3.2 工程地质条件
(1)项目岩土分层及特征
根据本次外业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资料及附近有关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杂填土、耕表土(Q4):杂填土为杂色,松散,湿,表层夹植物根系及建筑垃圾,下部为以黏性土为主的人工填土,不均匀,欠固结;耕表土为灰黄、灰褐色,疏松状,很湿,含植物根茎及根孔,成分以黏性土为主。层底埋深0.50~2.70m,层底标高40.21~45.42m,层厚0.50~2.70m。全场分布。
②粉质黏土(Q3al+pl):局部为黏土,褐黄、棕黄、灰黄色,硬塑状,局部呈硬可塑状,稍湿,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且局部富集大量钙质结核;下部含少量岩石碎屑,局部夹碎石;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均为中等。局部勘探孔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7.0m。全场分布不均匀,在ZK9、ZK10孔区域缺失。
③全风化砾砂岩(K):呈土黄、灰白色,组织结构完全破坏,手捏即碎,遇水极易软化分解,岩芯呈砂砾状、碎块状,主要造岩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为主,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大部分勘探孔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5.9m。全场分布。
④强风化砾砂岩(K):呈土黄、灰白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局部钙质胶结,遇水极易软化分解,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主要造岩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为主,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大部分勘探孔未揭露,最大揭露厚度为12.70m。
(2)岩土参数统计与取值
本次勘察对所揭露地层按技术要求和层位进行了取样和原位测试,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对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认真分析,剔除了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异常值,以地层为单位,对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数理统计。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见土工试验报告。
土工试验报告
根据现场钻探、原位试验结合室内岩土试验结果资料分析,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地层分布、均匀性等特点,并结合工程经验,推荐各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2.3.3 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属于潜水,主要分布于第①杂填土层、耕表土层、第②粉质黏土层、第③层全风砾砂岩及第④层强风化砾砂岩孔隙中;其水量受地表水控制,以地表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为主。地下水的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埋深基本一致,在0.50~3.60m(对应标高为38.21~45.12m)之间(勘察期间水位)。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常年变幅2.00m。
(2)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本次勘察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各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建议如下:
渗透系数经验值
层号 | 地层名称 | 渗透系数建议值(cm/s) |
① | 杂填土、耕表土 | 3.25×10-4 |
② | 粉质黏土 | 2.18×10-6 |
③ | 全风化砾砂岩 | 3.34×10-3 |
(3)场地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勘察场地属湿润区,属Ⅱ类环境类型。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对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见下表)。根据评价结果及地区经验,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建议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的有关规定正常环境条件下进行防腐蚀设计。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场地环境 | 参与评价项 | 水质分析检测值(mg.L) | 微腐蚀性评价标准(mg.L) | 弱腐蚀性评价标准(mg.L) | 腐蚀等级 |
Ⅱ类 | 101.86~120.38 | <300 | 300~1500 | 微腐蚀 | |
Ⅱ类 | 18.15~23.43 | <2000 | 2000~3000 | 微腐蚀 | |
Ⅱ类 | 0.13~0.16 | <500 | 500~800 | 微腐蚀 | |
Ⅱ类 | 0.00 | <43000 | 43000~57000 | 微腐蚀 | |
Ⅱ类 | 总矿化度 | 684~705 | <20000 | 20000~50000 | 微腐蚀 |
弱透水层 | PH值 | 7.62~7.63 | >6.5 | 5.0~6.5 | 微腐蚀 |
弱透水层 | 侵蚀性 | 0.00 | <30 | 30~60 | 微腐蚀 |
干湿交替 | 73.17~73.41 | <100 | 100~500 | 微腐蚀 |
3.1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凤阳县武店镇武二路(新一路-武官路)排水工程,道路红线宽24m,设计范围与道路工程一致。
3.2设计内容
设计范围内雨水、污水管道工程。
4.1 排水体制及技术标准
雨、污分流制
1、雨水管道设计标准及参数
①雨量公式:根据《凤阳县武店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中规定采用凤阳县暴雨强度公式:
3207.3(1+0.6551gp)
q=
(t+19)0.758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
P——设计重现期,一般区域3年,本次设计取3年;
t——设计降雨历时(min),t=t1+ 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依据规划,取10min;
t2——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②流量公式:
Q = ψFq(l/s)
式中:Q——流量(l/s);
F——汇水面积(ha);
ψ——径流系数,结合道路所在区域及用地性质,本次综合径流系数取值0.6;
③管道粗糙系数:
塑料管:n =0.010;
钢筋砼管:n =0.013(满流)。
2、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根据《合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4年~2030年)确定: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有效应对5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3、污水管道设计标准及主要参数
污水量公式:Q=KzFA
其中:Kz——污水总变化系数
F——服务面积(ha)
A——城市污水量指标(L/(s·ha))
污水总变化系数
由于规划范围周边无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的实测资料,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取值,见下表。
平均日流量(L/S) | 200 | 500 | ≥1000 | |||||
总变化系数 | 2.3 | 2.0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注: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可用内插法求得。
采用经验公式Q=2.7/Q0.11。
城市污水量指标
根据凤阳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污水量指标计算。
镇区污水主要由新老镇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的污水组成;经测算污水排放总量按照用水量乘以0.90的排放系数计算,据此,则镇区污水处理远期总量约为18000吨/日,同时考虑到沿凤武路的王湖、西圩、大街、后庄等村庄离镇较近,将这一部分生活污水量纳入统筹考虑,则镇区污水处理厂规模按2.0万吨设计,分二至三期与镇区建设同步,建议采用生物法处理。
4.2 雨水工程设计
(1)雨水工程采用的水准点及坐标系统与道路工程一致,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统。
(2)放线原则
雨水管线平面位置:
管道中心线应根据与道路中心线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管位参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
(3)凡位于路口、设有预埋管及用桩号标注的井位均为控制井位。
主要承担道路路面和道路两侧部份地块雨水排除,总服务面积约为13.69ha。
4.2.3 雨水管道路由
道路红线24m,雨水管线单侧布置,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东侧10.5m;
本次雨水设计结合被交道路管线布置和水系情况。
全线设置雨水出口五处,具体如下:
①新一路至规划新三路段,雨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新一路现状d1200雨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d1000;
②规划新三路至规划新四路段,雨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规划新三路规划d1400雨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d800;
③规划新四路至武灵路段,雨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现状北河河道,设计管径d600-d800;
④武灵路至规划新五路段,雨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武灵路现状d1200雨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d1000;
⑤规划新五路至武官路段,雨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规划新五路规划d1200雨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d800。
雨水水力计算表
起止 | 汇流 面积(ha) | 重现期 (年) | 径流 系数 | 设计 流量 (m³/s) | 断面 尺寸 (mm) | 充满度 | 粗糙 系数 | 坡度(‰) |
新一路--规划新三路 | 3.68 | 0.6 | 0.59 | 600-1000 | 0.013 | 1-4 | ||
规划新三路--规划新四路 | 2.81 | 0.6 | 0.49 | 600-800 | 0.013 | |||
规划新四路--武灵路 | 1.58 | 0.6 | 0.28 | 600-800 | 0.013 | 2-2.5 | ||
武灵路--规划新五路 | 3.06 | 0.6 | 0.51 | 600-1000 | 0.013 | 1-4 | ||
规划新五路--武官路 | 2.56 | 0.6 | 0.45 | 600-800 | 0.013 |
4.2.5 雨水预留支管的设置
为方便道路两侧地块排水,在道路两侧预留雨水支管,位置根据规划路口并按间距按100~150m 左右预留布置,管径为d600,坡度为i=0.003,支管检查井设置道路红线外边2m。并预留短管或孔便于用户接管,短管或孔应临时封堵。
4.2.6 管材标准及要求
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道覆土≤4.0m时采用Ⅱ级,覆土>4.0m时采用Ⅲ级),管材应符合国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的要求。管径≤1500mm时,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1500mm时,雨水管道采用企口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4.3 污水工程设计
(1)污水工程采用的水准点及坐标系统与道路工程一致,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吴淞高程系统。
(2)放线原则
污水管线平面位置:
管道中心线应根据与道路中心线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管位参见管线综合横断面图。
(3)凡位于路口、设有预埋管及用桩号标注的井位均为控制井位。
主要承担承担道路两侧污水排除,总服务面积约为17.38ha。
道路红线24m,污水管线单侧布置,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西侧10.5m;
本次污水结合规划及被交道路管线布置,全线污水共设置三个出口,具体如下:
①新一路至规划新四路段,污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新一路现状d600污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
②规划新四路至规划新五路段,污水自两边向中间汇集,排入武灵路现状d600污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
③规划新五路至武官路,污水自南向北汇集,排入规划新五路规划d600污水管道,设计管径d600。
为方便道路两侧地块排水,在道路两侧预留污水支管,位置根据规划路口并按间距按100~150m 左右预留布置,管径为d500,坡度为i=0.001,支管检查井设置道路红线外边2m。并预留短管或孔便于用户接管,短管或孔应临时封堵。建议用地开发时,适当填高地面高程,以利于污水的排入。
本工程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管道覆土≤4.0m时采用Ⅱ级,覆土>4.0m时采用Ⅲ级),管材应符合国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 的要求。
污水闭水试验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施工组织根据多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工程建设要统一规划、协调配套,统一组织,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避免由于反复刨槽带来的经济损失。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区域水位变幅约2.0m。地下水埋藏较浅,水量较大,对拟建道管线开挖及施工有一定影响,设计建议采用水窝子加排水沟排水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下0.5 米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与管道敷设等其他工序。
5.1 沟槽开槽
采用开槽埋管,原则要求地基为原状土,施工排水中不受扰动,机械开挖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地基如受扰动,可用碎石回填夯实,在管道埋深较大段,开挖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填方段埋管,则要求按道路标准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待压实后再予开槽。如道路清表后地面不高于设计管顶50cm,也应按道路标准回填至管顶以上50cm,待压实后再予开槽;遇地下水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并在管道回填前注意防雨。施工过程中若遇膨胀土,采用掺灰处理。
5.2 施工排水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区域水位变幅约2.0m。地下水埋藏较浅,水量较大,对拟建道管线开挖及施工有一定影响,设计建议采用水窝子加排水沟排水方法,将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下0.5 米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与管道敷设等其他工序。
5.3 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及接口:管道采用180°砂石基础。详见国标06MS201-1,页11。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详见国标06MS201-1,页22,行车道道下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参照“管道包管加固大样图”。
5.4 基础处理
(1)一般情况:基础为砂垫层(砂石)基础,管道铺设前必须清除沟底内的杂物如:块状物、坚硬物。然后做20cm 砂垫层(砂石)基础。若管道基础需经换填或压实处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 后方可作为管道基础的持力层。位于软土地层、低洼、地下水位高及回填土地段时,应超挖0.5m,并回填碎石后再进行基础施工,如遇特殊情况通知设计人解决,道路填方段,道路专业已处理。
(2)当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淤泥层之上时,且下挖0.5 米以内为原状土,则换填碎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压实度应大于90%。换填宽度应与沟槽底宽一致,再按管道基础施作。
(3)当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淤泥层之上时,且下挖0.5 米后,仍为淤泥,则应抛块石挤淤,块石间用碎石、石粉填严,至管道基础底部,换填宽度应与沟槽底宽一致,压实度应大于90%,再按管道基础施作。
5.5 管道接口
各类管道接口施工前应由管材供应商提供相应管材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并指导施工单位施工。
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接口,管道接口选用《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号06MS201-1,P23,“D=200~1800 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施作。
排水管(包括预埋支管)与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使承插口之间接口避开交叉处。
5.6 管道安装
(1)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管材下管前,必须按产品标准逐节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查是否合格,应全部进行检测。管节内外壁、承插口和橡胶圈应进行外观检查,有损伤或变形应进行处理或调换。不符合产品标准者,严禁下管敷设。
b、管道连接时必须对连接部位清理干净,不得附有泥土和其它杂质。
c、承插连接的管道按规定选配合理的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合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整、顺滑、无扭曲。
d、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的完好程度、土基有无坍松等。
(2)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排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
(3)承插口管安装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道接口使用的机具,应保证管道均匀对接。
(4)管段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应派专人查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生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管道安装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回弹。
(5)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6)承插口管道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并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
5.7 管道回填
(1)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小于0.5 米;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2)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应采取限位措施。
(3)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它杂硬物体。
(4)从管底至管顶以上0.5 米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覆土50-120cm不得使用机重超过15吨的重型静碾,采用振动碾施工时,其下覆土须超过1.2m。管顶0.5米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夯实、碾压。
若过路管管顶至水稳层距离小于50cm时,施工时在铺筑一层水稳后,实施反开槽施工,破除水稳部分采用C20混凝土回填,水稳下方沟槽用中粗砂回填。
机动车道雨水口连接管施工,在实施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后反开槽施工,破除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C20混凝土回填,然后进行水稳层施工。
(5)回填材料及压实度要求
管道基础回填采用中粗砂,管道基础顶至管顶以上50cm 采用6%改性灰土回填。其余回填技术要求按道路要求回填至道路基础。
回填密实度:管顶上方0.5m以下不低于85%,胸腔部分不得低于93%,压实度为轻型击实度标准,与道路重叠部分为道路密实度。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中表4.6-3-1的规定要求。
5.8 附属构筑物
(1)检查井
雨污水检查井的形式、尺寸、流槽、井筒材料、盖板等均根据图集06MS201-3选用。雨、污水检查井内均应设置安全防坠网,并安装铭牌,做法详见图集皖2016S215《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P138《井筒防坠图》。安全网类型、材质、质量及强度均需满足《安全网》(GB5725-2009)的相关要求。雨、污水检查井上用“雨水”、“污水”标记,具体加注的字样应与业主或当地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雨、污水检查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重型(重量为120KG)的“五防”井盖,雨污水检查井盖均采用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材质为球墨铸铁,承载等级为D400。井盖需满足防盗、防位移、防坠落、防响、防滑的五防功能,检查井设施需严格按照《合肥市城镇宽边防沉降检查井盖技术规定》执行。
检查井在路面或人行道上井顶标高以实际路面为准,并做到与路面平接,允许偏差为±3mm,设置在绿化带上其井顶标高应高出地面0.05 米。所有检查井井盖均采用“五防”(防噪、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井盖;井盖与盖座间应采用减震消音措施,减小井盖震动,消除噪音。位于机动车道下采用宽边井盖的检查井井圈加固参照图集14S501-1,P21,非机动车道井圈加固参照图集14S501-1,P18。
检查井可根据现状雨污排放点进行调整位置。
(2)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环保雨水口,一般采用双箅雨水口,道路较低点及重要交叉口处须采用多箅雨水口。砖砌雨水口材料严禁采用粘土实心砖,雨水口均设置30cm沉泥槽,且设置提篮格栅。起点覆土不小于0.7 米,雨水口连接支管埋深普遍较浅,为保证管道安全,采用C20 砼满包加固处理雨水箅子采用铸铁材质,并设铸铁井圈,承重等级不小于D400。
雨水口的位置遇到特殊情况,可视道路施工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双箅雨水口采用d300连接管,多箅雨水口采用d500连接管,雨水口连接管均以1%坡度坡向干管雨水检查井。连接管采用反开槽,即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开槽下管,车行道下采用包管保护。
雨水口平面布置应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必要时适当调整,道路交叉口雨水口位置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确定,平箅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3cm~5cm。
位于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口均采取加固处理,详见图集皖2015S209《混凝土砌块式排水检查井》。
5.9 项目设计质量控制与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本项目排水工程中主要涉及到管槽开挖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管槽开挖、现状道路及电力、通讯等相关设施拆除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周边环境中高压电线、供电排管、燃气管道、热力管道和其它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气体管,务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所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编制详细的施工专项方案与应急预案,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并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1)设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明确设计主要标准和技术指导,做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科学确定设计施工方案。
(2)做好勘察设计现场服务,注重设计交底,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意图,解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的质量安全防护措施。
(3)积极配合工程施工,解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出的质量问题,做好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工作。施工中需严格按施工及验收规程中规定的工艺流程及要求执行,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实验,各关键工序的检测报告及记录等工作。
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改善施工作业条件,全面实行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订立安全协议,认真执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加强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工程施工时,项目经理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施工单位对承揽工程的质量安全负责,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方案明确的顺序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要求,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专项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10 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本工程地下障碍等不确定因素很多,请施工单位施工前现场刨验所有与拟建给排水管线有交叉的管线,确认障碍管线的位置及高程,在确认障碍管线的位置及高程与拟建管线无冲突时方可进行给排水管线的施工,避免在管线施工过程中因躲避障碍管需改变已实施的管道高程,由此造成的已实施管线的重复施工由施工单位担负。
(2)现场放线后,应召集各有关专业单位到现场认定地下障碍,确定其准确位置并现场监护,施工中遇到其它专业管线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再行施工,以确保各专业管线的安全。
(3)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主要道路干线及路口处制定安全措施,并在沟槽两侧设置护栏或围挡,夜间悬挂警示灯,管道沿线主要路口及适当位置架设汽车临时便道和行人便道。
(4)井盖修筑高程应与规划道路路面标高或人行便道路面标高接顺。
(5)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a、合理缩短开槽长度,及时砌筑检查井,并采取防止泡槽的措施,一旦发生泡槽,应将受泡的软化土层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
b、做好槽边雨水径流疏导路线的设计、槽内排水及防止漂管事故的应急措施。
(6)施工开槽后,若遇到人工填土、淤泥、湿陷性软弱松散流砂等不利土质情况时,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7)施工单位施工前应现场刨验拟接入拟建雨、污水管线、拟排入现状雨、污水管线的高程,如果拟建雨、污水管线低于下游现状雨、污水管线管底高程或高于上游雨、污水管线管底高程,请通知设计人调整全线雨、污水管高程,保证雨、污水管线上游高程高于下游高程。
(8)请排水管理部门现场配合确认现状雨、污水管的位置,避免错接。
(9)在进行管线连接时应请排水管理部门配合做好调水后方可施工。
(10)在进行井下作业前要检测井底是否有有毒有害气体存在,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方可下井施工,施工人员下井时必须采取佩戴防毒面具等安全措。严格按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2009)、《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2016)操作。
(11)雨水口设置:为满足道路路面排水,本工程沿道路设置雨水口,且在道路纵段最低点设置有雨水口,如有出入请与设计联系。
(12)请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进行施工,满足规范、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根据此进行工程验收。
(13)其他未尽事宜均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
第三篇:文定街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道路文定路起点接眉州大道,终点与阜成路相接,道路全长379.463米;根据路幅宽度情况布置管线,具体位置详管线标准横断面图。二.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98);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6)《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8)相关道路设计图;三.主要技术指标
(1)雨水计算采用与其相邻的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
其中P为重现期:道路P=2年 t为雨水径流时间 t=t1+mt2 t1为地面径流时间 t2为(管)沟径流时间
m为延缓系数暗管m=2,暗渠m=1.2(2)污水平均日面积比流量:1.2l/ha.s。四.设计概况
(一)平面设计
文定街污水从北往南排放,通过眉州大道最终流入湖滨路污水主管,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水体;文定街雨水从北往南排放,通过眉州大道最终流入岷江;根据规划文定街人行道外有排洪渠,故文定街雨水采用就近排放原则,分段排入规划排洪渠。
(二)横断面
标准横断面管位根据路幅宽度情况进行布置,雨水双侧布置,由于防洪沟过深,东侧污水管网无法布置,故污水采用单侧布置,布置在道路西侧,东侧污水排放至相邻的眉州大道或阜城路,详见标准横断面图。五.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一)管材
本次设计雨污水管管径DN≤1000mm采用HDPE塑钢缠绕管,管径DN>1000mm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Ⅱ级)。
(二)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铺垫沙砾基础层,分两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为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100mm;对软土地基,当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期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
础层,详见06MS201-2。
(三)管道接口
HDPE塑钢缠绕管及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管管道基础采用180°砂石基础,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基土质较差时,铺垫沙砾基础层,分两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32mm的碎石,厚度为150mm,上层铺中粗砂,厚度100mm;对软土地基,当基础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期降水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力后,再铺设中粗砂基础层。
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管采用钢承插接口,HDPE塑钢缠绕管采用卡箍式弹性连接。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设计路面高程。
雨水口连接管因覆土较浅,施工时碾压不便,故采用360°混凝土基础,详见大样图; 管道覆土高度H>9.0m、H≤0.7m时采用360°混凝土基础,详见大样图;
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c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C15混凝土满包处理。
(四)检查井
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当d≤1000管径时采用圆形排水检查井,井径按06MS201“排水检查井尺寸表”确定,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当d≥1200管径时,采用矩形或扇形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做法详见06MS201。
检查井井盖与井座位选用原则:主线检查井及位于车行道下的检查井支管井均采用高分子材料井盖及井座,产品必须满足《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检查井井盖最低采用D400类型;道路红线外绿化带及道路分隔绿化带检查井井盖最低采用A15类型,并设置防盗防跳装置,井口为700mm。
检查井位于车行、人行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应高于地面0.10m。当管道跌水水头≥1.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采用06MS201国标图集。
(五)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预制砼装配式雨水口,参见06MS201-8/32。雨水口采用平箅式雨水口,雨水箅子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水箅盖,产品必须满足国家建材行业标准,车行道采用Ⅰ级。
本次设计采用平篦式单篦雨水口,局部地方做适当调整,道路交叉口局部低洼处应增设雨水口。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管径,i≥0.01,道路红线宽度B<25m时井深H=1.0m;道路红线宽度B≥25m时井深H=1.2m。
在道路设置超高路段,在相应的道路低点增设雨水口,保证低点处路面雨水的排除。
(六)预留支管(井)
雨水预留支管管径一般为d600,在企业集中区预埋支管≥d600,污水预留支管管径为d400,i=0.005。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5m处,道路有绿化带时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绿 化带内侧1.0m处,雨水预留检查井加深0.5m用于沉砂。
所有雨污水预留检查井均要求管线预留至检查井外1.0m,避免后续接管时破坏检查井。当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低于道路设计标高1.5m以上时可暂不设置支管检查井,仅将支管伸出路肩墙0.5m,用页岩实心砖将管口封死;道路道路红线外现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设计标高1.0m以上时则将支管埋至路堑墙脚,支管检查井视地块开发清况适时砌筑。六.施工要求
(一)施工放线
雨(污)水管(渠)中心线应严格按标准横断面管位排列图放线定位,检查井按道路桩号定位,转弯或道路横断渐变段处按检查井坐标定位。为了避免截断管材,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移动不超过1.0m。
污水检查井井口方向为靠中线一侧,雨水检查井井口方向为靠道路红线一侧。
(二)施工准备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工程使用的管材及各种产品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具有生产使用许可证。
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
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
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进行,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移位。若需分段施工,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管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满足设计要求。
(三)管槽开挖
排水管道(渠)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规定,通常当采用砂石基础时按参见06MS201执行,基坑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按GB50268-2008执行,基坑宽度为D0+2(b1+b2+b3);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按《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D市政工程》(2009.05)取用。对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有施工方案确定。
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应保留0.2m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清况确定。边坡高度大于6.0m地段基坑支护工程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10KN/m2。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即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
(四)管基及检查井回填
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载能力(fak≥100Kpa)的原状土层上,如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为淤泥、耕植土等不良状况,必须清理至原土后,回填砂卵石至设计标高后再做管道基础。其宽度为沟槽底宽度。
高回填土段,分层夯实回填至管顶1.5米以上,夯实再开挖,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在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先沉降一段时间后再实施管道施工,没有条件可以考虑换填部分砂石。
为防止检查井周边地面不均匀沉降,在检查井及雨水口周边宽0.8m范围内采用砂卵石回填至路面层。
沟槽回填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中第3.5节的要求及相关规定执行。沟槽回填土要求见如下:
Ⅰ(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0.90; Ⅰ'(管道胸腔)--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0~0.95;
Ⅱ(管顶以上0.5m)--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85~0.90(要求用木夯夯实); Ⅲ(管顶以上0.5~2.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 Ⅳ(土路床下0.6m)--回填土压实系数≥0.95(土路床下0.6~1.5m)--回填土压实系数≥0.90;
其中Ⅰ、Ⅱ区采用中砂粗砂回填,软土地基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相关规定执行,若Ⅲ、Ⅳ区域与道路设计路基重合,应按道路回填要求进行具体施工,未重合用中砂、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30mm级配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沟槽土回填。
(五)闭水试验
污水管道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有关要求作闭水试验,对管基处于膨胀土地段的雨水管也要求作闭水试验。
七、施工验收及质量过程控制
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或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及规定执行,施工中如遇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
7.1 过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成都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与验收的部分工程,应在该部分工程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检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7.2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排水管材必须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满足GB/T11836-2009的规定,必须具有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管材生产厂应提供与产品相关的计算文件,其中包括所用原资料牌号等。为保证排水管的施工质量,要求厂家派技术人员在所有管道安装和回填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并在所有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记录单和闭水试验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7.3本项目设计坐标系采用54坐标系,高程系采用85国家高程系。7.4 本项目设计检查井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移动位置≯±1m,接管点高程位置在施工前应复测,如与设计不符,请及时通知设计以便做相应调整。
7.5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确保管道质量。再遇到高回填土段,分层夯实回填至管顶1.5米以上,夯实再开挖,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在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先沉降一段时间后再实施管道施工,没有条件可以考虑换填部分砂石。
7.6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宜按先下游,后上游原则进行。如因其他原因需要分段施工时,应加强内业工作,严格控制管内底高程及管道设计纵坡。
7.7 沟槽开挖中,应对适宜回填的土方分别堆放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借土回填。7.8 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排水接管高程进行复核,如与设计不一致,应尽快与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处理。
7.9 施工时遇到管道平面及高程发生矛盾,应按“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现场调整。各种管道相交时,若垂直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管道须进行局部加强处理。7.10 每节管道施工安装后应及时清理施工残留物,以防管道投入使用后造成堵塞。7.11 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高程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的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很大出入时,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校核。
7.12 在与已建或同步实施的道路工程相交处,管道衔接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先后顺序来衔接,保证管道的连通。在管道相交处管道可进行局部调整。
第四篇:泵站及配管施工图设计说明
泵站及配套管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总论
1、概述
苍梧绿园污水泵站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绿园东北角,东靠郁洲路,西接苍梧路。郁洲路污水管道是新浦区污水主通道之一,东盐河以西、郁洲路以东、玉带河以北、苍梧路以南大约2.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污水,经郁洲路汇水干管汇集后,通过本泵站提升,进入下一段污水干管,最终送入大浦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
2、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会议纪要》
(3)苍梧绿园地形图(1:500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66)
(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
(8)《建筑设计灭火规范》(GBJ140-90)(1997年)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新海地区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12)《连云港市新区汇报纲要》(2001年)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6)建设单位提供的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要求及一些基础资料。
1.3气象资料
1.3.1气温
年平均气温:14.2oC极端最高气温:40.0 oC
极端最低气温:-18.1 oC最高月平均气温:26.8 oC
最低月平均气温:-0.14 oC
1.3.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852.8mm月最大降水量:156.0mm
年蒸发量:1655mm最大积雪深度:28cm
最大冻土深度:25cm
1.3.3风速风向
年平均风速4.3m/s年最大风速29.3m/s
夏季主导风向 SE冬季主导风向NNE
1.3.4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1.4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的建筑物为泵站内的污水提升泵房及格栅。设计范围包括泵站内3座建(构)筑物、泵站总平面布置、泵站内道路系统、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出泵站后和海连东路南至预留污水管相接的污水管道。
1.5基地状况
苍梧绿园泵站位于苍梧绿园东北角,东邻郁洲路,北靠苍梧路,泵站内地势平坦,地形标高在3.2~3.4m之间。
1.6工程设计规模
根据《连云港市新海地区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苍梧绿园泵站设计提升生活污水量为15000m3/d。
1.7概算投资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79.5万。其中,泵房土建部分67.5万,设备及安装部分58.5万,管道部分153.5万。
二、总图布置
2.1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位于连云港郁洲路以西,苍梧路以北,苍梧绿园东北角,为同苍梧绿园环境相协调,泵站内除格栅井及集水池外,只设一座箱式变电站,不设生活辅助用房,采用较高标准的自动化控制,为无人值班泵房。
泵站内格栅为半地下式,集水池与格栅井周围均种植树木,树木种类的选取可听取苍梧绿园管理处意见,从苍梧绿园部体环境综合考虑,为求使泵站环境与苍梧绿园环境融为一体。泵站内现状地势平坦,地形标高在3.40m,考虑周边道路标高,泵站设计地平标高为4.2m。
三、泵站工艺设计
3.1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污水泵房的工艺设计;泵站至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处预留污水检查井之间污水管道的设计。
3.2 泵站工艺设计
3.2.1泵站形式:根据建设方的要求,泵站为无人值守泵站。格栅设计为半地下式,泵房设计为全地下式。
3.2.2设计污水量:
根据《连云港市近期拟建五座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苍梧绿园泵站提升的生活污水量为15000 m3/d。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为1.55,经计算,泵站设计最大时污水量为968.75 m3/h。考虑近期污水达不到规划规模,经同建设方协商,并根据《连云港市新区汇报纲要》(2001年),泵站近期污水量按4万人生活污水量计算,每天污水量为8000 m3。泵站格栅井、集水池规模按远期15000 m3/d设计,水泵按近期8000 m3/d污水量设计。若以后污水量超过8000 m3/d,可将现有水泵换成较大水泵即可。此方案已获《关于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审查会议纪要》的批准。
3.2.3水泵扬程计算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苍梧绿园泵站预留过郁洲路DN800污水管内底标高为-0.337m(黄海高程,下同),过路管距泵站入口约20m,设计采用DN800高密度聚乙烯(HDPE)排水管,橡胶圈承插接口,将郁洲路污水自流至污水泵房。污水管道出泵站后与海连东路南侧DN1000预留管相接。据建设单位提供,该预留管底标高为0.135。经计算,水泵扬程约为11m。
3.3水泵设备选择及安装
本设计选用潜水排污泵,型号为KRTK150-315共三台,二用一备,流量Q=300 m3/h,扬程H=11m,N=12kw
水泵安装应根据产品安装条件设置埋件,埋件具体做法见结构图纸,其安装调试应在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4辅助设备选择
为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质,污水必须通过格栅流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前设置2台
ZGL-1000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两台,一用一备。为便于格栅除污机的维修,格栅前后均设置轻型电动圆闸门。
集水池顶部设一根通气管,选用Y802-6风机一台,机械排风。格栅、闸门、启闭机、风机等设备安全均应根据产品条件设置埋件,埋件做法见结构图纸。所有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应在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3.5
3.5.1集水池
集水池为全地下式,长方形布置,总长6.8m,宽5.8m,集水池有效水深2.0m,有效容积60m3。集水池底板顶部高程为-3.30m(黄海85高程,下同)。顶板顶部高程为3.90m。顶板覆土厚为70cm。
3.5.2格栅井
格栅井为半地下式,长方形布置,总长7.6m,宽3.7m,底板内顶标高为-0.95m,顶板顶标高4.6m。
3.5.3施工方式
格栅井施工采用开挖方式,集水池施工采用沉井方式,具体方法详见结构图纸。
3.6配套管道部分
3.6.1管道走向
污水管向北出泵站后,斜穿苍梧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后,沿郁洲路东侧绿化带中间(距道路中线约26m)向北与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处南侧DN1000的污水预留管相接,全长约850m。
3.6.2污水输送方式
污水经提升出泵站后,通过压力管,向东北方向斜穿过郁洲路与苍梧路交叉口,后沿郁洲路东侧绿化带中间(距路中心26m)向北约180m经污水井释放出压力后,以重力形式倒虹输送到海连东路与郁洲路交叉口东南角预留污水检查井内,然后通过下游管道最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3.6.3管道施工方式
据《关于苍梧绿园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关事宜审查会议纪要》,污水泵
站至苍梧路与郁洲路交叉口西南角段管道,采用开挖式施工,此段以后部分管道,均采用非开挖(拖管或顶管)方式施工。为避免与路下其他管线交叉,污水管道管顶标高不应高于0.00米。具体施工方式(顶管或拖管)可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工程投资规模及工期要求等条件自行确定,但管道走向、管径、管道覆土深、管道坡度及检查井数量均需按图纸要求施工。
3.6.4管材选择
(1)泵站内均采用钢制管道及管件,泵站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压力管道及管件。
(2)钢制管道管件内外防腐均采用环氧煤沥青,涂底漆一道,面漆三道,涂漆需在严格除锈后进行。
(3)钢管采用焊接连接,压力管HDPE管采用热熔连接。注明用法兰处,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处采用3毫米厚石棉橡胶垫片密封。
(4)管制钢件、防水套管均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图中管道长度均为理论长度,下料时应根据有关规定扣除焊缝及密封厚度。
(5)钢制管道及其管件焊接均按《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执行。HDPE管道安装及验收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568-97)执行。
3.7其他
本设计潜水泵、格栅、闸门、风机等设备安装及预埋均参考有关厂家资料设计建设方最终选定设备不一定为该厂家设备,不同厂家产口预埋及安装尺寸可能有所差异。故建设方应在设备预埋件安装前选定设备,以便及时调整设备的安装尺寸。
四、结构设计及施工总说明
1.本设计泵房间采用沉井施工,格栅井采用大开挖施工;沉井开槽放线应按现场预制处理示意图执行,与沉井相接部分应预先甩出钢筋,按施工缝处理(见详图 A)。大开挖时,应做好基坑支护。
2.沉井施工可采用二次浇注,二次下沉,第一次浇筑高度为刃脚底以上2.57m。
3.本图尺寸单位以毫米计,标高以米计,图中所示高程为绝对高程。
4.材料:
1)混凝土:垫层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0,其他均采用C25。
2)钢筋:Ψ表示HPB235,Φ表示HRB335,预埋件为A3号钢。
3)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抗渗要求:
沉井结构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格栅井结构除顶板为25mm外,其它壁板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抗渗标号均为S6。
4)为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提高防腐、抗渗、抗裂能力,混凝土内掺加高效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及配合比由外加剂厂家确定。
5.底板及壁板:
1)施工缝的设计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处理,穿墙套管及预埋件,必须按设计图位置及标高事先预埋好,严禁事后开凿池壁;图中所注套管直径为非洞口直径,施工中应按相关工艺图(参看《S312》标准图集)施工。
2)钢筋遇小于300mm洞口应绕过,大于300mm应尽量绕,否则按加固处理。
3)所有预埋件均事先除锈,后涂环氧沥青漆两道防腐。
4)确保混凝土、结合密实,浇注丰满,振捣充分,井壁与底板结合的刃角处按施工缝处理。
5)格栅井粘土砖墙部分应先砌筑砖墙,再浇筑顶板,并以1:2水泥砂浆抹角。
6.沉井下沉中挖土必须均匀对称,挖出的土严禁堆放沉井四周;下沉过程中应严密观测,发现倾偏应及时纠正。当沉井接近设计标高时须做稳定观测,待沉井沉至设计标高稳定后再封底,沉井沉至设计标高时,偏差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1)水平位移与下沉深度之比不超过1/100,并不大于100毫米。
2)沉井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得超过100毫米。
7.地基处理:
1)沉井刃脚的设计标高所在土层为第三层淤泥层,为了防止下沉过程中出现突沉、渗水、浇砂等现象,须对地基进行处理,设计采用单排水泥深层搅拌桩沿墙壁四边刃脚下布设,桩径500mm,桩距350mm,桩顶标高2.60米,桩底标高-8.0米;喷入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入量上部5米按45千克/米计,下部5.6米按55千克/米计。
2)施工中为了抽取地下渗水,于底板基础块石层下设置400×400mm的盲沟,将水引向DN600钢管渗水井,施工完毕后用C30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
8.沉井壁板与后做部分处应先留好插筋,钢筋的搭接宜采用焊接,绑扎时,锚固长度35d,搭接长度42d。
9.沉井与格栅井施工期间均应注意采取抗浮措施。
10.本套图为池体结构图,应和其它专业图纸、配合施工。
11.未说明事宜,施工时均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有关规定操作。
五、供配电设计说明
5.1 根据民用建筑负荷分级,污水泵站属二级负荷,应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应甲方要求本次泵站供电采用一路市电高压,一路柴油发电机低压备用,备用电源由甲方自行解决,不在本次供电设计范围内。
5.2 应甲方要求泵站内唯一地上建筑为箱式变压器,不提供单独配电及控制用房,故本次泵站设计低压配电及控制一体,均在箱变内完成。我方只负责电源部分设计即为MNS控制柜及PLC柜提供380v/220v低压供电电源,具体控制原理及MNS(PLC)柜出线详见控制原理图。
5.3 箱变参考尺寸定为L×W×H=3×3×2.45(m)。选用干式变压器。容量63Kva,需带有自通风装置。由于本笨变较特殊订货时需向厂方要求为MNS控制柜及PLC柜预留空间。
5.4 泵站内主要用电负荷为三台最大容量12KW的潜水泵(两用一备)采用直接起动方式。
六、环境设计
6.1本设计全面考虑泵站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在总图
布置、构(建)筑物形式选择、泵站绿化方面,充分考虑与苍梧绿园环境相协调。
6.2在集水池顶、集水池及格栅井周围进行植树及种草,除美化环境外也有效降低了泵站噪音。
6.3泵站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严格执行,集水井、格栅井、检查井及管道排水或打压实验均应合格。
6.4施工期间的施工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必要时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
6.5施工应采用袋装水泥,各种混合料拌合厂应保证路程不远,运输条件好、方便施工并远离市区,以免对市区造成粉尘及噪声污染。
6.6施工废水未处理达标前应严禁排入附近沟塘及与人民生活、生产有关的水体中。
七、问题与建议
7.1泵站及配套管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办理,加强工程管理,加强质量检验,严格质量管现制度,并且及时协调设计施工、监理中可能出理的问题。
7.2管道施工应严密论证施工方案,保证不对周边建筑物及公共设施造成影响。
第五篇:施工图设计说明2014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依据业主提出的要求及建筑图纸,经双方确定协商的设计范围、装修标准等内容。
2、本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建筑、结构、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
无法提供原工程的建筑设计文件的部分翻检改造工程,以现场实测的勘查数据、资料为依据。
3、室内设计委托书(或合同)及经双方协商确认的补充协议中规定的设计范围、装修标准等内容。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10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50222-9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54-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以及与本室内设计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所有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均应采用最新版本)。
二、工程项目概况
1、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延边宾馆贵宾楼室内装饰工程; 建设地点:延吉市帽儿山; 建设单位:延边州接待办。2)工程建筑面积:6035㎡。
3)建筑层数、高度:地上4层,建筑高度20.45m。4)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2、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一至四层(除一层1轴-5轴 B轴-Y轴 A轴-C轴、5轴-15轴 B轴-D轴)所有空间。
三、设计标高
1、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18.50m,室内外高差0.450m。
2、各层标注的标高为建筑(楼)地面装修完成后的(楼)地面标高。
3、各层吊顶标高为吊顶距本层(楼)地面(完成后)的实际高度。
4、工程标高以m为单位,总平面尺寸以mm为单位,其他尺寸以mm为单位。
四、内装修材料
1、本工程所用材料、设备的品牌、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符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50222-9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木器涂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1-200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2-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5-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6-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87-200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18588-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10 《室内用水性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有害物质的限量》
GB50325-2001
2、本工程选用的各种装修材料及产品,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材料规格、品质、颜色等技术条件。由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样板,并提供材料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及环保、防火性能检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提供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经建设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进行封样并据此进行竣工验收。
3、设计人未指定的材料及设备,施工单位选用时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外还应遵守: 1)优先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2)优先使用有先进节能、环保及改进室内空气质量技术的制品及材料; 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材料; 4)经设计方认可后方可订货及进场安装。
4、按设计要求对不具备防火、防蛀和防霉条件的装饰装修所用材料进行处理。
5、现场配制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制作。
五、防火设计
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遵循原土建设计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人员疏散等各项防火措施。2)本工程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222-95中对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的相关规定,设计使用材料详见《延边宾馆贵宾楼室内装饰工程防火专篇》。
3)装修材料达不到燃烧性能等级时,通过阻燃处理,提高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使之达到防火要求。
A、对装饰织物进行阻燃处理时,应浸透阻燃剂:多层纺织物,应逐层进行阻燃处理。阻燃剂的含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B、对木质装饰装修材料进行防火涂料涂布前,应对其表面进行清洁。涂布至少分两次进行,且第二次涂布应在第一次涂布的涂层表干后进行,涂布量应不小于600g/㎡。
2、装修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的规定。
2)对进入施工现场具有防火设计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应核查其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防火性能检验报告、合格证等技术文件,并填写进场验收记录。
3)每层应确保通向疏散楼梯的交通畅通,在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处,均设有疏散指示灯及明显标志,内装修不应妨碍消防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
4)建筑内部消火栓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应有明显标识。
5)当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木制品或其他非A级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6)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7)配电箱安装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
六、防水工程
1、本工程中公共卫生间、厨房、客房卫生间采用1.0厚聚氨酯涂膜防水做法,构造做法见国标图集《工程做法》05J909-LD06。
2、防水做法沿墙面上墙250mm,洗面盆台面宽度范围内防水层高度1200mm,,浴室墙面防水层高度不小于1800mm。
3、防水工程应在地面、墙面隐蔽工程完毕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其施工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及防水设计构造做法。
4、防水材料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5、防水工程应做不少于24h的蓄水试验,合格后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6、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防水材料的技术要求,并宜在5℃以上。
7、基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含水率应符合防水材料的施工要求。
8、地漏、套管、卫生洁具根部、阴阳角等部位,应先做防水附和层。
9、水泥砂浆保护层20厚,强度为M10。
七、内隔墙工程
1、建筑设计的墙体,在室内设计中没有变动的部分,定位尺寸、构造做法详见土建施图。
2、本工程新建的墙体详见各层墙体定位图。
3、室内玻璃隔断采用12mm厚钢化玻璃。
4、本工程中-1层至1层部分空间,采用200厚机制砌砖,砌砖强度MU10,用M10砂浆砌筑,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见国标图集《内隔墙建筑构造》03J114-1。
5、轻质隔墙(石膏板、硒酸镁板、硅酸钙板等其他轻钢龙骨隔墙):
1)本工程中2层至4层部分空间,采用100mm厚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龙骨间填充50mm厚岩棉,竖龙骨间距不大于600mm,横撑龙骨间距不大于3000mm。贯通龙骨设置2根。2)所有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应做至楼板板底。
3)卫、浴等多水房间或高潮湿房间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的根部,应用C15细石混凝土做200mm高墙基。
6、其中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为45dB。
7、墙上预留洞及水电管线见专业图纸。
8、材料要求:
1)抹灰用的水泥其强度不低于32.5MPa。
2)抹灰用砂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Ⅲ级砂的有关规定。
3)轻质隔墙所用轻钢龙骨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的要求。4)纸面石膏板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纸面石膏板》GB/T9775的规定。
5)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增强硅酸钙板》JCT/T564的规定。
八、地面装修工程
1、本工程地面装修应符合《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的规定。
2、地面构造交接处和地坪高度变化处(如室内与廊道地坪材料高度有变化时),均在齐平门扇的开启面处注明地坪标高,详见详图。
3、有水房间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房间或做挡水门槛,具体做法详见构造详图。图中未注明坡度者,在地漏周围800mm范围内做1%-2%坡度坡向地漏。
标准客房、套房过廊地面需留地面砖结合层的厚度,成活后应与地毯面在同一地面标高。
4、地面饰面工程,应在墙、柱饰面、吊顶(龙骨)、门框及(楼)地面内各种埋件、管线安装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施工。
5、(楼)地面石材铺砌工程中,使用高分子粘接材料(如益胶泥)作为粘接材料。1)地面石材及地转铺装前应现场放线排版,铺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石材在铺装前应采取防护背漆措施,避免出现污损,泛碱等现象。
6、室内(楼)地面装修材料:
1)实木复合地板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3 F04-做法A。
2)理石及花岗岩板材地面的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3 B04-做法A。3)陶瓷地砖地面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3 C04-做法A、做法C。4)阻燃地毯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
3、E04做法C。
7、材料要求:
2)实木复合地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实木复合地板》GB/T18103的规定。
3)天然大理石板材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JC/T79的规定。4)天然花岗岩板材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天然花岗岩建筑板材》GB/T18601的规定。5)陶瓷地砖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陶瓷砖》GB/T4100的规定。6)人造石材饰面板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7)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量应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18587的规定。
九、吊顶工程
1、本工程吊顶应符合《建筑室内吊顶工程技术规程》CECS209:2008的规定。
2、吊顶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乳胶漆饰面,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2J502-2。
3、吊杆及龙骨的安装间距、配件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钢筋吊杆应进行防腐处理。木质材料应进行防腐、防火、防蛀处理。
4、吊顶工程应与建筑电气、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等工种紧密配合,做好室内管道施工。饰面板安装前应完成吊顶内所有管线、设备的安装及隐蔽工程验收。
5、材料要求:
1)轻钢龙骨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的规定。2)纸面石膏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纸面石膏板》GB/T9775的规定。
3)金属吊顶饰面板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GB/T23444的规定。4)铝合金龙骨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的规定。
十、内门工程
1、门立面均表示装饰成活尺寸,门加工尺寸需根据装修面厚度,由施工承包方予以调整。
2、“门统计表”编号说明:
1)原土建中未予改动的门窗,不在图纸中标注。2)新设计门窗编号详见施工图门表。
3)采用闭门器,顺序器设置的防火门见“门统计表”备注。
3、门立樘除图中另有注明外,立樘位置为洞口中。新设计或改动的内门盖缝条或贴脸、门洞哑口的式样及构造做法详见内门节点详图。
4、卫生间门在无通风百叶的情况下,下框与地面面层留缝隙10~15mm。
5、防火卷帘安装在建筑的承重构件上。卷帘未到顶板底的,上部空间采用采用与墙体耐火极限相同的防火材料封闭。
6、材料要求:
1)细木工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细木工板》GB/T5849的规定。
2)中密度纤维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密度纤维板》GB/T11718的规定。3)人造饰面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装饰层积板(HPL)》GB/T7911的规定。
4)门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和《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及当地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5)铝合金型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的规定。
十一、油漆涂料工程
1、室内墙面涂料的施工要点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1 B04做法2、4。
2、室内木装修油漆采用柚木色聚酯清漆和白橡木色显纹漆,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工程做法》03J909 TL16页。
室内木装修油漆采用柚木色聚酯清漆和白橡木色显纹漆,由木制作厂家工厂化生产,现场成品安装。
4、各种油漆涂料均制作样板,经建设方及设计方确认后进行封样,并据此进行验收。
5、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的规定。
十二、墙面铺贴工程
1、墙面装修构造做法包括:
1)乳胶漆墙面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03J502-1 A04做法2、3 2)木饰面墙面构造做法,详见施工图。
3)卫生间陶瓷墙面砖墙面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1 E07 做法2 4)贴壁纸墙面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1 C06 做法2 5)软包人造革(装饰布艺)构造做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1 H06
2、墙面铺贴工程应在墙面隐蔽工程完成验收合格后进行。
3、湿作业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宜在5℃以上,裱糊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
4、材料要求:
1)陶瓷面砖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陶瓷砖》GB/T4100的规定。
2)天然大理石板材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JC/T79的规定。3)天然花岗岩板材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天然花岗岩建筑板材》GB/T18601的规定。4)壁纸、壁布及配套粘接剂的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且有产品合格证。
十三、室内设备工程
1、卫生洁具、五金配件、成品隔断,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安装技术条件,并指导配合施工。
2、灯具:
1)室内光环境设计执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采用节能照明光源及绿色照明技术。
2)根据室内光环境设计要求,由灯具产品厂商提供配光曲线、光通量、灯具功率等技术参数,供设备工种计算照明度值。3)大型吊灯安装构造需经结构计算,确保安全,由供货单位或施工单位出具计算书。4)专业灯具由专业公司设计。
5)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安装技术条件,并配合施工。6)安装灯具要符合电气安全规定。
3、产品要求:
1)陶瓷座便器和洗脸盆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卫生陶瓷》GB6952的规定。2)陶瓷阀芯水嘴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陶瓷片密封水嘴》GB/T18145的规定。
3)成品隔断铝合金型材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的规定。4)成品隔断钢化玻璃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钢化玻璃》GB9962的规定。
5)饰面人造板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GB/T15102的规定。6)成品橱柜及家具应符合国家标准《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3324及《家具力学性能试验》GB/T10357的规定。
7)家具电器、灯具及配套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实行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应有认证标志。
8)燃气热水器给排水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通则》GB16914的规定。
十四、石材工程
1、本工程公共卫生间、总统套卫生间等部位石材采用湿贴法,详见国标图集《工程做法》05J909-NQ22。
石材湿贴的高度及每块面积的大小应符合相应规范。为了防止石材返碱,在铺砌前,石材应先行清洗凉干,采用专用防护剂除正面外五面涂刷。通过钢筋网及铜丝绑扎把石板固定于基层,用1:2.5水泥砂浆分层灌注粘贴。
2、本工程门厅、电梯厅等部位石材采用干挂法,详见国标图集《内装修》13J502-1 D08-D13以及施工图详图。
十六、施工过程中其他注意事项
1、承担本装修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通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并对施工全过程实行安全质量控制。
2、承担本装修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有相应的岗位资质证书。
3、严格按图施工,未经设计单位许可,施工中不得随意修改设计。施工中如发先图纸有矛盾或不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
4、现场施工过程中如遇重大的原则性修改,应经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三方确认后,形成补充合同文本或洽商,方可进行施工图修改设计。
5、施工单位对设计的变更或补充设计,均需得到设计师认可签字方为有效,必要时须得到建设方和监理方的书面认可。
6、凡牵涉到结构的预埋件、预留洞,如楼梯、平台钢栏杆、门窗、装饰构配件等,应与各工种密切配合后,确认无误方可施工。
7、在墙体、地面、顶棚上两种材料的交接处,采取材料转换交接技术处理。大面积抹灰墙面、石膏板墙面,采取防止裂缝措施。
8、预埋木砖做防腐处理,木装修、木龙骨做防火阻燃处理,贴近墙体的木质装修背面做防潮处理。露明铁件均做防锈处理。
9、楼板及砌体墙留洞待设备管线安装完毕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封堵密实。
10、工程验收应严格执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