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

时间:2019-05-13 23: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

第一篇: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

中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比较

[摘要] 本文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有实际情况和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与国外社会保障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国外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审计工作的重要启示。[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 审计 效益审计

经过近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基本建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并且住房保障体系也日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以及救灾救济、五保供养等制度基本建立。但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还面临法律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统筹层次低、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等突出问题。社会保障的发展要求社保审计在社保资金的真实性、安全性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当好社保资金看护人;在社保资金的效益性方面要求社保审计对基金的运行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提高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现状

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及其他部门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保资金筹集、使用、结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1.理论界

当前,我国主要的学术代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林义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提到:选择科学的审计方式方法,最终目的就是要利用最少的审计资源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降低审计风险,继而提高其质量;同时,应注理搞好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的结合,如社会保障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审计和审计调查的结合,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日常管理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这“五个结合”。齐海鹏等人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社保基金主要目标和财务目标就是基金运作利益的最大化、征收最大化、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基金管理成本最低。审计学专家李凤鸣先生结合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相关特点认为:社保基金审计的系统测评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内部控

制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健全性测试,以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张寿琪、吕学静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一文中谈到:国家在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手段介入,社会保障基金增值保值的需要是这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审计的局限性。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管理机构,应该对各级职能部门营运效率不时地进行监督和审计。但是根据现行审计模式,各级的政府管理的审计机关、各级政府是领导者同时也是被审计的对象,这就导致审计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必须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双向独立的优势。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理论研究处于不断摸索前进阶段。目前,我国关于社保基金审计理论的研究文章数量也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是停留在研讨审计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上,表现出对审计的策略方法研究的不足,其专业性就很难体现出来。

2.实务界

近几年的社保资金审计案件大多涉及个人或单位贪污与挪用。主要表现为涉案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滥用职权。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涉案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权力过于集中且不受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三是关键岗位未实现相互牵制制度;四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五是主管部门对社保资金的管理职责没有完全履行到位。

从几起贪污挪用社保资金案例来看,主要有五种手段和方式:一是偷盖、伪造单位公章套取并贪污挪用社保资金;二是单位出纳、会计和业务人员等联手,虚构业务事项、开具虚假票据骗取社保资金;三是内外勾结,骗取社保资金;四是滥用职权、违规操作、收受他人贿赂;五是利用计算机收缴费系统中断漏洞,骗取医保资金。

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程序看。《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的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审计署在此基础上,又制定颁布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及通用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规程。为此,实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应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规章制度规定的审计程序办理。同时,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特殊性,还应该突出对

审计结果的反应,形成一种报告制度,即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终结后,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按规定进行审计公告。这样做,有利于人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了解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情况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依据看。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依据是指审查评价社会保障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合规、合法、真实和正确性的标准,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客观依据。除了国家颁布的《宪法》、《会计法》、《预算法》和《审计法》等法规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具体依据还包括以下主要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3)《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 号。(4)《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第258号令发布。(5)《劳动保险费征缴暂行条列》,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第259号令发布。(6)《劳动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劳动保障部第1号令发布。(7)《劳动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劳动保障部第2号令发布。(8)《劳动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劳动保障部第3号令发布。(9)《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1999年6月15日财政部财会字(1999)20号印发。(10)《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1999年6月21日财政部财会字(1999)20号印发。(11)《民政部关于社会福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的规定》,民福发(1999)第9号。(12)《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2月30日民政部第19号令发布。(13)《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9号。(14)《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0年8月审计署1、2、3号令。

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内容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社会保障资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以及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接受审计监督的社会捐赠资金,包括境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

捐赠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货币、有价证券和实物。”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国际比较

1.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模式的比较

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采用以政府审计为主、同时发挥CPA审计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审计模式。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的特殊性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机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必须以政府审计为主。[表1]从审计权限、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的报告四个方面比较和分析德国、日本、瑞典、英国和中国的国家审计,以期说明各国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审计的异同。

[表1].社保资金国家审计的国际比较

上述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国家审计虽然在审计权限、审计对象,审计内

容、审计结果的报告上有所差别,但是,这些国家的国家审计对象范围都比较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各环节和所有管理部门。例如:中国的社保基金审计对象不仅包括社保基金管理和受托管理的部门,还包括管理和受托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的部门。其次,这些国家的国家审计不仅包括财务审计,同时也对效率、效益、效果进行审计。尤其是在英国,绩效审计是英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一大特色。再次,审计报告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包括了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和运行各个环节的审计结果。

2.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特点的比较

由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筹集、使用和管理机构不同,各国社会保障审计的特点也各不相同。[表2]是对各代表国社保资金审计特点作的简要概括。

[表2].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特点的比较

无论是美国的“自由型”社保制度,其他欧洲国家“稳健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北欧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社保资金审计但作为一项基本性质大体相同的工作,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

共性:(1)都以政府审计为主;(2)英国、瑞典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不仅包括财务审计,还包括绩效审计。尤其是英国,更以绩效审计为特色;(3)德国、日本、瑞典三个国家都采用计算机审计方法;(4)德国、英国采用风险导向的两阶段审计方法;(5)德国、日本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在相关的法律中有着明确的审计依据。

三、国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启示

1.对我国社保审计模式的启示

国际经验充分表明,最通用的模式是政府监督和受益人参与的社会组织监督与相关业务监督结合的监督体制。目前很多国家也都建立了由专家和缴费人、政府审计部门等等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同时,在审计的技术环节中制定出不但严格且容易操作的具体审计监管程序,主要包括定期与定点审计检查取证、报告制度与常规审计、资格的准入与退出程序,同时也培养出来一个专向做审计的专业队伍。

2.对我国社保法制体系和人员方面的启示

我们从西方的审计实践中还能看到西方的国家所构建的不仅是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立法和执法体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构建了同样完备的司法体系。作为重要的行政管理机构,审计机关在国家的权力方面虽然能够体现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同时出现的问题是,审计机关没有司法权,所以必须同时建立相应机构健全适当,且拥有素质高的兼职法官队伍和专业法官,社会保障领域让独立司法原则起到很大的应用。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才可以得到保障。西方国家当前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司法程序、组织和原则,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实际经验和欧溯理论,且进行了反复的一系列改革,这在各国都有别具一格的程序处理审计和特殊原则过程中产生了争议。我国也在尝试选择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诸多争议适合中国的国情模式:充分发挥地方仲裁机制和企业调解的优势,组建一个由陪审法官和专业法官的特别法庭,用以来指导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法领域的相关争议。

3.对我国三种审计方式相互配合的启示

德国审计系统主要分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民间审计等三部分。各审计机构

把国家审计与CPA审计相结合的完美无缺。在内容方面采用合法性审计和公正性审计相呼应,程序方面上更是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个方式很好地保证了其合法性,并且也维护了社保受益人利益。我国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借鉴德国的这种相互协调型的社保资金审计方式,充分调动一切审计资源,不仅使得政府审计的绩效得到提高,还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我国社保资金审计的思考

1.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里说的法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法律;二是健全有关社保资金审计的相关法律。

(1)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按照既定目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保障审计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应该加快制定出台《社会保障法》及其他配套法规,逐步建立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基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国外很多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典和英国都出台了社会保障的基本法。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出台,已出台的大多数是一些政策、执行办法和相关规定。这些行政上的规定由于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执行起来缺乏效力,而且随意性较大。只有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

(2)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法规是为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而服务的,保障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法规的目的是保证各投资机构运用各种保障基金的合法地位和权益,保证各种保障基金运用的各项原则得以实现,保障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所获得的利益不因其他原因而受侵害,同时也为审计人员进行社保资金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这仅是针对全国部分社会保障基金,而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在法律上还是空白。所以我国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法规,让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和监督等一系列过程走上模式化的道路。

2.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力度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开展较全面的审计,并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益,由此决定了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必须大量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例如,瑞典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人员运用加拿大开发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计算机分析工具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计算机审计。这种工具能从社会保障计算机业务系统中下载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核对,从中找出计算机业务系统中的错弊,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我国参保和缴费等情况由社保局掌握,其他相关部门很难了解。即便在社保系统内部,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同的地区之间计算机系统都各不相同,各自开发本单位软件的情况比比皆是,不用说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就是社保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也是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通用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裹足不前。我国应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在加大计算机审计的基础上。开发高共享程度的信息系统。

3.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风险控制方面的审计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逐渐采用市场化的基金运作模式。目前一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瑞士等国都十分注重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保值。我国政府很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保值问题,也专门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员会,专门处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日常投资运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取得相当理想的效果。正是由于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主要集中在投资方向,随之而来的投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一旦投资有任何的“闪失”,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社会保障基金如果不能保值增值,当国家经济陷入低谷时就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当社保基金连安全性都没有的时候,不用等到国家经济陷入低谷都会对其经济和社会产生致命,最终损失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社保审计要重视对社保资金的投资风险方面的控制。

4.构建“三审”联动机制

针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政府审计应发挥主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充分调动CPA审计力量的积极性。国外对社保资金的审计都是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但由于政府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不能对社保资金实现全方位的审计,同时在某些技术方面也不能满足社保资金审计的要求。社会保障相关机构归属于政

府部门,而政府审计也归属于政府,因此政府审计机关设置在国家行政部门的关系网络中,难以保障其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将CPA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一种补充。例如日本,日本在对挪用基金和舞弊行为的审计中,审计的量特别小,就是因为许多舞弊行为在内部审计阶段就可以预防和发现,并得以及时纠正;德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就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CPA审计三方合力的审计,这种审计模式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同时也对审计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协调,不但使三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可以相互使用审计结论,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的效率。

五、社会保障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外的审计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在和今后的社保资金审计应开始重视绩效审计,着力在评价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方面有更大的进展。开展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对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升社会保障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保障公民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传统审计的思路是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而对资金投放后形成的实际效果偏离预期效果而进行的效益审计比较滞后,但我国近几年的社保资金效益审计已经展开,并获得很好的效果。从效益审计的要求来看,社会保障资金效益审计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对基金的缴纳、管理、支出等环节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突出反映和分析评价我国社保制度在保民生、保增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在社保资金效益审计方面,英国和瑞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英国十分注重公共资金使用效果的审计,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强调最小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效益性,保证资金支出的最佳效果。英国效益审计包括初步检查和充分检查两个环节,通过初步检查确定充分检查是否必要,在充分检查中通过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客观公正的做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报告,提交给议会管理当局。在一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还要通过备忘录的形式直接向有关部门或权力机构报告一些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问题。瑞典国家审计署代表国家对全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预算及其财务收支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瑞典社会保障审计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务收支审计,另一种是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向议会提交三种报告:一是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反映上一年度政府及其各部门预

算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二是绩效审计专项报告,主要反映议会感兴趣的专项情况;三是审计工作报告,主要反映上一年度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

效益审计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怎样的评价才算客观、公正?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很难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现阶段对于社保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很多,但多集中于如何建立评价指标问题。个人认为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不能由审计部门建立,因为审计并不是“当事人”,而是一个“旁观者”,真正建立评价指标的主体应该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委托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问题,即从定性角度探讨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1.经济性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定义,经济性是指政府部门或机构使用公共资源并将其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即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没有严重的损失浪费现象。社保资金作为一种交易形式,会产生额外交易费用,同时在社保资金内部也会产生内生的交易费用。如何最大化的降低这些费用是社保部门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也应列入审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之内。

2.效率性

效率性是指有效资源配置的方式。要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性,有两个根本的途径,一是提高收入,二是减少支出。社保资金的效率性审计要注意对其平衡运行的分析,深入研究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合理调节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

3.效果性

效果性是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即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对社会保障资金效果性的分析最能体现其保民生、保增长的特点,是社保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做好效果性分析应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社会保障是否起到基本的保障功能。因为从目前社保的定位来讲,社会保障只能是一个基础的保障,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状态发生了如退休、疾病、失业等改变后,为保障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而设置的。二是关注社会保障对人民群众的

整体保障力度。要从单个保险的保障范围,向五项基金、向由政府主导并提供的整个社会保障系统来延伸,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审计可通过对各类个体人群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的分析,反映社保的整体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保的信心。三是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一方面是否按规定应保尽保;另一方面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有没有盲区,有没有人群被“遗忘”在社保政策之外。

4.公平性

公平性体现为投入的资源以及产生的收益是否按照公平的原则在社会不同群体间进行分配。公平应有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两个方面。对于社保资金审计来说应关注两个点:一是符合参保条件的劳动者都应纳入社保体系中,二是达到条件依法享受社保的参保人应按照统一的标准给付。

5.透明性

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透明是最有利的监督手段,也是取得良好绩效的源泉。透明意味着社保资金预算编制的相关文件、社保机构制定的制度和政策信息都可以被参保人或大众获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得社保机构和广大人民紧密联系,从而建立透明的社会保障体系。、6.回应性

回应性是指项目安排对工总需求的满足程度。在社保资金效益审计中,审计机关应把社保资金管理部门回应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作为绩效标准之一,从项目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分析项目存在的意义,并力争从政策高度衡量项目给社会带来的宏观影响。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劳动部,劳部发[1995]329号

[2]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审计署,审行发[1996]350号

[3]刘爱东、陈森,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9 [4]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5]施伟,中国与欧洲国家政府审计比较研究, 2008 [6]梁毕明、刘静,基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推行社会保障审计,财会月刊,2011.6

第二篇:中外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比较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的不同,发现了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跟我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1)目前国内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造成了对外审计存在一定的问题;(2)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不很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够健全;(3)非营利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也不够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缺失或者形同虚设;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建议:(1)政府逐步放款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2)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审计机制来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3)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其对公众的责任。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审计制度 资金监管 治理结构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由于信息不透明,资金运用违反规定而屡次受到了公众的职责,“郭美美”事件更是将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遭到了严重的质疑,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的思考和讨论,其中,“审计”作为公众及政府监督的重要一环,尤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目前中外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的不同,发现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制度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和审计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法律层面: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立法主要有:(1)法律:《公益事业捐赠法》;(2)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3)部门规章:《社会团体设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暂行规定》、《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4)地方法规及规章“关于辖区内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规范”。

根据上文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整,缺乏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审计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在现行法规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漏洞。由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造成了红十字会审计制度上存在的重大漏洞。

二是制度层面:(1)财务会计制度:2004年8月,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确定了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对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披露的事项做了规定:该制度第七十二条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至少于终了后的4个月内对外提供,要求提供中期财务报告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提供;第七十四条要求组织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2)审计制度: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资助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登记管理机关、业务抓管单位应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但是,以红十字会为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对于会计准则的采用存在着许多的混乱,中国红十字会至今仍然没用采用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来进行审计的,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国际宏观财政预算的需要,在审计过程汇总,为了方便国家审计局对财政拨款的核算,目前的财务审计方式比较粗略,只按照收支两条线做审计。

三、美国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

目前,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非政府非企业组织(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即政府和公立非营利组织)两部分(陆剑桥,2004)。美国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起于《非营利法人示范法》,目前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和各个州政府都开展了非营利法人法的修法;随着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了明确联邦政府对各类不同的企业和组织的管理,防止由于法规模糊不健全带来的混淆,美国大多数州开始制定成文法用以规制三种不同类型的法人:商事法人、非盈利法人及合作社法人。之后,非营利组织主要以非营利法人的形式存在,从而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它的出现意味着成立非营利组织是一项公民权利而非政府特许,这使得成立非营利组织是一项公民权利而非政府特许,搓饵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成立从一种依托于身份的特权发展成为了一项自由的权利。二为基金会,他的出现不仅带来了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也带来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成为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提供方。三为社会企业,它具有实现社会公益的目标,亦具有市场趋利性,是实现市场和公益界跨界融合的混合型组织的典范。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断构建,纽约州首先对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在立法层面上进行分类,并完善了相关的细则。至此,美国能够对非营利组织的执业和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接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中重要的权威机构之一,主要通过颁布审计和会计指南或行业审计指南的方式,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实务。196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其第一份审计指南《自愿健康和福利组织审计》。该指南主要为注册会计师对该类组织的财务报告审计提供指导,但没对非营利组织建立公认会计原则作出说明。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医院审计指南》,1973年颁布了《学院和大学审计指南》。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特定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原则和财务报告》1966年又合并为《非营利组织的审计》,适用于从公募组织到动植物协会等18种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1990年,《保健组织审计》取代了《医院审计指南》。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我们了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大多数没有脱离政府而独立存在,因此它的监督主体尚不明确,缺乏严格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去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运作。

二是我国缺乏明确的立法对各类非营利组织进行分类管理,造成了如今非营利组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三是从审计制度上来说,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制度建设不甚完善也不甚科学,未来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对其进一步完善优化。

总而言之,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他的改革优化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我国的法制建设更加完善。

作者简介:覃尹(1990-),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在校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和审计。

第三篇: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政府:

年初,***审计局对我县社会保障资金的归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针对财务管理及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和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整改工作责任。

市审计局反馈意见后,县政府及时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财政、地税、民政、社保中心、残联等部门关于整改任务情况的工作汇报,再次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县长李丽同志进一步重申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把抓审计整改、促落实工作与县委开展的“治慢”工程结合起来。同时,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成效,成立了由政府办公室牵头,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配合的整改工作督查组,具体督查审计整改落实的全部工作。

二、强化措施,抓好整改。

在县政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后,各部门、各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非常重视,立即着手落实,并把“抓落实、促发展、干到位”的工作总原则融入审计整改工作的全过程。整改详情如下:

1、针对欠缴社会保险基金的问题,一是县地税局建立了欠费单位信息档案和欠费登记台帐,逐户了解欠缴企业经营状况;二是督促欠缴企业拟定了清欠计划,并跟踪督促清

缴;三是实行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四项社保基金的统查统算制度,力求做到杜绝新欠,清理陈欠,应收尽收,以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税法宣传月、法制宣传日、税企座谈会、税法培训会以及到企业进行税费检查等时机,广泛宣传社保基金征缴政策,并以办税大厅电子显示屏、税务公告栏、广播电视、地税网站等媒体多渠道、多层面进行宣传,籍以增强企业的参保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止目前,县地税局已清缴欠费7万余元,其余欠缴部分已经列出清欠计划,正在加大力度清收。

2、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比例核征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上半年我县已制定补征计划,现正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年底前补齐上年欠征部分,确保今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审核征收到位。

3、针对 “两金”未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的问题,审计结束后,县财政局已将“过渡账户”内的“两金”全部转入财政专户。同时撤消了“两金”过渡专户,修订了管理该项资金股室的工作职责,完善了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4、针对社保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的事项,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制度的规定,对存量资金重新考虑设定了增值计划,使职工的养命钱稳步、快速增值。

5、针对县民政局将公益金支出赞助费4500元的问题,审计结束后,已冲减了相关账务,归还了公益金。

6、针对低保对象管理方面出现的情况,县民政部门又对全县的低保对象重新进行了核查登记,对个别不完全符合标准的低保对象已全部清退,对低保对象实行了“个案化”管理,规范了低保对象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个整改工作现已全部结束。同时明确了今后将坚持“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管好、用好社保资金。

7、对县残联未足额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问题,今年,我县已改由地税部门征收,极大地提高了该项资金的征收率。止目前共收缴残疾人保障金近9万元,较上年增长近5倍。

三、规范资金运行,建立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社保等民生资金的安全运行及保值增值,保证少出或不出问题,我县将把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纠正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一是坚持社保资金“收得齐、管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总要求,全面完善社保资金征管机制及体系建设工作,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抓好清欠工作,遏制旧欠未缴、新欠又累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保资金链的安全运行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足额收缴。

二是把解决民生问题列入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城乡低保、再就业、医保、合作医疗等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确保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

三是严格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和规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财务制度。按照社会保障财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体系,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资

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把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规范社保资金运行的有效手段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共印10份

瓜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7月20日印制

第四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2012年8月2日公告)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银行等部门及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2012年3月至5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政府(以下分别统称省、市、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①,以及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实施行业统筹管理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对地方试点或开展的其他社会保险进行了调查。本次审计共涉及37个省本级(含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4个市本级和2790个县(以下分别统称省本级、市本级、县),延伸审计了29 273家企业、4207家医院和8101个村(居)委会。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以来,将社会保障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出台多项法规、政策和措施。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基本实现。

(一)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1.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情况。至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体系覆盖全国所有县,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3亿人,比2005年增长2.77倍,其中189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已覆盖81.50%的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已覆盖75.30%的县,参保人数合计6.22亿人,比2005年增长2.86倍,其中683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开展,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1.42亿人、1.70亿人和1.22亿人。此外,为探索建立统账结合制度,国务院决定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到2011年底,试点省份已达到13个。

2.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情况。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包括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构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

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至2011年底,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56.2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298.2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8.62万人。2011年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资助6649.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直接医后救助2367.27万人次。3.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情况。以扶老、助残、救孤为重点,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和儿童福利等构成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健全。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福利机构4.25万个,床位321.05万张,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237.92万人,社会福利企业吸纳62.80万残疾人员就业。

(二)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保证。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有两种筹集模式,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单位缴费、个人缴费以及财政投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 402.05亿元,支出21 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 118.59亿元(详见表1),分别比2005年增长312.79%、299.78%和435.24%。

201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 194.53亿元中,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投入和其他投入分别为12 614.91亿元、7177.96亿元、5391.48亿元和1010.18亿元,分别占48.16%、27.40%、20.58%和3.86%(见图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收入2207.52亿元中,财政投入为2163.86亿元,其他投入43.66亿元,分别占98.02%和1.98%。

在2011年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财政投入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4508.76亿元、304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34.15%和632.01%,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分别占60.67%、64.74%和15.27%(详见表2)。

表2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30 303.72亿元结余中,除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央财政专户管理的71.83亿元外,省本级、市本级和县级结存分别占38.08%、35.61%和26.31%;东部、中部、西部结存分别占56.78%、21.54%和21.68%。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占38.44%、58.01%和3.55%。

审计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体安全完整,基金运行平稳规范,有效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

(三)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1年底,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体,包括银行和各类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内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有1.19万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同时,有28个省本级、217个市本级和1189个县成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促进资金管理规范。此外,截至2011年底,地方试点或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参保人数共计3832.53万人,2011年基金收入1892.71亿元,支出1640.70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2192.31亿元。

第五篇:浅议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现状及未来路径选择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发放,从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的严肃性,加之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其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进行有效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近几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重点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国家审计署的统一部署,普遍重视和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少地方将其作为经常性的审计项目,每年列为审计项目,连续审计多年,有效保证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问题日益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相关部门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保障资金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压线”,有意识的违规违纪问题已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审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因此,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必须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当前,可以将审计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确认资金征缴的完整性,揭露资金征缴工作中存在的应收未收和征缴面较窄等问题;

二是确认资金收入的真实性,揭露隐瞒、截留、坐支、转移收入等问题;

三是确认资金支出的合规性,揭露挤占挪用、贪污侵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问题;

四是确认资金资产负债的真实完整和安全性,揭露和反映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前挤占挪用资金的回收情况和往来账清理情况;

五是评价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揭露违规运营及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

六是关注以前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防止“屡审屡犯”。

通过对上述六个重点方面的审计,达到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审计的有机结合,使揭示问题与查处问题、纠正整改问题达到有机统一。

二、瞄准新目标,紧紧抓住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关键环节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审计相比,具有政治性更强、群众关心度更高、社会影响更大的特点。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始终瞄准让党委、政府更放心,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让管理机关更规范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审计的高质量。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资金征收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对社保扩面征缴情况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认真检查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看看个体私营企业的员工、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员工以及倒闭破产企业的员工是否真正参加了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看看广大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到底有多少等等,以此促进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一些弱势群体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内,真正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对故意偷逃、漏缴社保资金的单位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揭示有关单位不能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或者少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工资基数,逃避缴纳社会保障资金,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对故意欠缴的单位,要督促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未在法定时间内登记应参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资总额、职工人数等因素,核定其应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由地税部门实行强制预征,同时要严格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征收,使其得不偿失。

二是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要加强社保资金拨付情况的审计,分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行之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或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监管情况的审计,看管理机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高效,是否执行了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带来损失和浪费,甚至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的制度保证情况的监督,认真分析管理部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找出制度执行不力和制度不完善的方面,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

三是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关键是导入绩效审计的理念,围绕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存在资金闲置等情况。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保资金收支适度平衡的评价指标,包括当前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占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的比例、资金累计结余额、当前资金结余(赤字)上升或下降率等;另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会保障资金增值保值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资金按法定投资方式获取的收益率、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存款中已执行法定优惠利率的资金比例、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上升或下降幅度指标。

三、探索新措施,不断探索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方法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必须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性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近几年来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主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审前培训、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认真组织好审前业务培训,让所有参加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人员学深学透国家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弄清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流程、审计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认真的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二是抓审计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宽。在对资金收支审计的同时,对管理机关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经办机构预算执行和经费收支同步进行审计,防止基金或其衍生利息等进入经费或其他单位账户。要在内查外调上下功夫,以基金流向为主线,对相关内容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要在对基金保值增值上多分析,有意识的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认真分析,防止社保经办机构利用计算机舞弊。

三是抓审计整改和边审边改。要结合以前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立即整改,促进他们在强化制度、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达到审计促进整改、促进规范、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四是抓突出问题的揭示和查处。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重点、薄弱环节,善于揭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苗头性和发展性问题,要及时严肃地予以查处,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五是抓审务公开。要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群众关注度高的实际,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障资金项目审计实施计划、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社会参与审计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让审计人员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

下载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社会保障审计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2014.6 委考课程《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9日下午14:30——17:30 考试教室:教一401、402、405、406、501、502一、识......

    社会保障学

    1.社会保障的定义: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首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采纳社会保障概念。2.社会保障制度的......

    社会保障学

    作业1四、论述题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论文——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案学院:政法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1—01姓名:张范航学号:541109030145社会保障保的是什么?上海社保基金案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现行社保......

    社会保障(范文)

    一、单选题。 1、 社会保障是以(A)责任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力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A、政府B、团体C、机关D、企业 2、 社......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问题阐述: 1.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 2.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不够健全. 3. 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社会保障

    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动用社保基金投资 据央视消息 昨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

    社会保障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加强基层调解仲裁力量,努力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纠纷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按照黑人社函[2012]213号《关于在全省招聘乡镇街道基层人力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