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云山在影视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站推荐)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创作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
(2010年9月26日)
刘云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影视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大进步,进入空前繁荣的新阶段。影视作品精彩纷呈,无论是题材主题的丰富还是风格形式的多样,无论是思想内涵的开掘还是艺术表现的拓展,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影视创作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富有才华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脱颖而出,老一代影视艺术家精神焕发,中青年影视工作者担当主力,人才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影视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电影电视剧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文艺样式,成为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主餐”。影视艺术正以巨大的魅力吸引、感染着亿万观众,对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态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影视艺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承载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影视艺术的重要作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艺术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以提高艺术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作生产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魅力的影视精品,谱写中国影视艺术事业的新篇章。
一、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
艺术只有贯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大凡优秀作家艺术家总是力图形象地表达对进步思想和崇高精神的肯定与赞扬,总是以美学的力量艺术地揭示深刻的真理,给人有益的启迪和鼓舞。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思想、散失了精神,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形式、再娴熟的技巧,也很难留下长久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记。如果只是沉溺于表层的视觉感受,不但不能带来思想的营养,反而会造成精神的贫瘠。我们的影视创作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高度,自觉传播先进文化,使作品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成为人民奋进的号角。
价值立场从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和境界。不论是严肃的历史剧还是轻松的生活剧,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总是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反映着艺术家的观念和立场,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汲取了人类思想精华,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向往。生动体现、积极弘扬这一价值体系,是我国影视创作的必然要求,理应成为艺术家的自觉追求。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活跃多变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影视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把正确的理论指导同崇高的艺术追求有机统一起来,用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核心价值体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共同理想,礼赞高尚情操,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弘扬者、实践者。
真、善、美,是艺术的永恒主题,是影视作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着力点。优秀的影视作品应当充满对人类的博大关爱、对美好情感的热情赞颂、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发挥塑造美好心灵、培养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如果迎合低级趣味,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以怪为美,长此以往势必会弱化人们对真善美的感受力和辨别力,误导观众、贻害后代。我们的影视创作,一定要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强调寓教于乐、寓美于乐,讲品位、讲格调,弃粗鄙、弃恶搞,抵制低俗。要以培育高尚道德、倡导文明风尚为己任,着力展现大情大义、传递温暖温馨,让最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成为人们的精神营养,给社会以正义、给人们以力量、给生活以希望。
二、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
影视创作是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反映历史进程、描绘社会变迁。能不能正确反映历史、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关系到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对国家对民族的文化认同。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历史、反映社会,不是个人爱好问题,而是严肃的历史责任问题。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基石,是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反映的思想武器。要保持影视创作的正确方向、促进影视事业的繁荣发展,必须用这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创作。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关键是要从整体上、从联系中把握本质、表现主流。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我们的影视创作需要揭示社会矛盾、需要进行艺术虚构,但这种揭示和虚构应当建立在忠实基本事实和历史本质的基础上,引导人们认清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何看待近代中国革命史,如何看待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涉及党和国家的根本,涉及当代中国人民的信仰信念,涉及民族发展的未来。我们的影视创作有责任维护历史的尊严,真实艺术地再现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奋斗,真实艺术地再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牺牲的艰辛历程,真实艺术地再现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创立的丰功伟绩,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作用。人类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从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更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影视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人民的艺术,影视作品源自人民、属于人民。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展示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努力成为人民欢迎的艺术家。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必须坚守我们的民族文化立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展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做到自觉自信自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如果不传达优秀民族文化,就是一种失职。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影视工作者都应当经常想一想,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知道多少,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做了多少。要清醒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高扬我们的文化理想,倍加珍视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珍视独特的中华人文精神,始终保持对前辈先贤的崇敬、对灿烂文化的虔诚,以优秀民族文化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民族的凝聚力。
三、用多彩的乐章奏响时代主旋律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主旋律是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时代前进需要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我们的影视艺术一定要在丰富多彩的题材、形象、个性中贯穿主旋律,在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呈现中反映主旋律,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之成为时代最强音。
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表现主旋律。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影视创作的繁荣也应以题材的丰富多样为重要标志。把主旋律与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划等号,其实是一种误解。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可以体现,其他各类题材都可以体现。如果题材类型单
一、结构失衡,主旋律很难有多彩的音符。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主题,值得全力书写、精彩呈现。要善于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反映多彩的生活,透过各类题材演绎伟大的时代。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旋律。影视创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塑造形象,人生感悟需要人物故事来承载,思想价值需要艺术形象来表达。如果没有血肉丰满的形象,人物脸谱化、概念化,就难以吸引观众、产生感人力量。许多经典影视作品,留在观众记忆里的,往往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年,我们的影视剧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为当代中国影视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令人鼓舞的艺术形象,蕴含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把他们连接起来,展示的就是当代中国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弘扬主旋律,一定要在塑造性格鲜明、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下功夫,善于挖掘人性中的美好,彰显人的善良、宽宏和爱心,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和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
以个性化的艺术创新来展示主旋律。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今文化,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要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更有感染力,需要大胆创新,需要彰显艺术个性,形成多样的风格。有的作品选材很好、主题也不错,但不好看、不耐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式化、缺少个性。艺术的创造从来都应当是千姿百态,艺术百花园从来都应当是奇葩竞放。有的艺术家的作品大气磅礴,有的婉转清丽,有的善于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来体现恢弘主题,有的善于撷取生活的浪花和细节来演绎主流价值。我们影视工作者应当把独到的艺术创造作为自觉追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以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表现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精神,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现人间的美好。
四、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影视艺术借助影像与声音传达人类对现实的认识、态度与希望,也贯注着人们的激情、理想与想象。现在文艺创作方法越来越多样,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影视创作实践中,我们既需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也需要张扬浪漫主义情怀;既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反映生活,又要赋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理想,在更高层次上开拓艺术的新境界。
现实生活是影视创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中国文艺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为我们进行艺术创造提供了无比丰厚的宝藏,为影视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置身伟大时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无动于衷,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发掘、不去表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火热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提炼主题,更好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要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社会实践的浪潮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和多彩的画面,反映时代的进步、人民的创造,描绘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复写,不是自然主义的拷贝,而应当高于现实、贯注理想。现实社会中并非到处是鲜花,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要不要反映,而是如何反映。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我们的影视创作,不能原始地展示丑恶,而应当用正义驱逐丑恶;不能消极地表现黑暗,而应当用光明去照耀黑暗,让人们看到美好、感到温暖,勇敢快乐地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们的艺术家要有驾驭和把握生活的高超能力,把创作变为生活的深加工、思想的再提炼,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既保持生活的鲜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由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深厚积淀,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我们的艺术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向来极富想象力,中国文艺有着深厚的浪漫主义传统,许多古典文艺作品彰显了奇幻的想象和瑰丽的创意,这是很值得珍视的。我们的影视创作,应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张扬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保持浪漫主义激情,以充分的自信进行艺术的创造,在构思创意、形式手法上大胆突破,努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艺术空间。
五、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
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这些年,我国影视作品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但真正振聋发聩的大作佳作还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潜心创作不够、精心磨砺不够。实践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心浮气躁,赶进度、赶场子,不花时间体验,不下功夫琢磨,是不可能拍出好作品的。必须把提高质量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辛勤耕耘、用心创造,打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影视精品。
剧本是打造影视精品的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对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源头、是根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都首先来自剧本的创意设计,必须高度重视剧本创作,为二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创作高质量的影视剧本最重要的是提高原创能力,克服跟风、克隆、模仿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艺术的美。“生活这本经一念就灵”。闭门造车、无土栽培,不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了解群众的追求向往,就创作不出鲜活生动的作品。包括剧作家在内的所有影视工作者都要把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作为必修课,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到社会生活最基层,下得去、蹲得住,更好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提高创意水平、提升艺术境界,使我们的影视作品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品格。
打造影视精品,必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强化艺术感染力。影视艺术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技术的支撑。现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3D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冲击力。我们应当密切跟踪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上注重科技运用、增强科技含量,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力。同时应当看到,技术是手段、是途径,是为艺术服务的,所有技术性的东西都不能替代艺术,都依附于作品的思想深度。必须把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防止技术淹没思想、形式大于内容。
打造影视精品,离不开积极健康的评论。优秀影视评论既可以给影视鉴赏有力的引领和指导,也能帮助影视创作者修正创作失误、提高创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影视评论工作,尊重扶持评论,加强改进评论,着力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影视评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职业责任,保持崇高的文化追求,讲真话、建诤言,有好说好,有不足说不足。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在真切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保持独立思考,增强担当意识,增强评论的公信力,树立影视评论家公正权威的形象。应当提倡评论家积极关注创作,理解创作的甘苦,与创作者坦诚相见;也应当提倡创作者尊重评论家的劳动,以开阔的胸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真诚接受他们的批评,把评论作为创作的清醒剂、助推器,努力形成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的局面,共同营造有利于优秀影视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影视生态。
影视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宣传文化、广播影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提供保障。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影视创作队伍。要真诚关心爱护影视工作者,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悉心关怀,努力为他们潜心创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影视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影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动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我国影视业的实力竞争力。
第二篇:王太华在影视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太华在影视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10-14 18:06【信息来源】:办公厅
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努力开创影视创作新局面
(2010年9月26日)
王太华
一、近年来我国影视创作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影视创作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是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等内容产业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量大幅提升,我国成为世界影视生产大国。电影全面复苏,从2002年到2009年,产量从100部增长到456部,位居世界第三;票房从不足10亿元增至6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今年有望突破100亿元。电视剧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09年产量近1.3万集,对全国大多数电视台广告收入的贡献率超过50%。影视动画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至2008年电视动画产量分别为2万、4万、8万、10万和13万分钟,去年达到17万分钟,跃居世界前列;电影动画实现重要突破,2002年前长期徘徊在10部以下,去年达到30部。新媒体视听节目创作生产取得可喜进展,2009年创作生产了2000多部手机小电影和网络短剧。在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影视产业逆势上扬、强劲增长,成为一大亮点。
二是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样化创作格局初步形成。影视创作题材更加广泛,风格更为多样,形式不断出新,推出一大批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叫好叫座的影视作品,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要活动,推出《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亮剑》、《潜伏》等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其中《建国大业》票房突破4.5亿元,《唐山大地震》票房已超过6.5亿元。现实题材作品占据影视创作主导地位,《喜耕田的故事》等一批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商业大片、小成本制作在创作手法、运作模式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创作繁荣促进了影视发展,看电影看电视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城市电影院线37条、现代化影院1800多家、银幕5500多块;去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组织放映电影780多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7%,电视剧约占全国电视节目收视份额的三分之一。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创作主体初步形成。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极大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影视创作的积极性,极大激发了影视工作者的创作激情,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国有影视剧制作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5家国有电影制片单
位、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完成转企,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骨干作用日益突出。社会投资日趋活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为影视创作生产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民营及混合所有制影视制作发行企业超过3400家,相当于2002年的10倍。影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取得重要突破,华谊兄弟等8家广播影视企业已经上市。影视创作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和各类专业人才。四是影视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 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99个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647部次,68部次影片在26个电影节上获得80个奖项;《中国往事》、《士兵突击》等电视剧在韩国、日本等国际电视节获奖;纪录片《美丽中国》获得美国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多项大奖,《故宫》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播放。影视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成功开拓了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国际市场。2009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超过4亿美元,是2003年的5.4倍;电视剧出口7000多集,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影视动画出口超过30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50%。中国电视长城平台成为影视产品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合资合拍、以进带出成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重点企业和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是影视创作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国产影视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着眼于充分调动广大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备案公示制度,开设电视剧电子政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着眼于鼓励原创、奖励精品、扶持出口,建立完善重点题材引导、好剧推荐、展映展播、政府评奖、专项资金补贴等各项政策。着眼于壮大民族影视产业,加强和完善了以播映调控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查显示,将近80%的观众收视首选国产电视剧。国产影片票房连续7年超过进口影片。国产动画影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达1.2亿,超过历年引进的境外动画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从影视作品看,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偏少。从创作观念看,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点击率的问题,庸俗、低俗、媚俗现象时有发生。从创作队伍看,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偏少,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创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不够,服务群众意识不强,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亟待提高。从文艺批评看,缺乏积极、严肃、客观的高质量文艺批评,存在严肃批评失语、网络评论乱语的现象,要么捧杀,要么棒杀,有的甚至沦为营销手段。从创作管理看,引导创作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等。
二、繁荣影视创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必须发扬近年来影视创作取得的成绩,正视影视创作存在的问题,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活力,更好地促进创作与市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同时,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也会对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产生消极影响。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效益显著未必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未必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当前我们在创作观念、创作思想、创作理
论等方面面临的冲击,在创作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到底都与此有关。我们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决服从社会效益。这是我们党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原则,也应该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遵循。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极大繁荣。一切优秀艺术作品,都是刻写民族希望、昭示国家未来、引领时代风尚的作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始终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责任、应尽义务和必然使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守精神追求,坚守文化使命,坚守社会道德,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实现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影视创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二要正确处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变多样。这既给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和不竭动力,也给影视创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处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更好地用主流价值观引领多样社会思潮。当前要着力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推进主旋律作品走近大众、占领市场。弘扬主旋律,必须遵循艺术规律,用生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绝不能片面、狭隘、机械地理解主旋律,甚至将主旋律局限为特定题材,搞成生硬的宣传、空洞的说教、刻板的模式、脸谱化的人物。另一方面,要引导多样化作品提升文化品质、体现精神追求。提倡多样化,不能把艺术自由错误理解为不讲社会责任,把通俗错误理解为低俗,只讲大众化不讲化大众,只讲有意思不讲有意义,只讲市场价值不讲文化价值,只讲视觉冲击不讲思想启迪,而是要在不突破思想政治底线、道德价值底线、重大历史真实底线的前提下,推进影视创作题材、风格、手法的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做到积极昂扬向上、健康有益无害。
三要正确处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注重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触动创作灵感,都注重在反映和引导人民历史创造中表达思想情感。目前有的影视创作者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或者服务人民意识不强、深入生活不够,沉湎于自我表达、闭门造车;或者机械被动反映社会表象,缺乏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缺乏正视矛盾、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提炼生活真实的艺术能力;或者不能辩证看待现实生活,片面表现消极情绪,甚至夸大社会阴暗面。正确处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关键是要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本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推进影视创作与群众的审美需求接轨,与群众的精神情感共鸣,努力使影视作品成为群众爱国热情、生活理想的表达渠道,成为沟通主流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桥梁纽带。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创作更多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伟大实践的传世佳作。
四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影视创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目前我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不少,但有力弘扬中华文明精华的优秀作品不多,还没有真正做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潜力巨大,只要影视创作者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就能在继承扬弃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潜在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这必然在影视创作中有所反映。吸收借鉴外来经验和成果,是繁荣影视创作的必需。但是,吸收是批判地吸收,借鉴是科学地借鉴,关键是要吸收消化、创新突破,使之与我国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情感表达、审美标准相融合,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
三、繁荣影视创作必须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创作是影视产业的源头活水,是关键环节和核心竞争力。要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由影视大国向影视强国转变,充分调动广大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抓好引导。以把握正确导向为灵魂,以提高创作质量为核心,抓原创、促精品,抓重点、带整体,建立健全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的创作引导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以及工业、农村、少儿、少数民族题材,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现实题材作品,扶持纪录片和适应新媒体传播的新型视听产品的创作生产。完善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完善电影精品、少儿精品和国产影视动画等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加强优秀国产影视作品展播展映,健全优秀动画推荐播出制度和电视剧好剧推荐制度,办好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等政府奖项,切实强化引导作用。把抵制低俗之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研究建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节目评估标准,以及正确测定、看待、运用收视率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剧本抓起,鼓励原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探索维护编剧等创作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的影视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播映调控,严格执行黄金时段国产电视剧、国产影视动画和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扩大国产纪录片播映的政策措施,完善省级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编播管理办法和电视剧内容审查管理规定。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切实加强引进调控。加强对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影视剧频道的行业管理,强化资格准入,建立退出机制,确保健康有序发展。把扩大影视产品出口作为加强调控的重要任务,从创作阶段抓起,引导各类企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运用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规律,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同时,贯彻中央《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强化措施,落实政策,特别要鼓励企业采用合资合拍、以进带出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三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重点加快《电影产业促进法》立法进程,认真执行《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从财政资助、税收减免、融资支持、出口补贴等各个方面,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重点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大力扶持影院建设特别是县(市)级影院建设,完善电视剧交易机制,办好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重要节展,加强国家影视产业实验区、影视动画产业基地、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文艺环境,遵循艺术规律,尊重创作自由,鼓励艺术创新,特别要加强和改进文艺批评工作。巩固扩大影视评论阵地,探索建立公正、积极、健康的影视批评标准,引导影视评论工作者开展严肃、独立、建设性的文艺批评。中
央电视台要在黄金时段开办文艺批评栏目,加强对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的跟踪和评论。有条件的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或其他频道要拿出时段开办文艺批评节目栏目。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网站要加强文艺批评,主动占领网上评论阵地。
四要抓好队伍建设。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影视创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结合落实我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实施广播影视名家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和专业拔尖人才,特别要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影视创作者予以表彰奖励。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大力支持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自教自律、行业维权、学术阵地作用,依法维护影视创作者权益,切实强化影视创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注】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于9月26日在北京召开影视创作座谈会。这是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在影视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篇: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面贯彻讲话精神,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刘云山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把握讲话的总要求,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把握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
刘云山强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集中深入地进行宣传。要大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宣传讲话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时报道全党全社会的热烈反响,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实际行动。要推出一批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评论、言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
刘云山指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兴起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教育热潮。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教育,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宣传,全方位展示辉煌成就,更透彻地揭示内在原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把讲怎么看与讲怎么办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集中展示文化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着力营造喜庆热烈、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要精心组织对外宣传,大力宣传介绍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宣传我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主张,努力形成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长,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全国各地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第四篇:刘云山在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范长江同志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在此,我谨向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范长江同志的亲属和
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范长江同志的整个新闻生涯是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我们党领导的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报道红军长征壮举,及时披露西安事变真相,热情反映陕北红区景象,勇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用事实驳斥了反动势力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种种攻击和诬蔑。“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他采写的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脍炙人口、彪炳史册,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他发起创办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也就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团结大批进步青年记者,在新闻战线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积极地配合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他牵头筹办《人民日报》北平版,筹建新华社上海分社,出版《解放日报》,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新闻宣传单位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等。这些关于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重要论述,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真知灼见,为新闻理论界广泛引用。范长江同志在纪念鲁迅先生的诗中写道:“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这是他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也是他本人一生的孜孜追求。可以说,范长江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呕心沥血、不懈奋斗的一生。为纪念范长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范长江同志高尚的思想品格、丰富的新闻实践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纪念范长江同志,就是要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宝贵精神,激励当代广大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书写中国新闻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社会责任。范长江同志始终把自己的新闻活动同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和辨别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道路,从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旦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他便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竭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较早地论述了新闻和政治的关系问题,鲜明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一个报纸只要抓住了时代政治要求,是会受欢迎的”。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要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着力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用积极健康的新闻作品吸引观众、打动听众、赢得读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面向群众、扎根群众,反映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求。范长江同志强调,“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要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他始终关注民众,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深入、准确地报道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民众的生存现状,并以民众的视角加以审视和分析。他坚持与工友店员、商人小贩广泛往来、促膝交谈,不断汲取新闻的源泉与前进的动力。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伟大时代的主角,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做百姓记者。要深刻认识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笔下才有人民,只有真正热爱人民,才能真正感动人民,不
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愿望,反映群众呼声,把版面、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把镜头、话筒更多地对准群众,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唱响普通劳动者之歌。要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新闻宣传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更好地发挥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紧扣时代脉搏,记录时代画卷。范长江同志十分注重实地采访,无论是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还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前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上世纪30年代,他历时十个月,行程四千里,深入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考察采访,写下数十篇内容翔实的旅行见闻,引起全国轰动。他冒着硝烟弹雨,在华北、西北、华中、东南等地战场奔波不息、辗转万里,记录革命军队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正因为如此,他的新闻作品鲜活生动、见人见物,逼真地勾勒出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大力弘扬“用脚板跑新闻”的优良作风,提倡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接“地气”、补“底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验生活,推出更多带着生活气息、充满深厚情感、深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实践反复证明,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是“挖”出来的,老关在楼房里体验不到火热生活,光坐在电脑前敲打不出精品佳作。应当看到,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采访手段更为先进,工作条件大为改善,更要提倡沉下身心、走进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生活真谛、挖掘新闻富矿,不断采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精彩文章。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勤于学习、终身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工作本领。范长江同志强调新闻记者“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个知识,既要博,又要精”。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农业等方面的典籍,他的旅行通讯中往往都贯穿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他还特别强调提高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在采访、表达和行动等各方面的技术手段,都要纯熟地掌握,“否则可能是学者,不一定是记者”。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掌握
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既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成为见多识广的“杂家”,又要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成为新闻宣传业务的行家里手。要敏锐感知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跟踪学习新媒体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新闻报道,增强新闻宣传效果。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注重品格、注重修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范长江同志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不被诽谤、威胁所吓倒,他的新闻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他曾痛心地指出,有些新闻记者以为发表新闻大权在自己手里,贪图物质上的“便利”,是非颠倒,毁誉失真。这些话至今仍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做到品行兼优、人文并美。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珍惜新闻记者这个神圣职业和人生机遇,把新闻工作作为记录历史、引领时代的崇高事业来追求,决不能仅当作养家糊口的工作岗位,更不能当成捞取个人好处的便利,陷入追名逐利的庸俗之中。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坚持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严守法纪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新中国刚刚度过60华诞,经过6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和巨大进步。现在,我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认真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闻理念和体制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紧扣时代主题、唱响奋进凯歌,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业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不动摇,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
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应当是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着力加强媒体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着力提高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推动形成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传遍世界各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面向世界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宽广眼界,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继续加强同各国媒体在新闻传播、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业务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新秩序建设,共同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阐释 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
(2012年3月30日)
理论宣传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理论宣传向广度和深度展开,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总的看,这些年理论宣传工作积极主动、扎实深入、成效显着,保持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大亮点,成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依托,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统筹理论宣传与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阐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影响力、增强说服力,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
1.充分认识理论宣传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理论宣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让党的理论最迅速最广泛同人民群众见面的基本途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就是一个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普及到人民大众的宣传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理论宣传密不可分,理论的学习、研究也都离不开理论宣传。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理论宣传就要深入一步。与 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理论武装、理论宣传提供基本遵循;而扎实有效的理论宣传,则是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用科学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导和推动改革发展实践,就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理论宣传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刻的变化调整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国际上关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讨论争议不断升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渗透手法不断变化、力度不断加大。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意识更加活跃,各种思潮争相竞逐,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经验表明,每逢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思想理论领域会更为复杂,噪音杂音会明显增多。这样的背景、这样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阐释,加强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引导,充分发挥理论宣传的独特作用,对外扩大影响力、掌握话语权,对内强化主心骨、增强凝聚力。我们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深刻认识理论宣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主动的精神、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理论宣传工作。
2.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理论宣传事关引导人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坚持正确方向尤为重要。只有高举旗帜、坚定主心骨,才能保持党的理论工作的鲜明本色,才能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以新的理论成果引领人们前进。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握正确方向,更好地把人们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理论宣传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立场坚定、保持清醒,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 民,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坚定人们的共同理想追求。一要坚持鲜明的立场和正确的导向。理论宣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原则性,坚持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十分明确,特别是在重大是非、重大界限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党的主张和观点,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真理,决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始终牢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人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确保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二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理论结晶,是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理论宣传的主要内容。要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建设的伟大历程,认真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的宣传阐释,不断深化对这一理论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宣传阐释。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阐释,着力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不断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三要切实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结合“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教育,推出一批重点理论文章,深入宣传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坚持发展是硬 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3.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深刻回答群众关注、社会关切的时代课题。“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解答好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是理论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理论宣传的生命力所在。近些年来,理论宣传工作一个突出特点和成功经验,就是紧密联系改革发展实践,以实践立论、用事实说话,做到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的有机结合,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大大提升了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突出实践特色、回答实践课题,架起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在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群众需求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一要着力回答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善于从改革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揭示规律、反映趋势,回答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要紧密结合这些年改革建设的不平凡历程,紧密结合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生动实践,通过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比较,挖掘辉煌成就背后的制度原因、体制原因,深入解读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制度的独特优势。二要着力回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信,敢于面对热点、善于化解难点,用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人们解疑释惑。要找准理论宣传的落脚点,围绕人们关心的具体问题,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避免说空话、讲大话。当前,要重点围绕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如何降低看病费用、如何净化道德风气、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等实际问题,着力把背景成因、现实状况讲清楚,把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进展成效说透彻,把群众的利益安排、实惠好处讲明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扩大共识,更好地推动问题解决。三要着力回答思想理论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内深刻变革的情况下,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一些观念的冲突、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关键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运动进程,关注思想理论领域的动态动向,把回答深层次问题作为理论宣传的一项常态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要继续围绕“六个为什么”、“四个重大界限”等,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帮助人们辨明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思想理论领域的问题,要坚持重在建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与政治问题,正确把握学术民主与宣传纪律的关系,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4.大力改进创新,不断提高理论宣传的实际效果。现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必须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从内容形式、载体手段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创新,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群众需求、富有实际成效。
推动理论宣传改进创新,要求我们在继承好的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宣传规律,讲究宣传艺术,把握群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着力在扩大覆盖面、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一要注重理论宣传的具象化、形象化。理论本身是理性的,但宣传方式、表达形式可以是形象的、具体的,一形象就鲜活,一具体就深入。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理论,通过生动讲解、通俗读物、电视专题、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传,努力把科学理论融入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要积极改进文风,善于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阐释理论观点,多讲短话新话,多讲百姓话平常话,多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力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清新朴实,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避免枯燥乏味。二要注重在互动交流中加强理论宣传。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宣讲、加强同群众的互动交流,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方针政策宣传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要把理论宣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注意整合宣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讲师团在理论宣讲中的重要作用,动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报告,邀请实际工作者接受访谈、解读政策,倡导理论工作者深入群众、主动对话,在有问有答的沟通中形成共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产生共鸣。三要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理论宣传的积极性。动员群众自我宣传、自我教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也是提高理论宣传效果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理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开辟更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渠道,通过百姓宣讲、群众论坛等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理论宣传的热情,让科学理论更 好地走进人民大众。
5.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阵地强才会影响大。近年来,随着宣传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理论宣传阵地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互联网、手机广泛应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条件下,如何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构建新的理论宣传格局,扩大宣传覆盖、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影响力,是必须解决好的一项紧迫课题。
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要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途径并重,巩固已有载体和创新方式手段相结合,实现媒体联动、优势互补,努力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一要发挥好传统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应当看到,尽管现在传播手段、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图书等依然是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关键时刻一定要发出权威声音、起到引领作用。要充分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加强选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办好党报党刊理论版,办好广播理论专栏,保证理论宣传的版面、栏目和时长,推出更多读者愿看、爱看的优秀理论图书和理论文章,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宣传品牌。党报的理论版、党的理论刊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改变理论宣传阵地的定位。电视是当今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媒体,要高度重视、精心做好电视理论宣传,打造一批专题栏目,制作一批理论专题片,用电视独特的表达方式阐释主题,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二要积极拓展新的理论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和网民接受的新特点,善于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加大网上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网上思想理论氛围,努力把互联网打造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崭新平台。要积极拓展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播阵地,加快构建以重点新闻网站、专题性理论网站为主体,各单位、部门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为补充的网上理论传播体系。要及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数字化、网络化,使广大群众能便捷、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三要切实加强理论宣传阵地管理。认真贯彻中央要求,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严守宣传纪律,真正负起管理责任。
6.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不断壮大理论宣传力量。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关键在人才,根本在队伍。人才队伍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理论宣传工作的成效。这些年,我们的理论宣传人才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既有社科单位、高校党校、讲师团、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专门力量,又有积极参与理论宣传的各方面人才。但总体来看,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整体素养,与新形势下理论宣传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还不适应,加快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突出。
加强理论宣传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方式,着力壮大规模、提升素养,为理论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扩大理论宣传的影响,既需要一批专门从事理论宣传普及的同志,又需要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理论宣传队伍。理论名家通常也是理论宣传的行家,要鼓励他们投身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带头撰写通俗化的文章读物,像普及自然科学常识那样普及理论知识。同时要动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者、理论爱好者参与理论宣传,壮大理论宣传力量。二要加强理论宣传队伍的教育培训。推动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打牢理论根基,做党的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要继续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结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加大对理论宣传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推动理论工作者掌握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基本的工作遵循。三要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去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社科理论界积极响应,理论工作者踊跃参与,取得很好效果。要积极探索“走转改”常态化机制,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推动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对国情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理论宣传工作的本领,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2年3月30日在理论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 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 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