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3: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第一篇: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5/12/2 8:52:00 陕西统计局

近年来,随着安康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全市服务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至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29.04亿元、152.03亿元、172.49亿元、199.83亿元和225.4亿元,年均增长11.1%。虽然全市服务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逐步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全市服务业起步较晚,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问题入手,力求寻找出促进安康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存在问题:

1、宏观看,全市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速度逐年下滑,与毗邻地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自2009年以来,全市服务业速度逐年下滑,增速从2009年的15.5%,经2010年的13.9%、2011年12.6%、2012年10.5%、2013年的9.5%,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9.1%。

与毗邻地市相比,全市三产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毗邻襄阳市三产增长11.0%、十堰市增长9.6%、南阳市增长9.6%、荆门市增长10.5%,达州市增长10.9%,安康增长9.1%,位居最后。

在全省各地市中,全市服务业发展靠后。2014年全市GDP增长11.7%,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排名第2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在全省排名第7位。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占比逐年下降。近几年,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阶段进入了全市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在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扩大,三次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二产工业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35.2%提升到2014年的55.1%,提升19.9个百分点,三产服务业则由2009年的40.9%下降到2014年的31.4%,下降9.5个百分点。与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2009年全市三产服务业占比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到2014年反低于全省水平3.7百分点,而一产占比过大,2014年全市一产占比13.5%,高于全省约4.6个百分点。

从生产领域看,工业的快速发展,挤占了服务业比重上升空间。目前全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7.1%,分别高于GDP与服务业增长速度5.4个和8.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工业占GDP比重也大幅度提升。由于产业间的比重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服务业本身的发展速度,还取决于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服务业比重的高或低有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或低的影响,还有可能是工业发展速度更快或慢“挤压”或者“放大”了服务业比重,全市的情况则属于工业的快速扩张使得服务业比重提升的空间相对收窄。

三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发展过度倚重传统行业。2014年全市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5.3%,比全省65%高出15.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卫生类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高达到35.8%,比全省高出9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如金融业占服务业的8.3%,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只占整个服务业的8.1%,低于全省比重3.1个百分点。

2、从各级政府层面看,抓服务业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

近几年,安康市突出以投资引领、工业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投资、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都有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当中对投资、工业重视度较高,对于服务业发展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

一是政府对服务业发展信息掌握不完善。目前,受服务业发展滞后及重视程度低的影响,尚未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服务业发展信息体系,导致政府不能全面、及时掌握服务业发展信息。

二是宏观指导缺乏抓手。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服务业包含15个门类49个大类,涉及面多、覆盖范围广,牵扯的政府主管部门多,没有综合协调机制,使得政府在宏观决策时缺乏抓手,对服务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引领。

3、从市场主体看,服务业发展存在“小、散、难、快”特点。“小”是指服务业发展的普遍规模较小,往往是根据市场发展进行判断而投入,几个人成立一个机构即可运营;“散”管理分散、行业分散;“难”发展难、壮大难,各方面扶持力度不如农业、工业的力度大,政府及金融、税收等扶持发展政策不健全;“快”是指行业发展变化快,尤其是家政服务、广告服务等新兴行业变化快,企业生老病死快。

4、从统计角度看,统计制度还不健全,现有的服务业制度还跟不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家制度规定进入全面统计的规模以上服务业,除2个行业门类要求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或从业人员达50人及以上,其它门类要求企业年营业收入达一千万,或从人员50人及以上。进入全面统计的门槛较高,全市大部分服务业企业都处于发展阶段,收入和人员根本达不到规上标准,从而也就进入不了月报统计范围。规模以下服务业虽然省局进行抽样调查,但因人员等原因,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

二、建议

1、强化政府层面的服务业发展与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灵敏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常务领导主抓的服务业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区域服务业发展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推动政策,扶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强化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本行业发展推进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促进本行业服务业发展的责任;三是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推进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的责任。

2、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健全和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一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建立一支强有力服务业统计调查队伍;二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体系,加大行业调查力度,扩大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覆盖面;三是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制度,整合部门服务业统计力量,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补充完善调查资料;四是切实利用抽样技术手段,加强限下服务业抽样调查工作,客观反映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

3、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按照“稳一调二提三”的方针,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稳一”是指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确保一产增长稳定在5%左右,“调二”是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进一步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加快新技术应用和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升工业在二产内部的比重。“提三”是不断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二是要针对三产服务业的14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门别类制定相关行业发展政策,促进和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努力使三产发展速度跟进二产发展速度;三是调整三产内部结构,在稳步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管理、信息服务、科技、家政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努力引导其做大做强,进而推动整体服务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第二篇: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3-05-08 08:28:25)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惠及城乡居民、形式多样的的家庭服务体系。

一、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14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家庭服务业协调推进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11市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定期督导家庭服务业工作开展及政策落实情况。先后召开了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全省家庭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山东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5年)》。济南市入选全国十个培育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机构)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济南、青岛、烟台被确定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城市。去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千名家政助理培训计划”,举办了2期“山东省家庭服务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百城千乡家政服务工程”大型公益培训活动,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增至512项。去年10月份,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仪式在济南市妇联阳光大姐服务中心举行,秘书处正式挂牌落户阳光大姐。成立了山东省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家庭服务业工会组织。

四是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推行信息化管理服务,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省200万户家庭。发挥企业示范效应,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被认定“百强”12户,“千户”80户;成功举办“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金牌服务员评选活动”。在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家政服务类总决赛上,山东省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优胜奖和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山东就业网”、《山东就业》杂志上开辟专栏,对“山东省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服务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家庭服务业服务人才不足,标准化水平偏低,供给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的意愿不强,居民家庭对家庭服务安全性、便利性和高质量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从业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家庭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全省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年营业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平均从业人数为百人左右,企业员工制人数不足从业人员总数的30%。三是地区发展尚不均衡。各地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集中了全省四成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平均营业额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50%以上,平均从业人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中西部地区企业营业额和从业人数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服务范围亟待拓展。全省超过六成的家庭服务企业集中在家政服务领域;养老服务仍然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从事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等专业化家庭服务企业数量较少,基本未形成规模。

三、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联合电信就业无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涵盖信息咨询、供需对接、人才调配、标准制订、资质认证、服务信用监督等功能,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障服务,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把服务业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各项培训补贴政策。根据服务业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探索符合服务业职业特点的鉴定模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经鉴定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是加强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千人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型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

四是充分发挥优秀家庭服务业企业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全国千户百强企业和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联合相关新闻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宣传和展示我省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的形象。联合省家协编辑出版《时尚管家》家庭服务业期刊,介绍新政策、新理念、新模式等,为家庭服务业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第三篇: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沈阳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经济发展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文章研究了沈阳市服务业的现状,认为沈阳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存在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沈阳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沈阳市;服务业;市场化程度

沈阳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正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向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迈进。然而一个城市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如果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将很难适应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2007年,沈阳市人均GDP为3055美元,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服务业应当成为沈阳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沈阳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沈阳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沈阳市服务业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居中,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25%上升到2005年最高点的50.4%,增速较快。但在2000-2007年这八年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并没有保持稳定的上升态势,每当达到50%左右便开始下降,在2005年达到最高点后50.4%,也随之下降(如表1)。同时与第二产业相比,并没有显现出绝对的优势,2007年,二者占GDP的比重基本持平。然而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却逐年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增强。

从总量上看,2007年,沈阳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3.9亿元,比上午增长17.7%,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5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为5.4:47.2"4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8.8%和38.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从行业角度看,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2007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2亿元,增长9.2%,电信业务总量180亿元,增长30.2%。同时,社会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社会服务业已上升为服务业中的第二大产业。2007年,沈阳旅游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011万人次,增长11.0%;接待入境旅游者45.6万人次,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5亿元,增长19.9%;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6.1%。在全球经济危机,国内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沈阳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会计、律师和科技等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律师事务所发展到122家,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以世博会为龙头,打造出汽博会、制博会等多个会展品牌,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会展经济。此外,沈阳市的连锁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及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仓储运输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与经营方式,以整合单一功能、拉长供应链为特征的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沈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7年,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占全市GDP的47.4%,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6亿元,占71.4%,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占51.9%,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与这两个城市相比,沈阳的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和经济结构上,均有较大差距。从服务业发展速度上看,2000-2007年的8年间,沈阳市有6个的服务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如表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起伏不定,近三年呈下降趋势,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排名由2000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8位,增速排名由第8位下降到第11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比例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是沈阳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收入进入600美元至1000美元乃至2000美元的阶段时,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主要靠现代服务业的推动。而沈阳当前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邮政等传统服务业上,金融、电信、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尽管近几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部门和一般产业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结构上看,与北京、上海相比,在服务业的各个行业中,2006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0.6%,北京为26%,上海为34.5%,我市分别超过北京和上海24.6和16.1个百分点。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信息等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聚集、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比重明显偏低,如2006年我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1亿元,占服务业经济比重为5.1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2.7亿元,占服务业经济比重为7.44%,同期北京信息业和金融业占服务业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2.6%、17.8%;上海为11.7%、15.4%,我市分别低于北京和上海7.4和6.5个百分点、10.4和8个百分点,从而显现出,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行业的比重低于传统服务业。服务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除受到本国需求的影响外,还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发达工业化国家依靠资本、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服务输出国,服务的出口带动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比重。在沈阳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

务。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业占的比重过大,而且由于沈阳旅游业及运输业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业出口所占则更低。此外,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进口则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由于大量进口服务产品,产生逆差,不仅不利于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很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市场化是服务业产生成长的前提,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服务业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越快。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诱发新的服务行业的产生,可以说,市场化过程也是服务业在空间上扩展、延伸的过程,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目前沈阳市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一些现代服务市场如银行、保险、电信、传媒和文教卫生等则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致使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抑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相关机构或企业的设立和业务扩展,审批手续严格、进展缓慢,不仅造成经济资源浪费,也导致很多企业经营业务与投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全社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沈阳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依托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发展顺序看,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企业服务活动外置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因此,沈阳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扭转“重制造,轻服务”的倾向,要知道先进制造业“起飞的翅膀”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聪明的脑袋”来支撑。首先,沈阳在着力打造国际装备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其次,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依托沈阳“装配制造中心”的优势,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具体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技术基础,第二,要鼓励工商企业将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实行专业化经营,并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将能够由社会提供的服务业务推向市场;第三,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全部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范畴,给予这些产业研究开发、税收和其他政策的支持,以加快沈阳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扭转其发展严重滞后的格局。合理布局,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沈阳市应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进一步调整区域功能定位,集中财力物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以南北金廊与浑河两岸“一纵一横”规划为新兴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区,以金廊银带作为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务、总部经济。以棋盘山作为生态文化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汽车贸易集聚区、浑南综合物流园区、沈海综合物流园区、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和沈北综合物流园区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事面向生产领域的服务业。正在建设改造中的中街商贸文化集聚区、南塔商贸集聚区、太原街都市商贸中心等,是沈阳市历史悠久的商贸文化中心,重点发展面向消费领域的服务业,以浑南新区的沈阳数字娱乐软件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铁西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中心、沈北软件产业园、皇姑科技和商务产业园区、东陵奥园动漫产业基地等科技园区,重点发展软件、动漫等新兴服务业,并为软件产品研发、销售、应用、咨询服务等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培育壮大区域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服务业框架体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从而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沈阳市要力争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大都市和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打破垄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

目前,沈阳市政府在很多服务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方式,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在现代服务行业中,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定位,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不应再成为行业资源的分配者直接参与行业运行,而应扫除服务业发展的障碍,推进这些行业从政府包办、完全垄断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迈进。例如,金融企业应该完全市场化、社会化,只要符合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都应具备经营金融产品资格,再如,教育系统,教育部的职责在于调节和监管全社会教育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负责制定覆盖全社会的教育政策。除基础教育外,其他教育则具备明显的产业属性,只要符合教育监管的各项准入、运营条件,都可成为办学主体,而不一定非政府自办不可,从而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总之,政府应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探索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国际服务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挖掘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潜力,在一种开放与直辖市的制度环境下,服务业才能得到充分、有序发展。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外资两种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输出服务产品。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总之,凡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对外资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都应允许外资的进入和经营,并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外资在服务业的市场准人和持股比例限制,以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联系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改善环境,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

政府对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才能保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其次,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服务业人力资本及研发的投入,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力信息,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及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上热下冷。近年来,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上级要求、文件、活动安排越来越多。虽然上级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出现了基层不理解、不参与、不知道的情况,即使收到通知,按照上级部门安排开展活动,也会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除了上级文件和活动与基层实际不相符外。首先经费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部分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经费,上级部门在这些方面不能提供帮助,这种“只想让马跑,不给马吃草”的做法,自然而然的会遭到基层的抵触。其次,部分基层党委和党员对组织工作认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实践组织工作的主体,是具体的执行者。但一些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只重视“面子”,轻视“里子”,把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任务简单的理解为多开几个会,多张贴几幅标语,多喊几句口号,盲目地在形式上搞“排场”,结果表彰先进党组织和党员一大批,而活动成效却微乎其微,收获的只是一叠“红头文件”和一个个的奖牌奖杯,出现冷热两重天的局面。

二是上下脱节。组织工作只有与基层结合,以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工作的准入点,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才能有效开展。目前组织工作上下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不相符,难以找到结合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组织部门的工作与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离开中心工作,组织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组织工作有效服务和保障大局工作的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镇街根据各自优势和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而上级组织部门开展的活动,通常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到各乡镇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工作与基层当前的中心工作在时间或其他方面相互冲突时,基层党委和组工干部会很难取舍,导致如此便导致组织工作的上下脱节。

三是执行不力。上级要求政策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制约影响,落实程度层层打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组织工作是虚的,组织工作部门没事找事做,不主动为组织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仅仅在口头上布置,在工作中不采取得力措施落到实处,有的单位存在业务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组织工作等现象。二是部分党员认为党组织的权威性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既不愿把自己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也不愿积极主动承办、联系、协调抓好组织工作。

二、意见建议

一是多开展走基层访党员的调研活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获取真知、汇聚智慧、促进决策的“源头活水”。作为组织部门,要常怀揣学习之心,大兴调研之风,全面掌握基层党委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班子的运行情况、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发挥作用情况,用“解剖麻雀”式的方法开展调研。要到房前屋后、村间地头,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座谈,对基层干部群众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部署,广泛倾听包括普通群众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意见,最大限度地汇聚群众智慧,梳理对组织工作意见。要根据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对当前开展的组织工作进行细化完善,对完善后的方案,要注重对基层联系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反馈,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确保方案在基层受欢迎、切实起作用。

二是搞好结合,与基层实际情况和中心工作相结合。一是多到基层“串亲戚”。多结农家亲,经常到情况复杂、矛盾集中、条件艰苦的地方结交“亲戚”,寻求基层工作的突破点,找准组织工作的支点。只有走出机关、走进基层,亲眼看看基层真实情况,亲耳听听群众所思所盼,亲身感受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才能看到基层党建工作哪些是符合实际、群众欢迎的,哪些是脱离实际、需要改进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关爱心,积极面对基层的合理愿望,充分考虑基层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把党建工作要求与基层的各项建设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与基层接轨,把组织工作与基层相结合,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二是把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寻找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要结合日常业务和中心工作,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部署组织工作,力求形成抓好组织促中心、围绕中心抓组织的工作格局。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更有方、督查更有效、保障更有力,服务更高效。通过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交融互动、相互促进,从而达到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齐头并进的双赢效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明确奖惩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上级党组织必须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始终把基层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逐级明确责任,整合各方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促先进、抓中间、带后进,先进单位要拉高标杆,更上一层楼;中间状态单位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加以改进;工作后进的要加强帮扶整顿,促其转化提高。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集权式管理模式

1.人才选择面狭窄,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选择人才的范围狭窄,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人才得不到信任,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2.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决策灵活,仅以经验、直觉为基础。信息收集、处理、利用没有规则,信息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成果准确性及操作性较差,对于市场研究、政策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现代信息服务较陌生。

3.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企业仅凭投资人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

(2)人才使用缺乏信任

企业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被考虑最多的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上下级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对员工采取“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不放胆”人方式。

(3)对人力资本的开发管理投入不足

在企业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企业只注重人力资源的“可用性”和“配置性”,忽略人力资源的“发展性”和“资本性”。

(4)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

企业文化是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企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也没有充分形成一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企业凝聚力明显不足。

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导致了企业缺乏人性化的考核体系及必要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企业的文化功能;而对企业员工的成长,只要求员工注意集体利益,忽视对员工的贡献、回报。同时,即使有一定文化理念的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这些对于员工来说不具备约束和激励作用。

(5)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1.考评的目的不明确。企业在制定考评制度时管理者更关注“事后控制",考评的目的限于事后的评价,导致考评人员和考评对象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工作得不到重视。

2.考评标准不科学。考评项目过于笼统,内容不完整,缺乏量化指标,设定指标时考评对象没有参与进来,考评人员主观性较强,导致考评结果争议大。

(6)人才培养缺乏规划

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等企业用人时才去找人,缺乏人才储备观念和人才利用统一规划,致使因为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联系,员工才能看得到希望,对企业充满信心,最终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7)没有贯彻实施人事法规政策

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现象普遍,甚至没有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拖欠、工资。

1、机制不健全,有“法”似无“法”。

企业不是没有统一规章制度,而是零散于各部门的规则,切沦为摆设,没有用机制去“串”起来,实现“联动”而已。

2、人治大于“法”治。即人大于“法”、情大于“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个人靠权利、靠命令、靠指挥,来使企业正常运转。首先,用命令和指挥手段去操控企业越来越不灵,企业大了,部门多了,命令有时“鞭长莫及”。其次,“人治”大于“法治”,使员工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他们迷茫、困惑和抱怨,而积怨一旦加深,人,也就离走不远了。

(8)对人才重视不够,员工稳定难,核心员工积极性受挫

1.即用即招现,缺乏人才储备观念。企业忽略了人不仅有生存需要,还有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这种人才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短缺,使员工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感,造成私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

2.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9)以“炒”代管

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只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不讲企业对员工的真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以“炒”代管。

(10)盲目推崇“名人”

老板认为“名人”就能产生名人效应,就能赚大钱,把企业的希望寄托在“名人”的身上,而忽视了企业基础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任用。

下载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

    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和对策建议

    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和对策建议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末以及“十二五”开局以来被提及最多、最普遍的热......

    上海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海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妇联联合委托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对上海家政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上海......

    绿色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绿色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一、绿色物流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

    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专家建言 ■何德旭刘海虹王朝阳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略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主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也包括......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其在增加就业、调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