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2008年北京高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8年北京高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甘北林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中央最近发文件要求压缩文山会海,提高会议效率,一般的会议压缩为半天或一天。但我们还是坚持开三天的会,因为目前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十分重要,急需共同研讨和交流改革发展问题,而且召集全市所有高校的体育部长们开会不容易,我们要求各高校可以来两个人以上,是希望部门正副领导或具体工作人员都能来在一起交流研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以达到提高北京体育工作水平的目的。由于我们高校体育工作干部的更替很快,每次会议都会出现不少新面孔,所以我们这种会议还带有培训的功能,以老带新,相互启发,我们将把这种办会惯例继续坚持下去。
北京高校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目前北京由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共有92所。其中有教育部属院校和有关部委所属院校37所、北京市属、市管高校36所(其中有1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职学院和民办大学10所。我们这些大院校、老同志有责任帮助这些新院校尽快规范体育课程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工作水平。今年的会议首先由北京市大学生体育运动协会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宾同志致开幕词,市教委杜松彭副主任讲话,教育部体卫艺司王龙龙处长也致了词,我们十位各高校的副校长、也都是市大体协的副主席都出席了会议,明天我们将组织专题讲座,由教育部王处长给我们做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报告,由市大体协群体部张威部长做中央7号文件解读讲座,后面还将由市大体协的群体部和竞赛部以及高职体育分会分别召集专题研讨会。所有高校都按要求上交了全年工作总结印制了会议材料进行交流,效果非常好。
我今年发言的主题,基本就是结合即将出台的北京市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谈北京高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改革任务。而我发言的形式依然是解释我的多媒体演示稿,会后修改一下就放上我们教委体美处网,供大家工作使用。但由于市委实施意见尚未正式公布,所以我的这个发言稿也必须等到市委文件正式出台后才能放上网。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7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是建国近6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最为重要的文件。历时半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座谈研讨会,在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十二个委办局的意见基础上起草修改了北京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08年1月已经市长办公会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市委下一步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贯彻,现在我们正在研讨出台十几项具体实施文件准备作为市委文件的支撑文件陆续出台,一定要争取实现市委提出的三年内扭转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颓势的目标。
北京市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分7部分,共24条。主要包括:一是提高认识;二是完善工作制度与机制;三是加强和改进体育卫生条件建设与管理;四是要提高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水平;五是要建立和完善体育网络;六是要加强督导评估;七是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保障。
我市《实施意见》在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上都突出了首都特点。从首都工作创一流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我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标准要比中央文件的高,达标的时间要求要比中央文件的提前两年(到2010年),整体水平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对我们北京市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就市委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做有关说明。(以下涂黑了的字都是市委文件原文)
一、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要想转变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利趋势,首先需要解决的仍然是思想认识问题,反映出当前我们全社会都有个扭转观念、改变机制的任务。朱善璐书记曾经专门批示,要求‚要尽快扭转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二率‛上升的趋势,要在政策导向、工作推进和解决难题的力度上再加大,非下大决心,不出重拳,此题难解。要集中拿出一批资源、政策和务实办法。要与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在07年08年要‘出手’新举措,应作为明年、后年重点工作。‛)
1.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首都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关系每一个青少年及其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养成良好品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突破什么?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制度把‚会考试、得高分‛当成了衡量学生素质水平的唯一标志,把‚升学率‛当成考核校长的政绩标准。!我们就是应当用真正的素质教育去进行突破!中央用突破这个词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提升首都市民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办好2008年奥运会、加快构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2.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牢牢抓住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利契机,与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网络,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开创首都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中央对学校体育和健康提出了科学的描述,而现在常常是违背科学的发展观)
3.北京市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适应,实现全市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达标,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和体质健康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三达标一领先‛就是北京三年的奋斗目标)要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本市85%以上的大中小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并能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全市青少年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营养不良的现象基本消除。(市委这个总体目标的提出,我们将采取措施进行监督和落实,在这几年中会加强检查的具体办法就是要每年检查各校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指标必须提高,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必须下降!根据我们每年都普遍开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情况进行核对和公布,好转的予以表扬,逆转的通报批评!只有在所有学校的指标都能够好转的情况下,我们全市的指标才可能有明显的好转,市委给我们提出的这个总体目标任务才有可能完成。至于如何检查和公布学校的指标状况,我们下一步将专门研究并部署,但各校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完成指标任务!)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与机制 4.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学生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指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存入高中阶段学生和高校学生档案;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定期对各校、各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予以公告。(这与前边的检查目标完全一致。今后将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指标。因此今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工作和以此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指导都将成为我们学校体育卫生的重点工作。希望各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这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达标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体育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从2009年起,增加北京市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中的体育考试成绩权重。继续做好高中阶段学生毕业体育会考工作。(关于增加体育中考成绩权重的问题,已经被新闻媒体炒作了一年多了,我们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今年出台这项政策,并从2009年起开始实行。)
5.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评价、考试、升学制度改革,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保障和良好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精简不必要的教育教学内容,促进学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周课时总量要求,教师要合理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中央这个文件题目是加强学校体育,但却专门用这段文字来讲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可见当前我们整个教育部门这项任务之重。当然主要是指我们基础教育要进行改革,但高校同样有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条件的任务。)
6.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继续深入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健康观念。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保证开足开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至少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每周至少2课时;中小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必须安排1节课外体育活动;完善和落实大课间活动、寄宿学校学生上早操等制度。(关于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目前我们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也普遍不足,学校的操场不能同时容纳下全部学生,因此实际上对每个学生来讲是无法保证一小时锻炼时间的。目前北京市高校能够真正作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并不多,本来从全国各地考到北京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普遍不好,我们高校又没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锻炼条件,只会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将来创业的身体本钱更薄弱。体育课只能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只能靠课外活动时间来锻炼。中央文件要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应当包括我们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那么我们北京市是否也要组织对高校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工作进行检查呢?需要研究。)
7.进一步改善青少年学生用眼卫生状况。加快推进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确保学校按照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包括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教室人均面积等),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防止超课时授课、过多的课外作业和视频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过度的用眼负担。学校要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教师要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眼保健操技能和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以及学会主动休息,养成良好的用眼护眼习惯,切实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央专门谈这个问题,说明学生视力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北京市2005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已经显示我们北京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已接近90%!所以我们高校保护学生视力的任务也同样非常艰巨。特别是按照中央文件具体要求的对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教室人均面积等问题,也请高校回去进行规范检查和操作。)
8.加强对青少年健康的指导与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措施,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地方课程统一安排,中小学按国家规定每周开设0.5课时。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推广普及‚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每年评估验收百所健康促进学校。(市教委一直把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北京市学校卫生工作的主线,作为中小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高校的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却处于停滞状况,八年前我们评估的北京六所健康促进大学,后来就没有再做推广工作,对这原来的六所健康促进大学的检查督促也放松了,其实在大学推广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下一步还将进行调查研讨,继续在北京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改革探索)加强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继续做好学生营养餐工作,加强对青少年营养状况和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开展科学营养宣传,加强对青少年及其家庭的营养指导。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阳光心语行动,在中小学校建设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室。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体育卫生条件建设与管理 9.统筹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建设与利用。为解决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生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的矛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本区域建设规划中的体育资源建设,统筹安排、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体育设施和运动条件。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要向学生开放,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要向周边学校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免费或优惠提供条件,力争使北京市城八区的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够联系上一所公共体育场所,消除‚在马路上体育课‛的现象。(前年山西省中学生晨练遭遇重大车祸,是对中国学校体育一次‚致命打击‛,造成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全部停止了上路长跑锻炼活动,使长跑这种体育锻炼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和压缩。但我们要做好学校体育就一定要坚持长跑这种体育项目,它对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是个最好的锻炼,同时更对学生的心理锤验。当然当今社会车辆剧增使得在交通要道上锻炼已几乎不可能。但我们学校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除校园之外的锻炼场所(例如公园、小区、周边单位体育场馆以及各种符合安全要求的非交通要道等)。至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提请大家注意中央文件提的是‚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要向学生开放,‛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满足本校学生的锻炼需要,然后是向周边其他学校的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再有条件的再向社区居民开放。另一方面我们缺乏体育锻炼场地的高校也应当主动联系公共体育场馆,高校之间也可以‚调剂余缺‛。目前我们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协调制定有关配套保障政策,待条件成熟和配套政策出台后我们将统一部署安排有关学校场馆开放工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之间体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切实帮助体育办学条件相对困难的学校改善条件,提高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要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
10.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与‚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总体计划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列为主要项目之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合理配臵学校体育资源,确保到201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优先达标。对现有中小学体育场地尚未达到硬化标准的学校体育场地,分期分批改造,使其达到规范标准。对体育场地缺乏改造空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学校,特别是对由于少数超规模、超班额招生造成学校生均体育活动面积严重不足的学校,要严格控制并适当缩小这些学校的招生规模,以确保在校学生拥有基本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
11.积极推进学校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按照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规定,加大对学校食堂、饮水、厕所设备设施以及学校医务室建设的达标改建力度。各校合理配臵学校卫生资源,对目前学校食堂、饮水、厕所和医务室建设不达标的学校,要限期分批建设,到2010年,实现每所学校卫生条件的主要项目基本达标。(要求三年内达标,对高校同样也是个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各校早做规划、抓紧落实。)
四、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水平
12.配齐配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要按照国家关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师资,(体育师资‚配齐‛已属不易,要说‚配强‛就难了,我们的体育师资队伍目前不但学历达标不容易,专业学历达标率也不够高,而专业素质达标就更不乐观。我们07年开始进行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和测试工作,已反映出了各种问题。但我们同时还需要注意解决体育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待遇问题,以调动和激发他们的教育教学积极性。因此,市委文件专门提出了以下的工作要求:)合理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周课时量,保证体育教学计划的落实。体育教师带早操或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体育活动,都应按每45分钟计为一课时的工作量并发放相关补贴。(我们还不太了解高校目前体育教师的待遇是否存在问题)加强校医队伍建设,学校要按照600:1的师生比例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确保每校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且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医师。(我们也不太了解高校的校医院和校医务室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加强对健康课任课教师的培训,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生命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按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现在北京市的中小学都已经配备了心理咨询指导室,我们也不太了解高校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设情况)
13.全面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以教育部制订的《体育课程标准(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7~12年级)》及本市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为考核内容,考核体育教师必需掌握的教学讲解、示范、帮助保护等教学基本功。到2010年,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测试,测试合格者授予‚北京市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考核不合格者在三个月后进行补测,对补测仍不合格者将通报有关校和学校。在全市教师教学基本功决赛中提高体育教师参赛比例。(北京市07年举行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测试赛,北京市和教育部的领导高度肯定了这个做法,准备向全国推广北京市的这个做法。)
1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师资培训和科研。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创造条件,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校医、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体育卫生工作的教学质量。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积极开发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创新体育活动方式,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研究青少年心理特点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开展的普及程度不够理想,体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也与首都地位不太相符,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加强的,并希望能够加强体育科研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今年我们要开好‚北京高校第十四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还要开‚高校体育师德建设研讨会‛和继续举办‚高校体育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争取提高北京高校的体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体育网络 15.全面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体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以迎接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各校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有特色的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群众性、趣味性。学校每年都应当举行春、秋季学生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学院(系)为单位的各种体育活动,支持和指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青少年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快乐,培养兴趣。(‚阳光体育运动‛是个教育部提出的新名词,意思就是让学生们到阳光下去、到操场上去进行体育锻炼,并不是由什么体育项目叫阳光体育。因此北京市并没有专门就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而制定政策和下发文件或组织活动,因为我们北京市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比较丰富多彩了。我们准备把这些已经开展的各种活动都冠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帽子,并且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有特色的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更多地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我们要求所有学校今后每年都必须举行春、秋季两次大型学生运动会。我们还提倡要注重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院系或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各种真正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例如07年底举行的‚三对三‛班级篮球赛、目前已经在中小学中开展的‚30人31条腿赛跑‛、今年准备组织的全民乒乓球比赛、以及我们建议学习西方国家在学生运动会上的主项赛事:班级同学(4X4)接力赛跑等,这类属于真正群众性的体育竞赛形式才是需要我们今后积极提倡和大力开展的。)
16.积极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家庭活动‛。要积极引导家长强化健康第一的观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建设学习型社区相适应,学校、社区要与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把家庭体育活动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开展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家庭体育活动。
17.校外教育机构、社区要为青少年体育锻炼创造条件。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以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和社区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充分利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和空间条件,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团队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不断完善学生军训工作,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8.强化体育安全教育管理。要加大体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进一步规范各项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强化体育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落实各种体育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切实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和各项体育活动。认真做好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我认为中央是强调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规范教学的基础上规范安全,注意防止‚因噎废食‛。我们应当采取措施规避各种安全危害,创造条件和环境,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去停止有危险因素的体育项目、或降低体育锻炼和考核标准,以保证所谓‚安全‛!重视安全固然必要,但健康第一更重要!我们必须明确应当在重视加强体育运动和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来规范学校体育安全。)
六、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和督导评估
19.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制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督促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特别要加大对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达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以及经费保障等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建立体育工作督导公告制度。(对基础教育我们国家督导制度,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我们每年都联合督导室进行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这几年已连续三年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专项督导,并都要向区县政府反馈督导意见。)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合格性评估、先进性奖励等综合性教育工作评价中必须纳入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校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按照市委文件的要求:今后将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比例作为考核区县和学校的政绩标准,今后我们将制定高校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的考核政策,以推进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工作。今后我们还将探索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20.建立健全表彰和奖惩制度。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对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标准,是评选‚三好学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央文件的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是达标,但北京市制定的标准提高为优秀!其实从来三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就应当是身体好为第一标准,但这些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身体好的标准被逐步淡化,几乎只剩下学习成绩好这一条评价标准了!)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优秀等级的学生占学生总数60%以上的校,颁发‚北京市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先进校奖‛;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优秀等级的学生占学生总数80%以上的学校,颁发‚北京市国家体质健康先进学校奖‛;对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不及格的学生超过学生总数15%的校、高校提出批评。(下一步将专门发文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校长考评的重要内容,在年终考核中不得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学校的校长评为优秀。
21.举行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运动会。在开展好各项传统运动赛事的同时,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组织开展好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运动会。每年十月对十八个区县的抽样学生进行全市统一测试,并向社会公布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让全社会共同了解和监督各校和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我们大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也计划今年举行,但大学生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应当和中小学生不一样,我们将和大体协研讨制定测试赛办法,届时将另发通知。)
七.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保障
22.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关心支持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在市、区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体育、卫生、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市、区两级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门要牵头抓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宣传教育工作;体育部门要制订和实施公共体育场所向学校开放的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训练辅导、竞赛活动;卫生部门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学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人事和编制部门要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配齐配强体育卫生师资的工作;发改委、规委、建委等部门要统筹规划青少年体育场地建设;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组织要发挥群众工作的作用,动员和组织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地区和基础薄弱学校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和统筹协调残疾青少年和来京务工农民子女的体育工作。
23.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区县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对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的主要责任,确保学校公用经费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体育卫生支出,从经费上保证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和活动需要。(本来起草中央文件时写上了要占学校公用经费的10%,财政部都通过了但到了中办被删掉了!以至于在北京市讨论实施意见时也缺乏依据。但我们还是要求各区县应当配齐学校体育卫生设施与器材,并从经费上保证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和活动需要。)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责任,加快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操场、食堂、饮水、厕所的改建速度;市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投入,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不断完善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所需经费纳入公共卫生经费统筹考虑。市体育部门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积极改善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条件。从2008年起,中小学生每年的健康体检费用纳入到财政保证范围。
24.抓住奥运机遇,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康发展。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工作机遇。各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特别是各新闻媒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倡导‚健康第一‛的科学理念,不断加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力度,大力总结和宣传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要将迎奥运与各种系列的学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文体活动、讲座论坛、讲演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广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关心奥林匹克运动,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强化奥林匹克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奥运热情以及运动激情。(奥运对我们学校体育是百年不遇的最佳良机,我们应当乘此次奥运东风,抓住机遇,按照中央和北京市文件的要求,各校要借机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全力推动开展各种学生活动,要求各校要有创新,有突破,有特色,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北京市应当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上为全国作出表率。)
中央和北京市的文件精神就先解读这些,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下面再讲几个具体工作问题。
(一)虽然中央7号文件的主要目标是谈基础教育,更多篇幅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当然同时也对我们高校体育工作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许多高要求和新标准。因此我想提出一些问题准备与大家共同探讨: 1、我们会后回去如何向校领导汇报,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文件精神; 2、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改进本校体育工作和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如何推进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如何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测试结果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指导;
5、如何组织好每年两次的全校学生运动会和更加丰富多彩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6、如何提高本校体育竞赛水平和抓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7、如何进一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标准并准备全市的评估检查;
8、如何设计我们每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发展思路,创造一流业绩,实现首都意识。
(二)虽然高校体育工作在学校里从来就属于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但这次中央7号文件给予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百年不遇的大好机会,要求全社会都重视和发展体育,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各位回去都要依据中央和北京市文件和这次的会议精神向校领导要支持和政策、要条件和经费、要场地和设备、要人员和编制、要各部门的配合,规范管理、提高档次、加速发展,有为才能有位。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两年前就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他们学校的足球队打进了甲级联赛,他们学校的国内国际知名度都一下提高了好多倍,他们校长由此感叹:看来一个足球队的建设能比得上建十个博士点的影响力!从此理工大学全部校领导都能格外重视体育,我参加过他们学校的长跑仪式,他们学校全部九位校领导都来站在头一排领跑,要不我们大体协的秘书处怎么就放在北理工了呢?!我们北京高校应当在加强学校体育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全国高校都能够作出表率,北京有国内最集中的名牌大学,这些大学校更应当用一流的体育业绩为我们做出表率;规模小的学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应当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形成特色。
(三)去年底市大体协组织了二十所大学的体育部长到外地考察学习,刘启效秘书长从江苏给我发短信,说大家感觉很‚震撼‛!说没想到我们北京比人家江苏高校的观念和工作差距是这么大!实际上我们北京的干部很容易固步自封、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管理机制欠灵活,但自我感觉良好。现在结合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我们北京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差距、加快改革、创新发展,走出各自学校的特色,走出首都的特色(首都特色就是一流的特色!)。而且在此也要求北京高校要更多地走出去学习其他省市高校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希望大体协今后要更多地发挥影响和作用,为北京各高校创建交流平台和发展信息,做好督导、检查、咨询等工作,把北京高校团结起来,推进北京高校整体的体育工作。
(四)关于‚北京市学校体育竞赛综合实力评估‛。我们从去年开始总结和测算北京各高校的体育成绩,对参加全市和全国性的所有比赛进行各校的竞赛成绩进行汇总和统计以及成绩名次的排序。这等于我们组织了一场历时一年的大规模的全市学生综合运动会,因此我们把这个测算和排序称为‚数字运动会‛或‚虚拟运动会‛,每年根据成绩的变化都会发生各校名次顺序的变化,事实证明这种形式很有效果也很有意思,这是北京市的一个改革探索。以此调动各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借此争取各校的主要领导对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去年我在美国考察大学和中学体育时,就发现他们国家有个‚全美学校体育综合实力评估‛,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部就以他们学校能排在全美第九位而特感自豪。这和我们已搞了三年的‚数字运动会‛不就是一样的东西吗!?因此这坚定了我们开展北京市的学校体育竞赛综合实力的评估和排序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而且我们也准备把这项工作就叫‚北京市学校体育竞赛综合实力评估‛。这个办法是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各种比赛活动,派队参加就有参与积分,获得不同的名次就计算不同的分值,团体名次的成绩分值都再乘以五,对中小学我们最后还要根据各区县的学校总数进行平均值的计算,那么对高校我们是否应当对各校的学生总数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各校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要多抓群众性的活动,尽可能扩大学生参加的规模,同时也尽量提高本校的学生活动水平,这样一个学校光抓住一两个优势项目或靠少数尖子学生就意思不大了,测评成绩就不会高,因此就会激励各校全面推动更多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各种活动,这正是我们制定这个测评方法的政策导向目的。08年我们准备把这个测评结果都放到我们体美处的网上,而往网上一放实际上就是向新闻媒体透露信息,这样全社会就都知道了。但这正是我们的目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学生活动,要把学校体育和艺术活动等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领导的政绩来衡量,同时也就起了监督和督促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作用!今年的测评结果将先发给各校征求意见,反馈回来后我们进行修改调整然后上网公布,以后每年统计并公布一次。当然我们还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测评的标准和办法进行修改,不断完善,这也是我们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有效措施。
(五)关于举办全市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每年对各高校的学生进行统一抽样测试,并向社会公布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但大学生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应当和中小学生不一样。中小学比的是各区县的学生健康状况,我们可以要求区县组织每一个被抽中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参加我们的测试,可我们恐怕不能强迫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来参加测试赛。而且我们测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比较各大学之间的学生健康状况吗?好象不妥,因为各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好象与该校的体育工作没有直接关系,那我们要测出什么呢?我感觉可以是比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基础教育学生健康状况,这么比较也许有点意义,但跟我们这些大学有多少关系呢?象教育部曾经讲过的‚根据各省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比例核减下一阶段的招生比例吗?这么做不科学也不合理。其实我们各校每年不都对学生进行测试吗,我们可以就用各校提供的数字进行比较,也能够达到了解和监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效果。但这就得要求学校上报的数字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否则就达不到测试的目的了。现在市委要求我们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并掌握至少2项体育技能,我们大学生是不是应当比中学生的指标更高和更应当尽早达标呢?我个人建议:不查一年级,不查高年级,我们抽查各校的二年级学生,最后公布各校健康排序应当可以说能够代表本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了吧?总之,不管通过什么形式进行测试,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举行测试赛,引起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和参与,推动各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普及达标率,提高优秀率,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挖掘、探索和发展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掌握体育技能水平,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六)完成市教委和奥组委共同组织的‚奔向2008‛首都大学生健身长跑活动。我们于2006年元旦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象征性长跑的启动仪式。06年中我们又曾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了一次仪式,市领导和奥组委的副主席都参加了这次仪式。其他一些高校也先后举行了有关的活动和仪式,市委市政府和奥组委都高度重视大学生长跑这个活动,刘淇书记和王岐山市长等五位市领导都亲自批示指示这项活动。朱善璐书记多次在我们的简报上批示,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并希望所有高校都能够积极组织这个长跑活动,并要求大体协要出台有关具体的组织活动方案,包括对最后达标的学生要发放证书和纪念品,以及对开展活动好和有特色的学校进行表彰。这项活动历史已经两年了,今年我们还要靠大体协和各个高校继续下功夫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总结和表彰活动。
(七)关于信息网络化建设
市教委的网络中体育美育处的网页已经建立起来了,目前体育、艺术、校外的网页都已经开通使用了(卫生网页正在建设中),但目前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得还远不够,今后有关学校体育的各方面信息都会及时刊登在网络上,比如我们这次会议的所有文字资料都会放在网上。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办公网络化,目标是实现无纸化办公。希望我们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干部们能够经常注意浏览我们的网页信息。今后我们处各种工作信息都在网上公布,我们要求学各校和各学校都配合市教委做好网络的建设和运行工作,总之,在北京各校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高校体育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领域的改革和工作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臵,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首都的地位还不相称,与北京目前拥有的相对充足的体育资源也不相匹配,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改革目标不相称。目前北京高校体育工作的任务非常重,改革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需要乘中央7号文件的东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主动改革创新,根据北京的特点,结合各个高校的特点和规律多种模式探索学校体育改革,走出各校的体育特色之路,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共同推动我们北京高校体育工作向符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前进。
谢谢!
第二篇:在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今年的省体工会议和市委八届五次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以迎接国际体育年、第十届全运会、第十届市运会,备战省运会为契机,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理顺和丰富工作思路,努力开创我市体育工作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木咏、副市长林日娣百忙中抽空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指示。下面,我首先传达省体工会的精神,然后再就去年和今年的工作谈一些意见。
一、关于省体工会议主要精神
~年省体工会议3月7日、8日在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召开。参加会议人员有全省各地市体育局长,行业体协负责人,省局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会议上,杨迺军局长作工作报告,许德立副省长讲话,并颁发了省体育贡献奖、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奖、省体育先进区奖、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奖,以及体育场地普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广州、深圳、韶关、肇庆等四个市在会上介绍了体育工作的有关经验。
会上,杨迺军局长指出,~年我省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在雅典奥运会,广东有47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和1名医生参加了18个大项、37个小项的比赛,共有7人获6金、3人获2银、1人获1铜、24人获得13个项目的第4-8名,名列全国第一,荣获国家体育总局的“第28届奥运会突出贡献奖”,省体育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并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政府如此重奖一个直属部门是很少见的,说明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其他体育比赛的成绩,广东省也继2002、~年后再次排名第一,荣获总局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赢得备战十运会和~年奥运会的有利局面。另外,广州市取得2010年亚运会承办权;深圳市经xx批准,将代表中国申办2011年世界大~会。这标志着广东体育步入参与国际竞争、为国际体育作贡献的新阶段。
在群众体育方面,以“体育三下乡”和“体育节”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潮。至~年底止,全省有各类体育场地77596个,人均1.91平方米,场地投资、个数全国第一。~年,省体育局支持基层场地设施建设7500多万元,建成13个全民健身广场。命名了10个“体育之乡”。15个街道办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数量在全国第一。
体育产业方面,首届中国(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取得~成功,体育彩票销售19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领先。
法规制度建设方面,省政府下发了《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增强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体教结合,加速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影响业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在总结~年广东省体育工作的同时。杨局长还对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一是三大块任务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争当全国排头兵是最大的任务,主要是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二是区域、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是建设体育强省最大的障碍,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三是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群众的需求是最大的矛盾,主要是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仍有2个地级市及34个区、35个县(市)没有公共体育馆,33个区、32个县市体育局没有训练房,34个区、18个县体育局没有田径场,32个区、29个县体育局没有篮球场,28个区、26个县没有游泳池。甚至还有23个县(区、市)体育局完全没有自己的体育场地设施;四是~年十运会再创辉煌、~年奥运会大有作为、2010年亚运会大展雄风是最大的考验。他在预计十运的竞争情况时,用了“惨烈”这个词来形容形势的严酷性。
关于~年的工作,杨局长也作了详细的布置。由于下面我还要结合我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这里就不详细传达。
二、关于我市一年来的体育工作
~年,我们提出“把茂名建设成为广东体育名城”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全市体育工作者围绕这一目标,群策群力,积极奋斗,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群众体育成绩显著。
去年,我们组织全市性大型体育活动24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多人。这一系列大型体育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覆盖人群广,群众反应强烈,效果良好。在这些活动中,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是紧紧抓住体育节这个重点。体育节已经逐步成为我市群众体育活动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如去年的体育节,我们共安排了9项大型活动,效果都非常好,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市领导对体育节的活动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如宋寿金副书记、许木咏常委、林日娣副市长等都参加了体育节的启动仪式,周镇宏书记亲自参加市直机关的乒乓球赛,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和鼓励作用。
二是全力解决农村体育这个难点。国家体育总局把~年群众体育工作的主题定为“农村体育年”。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抓好农村体育对我市体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农村体育,我们抓得早,抓得紧,效果好,影响大,已经成为我市体育一张较有影响力的名片。如去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的化州市杨梅站活动,《中国体育报》在头版作了报道,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也进行转载。体育节期间,我们组织的“千村百镇”农民系列比赛,形式新颖,中央电视台以《妙趣横生的农~动会》为题对这次活动作了报道。
三是亮出了老年体育这个“亮点”。市老年体协是我市体育社团中目前开展活动最正常的,也是搞得最好的。有固定的活动点,有常驻的指导员,定期组织活动,开展的项目多,吸引大批老年人参加活动。去年4月份,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会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经验,赠送了专题VCD和刊物,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我市的老年健身活动点,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外,各县(市、区)的农村体育活动非常活跃,如电白县的龙舟运动和化州市的排球运动,在城乡普遍开展。去年省首批授予的10个“体育之乡”,我市的电白县获得“龙舟之乡”,化州市获得“排球之乡”。
省体育局对我市的群体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在省群体工作会议上,我们的经验在大会进行了交流。
(二)狠抓管理,完善机制,竞技体育实力增强。
去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业训奖励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制定和颁发了《~年至~年茂名市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暨第十二届省运会夺金实施方案》、《关于茂名市运动员参加各级有关比赛带成绩入市十运会计分的办法》和《茂名市业余训练先进教练员、先进管理干部、先进业余体校及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等文件,对调动全市业余训练管理干部和教练员敬业爱岗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加大对业余训练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训练条件。扩大举重训练场地,把跆拳道项目搬回市体校,改善训练条件。并对化州市、电白县、信宜市的业训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
我们还在去年上半年调整了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领导班子。体校新班子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人心。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干部职工对新班子反映良好,期望很高,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市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大大增强。从成绩上来看,去年出队参加跳水、游泳、射击移动靶、举重、田径、乒乓球、摔跤、篮球、跆拳道等9个项目的省少年锦标赛,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14枚,第4至8名70个。输送到省体工队的运动员也屡创佳绩:李世鑫获全国跳水锦标赛全能第一名;曾朝卫获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团体第二名、双人第三名;吴军获全国跳水冠军赛跳台第三名、团体第二名;吴帅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获得男子团体第二名;麦乐乐参加全国大~会乒乓球赛获得双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二名;林晓丹参加全国举重锦标赛获得三个第三名;刘炎立获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个人第二名、接力第一名,团体第二名,全国现代五项锦标赛个人、团体两项第一名,接力第二名,亚洲锦标赛个人第四名、团体第二名,世界锦标赛接力第七名;甘霖参加移动靶全国赛第二站获标准速30+30团体冠军、混合速20+20团体第五名,全国赛第四站混合速20+20个人第一名。我们向省体校输送了优秀运动员13人,新入选国家队3人。
去年,我们举行了市少年七项锦标赛,有13人(次)破9项市少年纪录,成绩有进步。从各县(市、区)的成绩看,开展业训工作扎实,向省、市输送人材较多的单位成绩比较突出,如电白县体校在七项比赛中,取得了举重、田径、摔跤的团体总分和男子篮球四项第一。
(三)经营体育,开拓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建设步伐。
去年,我市体育彩票销售2500万元,上缴税款60万元,筹集本级公益金200多万元。但由于“xx”、“赌外围球”等地下非法赌博活动十分猖獗,对体育彩票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上相比,体彩销售额下滑幅度较大。
去年,市里的体育场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提高了开发创收的积极性,收入有较明显的增长。如游泳场接待泳客9万多人次,门票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体育馆深挖潜力,积极拓宽经营渠道,羽毛球场一直是市区热门的健身场地。暑假期间,场、馆、校面向青少年开办了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培训班32期,培训1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以民为本,加大投入,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去年,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动作是比较大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民为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新建成全民健身广场、石禾小区健身长廊等公共体育设施一大批,实现了公共体育设施从传统的封闭型向服务群众的开放型的转变。这两个场地投入使用后,群众十分喜爱,非常高兴,成为市区最为市民称道的民心工程。省体育局领导来茂检查工作,对我市全民健身广场的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为典型,向与会领导推介。一些兄弟地市领导也专程来茂参观,《中国体育报》等报刊也多次加以报道。
与此同时,我们对游泳场进行了新一轮的维修改造。去年共计投入了50多万元,更新游泳场的照明系统,扩建儿童嬉水池,增加两套水上游乐设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也于去年开工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交付使用。
去年,各县(市、区)的场地设施建设有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一个场地建设的小高潮。去年,我们争取到省体育局支持建设资金500多万元,其中化州市200多万元,电白县230万元,信宜市50多万元,茂港区20多万元。化州市建起了游泳场、训练馆,体育馆正在建设中。信宜市的游泳场正在建设中;电白县的体育馆、龙舟训练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从去年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表明,我市登记体育场地个数5306个,占全省的6.8%,场地面积749万平方米,占全省的4.9%,按2001年全市654.76万人计,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14平方米。
(五)夯实基础,转变作风,保障性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机构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市级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大体完成,市体校、彩票管理中心性质不变,增加了部分编制。体育场、馆合并成立体育场馆服务中心,新成立了市社会体育与训练竞赛中心。这样,体育系统事业单位从原来的条块分割转变为按事业的职能划分,理顺了管理关系,明晰了职责范围。信宜市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也成立了体育发展中心,为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文明”的机关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制度与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党廉建设、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廉政意识,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去年,市体育局有8名预备期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有9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7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全局上下,形成了一股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为体育事业发展升温造势。去年,报纸共刊发我市的体育新闻报道88篇,其中国家级7篇。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也多次对我市的体育活动及时报道,展示了茂名的形象,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互联网上,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等权威网站和各大门户网站上,都能够经常浏览到我市的体育工作信息;局的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和更新,完善了栏目;我局主办的《茂名体育》已取得省的出版物登记证,共出版了5期。
总之,从整体上讲,~年我市的体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建设体育名城奠定了基础。这是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是在座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竞技体育要想赶上省内先进地市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体育产业发展,市场动作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关于我们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有利条件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同存。近几年,我们的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取得较好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群众的支持,我市体育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也提升了全社会对体育工作的期望。而且,从我市的经济环境来看,国民经济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76亿元,增长24.6%。我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8.61元,比~年增加了740.61元,增长9.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1%降到了40.9%,显示市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和非常有利的时机。
今年,对体育事业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运动和体育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也是全运会年,同时也是市运会年。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建设体育名城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肯定去年所取得的成绩,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三大业务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竞技体育相对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比如,参加今年全运会的广东代表团,确定的基本阵容有1007人,其中属我市的只有6人,有4人还要争取。除广州、深圳等大市不计,我市占的比例也是极低的。这与我市经济薄弱,财政投入与其他市无法相比有关,也与省内重引进、轻培养的风潮有关,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与我们的主观因素有关:投入业训的经费少,业训设施简陋,教练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业训管理不够严,领导抓得不够实,等等。同时,我市的公共体育设施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至今还没有与我市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场。体育场地普查,看起来我市的体育场地数量不少,但人均只在1.14平方米,与全省人均1.91平方米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体育系统的场地面积只有区区10万平方米,人均0.015平方米,即只有一个脚印大小。就算把所有全天开放的场地算上,人均也只有0.17平方米。茂南区、茂港区还没有自己的体育场地。至于体育产业,除了体育彩票,其它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规模、效益都有很大的差距。
区域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个沉重的现实,省里也已经正视这个问题。杨局长在报告中把“统筹区域体育协调发展”作为单独的一项内容列出,今年将继续划出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的场地设施建设。去年我市部分县(市、区)已经申请到了部分资金,尚未行动的县(市、区)也应该珍惜机会,抓紧时间申报。
面对现实,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固步不前,也不能妄自菲薄,无所作为。我们应树立信心,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有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体育工作这个位置上,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全力以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体育工作。
四、关于今年的工作要点
我市~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动力,以加快广东体育名城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要,不断增强我市竞技体育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府实施四大跨越、建设和谐茂名、文化名城战略部署开展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干部的学习教育,提高执政水平。
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今年一项重要的工作。从1月开始,用三个月的时间,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第一阶段,我们不仅按照市委的要求,认真完成“四会一课一测试”等规定动作,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实践、工作”三结合,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收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目前,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进入到分析评议阶段,全体党员要按照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写好党性分析材料,开好组织生活会和班子民主生活会,为整改阶段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市体育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提~部执政能力。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切实履行体育行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各项事业事务的行政管理,确保我市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我国体育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体育执法难的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体育行政管理有很多内容失去了依据,更增加了依法行政的难度。因此,我们体育行政部门更要利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保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积极挖掘我市体育发展新的突破点、新的兴奋点、新的切入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努力加快发展速度。
(二)瞄准目标,全力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1、全力做好茂名籍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加强对在省队训练的茂名籍运动员的后勤支持,保持与省队教练的沟通,力争更多茂名籍运动员能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并取得较好成绩。
2、及早准备今年省各项锦标赛的参赛工作。针对我市目前带牌入省运会数量比较少的现状,我们应成立科研组,对我市后备队伍及相关信息排查摸底,有针对性地制订省运竞争策略,争取今年省锦标赛中多带金牌进入省运会。
3、办好第十届市运会。我们初步计划,市十运会在11月初开幕。要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市运会在我市竞赛体系中的中枢作用,完善竞赛体制的建设,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以精简节约为原则,控制市运会的规模,不搞大而全,做到筹备精心、比赛精练、效果精彩。
4、加强业余训练三级网络建设。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为原则,我们拟把市体校、县(市、区)业余体校及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顺输送环节,提高输送效率。拓宽业训渠道,积极探索业训的多种形式。
5、改善市体校办学设施条件。对市体校教学训练综合大楼的建设,我们成立专责工作小组,协调处理工程的招、投标、报建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3月份开工建设,争取~年建好投入使用。
6、强化市体校的训练教学管理。我们要抓好教练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训练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扩大体校初中、小学部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创建体育特色的学校教育。
(三)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打造群体品牌
今年,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发十周年,省决定搞“五个一”系列活动。一是制定一个计划(《~-2010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出一本书(《广东群众体育辉煌十周年》);二是制作一部电视片和一本画册;三是召开一个座谈会;四是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五是完成一次国民体质监测。为了配合省的“五个一”活动,我市计划抓好如下工作。
1、继续大力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3月中旬,我们到“十百千万”活动的挂钩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了一次“体育三下乡”活动,效果非常好。今年我们还要继续组织1至2次较大型的“体育三下乡”活动。
2、抓好争先创优工作。配合市运会,我们计划召开群体工作先进表彰大会,对四年来的群体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电白县要申报省体育先进县,茂港区要争创省体育先进区。
3、办好第六届体育节。我们结合“五个百万”人群活动,决定组织系列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节期间形成群体活动的高潮。
4、做好健身气功在我市的试点工作。我们应按省的要求,积极引导群众学习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健身气功,主动占领群众文化体育阵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5、加强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工作。我们应对很久未开展活动,领导力量薄弱的协会,如田径、篮球等协会,进行换届选举,补充新鲜血液;对群众热情较高,基础较好的群体项目,如足球、羽毛球、汽车运动等,抓紧成立协会,保证群体活动的正常化、组织化、规范化。
6、召开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
7、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我们计划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以上,开展先进社会体育指导员评比活动。
8、大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我们计划今年上半年建成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市民开放,并着手建设市国民体质数据库。
9、做好6月份“泛珠三角9+2”汽车集结赛在茂停站的工作。
10、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我们应密切配合教育部门,以增进学生体质为重点,以学生课余活动为主攻方向,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1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我们要加强指导和支持,提高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提高体育产业整体效益
1、全力抓好体育彩票的销售。我们要改善体彩中心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发行工作安全运行无事故。要加强宣传力度和公益形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减少“xx”等非法私彩的冲击和影响,争取今年完成销售额3500万元。
2、筹备成立茂名市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协会。我们计划年内召开全市性的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成立有关协会,并通过协会加大对体育用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3、抓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场馆机构调整的机会,理顺管理关系,开拓新经营品种,创新经营手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积极探索体育市场化的路子。我们尝试通过冠名权、广告权拍卖等形式,做好第十届市运会的市场推广工作。
(五)争取支持,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1、我们上半年要完成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建设,并争取列入省体育局的政策支持范围。
2、改造体育中心田径场。我们积极争取把这项工程列入省体育局的政策支持范围,在田径场铺设塑胶跑道,并完善相关设施。
3、争取市新体育中心规划立项。我们应争取市政府尽快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在新城区中预留足够的土地和制订建设方案,建设一个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与我市新的建设规模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国家规定标准的体育中心,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加大指导和支持各县(市、区)及镇级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我们应做好各地政府的协调工作,确保化州、电白体育馆,信宜游泳场等在建场馆按期完成,推动高州体育中心、茂港区健身中心等工程上马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抓好一个以上中心镇的全民健身广场建设。
(六)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各项保障性工作
1、加强体育工作的宣传。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体育工作,展示形象,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和环境。
2、改善办公条件,提升工作效率。我们要尽快完成市政府统一开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移植工作,开展培训及组织试运行,为迎接市直各系统联网做好准备。同时,要完善档案、资料、会议等功能室的升级配置,努力创造现代化、高效率的办公环境。
(七)真抓实干,狠抓“四个必须”
今年的工作任务很重。各地、各单位在思考、研究、部署和落实今年工作时,要做到“四个必须”。
1、工作中必须坚持“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的方针。“抓落实”就是制定和实施各项工作计划时,各项配套措施要跟上;“重提高”则是对照体育名城的要求和目标,工作应有突破和提高;“促发展”则是干一件成一件,推动了体育名城的建设。“落实”是关键、“提高”是重点、“发展”是目的。要以抓落实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
2、思想上必须做到“全局、为民、尽责、务实”。“全局”就是要有全球、全国、全省、全市视野,确立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谋划体育发展,思考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必须要有宽阔的眼界,了解和掌握世界、全国、全省发展的趋势以及全市体育发展的情况,跳出部门框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把自己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纳入到体育发展的大局中。“为民”就是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来作为工作出发点。体育工作的近期目标是建设体育名城,远期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市。具体任务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奥运、全运、省运铸造金牌,提升茂名体育竞争力,以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任务,就是我们执政为民最直接的体现。“尽责”就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尽职尽责。既要看到我们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坚定信心,又要看到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在精神上、思想上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行动上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体育名城建设多做贡献。“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的出台与调整,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务必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3、必须重点把握四个问题。一是在推进体育名城建设中,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利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干部队伍。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其统领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并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二是在推进体育名城建设中,要注重研究和解决一些受客观影响而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区域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场地、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等。要着力研究和解决影响建设体育名城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加强研究和解决改革与发展中涉及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在推进体育名城工作中,要注意处理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整体推进就是按照体育名城的目标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就是按照德江书记要求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那些影响全局的、关键的工作,倾斜政策、集中资源去攻克。规模和效益,在发展过程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适度扩张规模的基础上,讲求效益,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四是在推进体育名城工作中,既在省内、国内争当单项冠军,又要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培养更多的茂名籍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为国际体育作贡献。在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体育名城的内涵不断在丰富与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在某方面工作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地位,争当全省、全国单项冠军。另一方面,要提升工作的目标与标准,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上有茂名籍运动员代表省参加全国赛甚至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体育的各类竞争,逐步争取团体冠军。
4、必须突出抓好四项核心工作。今年是市运年,以办好市运会,备战省运会以及全运会夺取优异成绩为目标,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以纪念《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为契机,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四个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水平;以贯彻省体育产业大会精神,成立体育产业协会为抓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增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部思想素质和各项能力。
同志们,我市~年的体育工作成绩喜人,催人奋进。~年,将是机遇和挑战同在的一年。我们要牢记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居安思危,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上下一心,奋发进取,努力促进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体育名城、小康茂名、和谐茂名,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甘北林处长在北京高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甘北林处长在北京高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非常看重没年一次的全市高校体育工作会议。目前北京由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共有92所。其中有教育部属院校和有关部委所属院校37所、北京市属、市管高校2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大学以及普通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共31所。全市高校的体育部长们集中到一起开会不容易,十七个体协分会的领导也出席,是希望成分利用这个机会大家能来在一起总结交流研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以达到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目的,我们的这种会议还带有培训的功能,以老带新,交流研讨,相互启发。
今年的会议首先由市教委和大体协的领导简单总结和部署了北京高校体育工作,随后还要由市大体协的群体部和竞赛部分别召集专题研讨会,所有高校都上交全年工作总结印制了会议材料进行交流,效果非常好。
我的发言稿在会后将放在我们教委体美处网,供大家工作使用。现在我结合2008年高校体育工作总结和2009年的工作思路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结合北京实际,制定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颁布后,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就在市委常委会上要求全市认真学习,制定北京市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凡是中央文件要求达到的标准,北京市都要高于全国标准;凡是中央文件要求按时完成的任务,北京市都要提前于全国的时间完成,首都应当为全国作出表率。市教委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在广泛征求北京市各有关委办局单位的意见后,于2008年4月8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开发表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市委6号文件)。《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提升首都市民素质、构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来贯彻落实。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意见》提出的北京市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全市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达标,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和体质健康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的现象。”这简单几行字,足够我们在座的同志们忙几年的。
08年市教委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作为对市委6号文件的支撑措施。同时,为更好地落实北京市6号文件精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市教委的牵头下,正在筹建由教育、体育、卫生、共青团等十几个部门共同参加的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近几年,我们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完成市委6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希望我们各区县的科长们一定认真组织学习,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各高校具体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二、关于建立科学的学生健康评价机制
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的文件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今后将成为衡量学生健康状况的基本或主要指标,更应当成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的基本或主要指标。今天我想谈的就是如何调整和改变对广大学生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目的就应当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今后我们应当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推广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对广大学生的健康评价标准。
因此,市委6号文件要求“每年举行一次全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我们按照市委要求已经举办了两届这种测试赛,并向媒体和社会各界公布了测试结果,每次都经过新闻媒体的炒作而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其实我们组织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举动,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它引起各区县政府和学校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视,也使社会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普遍提高,更调动了区县和学校加强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也为各学校开展体质测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教育部一直对我们北京市的体质健康测试赛高度肯定,一直试图在全国推广北京市的做法,现在教育部的09年工作计划中已经作出决定,在2009年北京市再次举办第三届测试赛的时候组织全国的体卫处长到北京开工作会议,同时观摩北京市的测试赛。
2008年10月我市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并且增加了学生体重和视力超标的测试和排名,这是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标。测试效果非常明显,确实反映出我们当前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这种测试活动,至今还没有研讨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测试方法。根据中央文件要求:“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定期对各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予以公告。”,同时市委要求我们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我们大学如何实现市委的这个指标任务呢?我们一直打算根据我们每年各校上报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情况进行核对和公布,健康指标好转的予以表扬。至于如何检查和公布学校的指标状况,我们下一步将专门研究并部署,但各校都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完成健康指标上升的任务!
体质健康指标今后将成为衡量学生健康状况的基本或主要指标。但是目前我们数据上报工作却不能令人满意,今天我们在会上公布了各校上报数据的情况,工作有好的有不好的,希望引起各校的注意,积极组织上报数据,并且应当注意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是我们今后学校体育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另外,中央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表彰和奖惩制度。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规定的评选阳光体育奖章工作,开展北京市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证书的评选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研讨制定有关评价标准和办法,争取尽快发布文件。以逐步对全社会形成良好导向,对广大学生加强体质健康产生激励作用。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对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优秀等级的学生占学生总数60%以上的校,颁发“北京市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先进校奖”;对达到国家体质健康优秀等级的学生占学生总数80%以上的学校,颁发“北京市国家体质健康先进学校奖”;对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不及格的学生超过学生总数15%的校、高校提出批评。我们高校如何落实,还是个难题。
三、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中央文件要求“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有特色的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群众性、趣味性。学校每年都应当举行春、秋季学生运动会,并经常开展以班级、学院(系)为单位的各种体育活动,支持和指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青少年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快乐,培养兴趣。”我们北京市已经把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都冠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帽子,除了每年都举办全市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各种传统的球类、游泳等奥运体育项目比赛之外,还积极鼓励和提倡各个大学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体育传统和特色优势,多种形式地开展诸如跳绳、跳皮筋、踢毽、独轮车、轮滑、登山、飞镖、啦啦队比赛以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且每年都举行几十种各类传统系列体育项目的全市性学生比赛。加上各个学校都已经形成了贯穿全年的各种传统系列竞赛活动,使北京市广大学生能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体魄,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和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中央要求所有学校今后每年都必须举行春、秋季两次大型学生运动会。我们还提倡要注重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院系或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各种真正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例如 “三对三”篮球赛、班级同学接力赛跑等,这类属于真正群众性的集体类体育竞赛形式才是需要我们今后积极提倡和大力开展的。
至于中央要求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工作,目前我们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也普遍不足,学校的操场不能同时容纳下全部参加锻炼的学生,实际上对每个学生来讲是无法保证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目前北京市高校能够真正作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也并不多,本来从全国各地考到北京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就普遍不好,我们高校又没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锻炼条件,只会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将来创业的身体本钱更薄弱。体育课只能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只能靠课外活动时间来锻炼。中央文件要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应当包括我们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切实保证我们大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要求,我们已经连续两年组织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并且于2008年10月26日在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举行了北京市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教育部、团中央和体育总局以及北京市教委的领导都出席了起跑仪式。全国所有主要新闻媒体都充分报道了在北京密云举行的活动,北京市再次为全国学校体育界做出了表率。
第一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北京市的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了为期4个月的冬季长跑活动,其中北京市教委获得了“2007--2008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一批中小学校和教师获得了“优胜学校”、优秀体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现在正在进行第二届长跑活动。但这个全国性冬季长跑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特殊,他主要是依靠网络报名和网上汇报锻炼进度,国家就是依据网上汇报的情况进行评选和表彰。我们按照冬季长跑属于学校体育的常规锻炼形式,北京市的组织也就同样依据国家要求开展,除了专门发文部署和组织全市起跑仪式外,基本就是依靠各个学校自行组织长跑活动。希望各高校了解和掌握这个活动的组织特点,认真组织和指导学校积极开展长跑活动。
四、关于特长生政策的改革与调整
这些年我市在高考中实行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成为推进大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政策导向,不仅使北京高校得到了大批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同时对全市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群众体育活动的迅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高考中两类体育特长招生政策中,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全市统一测试和录取工作始终运行正常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在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者获得市级体育竞赛优胜成绩的考生加20分投档的招生工作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目前社会对运动员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渠道繁杂,造成资格审核不规范,使招生部门工作被动。因此北京市对高水平学生体育运动员的招生政策和范围维持不变,也继续实行对二级运动员的考生加20分投档的政策,但按照教育部要求选择了在北京开展比较普及且需要重点发展的15个项目组织全市统一测试。只有测试合格的体育特长生才享受本市高考加分提档政策。全市将统一测试的项目是: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和定向越野。对其他未纳入北京市统一测试范围的项目则不再实行此政策。
为保证社会稳定,此项政策调整将2011年起实行,先出个“安民告示”,使从2009年起入学的高中学生有充分的适应和准备时间。
五、关于“北京市高校体育活动综合实力评估”
这个办法已经试行了两年,今年将在再次征求你们意见的基础上准备正式实行,上半年将举行全市大会,请市长出面并颁奖。主要是鼓励高校积极组织参与北京市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派队参加就有参与积分,获得不同的名次就计算不同的分值。这样一个学校光抓住一两个优势项目或靠少数尖子学生就意思不大了,测评成绩也不会高,一定要在尽可能扩大活动规模的基础上,同时也尽量提高本校的学生活动水平,因此这就会激励更多的学校参与尽可能多的各种活动,而这正是我们制定这个测评方法的政策导向和目的。今年在测评时只计算市级体育比赛活动的普及开展情况,对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活动取得的成绩另外单独计算,前者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状况测评排序,后者是对北京市的贡献分数,两者既分开排,也合计排序,但我们看重的是前者。希望这个举措能为全面提高北京市学校体育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六、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检查评估
2008年底我们开展了“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检查评估”,各高校分别通过自评,集中汇报,专家评议等手续,对每校的得分进行排名。对分数不理想的学校要在明年年初组织相关专家到高校进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检查。
但通过本次评估验收发现,24所学校的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措施的力度、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待遇、财政的投入等方面差异很大,如何促进24所学校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质量,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
今后我们北京市需要加强学校体育人才大中小学一条龙建设。建议各大学多主动关注和联系有关中学,为中学生运动员争取更多更好的升学出路。
七、关于保证体育教学和活动安全
近年来,个别学生出现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实,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比较剧烈的、具有竞争性质的身体技能训练和竞技活动,难免出现意外,现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往往承担了无限责任。许多学校为了避免出现运动伤害事故,便采取消极措施,因噎废食,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安全”,这是不对的。
体育活动的安全必须予以保证,但是绝对不允许因噎废食。我们要想办法,科学地解决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对于确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积极进行维修,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应当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的安全工作。
八、关于体育比赛组织工作的改革建议
我一直对我们体育比赛的组织形式有看法。本来我们应当把学生体育比赛办成学生们的节日,既要让学生们乐于展示自己、陶醉其中,同时也要让观赏的学生观众们受到熏陶,并过观看比赛培养更广大学生的兴趣和修养。但目前我们的比赛功利色彩太重了!这就把我们的体育宗旨搞偏了,背离了我们举办学生体育活动的初衷。现在我们举办体育比赛要开始尽可能要求组织学生观众,组织工作上虽然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但我们把每一次比赛都办成学校的体育节!办成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展示和欢聚的平台,我们应当这样做,也值得这样做,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
九、加强体育教学和科研
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常态教学,回归真实的教学,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市教委与市教科院于2008年9月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自2007年共组织全市统一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培训3次,组织了5次全市性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观摩活动,以确保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努力实现全体学生都能够健康全面成长的培养目标。
高校的体育课程其实也应当加强交流和提高。
北京市学校体育的科研工作也是我们的软肋,开展的普及程度不理想,科研水平也与首都地位不太相符,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加强的,在此要求高校今后更加重视体育科研工作,今后全国举行的学校体育科研论文交流评奖活动,我们一定要求争取好成绩。
十、关于网络信息化建设
市教委的网络中体育美育处的网页已经建立起来了,但目前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得还远不够,今后我们各方面信息都会及时刊登在网络上,比如我们这次会议的所有文字资料都会放在网上。请各校干部必须经常浏览我们的网页信息,配合市教委做好网络的建设和运行工作。从2009年开始,我们一般的会议通知、统计要求等都不再发纸张文件。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办公网络化,也就是实现无纸化办公。希望大家配合。
这几年市大体协连续组织了部分高校的体育部长到外地考察学习,大家的共同感觉就是过去总觉得自己的工作还不错,这一出去看才知道我们北京比人家发达省高校的观念和工作差距有多么大!人家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实际上我们北京的干部很容易固步自封、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管理机制欠灵活,但自我感觉良好。现在结合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我们北京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差距、加快改革、创新发展,走出各自学校的特色,走出首都的特色。而且在此也要求北京高校要更多地走出去学习其他省市高校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希望大体协今后要更多地发挥影响和作用,为北京各高校创建交流平台和发展信息,做好督导、检查、咨询等工作,把北京高校团结起来,推进北京高校整体的体育工作。总之,在北京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学校体育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领域的改革和工作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首都的地位还不相称,与北京目前拥有的相对充足的体育资源也不相匹配,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改革目标不相称。希望能够通过不断交流研讨,共同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多种模式积极探索,走出首都高校体育改革之路。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在全县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老年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老年体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当前正值全县“×××活动起步阶段,全县老年体育工作的发展也要与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切实让全县老年人的文体生活丰富起来,不断促进全县老年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县老年体育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下,在县老年体协的积极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建组织、抓队伍、上项目、搞培训,积极开展活动,在各个项目比赛中争金夺银,取得了丰硕成果。去年,太极拳项目代表全省出席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以单项14金、3银,集体项目全场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第一名;门球队荣获全国门球邀请赛第一名,并代表全市参加全省老年人农民门球赛获得冠军;健身秧歌队荣获全国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手拍鼓大赛第一名。等等。他们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荣誉,为×××品牌宣传做出了突出贡献。刚才,×××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这些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就做好全县老年体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需要得到重点关心帮助的社会群体。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亲民、利民、为民、便民根本宗旨的体现。目前,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1.3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7.39%,已远高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好老年体育工作,是倡树社会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需要。各级各部门要把健全老年体育组织,开展好老年人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老年体育活动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各级各部门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和×××××系列活动的开展,把健全老年体育组织,开展好老年体育工作,竭诚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提升到“国策民意”的层面深刻领会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老年体协组织建设工作
老年体育事业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从平时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我县老年体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镇办、单位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力量安排不足;单位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机构发挥作用不明显,老年体育组织网络有待健全和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各镇办、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要全面加强老年体协组织建设。重点是充分发挥老年体协组织作用,为老年人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和提供方便;要继续加强老年体协队伍建设,把更多具有奉献精神、熟悉业务的人才吸纳到老年体协队伍中来;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体育活动,使老年体协工作更加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要严格按照“五有”的标准要求(即:有班子3—5人、有办公室且要挂老年体协的牌子、有经费2—3万、有活动场所、有不同活动项目的健身骨干队伍),切实落实一批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不断改善老年人体育活动设施;要同前期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共建共管、资源共享,加强后续的管理维护,提高使用效率,切实为基层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搞好服务。
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年同志继续发挥余热。尽管从工作的角度大家已经退休,但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却是永恒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要做到老有所为,要在全县事业“争一流上水平”工作中,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发展社会经济、抓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决心,多正面地引导全县社会各界群众,切实发挥好老年人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老年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老年体协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老年体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老年朋友能够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体育主管部门要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全县群众体育工作计划,加强沟通协调和业务指导,主动为开展老年体育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老年体育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老年体育工作部门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神,努力开创我县老年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尊老、爱老、敬老是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老年体育事业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尽心尽责地做好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体育事业工作,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同时,也请我们的老同志、老领导,给予我们在职同志更多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
最后,祝愿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老同志,并通过你们祝全县老同志、老干部、老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体育工作任务。刚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市、××市、××市的分管负责同志和××体育产业集团、××英派斯集团的企业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同志通报了2021年全省体育工作情况和2022年重点任务。大家讲得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体育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体育系统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省17市全部建有市级全民健身中心,76%的县(市、区)、83%的乡镇(街道)和73%的行政村建有相应的健身设施,基层体育设施覆盖率比“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年累计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万多项次,参赛人数超过6千万人次,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3倍。全面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省共有体育社会组织2700多家,体育协会65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9.6万人。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注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狠抓科学训练,在国内外大赛上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争了光。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得7金、4银、1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蝉联金牌、奖牌榜第一名。在海阳成功举办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各参赛代表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开创了县级市举办洲际赛事的先河。
体育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1﹞19号),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启动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首次摸清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底数。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步伐,形成了××庆云、××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区等一批体育产业基地,涌现出××体育、英派斯、××中大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全省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00多次,××国际风筝节、××国际登山节、××国际马拉松、××国际航空节、××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的办赛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金额638亿元,销量稳居全国前三位,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筹措公益金80多亿元。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00亿元,实现增加值近500亿元,均居全国第四位。
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全省现有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37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130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77所。通过举办第23届省运会,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了运动员文化考试相关制度,妥善安置了552名退役运动员。连续5年举办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参赛学生达到20多万人。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游泳和乒乓球等运动,青少年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体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制定了《××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78号),改革体育竞赛的申办制度、举办主体和办赛模式,申办、筹办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创新全民健身运动会办赛模式,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比赛项目,省级29项比赛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和协会承办。去年,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事3400多项次,参赛人数达326万人次。积极推进运动队办队模式改革,高尔夫、足球、篮球、乒乓球、棒球、马术等6个项目交给社会力量承办。稳妥推进体育彩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和体育协会管办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正确认识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现体育全面均衡发展的关键阶段。
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觉作好新定位、贯彻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全省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体育事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也为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对体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重大作用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确定了根本遵循。健康中国和健康××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体育在健康关口前移、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的体育热情更加高涨,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体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育工作的发展理念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体育系统倾向于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抓竞技体育上、放在拿金牌上,推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在部门联合协作、促进融合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动工作更多地依靠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社会力量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相比,体育产业作用发挥不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经济大省、体育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0.87%,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也落后于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产业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滞后,仅占体育产业总量的20.5%,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平均水平。体育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和代工阶段,小作坊多,大企业少。体育品牌竞争力不强,还缺少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1.8%,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滞后。体育产业人才队伍薄弱,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
与建设体育强省目标相比,竞技体育转型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目前,我省的竞技体育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从发展方式上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依靠举国体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冠军生产线”,在运动项目普及程度不高、群众基础不雄厚的情况下培养冠军。在这一体制下,我们的办队模式比较单一,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培养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窄,主要依靠市县体校“一条龙”渠道。这种模式没有遵循“以普及促提高”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导致出现了被新闻媒体称为“跛脚巨人”的现象:我们的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却在下降;金牌拿的越来越多,但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却没有提高。
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体育服务供给明显不足。随着群众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健身人群越来越多,体育公共服务“欠账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我省人均场地面积仅占体育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总量严重不足。体育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城市多,农村少;面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多,面向社会公众的少。据统计,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场地集中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放程度还不够。体育场馆功能比较单一,适合比赛训练的多,用于大众健身的少。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健身服务指导体系很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以健身俱乐部为例,全省注册登记的只有3000多家,每万人拥有量仅为0.3个左右,而德国每万人拥有量为120个,日本为97个,美国为52个。
二、积极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十四五”时期,全省体育工作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主旋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大众体育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全民健身,必须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想健身”“有地方健身”“会健身”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想健身”的问题。
去年,我们对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作了电话调查,有超过70%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根据省里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超过40%,按照现有的人口基数来计算,意味着至少1千万人要实现从“几乎不锻炼”到“经常去锻炼”的转变。为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去年,省体育局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专门拿出经费,与省广播电视台、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倡导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增强老百姓的健身意识。要策划制作一批观赏性强、有影响力的体育节目,普及竞赛知识,使老百姓“看的懂、喜欢看”,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泰安、威海等市已经出台了“医保卡健身”的相关文件,正在进行试点的准备工作。各地要加快推行这项改革,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二是解决好“有地方健身”的问题。
一方面,要编制实施好“十四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省里已经决定拿出专项经费,补贴省财政直管困难县的体育场馆建设,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搞好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要坚决落实《××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要求,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避免出现新的“欠账”。要做好结合文章,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以及山川湖海等自然资源,广泛建设健身步道、小型健身广场等体育设施。对一些废弃厂房、仓库等场所,可以改造成中小型健身场馆,方便群众健身。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税费、价格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高端场地场所,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身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管理运营好现有体育设施。在欧洲一些国家,很多体育馆虽然场地不大,但功能非常多,拉起一条网,可以打羽毛球;推过一张桌,可以打乒乓球;移动一道架,可以打篮球;摆上一道门,还能踢足球。我们一些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的体育场馆,也可以通过改造,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要积极鼓励现有体育场馆以市场化手段运营,制定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我省一些学校积极与俱乐部开展合作,学校出健身场馆,俱乐部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课余时间由俱乐部负责对社会开放。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减少了场馆维护费用,提高了学生体育教学水平,也方便了群众健身。各地要积极学习借鉴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更多有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业有序开放体育设施,缓解群众健身场地不足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省不少城市社区和农村都配上了健身器材,但在使用过程中,不时出现“缺胳膊断腿”等现象,影响了使用效率。各级体育部门要搞好维护管理,发挥好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器械作用。三是解决好“会健身”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群众都是自发进行体育锻炼,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还非常欠缺。各级体育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身指导服务,确保群众“健身不伤身”。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动员组织体育院校学生、体育教师、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加入指导员队伍,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采取体育指导员挂靠基层公共健身站点的方式,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合理健身。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指导员给予一定形式的补贴。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趣味性强、参与度高、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广泛普及健身知识,让老百姓在享受体育快乐的同时,收获健康的体魄。四是探索开展“互联网+全民健身”。
最近,微信运动、咕咚运动等手机软件备受欢迎,每个人都是锻炼者和信息发布者,大家互相竞争、互相点赞,参与性、互动性很强,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参与运动健身。大家也要开动脑筋,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目前,省体育局已经启动了“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平台研发工作,××等市开发制作了健身场馆电子地图和手机APP,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全民健身”模式,积极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方式,为广大群众获取体育信息、交流运动经验、参加赛事活动、预约健身服务、选购体育用品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关于竞技体育改革创新。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探索运动队办队新模式。
与我们“举国体制”搞竞技体育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竞技体育走的是社会化、职业化的路子,参加国际赛事是从体育协会、职业俱乐部和学校中选拔运动员,这种模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鉴这种做法,探索现有模式和社会化、职业化并行的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子。在这方面,省体育局已经做了一些尝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体育项目交给社会承办,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鼓励所有运动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激发竞技体育的发展活力。各市也要参照省里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举办运动队的新路子。二是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
过去,我们的竞技体育人才往往是通过体校这一渠道培养和选拔出来的。但随着形势变化,县级体校普遍存在“招生难、出路窄”的发展危机。目前,全省传统县级体校开展办学的仅有55所,有39个县(市、区)已经没有体校。这表明单纯依靠传统体校选拔人才的路子越来越窄。省里正在着手改革体校办学模式。总的考虑是,将所有体校改革为“教体结合”的学校,由教育部门负责文化教学,体育部门负责竞技训练;传统体校可以融入普通学校,普通学校也可以加挂体校牌子。普通学校与体校融合发展,意味着将选材范围由原来市县体校3万名学生扩展到全省普通学校的几百万名学生,可以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也提高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同时,还有利于活跃学校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积极探索运动员培养新模式,争取更大成效。三是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也事关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强调过多次,但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去年,国务院曾专门来我省开展督导。今年,省体育部门要与教育部门联合,对全省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关于体育产业改革创新。为加快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扶持政策。这次会议前,我安排省政府办公厅对文件落实情况进行了调度。从掌握的情况看,多数市都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等5个市已经出台了配套文件,×××××等市设立了产业引导资金,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5年来,今年首次设立了体育分论坛,主题就是“体育产业,下一个风口”。可见,国家对体育产业高度重视。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也参与到体育产业中。譬如,去年,万达文化集团并购了世界铁人公司,万达体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经营公司,也充分说明体育产业将是下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快,体育生态变化就越来越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创新工作措施,抓好任务落实,努力把体育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优化体育产业布局。
要认真研究全省体育产业的规划布局,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明确发展重点,加强协作互补,逐步形成区域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
体育产业发展已经由过去的政府“独轮驱动”,转化为政府、社会、市场、大众的“四轮驱动”。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拥有了一批知名体育企业,有力地带动了体育产业发展。要继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有核心竞争力、有行业话语权的重点体育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发挥好体育产业基金的作用。
据调查,我省62%的个体经营户和47%的企业,把资金短缺列为首要制约因素。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省设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已经募集了4.8亿元,主要投资对象为××境内的优质体育企业,重点投向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体育服务业企业。省体育局正在完善投资项目库,已经纳入了200多家企业。希望各市搞好调查摸底,把发展前景好、潜力大、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积极推荐纳入项目库。要切实用好这笔资金,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事业,助推体育产业发展。有条件的市可以参照省里的做法,设立体育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拓宽体育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培养引进体育人才。
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很突出。要一手抓培养,结合我省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省内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一手抓引进,完善高端体育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赛事组织、场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体育产业工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关于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是加快体育协会管办分离改革。
一直以来,体育协会从属于体育部门,多数与项目管理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协会活力不足,作用很难发挥。国家已经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总体方案,要求通过试点,取消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挂靠关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今年省体育局将从49个省级体育单项协会中选择15个,先行开展管办分离试点,其他协会随后逐步推开。脱钩后的体育协会要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灵活的优势,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体育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各市也要抓紧制定协会管办分离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向前推进。二是探索推进项目管理单位社会化改革。
我们现有的运动项目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资源配置方式单一,制约了运动项目发展活力。为打破这一现状,国家开展了足球改革,撤销国家足球项目管理中心,明确由足协承担发展足球运动的主体责任,并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省里决定参照国家足球改革模式,选择小球项目开展社会化改革试点。初步设想是,撤销省小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组建独立运行的省小球联合会,承担发展小球运动的职能。这项改革对体育部门来说,是要放手中的权力;对相关部门来说,是要破旧规、开新路。省体育局要抓紧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加快改革步伐。各相关部门要“扶上马、送一程”,抓紧研究相关政策措施,给予积极支持。三是继续深化办赛模式改革。
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规范了体育竞赛的申办、筹办,鼓励社会力量办赛。从调度的情况看,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市场资源参与举办体育竞赛,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要加强体育赛事公共服务,制定完善竞赛组织、安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标准和流程,降低赛事筹办成本,优化办赛环境,激发全社会办赛的积极性。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
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省有的县(市、区),从事体育工作的只有三五个人,仅仅依靠体育部门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而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的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有效沟通、反映群众诉求,敏锐把握市场热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体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培育、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向社会全面放开体育市场,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完善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支持政策,确保他们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细化配套措施,规范购买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关于体育品牌培育。品牌是重要的软实力,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一直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打造了“好客××”、“好品××”等一批公共品牌和海尔、青岛啤酒等许多世界知名制造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42个品牌入选。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一个体育品牌。可见,我省体育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品牌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品牌。
一是积极打造体育制造业品牌。
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最大的运动服饰产业集群所在地,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大量名牌企业。××市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之都”的跨越,是因为走了一条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名牌产品,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在这方面,我省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品远销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各地要把品牌战略作为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打造一大批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体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要积极推动体育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用质量和市场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服务,维护好品牌形象。要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产业基础好、产业融合潜力大的体育产业集群。去年,××省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检测运动服装、运动食品、室内外健身器材、竞技比赛和训练用器材等4大类90种产品。中心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全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二是积极打造体育服务业品牌。
体育服务业是我省体育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目前还缺少有规模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各地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加快发展健身服务、场馆运营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知名的连锁健身俱乐部,培育一批健身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要围绕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咨询、赛事组织推广、体育节目转播与制作等服务机构和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他们在延伸政府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体育企业与养老、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扩展发展领域,丰富品牌内涵。三是积极打造体育赛事品牌。
××有良好的体育场馆资源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举办体育赛事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特别是××奥帆赛、××亚沙会、十一届全运会举办以来,各地掀起了办赛热潮,不少市都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了一批品牌赛事。但与上海的F1、青海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相比,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还存在着群众参与面窄、市场运作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各地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和其他省市的办赛经验,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和体育传统,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国内外赛事等方式,多举办一些体育赛事,打造一批赛事品牌,力争每个市都有一到两项精品赛事。要继续举办好××国际风筝节、××国际登山节、××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注重与国际赛事接轨,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参与,提高赛事的观赏性,努力打造成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知名赛事品牌。要加强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开发,完善赛事流程和工作标准,切实提高办赛水平。三、努力构建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对接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努力推动全省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体育系统的同志们,要切实加强学习和调研,努力掌握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形成发展合力。
长期以来,体育系统的工作独立性强,与其他部门合作联系较少。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项体育工作,包括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甚至是竞技体育,都要走开放、融合的发展路子。去年12月,我专门召集民族宗教、教育、卫生计生、体育、残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开了一个协调会,研究了很多需要部门间协同配合开展的工作,效果很好。这说明,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对于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很有必要。体育部门要主动通报、主动交流,赢得关心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体育”的发展理念,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三)强化服务和监管。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进一步加快,政府“办体育”的职能越来越弱化,更多的精力应转到服务和监管上来。要针对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服务标准,及时公开相关数据信息,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兴办体育产业提供支持。要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规范运行。要大力支持体育行业协会发展,发挥行业组织在倡导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巴黎奥运会和“十五运”的备战、参赛工作。在东京奥运会和“十四运”上,我省取得了良好成绩,能否在巴黎奥运会和“十五运”延续好成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考验。省体育局和各市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为我省运动员训练、参赛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同志们,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省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