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
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 海安全[2008]66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事调查队伍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海事调查人力资源,提高海事调查的业务水平,保证海事调查工作质量,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下简称部海事局)是负责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第二章 海事调查官等级与资格
第四条 海事调查官分为高级海事调查官、中级海事调查官和助理海事调查官三级。
每一级分为涉外和非涉外两种。第五条 助理海事调查官任职资格:
(一)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二)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参加海事工作3年以上,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1年以上;
(四)经助理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考试合格;
(五)经年度考核、注册有效。第六条 中级海事调查官的任职资格:
(一)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二)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参加海事工作8年以上,具有助理海事调查官资格5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船上高级船员资历累计10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工作累计10年以上;
(四)经中级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考试合格;
(五)经年度考核、注册有效。第七条 高级海事调查官的任职资格:
(一)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二)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参加海事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中级海事调查官资格5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船上高级船员资历累计15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累计15年以上;
(四)经高级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考试合格;
(五)经年度考核、注册有效。
第八条 涉外海事调查官需具有英语四级以上或相当水平;或具有其他外国语的相当水平。
第九条 高级海事调查官可以组织或主持所有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中级海事调查官可以组织或主持大事故及以下等级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助理海事调查官可以组织或主持小事故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持有海事调查官证的人员可以参加各等级事故的调查组工作。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可以参与各等级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十条 涉外事故的调查应由具有涉外资格的高级海事调查官或中级海事调查官组织或主持。
第三章 海事调查官培训、考试与发证
第十一条 海事调查官的培训分为适任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部海事局统一制定培训和考试大纲。
第十二条 因海事业务发展需要,需增加海事调查官的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应在每年10月31日前将需求计划上报部海事局,部海事局统一制定中、高级海事调查官培训计划。助理级海事调查官的培训计划由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制定,报部海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 助理海事调查官的适任培训、考试由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组织实施,由部海事局统一命题;中、高级海事调查官的适任培训、考试由部海事局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人员申请各级别的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考试必须具备各申请级别的相关要求,申请人员须认真填写《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申请表》,并附带相关证明材料,其中包括申请人学历证明、工作资历证明、海上资历证明、英 2 语等级证明等材料,经申报单位审核报组织单位批准后,方可参加相应级别的适任培训与考试。
第十五条 各培训单位应为经适任培训、考试合格的海事调查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明,并将考试合格人员名单报部海事局。
第十六条 知识更新培训由部海事局或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组织实施,每个调查官每2年知识更新培训不少于16个课时。第十七条 部海事局负责统一制作、颁发海事调查官证。
涉外高级、中级、助理海事调查官证的编号分别为A1、B1、C1加四位流水号;非涉外高级、中级、助理海事调查官证的编号分别为A2、B2、C2加四位流水号。第十八条 各直属海事局、省级地方海事局要尽量保持海事调查队伍稳定,避免事故调查岗位上的人员频繁流动,造成事故调查人力资源浪费。第四章 事故调查组工作
第十九条 一般等级及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由负有管辖权的海事管理机构成立相应事故调查组,指定调查组组长。事故调查组应独立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第二十条 事故调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事故调查组组长应按第九条的规定持有相应等级的海事调查官证。
第二十一条 参加一般等级事故调查组的海事调查官不得超过7人;参加大事故等级调查组的海事调查官不得超过9人;参加重大等级事故调查组的海事调查官不得超过11人,其中参加死亡、失踪10人以上(包括10人)、30人以下重大事故调查组的海事调查官,原则上不得超过20人。
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期间应服从组长的调配,认真履行职责。第二十三条 海事调查官进行事故调查取证时,应出示海事调查官证。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应不少于2人,且至少有1人应持有海事调查官证。
第二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不得对外发表或透露任何与事故相关的信息,事故调查组组长可向海事机构指定的新闻发言人提供事故调查信息。
第二十五条 部海事局管辖的事故调查,可抽调非事故辖区的海事调查官组成事故调查组。
抽调海事调查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抽调高级海事调查官或有经验的中级海事调查官;
(二)与被抽调单位进行充分沟通;
(三)考虑海事调查官专长和技能;
(四)执行回避制度。
第二十六条 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事故调查组向成立调查组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结案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积极支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提供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期间的交通、食宿和办公等后勤保障及人力支持。第五章 海事调查官考核与注册
第二十八条 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调查组组长应负责对事故调查组成员进行业务考核。事故调查组长由负责成立事故调查组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考核。第二十九条 考核结果应填入《事故调查组成员考核表》或《事故调查组组长考核表》,并归入相应海事调查官档案。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事故调查组成员应为考核不合格:
(一)不服从领导安排,延误最佳调查取证时机;
(二)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有泄密、玩忽职守行为或有重大工作失误;
(三)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收受贿赂,以权谋私;
(四)违反事故调查程序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五)其他违反事故调查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海事调查官实行年度考核、注册制度。
海事调查官年度考核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一并进行,考核结果同工作人员考核结果。
海事调查官年终工作考核不合格或未经年度注册的海事调查官,由相应海事管理机构收回海事调查官证。
收回的中、高级海事调查官证统一上交部海事局。
第三十一条 助理级海事调查官的注册工作由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负责,部海事局抽查;中级和高级海事调查官的注册工作由部海事局负责。第三十二条 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完成注册工作后,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海事调查官注册信息表》报部海事局。
部海事局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公布年度注册合格的中级、高级海事调查官信息;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负责公布本辖区内助理级海事调查官的注册信息,并报部海事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应建立辖区内海事调查官的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除包括注册信息表的内容外,还应有各海事调查官从事调查的事故名称、等级、时间,在调查组所任的职务、编写的调查报告名称和编号及考核结果。第三十四条 海事调查官注册条件:
(一)海事调查官年终工作考核评估结果合格;
(二)2年内完成知识更新培训16课时以上;
(三)没有发生不服从事故调查调配工作的情况。
第三十五条 海事调查官调离海事执法部门,由所在单位收回其海事调查官证,报部海事局注销,其海事调查官资格一并取消。
海事调查官证遗失,持证人应登报声明作废。由直属海事局或省级地方海事局向部海事局申请补办海事调查官证。
第三十六条 初次获得海事调查官证视同本年度注册有效。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中的海事相关专业系指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航政管理、船舶工程、船舶电气、海洋工程、法律、英语等专业。
第三十八条 海事调查官的培训、考试机构由部海事局负责指定。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中的事故等级,按照《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交通部2002年第5号令)的规定划分。
第四十条本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原《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及《关于实施〈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的补充通知》(海便函〔2006〕50号)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作废。附件:1.《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申请表》 2.《事故调查登记表》 3.《事故调查组成员考核表》 4.《事故调查组组长考核表》 5.《海事调查官注册信息表》
第二篇: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
海事调查官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事调查官队伍建设,提高海事调查的业务水平,保证海事调查处理工作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海事系统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人员(以下称海事调查官)。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是负责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 海事调查官等级与资格
第四条 海事调查官分为助理海事调查官、中级海事调查官和高级海事调查官三级。中、高级海事调查官又分为涉外海事调查官和非涉外海事调查官两种。
第五条 海事调查官应热爱海事调查工作,思想进步,政治可靠,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公平、公正、廉洁。
第六条 助理海事调查官的任职资格
(一)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二)具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三)曾参加3次以上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
(四)经所在单位培训、考试合格。
第七条 中级海事调查官的任职资格
(一)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二)具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三)取得助理海事调查官资格并从事该项工作5年以上;或船上高级船员资历累计5年以上并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累计10年以上;
(四)曾参加3次以上大事故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或主持过3次以上一般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
(五)经中级海事调查官培训、考试合格。
第八条 高级海事调查官的任职资格
(一)具有海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二)具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三)取得中级海事调查官资格并从事该项工作5年以上;或船上高级船员资历累计10年以上及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工作5年以上;或从事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工作累计15年以上;
(四)曾参加4次以上重大以上等级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或主持过5次以上大事故以上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工作;
(五)经高级海事调查官培训、考试合格。
第九条 涉外海事调查官除满足中、高级调查官的任职资格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二)具有英语四级以上或相当水平的证明;
(三)曾参加3次以上涉外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十条 高级海事调查官可以主持各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中级海事调查官可以主持大事故及以下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助理海事调查官可以主持一般及以下等级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 涉外事故的调查由具有涉外资格的高级或中级海事调查官主持。第三章 海事调查官培训、考试与发证
第十二条 海事调查官的培训分为适任培训和继续培训。
第十三条 申请适任培训人员须提交经所在的直属或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确认的《海事调查官适任培训申请表》,并附带相关证明材料,其中包括申请人学历证明、工作资历证明、海上资历证明等,经有关组织单位核实后,方可参加相应级别的培训与考试。
第十四条 助理海事调查官的适任培训、考试由各直属海事局和各省级地方海事局根据培训、考试大纲自行组织实施;中、高级海事调查官的适任培训由主管机关指定的单位组织实施,考试由主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继续培训(包括对涉外海事调查官的英语强化培训)由各直属海事局和各省级地方海事局根据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报主管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主管机关统一制定培训和考试大纲。
第十七条 经适任考试合格者,由主管机关统一发放海事调查官证书。第四章 海事调查官管理
第十八条 海事调查官资格实施注册制度,经注册才可主持海事调查。
第十九条 各直属海事局和省级地方海事局为海事调查官的注册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海事调查官注册工作,并对注册海事调查官进行年终考核与评估,建立本单位海事调查官管理档案。
第二十条 各注册单位每年11月底前向主管机关上报注册海事调查官名单。
第二十一条 海事调查官调离海事执法部门,由所在单位收回其海事调查官证书,并报主管机关注销,其海事调查官资格一并取消。
第二十二条 海事调查官进行海事调查工作时,应出示海事调查官证书。
第二十三条 主管机关可以组织各单位海事调查官共同参加事故调查。
第二十四条 海事调查官在海事调查处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外,主管机关将视情况给予警告、吊销海事调查官证书的处罚:
(一)在海事调查过程中有重大失误、泄密、玩忽职守行为;
(二)在海事调查处理过程中收受贿赂、以权谋私、显失公正的;
(三)违反海事调查程序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有其他不宜再从事海事调查执法工作的。第二十五条 各海事管理机构应为海事调查官配备规定的调查工作用品及防护用品,并提供后勤保障,以保证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调查官的人身安全。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中的海事相关专业系指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航政管理、船舶工程、船舶电气、海洋工程、法律等专业。
第二十七条 实施海事调查官制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主管机关将另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中的“以上”包括本等级或数值。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
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船舶管理业经营活动,维护船舶管理市场秩序,保障水路运输安全,促进水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内船舶管理业务经营和监督管理活动。
本规定所称船舶管理业,是指船舶管理经营人根据约定,为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供下列船舶管理服务:
(一)船舶机务管理;
(二)船舶海务管理;
(三)船舶检修、保养;
(四)船舶买卖、租赁、营运及资产管理;
(五)其他船舶管理服务。
第三条 从事船舶管理业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定和国家其他规定对船舶管理业实施管理,并可委托其设置的航运管理机构负责船舶管理业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经营资质
第五条 经营船舶管理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二)有符合本规定的专职管理人员;
(三)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从事国内船舶管理业务的企业应当根据其提供海务管理、机务管理服务的船舶艘数,配备满足下列数量要求的海务、机务专职管理人员:
(一)管理沿海普通货船___至1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2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3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30艘以上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
(二)管理内河普通货船___至1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5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10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100艘以上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
(三)管理沿海散装液体危险品船或者客船___至5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1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2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20艘以上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
(四)管理内河散装液体危险品船或者客船___至1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
___至2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___至30艘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30艘以上的,至少分别配备___人。前款要求的海务、机务专职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与其所管理船舶种类和航区相对应的船长、轮机长任职的从业资历;并与该船舶管理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期限内不得在船上或者其他企业兼职。
第七条 申请经营国内船舶管理业务,应当向其所在地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筹建的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及其复印件;
(三)企业股东的基本情况和说明股东投资情况的证明文件,法人股东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自然人股东提供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四)公司章程及其复印件,固定办公场所使用证明及其复印件;
(五)本规定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专职管理人员名单、任职文件、身份证、任职资历材料、劳动合同(筹建的提供意向协议)及其复印件;
(六)覆盖其所管理船舶范围的有效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符合证明”或者“临时符合证明”证书及其复印件。
第八条 受理申请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实申报材料中的原件和复印件后,盖章确认复印件的内容与原件一致,将材料原件退还申请人;并在十五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转报至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第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核,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决定,向申请人颁发《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并报交通运输部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且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十条 经当事人申请,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规定要求的经营资质条件,对于筹建期的国内船舶管理企业出具筹建通知书。当事人凭筹建通知书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申请审核等手续。
第十一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领取《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后,应当在开业前十五日内将《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复印件送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扩大经营范围,应当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船舶管理经营人的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发生变更,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原批准机关、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歇业或者停业,应当向原批准机关、所在地和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 经营行为
第十四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应当在依法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船舶管理业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与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经营人、船舶承租人签定船舶管理合同后,应当将船舶的名称、国籍、船舶类型、总载重吨、船籍港,及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经营人、船舶承租人的名称、住所等情况报所在地和船籍港的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应当根据船舶管理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有关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义务。
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承租人有关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义务,不因将船舶已委托给船舶管理经营人管理而改变。
第十七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所管理的船舶发生交通事故和污染事故,必须接受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的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 经营船舶管理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低于正常、合理水平的价格提供船舶管理服务,妨碍公平竞争;
(二)在会计账簿之外暗中给予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承租人回扣,承揽船舶管理业务;
(三)滥用优势地位,限制他人选择其他船舶管理经营人提供船舶管理服务;
(四)允许不具备船舶管理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以本企业的名义从事船舶管理业务;
(五)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九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应当按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有关业务统计资料。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对船舶管理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船舶安全、船舶污染水域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有关船舶安全管理和防止污染管理的法定义务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接受船舶管理经营监督检查,应当如实提供必需的凭证、文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船舶管理经营人开业后达不到规定经营资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经营船舶管理业;
(二)超越经营范围经营船舶管理业;
(三)强行限制他人选择其他船舶管理经营人提供船舶管理服务。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履行备案手续;
(二)不报送有关业务资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第四篇:新《士管理规定官》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士官是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或者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士官和非专业技术士宫。
第三条 士官管理应当贯彻依法从严治军方针,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骨干作用明显的士官队伍。
第四条 总参谋部主管全军士官管理工作,各级司令机关主管本单位士官管理工作。
司令机关、政治机关、后勤机关、装备机关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下列工作:(一)司令机关负责士官的编配、选取、培训、调配、军衔授予与晋升、处分、行政管理、统计和退出现役等工作。(二)政治机关负责士宫的思想教育、政治待遇、奖励、婚姻、家属随军和子女入托入学、抚恤优待以及劳动教养、开除军籍等工作。(三)后勤机关负责士官的工资、津贴、补贴、伙食、被装、住房、生活福利、卫生医疗、劳动保护和评残、保险以及家属医疗等工作。(四)士官的专业技术训练、考核和等级评定,由司令机关、政冶机关、后勤机关、装备机关有关业务部门分别负责。
第五条 各级党委、首长对本规定的施行负有重要责任,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第二章 配备使用
第六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严格执行士宫编制标准和编制员额的规定。未编制士官的单位和岗位,不得配备使用士官;士官人数满编的单位,不得选取义务兵进人士官队伍。
第七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严格执行士官分期编制职务等级的规定。坚持逐期遴选,梯次配备,不得随意高配。本期士官岗位缺编的,可以配备本期以下各期士官。非专业技术士官和女士官服现役的期限原则上为第一期。
第八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严格遵循训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专业技术士官与非专业技术士官之间,专业技术士官各专业岗位之间,不得互相占用或者挪用编制员额。
第九条 配备使用士官应当优先保障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优先保障高技术部队,优先保障基层连队。
第十条 机关和勤务保障单位不得占用基层士官的编制员额。确因工作需要临时借用的,应当经团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批准,由主管部门承办,借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天,第十一条 士官一般不安排代理军官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安排代理的.应当经团级以上单位主官批准,通常代理副连职以下行政职务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时间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二条 士官原则上不得调动。确因作战、战备、训练等需要调动的,须经上一级司令机关批准,由主管部门承办。
第十三条 专业技术士官不得随意改行。确需调整专业的,应经具有选取批准权的单位审批。第三章 选 取
第十四条 选取士官应当坚持依法办事、注重素质、发扬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据选取计划、条件和程序进行,按照规定时间和审批权限办理,确保选取质量。
第十五条 选取士官的计划,由团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依据士官编制和现有情况拟制,逐级上报,经总部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十六条 选取为士官,应当具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并符合下列要求:(一)义务兵选取为士官,应当经过团级以上单位相应训练机构或者院校培训;经院校和总部、各大单位训练机构培训的技术兵优先选取。(二)选取为专业技术士官的,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经专业技术考核合格;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选取。(三)选取为非专业技术士官的,应当具有胜任班长职务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担任过班长、副班长或者相当于班长职务的优先选取。(四)选取为高一期士官的,应当在本期各考核中均达到称职以上。
第十七条 选取士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本人申请。由本人在选取前一个月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二)基层推荐。基层党支部组织对申请人进行群众评议,根据本单位士宫缺额、选取条件和申请人的现实表现等,提出预选对象上报。未经基层党支部推荐的,不得列为预选对象。(三)机关考核。由具有选取批准权限单位的司令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预选对象进行考核和体格检查,择优提出拟选取名单。(四)组织审批。党委根据司令机关提出的士官选取方案,集体讨论决定选取事项。属于本级审批选取的士官,以军政主官名义下达选取命令;属于上级审批选取的士官,报经具有选取批准权限的党委审批,并下达选取命令。(五)符合选取条件的,填写总参谋部军务部统一制发的《士官选取报告表》,装入本人档案。
第十八条 选取士官应当与当年义务兵退伍工作结合进行。士官参加短期轮训期间(含地方代培、出国进修)选取为高一期士官的,按上述时间由送训单位办理。入院校学习二年以上的士宫学员选取为士官或者高一期士官的,毕业时由不敷出培训单位办理。
第十九条 选取士官的批准权限,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一)选取第一期、第二期士官由团(旅)级单位批准,第三期、第四期士官由师(旅)级单位批准,第五期、第六期士官由军级单位批准。(二)各级司令部、政治部、后(联)勤部、装备部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机关,对直属单位和所属部门士官的选取,执行下一级部队的批准权限。师级单位对机关直属单位和所属部门士宫的选取,由司令机关归口办理。(三)各军区、各军兵种司令部、政治部、联(后)勤部、装备部审批高级士官,应当向主管部门备案。总部机关和直(附)属单位高级士宫的选取,分别由总参谋部管理局、总政治部直工部、总后勤部司令部和总装备部司令部审批。第四章 培 训
第二十条 士官选取前必须经过相应培训。非专业技术士官培训对象,主要从服现役第二年的义务兵中选拔,培训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专业技术士官培训对象,主要从服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中选拔,培训时间五个月左右;专业技术复杂的士官培训对象,主要从具有相应专业基础和文化程度、服现役第二年的义务兵和第三年的士宫中选拔,培训时间二年以上。
第二十一条 建立士宫分级培训体制。专业技术比较复杂的士官培训对象,由院校和总部、各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其他专业技术士官培训对象,由军级以下单位专业训练机构承训;非专业技术士宫培训对象,由教导机构承训:
第二十二条 院校和训练机构未设置专业的士官培训对象,应当由团级以上单位统一组织短期培训,或者送军队和地方的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培训。
第二十三条 中高级士官因工作需要或者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应当接受继续培训。士官的继续培训,由军级以上单位统一规划,有关院校和训练机构承担,必要时可以送地方或者国外有关单位培训,培训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第二十四条 团(旅)级单位应当根据部队建设需要和士官队伍素质状况,有计划地组织士官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士官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利用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士官参加在在职学历教育,使初级士官达到中专(中技)水平、中高级士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第五章 教 育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党委(支部)、机关应当经常分析研究士官队伍的思想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士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第二十六条 从士官的思想实际和履行职责的需要出发,组织士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士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职能意识,培养良好的军人道德,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第二十七条 根据部队情况和教育内容,确定士官教育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士官教育一般与义务兵一起进行,围绕解决士官带倾向性思想问题的教育,可单独组织。必要时,应当对中高级士官进行集中教育。
第二十八条 做好士官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加强行为引导,解决好士官在服役态度、晋级晋衔、求知成才、婚恋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反映出的现实思想问题。组织士官积极参加“双争”评比活动,激发他们训练当尖子、学习当模范、守纪当标兵、技术当行家的积极性。重视解决士官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第二十九条 按照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在士宫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士官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他们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三十条 士宫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协助军官做好工作,为义务兵作表率。
第三十一条 建立士官定期述职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和检查分析制度。士官每半年应当在一定范围内汇报履行职责情况,通常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进行;基层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对士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团级以上单位应当每年对士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总结经验,纠正存在问题。
第三十二条 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或者本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对孤儿、伤残人员和个别年龄超过三十周岁,且回原籍找对象确有困难的士官要求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的,应当从严掌握,由军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在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划定的边远区中的三类区和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部队服役的个别中级以上士官,本人提出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的,必须符合当地民族政策,由团级以上政治机关与当地县级民政部门协商同意,经师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并签定转业军人就地安置协议书的,方可允许在部队驻地找对象结婚。士官不得将不符合随军条件配偶、子女的户口迁到部队驻地或者在部队驻地为其购置户口。
第三十三条 士官除家属临时来队期间外,必须在连队(基层单位)住宿。家在部队驻地附近的已婚士官,节假日期间不担任值班或者其他勤务时,经营级以上单位领导批准,可回家住宿。在偏远艰苦地区的仓库、雷达站、通信线路维护站等单位工作的已婚士官,如生活和居住条件允许,经师级以上单位领导批准,其家属可以来队居住;单位需要招聘工人时,优先招聘士官家属。
第三十四条 士官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休)假。对符合探亲(休)假条件的士官,应当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等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一级士官由营级单位领导批准,二级以上士官由团级单位领导批准。士官因特殊情况,经团级单位领导批准,可将当年假期分两次安排,往返路费按全军统一规定标准报销一次。
第三十五条 士官档案,按照总参谋部《士兵档案管理规》,由批准选取单位的司令机关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第七章 考 核
第三十六条 士官的考核,分为选取前考核和考核,依据士官条件和所任(拟任)职务、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专业技术、作风纪律和骨干作用等方面。考核结果,应当区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作为实施奖惩或者选取土宫的基本依据。
第三十七条 选取士官必须先经考核,未经考核不得选取。士官选取前的考核工作,由司令机关会同政治、后勤、装备机关组织实施。司令机关主要负责军事素质、管理能力、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考核;政治机关主要负责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考核;后勤机关主要负责体格检查等方面的工作;装备机关和其他有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专业技术等方面的考核。
第三十八条 士官的考核工作,由基层单位结合年终总结进行,按照本人述职、民主评议、综合测评、组织鉴定的程序,全面考核士官的现实表现,作出考核结论,并以适当方式同本人见面。第八章 待 遇
第三十九条 士官实行工资制度。士官的基本工资,由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军龄工资组成。
第四十条 士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下列津贴、补贴、补助:
(一)士官按照军衔级别享受军人职业津贴。
(二)士官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享受伙食补贴、福利补助和生活补贴。
(三)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管理职务的士官,按照规定标准享受职务津贴。经团级以上单位主官批准,代理军官职务的士宫,享受与其代理职务相应的岗位津贴。
(四)士官按照规定标准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
(五)士官符合规定条件的,享受子女保育、教育补助。
(六)士官的生活补助、伙食灶差补助、防暑降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生活待遇和地区津贴、专业岗位津贴、有毒有害岗位保健津贴,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士官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保险待遇和公费医疗。
第四十二条 士官退出现役,分别按照复员、转业、退休费标准计发退役费。士官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未服满本期规定年限,经批准退出现役的,其复员费、转业费按以下比例计发:未服满本期第一年的为50%;未服满本期第二年的为60%;未服满本期第三年的为70%;第三、四期士宫未服满本期第四年的为80%。
第四十三条 高级士官家属随军后的相关待遇,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士官符合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享受随军配偶生活困难补助。
第四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分居两地的士官享受夫妻分居补助:(一)符合随军条件配偶未随军的士官;(二)在驻边疆国境县(市)、沙漠区、国家划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总部确定的一、二类岛屿的部队,以及在陆军、空军执行海上任务的船艇上服役的第四期士官;(三)在海军和总装备部的舰、艇、船(只限执行海上任务的)上服役的,在导弹、卫星、核武器等试验训练基地服役并从事试验、测控工作的,在战略导弹部队服役并从事装配检验工作的第三期以上士官;(四)在空勤岗位(包括通信、射击、空中机务等)和在核潜艇、核弹头保管岗位上服没的士官。
第四十五条 已婚士官配偶每年可以来队探亲一次,留住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天,其路费报销标准按照军官配偶来队探亲的有关规定执行。配偶当年未来队探亲的,士官本人翌年可以增加探亲假十五天。
第四十六条 士官牺牲、病故或者伤残后,按照规定计发抚恤费。第九章 退出现役
第四十七条 士官退出现役工作,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宫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
第四十八条 士官符合退出现役条件的,应当及时安排退役;不符合退出现役条件的,一般不安排提前退役。经院校培训二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士官,服现役未满第三期的,原则上不安排退出现役。
第四十九条 士官退出现役计划,由团级以上单位司令机关拟制,与士官选取计划同时逐级上报,经总参谋部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五十条 士官退出现役,填写《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退休士官还应当填写《退休士官安置登记表);改按义务兵退伍的,填写《士官改按义务兵退伍审批表》。司令机关应当根据不同安置方式的要求,对退出现役士官的档案进行审查整理,按照规定实施移交。
第五十一条 退出现役士官的离队时间,作复员安置的与退伍义务兵同时离队,作转业安置的按照地方安置部门(接收安置通知书》规定的时间离队,作退休安置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对退役士官应当加强管理。士官退出现役命令下达前,应当参加正常工作;退役士官待报到期间,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制度和规定。退役士官到安置地报到前发生的问题,由原单位负责处理。
第五十三条 士官退出现役费用结算,作复员安置的发至离队当月止,作转业安置的发至离队当年七月止,作退休安置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士官改按义务兵退伍的,按照义务兵退伍费用发放规定执行。第十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五十四条 对士官的奖励与处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对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官,可以提前晋升一个衔级工资档次,已达到本衔级最高工资档次的不再增加。提前晋升衔级工资档次的,中级以下士官由师(旅)级单位司令机关审批,高级士官由军级单位司令机关审批。
第五十六条 师级以下作战部队的士官,因工作需要,可以按照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有关规定,选送入军队院校培训后改任现役军官。
第五十七条 对受行政记过、党(团)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擅离部队连续十五天以上或者考核不称职的士官,从翌年一月起停止自然增加工资档次一年。
第五十八条 对不履行职责、不起骨干作用的士官,经具有相应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可以实行留用察看。留用察看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留用察看期间停止执行原工资标准,改按义务兵最高津贴标准发放津贴。
第五十九条 士官违反纪律,其行为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有关处分条件规定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具有相应选取批准权限单位批准,取消其士官资格,按义务兵对待:(一)被判刑或者劳动教养的;(二)留用察看期满仍表现不好的;(三)无正当理由坚持要求提前退出现役的;(四)已确定转业无故逾期三十天不报到的;(五)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计划外生育的;(六)擅离部队或者逾假不归三十天以上的;(七)其他违反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十条 士官被处以刑罚、劳动教养,其服刑、劳动教间不计算军龄,并停发工资,按有关规定供应生活费。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级、本期、本数。
第六十二条 各大单位可以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士官管理实施细则。
第六十三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士官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 战时士官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十五条 本规定由总参谋部军务部、总政治部组织部、总后勤部财务部、总装备部司令部负责解释。第六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印发的《志愿兵管理暂行规定》即行废止。
第五篇:员工调查管理规定
员工调查管理规定
1.0 目的:掌控员工动态,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及时制定改善措施,促进人员稳定,为
相关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0 适用范围:公司所有员工。
3.0岗位职责:
3.1.行政人事部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面谈、分析及组织改善。
3.2.各职能部门负责调查的实施,配合分析及改善落实。
4.0 内容:
4.1.新进人员入职前期适应情况调查:
4.1.1.新进新进人员到职3-5天,由行政人事部组织进行入职首次面谈,重点了解员工适应状况及员工需要。重点帮助解决员工适应性问题。
4.1.2.具体面谈问卷参照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一)进行。
4.2.新进人员适应情况工序主任面谈:
4.2.1.新进人员入职后7-10天由工序主任或部门主管与员工进行面谈,重点了解员工技能掌握情况,明确岗位产能和品质目标,了解员工的技能缺失,以便实施重点补充培训。
4.2.2.具体面谈问卷参照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二)进行。
4.3.新进人员试用中期面谈
4.3.1新进入职1个月由行政人事部组织进行面谈重点了解员工工作状况,包括产能及品质状况,明确告知其转正评价原则,激励其完成工作目标,及时进行引导、指导其适应工作,同时了解其意见或建议,了解管理人员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及关注情况,4.3.2.具体面谈问卷参照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三)进行。
4.3.3.提前转正人员与转正面谈同时进行。
4.4人员转正面谈:
4.4.1.员工试用到期,符合转正标准,评核出薪资等级后由行政人事部与员工进行面谈,面谈重点,充分肯定员工在试用期的表现(如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亦应提出),同时征询员工对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了解员工下阶段的想法和明确提出下阶段的目标,4.4.2.具体面谈问卷参照转正面谈信息反馈表进行。
4.5.职中员工调查:
4.5.1.每半年由行政人事部组织一次全厂员工调查,了解员工实际状况和对管理人员工作状况,接收员工意见及建议,及时了解反馈信息,为管理提供依据。
4.5.2.具体调查问卷由行政人事部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6.离职员工调查:
具体参照离职管理相关规定进行。
4.6.调查问卷整理、分析:
4.6.1行政人事部每月对当月新进人员面谈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总结分析报告,提出及要求相关人员制定改善报告,并确认落实改善。
4.6.2.对连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醒。
4.6.3.对重复多次出现的问题组织进行专案解决,引导相关部门制定改善方案。或提出改善建议。
5.0相关文件或记录:
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一)
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二)
人员面谈信息反馈表(三)
转正面谈信息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