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3:3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

第一篇: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主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旅游业

1.特点:、、2.发展国际旅游可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国内旅游可,加快 ;促进和繁荣 的经济发展;扩大,调整和优化,带动 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是一样的吗?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受其制约,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旅游者的 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间距离过远会制约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_________上,其次,看与其他景观是否构成_____________,再考虑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_____________且更具___________的资源。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4.旅游地的 及交通的_______性。5.旅游地的 能力及环境。6.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体性旅游活动形式,近几年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陕西延安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环境及文物保护。2.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2)破坏动植物资源:盗挖 偷猎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3.对策:

(1)对自然景观区应治理 和,保护 ;

(2)对于古典景观,应修复文物古迹、与旅游区相协调。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

合作探究:旅游业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读图3-3—1 “1978—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回答下列问题:(1).1978~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有了什么变化?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有何意义?

2.读图3—3—3 “天柱山地理位置”,回答下例问题:(1).你认为天柱山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必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何正确理解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法·规律】

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的评价:

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基本的描述:等级高,特色显著,具有非凡的****价值)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应注意: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美学、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所有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价值;一类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而常常有一种价值最具特色。

其次,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亦影响其游览价值。2.开发条件的评价(模型)  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及其市场距离 区域环境背景

自然条件(关系到旅游的舒适度、安全性):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承载力等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社会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达标检测】

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社会秩序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有的提出去昆明,有的提出最好去海南,有的想去武夷山,有的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替他们拿个主意,完成3~6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交通条件 B.旅游观光地 C.身体状况 D.旅游费用 5.这次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参观学习B.娱乐消遣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6.构成这次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游者 B.旅游景观 C.旅游业 D.旅游指南

7.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1)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学生反馈】

我学完本节课后还存在的疑问:

【教师评价】

地理学习

第二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主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旅游业

1.特点:、、2.发展国际旅游可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国内旅游可,加快

;促进和繁荣 的经济发展;扩大,调整和优化,带动 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是一样的吗?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受其制约,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旅游者的 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间距离过远会制约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_________上,其次,看与其他景观是否构成_____________,再考虑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_____________且更具___________的资源。4.旅游地的 及交通的_______性。5.旅游地的 能力及环境。6.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体性旅游活动形式,近几年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陕西延安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环境及文物保护。

2.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2)破坏动植物资源:盗挖 偷猎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3.对策:

(1)对自然景观区应治理

,保护 ;

(2)对于古典景观,应修复文物古迹、与旅游区相协调。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

合作探究:旅游业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读图3-3—1 “1978—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回答下列问题:

(1).1978~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有了什么变化?

(2).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有何意义?

2.读图3—3—3 “天柱山地理位置”,回答下例问题:(1).你认为天柱山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必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

响,如何正确理解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法·规律】

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的评价:

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基本的描述:等级高,特色显著,具有非凡的****价值)

特别提醒: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应注意: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美学、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所有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价值;一类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而常常有一种价值最具特色。

其次,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亦影响其游览价值。2.开发条件的评价(模型)  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及其市场距离 区域环境背景

自然条件(关系到旅游的舒适度、安全性):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承载力等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基础设施、接待

能力等)

社会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达标检测】

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社会秩序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

游。有的提出去昆明,有的提出最好去海南,有的想去武夷山,有的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替他们拿个主意,完成3~6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交通条件 B.旅游观光地 C.身体状况 D.旅游费用 5.这次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参观学习B.娱乐消遣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6.构成这次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游者 B.旅游景观 C.旅游业 D.旅游指南

7.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1)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学生反馈】

我学完本节课后还存在的疑问:

【教师评价】

第三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2、能利用所学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教学过程】:

(预习交流):

1、提问: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意义。

2、讨论

你去过那些旅游地,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旅游的时候,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

(互动探究)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结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景区,让学生分析发展起来的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不同自然环境,形成景观不同;

不同景观,因气候不同而不同.2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2)市场距离

概念 ——

①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分布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②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用图表示如下)

出发地 目的地

时间 + 费用

经济距离

结论 ——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原因 —— ①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条件

②旅游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 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 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

4、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人数就很少。

例如:(教材76页)天柱山风光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的途径有:

①加强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 ②旅游活动配套设施的建设 ③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概念 —— ①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活动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事例分析 ——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

庐山:环境承载量较大。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

黄山:环境承载量较小。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上挑下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问题:地区接待能力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6、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影响。(当堂达标)

学案:74页,即时巩固和自我测评。

(质疑反馈):讨论:以临沂市蒙山风景区为例,如何合理开发?

第四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② 世界工业地域

能力目标

增强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②从所给案例中得到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学习方法

①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②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过程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工业联系有哪几种?

生产上的联系--即工业产品的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优势: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问题: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拥堵,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环境问题加剧等。

3.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原因:工业过分集中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等。

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跨国公司的布局,或趋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或趋近市场较大的地区。

4.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工业化的后期表现为?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相比较而存在,相独立而发展。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空间的集聚,到工业化后期,多表现为工业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落后的地区扩散。

5、工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方式有哪两种?

由于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效应等作用,使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它有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精讲点拨〉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高科技企业之间大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 集聚现象?(集聚能接近市场或用户,及时反馈信息,以获得规模效益。)

2、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及是世界各地?

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

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3、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以钢铁工业或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高,容易扩展成工业城市;而以糕点、糖果等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不易形成工业城市。〈当堂达标〉

做学案67页典题精析1、2、3、做学案68页即时巩固1、2、3、(二)重要工业地域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请同学们说出一些世界著名重工业区的名称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区、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调整的措施?

3、在地图册上找出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精讲点拨〉

1、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水资源充足;内河航运发达;市场体制

健全。

辽中南工业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海

洋运输便利;市场体制薄弱。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丰富的煤炭资源、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五大湖廉价而有便利的交通;农业发达;经济发达。

3、世界一些著名高科技工业区。分析其区位条件。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

区位条件: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 〈当堂达标〉

做学案69页即时巩固

1、做学案69页自我测评1、2、3、4、〈质疑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怎么学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释吗?

第五篇: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必修1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鲁教版

必修1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地球的公转,一是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速度;二是黄赤交角,知道黄赤交角存在的原因及黄赤交角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三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知道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三、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绕日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强调:

1、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演示时注意地轴的指向要稳定。

[知识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如图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慢。地球公转一周360º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设问过渡]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课件播放]黄赤交角的形成

[问题导学](1)黄道和赤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º26’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纬23º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学生活动]通过看动画,结合图1-3-4,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图1-3-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教师活动]巡视、指正学生动手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交流后,可以师生共同学习,得出结论。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2)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4)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落在哪一半球,即为该半球的夏半年,是另一半球的冬半年。在太阳直射点上,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解释为什么地球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四、目标检测

五、配餐作业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情境创设]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swf [分组讨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点播]时刻确定,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确定,此时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确定一点,让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观察在直射点运动过程中,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时,要注意做到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回答有错误时,要做到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要归纳总结,强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在此基础上给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º-纬差

四、目标检测

五、配餐作业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

[提问]现在你能帮赵亮家分析买房的疑惑吗?

[过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识讲解]晨昏线把它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把某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弧长换算成时间就是该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和夜长。

[学生活动]回忆晨昏线和赤道的关系,分析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情况

[教师活动]帮学生定性分析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结合图1-3-9,针对每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分组讨论]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根据北半球规律,学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过渡]一年中,随着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学生活动]结合图1-3-9分析,地球上高、中、低纬哪个纬度地区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哪个纬度获得的最少?哪个纬度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

[教师讲解]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窗:四季的划分

[学生活动]根据“五带划分示意图”,试解释五带划分的依据;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该如何变化?

四、目标检测

五、配餐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是难点,难度大,学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方面,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通过利用观察动画计算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课本中楼房的采光问题加以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利用动画观察,和让学生自己回忆我们在一年日出、日落的时间差异,从而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本节学完后要把地理的自转结合起来考虑,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难度大,我们讲课时放慢进度,同时结合各种题型进行讲解说明,理解地理的运动和地理意义。

下载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