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5篇

时间:2019-05-13 23:2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篇: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讲

绪论

1、人居环境学(概念)

概念: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

2、任务

1、利用仪器和已有的科学资料对人类的聚居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促进和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原因。

2、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研究。

3、对现存居住环境的人口、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改造措施。

3、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

1、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2、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扩展的研究的领域。

3、他认为人类聚居环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4、人居环境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

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

5、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学科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狭义):是指城市居民和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广义):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概念: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由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第二、第三产业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兴起的原因 1、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

2、人类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3、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人居环境令人堪忧

4、城市规划的失误和教训太多

7、聚落

聚落的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启示点和切入点。

8、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

1、新挑战推进人居环境科学成为大科学。

2、科学与人文交汇成大人文,走向更高境界。

3、大艺术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9、人居环境的释义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0、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1、五大原则(EESSC)

生态观(Ecological view):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经济观(Economic view):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科技观(Science view):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观(Society view):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性。文化观(Culture view):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12、五大统筹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

13、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14、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系统: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综合体)

1、各单元间联系广泛而紧密

2、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

3、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学习并对其层次与功能结构重组完善。

4、开放

5、动态

15、复杂性科学倡导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想导向和概念模式。

16、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1、“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范式: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框架。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合成的科学集团,遵循特定的科学规范,具有共同的科学信念,探索共同的目标,内部交流较为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

17、人居环境规划设的三项指导原则

承上启下;左顾右盼;设想将来。

18、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人类聚居进行描述性的剖析:分析聚居的基本特点,聚居之间的相互关系,聚居的演化过程,聚居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对人类聚居基本规律的研究:研究人类在生活居住方面的需求,聚居的成因,聚居的结构、形式和密度,以及对未来城市的影响和预测。

3、研究制定人类聚居建设的计划、方针、政策和工作步骤。

19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1、研究对象: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human settlement)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3、目的: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创造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0、人类聚居学的定义

“人类聚居学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他们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

21、人类聚居的组成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在这里,“人类”这个词限定了聚居的类型(是人的而不是动物的),同时又传达了这样一个含义,即人类聚居必须使人得到满足。据此,人类聚居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容器。

22、力动体:

力动体:所有形成聚居的力的综合构成了聚居中的力的结构。

23、聚居的剖析

本体(住宅)

中心(教堂和商店)循环系统(街道)特殊区(学校)(村庄)

24、聚居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有关聚居发展的定理,指出聚居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第二部分,聚居内部平衡问题,第三部分,关于聚居的实体空间特征的定理,包括聚居区位、规模、功能、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25、聚居的结构和形态

聚居的结构——通常指城市或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聚居的形态——指聚居地外观形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平面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

26、未来城市的三种可能形式:

坏城或死底托邦(Dystopia)、不可行城市或乌托邦(Utopia)、合意可行的城市或安托邦(Entopia)。

27、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需要对人类聚居有全面的、合理的认识;

需要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确定发展目标;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以及其中的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建设,确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需要为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

28、我国六大人居环境类型分析(了解)

29、水文地质

1、地下水储量影响城市选址

2、地下水质影响一些行业的布局

3、地下水的开采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4、地下水的流向决定城市工业和居住生活用地的相对布置

5、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的布局。

30、水文条件

1、河流影响城市的选址

2、地表水水情要素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形式

3、河川洪水位状况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安排

4、河流洪水对城市构成威胁

31、城市气候

1、城市气候的成因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面 城市的产业经营的影响

城市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质

2、城市气候的典型特征

1)热岛效应;2)城市逆温;3)灰霾岛效益;4)雨岛效应;5)干岛、湿岛效应

32、水资源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

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标志

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33、社会环境与社会资源

(一)政治经济体制

芒福德: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与经济的转变。

政治因素历来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相关法规制定的完善,尽量的不出现法律漏洞,以及避免受各受益主体的倾向,使受益主体最大化的均衡。

多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才能的设计者与决策者中的人才,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宣传和贯彻提高全民的人居环境知识,使民众最大限度的参与对自己所处的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进一步体现民主政治。

34、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5、大环境的选择

大环境:指居住区外部的周边环境,包括居住区四周的山脉、建筑、河流、道路。

36、中环境的选择

中环境:指居住区内部环境,包括居住区的地形、地势、建筑布局以及山水景观的布置等。

37、小环境的选择

小环境:指住宅的内部结构,包括房型、门窗、客厅、卧室以及厨房和浴室。

38、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原则

1、环境育人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量力而为原则

4、天人合一原则

39、按照圈层结构理论:

圆状或近似圆状的简单集中式布局的城市,中心区为大型广场绿地。

40、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正当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

41、创建怡人化、生态化、智能化、家园化住区环境的对策。

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3、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新城规划与建设

4、重新修订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

42、居住区规划中的生态考虑

供热系统 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通风系统 停车系统 绿化系统 能控系统 其它系统

大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如何理解中国城市设计。

3、(斑块—廊道—基底;岛屿效应;边缘效应;生态位)——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4、绿色节能小区在我国应用现状。

近两年哪些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奖,中国人居奖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1990年开始,中国便与联合国人居奖结下不解之缘。以下是中国历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名录:

——1990年,唐山市政府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荣誉奖”;

——1992年,深圳市住宅局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5年,上海市因实施解决居住特困户项目而荣获“人居荣誉奖”;

——1996年,建设部长侯捷荣获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是中国首次以个人名义获奖; ——1997年,中山市长黄子强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沈阳市市长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9年,大连市长***获“联合国人居奖”; ——2001年,杭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2年,包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3年,威海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4年,厦门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5年,烟台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6年,扬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7年,南宁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8年,南京市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2008年,绍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

——2008年,江苏张家港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张家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沈阳市铁西区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获“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并宣布武进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实验城市”。——2010年,江苏昆山市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市。

——2012年,浙江安吉县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第二篇:人居环境复习

1、人居环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作为人聚居地,人居环境经历了从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从次一级人工环境向高一级人工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就人居环境体系的层次结构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散居、村、镇、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等等。人居环境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一经形成,就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并且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人居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人居环境的特点主要有人工性、时空性和阶段性。

人工性是指人居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而形成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比之于自然环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第一表现为政治性:为特定社会集团服务。第二表现为社会性:体现在为居民创造的各种生活功能和服务功能。第三表现为文化特性,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指人居环境的文化品位、市民精神、社会风尚、以及文化设施等。第四表现为经济性(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例如收入水平、居住水平和状况、出行条件、购物消费环境等。

时空性是指人居环境从起源开始,经历了一个从古代到近代的时间演变过程,也经历了一个从点到线到区域到全球的空间变迁过程。

阶段性是指人居环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定向的过程,其各个时期的选择和定向常常决定着人居环境的演化性质,甚至决定着人居环境的存亡。

3、人居环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人居环境是以建筑、乡村、急诊、社区、城市、区域到全球等所有尺度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人居环境研究的内容有:

其一,人居环境的功能: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经济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域的组织形式。人居环境作为功能综合体,必须围绕着“人”来进行演绎,并满足当代人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需要。

其二,人居环境结构与形态:人居环境功能发挥源于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和表现形态的宜人。人居环境的各项功能,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来实现。这些功能与结构和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构和形态的合理性带来功能有效的发挥。

其三,人居环境管理和调节控制:人居环境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主要包括对人居环境的评价、预测、区划、优化模型研究。

4、试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与中国城市化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城市化是以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这种密集经济为现代生产的专业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环境,也为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金融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奠定了基础。城市化不仅包括城镇人口和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从而引发城市人居环境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年 城市发展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许多政治上的失误。1966-1976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农业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差距

也日益增大,城乡利益冲突不断激化,整个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和居环境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其特点是城市功能残缺,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多以消费城市为主,许多历史名城处于衰减状态。

第二阶段1978-2010年 城市发展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实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我国城市的数量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结构逐渐合理。通过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5、城市人居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是指城市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物质、信息、能量相互作用的联系中,承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城市人居环境功能具体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抵达功能,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用交通网将三者联系起来。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综合体,并共同构成城市的功能体系整体。

6、工业社会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有哪些?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向工业中心社会的质变。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发生在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紧密相关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了自然力对人类的自然地理限制,并使建立拥有大量机器的工人的现代化工厂成为可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机器大工业的生产体系和组织形式的出现,引起人口和资本迅速集中于城市,从而大大加速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除了继续保持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外,还真正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功能成了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国民经济的重心由农村移向城市,城市首次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从此,城市不仅在政治上领导农村,而且也在经济上取得了对农村的支配地位。

7、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人居环境功能有哪些?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微电子技术的使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家用电器产品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通过计算机、机器人推动了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升级推广实现了人脑的延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推动下,城市化的水平大为提高,一批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或城市带相继出现。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城市分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局面,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趋缓,甚至出现城市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的郊区化现象。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中,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生产中心降到了次要的位置,由各种要素市场组成的市场中心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经济中心的功能已经转变为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中心为标志的经济中心;并称为各类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的荟萃之地,是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的主要基地。科技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信息源、信息量急剧膨胀,信息的开发、搜集、处理、储存、传输手段日益现代化,人们的活动对各类信息的要求和依赖性日益增多,信息产业化已开始成为现实,城市作为信息中心的功能也逐渐突出起来。

8、试述城市人居环境功能动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自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代城市复杂的多样化的功能,是历史上的城市功能不断累积、叠加、优化的结果,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有序的系统。决定城市功能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发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功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从简单功能到复杂功能、从低级功能到高级功能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城市功能叠加型的发展规律。原来没有的功能产生并发展起来,原来已有的功能在继承下来的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现代城市成为多元功能的集合体,如政治中心功能、工业中心功能、交通中心功能、市场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服务中心功能、信息中心功能、科技中心功能、教育中心功能、文化中心功能、生活中心功能,等等。城市功能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二战后,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使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有力的推动了城市向极其广阔的空间扩散,使城市由聚集转向分散化时期。促进了城市地区多种新布局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9、什么是循环经济?社会实践中如何运用循环经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循环经济: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必须转变,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10、试述排斥性分区的社会影响有哪些?

排斥性分区是指政府通过财产税把那些不为当地政府分担费用份额的家庭排除在外。排斥性分区使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取得了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的成效。住房的建设成本增加,就会增加住房的市场价格,在给定税率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产税收入。就整个社会而言,排斥性分区增加了居住在工作地点之外的就业者的工作和生活成本,限制了贫困和少数族裔人口的流动,减少了他们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这些家庭的孩子也被隔离在破旧不堪的中心城市蹙额小,没有机会与中高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交流,缺乏横向的比照与激励,进而长期沉溺于贫困和破败所产生的心理阴影之中,不思上进。

11、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指城市人居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结合和相互联系的区位表达。城市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是人居环境各组成部分(包括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公众机构)外在物质和非物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人居环境具有不同的形态,甚至同一人居环境内部的不同地点也具有不同的形态。

例如,人居环境的土地利用是人居环境的形态,隐含在土地利用下的土地利用地租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则是人居环境的结构。人居环境形态与结构互为表里,结构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撑要素;形态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外部显性状态。结构源于一系列组织规则,而形态源于物质和精神。

12、试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就其城市内部一般都有明显可分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它们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构成了我国城

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文革”结束之后,我国城市经济复苏,城市建设掀起高潮。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为三种类型:向心集中型、离心集中型、向心分散型。并用潜能模式来描述这一过程,即由团块状想心环带城市、星状城市向城市群或城市连绵带发展。城市土地有价,直接导致了人口和工业的外迁、金融法、商业、办工业等第三产业在中心区得到强化。这种土地置换的变现为:城市外围新工业区的建设,城市郊区居住区的不断扩展,甚至在远郊区开辟城市用地,形成“一城一镇”或“一城多镇”的城市组合空间结构。

13、试述结构学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城市空间结构的解析应建立在社会结结构体系的层面上而不是个体选址行为。结构学派强调资本主义生产中社会关系的空间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阶级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的城市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的空间体现。

14、试述交通因素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影响主要是通过交通便捷性来表现。第一,交通条件的改善,节约了人力、物资在空间中移动的时间以及所花费用。第二,降低了交通成本对城市发展的约束。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赋予城市人居环境以更为灵活的变化空间,改变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城市空间扩展范围,是高密度紧凑的空间趋于分散化,由平面一维向立体多维发展,实现了对传统空间的超越。第三,增强了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同时建立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方便联系。第四,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健康发展。交通改变了城市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其引导与反馈作用使得城市形态结构更趋完善。

15、试述人口因素对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结构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口数量越多,城市用地越多,也就是说人口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规模的大小。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家庭构成、职业构成。人口结构不同,城市住宅开发的形式、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有区别。此外,不同阶层的居民的购居能力有所区别,导致了对属性空间选择的分化,是城市居住空间空间分异,从而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的迁移与增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一方面需要城市为其配置相应的居住、服务等设施,这必将扩大城市的用地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经济、自然环境、资源等限制,城市用地的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城市则垂直立体发展,城市密度增加。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

16、试述工业化对全球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什么?

大规模该自然为人工生态系统,干扰生物圈正常运转:如农田开发。大量取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例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发。向环境输入大量废弃物,严重污染生物圈:例如污废水向河流倾卸。带来的典型的全球人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以及酸雨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第六章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第八章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 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审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重庆工商大学审计学

审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简答题:

1.区别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答:

审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责任: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不同点:①实质不同

②具体内容不同

③承担者不同

④追究者不同)

2.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答: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鉴证业务、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会计服务业务及其他业务。

(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编制的书面认定资料的可靠性进行查证,以增强或解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具体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复核业务及保证业务。(2)管理咨询业务(非管理决策)(3)税务服务:税务筹划

(4)会计服务业务:代理记帐、编制报表等(5)其他鉴证业务:资产评估、个人理财等。3.审计计划实施终结阶段的审计工作有哪些? 答:(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出具审计报告

(4)提出管理建议书

4.审计人员方面的法律责任。

答:包括违约、过失、欺诈三类法律责任。

违约: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达到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的要求。过失:是指因主观上未能恪尽职守,未保持认真、谨慎而造成损失。

包含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欺诈:是指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行为。与过失责任的本质区别是作案人具有不良动机。

(补充: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5.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的五项认定。

(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答:分为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五类。

(1)存在或发生。各项资产、负债及业主权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所有已进行会计记录的交易在特定期间均已发生。

(2)完整性。在会计报表中所有应列示的交易和事项均已列入。

(3)权利和义务。在特定日期,各项资产均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均是公司的义务。(4)估价或分摊。各项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已按适当的方法进行 siwei

重庆工商大学审计学

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siwei

第五篇: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2财政学

一、学科定位:

应用经济学

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

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涉外部分

三、财政学的几大知识板块及关注重点:

基础理论部分: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

表现:

1.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 公共产品问题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 市场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 偏好不合理-优劣值品问题

2.经济稳定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 失业和通货膨胀

3.收入分配领域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问题 贫富悬殊加剧

公共产品:于私人产品相对,具有联合消费和共同获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它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效应:是指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什么是财政?(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价值)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选择某种消费品对其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固有职能,即聚财和公平分配收入。

3.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解释自己写。

什么是公共财政?:

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其内涵包括:

财政起因于市场失灵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选择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特点是什么?:1.他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他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他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4.他是法制化的财政

财政支出部分: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政府支出的分类及不同经济影响:按性质,新的政府支出分类方式,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国民经济面临工业化的繁重任务,政府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

2.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

期项目;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

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与购买性支出相比,转移性支出的重点在于体现社会公平,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则是间接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市场发育程度高,社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财政分配政策重点倾向于体现社会公平,因而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以此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

税收支出及其形式:

税收支出:以法律条款规定的 对于特定的活动或纳税人的各种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可分为照顾性支出 和刺激性支出

形式 税收豁免税收抵免 纳税扣除 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退税 财政收入部分

现行税制体制概况及其改革方向:

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和几年来的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税制改革三大做法

(一)所得税:

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

(二)一般消费税:

增值税的改革继续呈现扩张的趋势,普遍开征增值税或提高增值税的标准税率

(三)绿色税收备受重视

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改革思路2:

1、合理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建立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

(1)优化流转税体系:改革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 关税

(2)优化所得税体系,增强其经济调控功能特别是个人所得税

2、规范税费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

费改税改革 税为主 费为辅

3、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如环境税

4.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存在哪些税类,税种?:

(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

(五)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和地方税

近期税改的主要税种?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提供售价或压低购进价格等方法,将其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前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后转:指纳税人在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负转给供应者。

消转:指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税收资本化:指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

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

(一)税种因素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二)商品的供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三)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四)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五)计税标准,从价税还是从量税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几大课税理论 特别是最适课税理论

国债

什么是国债?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意义:

定理 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核心思想:公债不是净财富公债无非是延期的税收 在理性消费者的眼中 税收和债券是等价的。因此发行债券不会提高利率 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会增加通胀的压力

意义:公众是否将债券作为其财富的一部分,关系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政府如果用公债代替税收,公众将增加即期的消费量。所以公众面对发行公债是否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对于政府的财政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预算及预算理论

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它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什么是预算管理体制: 所谓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主要包括:确定预算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现行体制的特点: 财权财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

1994年来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实施的成就,问题及进一步完善: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5)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1995-2002年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1999年、2001年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2000年起,加大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的力度

2002年起,一般性转移支付 标准收支差额和转移支付系数

二 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进一步完善

(一)成效:总体运行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1、政府间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2、促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两个比重”

逐步上升,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3、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财思路发生明显转变,促进了产业结

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4、强化了对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提高了地方坚持财政平

衡、注重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5、财政税务机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二)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

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包括上下之间的纵向转移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一般以纵向转移为主。

宏观调控部分

什么是财政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计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性因素的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收支差额。强调事实,预算的执行结果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1.赤字债务化 2.赤字货币化

(二)赤字不同弥补方法的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的经济影响 2.货币化融资的经济影响

我国财政赤字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手段

1、经济增长效应

2、改革效应

3、拉动效应

(三)我国财政赤字并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1、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对于平抑物价起到了很大作用

3、及时而迅速的财政政策调整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

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哪些政策,区别是什么?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汲水政策,补偿政策两者的区别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汲水政策,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补偿政策: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应用相关财政学原理,谈谈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的目标,类型及主要财政政策目标:指财政政策的执行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

(1)经济的适度增长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3)收入的合理分配

(4)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财政政策工具:

(一)税收

(二)公共支出

(三)国债

(四)政府投资

(五)预算 以及财政补贴等

1998年 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涉外部分

减除国际重复计税的几种方法,抵免法,免税法等

税收饶让

下载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5篇)

    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

    2011下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整理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简答题4个共40分,材料分析题(阅读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

    2018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2018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人居环境(最终定稿)

    居住建筑与人居环境姓名:XX学号:XXXXXXXXXX简介: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 分析 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 ,提......

    人居环境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推进人居环境建设 太原市晋源区建设管理局局长荣春贵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的简称,是以“人”为主体来研究生活的,是一个融贯综合的学科,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精选合集]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区......

    2011下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推荐5篇)

    政治经济学(每周上3节的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

    环境毒理学期末复习总结(五篇)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污染物。环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