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康动员讲话(推荐)
在镇“全面达小康”动员暨2007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张笑春
(2008年2月22日)
同志们:
新春刚过,节日气氛依然浓烈。然而我镇全面达小康的决战时不我待,镇党委、镇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和落实我镇二届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总结2007年工作,表彰在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作出较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2008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的工作主题,凝心聚力,创新克难,团结拼搏,奋力突破,以只争朝夕的意识、决战决胜的姿态投入到全面达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形成同建小康社会的浓烈氛围,力争年内建成全面小康达标镇。
过去的一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大项目信息开发工作受到通州市表彰。2007年,新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资6.6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项目5个,完成投资4.66亿元。全镇完成工业投入7.5亿元,规模以上项目投入6.8亿元,科技项目投入3.26亿元,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在规模工业产值中占比达81.5%,名列全市第一,取得“高新技术发展标兵”称号。引进市外民资和重大服务业项目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工业产值实现55.6亿元,销售收入52.4亿元,利税4.7亿元,利润4.2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6亿元,财政收入5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8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亿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十总镇被评为通州市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镇。
二是环境建设有了重大改善。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如期完成,重点河段、路段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水利工作继续获得通州市级先进;清洁家园工程全面推进,全镇17个村居全部推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户垃圾处理普及率达70%;在农村道路通达和桥梁改建工程上,新建农村水泥道路7.43公里,新建桥梁7座,32条主要镇村道路完成路名命名和路牌设置安装工作;全面完成2007年绿化造林任务,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5.6%,5个村成为南通市生态村;国投土地整理项目全面竣工,项目所在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镇农村环境建设成为通州市先进,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
三是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坚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2007年,十总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先进单位。在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的同时,探索发展社区教育事业,在全市率先建成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初步形成以社区文化教育中心为龙头,以村农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为网点的社区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有线电视广播“双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保持南通市、通州市先进。关注社会福利事业。新建五保老人公寓1座,敬老院功能进一步增强,环境进一步改善,扶贫助残工作得到通州市表彰。支持发展宗教事业,大圣寺庙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首期工程已经竣工。高标准新建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使村干部办公朝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四是民主法制得到稳步推进。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大调解、社区矫正工作,壮大信访大调解工作人员队伍,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开展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各村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显著加强,2007年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集中整治佛法事市场秩序,封建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组建了镇保安联防大队,投资新建了镇区保安监控系统,2007年,我镇社会治安工作获得南通市先进,平安建设工作获得通州市表彰。
五是党建工作实现持续增强。不断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科学意识,提高了全镇的文明程度,涌现出18个通州市文明单位,5个文明村和一批市镇两级小康标兵户、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青年文明点、巾帼示范岗等。开展创建“五型”支部活动,以“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党员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和“双带”本领,党员干部形象在群众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建12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支部,扩大了党建覆盖面。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党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被通州市委评为2005-2007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廉洁自律工作,在全镇探索性地建立了民情信息员制度,十总镇“织牢关注民生的信息网”被通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勤政廉政十佳新事。纪检监察工作荣获创新创优二等奖,镇纪委被市纪委评为先进集体。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在座各位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攻坚克难、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与先进镇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用于小康建设的可用财力偏小;项目农业规模小、数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农业收入增长不明显;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效果不突出;村级经济薄弱,历史债务较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差甚远;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率还不够满意;人民群众幸福感还有待提高;部分小康指标实现难度较大。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难而进,锐意进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赶紧加以解决。
下面,我根据全面达小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全面达小康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谋求新突破、力争新赶超、实现新跨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确保我镇今年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全面达小康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勾勒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全面达小康成为十总发展的鲜明主题和全镇人民的不懈追求。全面达小康关系着全镇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党委、政府执政一方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年是我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决战年。对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全镇小康建设综合得分已达到90分以上,15项指标已有10项达标,2项达时序进度,农民养老保险、百户家庭电脑拥有率、森林覆盖率等3项未达进度,到年底达小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全镇上下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紧咬全面小康目标,逐个推进。牢牢把握“全面达小康”的工作主题,寻找原因,狠抓关键,制订措施,攻坚克难,紧紧抓住“作风建设年”这条主线,全面突出“亲民务实”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把全面小康目标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提升全镇居民的幸福感,努力在提升中实现小康,在跨越中促进和谐,在奋进中实现腾飞。
第二,全面达小康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镇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和谐因素不断增多,总体上实现了生产安全文明、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安康富裕。但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十总人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宽裕,广大群众更加盼望完善的公共服务、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更加盼望水清气爽的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更加盼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得到有效维护;更加盼望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新十总,就是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长。所以说,全面达小康是一项惠及千万十总人民的民心工程。它从本源上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从根本上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全面达小康是十总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我市确立“学昆山、超丹阳、赶太仓”、“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奋斗目标后,西部、南部乡镇发展迅猛。目前,这些乡镇已经全面或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的指标远远超出小康标准。各镇都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上动脑筋、做文章,竞争十分激烈。我镇的发展还未做到全面协调,有些小康指标今年实现难度大,与我市发达乡镇距离远,我们如不迎头赶上,就可能成为全市全面达小康的包袱。我们要高度重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办成百姓盼望已久的大事、好事,解决一些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全面达小康既是我们当前的一项关键工作和核心任务,也是十总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依托;既是造福于民、惠及百姓的现实追求,也是检验我们镇村干部发展本领、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全镇各条战线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达小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豪情满怀、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努力以更大的发展业绩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福祉。
二、牢牢把握全面达小康的关节点,以更加扎实的举措加速发展、加快跃升、促进腾飞
今年全镇全面达小康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达小康”统领全镇各项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全民齐努力,全面达小康”主题活动,重点实施“富民强村、环境整治、保障覆盖、和谐创建”四大工程,确保我镇2008年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在全面达小康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发展要求高、任务重。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的新十总,也要建设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十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三条原则:一是全民参与。广泛发动、全面动员,进一步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各方面建设全面小康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全民齐努力,全面达小康”的浓烈氛围。二是务实推进。结合“亲民务实”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既争进度,又保质量,确保各项指标经得起上级验收,承得住历史检验,赢得了群众认可。三是统筹兼顾。在建设经济小康的同时,十分关注生态、民生、文化娱乐等指标的提升,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努力建设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
为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镇上下必须在“全面达小康”上聚焦优势,在“构建和谐”上聚合力量,围绕“既成指标抓提升、可成指标抓提速、薄弱指标抓突破”的工作思路,今年在抓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组织实施好以下四项工程。
(一)实施富民强村工程:
“全面达小康”,民富村强是基础,持续增收是关键。离开增收关键,小康社会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富民与强村同步推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机制,为“全面达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千方百计推进农民增收。围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10%以上的目标,按照《农民增收五项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继续开展农民职称申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的家庭营业性收入。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在提高务农收入的同时,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高度重视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成功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经验介绍等方式,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创业技能。依托工业发展优势,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就地转移和灵活就业,重点帮助失地农民、家务缠身等困难群众就近就业,促使不创收、少增收的农民在稳定就业中快速增收。
2、百花齐放发展特色农业。贯彻“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方针,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发展区域特色。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农业格局。大力发展品牌、生态农业,培植优质稻米、大棚蔬菜等无公害农产品和品牌农产品示范基地及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场,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年内力争引进高效规模农业项目1-2个。建好施家店村占地60亩的休闲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利用柏树墩村市引智示范村的优势,推广种植荷兰豆;利用中雁村肉鸡养殖技术优势,扩大养殖覆盖面提升养殖规模;利用于家坝村养蚕历史久、经验好的优势,在周边大力推广蚕桑养殖,发展农民广种胡桑,促进经济、生态双赢;利用通州市十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张家坝村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管理经验,做大做强我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农民、连接市场、合作致富的作用,提高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3、各显神通发动全民创业。继续参与市“十大创业功臣”、“十大创业标兵”、“十大创业能人”、“十大创业带头人”“小康标兵户”等评选申报工作,进一步弘扬“三创”精神,倡导“干部创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褒扬创业典型,激发全民创业的内生动力,使创业成为全镇人民普遍价值取向,养成“人与人比能,户与户比富”的上进心态。各村加大对所在村新评选的市镇两级“小康标兵户”的宣传力度,请他们作创业经验介绍,扩大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大潮中试身手,显本领。充分发挥村干部“双带”作用,引导更多想创业、敢创业的人投向创业实践,壮大创业队伍,达到致富百姓、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的目的。镇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强化服务,提高全民创业成功率。各村利用好宅前屋后“300平方米”政策,积极扶持民众初始创业,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增强信心,向私营企业发展,私营企业向有限公司提升,促进创业层次换档升级。
4、多措并举壮大村级实力。我镇大多数村负债较多,要改变面貌,就必须大力增加集体收入。一是通过经济合作组织获取集体收益。村集体为合作社提供教育培训、信息传播、代购代销等服务,在农经部门的指导下,按实际贡献参与合作社利润的二次分配。二是做好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行政村合并后,闲置资产增多,各村要对村集体闲置房屋通过出租、联营、入股等形式提高资产利用率。各村要视情大胆进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民有、民办、民管、民惠”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可提取红利作为集体股滚动增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集体资产规范经营和财务行为,实现公开竞争、透明运作、保值增值。三是用好集体土地。各村通过集中居住置换宅基地、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措施增加的土地,原则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发包或自主经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根据实际可以民主公开的方式自主开发经营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市场、兴建标准厂房、职工集体宿舍、物资仓库等用于出租,或直接出租给客商发展经济。要大力发展农田道路林网,通过发展经济林木,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加强村级债务消化。加大陈欠农村税费的清收力度,多形式、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严格控制新债发生。利用市财政继续安排1000万元实行新增税收地方留存财力补助到村政策,我镇经济薄弱村要继续争取到上级扶持。深化“村企对接”活动,继续鼓励企业通过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等途径积极参与全面小康建设。五是做好村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利用村党组织换届、行政村合并、农村中小学教师超编分流等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的本领,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让村干部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宜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完成4个村河道疏浚整治整体推进和十总竖河疏浚工作,疏浚四级河道17条28万土方,二级河道1条8万土方。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桥梁改造进程,新建农村水泥路10公里以上,修建桥梁5座以上,同时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管护工作。积极配合做好“饮用长江水”工程,提升我镇居民饮水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生活用水需求。深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树立公众对集居区建设的信心,引导新建房农户到集居点上新建住宅。镇建设部门要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规划力度。严格控制零散建设,严厉查处各类违章行为,切实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2、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以努力创建宜居城镇为目标,加快推进改水、改厕工作,深入推进“三清”工程。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机制,健全农村垃圾处理队伍,加强清运人员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合理确定垃圾收集线路,增设部分垃圾屋,年内垃圾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逐步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工作体系。探索镇级污水处理方式,着力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集中区工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问题,提高农村水环境生态质量。有效监管农业投入品使用,防止农业污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禁露天焚烧。整治废旧物品收购市场,成立废旧物品收购集中区。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做好乱搭乱建小建筑、小摊点和私设乱挂广告标牌整治工作,保障宜居城镇建设。
3、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充分挖掘各种宜林地,发展以鲜食水果种植为主的经济林,增加成片林面积。重点推进沿河、沿路防护林带建设,每村高标准建成2-3条绿化带。积极开展绿色单位、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大力开展庭院绿化和四旁绿化,建成一批庭院绿化特色家庭。发动青少年参与植绿、护绿,强化绿化管护工作,使林木覆盖率保持20%以上。
(三)实施保障覆盖工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要把为民惠民作为全面达小康的重要任务,从直接惠及百姓的大事、实事、好事抓起,使全面达小康的过程成为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的过程,真正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重点做到四个“有”:
一要做到“老有所养”。社会保障是小康之本、和谐之基。目前全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和农村“五保”供养率已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下阶段,着力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向农村和弱势群体覆盖延伸,一是重点推进以个人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确保全镇纯农户参保率达60%以上;二是将企业职工纳入企业养老保险。集体企业全部实施企业养老保险。逐步将非公有制经济等新经济组织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敦促有实力的非公企业全面完成所属固定职工的参保工作。通过这些措施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要做到“病有所医”。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问题。去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下阶段,要切实加强镇、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办理惠民就医证等途径,切实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要做到“学有所教”。教育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完成二爻初中、爱儿小学的拆并和学校“校校通”、“六有”工程,全镇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育质量得到有力提升。下阶段,必须下大力气,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同时,继续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各项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保障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
四要做到“贫有所济”。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以助学帮扶援助、慈善援助、农村住房特困户援助、法律援助和就业援助为主要内容的五大社会援助工程,去年,共有近百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获得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援助,260多名贫困老党员、老乡干、特困群众受到慈善援助或结对帮扶。东源集团扶持四个村发展社会事业。下阶段,深入开展党员慈善募捐、结对帮扶、“一日捐”等各种声势浩大的济困活动,继续鼓励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机关干部与低收入农户、城镇特困职工家庭建立帮扶关系,确保村级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四)实施和谐创建工程。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
1、深化和谐创建活动。以社会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继续大力开展各类主题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和谐镇村、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机关、和谐校园、和谐医院、和谐关爱、和谐生态、和谐法治创建“十大工程”。不断创新创建形式、拓展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把和谐创建活动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渗透到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实现由点到面的延伸和扩展,努力使十总经济社会更加繁荣,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福祉不断提高;镇村发展更加均衡,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生态建设成效卓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与社会更加协调,民主法制全面加强,公平正义有力维护,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人与人更加和睦,人文素质全面提升,文明程度加快提高,全镇呈现出党群和谐、干群和谐、政商和谐、劳资和谐的生动局面。
2、繁荣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搞好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建立健全人人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全面推进文化建设,配合市里实施“送电影、送戏、送书”工程,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推进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双入户”工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以食品药品安全镇建设为抓手,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着力提高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3、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没有平安就没有和谐。必须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平安十总建设,使十总成为全市最安全地区之一。狠抓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打防控一体化网络建设,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抓好流动人口、未成年人犯罪和社区矫正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安全监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达小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成人民群众认可的小康社会,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树立服务意识,培养亲民务实作风,塑造人民政府崭新形象。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服务;二要弘扬务实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三要提高工作效率。着力解决办事慢、效率低的问题,形成政令通、节奏快、效率高的局面;四要廉洁自律。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不断提高全面达小康的组织化程度,以更大的力度强化运筹、硬化措施、狠抓落实
目前,全面达小康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各村、各部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创新思路抓谋划、分秒必争抓推进、动真碰硬抓落实,确保全面达小康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1、要把全面达小康作为战略工程,高度重视,摆上位置。为加强对全面达小康工作的领导,镇上将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面达小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全面达小康工作的总体部署、指导推进和考核督查。在组织推进上,大家都要各司其职,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通盘考虑日常工作和全面达小康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要及时洞察新情况,协调解决新问题,各村都要迅速进入角色,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及相关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本村“全面达小康的实施细则,做到目标具体化、任务项目化,一项一项地对照,一项一项地落实,补短补软补缺,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形成达标推进的强大声势。各村要确保将全面达小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要把全面达小康作为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达小康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全面加大宣传攻势。营造“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人人推动和谐”氛围,认真研究周密系统的宣传工作方案,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上下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地展开宣传攻势,对外扩大影响,对内凝聚人心,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全面达小康宣传热潮,使全镇人民充分了解全面达小康的指标体系和达标要求,及时知晓我镇全面达小康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充分感受到全面达小康带来的利益和实惠。要充分发挥百姓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开展“全民齐努力,全面达小康”主题活动,全面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要着力强化进程监测。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加强跟踪监测力度,推进各项指标的顺利实施。要继续把对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作为工作重点,及时掌握最新动态。统计部门要继续牵好头、负好责,其他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跟踪小康指标的实现程度。已成指标要进一步抓巩固提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可成指标要狠抓序时推进,立足于早,立足于快,一天不松,一着不让,一步不落地抓紧实施,争取尽可能地提前实现。特别是对尚未达到目标值的指标,要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逐一进行分解、量化,把各项目标、责任落实到人,时间量化到阶段和节点,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差距,制订对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3、要把全面达小康作为实事工程,雷厉风行,务求实效。要不断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不惟小康指标奔小康,不断向指标的上限看齐,向群众高认可度、高满意率看齐,向发达乡镇看齐,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公认、老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实现以点带面,在率先建成一批 “小康村”、“小康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村全面达小康建设进度,确保整体推进,全面达标,最终实现村村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要提升群众认可程度。考核全面小康、社会和谐,不仅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不能以镇域总体达标代替村村全面达标;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能以统计数代替直观感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全面小康考核中,省统计局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00户城乡居民进行电话采访,认可度必须达到60%以上才能确认为全面达标。这个考核是实打实的,工作不到位,群众就不买账。群众要认可我们的小康,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幸福感受尤其是富裕程度,全镇上下都要明确工作宗旨,端正工作态度,把功夫花在提高群众的富裕度、满意度和幸福感上,确保各项监测指标和群众认可度“双达标”。要强化队伍保障。全面达小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结合创建“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好班子活动,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推进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把领导班子和广大领导干部建设成为全面达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在“百名副科职领导驻村入户”活动的基础上,选派镇村两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做好宣传发动、指标统计、解决难题、上情下达等工作。要设立“一本三卡”,即民情日记本、便民服务卡、群众意见收集卡、服务跟踪反馈卡,反映社情民意,记录帮扶实绩。以真帮实干的行动、富民惠民的实绩,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紧密联结在一起,同心协力奔小康,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同志们,全面达小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崇高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我们的身上。全镇上下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时代重任,视事业为生命,以发展为己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团结奋进,众志成城,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十总建设成为繁荣发达、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小康,如皋百姓的幸福转身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略
小康这个词,在如皋老百姓的心间,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
因着小康,塑就出皋城人民对于当下生活的坚韧信念和珍贵精神;因着小康,寄托了皋城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种种畅想和深深期待。
从2003到2009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短短7年,跨越了30年的时空,把百万如皋人民的美好向往变成了现实。
我市紧扣建设全面小康这一中心,顺应百万如皋人民的共同心愿,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奔小康,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标准要求,按照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总体要求,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逐项排查分析,落实达标措施,对已达标的不满足,注重抓巩固提高;对未达标的出实招,扎扎实实推进。我市始终将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建设全面小康基础的同时,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富有如皋特色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对照《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经省统计局及省相关部门评估确认,2009年我市全面小康18项25个指标总体达标,社情民意中心2009年12月预调查显示,我市群众满意率为70.71%,比省定标准高出10.7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持续跨越
坚持开放带动、吸纳集聚,坚持强“极”拉动、沿江开发,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我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仅夯实了坚实基础,树立了有力支撑,并且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3年以来,我市抢抓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机遇,把沿江地区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沿江地区增长极不断凸显,对全市贡献份额持续加大,目前到账外资占全市的90%以上,重大项目占全市的80%以上,规模工业产值、投入占全市的7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市的60%以上。
我市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事,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双引擎”驱动战略。2003年沿江开发第一年利用外资就达到改革开放23年的总和,其后持续翻番,2003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亿美元。如皋港国家一类口岸建成开放,成为新世纪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在县域范围开放的国家口岸,如皋海关正式开关运行,成为新世纪在县域范围设立的首个国家海关。在外经外贸方面,积极“引进来”,加快“走出去”,外经外贸合作已拓展到31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外经外贸继续保持全省三强和十强。
我市还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以创新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成为南通惟一连续六年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县(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187家,总数居南通首位,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8.1%。
2009年,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全年完成gdp355亿元,增幅连续七年位居南通首位;人均gdp28174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9.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405亿元,总量和增幅均居南通第一;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1.75亿元、21.65亿元,增长32.3%和31.8%,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全省第四;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4.5%,持续位居南通第一。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分别达到15.76亿美元和6.51亿美元,总量继续保持南通第一、全省前列;实现外经营业额1.8亿美元,保持全省前三;外贸出口强势增长24.6%,增幅居苏中苏南首位。城市化水平达到45.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社会发展全面开花
为了让小康社会发展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我市始终坚持走统筹推动、共建共享之路,坚持将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通过省级验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1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8%。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村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三大超市”、“八大功能”一应俱全。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村级劳动力保障服务平台,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8.9%,农村村委会和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6%,领导干部述法考评经验在全省推广。
生态文明绿色交响
为了大力发展绿色gdp和生态文明,我市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广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引领各类主体自觉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审批环保准入制度,强化现有企业污染治理、能耗控制,大力推进生态创建。
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2009年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12个,居南通之首;建成省卫生镇、村数量占南通的三分之二,在全省领先;建成省、市级生态村数量居江北县市之首。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40.3%、20.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4.2分。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我市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三化”互动、城乡一体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激发不竭动力。
我市以“三集中”为主抓手,以万顷良田工程和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火车头”,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发动机”。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传统农业商品化、设施农业园区化和品牌农业外向化,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三化”互动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高效推进,建成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加快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为“三化”互动并进提供“原料库”。
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强势推动全民创业,提高城乡群众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17709元、263.8亿元,分别增长12.4%和20.3%,增幅均连续七年位居南通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1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5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8.5平方米。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达100%;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为15.2平方米,城区公交环线开通营运,村村开通公交。百户家庭电话和电脑拥有量分别为284.4部和47.5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19.2%。恩格尔系数为36.6%。
七载励精图治,七载奋力拼搏,一个曾经是如皋人心中美好愿景的全面小康社会,就这样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来到了身边。如皋之所以能在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用短短七年时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得益于在困境中勇于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得益于在谋划中更加着眼长远、科学统筹;得益于在前进中敢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得益于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及百姓。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个真真切切的现实理想,必将引领如皋人民昂扬奋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本报记者邱辰
从2003年起,我市就启动了“百村万户”帮扶工程,全市上下抱成团,携手共奔小康,这不仅是关爱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的具体行动,更形成了一项惠及民生的长效机制,助推小康早日实现,让小康成果加快由全民共享。
关注民生、关爱民生、改善民生是全面小康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市把全面小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惠及群众的最大实事,不仅围绕指标体系的实现抓推进,更主要的是围绕百姓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改善使实招、做实事,让百姓在小康建设的实践中得实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实现的小康只是全面小康的第一步,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客观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一时无法摆脱生产和生活的困境,如何让他们与全市人民一起携手奔小康,让更多的人群共享小康的成果。6年多来的帮扶实践已成功解决了这一课题,并有了显著成效。包括科技帮扶、项目帮扶、捐资帮扶、结对帮扶、就业帮扶、保障帮扶、就学帮扶、救助帮扶等帮扶工程在内的一系列帮扶活动,就是要立足于更好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使全市的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就是从根本上建立长期帮扶和有效帮扶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一套惠及民生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是进一步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挖掘时代内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融洽和谐的社会风貌,把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真正使全市的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要真正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既要解决好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又要落实好对贫困户的“常年关怀”,做到“输血”与“造血”并重,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从而整体进入小康。
建设小康,生活幸福,是老百姓的千年梦想;扶贫帮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心声,是全社会的责任和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帮扶的核心是爱心,帮扶的主题是善举,帮扶将成为引导人们向善、向美的一种道德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动力。让我们迅速携起手来,献出我们的爱心,集聚我们的力量,践行我们的善举,助推贫困户一起奔向小康。
第二篇:小康建设讲话
乘势大上奋力争先
向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跨越前进
过去一年,我们农口紧紧围绕市委“一个重心、五大重点”,经过上上下下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高效、健康发展。按照市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将农口工作报告如下:总结一年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经济指标突破历史。2004年实现农
业总产值50.47亿元,增长39.4,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增长47.8,占农业总产值的57.4,粮食总产突破98年达到32.1亿斤,我们市相继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先进县、牧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绿色食品、禽肉总量在全省实现三个第一。二是典型群体全面覆盖。农村各业亮点、沸点、闪光点群星闪耀,遍地开花,华润、成福、绿洲、顺达等国家、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晋档升级,肇东海城等乡镇生态家园建设叫响东北,宋站万头奶牛、太平十万头生猪、向阳百万只蛋鸡专业化层次加速提升,高科技种植园区、标准化奶牛小区等示范工程亮点持续放大,黎明劳务北京租赁一条街誉满京城,各业典型深层覆盖,已经成为辐射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三是农村社会持续稳定。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两补一免”惠农政策深入落实,共发放“两补”资金4282万元,免征农业税6460万元。村级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扎实运作,农民负担切实减轻,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粮食强基础、牧业增效益、劳务创增收、加工激活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民四大强项收入板块,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增长23.4。以土地承包、资源发包和城镇职工就业以及历史积案为重点,大打信访攻坚战,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四是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以群众利益为标准和核心,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22个畜牧综合服务站、2456户有线电视安装、14个屯自来水入户、146公里砂石路建设等民心工程成果显著,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形成了上下思进谋发展、团结奋进奔小康的良好局面。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部门和单位对农口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得益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拼搏和开拓创新,总之一句话,就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
在估足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努力快发展、率先进小康的意识不强,准备不充分。二是主攻重点不明确,特别是项目建设中大项目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养殖业发展低层次,奶牛业发展质效不高。三是领导方式方法以及推进措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服务水平滞后。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存在着畏难情绪,缺少务实创新和突破发展的勇气和魄力。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胁扇〉昧Υ胧险婕右越饩觥?/FONT>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高起点定位,跨越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折和升级。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要以在全省率先进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统领,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2008年为主攻重点,夯实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为巩固提高,加快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为晋档升级,全面达标阶段。以此实现在全省提前5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按照市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农村乡镇和农口部门要实现整体工作创全优,主要指标进百强。就是实现农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7.7,其中养殖业产值33亿元,增长14,占农业总产值的60;鲜奶商品量16万吨,增长16.9,畜禽肉总产20万吨,增长30,粮食总产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增长6。为了完成上述指标,具体要突出发展“四化经济”,全力推进“四大建设”。
1、坚持主副换位,提升规模质量,坚定不移走好牧业化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副换位战略,要专业化推进扩规模,力争全市牧业专业村屯发展到320个。要借助大鹅销路好、效益高的有利契机,力争商品量达到300万只。要标准化生产提质效,全面推行牧业标准化饲养,加大良种精繁、良草精喂、良法精养普及率,力争实现奶牛单产提高1吨以上。要全程化服务强保障,组建畜牧技术咨询指导中心、畜禽防疫检测中心等专业经营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防、改、繁、检、治等全方位服务,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
2、突出项目经济,实施联大靠强,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化之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要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重组、兼并、扩建,构筑集团优势,内含挖潜上项目;推进主导产业优势战略升级,瞄准高、精、尖项目,以优势招引,靠特色对接,放大优势引项目;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为重点,以实现产品高附加值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品牌,开拓
市场,创新科技强项目。明年乡镇和农口部门确保完成2.5亿元项目建设任务。
3、狠抓粮食生产,放大传统优势,坚定不移走好优质化之路。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核心,全力打造粮食作物、绿色食品、特色种植发展新优势。以实施标准化备耕为重点,严把用种、投入、灌溉、与龙头企业对接四个关键环节,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方向,狠抓规模推进,加快绿色食品总量扩张,全力牵动我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发展绿色食品140万亩。以特色种植激活力,重点发展中草药、葵花、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发展烤烟2万亩,种植青贮饲料16.5万亩,紫花苜蓿2万亩,发展养鹅种草1.5万亩,全市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
4、提高组织程度,增强就业本领,坚定不移走好技能化之路。全面推进劳务经济战略升级,通过订单培训专业输出、辟建基地定向输出、发展中介带动输出、加强维权保障输出等途径,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在具体工作中,以提升农民工素质、强化农民工技能为重点,推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加速转变,由盲目输出向订单输出加速转变。2005年培训农民1.8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5、培植乡镇财源,加强经营管理,坚定不移推进财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实践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大上创税项目,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木等高效创税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优势和规模。要扩种有税作物面积。积极鼓励和动员农户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开辟新生税源。要严格资源管理。加强资产运营管理、资产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特别要彻底清查林木、水面、草原、土地等村级资源,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结合机构改革,切实压缩吃财政饭人员,努力使花钱标准与当前财力水平相适应,节减财政支出。
6、夯实硬件设施,注重配套组装,坚定不移推进基础建设。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各地要结合实际,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为重点,不遗余力推进水利化、农机化、信息化、科技化、林网化、城镇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传统耕作、封闭落后的局面,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诚信、人民富裕的新农村。
7、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各项改革,坚定不移推进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改革保稳定促发展。2005年着力完善和推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主的“一事一议”制度、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的股份合作经营制度、以解决土地纠纷为重点的土地承包制度、以净化市场为主的农业执法制度、以治理“三乱”为主的减轻农民负担制度、以抓好信访为主的农村稳定制度,确保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当前农村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大兴学习之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执政素质;按照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把乡村两级工作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发展公益事业,抓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资金、物资、技术、政策等各项服务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围绕重点产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提倡乡镇机关干部到村级兼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制定目标责任制,创新考核办法,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做到人人带着任务指标干、带着责任压力干,实行全程目标管理,年终严格兑现奖惩。
第三篇:动员讲话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青山中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王
毅 2009年9月20日
老师们、同志们:
从2009年9月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继“三讲”集中学习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我们党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采取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经过充分调研、仔细酝酿并进行试点后在全国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体教职工动员大会,标志着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正式启动。
下面,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中央深入研究我国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着眼完成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我校而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完成中央各级党委要求的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我们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一次有利契机,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践充分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七大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精辟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并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作出这一战略决策,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重视思想教育,是我们党重视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特点优势。坚持经常性学习与适当的集中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素质,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一条重要经验。对于这样一件全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贯彻。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我校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投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教育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教育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二次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
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没有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出现了贫富差距、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现代化进程受阻。世界各国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去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的成就。概括起来说,最突出的成就是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现在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总量已经排到第四位,即将超越德国列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综合国力,使我们不仅增强了战胜冰雪灾害、汶川地震这样大的灾害,而且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成功地举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在面临世界金融海啸时,更让人感觉到“风景这边独好”。但是,现在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连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投入、消耗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为代价的。我国是石油供应不足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但是在能源消耗上却是其他一些国家的10倍。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一些能源上,我国在世界的消耗总量上有的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有的占二分之一,但是,我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来看却占不到相应的比
例。能源的过量消耗使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难以为继。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问题。如果不讲究科学发展,不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我们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一句话,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实现我校新跨越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提出的,是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在发展中如何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加速发展提出来的。同时,对教育发展、学校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样有意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目前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就业竞争导致升学竞争,因此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今天中国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的一代人。现在的学校,也是处在历史上考试最多的一个时期。今天的教育,是功利化达到极致的
时期。当前是教育问题最凸现的时期,温家宝总理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三个“亟待”: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他还说:“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用了6个“迫切需要”来概括,即:教育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
学习实践活动是有期限的,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学校所有发展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势而为,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教育的走势,确实找到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明确促进科学发展的措施。作为我们学校的发展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虽然我校坚持“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上下一心,艰苦奋战。历年年学校被主为各种先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育教学观念滞后、素质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着较大偏差,尤其在师资队伍中有个性、师能强、能够引领学科建设发展的教师数量不足等,这些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两基过后学校投入到全面的教育教学法工作中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的工作,来规划我校新三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习实践活动要围绕青山中学“落实学有所教,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载体,紧紧抓住这一实践载体,这是我们学校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会不会科学发展问题,如:如何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引领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策略、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进一步提升;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相应制度和机制;如何激发全校教职工的敬业爱生精神,在教育岗位上不断与时
俱进;如何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等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学习,认真实践,查摆问题,寻求对策,促进发展。自觉把思想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彻县委、教育局党委的精神,抓住、找准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创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确立新的发展追求,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难得机遇,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法治校、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新局面,实现青山中学新的跨越
二、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中央明确指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高举一面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抓住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臶,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抓住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2月基本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排3个阶段6个环节。第一阶段是学习调研,时间安排在9月-10月,本阶段的重点是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要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查找学校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开展实际案例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教职工为教育和学校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第二阶段是分析检查,时间安排在11月-12月,本阶段的重点是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第三阶段是整改落实,时间安排在2010年1月-2月,本阶段的重点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一批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着力完善一批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要认真把握教育局党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青山中学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教育局党委的各项要求,有机结合教育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安排,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方向。
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一、要加强理论武装,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有新提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习是基础。把加强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臵来抓。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实践上见成效。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努力实践、注重应用,做到知行合一。一是带着问题学习。要把推进学校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从科学发展观中寻真知、找答案、谋出路。二是推动理论转化。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
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入心入脑、真懂真信,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成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查找什么问题,真正把问题找准,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查找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下大力解决什么问题,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见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解决问题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条件基本具备、能够尽快解决的问题,要集中精力抓紧解决;对困难多、阻力大,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出规划,提出分阶段解决的目标,并及时向群众说明,取得群众理解。
第三,要贯彻群众路线,努力在凝聚教育科学发展的合力上有新作为。人民群众是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因此,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到开门搞活动。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活动中的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人民满意工程。要在谋划发展思路上向群众问计,在制定发展措施上为群众着想,在落实发展任务上依靠群众参与,在衡量发展成效上由群众评判,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监督,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把群众是否认可、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和实现科学发展成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要通过群众广泛参与,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作为运用科学发展观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
育群众、推动群众不断前进的过程,努力把科学发展观普及到人民群众心中,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要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在构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上有新改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也必须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勇气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思想观念问题,也有干部作风问题,但最终都体现在体制机制上的不完善、不适应。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臵,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要把解决现实问题同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针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的地方,加大改革力度,实施攻坚突破,坚决革除阻碍教育科学发展的陈规旧制,大胆创立一系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特别是要敢于打破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包括把在以往工作中,特别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同志们,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青山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动员讲话
动员讲话
同志们,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途径。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是锤炼党员党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措施,党员是党的细胞,是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党员的党性修养强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既关系到党的建设,直接决定着党的威信、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这是对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锤炼,是对党员理想信念的一次再教育,必将有助于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有助于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家要以整风精神,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直奔主题,明确回应群众意见和上级党组织点明的问题,并深刻检查剖析问题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互相批评要逐一进行,聚焦“四风”,从党性意识强不强、自我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当老好人,不搞无原则纷争,使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红脸出汗、加油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第五篇:动员讲话
在全村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
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17日)
杨徐仓
同志们:
3月15日,我镇召开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刘建平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对我村开展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代表村党支部,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纯洁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是贯彻中央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决定,也符合我们牛塔村的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始终保持纯洁性,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要求。纯洁性贯穿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我们党夺取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紧密相连,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密相关,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随。一些党员干部先进性不强,主要是因为纯洁性不够。党性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必然会涣散斗志、消磨意志,贻误工作、-1-
损害事业。只要我们自觉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斗志昂扬、攻坚克难、事业向前,才能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危险”,应对各种挑战,交出合格答卷。
第二,始终保持纯洁性,是加快转型跨越、奋力争创一流,再造一个新牛塔的迫切需要。镇三级干部大会确定了我镇今年的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村也研究制定了今年的“两定”目标任务,关键是落实,组织是保证,党员必带头。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从党的纯洁性抓起。思想纯洁、心无旁骛,作风纯洁、真抓实干,队伍纯洁、奋勇攻坚,为政廉洁、政通人和,才能更好地凝人心、鼓士气、聚合力,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三,始终保持纯洁性,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央强调保持纯洁性,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必须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一种起码的党性,作为一种崇高的境界,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守,作为一种必备的素养,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始终,着力解决好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纯洁问题。
二、紧密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纯洁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当前,要切实解决四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要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我们村党员干部总的思想作风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党的意识淡泊,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有的纪律观念丧失,参加组织活动不主动、不经常;有的思想意识不纯,热衷形象工程,喜欢表面文章等。对党忠诚,思想纯洁,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我们要认识到,越是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越是发展的压力大、担子重,越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抓好学习培训。要促使全村党员干部守好精神家园,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队伍,打造一支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队伍,打造一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打造一支勤政廉政、奋发有为的队伍,为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要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的问题。我们多数的党员干部不尚空谈、真抓实干、默默奉献,值得充分肯定。但也有极少数的工作不负责任,在矛盾和困难面前不愿抓、不敢抓,当“老好人”;有的对安排部署的工作,打折扣、不落实。这些问题,使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可以化解的矛盾出现激化。保持作风纯洁,狠抓工作落实,是摆在全村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障。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纯洁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纯洁性教育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第一,既要把握总体要求,又要规范方法步骤。活动从现在开始,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时间为3个月左右。要以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重点,通过学、查、改,推动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促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各项事业进一步推动。
第二,既要坚持领导带头,又要广泛深入动员。以“两委”干部为重点,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提高、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争做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示范者。要加强思想建设、理论武装、道德教育、市情教育,对党员干部要严格教育管理、持久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
同志们,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以更加认真的学习态度、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把纯洁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开创全村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