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板管理规定
Xxxxxxxx有限公司 基建井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井顶板管理水平,有效预防顶板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特指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紫金煤业有限公司基建井顶板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紫金煤业有限公司基建井。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为了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组织领导,集团成立顶板管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科长兼任。
第四条 顶板管理职责 煤矿是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副矿长负主要责任,分管安全的副矿长负监督检查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矿顶板管理细则及工作规划,将顶板管理责任进行分配,责任落实到专人。
第五条 职能部门职责分工
一、生产技术科
1、负责制定、修订矿井顶板管理规定。
2、对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推广国内外顶板管理先进经验及先进技术。
二、机电运输科
对矿井掘进设备、支护设备选型进行业务督导。
三、地测防治水科
编制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预测预报等工作,为矿井合理确定顶板支护方式、支护参数提供支持。
四、调度中心
负责顶板管理有关的信息收集反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五、安监科
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管理制度
第六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
一、报送制度
基建井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在12月上旬将顶板管理状况和下年度顶板管理安排书面上报晋中分公司顶板管理组办公室。
二、会议制度
基建井每季度、掘进度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顶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顶板管理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和方案。
三、支护质量评估验收制度
各掘进队每班必须配备一名质量检查验收员,进行质量验收和安全评估,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工作质量验收记录必须真实齐全,并建档管理。
四、检查制度
1、井巷硐室巡查。矿井每旬进行一次全面覆盖检查,重点对巷道顶板及支护等全面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在停产停工期间,井巷硐室巡查工作不得停止。
2、地表塌陷巡查。建立地表塌陷巡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井下和地面的相应关系,查清地表裂隙、漏风、渗漏水情况,建立台账,为井下顶板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重点加强预计交替和雨季期间顶板管理,加大检查力度,针对不同顶板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及时处置。
五、矿压观测分析制度
每月编制掘进工作面和巷道顶板矿压观测情况分析报告,每个掘进工作面结束后编制总结报告,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第四章
技术管理
第七条 掘进工作面开工前,地测防治水科要做好地质勘查保障工作,提供地质说明书,掌握地质构造、围岩性质及顶底板含水情况,为顶板管理提供保障,为科学设计提供依据。
第八条 巷道支护设计应根据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结合相邻巷道矿压显现和矿压观测资料,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支护的安全性,利用支护理论和方法进行支护设计和验算,支护强度要满足实际需要,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支护和过度支护。
第九条 掘进巷道支护优先采用主动支护形式。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及时变更支护设计。
第十条 严格作业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程序。每个掘进工作面必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编制符合实际的作业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无规程和无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作业。遇情况变化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下列顶板管理内容:支护设计说明支护形式和选择的支护参数,明确临时支护形式,确定最大最小控顶距,各类巷道支护工艺要求,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 加强掘进工作面特殊时段的顶板管理工作,进行巷道开口、贯通和过地质构造带、软岩和顶板破碎、顶板赋水时,岩石巷道揭露煤层,整巷、扩巷、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区及其他特使情况时(如交叉点、硐室、大断面切巷、车场、巷道立交施工等),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
第五章 巷道顶板管理
第十二条 加强掘进现场监督检查,开工前当班班(队)长、安全员、验收员和瓦斯员进行“四位一体”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各工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第十三条 临时支护。掘进工作面迎头在落岩(煤)后必须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其临时支护方式、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改变临时支护方式。第十四条 巷道支护要求
加强掘进工作面的支护工程质量管理,巷道支护必须及时有效,支护材料的选取、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锚喷巷道:确定的锚杆锚索型号、技术性能参数以及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满足支护要求。
巷道掘进达到规程规定排拒后,必须及时打锚杆(锚索),顶板锚杆必须逐排由外向迎头、由顶板向两帮顺序施工,采用快速安装工艺钻孔、搅拌、安装,应尽可能减少顶板空锚时间,严禁采用一次性将所有钻孔打好,再安装锚杆的方法施工。主动支护形式下的工程质量验收必须进行拉拔试验,锚杆的拉拔力试验必须在有支护下进行,防止因锚杆断裂或失效造成伤人。
锚喷巷道喷射前应检查帮、顶、撬掉浮石,严格按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作业,确保及时进行初喷封闭,初喷复喷距迎头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喷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五条 掘进工作面特殊时段,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
一、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由地测人员根据巷道设计确定开口位置,作业前必须对开口位置附近10米内巷道加强支护,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掘进巷道贯通时,必须制定专项贯通安全措施,当两个掘进工作面贯通相距炮掘20米、综掘50米,必须停掘一个工作面,实施单头作业,且必须加强被停工工作面支护,并保证通风正常。
三、掘进巷道过地质构造带、过软岩,岩巷揭露煤层,整巷、扩巷和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等必须制定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及时加强支护。
四、交岔口、硐室、大断面切巷、车场和立体交叉巷道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
第十六条 支护材料检测要求。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对锚杆、锚索、托盘、钢带、锚固剂、混凝土试块等支护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支护材料的质量和参数符合规定要求。
第六章 矿压观测
第十七条 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要合理布置测点,对顶板离层、顶底板移近量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及时处置。
第十八条 井下遇特殊地段和特殊时段事必须加强矿压观测,如特殊地质构造、软岩、顶板破碎等。
第十九条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
(一)在掘煤巷时,每隔50~100m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巷道开口不大于一个离层观测仪,十字布桩与之配合布置。
(二)每隔两天(遇到顶板压力骤增或下沉等特殊情况时,由值班领导及时汇报生产技术科)由各队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在掘巷道进行矿压观测,并对采集的数据与上次比较分析,得出本次的下沉量和累计下沉量,每周五将观测数据报送生产技术科一份。
(三)掘进巷道竣工后,采掘竣工移交时,一并将矿压监测资料移交给综采队,巷道矿压监测工作移交综采队。
(四)掘进巷道矿压监测负责人为技术副队长,无技术副队长的由主管技术员负责。
(五)生产技术科根据各队所报的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六)生产技术科对各队上报的矿压观测数据每月进行分析(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分析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并对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送总工程师,必要时由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巷道支护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七)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第二十条 矿压观测方法 掘进巷道
掘进巷道每50~100米布置一个测点,对“三量“进行观测,主要对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及锚杆支护变化情况进行统计。
第二十一条 观测内容及观测资料整理分析
(一)巷道矿压观测内容
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移进速度的观测,支架变形量,支架载荷观测。
(二)观测数据整理:各掘进队必须按规定进行观测并及时将数据填入矿压观测表,对所有数据进行分项整理、统计分析,最后编制成矿压观测报告并上报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随时对矿压观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掘进工作面竣工后各区队对矿压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将观测资料上报生产技术科进行存档。
第二篇:掘进顶板管理规定
三、掘进顶板管理规定
(一)一般规定
1、掘进巷道必须按照批准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在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过老空或局部冒落区、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时,必须及时编制专项措施加强支护。
2、需要降低支护强度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单位现场勘查并制定专门措施,由原规程措施编审部门批准后方准改变。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工作中(时间不得超过15min)、放炮后、截割后,都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和支护情况,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敲帮问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找顶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找顶应使用长柄工具,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3)顶板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离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3、严禁空顶、空帮作业,保证人员始终在可靠支护下作业。任何情况下不得空顶、空帮作业,尤其是爆破后,必须在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护情况下,方准进入迎头作业。
4、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放炮,以确保炮眼数量、位置、角度合理,装药量适当,防止破坏原有支护。炮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
5、所有施工巷道,都必须在工作面附近存放不少于一天用量的支护材料,备齐备足处理事故应急用料,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规格、数量等。处理事故应急用的工字钢、圆木、大板、木垛料及专用工具等,要单独堆放,其种类、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所有施工巷道在开门施工时,必须配有合格的图表,做到齐全、清 晰、准确。当巷道岩性发生变化,掘进施工区队技术员应及时修订图表,使其具有针对性、适用性。
7、如因使用不合格锚杆、锚索、联接件和锚固剂、砼背板、木料等造成事故的,追究有关部门责任。
8、掘进队长要定期巡查工作面后方巷道支护情况,保证无失修巷道。在大面积修复巷道时,掘进工作面应停止作业,以防止冒顶堵人。
(二)三岔门口控制和新开门口掘进维护管理规定
1、掘进开门前,必须由分管副总会同技术科、机电科、安监处、通防科、施工单位区队长、技术员现场勘察,确定开门口位置,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措施编制后,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传达到所有施工人员,方可开工。
2、三岔门施工和新开门口掘进,必须在施工措施中附有大样图,并严格按大样图设计施工。
3、三岔门施工和新开门口掘进采用锚网喷支护时,必须缩小锚杆间排距或采用锚网索支护的方法加强支护。
(三)交叉点和贯通巷道
1、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其净间距小于6m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2、巷道贯通时,技术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和贯通措施,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必须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支设临时支架。
3、巷道贯通后,要及时支护,控制好顶板。在顶板未得到控制前或未满足支护要求时,严禁任何人员来往穿行。
(四)锚网索、锚喷巷道
1、严格把好支护材料进货关。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有生产资质厂家的产品,并具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和产品试验报告单,其中锚索、锚具及锚固剂必须有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煤安标志。不论是自制或外购锚杆、锚索、联接件及锚固剂,必须严格按《矿井锚杆、锚固剂质量标准及监测办法的暂行规定》(淄煤局生发[2000]96号文)进行定期检测。
2、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确定支护参数时,应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 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支护参数。在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要组织专门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后再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重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3、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配备锚杆角度测量仪、锚杆拉力计和锚杆预紧力检测工具,每班由跟班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对锚杆长度、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及锚杆预紧力至少抽检一次,并把抽检结果记录在现场管理牌板上。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和锚杆预紧力的具体规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4、现场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时,应每30~50m巷道,取样不少于一组;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在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5、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巷道必须确保张拉机具压力表完好,对锚索的直径、长度、预紧力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建立施工记录。
6、煤巷及巷道顶板为煤层的巷道及交岔点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离层指示仪最大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0m。现场需配备记录牌板,并有监测记录。
7、锚杆支护要紧跟掘进工作面迎头,锚杆至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0.3m加上循环进尺。锚杆的间、排距需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锚杆与岩面或巷道轮廓线的角度不得小于75°。
8、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的锚杆规格、位置、数量、角度和喷浆材料的材质、配比及喷浆厚度,要符合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初喷要紧跟迎头,最大拖距不得超过3m;复喷工作必须紧跟耙装机后,最大拖距不得超过25m。因特殊原因造成喷浆拖后的,需制定专项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9、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在坚硬岩层中,认为可以取消前探梁临时支护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临时支护方式时,必须经技术、安监和区队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前探梁采用直径不小于50mm的钢管制作,长度不得小于3.5m,并用悬挂在锚杆上的吊环固定。前探梁的使用条数:拱形巷道不少于3条;矩形巷道宽度在2.6m以下的使用不少于2条,大于2.6m的使用不少于3条。每根前探梁悬挂点不应少于3个,吊环螺母拧入锚杆的长度应不少于20mm(树脂锚杆必须拧满螺帽)。前探梁上用木托板足顶背牢。吊环每次移动时,都要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10、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锚杆长度必须保证锚固端能锚入顶板稳定岩层0.5m以上,否则必须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如果巷道遇顶板破碎、复合顶板或过断层带正常支护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时,除采取加密、加长锚杆、锚索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架棚或喷浆等加强支护措施。
11、喷砼强度不得低于C20,砂浆强度不得低于M7.5,重要地点不得低于M10;树脂锚杆锚固力按《关于印发矿井锚杆、锚固剂质量标准及检测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淄煤局生发[2000]96号)要求及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抽检试验。
12、高度大于2.8m的巷道或大型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应采用正台阶施工工艺,即将上层拱顶部掘出并锚喷好后,再掘挖和锚喷下层,其正台阶施工的方法和拖距,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13、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凡半煤岩锚喷巷道,必须推行窄打宽刷工艺。
14、安装锚杆时,必须用专用锚杆安装机进行安装,并按照锚固剂的型号规定搅拌时间进行搅拌。锚杆的锚固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15、喷射砼强度不得低于C20。
16、喷射砼巷道,使用的钢带、梯子梁时必须紧贴岩面,若出现不实现象,必须先上牌,托盘紧贴岩面,然后再挂网喷浆。
(五)、砌碹巷道
1、砌碹巷道(硐室)工程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人员对巷道(硐室)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掘砌拖距、碹料碹胎材质、碹胎结构形式、固定方法、一次砌筑长度及撤胎时间,都要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2、模板组装和碹胎架设必须牢固可靠,其支柱必须支设在硬底或垫板上。
3、砌碹巷道(硐室)工程所用的水泥、添加剂和预埋加固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所用的水泥、骨料及预埋加固件必须进行材料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必须做混凝土级配试验。
4、砌碹巷道(硐室)工程竣工后,必须有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砌碹巷道(硐室)工程质保资料必须齐全有效。
(六)、架棚巷道
1、架棚巷道的支护形式、支架规格、材质和支设质量,必须符合规程措施的规定。支架与顶帮之间,必须用背板(小杆)接实背紧,棚顶两侧的背板必须压肩,棚腿要支设在实底上,腿窝深度不得小于5cm(如无硬底时,必须垫上大于棚腿直径1.5倍、厚度不小于6cm的木座或混凝土块,并用砼浇筑腿窝)。平巷支架不得前倾后仰,斜巷支架的迎山角应为巷道坡度的四分之一。所有斜巷和平巷距迎头100m内,棚子之间必须使用撑(拉)杆联接(每架棚子4条,其中:棚顶两端和棚口以下0.2m的腿上各一条)。
2、架棚巷道掘进过程中,迎头必须使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材料要用11号以上矿用工字钢(不准用铁路),其长度应不小于3个棚距加0.5m。前探梁的数量:棚顶净宽在2.4m及以下不少于2条,2.4m以上不少于3条,均匀布置并用木托板足顶背牢。任何情况下,前探梁的后部固定点不得少于3个(即三架棚)。
采用板棚支护的巷道无法使用前探梁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其它临时支护措施,其具体方法应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3、炮掘工作面除支架打好撑(拉)杆外,迎头外10架棚必须使用联棚器加固,同时根据巷道压力情况增设铁路橛或永久性联接装置。联棚器和铁路橛的形式和使用方法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4、处理爆破崩倒、崩歪的支架时,必须检查、摘松好顶帮活石,在有支架或临时支护的掩护下,由外向里逐架处理。
5、整理、更换支架前,必须首先加固两侧支架。如需撤除顶、帮小杆时,要先检查摘松好顶帮活石;需换棚腿时,要在棚顶下打上临时支撑柱或在前后两棚之间支设抬棚;需换棚顶的,必须先在棚顶两侧位置的顶板下打上临时柱。
6、对坡度在25°~30°的巷道,要制定特殊的防倒棚保护措施。坡度大于30°的巷道要制定专门的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支护设计。
7、采用其它非梯形棚支护形式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七)、裸体巷道
1、凡顶板不采取支护或仅采用喷浆的巷道按裸体巷道管理。
2、采用裸体巷道掘进时,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区队人员对巷道岩性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专门技术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3、裸体巷道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采取打顶板岩厚(岩性)探查孔措施,如发现岩性发生变化或遇断层及破碎带时,必须立即进行支护,探查孔的间距、数量、深度、距迎头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与施工措施中详细说明。每个探查孔的深度必须由技术、安监部门现场验收,并填写原始记录。
4、巷道三岔、四岔门口和宽度大于4m的巷道,在采煤动压区域或在被采煤动压所破坏区域的掘进巷道必须进行支护,不得采用裸体。确需不进行支护时,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区队人员对巷道岩性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专门技术安全措施,报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5、凡不设支护的巷道掘进迎头,必须备有不少于5排或5架的备用支护材料。备用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存放位置,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凡受回采动压影响区内的未支护巷道,必须重新支护。若不进行支护时,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区队人员对巷道岩性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专门技术安全措施,报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7、掘进工作面或回采工作面管辖范围内的不支护巷道,必须每班由班长和安监员进行一次检查;采区内的其它不支护巷道,必须每周由分管人员进行一次检查;主要大巷的不支护巷道,每月必须由总工程师安排有关分管人员进行一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八)、特殊断面条件下的巷道顶板管理
1、巷道开门口,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和区队等部门有关人员,按设计并结合现场顶板的情况,共同勘查选定开门口位置,研究出开门口的具体控制方法,然后再由分管技术人员编写开门口措施。严禁不经现场勘查就定开门口位置及编制开门口施工措施。除特殊情况不能变更开门口位置外,一般巷道开门口,应尽量避开断层和顶板破碎带。
2、架棚巷道开门口的措施,必须有支护大样图并悬挂于现场,大样图必须将开宽棚、抬棚、插梁的规格和位置标注清楚。
3、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开门口,前5m需加密锚杆排距,原巷道门口前后5m内补打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对跨度较大的开门口加打锚索控制顶板。
4、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时,其净间距小于6m时或净间距大于6m围岩不稳定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5、巷道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四岔门口,特殊情况必须设计四岔门口巷道时,除顶板岩石特别坚硬外,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6、巷道贯通时,必须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地测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要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5m补充锚杆支护或增设临时支护。
7、溜煤眼、煤仓、大断面硐室等特殊硐室的施工,要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条组织施工。
四、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
(一)巷道的扩修、维修
1、技术科必须建立巷道检查维修制度,落实分工单位和分工负责人,定期对分管巷道进行检查和维修。
2、凡进行巷道扩(维)修工作,必须有施工安全措施。
一般巷道扩(维)修,即加密棚或换棚以及10m以内的小扩(维),矿(公司)可每年编制一个不受具体地点限制的通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时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传达,并按措施要求抓好落实。
特殊巷道扩(维)修,即每米开帮、松上或落底超过1m,巷道扩(维)修长度超过10m,或在巷道交叉点扩(维)修、换棚、处理落棚,以及对巷道、硐室的特殊处理(如砌碹、砌墙,锚喷巷道改架棚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现场勘查研究后,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措施。在顶板特别破碎或巷道交叉点进行的扩(维)修工作,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
3、意外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风、供电、排水或堵人的冒顶事故,需立即抢险处理时,可由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和安监人员共同研究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后,由区队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34、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5、在大断面巷道进行扩(维)修施工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使用好安全带,工作台的搭设要求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6、巷道采取开帮、放顶施工时,必须逐排进行,扩一排支一排,严禁大面积空帮空顶。进行放顶施工前,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及区队管理人员现场勘查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7、在独头巷道进行顶板扩(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扩(维)修工作地点。
8、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每组最少3人操作,严禁单人作业。
9、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在未对扩修地点前后进行安全可靠的临时支护前,不得进行扩修作业。架设临时支护要牢固可靠,严禁一梁一柱。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10、认真检查巷道围岩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用长柄工具摘掉危岩活石,并清理巷道内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11、架设或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前,不得终止工作。如果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12、对意外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风、供电、排水或堵人的倒棚或落棚,需立即抢险处理,不能等到编写出措施后再施工时,必须由现场管理干部、技术、安监人员共同研究几条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并由区队及以上管理干部,亲自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13、扩修、维修巷道时,应对巷道扩修、维修地点进行瓦斯浓度测定,只有在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才能进行扩修、维修工作。否则应先处理瓦斯或二氧化碳,符合要求后,再扩修、维修巷道。
14、在有架空线电机车或安装其它运输设备的巷道中进行扩修、维修时,开工前应指定专人切断架空线电源,将电源开关锁上,挂上停电牌,再接上接地保险卡子,进行试电,确认无电后,才开始工作。在扩修、维修绞车道时,应尽量安排在检修班进行,若必须在生产班进行工作,应停止绞车运行,并放下绞车道上方的阻车装置。
15、维修斜巷或立眼时,应注意上方煤块、矸石以及杂物滚落伤人,斜巷上方应设护身排柱;立眼上方应设保护闸板,闸板应盖严;工作地点下方还应搭好牢固的脚手架,便于维修人员站稳,同时工作人员绑扎好牢固的保险带。
(二)巷道的回撤
1、凡回撤巷道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并传达贯彻后方准施工。
2、凡有条件使用回柱机进行回撤的巷道,必须采用回柱机回撤,以减少回撤工作的危险性。
3、凡回撤巷道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班长、安监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对巷道交叉口或顶板特别破碎处的回撤施工,必须有分管领导现场盯靠。
4、回撤巷道支架前,必须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然后再换掉巷道的旧支架。
五、附 则
1、原矿下达的顶板管理有关规定同时废止,一律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如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2、本办法解释权属许厂煤矿。
3、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顶板管理规定考试卷
采煤专业标准化考试题
姓 名: 分 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集团公司所属矿并顶板管理的牵头部门为()。
A、机电科(部)B、通风科(部、区)C、生产料(部、中心)D、安监科(部)
2、()全面负责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
A、生产副产长 B、总工程师 C、项板管理专业技术员 D、生产副队长
3、()全面负责本单位顶板技术管理工作。
A、生产副矿长 B、总工程师 C、顶板管理专业技术员 D、生产副队长
4、顶板管理工作例会每()组织召开一次。A、旬 B、月 C、季 D、半年
5、单体支柱支设高度超过3m(包含3m)时,单体柱支设和回撤操作不得少于()人,确保操作安全。A、2 B、3 C、4 D、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晋煤集团煤矿顶板管理规定是依据()文件制定的本规定。
A《安全规程》B、《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C、山西省相关规定
2、各有关单位(矿并)必须配备()人员负责顶板管理工作。A、生产副矿长B、总工程师C、顶板管理专业技术员D、生产副队长
3、顶板管理要实现()。A、静态安全B、本质安全C、长期安全D、动态安全
4、提高职工安全思想、安全技能、顶板安全意识及丰富顶板管理经验和技术可采取()措施。A、加强员工顶板管理基础知识培训B、加强顶板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交流C、开展顶板事故警示教育
5、加强顶板支护设计管理,要()的原则。A、安全第一B、科学C、切合合实D、严谨
三、填空题(每空2分)
1、条件适宜时,工作两端头及超前支护应选用与采工艺、设备相配套的()支架和()支架。
2、当围岩支护变形、支护失效、顶板离层、片帮、顶板掉渣和网包增大等异常情况,以及有影响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撤出该区域的人员,及时向()和()及()汇报。
3、单体柱使用时支撑高度必需满足()。
4、靠近煤帮或设备支设的单体柱应有不小于()mm的安全间隙,防止单体柱受侧压后损坏。
5、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mm/m,单体柱必支在(实)底上,底板松时,单体柱应穿柱鞋,钻底量小于()mm。
6、支护材料有台账管理,单体液压支柱完好,使用期限超过()个月后,应进行检修和压力试验,记录齐全。
7、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
8、工作面支架的中心距误差不超过()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mm;支架的活柱行程不小于()mm。
9、液压支架接顶严实,相邻支架顶梁平整,无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
10、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不超过()°,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角不大于()°。
11、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mm、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200mm,中厚煤层不超过()mm。
12、工作面内特殊支护齐全;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的,悬顶面积大于()㎡时应进行强制放顶。
13、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人行道宽度不小于()m,综采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不小于()m。
14、工作面两端头第一组支架与巷道支护间距不大于()m。
15、进、回风巷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m,支柱柱距、排距允许偏差不大于()mm。
16、各转载点有()装置,带式输送机机头、乳化液泵站、配电点等场所()齐全。
17、单体液压支柱有防倒措施;工作面倾角超过()°时,液压支架有防倒、防滑措施,其他设备有防滑措施;倾角大于()°时,有防止煤(矸)窜出伤人的措施。
18、乳化液泵站完好,综采工作面乳化液泵站压力不小于()MPa;炮采、高档普采工作面乳化液泵站压力不小于()MPa。
19、通信系统畅通可靠,工作面每隔()m及变电站、乳化液泵站、各转载点有语音通讯装置。20、图牌板:工作面布置图、()、通风系统图、监测通信系统图、供电系统图、工作面支护示意图、()、()齐全、21、设备、物料与胶带、轨道等的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设备上方与顶板距离不小于()m。
22、重大事故隐患判定:矿井全年原煤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或者矿井月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
23、巷道内淤泥、积水长度不得超过()m、深度不得超过()m。
四、判断题(每题1分)
1、必要时可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支护材料、设备和采掘工艺。()
2、采掘工作面生产前,施工单位可根据需要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
3、留顶煤开采、托伪顶开采时若生产条件很好时,可不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煤矿安全规程》等法规性文件要求在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做出明确规定的内容,必须明确规定,且不得漏项。()
5、规程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贯彻学习到位后,方可实施。()
第四篇:顶板安全管理规定
顶板安全管理规定 一、一般规定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的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加强戴帽点柱支护后方可继续施工。
敲帮问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有2名有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2)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3)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把工具找顶时,应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4)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2、每次进入工作面前,班长必须认真检查工作面附近的顶板、支护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无隐患后方可进入。
3、施工过程中应仔细观察顶板、支架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开门口顶板管理
1、开门口前必须按照措施要求打齐锚索梁;全断面锚网支护
2、严格使用好前探梁临时支护。
三、过老巷顶板管理
1、过老巷前首先进行临时支护:打点柱或架设单体π钢棚。临时支护长度不小于10米。
2、过老巷时,必须使用长锚杆(Φ18L2000金属锚杆)加强支护。
3、老巷顶板存在裂隙或断层构造带时必须补打锚索梁进行支护
四、工作面初放及两巷出口顶板管理
1、初采初放前两巷超前支护长度、密度和支护形式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2、工作面初采初放前,所有机电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泵站压力值不小于30MPa。
3、工作面初放期间,溜头、溜尾安全出口向外10米范围内保证双排柱加强支护。
4、整个初采初放过程中,必须动态调整好支架状态,严禁出现歪斜、挤架、咬架现象。
5、机组割过顶煤后,及时伸出伸缩梁接实顶板,打出护帮板护住煤壁,以减少片帮、掉顶的出现。
6、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规定值的80%,并确保管路不漏液、操纵阀组不窜、漏液。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在两巷后把子处支好戗柱(不少于2棵)。
8、初采初放期间,必须坚持带压擦顶移架。
9、初采初放期间,加强各种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10、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道工序开始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工作。
五、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要求
1、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严禁空顶作业。
2、永久支护距迎头最大允许距离为300mm。
3、临时支护采取前探梁护顶,永久支护采取锚网、锚索配合支护。
4、如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增大,须经矿技术部门及有关职能单位现场鉴定后,可相应缩小锚杆间排距,也可以架设钢棚支护。
六、防治片帮、漏顶措施
1、工作面迎头发生漏顶时,超前临时支护配合超前撞楔护顶。
2、当漏顶空间较大时,采用木垛法接顶。
3、当出现片帮时,空帮处煤岩壁必须打锚杆挂网进行支护,外面再用矸石混凝土填实。
4、如发生冒顶,应立即采用木垛法处理,操作如下: ①所有处理人员必须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在退路确保安全畅通后,方可用长柄工具将冒顶部危矸悬岩找尽;
②确认无冒落危险时,抓紧锚网或者架设支架;
③接顶时,留一人观察顶板,1~3人站在安全地点准确迅速地供应各种材料,接顶时必须接实;
④处理冒顶时,应在采取护顶料或撞楔的保护下,由外向里,逐段架设支护和搭木垛处理。在处理冒落区时,必须先对冒落区进行供风,瓦检员现场检查瓦斯浓度,浓度小于1.0%时,方可处理冒顶;
⑤处理冒顶前,必须撤出迎头全部人员,并清理好退路; ⑥严格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
阿尔巴斯二矿
2017年7月27日
第五篇: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章
顶板管理责任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节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一条
矿长对顶板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指令。
(二)组织顶板隐患排查,定期听取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监等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并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的意见。
(三)健全顶板管理机构,配齐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人员。
(四)审批有关顶板管理工程项目和资金计划。第二条
分管副矿长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
(一)定期主持召开顶板管理例会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抓好分管单位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顶板隐患治理,落实顶板管理措施。
(三)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和“三违”人员的处理。
(四)组织对巷道开门口、工作面安装和撤出、过断层、过老巷、大断面掘进等特殊环节的现场会诊,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第三条
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全面技术责任
(一)抓好顶板管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组织编制顶板管理计划及安全费用的落实。
(三)组织制定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学习和执行。在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安排补充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组织矿压观测,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时制定改进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主持顶板隐患排查分析,提出隐患处理的意见和措施。
(六)开发和推广应用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四条
安全监察处长对顶板管理负监督监察责任
(一)抓好顶板管理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对顶板管理进行监督监察。
(三)负责对顶板事故的责任者、不按质量标准和规程措施施工的管理人员、工人及失职安监人员追查处理。
第五条 矿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一)生产技术科及防冲办要设专人负责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工作,及时检查、观测、分析顶板活动情况及其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对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要全面细致,符合现场实际。采掘工作面现场发生变化,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并抓好措施在现场的落实。
(二)地测科要准确提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对构造变化要及时填图和分析,对贯通、立交等环节要及时下达警戒通知书。
(三)调度室要按时调度顶板隐患的处理及工作面初放、安撤、贯通等特殊环节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四)安监处要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把安全监察关,对危险地点的顶板控制,要由跟班队长、技术人员、安监人员现场盯靠。
(五)安培中心要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安全技术培训。
第六条
区队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顶板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一)组织区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措施组织施工。
(二)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排查安全薄弱人物,搞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教育。
(三)对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钻孔、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及巷道开门口、贯通和扩修、安撤等关键环节,必须由区队管理人员现场盯靠。
第七条
班(组)长对当班施工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按照班(组)长职责要求,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任何情况下严禁违章指挥。
(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督促其按章作业,发现“三违”及时制止。
(三)对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整改排除并按程序及时汇报。
第八条
施工人员对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传达,经考试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下井作业。
(二)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作业,搞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严禁违章作业。
(三)无规程措施或现场存有重大安全隐患未排除时,严禁施工。
第二节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采
掘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区队必须搞好班、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其立即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严格执行规程措施编制、审批、传达制度。凡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补充措施,严禁无规程措施施工。
第十一条
严格顶板隐患排查分析制度。矿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分析会议。对排查出的顶板隐患和监控重点,按照“项目、措施、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时间”的要求抓好落实整改。
第十二条
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冒顶事故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分析,安监处派人参加。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的冒顶事故,由生产矿长或总工程师组织分析,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凡发生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的顶板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分析处理;凡发生死亡的顶板事故,按集团公司及上级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分析处理。
第十三条
严格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次来压、安撤、过老巷、巷道贯通及现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等重点事项,矿要按规定要求分别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对发生的重大问题要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第二章
采煤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根据本矿井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的实际矿压观测资料,确定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第十五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有适当数量的备用支柱和支护材料,备用支护材料数量按使用数量的10%预备。备用材料的存放地点,保持距工作面150m外,并设臵专用料场。支护材料分类摆放
整齐,实行挂牌管理,并由专人负责。
第十六条
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必须每班进行监测。使用液压支架时,必须设臵并正常使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防冲办要有专人负责,每天绘制工作面压力分析日报图表,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原始资料保存完好;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对单柱初撑力进行检测,并设臵支护质量检查记录表。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接班后,每班安排专人对分管范围内的顶板和支护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摘除危岩活石。在开工前、爆破后,班组长、安监员必须对工作面的顶板和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安监员及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及分管范围的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待控制安全后方准继续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
工作面支架的中心距(支柱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200mm(柱距-50~+50mm),支架不超高使用。
第十九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应接顶严实,相邻支架(支柱)顶梁平整,不应有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
第二十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正常使用护帮板,采高大于4m时必须使用二级护帮板。
第二十一条
工作面移架后必须将支架升紧,且顶梁与顶板接触后,必须给支架持续送液3-5秒,确保支架初撑力满足要求。
第二十二条
工作面支柱(架)必须支设牢固,迎山有力。综采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为3%~5%。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综采液压支架不得低于
25.2MPa,超前架组不低于6.5MPa,并每班安排专人对初撑力进行检查,发现初撑力不足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三直一平”,液压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工作面伞檐长度大于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第二十四条
煤壁松软易出现片帮时,要有防止片帮的措施。第二十五条
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工作面不准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支柱,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以及在井下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单柱,必须升井检修试压并有试压记录,不得直接转入其它接续工作面使用。其它支护材料也要保证规格、材质合格。
第二十六条
在顶板破碎、压力大的地点,回柱前必须首先检查顶板情况。必要时支牢临时支柱并进行远距离卸载,即工作人员用回柱钩钩住或用绳子拴住卸载手把,躲在安全处卸载。
第二十七条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柱鞋。柱鞋直径要根据底板比压及工作面支护强度进行计算,柱鞋材质必须满足要求,控制支柱钻底量不得大于100mm。
第二十八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有可靠支护的掩护下作业。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柱时,必须先支好临时支柱。
第二十九条
工作面不准随意留顶煤或底煤,对因地质构造或
其它原因需要留顶煤或底煤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得继续采煤作业。
第三十一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采用无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面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
第三十二条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带压移架。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条
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三十四条
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且支架立柱伸缩余量符合规定。
第三十五条
支架出现咬架、挤架、倒架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十六条
拉移端头支架前,应首先按标准维护好端头顶板,在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移架。
第三十七条
处理工作面冒顶时,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必须现场盯靠指挥,确保安全。
第三十八条
工作面内特殊支护齐全,局部悬顶和冒落不充分(2m×5m)的应采取措施,超过的应进行强制放顶。特殊情况下不能强制放顶时,应有加强支护的可靠措施和矿压观测监测手段。
第二节
工作面安装和撤出
第三十九条
工作面安装前,要认真检查上下两巷和切眼的顶板支护情况,对损坏、失效的支护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工作面安装撤出前必须由生产矿长组织技术、机电、通防、运输、安监、施工区队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现场会诊确认,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十一条
工作面安撤前对巷道的三岔口、交叉点等面积较大、顶板压力大、顶板破碎、支护不完整的地段,必须重新进行加密支护。
第四十二条
工作面安撤过程中,对阻碍运输的支柱须提前改设好,并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制度。
第四十三条
综采工作面新安支架必须接顶严密,初撑力达到标准规定,超高地段必须用合格材料足顶。
第四十四条
新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生产矿长组织技术、机电、通风、运输、安监等单位和接产区队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正式投产。
第四十五条
综采工作面撤面造条件要保证合理的出架空间,顶帮必须使用锚网索支护或其他有效方式支护。
第四十六条
工作面支架回撤期间必须加强掩护支架的管理,坚持班班检查,保证支架完好,确保支护可靠,前移时要做到细、匀、净、快、够、正、平、紧、严,并确保支架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十七条
工作面顶板破碎地点在回撤支架前必须提前采取措施加强支护。
第三节
特殊时期顶板管理
第四十八条
工作面开面、初次放顶要编制专门措施,并成立初次放顶管理小组,负责初次放顶的安全工作;调度室要设臵工作
面初次放顶管理台帐,及时调度工作面推进度、顶板变化及初次放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四十九条
当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规定不垮落或缓慢下沉时,应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加强支护措施,其方式和方法要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五十条
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破碎带、过老巷、过冒顶区、压力集中区、顶底板松软、煤层倾角发生较大变化、托放伪顶开采等情况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编制可靠的专项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一条
工作面推进到破碎带前必须提前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加强端头支护,推进到破碎带后严格控制采煤机割煤高度,在空顶处要及时用半圆木、道木等足顶加强支护。
第五十二条
倾角大于15°的采煤工作面,支柱(架)应有防倒防滑措施。
第五十三条
工作面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架、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必须达到规定的初撑力,每班对工作面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及支护状态至少观测两次,并进行二次注液,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五十四条
工作面回采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质构造引起顶板破碎时,必须采取超前移架、带压擦顶移架或挑梁护顶措施,及时超前支护端面顶板。
第四节
上、下出口顺槽支护
第五十五条
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人行道宽度不应低于0.8m,安全出口高度不应小于1.8m,工作面内排头支架与巷道顶板支护间距不应大于0.5m,架设抬棚的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规定。
第五十六条
工作面上、下出口两顺槽必须进行超前支护。超
前支护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长钢梁)或超前液压支架组。上、下出口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20m,根据现场压力情况可适当加长。
第五十七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其超前支护排数不得少于三排,所有支柱必须穿柱鞋且有防倒措施。
第五十八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液压支架组支护时,要根据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支架组参数,推移步距应在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九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7m。
第六十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六十一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六十二条
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前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打插梁维护顶板。
第六十三条
工作面两顺槽出现局部地段超高或顶板开裂、离层、锚杆锚索拉断、顶板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加快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及时采取补打锚杆、锚索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第六十四条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活柱量不得小于200mm,贴煤壁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距离煤壁不得小于100mm。
第三章
掘进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五条 掘进巷道必须按照批准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在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过老空或局部冒落区、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
时,必须及时编制专项措施加强支护。
第六十六条
需要降低支护强度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单位现场勘查并制定专项措施,由原规程措施编审部门批准后方准改变。
第六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工作中、爆破后、截割后,都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和支护情况,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六十八条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爆破,以确保炮眼数量、位臵、角度合理,装药量适当,防止破坏原有支护。炮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
第六十九条
所有施工巷道,都必须在工作面附近存放不少于一天用量的支护材料,备齐备足处理事故应急用料,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规格、数量等。处理事故应急用的支护材料及专用工具等,要单独堆放,其种类、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七十条
所有施工巷道必须配有合格的施工图表,做到齐全、清晰、准确,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图表。
第二节
锚网索、锚喷巷道
第七十一条
严格把好支护材料进货关。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有生产资质厂家的产品,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和产品试验报告单,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其中锚杆、锚索、锚具及锚固剂必须有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煤安标志。
第七十二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确定支护参数时,应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支护参数。在
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要组织专门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后再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重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七十三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配备锚杆角度测量仪、锚杆拉力计和锚杆预紧力检测工具,每班由跟班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及锚杆扭矩至少抽检一次,并把抽检结果记录在现场管理牌板上。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和锚杆预紧力的具体规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第七十四条
现场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时,应每30~50m巷道,取样不少于一组;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在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七十五条
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巷道必须确保张拉机具压力表完好,对锚索的直径、长度、预紧力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建立施工记录。
第七十六条
煤巷、顶板为煤层的巷道及交岔点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离层指示仪最大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0m。现场需配备记录牌板,并有监测记录。
第七十七条
锚杆支护要紧跟掘进工作面迎头,锚杆至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0.3m加上循环进尺。锚杆的间、排距需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锚杆角度相对设计角度的偏差不大于5°。
第七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的锚杆规格、位臵、数量、角度、布臵形式和喷浆材料的材质、配比及喷浆厚度,要符合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初喷要紧跟迎头,最大拖距不得超过3m;
复喷必须紧跟耙装机后,最大拖距不得超过25m。
第七十九条
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在坚硬岩层中,矿认为可以取消前探梁临时支护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临时支护方式时,必须经技术、安监和区队现场勘查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前探梁采用直径83mm、壁厚5mm的钢管制作,长度不得小于4.6m,并用悬挂在锚杆上的吊环固定。吊环采用直径不小于108mm,壁厚不小于5mm的钢管、40T链子和直径20mm螺纹钢锚杆帽焊接加工制作。前探梁的使用条数:拱形巷道不少于3条;矩形巷道净宽4.5m及以上时使用4条前探梁;矩形巷道净宽大于3.0m,小于4.5m时使用3条前探梁;大跨度硐室编制专项临时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每根前探梁悬挂点不应少于3个,吊环螺母拧入锚杆的长度应不少于20mm(树脂锚杆必须拧满螺帽)。前探梁上用木托板足顶背牢。吊环每次移动时,都要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第八十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锚杆长度必须保证锚固端能锚入顶板稳定岩层0.5m以上,否则必须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如果巷道遇顶板破碎、复合顶板或过断层带正常支护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时,除采取加密、加长锚杆、锚索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架棚或喷浆等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一条
喷砼强度不得低于C20,并按相关规定对强度进行抽检试验。
第八十二条
高度大于2.8m的巷道或大型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应采用正台阶施工工艺,即将上层拱顶部掘出并锚喷好后,再掘挖和锚喷下层,其正台阶施工的方法和拖距,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三节
砌碹巷道
第八十三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安监人员对巷道(硐室)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掘砌拖距、碹料碹胎材质、碹胎结构形式、固定方法、一次砌筑长度及撤胎时间,都要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八十四条
模板组装和碹胎架设必须牢固可靠,其支柱必须支设在硬底或垫板上。
第八十五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所用的水泥、添加剂和预埋加固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所用的水泥、骨料及预埋加固件必须进行材料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必须做混凝土级配试验。
第八十六条
砌碹巷道(硐室)工程竣工后,必须有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砌碹巷道(硐室)工程质保资料必须齐全有效。
第四节
特殊断面条件下的巷道顶板管理
第八十七条
巷道开门口,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和区队等部门有关人员,按设计并结合现场顶板的情况,共同勘查选定开门口位臵,研究开门口的具体控制方法,然后再由分管技术人员编写开门口措施。严禁不经现场勘查就定开门口位臵及编制开门口施工措施。巷道开门口位臵,应尽量避开断层和顶板破碎带。
第八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开门口,前5m需加密锚杆排距,原巷道门口前后5m内需采取补打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对跨度较大的开门口加打锚索控制顶板。
第八十九条
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时,其净间距小于6m时或净间距大于6m围岩不稳定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第九十条
巷道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四岔门口,特殊情况
必须设计四岔门口巷道时,除顶板岩石特别坚硬外,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九十一条
巷道贯通时,必须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地测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要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5m补打锚杆支护或增设临时支护。
第九十二条
溜煤眼、煤仓、大断面硐室等特殊硐室的施工,要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条:“采用反向凿井法掘凿暗立井或竖煤仓应遵循的规定”组织施工。
第四章
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
第九十三条
矿必须建立巷道检查维修制度,落实分工单位和分工负责人,定期对分管巷道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九十四条
凡进行巷道扩(维)修工作,必须有施工安全措施。
一般巷道扩(维)修,即10m以内的扩(维)修,可每年编制一个不受具体地点限制的通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时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传达,并按措施要求抓好落实。
特殊巷道扩(维)修,即每米开帮、松上或落底超过1m3,巷道扩(维)修长度超过10m,或在巷道交叉点扩(维)修,以及对巷道、硐室的特殊处理(如砌碹、砌墙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现场勘查研究后,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措施。在顶板特别破碎或巷道交叉点进行的扩(维)修工作,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
第九十五条
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风、供电、排水或堵人的
冒顶事故,需立即抢险处理时,可由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和安监人员共同研究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后,由区队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九十六条
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第九十七条
在大断面巷道进行扩(维)修施工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使用好安全带,工作台的搭设要求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八条
巷道采取开帮、放顶施工时,必须逐排进行,严禁大面积空帮空顶。进行放顶施工前,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及区队管理人员现场勘查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九条
在独头巷道进行顶板扩(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扩(维)修工作地点。
第五章
冲击地压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百条
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大面积悬顶时必须实施强制放顶措施。切顶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阻力,采空区中所有支柱必须回净。
第一百零一条
回采工作面应加强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提高上下端头和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加大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和强度。
第一百零二条
回采工作面沿空顺槽超前150m、非沿空顺槽超前60m及煤巷掘进工作面高度冲击危险区内所有支护锚杆、锚索均应采取防崩措施,统一使用长度300mm的14#铁丝固定,铁丝在锚杆、锚索外露部分缠绕2圈,两端绑在锚网上。
第一百零三条
准备巷道支护严禁采用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
第一百零四条
加强煤巷顶板离层仪观测,保证顶板离层传感
器(包括机械式顶板离层仪和电子式离层传感器)完好,出现损坏或无法读数等情况,责任区队必须重新安设。
第一百零五条
掘进区队撤出前应将机械式顶板离层仪交由所属综采区队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百零六条
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同时执行“集团公司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
原矿下达的与本办法相抵触的规定,一律以本规定为准;本规定如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一百零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