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

时间:2019-05-13 23:1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

第一篇: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

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

【格林资讯】

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全国乃至世界再次聚焦于此。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不出所料,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是“水十条”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河更清、水更碧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大家围绕水质良好水体保护建言献策,聚焦黑臭水体治理出谋划策,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

●关注一 民盟中央建议:

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监督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联合建立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每季度通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监管工作初见成效。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但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地方自查的积极性不高,公众监督的效率较低,黑臭水体数量多、治理工程周期长、难以全面监管,黑臭河段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行政区划分界处等监管薄弱区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民盟中央建议:

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模式。一是形成部门规章制度。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形成部门的规章制度,制定普通事件和重大事件的处理办法。二是分地区指导。对地区进行分类,以“指南”中的目标为基础,对各类地区的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对监督管理工作有所侧重。三是优化管理模式。建议在管理模式上充分吸收科技发展成果,借鉴或利用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经验,促进各部门黑臭水体监督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部门协同,提高监管效率。选取有网格化管理经验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建立国家级遥感监测管理机制。一是提高监测频度。依托卫星遥感的大量数据,针对36个重点城市每季度开展一次监测,其他地级以上城市每年一次监测。二是提高监测精度。投入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充分考虑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态特征、季节特征、空间特征、温度特征、黑臭来源和周边环境等,科学合理地采集黑臭水体样本,结合已上报信息,着力提高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精度,减少城市相关管理部门核查的工作量。三是提高监测内涵。根据监测成果,辅助判断黑臭水体的成因。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规模。聚焦重点,增加投入,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财力支撑,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顺利实现。二是支持国家级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三是支持省级和市级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相关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实现黑臭水体监管信息高效采集、有效共享,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各省级和市级财政应根据监管工作量大小,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

●关注二

农工党中央建议:

进一步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

“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工党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建议”中这样写道。

针对入河排污口监管法律制度、长江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入河排污口布局不合理、登记核查制度不完善和监测监控能力薄弱、监管手段缺乏等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制定出台《长江保护法》或《长江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职能职责。并利用流域机构的法定职能和独特优势,完善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

在优化长江入河排污口空间布局方面,农工党中央建议,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尽快落实。在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方面,加快健全长江入河排污口登记和核查制度。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和《入河排污量统计技术规程》,对长江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及排污情况建档上图,及时录入国家监控系统。在提高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监控能力方面,建议建立健全国家督查、流域核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加强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监测和监督性监测,定期统计入江排污量,监测和统计结果应及时录入国家监控系统。

●关注三

全国政协委员姚克建议: 国家、省、市、县监督四级联动

4年前,浙江省委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政策和号召,将“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作为重点工作任务。

浙江省政协开展了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助推“五水共治”的民主监督活动。委员们不当旁观者,而是冲到了治水的最前线,分成不同小组对工作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建议全国政协也开展类似的活动,四级联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能够就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具有实效的民主监督。

转自:中国环境报

第二篇:中国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中国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由于过去人类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水环境已经恶化到极其严重的地步。目前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旱涝灾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对策惟有实施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作为人类所需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之一。但由于过去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和利用上的误区,使许多地区进入水环境的污染物质超过其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包括辽河、淮河、黄河,甚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导致环境质量整体恶化,其中水环境恶化更为堪忧。中国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各种固、气体等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工业污染排故指数比国际先进水平常高出几倍到几十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上升,其处理率不到20%。我国水污染的一般特点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及近郊比远处严重。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是十分惊人的,据1992~1996年的国家环境质量通报报道,目前全国江河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及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质尚属良好,但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尤其是大中城市下游河段。我可见,水体污染对人体与社会的危害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为有限的水体自净能力,北方的污染负荷重于南方;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七八亿人饮用污染超标水。根据我国主要水系及湖泊的污染断面监测结果,仅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而63.1%的河段水质为IV类、V类或劣V类,失去了饮用水功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滇池和太湖的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的水质对我国的水产养殖、工农业供水、生活饮用水、观光旅游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大型湖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对我国130多个湖泊近期调查资料结果分析表明,我国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的湖泊富营养化。目前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总面积的33.8%,其中藻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危害也大。另外,湖泊污染的又一趋势是盐碱化和超营养化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一些富营养化的城市湖泊,如长春南湖、武汉东湖和无锡元里湖等,营养盐浓度不断上升,迅速向超营养型湖泊转化。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导致了每年的北方干旱和南方的洪涝灾害.而且,投资不足和过度开采也使得干旱、水涝更为频繁和严重。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 155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 500多次,重大改道26次;长江发生较大洪灾200多次。1991年仅5~8月的江淮水灾就使5 113人死亡,498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元;1994年全国受水灾面积为1.93X 10s km2,成灾面积1.2b×10s km2,直接经济损失l 752亿元;1996年的洪水造成了南方2 200亿元的损失。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 000多亿元。我国有一半人口,40%的耕地受着洪水的成胁,近3/4的GDP是人们在洪水的威胁下创造出来的。90年代以来,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000亿元。

结合中国水环境所面临的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旱涝灾害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确定我国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战略方针,即:全面节流,适度开发,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建立节水型的社会(节水型的国民生产体系和城乡生活方式)。具体可采取建立基于流域管理的政策框架以及随季节或气候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在缺水的省份;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各个部门以及国家和地方管理机构;提高水价和水费,减少人为浪费。所以必须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并明确划分地方权利的 流域管理系统,强化水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法律规章的执法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

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虽然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还会增大,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国已进入水环境调控的敏感时期,亟待实现传统模式的全方位转型,包括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水量管理向水量水质联合管理转变,陆域管理向陆海一体化管理转变,常规管理向常规与应急综合管理转变,借助现代监测分析技术,实现多维、临界、动态的深层次、精细化的智能调控,从而确保水环境安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与策略。

流域水循环是水资源形成演化的客观基础,水资源问题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可归结为流域水循环分项或伴生过程导致的失衡问题。自人类开始开发利用水资源,天然的一元循环结构就被打破,形成了“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结构。水循环的管理目标是公平、高效、可持续,实现健康的水循环。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至少要减少冲击。

制定基于流域水循环的总量控制体系,实现环境倒逼,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策略之一。基于流域水循环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核心技术支撑是基于流域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的模拟调控平台,包括“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集总式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流域水化学模拟模型以及流域水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型。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654个设市城市已有污水处理厂1214座,处理能力达到9052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75.25%。可以说,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这些数字并不能掩盖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监管相当薄弱。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但是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无法收集污水。这种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现行的考核指标并不科学。他表示,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方案时,管网的建设一定要先行,而在指标考核方面,污水的收集率则一定要列入考核范围。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水环境保护在末端治理上下的功夫比较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源头减排和全过程的阻断污染源入河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源头减排,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最大化减少城市群对流域水循环的干扰和冲击,最好的办法是在源头减排上下更大的力度。另外在过程阻断方面,建议要实行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构筑循环结构,阻断污染物进入水体,层层设防。

据了解,针对这一特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海河流域开展了非常规污染监测与分析评估,对流域中的特征有机物、无机物和新型污染物进行识别,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变化过程的积累式、开放式和混合式情景模型,为我国流域非常规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第三篇: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范文模版)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

节用裕民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2)

为群众办事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3)

双创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4)

供给侧改革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5)

房子居人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6)

数字经济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7)

网络提速降费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8)

科研激励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9)

调整产业结构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0)

人工智能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1)

城市建设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12)

蓝天保卫战

第四篇:水环境问题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

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

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 勇.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2] 井文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解振华.完成跨世纪的环保任务.科技日报,1999 09 28(1).[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2.[2] 李永和主编.工业酸度计[M].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

第五篇:水环境治理汇报材料(模版)

改善区镇水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

区镇党工委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治脏、治乱、治污为重点,以发动有序化、整改示范化、管理制度化为抓手,高点定位、提升标杆,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区镇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部署推进求“严”,坚持做到“三个到位”

区镇党工委因地制宜,周密部署,高标准、严要求谋划水环境治理工作,全力形成水环境综合治理合力。

一是方案制定到位。根据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系统制定出台畜禽整治、沟河贯通、水清鱼跃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标准、分期分段、逐次推进、标本兼治,确保水环境治理有效开展。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组建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总揽统筹、分管副书记挂帅推进、党工委成员分片抓、插村干部定点抓、村党总支部书记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目标层层明确、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推进网络。

三是宣传引导到位。区镇党工委专题召开动员会议,安排班子成员、插村干部深入村居宣传整治工作意义、积极听取群众意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整治的良好氛围。共计走村入户XXX多次,发放宣传资近XXX份,收集各类建议

XXX条。

二、整改治理求“实”,坚持做到“三个确保” 区镇党工委积极顺应群众期盼,精心研究、科学制定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措施、期限和责任,扎实推进镇域水环境整治。

一是实施水系贯通工程,确保水系“畅”。针对XXX地处沿海、地势偏低、易成洪涝的特点,区镇党工委全力实施沟河轮竣、沟河贯通工程,深化河道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建设,不断提升村庄河道引排能力。2014年,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埋设DN40涵XXX座,疏浚横河XX条、泯沟XXX条、土方XXX万方。

二是实施畜禽整治工程,确保水面“清”。按照“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工作目标,2013年全镇投入XXX万元,建设化粪池XXX座,沼气池X座,对XXX条受污泯沟进行综合治理。为巩固成效,2014年对整改区域进行“回头看”,查问题、找差距,定措施、促整改,全力夯实整治成效。

三是实施水清鱼跃工程,确保水体“活”。根据政府主导、村干部和沿河村民共同监督管理原则,区镇党工委投入XX万多元,推进实施生态放养鱼苗计划,在通海大道、南海公路沿线XXX多条泯沟放养鱼蟹苗,全面改善水质、净化水面环境。通过群众监督、有奖举报、派出所联动等方式,严厉打击非法电瓶捕鱼行为,查获非法捕鱼行为XXX起,有效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效。

三、规范管理求“效”,坚持做到“三个强化”

区镇党工委紧紧围绕“抓巩固、重提升、出精品”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水环境综合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

一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健全环境卫生、畜禽管理、沟河整治等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镇、村及相关部门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确保区镇水环境治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执行有力。

二是建立监督通报机制,强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通报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水环境治理不留“盲点”、不漏“死角”。充分发挥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等群体作用,通过现场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巡查、全过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有力推进。

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工作绩效。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集中检查等方式进行考核评比,对达标的村居、单位实施奖励,对不达标单位限期督促整改,考核结果与综合考核挂钩,推动水环境整治管理持续、深入、有效开展。

下载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全国两会热议水环境治理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又名吴泄江,古称松江。源于东太 湖瓜径口,为湖源型平原感潮河流,全长 125km,于育浦县赵屯附近进入上海境内,上 海市境内河长54km,河道婉蜒曲折,在外白......

    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是我们环境工作的种重要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接到省、市相关要求后,我局立即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以及......

    水环境治理总结

    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 工作总结2010年10月以来,随着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党委政府在有效巩固环境保护和治污工作成果的同时,不断加大水环境保护和水污......

    2018年全国两会热词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热词解读 热词一:经济增长目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直都是两会热点话题。,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是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过与其......

    2013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地方两会热议“城镇化”

    当前,地方两会正密集举行,改革开放、城镇化、民生等议题受到高度关注。同时,GDP增长目标有所淡化,更加强调幸福GDP、绿色GDP等。 尽管部分地方主动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但不少地方......

    关注两会,热议民生团活总结

    十二月团组织生活总结 大体: 一、 主办单位;共青团绵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二、 承办单位;外国语12级1、6班团支部 三、 开展地点;绵师磨家校区2-501 四、 时间;2013年3月31日星期六......

    水环境整顿治理工作汇报

    水环境整顿治理工作汇报 **镇地处路桥东南,位于全区河网下游,辖区内共有河道108条千米,其中区级河道11条千米,镇级河道9条千米,村级河道88条千米,全部河道均已落实长效保洁。现将......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 YVETTE DE GARIS 摘要 泰晤士河伦敦上游段的水质状况一直是相当良好的。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相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