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

时间:2019-05-15 01:0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

第一篇: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

YVETTE DE GARIS

摘要 泰晤士河伦敦上游段的水质状况一直是相当良好的。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相应发展,流经伦敦市区的感潮河段的河水被废水严重污染了。本文将要描述过去200年来,河流水质恶化以及经治理后恢复的过程,这期间的几个阶段,由于缺少资金,河流水质遭到极大地破坏。第一个阶段从1800年到1850年,伦敦人口从100万增加到275万,泰晤士河被污水严重污染。其后,政府当局修建了拦截式地下排污系统。这套系统对伦敦污染治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将市区的污染问题转移到了伦敦下游的河口处,他们在这里修建了污水仓库以存储污水,等退潮时将污水排入河流;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上叶,伦敦人口暴增到800万,当时,30公里的感潮河段完全缺氧。于是,在河的两岸各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代替原来的污水仓库。这项措施见效很快,河流水质马上明显好转。现在,泰晤士河下游被认为是世界上通过首都城市最清的河流,118种鱼群生活在这里,其中还包括鲑鱼。尽管泰晤士河的污水治理很成功,但是,偶尔的暴雨会将污染物直接冲到河流而引起污染,这种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引言

整治恢复泰晤士河的工作前前后后共用了约120年的时间,花费了相当于几十亿美元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这项辣手的工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间隔了80年。第一个阶段从1860年开始,到1875年结束,期间修建了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第二个阶段为1955~1975年,期间引进了整套的污水处理设备。本文将论述从开始污染到现在污染治理基本完成为止,各个阶段的污染和治理情况。同时,本文也将提到当前由于暴雨而引起的下水道溢流而造成的污染现象。

2. 第一个污染阶段1800~1850 19世纪上叶,伦敦的人口增加很快,1800年约为100万,而到1850年增加至275万。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活污水的增加,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感潮河段。1850年,法律规定所有废水废物都必须流入地下排水道,使河流水质水质状况的更加恶化。这一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后果,泰晤士河穿过市区的河段及其下游河段都被废水污染了。在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更为糟糕的是,1931~1932年、1948年~1949年、1853~1854年和1865~1866年,连续爆发了霍乱,这几次流行病夺取了不下4万市民地生命。当时,伦敦的穷人们的水源主要为伦敦的八口浅井或直接从泰晤士河引水,那些井由于较浅,极易被污染,而泰晤士河里的水,就更不必说了。1852年,人们认识到霍乱和污水之间的关系,政府了颁布的城市水法,禁止将感潮河段的水作为饮用水源。

3. 第一次治理 1858~1891 1850年,在不到150km2的伦敦市区,共有150公里封闭的下水道和330公里敞口的污水沟。泰晤士河的支流,比如说Fleet河,也被当作污水口,用来排放污水,所有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泰晤士河。早在1832年,就有人提议在泰晤士河两岸各修建一条拦截式地下排水道,但是,直到1858年,即所谓“巨臭之年”,政府当局开始动工。这项工程包括三条与泰晤士河平行下水道,下水道直接很大,两岸各一条,北岸的一条至Beckton,南岸的一条Crossness,两地位于市区中心东面25km处。这些设施将城市下水道或污水渠的污水拦截下来,并将它们输送到下游,直至上面所提到的排污口,这些污水,未经处理,在退潮时排入河口。这些长达161km的大型下水道以及三个主要泵站从1858年启动,到1875年才建造完成,它们的作用是把污染问题转嫁给下游地区。1887~1891年,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采用了化学沉淀法(石灰和铁盐),以减少污染物负荷量。这是污水处理的开始,不过,这种方法在当时用来根治污染物已经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要有三条下水道?如何布置?)

4. 第二次污染 1900~1950 进入20世纪,伦敦的人口激增,到20世纪30年代末,人口已经超过800万。随之而来的是泰晤士河水质的快速恶化,从1910年开始,到1950年,河水达到了完全缺氧的程度。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来源是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将部分处理的污水排污河流。因为化学沉淀法只能将生化需氧量(BOD)的浓度降低到200mg/l左右,每天向河流排放的BOD负荷达300吨。而且,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合成清洁剂,微生物不能分解,它们覆盖在水面上,大大降低了水面的通风性,又加重了河水的污染。这样,长达30公里的感潮河段完全缺氧,除了鳗鱼,没有鱼类能在此生存。

5. 第二次治理 1955~1975 20世纪上叶,伦敦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分布渐渐变得经济合理,污水处理厂的数目有原来的182个,减少到10个。其中最大的一个位于感潮河段的上游Mogden的地区。1909年,活性污泥的污水处理技术问世,于是有人提议在Beckton建造一个完全的二级污水处理处理厂,以代替现有的27个小型处理厂。而在Beckton和Crossness排污口,自从19世纪80年代引进化学沉淀污水处理技术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技术革新。于是经过近10年的深思熟虑,终于在60年代早期达成这样的共识,只要将现有污染物减少75%,就可以保证河流的水质免于破坏。当大家还在争论不休时,Beckton新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建造,并与1959年竣工。它包括去除沉沙,隔栅、一级沉淀、曝气、污泥消化以及通过甲烷燃烧回收能量。Crossness污水处理厂于60年代初开始动工,到1963年,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与Beckton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不同的是,二级处理采用机械送风技术,而不是自然通风技术。

60年代初,大部分人认为,为鱼(sea trent 和鲑鱼)的迁徙而修建高质量的排水渠,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在随后的十年,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于是,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建议进一步改善河口地区的水质,以发展渔业,从而在潮涨潮落时都能保证鱼的迁徙。于是,从1967年到1974年,Beckton污水处理厂改进了污水处理技术,使处理污水能力大大提高;而Crossness污水处理厂,原设计中没有处理氨氮的工艺,现在也增建了该设施。而后不久,河流水质就得到了明显改善,迁徙的鱼也开始从这里经过,1974年秋天,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取来一条鲑鱼,放人泰晤士河,这是从1833年到现在,河流水质第一次变得这么好。

6. 当前状况

污水治理工程最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污染源被清理后,河流很快就恢复了它的天然状态。这些设施修建后没有几年,100多种不同的鱼、大量的无脊椎动物以及各种鸟类又回到了该河流的感潮河段。此外,在上游的一些淡水支流中,繁殖了许多鲑鱼苗,不同数量的鲑鱼每年都回支流中产卵,国内鲑鱼的生存危机得到缓解。因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率达到35%以上,鲑鱼才能成活,它们成了人们检验河流水质清洁程度的一种标志。

由于国家严格限制伦敦的财政支出,从1974年泰晤士水务成立,到1985年水产业宣布私有化,这期间污水处理设施的固定资产足足减了一半。这样很难维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伦敦和其他各地污水处理设施的状况逐渐恶化。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在1989年私有化前夕,政府启动了一项快速的补救工程,以解决污水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该工程于1992年完成。此后,泰晤士河委员会上市公司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来更新和改进泰晤士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从此,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

不过,伦敦频繁的暴雨仍然会造成河流污染。这是因为伦敦沿用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排污系统,将污水和地表水混合排放,当暴雨来临时,水泵自动启动,将过量的水从阻挡式下水道排入临近的河段。这些污水,虽然量少,但会引起河水中含氧量的下降,而且会随着潮水的涨落上下移动。鉴于重新修建一套阻挡式排污系统十分困难,而且耗资巨大,于是,80年代运用一种特制船(配有低温复氧设施)向河流中氧浓度低的区域投放氧气。我们有两个称之为“泰晤士河气泡(Thames Bubblers)”的特制船,每只一天能向河流中投放30吨的氧气。这种船自身拥有动力装置,这样它们就可以停留在溶解氧下降最大的区域。采用压-摇-吸(pressure-swing-absorption)技术,就像人工呼吸机一样,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投入水中,直到水体恢复正常。随着60年代水质的改善,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开始对这种处理技术的效果提出质疑。因此,泰晤士河委员会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项目,研究怎样解决溢出水带来的污染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不管采取哪种方案,最终解决该问题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耗资15亿美金。

结论

总之,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改善泰晤士河的水环境。首先,应该在伦敦建立一套独立的排污系统,也就是说,排污系统只用来输送污水,而马路上雨水应该直接流入泰晤士河。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修建大尺寸的排污管道,还能避免污水处理设备过高的负荷,减少运行成本。将排污系统与GIS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污水处理设备的能力,更进一步减少运行成本。作为水污染处理系统,除非它是一种拖延资金落实的策略,不可能启动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项目。一般而言,根据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为期三年的研究项目。而且,在一个工程实施之前,我们应该完成这些研究工作,以免在后面的工作中因更改设计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些工作应该基于某种数学模型进行的。尽管我们在5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泰晤士河感潮河段的一维数学模型,但是模拟技术在当时还很不成熟。只有运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才能够评价各种方案的优劣,并能确定最优方案。通过这种手段,我们不仅可以符合欧盟的法律,而且可以放弃单独规划,利用整体规划来减少工程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来代替当前处理污泥的方法,除此之外,其他污水处理技术不用改变。即使我们采用污水处理的新工艺,但是对于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还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排水渠标准、选择地点的限制原则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其他技术。对于某些污水处理厂,尤其是那些向泰晤士河下游淡水区排放的污水厂,我们还是应该采用某些新工艺,比如二级通风的缺氧区技术。此外,我们还要保证处理单位污水量成本最小,这样选择最优工艺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同样,引进SCADA系统可以使日常的控制和操作自动化,从而对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降低。截至到1997年,我们用油轮舰队输运Beckton和Crossness两个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将其投入大海。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在过去100年还没有产生什么问题,但国家还是承受着保护环境的压力,我们不得不研究新的处理方法。由于在陆地上无法找到处理污泥的合适位置,最现实的方式就是焚烧了。

最后,资金也是一个难题。尽管泰晤士河的整治工作都是政府资助的,但从当前的发展形式看,有必要寻求私人资本介入。目前有许多方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引人风险投资。如果私人资本介入污水处理,国家职能部门只需开展战略规划、河流水质监测和污染控制等非盈利工作。

第二篇:子牙河下游上段水环境现状及治理调研报告三

1.3.2过境水

该段河道位于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交汇处下游,原为海河南系(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洪水进入天津通过海河入海的要道。

建国以来,尤其是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战略决策后,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治理方针,拉开了海河流域以防洪除涝为中心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序幕,先后开挖、扩挖了子牙新河、漳卫新河和独流减河等,改变了海河南系洪水汇集天津如海的不利局面。现在该段河道为汛期大清河洪水入海通道之一(大清河洪水主要经由独流减河入海)。

近年来该段河道过境水主要有大清河洪水、引黄济津、北水南调和中亭河涝水等四种:

(1)大清河洪水

西河闸是大清河系洪水进入天津市的控制型工程,为该段河道下口。

大清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的季节以7、8月份最多,7月下旬到8月上旬更为集中,量级最大。根据西河闸水文站1963年~2002年实测流量资料统计,建站来,1963年8月27日出现了最大过闸流量1520m3/s;60年代的洪水较大,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时间多集中在8、9月份,除1963年洪水以外,大于500 m3/s的洪水发生过4次:1964年8约的洪峰流量为1100 m3/s,1966年9月为625 m3/s,1967年8月为563 m3/s,1977年8月654 m3/s,其余年份的洪峰流量较小,1980年以来的多数年份出现河流断流现象。

(2)引黄入津

由于天津地处流域最下游,自身没有固定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靠开采地下水供水。1983年,国家实施了引滦入津工程,从此位于滦河的潘家口水库便成为天津市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海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经常发生连丰、连枯现象,自1997年以来,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主要入海河道先后断流,水库蓄水锐减。特别是天津市主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库,自1998年进入枯水期,入库水量大幅度减少,已无法满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天津面临着缺水危机。为了解决天津市的缺水、危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防总、水利部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组织实施了四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2000年以来的四次应急调水,共从黄河引水33亿立方米,天津市收水16亿立方米。

其中2003、2004年引黄济津输水线路,从黄河下游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至临清立交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境内的临清渠、清凉江,经清南连接渠入南运河至天津九宣闸收水,黄河水进入天津后,将分两路,一路由南运河进入天津市区,另一路经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水库。

两次调水分别从位山闸引水9、9.25亿 m3,天津市九宣闸分别收水4.3和5.1亿 m3,有效缓解了天津面临的缺水危机,保障了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水环境治理工作是我们环境工作的种重要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接到省、市相关要求后,我局立即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并对水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进入深入剖析,并对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和部署。

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关于“环境治理工作要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盲点死角延伸,攻坚破难,一抓到底”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四无”:河渠水面无垃圾漂浮、城乡河道无污泥堆积、堤岸范围无三乱、河道畅通无障碍,河渠环境明显好转。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引流冲污、工程整治等多种手段,重点是“三清一整治”: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整治河渠,对河渠环境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四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督查到位、宣传到位,保障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顺利完成。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攻坚月水环境整治工作机构和责任继续沿用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的机构和责任。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乡村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河管处、水电处各司其职。水保办(乡村水环境治理办)主要负责与省水利厅及市治理办衔接、协调;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市河道整治督查和市本级河道的整治工作;水电处负责全市渠道整治具体落实、监

督检查。在攻坚月活动开始后,各县(市、区)水务局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各自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为攻坚月活动的圆满完成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使攻坚月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氛围,市、县两级通过各种形式,持续抓好宣传工作,市、县两级水务部门除通过职工大会、局务会、工作总结、科室学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以外,还通过在媒体设置宣传专栏,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组织群众性宣传活动和编发治理工作简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四、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市水务局相关责任科室按照攻坚月活动实施方案分工负责,加强相关责任区域水环境整治督查,并将督查情况按时报送省水利厅、市治理办、市乡村组治理办、市目督办。从水环境整治督查情况来看,水环境整治情况总体良好,全市共投入人力27683人次,投入机具3687台次,清理江河湖库垃圾702.8吨,清理水面漂浮物297.3吨,清除淤泥1693吨,清理江、河、渠2117公里,整治非法采沙110处,整治入河排污口58个,沿河绿化美化101200平方米,印发宣传资料40700份,制作广告宣传标语340条,投入资金759.84万元.

第四篇:水环境治理总结

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

工作总结

2010年10月以来,随着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党委政府在有效巩固环境保护和治污工作成果的同时,不断加大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力度,出实招、用狠招,确保水环境保护和治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将我镇一年来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组织的保障作用。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落实县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完善了《**镇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规划》。充分发挥镇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包村包企业工作组每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针对治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思路、谋举措,使此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是上下联动,不断强化日常监管机制。为使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扎实有效,不走过场,镇村、部门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包村、包企工作组按照任务分工,量化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确定时间节点,责任到人。治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监控督查,确保不丢重点区域,不留死角,充分发挥其作用,动实招、下实劲、见实效;特别是30个村的水污染治理工作监督协管员,加大对本村河道、坑塘、街道及企业的日常巡查,加强治理工作日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三是加大投入,为做好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建立了90人的专门清整队伍,召开专题例会20次,在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共投资120多万元,投入人力1550人次,出动车辆1446车次,出动机械设备大型车辆20辆次,小型170辆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镇现有电镀企业四家,分别是„„。今年电镀企业共计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取缔企业腾出土地新上企业3家,总投资150万元,新上企业年产值560万元,纳税9万元,就业人数65人。清整镇域河道4000米,打捞漂浮物5车,清运垃圾5600方,为妥善处置清运的垃圾,还在„„设立3处垃圾集中填埋点,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整绿化坑塘910平方米,清除淤泥300方。修建垃圾池42个、修建公厕25座种植观赏柳1000株,杨树13200株。

三、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水环境保护意识差,认识高度不够;认为这项工作离百姓“远”,工作态度被动。二是整体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使全镇人民增强环保意识,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四、下一步的主要举措

我们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和谐治污、彻底治污”的思路,对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常抓不懈。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包保责任制,镇、村、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县、镇确定的工作任务,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偷排、偷倒废酸的要加大监管、巡察、群众举报的力度,坚决严肃地执行法

律规定,发现一起依法严肃处理一起,坚决防止取缔企业死灰复燃和新的污染源出现;二是要不断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在绘制完成全镇30个村环境治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狠抓善管,做到全面集中排查,针对街道卫生死角、河道垃圾、坑塘垃圾,采取边治理边完善长效机制建设的举措,进一步充实村级保洁员队伍,购置垃圾清运机械设施15辆,完成修建垃圾池128个,公厕45座,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实施河道绿化工程,完成两岸绿化长度20公里,种植速生杨4万株,打造绿色河道。四是把水污染治理和预防工作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纳入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工作绩效考核,明确奖惩标准,且月月有联查,季季设考核,日常有巡回视察,及时补漏整改;五是加强与环保、安监、市容、水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水环境治理工作举措落实到位;六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各村书记、主任和水环境治理安全协管员以及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广泛征求群众对本镇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播、标语等形式宣传治污工作,通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打造绿色生态。

第五篇:水环境整顿治理工作汇报

水环境整顿治理工作汇报

**镇地处路桥东南,位于全区河网下游,辖区内共有河道108条千米,其中区级河道11条千米,镇级河道9条千米,村级河道88条千米,全部河道均已落实长效保洁。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加强

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了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由镇长任组长,农业、工业、城建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片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办,主任由农办主任兼,成员由水利、环保、环卫各办精干力量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督促和落实。同时,与各村居签定责任书,明确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

责任。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抓好氛围营造。为使水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镇村协作,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点宣传、宣传车流动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环卫保洁宣传;并在年初和半两次大型会议中进行动员部署,营造起“河道保洁,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河道管护、保洁意识。

(二)抓好队伍管理。镇里投入30多万元,落实管护专业人员10人,对区级、镇级共20条千米的河道实行常年管护;各相关村居也投入15多万元,落实专业人员53人,签订合同,对村级88条千米的河道实行常年管护;上半年,我们根据村级换届选举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村居“洁净家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加强对村居环卫工作的领导。

(三)抓好机制建设。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机

制建设。我们将河道管护、保洁工作目标纳入考核范围,使之与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的奖惩挂钩;我们要求各村居制订完善《河道长效保洁制度》,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我们还在区补助政策基础上出台了对河道整治的奖励政策,即:采用泥浆泵方式河道疏浚的,区政府补助元/立方,镇里再补助5元/立方;对村级河道全面实行常年管护、保洁的,区政府补助500元/公里,镇里再补助200元/公里。

(四)抓好督查落实。一是规范开展河道疏浚。根据实际,分类分别采取外运、堆岸、灌泥浆、以土养河等方式疏浚河道;同时,在河道疏浚工程申请、断面现状测量、工程投标发包、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均严格规范操作,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区考核要求,我镇全年需疏浚河道千米,目前已完成千米,占全年任务的%。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主要是受沿河农户晚稻种植的影响。下半年,等沿河农户收割晚稻后,我镇河

道疏浚工作就能迅速赶上。二是有效开展河道保洁、管护。及时召开由各村居书记、主任、各片片长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及时通报区里的督查情况,要求落后村居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河道保洁、管护工作。同时,由农办牵头,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对全镇辖区内河道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各村(居)及管护人员,要求其做好河道管护、保洁工作,如屡次不执行,扣除区、镇补助和管护人员工资。

下阶段,我镇将继续坚持“一整治二保持三提高”的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一是适当调整计划,抢抓工程进度。对各村居疏浚工程计划做适当调整,以便及时开展工作,加快工作进度;三是严格动态管理,确保监管到位。对各村居河道保洁管护情况,半月一检查,每月一通报。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推诿扯皮的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开展“回头看”,确保

整治到位。目前,区里已将去年的“洁净家园”补助款拨到镇里。我们将水环境整治工作与奖励补助政策有效对接起来,由镇农办牵头,对村居河道保洁、养护情况进行检查。镇里参考检查情况发放补助款,对检查不合格的,暂不发放补助,等整改完成,检查通过,再行发放。

下载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水环境治理总结

    成华区2011年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水环境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污染治理及河道长效管理。 一、2011年河道污染治理工作(一)目标任务根据市、区中心城区河道下河口污染治理工作部署,我......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水环境及其治理 苏州河又名吴泄江,古称松江。源于东太 湖瓜径口,为湖源型平原感潮河流,全长 125km,于育浦县赵屯附近进入上海境内,上 海市境内河长54km,河道婉蜒曲折,在外白......

    2021年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2021年镇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提升全镇水环境质量,根据《**市冬春季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水环境治理未来趋势展望

    水环境治理未来趋势展望 2017中国环保行业高端人才交流会--中国环博会上海站5月 清洁燃煤发电论坛,燃煤发电清洁化发展之路 北极星环保网讯: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十三......

    2010年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合面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2010年公路、水路水环境整治工作总结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在区府有关部门指导下,我镇开展了公路、水路、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整治了......

    水环境治理汇报材料(模版)

    改善区镇水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 区镇党工委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治脏、治乱、治污为重点,以发动有序化、整改示范化、管理制度化为抓手,高点定位、提升......

    中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现状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或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系......

    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新闻通稿

    中外院士齐聚江心洲 打造“中国水环境治理”产学研新高地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国际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在宁召开 (新闻通稿) 2016年11月29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