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域旅游”是激发乡村发展造血功能的重要工具峰观全域(八)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已占据国内旅游半壁江山。从延庆柳沟豆腐宴到袁家村关中民俗旅游,近几年乡村旅游可谓是如火如荼,从百度指数中“乡村旅游”关键词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万亿元。这背后有两组数字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第一,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1万亿的乡村旅游消费与6万亿的农业产值相比较,可以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在这20亿人次和1万亿的背后,是中国现有的10万个特色村镇,200万家乡村农家乐,和1000万的乡村直接就业,旅游业也已经成为众多乡村家庭的主要就业渠道。
“全域旅游”联动城乡,应在扶贫助农中发挥更大作用。与国家在水利、畜牧、机械化等方面的投入不同,旅游业是在经济产业上“城乡联动”最直接的体现。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乡村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果蔬、绿色食品、手工艺品等种养殖产业和手工艺等乡村经济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是“以城带乡”的主要渠道。
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也不能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的初级阶段,应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统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停车场建设、标识标牌、信息服务、旅游厕所以及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商、农村通讯等各项建设投入。
旅游业发展作为“以城带乡”的重要手段,“ 全域旅游”思想应成为指导“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应成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要参考。
第一,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结合旅游发展和旅游服务。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当前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乡村文化站、全民健身设施等,对于与乡村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等投入不足,或是与旅游发展结合不足。例如,北京怀柔不夜谷乡村旅游发展火热,但到目前也没有从北京城区直达的公共交通;大量的乡村都建设有图书室、文化站,利用率低下,却很少能够跟相关机构合作建设成为类似篱苑书屋、碧山书局这样的乡村图书馆、乡村书店,既提供文化服务功能,又成为旅游发展的卖点。
在城市人不断涌入乡村的今天,乡村公共服务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本地村民,更应成为“居客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点。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能够更好的支持乡村整体发展。
第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的同时,应避免过度城市化。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清洁能源、村庄道路等多个方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乡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但当前的项目建设存在参照城市标准建设雨污管网、道路硬化、道路照明等问题,使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被“过度满足”,反而失去了乡村本应有的特色。
另一方面,对于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又存在“污水管没有接入室内”、“采暖设施和手段落后”、“自来水供水水压和时段限制”、“停车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乡村旅游接待的发展。
游客向往的乡村,是美丽的乡村,优雅的乡村,是田园诗里的乡村,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游客在享受乡村魅力的同时,免受基本生活和卫生条件的困扰。
第三,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需要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民数量不断减少,我国农业发展逐渐向两个方向分化: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精细化高附加值农业,其中后者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匹配度。
当前我国处处都在发展农业旅游,却鲜有经典项目出现,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仍然以传统的模式做农业,没有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有价值的农产品;其二,农业与旅游只是简单相加,缺少融合与创新,没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好的旅游产品。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拓展“旅游+农业”,让农业、农民与都市文化创意、都市消费群体更好的融合,是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要让“城里人”参与到乡村农业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乡村旅游1万亿消费向农业发展延伸,带动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就业。旅游+农业的产业创新也应成为乡村发展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
第四,乡村旅游、优质农产品宣传营销应纳入政府宣传工作计划。
当前众多乡村发展旅游业的一大困境,是拥有优质的资源,却苦于不知道如何营销宣传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的营销推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面向市场,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营销推广的能力,也缺乏花钱去做宣传的支付意愿。同时,旅游营销推广通常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影响,有人花钱办事,有人跟着沾光,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民营销宣传的积极性。政府的支农助农行动,应将乡村旅游产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宣传工作纳入计划,当做一件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去执行。
第五,旅游应成为乡村产业扶持和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386199”部队的比喻已经广为人知。然而,由于农业收入较低,乡村缺少能够提供劳动就业和经济收入的产业基础,空心化问题难以扭转。
虽然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合发展旅游业,但旅游业已经成为大量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解决乡村就业、乡村活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化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当前国家对三农的投入,由财政、发改、农业、国土、水务、交通等10多个涉农部门共同行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项目和资金“碎片化”安排使用的问题突出。虽然已经开始试点“涉农资金整合”,但“保障性投入”为主的格局仍未改变,对类似乡村旅游产业等乡村发展造血功能的投入仍然较弱,亟待改变。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融合多年实践经验,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全域旅游中心”。中心作为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成立的新机构,将突破传统旅游规划设计的服务模式,整合多专业人才,以“四位一体”模式嫁接规划、运营、投融资、营销等多方面资源,切实推动旅游发展。
(本文源自巅峰智业,作者李春波,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规划经验,从乡村旅游的含义、发展趋势,到乡村旅游规划策划、全国布局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政策都有深刻见解,拥有多项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
第二篇: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旅游提升
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旅游提升
近年来,徽州区在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带动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农村集文化、旅游、生态等多重优势于一体,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徽州绿道”为纽带,不断促进乡村旅游转型提升。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潜口、呈坎、西溪南、洽舍等乡镇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目前,全区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户112户,拥有省级农家乐示范点(户)27家,市级农家乐示范点(户)37家,其中单一经营餐饮64户,兼营住宿42户,餐位6944个,接待床位1142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72人。2014年接待213.4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173.71万元,平均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71.67%。2015年1-6月份接待15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09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环境
针对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游客由团队向散客转变的趋势,发展全域旅游,把整个行政区域当作一个大景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全面提升旅游消费环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5A级景区创建、村庄风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百村千幢、百佳摄影点、亮点项目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快道路改造、旅游线路的环境整治、田园风光的打造、农家乐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88 亿元进行5A景区创建工作;投入6800万元对紫霞美食一条街进行硬件改造,对蜀源、坤沙公路沿线、农民新村及周边环境进行风貌整治;投入1.45亿元建设徽州绿道,在改善乡村交通的同时丰富乡村沿线景观内涵;投入300万元用于蜀源村风貌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向日葵基地建设等。
(二)注重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扶持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徽州区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奖励办法中对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并接受协会管理、农家乐评星、招徕游客、建设乡村旅游网站并实施营销等给予奖励,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自奖励办法实施后,共兑现了奖励资金100余万余元;同时,颁布了《徽州区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一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利用农村闲置住房发展农家乐。
(三)加强协会组织,提升自治管理
鼓励和引导各村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创新协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抓好组织协调、培训交流、宣传推介等工作,特别是在纠纷调处、客源安排、价格规范、行业自律、品牌营销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农家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加效益、增强活力。目前,我区通过协会组织的农家乐共52家,占总户数112户的46%。
(四)鼓励农民参与,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农民投身乡村旅游经营。对新评定的每户星级农家乐补贴不少于5000元,按照标准进行房屋改造的住宿经营户则按照500元/床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调动农民参与农家乐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通过公开栏公示和逐户走访,将区、镇发展农家乐致富的优惠政策传达给农户,帮他们算经济账,给他们讲前景,让他们与协会合作。在农家乐示范户的带领下,近年我区的潜口镇和洽舍乡长潭村就有60余户农民志愿加入农家乐旅游经营队伍。
(五)加强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走出去,组织镇村干部、农家乐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请进来,邀请从事旅游服务的资深专业人员授课,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旅游服务意识、服务行为、言行举止、卫生保洁、内务整理、餐饮接待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不断提升农家乐接待的服务水平。互相评,通过举办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评比,互相评出各农家乐的经典招牌菜和优秀服务员;比一比,积极参加各类农家乐大赛,2012黄山市“徽娘”大赛,我区徽府大院农家乐荣获第一名,2013黄山市“徽姑娘”大赛,我区的徽州农舍、灵山尖、潜口一楼、坤湖山庄农家乐分别获得最佳人气奖、最美徽姑娘称号和最佳风采奖。
(六)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品牌效应
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标准组织实施推广农家乐经营模式。在潜口镇坤沙村和洽舍乡长潭村开展试点,引进旅行社投资开创农旅合作模式,由旅行社对农户房屋统一改造装修并负责组织招徕游客;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和客源分配,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市场运营模式,盘活农民闲置用房,成功打造“徽州农舍”乡村旅游品牌。
三、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探索性的做法,徽州区乡村旅游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村容村貌提升、农家乐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的效益是农民增收,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一方面实现了经营户的增收。如徽州农舍长潭驿站12家农家乐经营户2014年最低的一户实现收入近5万元,最高的达到20万余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仍以徽州农舍长潭驿站为例,自2012年4月份长潭驿站自主经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2014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二)扩大了就业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村民就业观念。以前基本都是出外打工,房屋闲置。现在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留家参与经营乡村旅游业,目前我区农家乐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72人。
(三)改变了村容村貌
近年来,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多方筹措资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绿色质量提升等全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沟渠清淤、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农家乐经营户也积极主动提升接待设施建设和庭院美化,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了文明乡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挖掘本土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风民风和村民素质。聚众打牌喝酒的少了,凑到一起谈心谋发展的多了,组建了农家歌舞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了徽州文化的仁义诚信,勤奋坚忍等优良传统,既提升了乡风文明,又为游客的夜间生活增添了乐趣。洽舍乡长潭驿站徽州农舍项目启动后,留守家中的多为年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开朗吸引着每一位到长潭的游客。
(五)探索了经营模式
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企业+农户+协会”、“协会+农户”、农户单独经营等经营模式,按照“五统一”的标准,推动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潜口镇、呈坎镇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蜀源、灵山的特色种植基地油菜花、向日葵、黄蜀葵相继开放,吸引了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来此参观采风,激发了农户从事乡村旅游的热情。
(六)创新了营销方式
紧密结合现在的读图时代需求,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线上线下的互动,大力进行营销宣传。如特色种植的营销,徽州微旅游和蜀源农家乐协会就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以图片的形式进行传播,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来此采风摄影,这些摄影爱好者又通过网络等平台,口口相传,集聚了众多的游客来此赏花休闲。
第三篇:关于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思考
关于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一、全域旅游的政策背景及乡村旅游历史发展渊源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它超脱过去完全依托景点景区建设和观光为唯一平台的旅游发展思维,把旅游发展从单一的重点景点景区拓展为以景点景区为龙头,是以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旅游体系。是对旅游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的全面提升和拓展。而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也给“乡村旅游”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内涵,现行的“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第二居所等,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它是全域旅游构架的重要内容和平台,其所倡导的全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也可以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是乡村的环境得到改善,还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而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它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蓬勃驱动,以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丰富优质的旅游供给及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新思维。
2016年7月,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既是对宁夏的肯定,更是对全国全域旅游工作的肯定。全域旅游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其后,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发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基础分析 1.旅游业综合贡献。2015年,我县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万人,旅游产业收入1.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5%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旅游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上下,旅游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旅游脱贫人数达到3000人。由此可知,旅游产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2.旅游资源和要素。从旅游资源数量的等级来看,攸县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涵盖了八大类,旅游资源与张家界、韶山、南岳和崀山存在差距,但是在中部地区来看,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目前,我县旅游产品体系较为完整,包含酒仙水韵、道教文化、宝宁禅意、神奇禹王、民俗风情、洣水神韵、多姿田园、历史文化等体系。民俗文化要素:如传统活动-贾山皮影戏、探灯,传统习俗-豆腐宴,传统技艺-打铁水等;乡土工艺要素:如藤编、织布、泥塑、绣花鞋垫、豆画、贴饰、木雕等;水系要素:如古井、滴灌、水车、沟渠、排水系统等等富有乡村特色的景观;植物要素:如野生植物资源、水生植物、绿篱、农作物、路边野花(草),地方特色瓜果等;动物要素:如家禽、家畜、水产、昆虫、野生动物、微生物、鸟类等;地貌要素:如山地景观、农田景观、低山、丘陵、梯田,湖泊景观、岩溶景观等旅游要素。旅行社已达到15家,并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星级宾馆达到3家,住宿类型不断多元化,乡村度假酒店蓬勃发展;攸县餐饮做为湘菜的一大菜系,其风味独特。
3、旅游规划与理念。近年来,我县根据本县旅游资源要素,以自然山水和文化遗存为依托,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溶洞探险、康体养生、商务旅游、乡村旅游为主打,先后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并准备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致力于把我县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和路径明确。
4.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我县交通较为便捷,平汝高速的开通,使我县纳入了“长株潭两小时生活圈”。S315的提质改造,构建了“攸县一小时交通圈”。公路交通在其交通中占据主要地位,目前我县的公里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前列,已经形成了“四纵七横”的公路网络。但铁路交通尚不完善,现有的醴茶铁路主要作为支线铁路参与运营,目前没有高铁。我县水资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和攸水在境内汇集穿城而过。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我县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善了景区(点)交通、环卫、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服务设施。但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要着重提高公共游憩空间、完善旅游集散咨询体系、生态停车场数量等。让游客方便的来,快乐的玩,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
6.旅游智慧平台体系。旅游信息化建设普遍成为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资源体系正在尝试打通,通过重点项目、平台、系统的搭建构设智慧旅游发展框架。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全域旅游电子商务智慧平台。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智慧旅游在基础设施层面要不断加强硬软件配套,普及旅游实用信息wifi、自助触摸屏,加快旅游二维码配设,并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全域要着力开发在线平台,陆续推出智慧旅游系列网站、网络旗舰店、各类包含四导(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功能APP软件、呼叫中心等,并与主流旅游网络平台合作营销,实现旅游资讯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融合。此外,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各地智慧旅游的得力推手。多地区正尝试推行智慧旅游卡,进一步打通旅游产业链。完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游客及景点监测、旅游团队服务监管、安全运管中心、移动执法、交通定位、旅游大数据分析的内容。
7.旅游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打好城市提质战,不断深化城乡同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公共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10位。全面启动洣水、攸河两江四岸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强力推进了以“治污、治水、治采、治餐、治违”为重点的“五治”行动,全部取缔了水上餐饮,基本实行了城区禁养,着力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着力将两江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绿心”。坚持以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8.旅游开发与推介。近年来,我县的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旅游产品推介工作进一步加热。民间资本正在不断渗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攸县与株洲市政公司正式签订的《攸县酒埠江生态新镇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湖南省首个旅游业PPP项目正式地实施。民间资本的融入极大的改变了我县旅游开发投资结构和投资现状,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旅游开发发展的步伐。在旅游从宣传推介方面,几年来,我县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和参加博览会、招商会、节庆活动、外联活动的机会,积极宣传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攸县旅游的知名度。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完备,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正在不断扩大。
三、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和不足
1、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旅游景点文化的塑造比较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灵魂”。我县是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县域,自汉高祖五年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但是,在景区建设的背后,我县旅游产品还比较缺乏系统的本地文化烙印。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还相当滞后,旅游的基本要素和产品缺乏“灵魂”,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县旅游业品质、品位的提升和旅游长远发展。怎么以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的宗教文化、酒文化、仙文化、攸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工业文化和经商文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2、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规划和整体布局理念比较滞后,旅游开发缺乏整体性。自从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县正式步入旅游开发发展开始,虽然做了一些旅游发展规划,并为我县旅游开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指导性不强,特别是国家提出全域旅游新理念后,我县对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已经滞后,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缺乏方向,已经对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项目包装申报、整体发展布局形成了“瓶颈“的制约,可能还会造成资源破坏式的开发。特别是在全国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乡村旅游项目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很可能重规模、轻质量、盲目开发、各自为政,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导致各类农业资源破坏和无序经营,农村旅馆高楼化、城市化倾向可能会比较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3、旅游景点景区及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相对滞后,旅游宣传缺乏系统性。在传统观念中,旅游宣传营销由旅游部门来承担和执行,既合情合理,又便于明确责任主体。但是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从“小众”享受转变到“大众”消费的大趋势下,再秉承和坚持这样的观念,则显得不合时宜。因此,要把旅游宣传营销纳入到一个地区对外的整体形象的高度来考虑和推动,树立和强化“一个好的旅游形象体现的不仅是旅游业的形象,还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象”的理念,统筹考虑和整体谋划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从目前我县旅游宣传营销的现状看,一是没有整体的旅游宣传营销规划,在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中没有行动指南和整体布局;二是旅游宣传营销投入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性瓶颈。旅游宣传营销引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大量有效的经费投入。目前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旅游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财政对旅游业发展包括宣传营销在内的投入势必需要加大力度,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旅游宣传营销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宣传营销机制体制不健全,宣传营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专业队伍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从业培训比较滞后,旅游人才比较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旅游从业人员仅占总人口比重不到2%,与全国平均水平6.1%比较,低了4.1个百分点。旅游专业人才更是小之甚小,大大制约了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一方面,反映在旅游管理队伍人才匮乏。从服务管理、景点景区运营管理到旅游策划、旅游综合管理,都显得人才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中的旅游人才队伍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与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相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在导游和讲解员队伍人才奇缺。作为旅游先导宣传者和旅游前沿媒介主体,它是旅游发展最为重要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我县的导游队伍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这已经与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大势不匹配,影响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再一方面,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县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弱化。与此同时,旅游信息平台建设还比较滞后。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和全域旅游强势推进中,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旅游管理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县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正在着手启动,但开发建设的工作量十分巨大,经费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网络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不少,还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对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一幅醉美的攸县全域旅游图章,重在解决业态格局的规划。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业态格局应在高品位打造酒埠江风景区、阳升观风景区的基础上,精品化发展城市旅游和夜间旅游,纵深发展乡村旅游,开拓发展自驾旅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做好县域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数据库综合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建议:
1、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策划,全力构筑我县全域旅游全新格局。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的蓝图,是旅游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构架和指南。一是,建议尽快落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以构建我县大旅游格局、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酒埠江和阳升观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辐射全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洣水河风光带中心的城市风景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要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我县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我县全域旅游及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总体形象,使我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县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严格规划布局的落实。在开发拓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旅游要素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精心规划和策划,做到宜做旅游的做旅游,不宜做旅游的做旅游发展的配套产业,切忌形成村村冒烟、户户点灯的现象,尽量避免旅游的乱开发、乱建设、乱投资的现象出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破坏、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发生。
2、突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努力提升我县全域旅游整体效应。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培育,形成了许多较成熟的、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旅游主题形象不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导致我县旅游难以形成核心吸引、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格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有效解决资源分散、缺乏拳头产品的重要措施。要加快推进酒埠江风景区建设和阳升观风景区的规划及开发步伐,将酒埠江景区和阳升观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和完善景区旅游环线建设,通过旅游环线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要加快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布局和设计策划工作,做到科学定位。建议在酒埠江和阳升观主体景区的基础上,形成“一心三区”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格局,即“一心”是以县城为核心、以洣水风光带为主线的城市旅游观光休闲区;“三区”是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在此框架下精心策划设计精品旅游景点,做到一区一品、一村一景。在重点的两个景区建设上,我们建议:
酒埠江风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的《酒埠江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酒仙湖景区的设施建设,深度开发白龙洞、仙人桥及周边的柏市温泉、禹王洞项目,着力推进欧公山、泉塘幽谷、八福垅、桃源谷、红军兵工厂等景区规划设计,加大风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成湘东南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5A级景区。在酒埠江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要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层面融资的模式。避免开发建设单一独统,久而无果、开发无序的现象,避免景点分割、经营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景区经营体系的局面存在。
阳升观景区建设。以道教文化为依托和切入点,沿张司空采药、洗药、制药和修道的路径,修筑绿道,建立慢行系统,以问道、寻道和修道为主线,深入挖掘司空文化,开展祈福、养性、养生和净心活动。开发温泉养生、竹海养生、道学养生、运动休闲养生等项目,实施休闲度假计划,达到养生康体目的,把司空文化与阳升观独特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打造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根据阳升观景区的自然特征,在开发建设上,一是重点挖掘道教文化,全面对道教司观进行复原性的重塑和有规划的扩建;二是把景区居民点分为搬迁、扩建和保留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密度;把保留的居民点改扩建为特色民居、传统民居和风情客栈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的建筑风貌;三是深度开发阳升观自然景点,如:千洞峡漂流项目、幽居竹海项目、紫云峰攀爬登山观景项目、石山书院遗址复原建设项目、瀑布群建设项目、深山仿古别墅养生居所项目等,做好一批吸引游客眼球、留住游客心身的精品景点。四是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方融资(PPP)项目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
3、突出文化塑造,挖掘内涵,潜心打造我县全域旅游精品形象
现代旅游是人们主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大众性综合活动。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旅游业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旅游价值的基础,业是旅游业的立足点和灵魂。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才能和提升旅游景点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使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和文有着天然的联系,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文化的塑造,可以使旅游更具趣味性和品味性文化的深刻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作为置县已有两千多年,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县,有着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如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需要解决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以文广新局牵头,组织专业队伍对我县历史文化、本土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名人古典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工和整理,形成我县文化体系。二是以商务旅游和粮食局牵头,组织专业人士,依据规划的要求,对我县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乡村旅游要素进行全面的普查,按照旅游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全面摸清我县旅游资源。三是组织专家团队将我县本土文化适得其所的对应相关的景点、景区、美食等旅游载体进行塑造,给所有的景区赋予一个美丽的文化装束,给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旅游资源赋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充分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地民间工艺等,积极打造富有地方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寻找有利于改变我县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的方法。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4、突出宣传营销,创新开拓,着力提升我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随着我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提出,旅游业势必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以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为目的的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要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树立起大宣传、大推介的意识,不断创新旅游推介机制,提高旅游业宣传推介的整体水平,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推介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资源的推介和地域文化的打造和包装。如何发挥宣传部门职能作用,提升对外宣传水平,从而科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过去我们业努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从中得到一些理性化的思考。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我们要围绕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手抓旅游发展,一手抓旅游宣传,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虚实相应,动静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客源市场。一是利用媒体促宣传。通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大型媒体宣传我县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二是通过网络促宣传。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尽快建设完善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旅游智慧平台,全面推介县内旅游资源,让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对攸县的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三是创新方式促宣传。把我县的古文化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广泛进行宣传,在提高群众的理解力和知晓率的基础上,提炼出古攸州的文化内涵。四是抓住节会促宣传。以举办大型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跟进,组织参加规格高、影响大的旅游交易会,展示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关注攸县、走进攸县、了解攸县。在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上,要凝聚力量和共识,把旅游宣传营销和全县大的经贸活动、重要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县的日常宣传、重大营销活动、节会宣传等,力争旅游宣传营销做到“月月有影响、季季有高潮、年年都精彩”。做好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工作,把具有攸县特色的旅游景点融入湖南和全国的旅游产品体系中去,实现我县旅游产品的有效销售。推出诸如“缤纷四季,快乐攸县”的踏青赏花季、避暑漂流季、休闲采摘季、冬补养生季等季节主题,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旅游目的地、自驾游特色旅游目的地、醉美攸州村镇、露营地、自驾车宿营地等旅游项目,促进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开拓。加大旅游宣传保障力度。旅游宣传营销需要复查巨大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财政必须要确保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的经费,确保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
5、突出队伍建设,理顺机制,聚力推进我县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当前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如何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旅游业发展的能力,依靠人才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和课题。目前我县旅游与风景区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不顺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议:一是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对旅游业进行指导、管理, 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各单位密切合作,把单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体积极性转化为群体积极性,发挥聚集效益,形成整体合力。二是以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平台,对景区资产重组开发,对景点项目包装上市,走大市场、大融资、大开发的道路。三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树立良好的旅游产业和人才队伍形象。保护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利益,稳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旅游行业,确保旅游行业人才队伍稳定和素质不断提升,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走出行政化壁垒,探索市场化、职业化的人才培育和成长模式。
第四篇:全域旅游视角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思维
中国要强,农业须强;中国要富,农民须富;
中国要美,农村须美。
乡村旅游是很多地方乡村创收增收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兴盛的特色产业,是幸福生活的民生产业,是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在这样一个山水乡愁逐渐消弥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着部门难统筹、文化缺深度、产品缺体验、产业缺联动、营销缺整合等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而全域旅游是实现以人为本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新抓手,也是主客共享生活方式的终极追求,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引,在空间优化、产品建设、服务升级、民生幸福等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下 全域旅游推进如火如荼,近300个省市县已先后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262家名单,如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促保护、促美丽,打造特色鲜明、美丽灿烂、原味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应运用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做好 从怎么建(规划引领),怎么管(运营支撑),怎么卖(营销拉升),怎么投(投资导向)的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做到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景区化,全面联动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将中国乡村旅游从传统发展提升至乡村旅居生活目的地。做好怎么建
规划引领,实现全局规划引领下空间、产品、服务等全域发展。
1、全局规划引领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文化、商贸、教育、金融等各产业,也涉及旅游、交通、文化等各部门,也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不同主体,应当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全民,综合性产业综合抓,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同时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制度保证等方面齐抓共管,合力共兴旅,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实现综合产业综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湖州组建市旅游委员会,增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7个县区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基本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顶层体制保障,是中国乡村旅游全域联合引领的典范。
2、全域空间联动
转变以往乡村旅游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乡村旅游以景区(点)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示范县市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乡村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3、全面体验升级
乡村旅游不是单一发展的,不仅要有漂亮的绿水青山,还要有各种玩的,各种吃的,也要有养生、文化、度假、名人等特色,才能吸引人、留住人,要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游到浸泡式的乡村旅游。展示大美乡景,品味特色乡风,开展传统民居体验、新村风貌体验、宗教朝圣体验等;玩味休闲乡趣,结合纯朴的乡土风情、传统的农耕农艺开展农事活动休闲;体验时尚乡野,开展登山、露营、健走、滑雪等特色娱乐体验;感受幸福乡居,打造气候养生、温泉美食、生态康养、绿色理疗等产品;体会欢乐乡会,充分结合当地的节庆活动和传统节日,深挖内涵,时尚打造。
4、乡旅产业融合
以乡村旅游业激活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文化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科普农业、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打造盈利点、观赏点和突破点。推进农业本土化,打造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让原生原长、土乡土色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提炼、创新,让原乡和时尚结合,创造提升农业文化的附加值,以产业发展延续乡愁;推进农产礼品化,标准化打造“乡村礼物”乡村商业土特产,推进锁化布局,智慧化运营,促进特色农产订单式发展。同时要联动商务会展业、健康养生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全面实现旅游业的联动效应。通过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共享致富成果;通过资金投入、新技术带引、培训新型农民,使农民在自家的土地和家园上成为产业工人。
5、乡村经典示范
特色村镇示范,遵循“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打造风情小镇、风情乡村;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和主题休闲农业园;特色星级农家、民宿示范,整合休闲农庄、散户等资源,打造非遗人家、陶艺人家、风情人家、海岛渔家、民歌人家、水果人家等;乡村旅游综合体示范,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原则,打造集康体养生、乐享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品质乡村度假村;全天候产品示范,打造生态观光、农事文化、美食美购、文化演出、民间活动和夜间休闲等全方位体验产品。
做好怎么管
运营支撑,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化和持续性。乡村旅游要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运营以及高标准的管理来提升综合竞争力。
1、重视专业化运营
重视有专业运营力的旅游运营商,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所有权产权归属不变。经营权的转让是解决景区发展和建设中资金问题的途径,政府享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公司享有经营权与收益权。
2、做精标准化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游客的餐饮、住宿场所必须取得标准规定的资格证书,要素开发与乡村活动要确保符合当地特色,例如乡村旅游的旅馆必须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餐具,农场的建筑需要符合当地特色。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如导游评定体系,通过培训、考核和和游客抽样调查等将导游分等级,规定不同级别导游的导游费提成和相应的多元激励,形成良好的乡村导游选拔晋升机制,提高乡村旅游导游服务的整体水平。依次类推,建立餐饮、住宿场所等的评定体系。
3、做好人才管理
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二是有关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三是引导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专业能力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四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乡村就业或创业。借鉴丽江酒吧模式,吸引有品位追求生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新酒吧品牌,打造吸引力。同样,全国有诸多喜欢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他们素质高,偏爱乡村的环境,追求乡村的宁静,对生活充满想法和热情,能够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大胆放手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
做好怎么卖
营销拉升,实现乡村旅游品牌的价值的放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卖品牌就是卖乡村、就是卖生活、就是卖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要卖好全域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品牌营销要做到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联合出击,通过
“三位一体”的营销手法,先策划一个节事活动或话题,通过互联网引爆营销,再通过传统媒体做正式的推广。网络营销相当于空军,可以辐射到13亿人,可以辐射到全球;传统媒体相当于地面部队,基础支撑强大,联合推广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营销要做到“六有”:有心,洞悉诉求,打动人心;有拉风,创意创新,吸引眼球;有料,底蕴深厚,不断挖掘;有感,唤醒共鸣,粘住客群;有逼格,升华整体,展现风貌;有效,检视自我,对外宣传。做好网站建设、产品推广、价值挖掘、形象包装、营销配套,引领乡村旅游营销工程;要利用大数据挖掘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官方微信、微博,推出更多实用的APP,建立网络营销旗舰店等;要创意营销,做好体验营销、影视营销、服务营销、造势营销等营销手段。
做好怎么投
投资导向,实现乡村旅游资本活力的焕发和产业活力的升级。乡村旅游投资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0%。然而乡村旅游投资中要重视对投资领域和投资模式的深入研究,避免盲目投资。
1、深化乡村旅游投资内容
投资内容要从单一产品建设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注重旅游收益权的投资,如乡村营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小火车等都是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2、拓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
从单一投入到多元革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等,筹备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基金,搭建资本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拓展投资主体,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国内规划设计领军企业、景区运营金牌管家、智慧旅游先行单位及旅游投资创新平台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创意服务商,先后承接了《中国乡村旅游标准》的制定,以及《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三亚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5-2030)》等乡村旅游规划近百个,并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乡旅产业发展中心和全域旅游中心,以“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践行“美丽中国,巅峰智造”。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乡村旅游》,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规划经验,从乡村旅游的含义、发展趋势,到乡村旅游规划策划、全国布局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政策都有深刻见解,拥有多项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
第五篇: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的保障难度。散客化发展潮流所推动的全域化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及时调整与创新。一方面,旅游领域的政府主导应该更多地突出旅游
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及时调整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规格,以强化对公共资源的调控能力,通过资源协调、服务对接等具体措施来保证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
全域旅游也可以表现为体验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所瞄准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样,产品会越来越多元,所以说全域旅游会在全时、全境、全产业链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另一个就是大战略。现在国家对旅游业的期待越来越高,期望旅游业能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突显旅游产业的中心地位,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开发共享的姿态,去推动群落化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全域旅游本身在共享经济社会中,是一种新的模式,希望借此推动财富增长机制的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幸福增长机制的建立,当然它需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合理的价格、更适宜的产品。
全域旅游是一个是有板块有廊道的网状格局,是一个旅游场,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生态圈,放大目的地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新的竞争力。未来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不再简单围绕着价值链展开,而是在整个产业群落的网状互动中提质增效。
总结来说,全域旅游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圈的问题,强调共性,强调是伙伴关系而不是配置关系;第二是产权束,强调的是共享性,不求所有,而是共有;第三是动态性,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推动创新;第四是关系图,是网状的关系,是“旅游+”不是“旅游含”。怎么做好全域旅游?
首先从理念上入手。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不是真的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管是旅游部门还是旅游企业,游客、当地居民,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第一个需要去关注的。其次,用同理心来发展。我需要服务游客也需要服务旅游业者,每一个做服务的人,他本身也是一个旅游者,也是一个目的地的居民,用同理心去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然后,要以幸福感为准绳。过去3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过程,而旅游的市场化改革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市场化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效率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改善,促进社会本身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幸福。
第四,以共享、共生为依归。这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的共享共生问题,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的共享共生问题,旅游部门和非旅游部门的共享共生问题,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业的共享共生问题等很多方面。
第五,要以智慧化为手段,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包括通过政府打造公益平台,通过企业打造市场化平台,如共享经济,就是用企业的方式来打造一个平台,推动资源进行更好地配置。
第六,要以规划创新为保障。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真正重视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把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来对待,甚至包括在落实中央的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旅游所能起到的发动机作用。
全域旅游的创新怎么做?
第一,管理的创新,全域旅游和以前的旅游发展理念都不一样,如果在管理体制上不做调整,是很难的。
第二,共享的创新,旅游企业的共享如何落地?一些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的做法,它把民居的建设和度假村、酒店的建设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第三,工作方式的创新,随着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相信很多地方都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方式的创新很重要。
第四,社会认知的创新,现在都在讲旅游产业很重要,那么是不是真正把它放在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了。认识不到位的话,下面所有的工作措施,恐怕都没法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