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

时间:2019-05-14 00:1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

第一篇: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

5月,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暨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杭州市桐庐县举办,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带领参会代表实地考察桐庐县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务实科学发展全域旅游》。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编制了《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杭州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桐庐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在省市县三级旅游规划中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并落实到实地建设,引领了全国全域旅游规划方向。

一、全域旅游战略全面打开

自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于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来,“全域旅游”成为引领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风向标。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图1),各地积极开展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指南和验收标准的深入研究,将全域旅游战略落到实处,确保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召开。

二、全域旅游理论全面深化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大众旅游时代对旅游发展的再定位,是经济常态下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近年来,巅峰智业承接了多项省、市、县各区域类型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随着对全域旅游规划的不断实践,其理论研究也得到不断深化,创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十全”发展思路——“全空间联动、全产业融合、全要素体验、全时段吸引、全过程服务、全景观构建、全媒体营销、全社会参与、全部门协作、全游客共享”。

三、全域旅游实践全面崛起

海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全域旅游创建省,巅峰智业有幸承接了《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海南省全域旅游工作指南和验收标准》三个重要项目。

巅峰智业在编制杭州市和桐庐县的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全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注重全域旅游产品、产业、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品质化、独特性和有序性建设,以期在全域旅游发展初级阶段以较高的品质奠定扎实的基础,推动各地全域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一)省域全域旅游示范。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目标,明确“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省”两大抓手,提出“扩空间、强吸引、提品质、促融合”四步路径,对建设国际旅游岛升级版具有切实指导性。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符合国家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明确了海南省“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抓手,对未来五年全省的旅游空间布局、产品打造、市场开发、行业监管等内容也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基于“结合国家标准、突出海南特色、引领示范带动”三方面的考虑,巅峰智业编制了我国第一个结合国家旅游战略的省级全域旅游指南和验收标准—— 《海南省全域旅游工作指南和验收标准》构建海南全域旅游验收指标体系,促使海南全域旅游从理念向落地实操转变。

(二)市域全域旅游示范

巅峰智业连续承接了杭州市“十二五”、“十三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全域旅游理念贯彻执行,为杭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出谋划策。

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中,巅峰智业创新提出了杭州要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从空间维度、产业维度和民生角度进一步延伸“旅游西进”战略,形成空间全覆盖、产业大融合、受众全民化的杭州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离全域旅游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杭州市旅游休闲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仍坚持杭州市以“旅游全域化”、“旅游国际化”为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优化全域化旅游休闲空间、拓展全领域产业融合体系等八大举措,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三)县域全域旅游示范

在2012年,桐庐县率先提出了“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的理念,开启了国内全域旅游的先行篇章。2013年,桐庐县被省政府批复为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明确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五大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

2016年巅峰智业承接了《桐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此次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的举办地,桐庐县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扎实、目标明确,如何以全域旅游示范实现“旅游+”引导产业的融合升级,全域品质示范推动国际化的产品、品牌与服务建设,最终转型升级成为中国最美县域旅游目的地,是目前桐庐县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挑战。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的创新提升工程。全域旅游的验收标准可以大体一致,但各市(区、县)的区域范围、经济基础、旅游资源等发展情况不同,发展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则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必然不同。未来探讨适合本地发展特色的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径,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是摆在当地政府和旅游规划公司面前的重大挑战!伴随着我国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全域旅游”将成为指导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巅峰智业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始终投智于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0年,在《大连市滨海旅游经济圈产业规划》中提出了“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手”;2011年,在《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中创新提出了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2013年,在《秦皇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专项研究了全域旅游的实践路径。在2015年的《福建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杭州市旅游休闲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南宁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的《桐庐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海南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工作指南和验收标准》《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实践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分别提出了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并具体到创建工作指南和验收标准以及发展目标分解和行动计划,引领全国“

全域旅游”建设的规划实践方向。巅峰智业融合多年来在各类项目中不断探索“全域旅游”的实践经验,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景区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全域旅游中心”。中心作为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成立的新机构,将突破传统旅游规划设计的服务模式,整合多专业人才,以“四位一体”模式嫁接规划、运营、投融资、营销等多方面资源,切实推动旅游发展。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作者周晶,转载请注明)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第二篇: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这里既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又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又是旅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甘孜发展全域旅游,有资源、有市场、有基础、有政策、有支持,对甘孜加快发展、同步小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握大势,站在全局性、战略性高度重视全域旅游

今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甘孜州全部纳入创建范围。这是我们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们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第一,全域旅游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坚定信念。近年来,不管创业如何艰难、情况如何变化,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把全域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1年11月22日,在州第十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全域旅游”,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四全”。全域资源:整个甘孜州处处是风景,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棵草到一株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从一座建筑到一个人,都是全域旅游的资源。全面规划:把全州15.3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整体开展《全域旅游规划》。全境打造:不是抓一个点的旅游、不是抓一个县的旅游,而是一个地区在抓旅游。全民参与:营造全民重旅氛围,人人都是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参与者。

——2012年,我们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同时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放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克服中断传承、割断文脉;破坏生态、牟取暴利;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三种倾向”。

——2013年,我们在南路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旅游,并从中体会到旅游服务要做到“行有保障、住有档次、游有看点、吃有特色、购有产品、娱有品味”。在北路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北部旅游,并从中总结出:“做旅游是一个过程;做旅游就是做艺术;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做旅游就是做细节;旅游要挣钱,就要有产品;要挣更多的钱,就要有商品。”同年,我们提出在全州设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想。

——2014年,我们确立“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在“圣洁甘孜走进浙江、走进广东”的基础上,成功推出“圣洁甘孜走进北京”系列推介活动,并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授予甘孜州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称号的建议》。

——2015年,我们启动了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分批到阿尔卑斯地区考察,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同年8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全域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第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域旅游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甘孜发展转型升级、底部突围的重大决策。

一是从“创新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本身就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是甘孜州立足生态优势,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从农业文明跨越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的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创新。

二是从“协调发展”来说,全域旅游不是一点、一地的旅游,而是兼顾州内东部、北部和南部,兼顾城镇和农牧区,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顾全州各区域各领域的旅游,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协调性。

三是从“绿色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是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甘孜州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这里天最蓝、水最清、空气最清新。但要把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爆点就在全域旅游。另一方面,要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打好生态底色,生态是全域旅游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持续之源。因此,甘孜州的绿色发展,就是要通过全域旅游,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

四是从“开放发展”来说,旅游就是交流交往交融。旅游改变思维、旅游改变生活。在甘孜州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破除怕吃亏、怕上当、怕受骗、怕风险、怕担责的山沟意识,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借智、借力、借资、借市,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计民生、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

五是从“共享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拉动的行业有110多个,几乎给所有的人都创造了机会公平。甘孜州深居横断山腹心、远离主体市场。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在州内建立起绿色消费的大卖场,引导群众为旅游而种、为旅游而卖,组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旅游中来,形成游客能满意、群众得实惠、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共享发展局面。

第三,全域旅游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着力方向和着力部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旅游主体的变化。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的生活方式。2015年,国内游已经达到40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每年旅游3次,蕴藏着惊人的消费力。二是出行方式的变化。国内游客中,自驾游占70%以上,“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团散比从7:3演变成3:7,散客时代全面来临。三是旅游目的地的变化。如果说传统游客追求的是“到此一游”,现代游客追求的则是体验参与,旅游的目的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景区,一个有文化的广场,一个有温泉的酒店,一家有氛围的咖啡厅……这些不是旅游景区景点的地方,正在变成新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消费侧的巨变倒逼旅游供给侧必须改革,从景区供给转向目的地供给;从观光产品供给转向多元产品供给;从导游、服务员等专业供给转向包括整个区域的全员供给。这种改革的结果,就是我们说的全域旅游。

第四,全域旅游是争取国家支持的新领域、新渠道。

甘孜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但现在我们到底向国家争取什么?争取“路”,公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争取“水”,安全饮水已经解决了;争取“电”,电网已经架得差不多了;争取教育卫生,学校和医院也修得差不多了。投资如何增长,我们要向国家争取什么?方向在产业,在投入有产出、有效益的环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明确提出,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给予“八个优先”的支持:一是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二是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四是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五是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六是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七是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八是优先列入国家旅游重点联系区域。这“八个优先”,个个都有真金白银,只要我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就能获得国家的特殊支持。

二、理性思考,防止认识误区和实践陷阱

李金早局长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一文中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我们深深感到:这正是对甘孜近年全域旅游的高度概括和最好阐释。同时我们认为要在实践和操作层面正确认识这一概念,还需要准确把握“六个是”和“六个不是”。

“六个是”:

第一,全域旅游是一种理念引领。全域旅游是一种社会氛围,是一种旅游自觉,是一种制度建设,是把旅游意识、制度、规矩植入心灵、养成习惯、形成基因传承,达到“人人重旅游、到处有服务、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境界。

第二,全域旅游是一种生活追求。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旅行体验的追求,是心灵修复的过程和满足状态。对居民来说,是一种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在旅游中拓宽收入渠道、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优化生活方式的愿望。对政府来说,是一种区域发展的追求,是关于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空间、整体优美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谋划与考量。

第三,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是把全域旅游确立为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容量宽、综合效益高”的优势,利用丰富资源,突出旅游体验,开发旅游产品和商品,引导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城镇围绕旅游建、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从而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提升。是发挥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和催化、集成作用,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提升,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第五,全域旅游是一种脱贫奔康的途径。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完全能够带动群众脱贫奔康。在甘孜州,去年稻城县由省定贫困县,通过旅游实现财政收入突破1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1.7万元。事实说明:全域旅游能脱贫、能致富、能奔康,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甘孜一定能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

第六,全域旅游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责任,是功成不必在我。旅游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过程,全域旅游不是一天、两天抓旅游,而是持之以恒,用一代人、几代人的心血去抓旅游。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有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为一届打基础的责任担当;必须要有热爱这片土地、建设美好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家国情怀。

“六个不是”:

第一,全域旅游不是发眼前财、断子孙路。全域旅游不是“掠夺式”旅游,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随着“城市病”的蔓延,甘孜州的每一座森林、每一片草原,对于生活在雾霾中的人来说,都是奢侈品。但是这些资源又非常脆弱。在甘孜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首先要对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说“不”,要让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的否决权。

第二,全域旅游不是家家生火、户户冒烟。全域旅游不是“一哄而上”、全部都直奔着游客去,而是要区分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合理分工、有序进入。种地的仍然要种地,不同的是在种地的过程中,要考虑观光农业,要考虑如何种游客喜爱的农产品;放牛的仍然要放牛,不同的是在放牛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让草原更美,如何把牛奶、牛肉卖给旅游,间接地挣游客的钱。

第三,全域旅游不是到处修宾馆、到处建饭店。“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宾馆饭店的数量等同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当然,宾馆饭店的建设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层次,决不能搞低水平的“农家乐”、“牧家乐”,而是要发展乡村精品酒店,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主题酒店。我们追求的是“亮灯率”,而不是“空房率”。

第四,全域旅游不是粗制滥造、零门槛进入。全域旅游是有规矩的市场经济,必须立法、必须组织引领。旅游的信用危机来自于随便摆个炉子就卖烧烤;来自于随便找个房子、摆两张床就开宾馆;来自于随便买个QQ车、长安车就拉游客;来自于随便搭个帐篷、摆个地摊、打个招牌就开始挣钱。这种粗制滥造的做法不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而是对全域旅游的抹黑。

第五,全域旅游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旅游的根本动因在寻异,差异性是旅游的生命。我们有15.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从石渠海拔5334米的高原到泸定海拔1100米的河谷,分布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形地貌,集中了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所有自然之美。此外,我们还有别具一格的康巴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我们完全有条件差异化发展,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第六,全域旅游绝不仅仅是个概念,不是没有抓手,不是梦中的“香巴拉”。全域旅游不是一个虚幻的“理想国”,而是用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全域旅游也不是望洋兴叹,消极被动地坐等游客上门,而是要主动作为,抓“宣传”提高知晓率,抓“搬运”提高可进入度,抓“服务”提高吸引力。当然,全域旅游也不能吹糠见米、急功近利,需要久久为功,厚植优势。

三、挂图作战,用三年时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3月30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公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四个基本标准”和“八大验收标准”。甘孜州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必须拿出任务书、列出时间表、画出作战图。

(一)拿出任务书:到2018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营销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实现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显著提升,全民旅游意识基本养成,到州游客大幅增长,接待游客达到160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6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5%以上;旅游税收达到地方财政税收的40%左右;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16万人(其中带动贫困农牧民参与达到1.2万人);当地农牧民年纯收入45%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二)列出时间表:采取定性定量的办法,确定每年的进度,并全部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管理。

——2016年,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创建方案,以“A”级景区建设为龙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明显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取得突破,旅游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全年接待游客1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完成旅游投资25亿元。

——2017年,以备战四川省旅发委检查验收为龙头,开展创建工作集中攻坚,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要素配套体系,初步具备游客集散、服务接待、旅游购物、文化体验四大功能。全民旅游素质明显提高。全年接待游客1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亿元,完成旅游投资30亿元。

——2018年,以备战国家旅游局检查验收为龙头,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形成以骨干景区为核心、次级景区为支撑的多点多极发展格局。全民旅游自觉基本养成。全年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完成旅游投资40亿元,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画出作战图:明确方法路径,战略上着眼全局、战术上突出重点,连点成线带面协调推进。

第一,用顶层设计规范。实现一批立法,出台一批政策,开展一批改革。实现一批立法,即把《旅游发展条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旅游沿线经营秩序及环境美化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出台一批政策,即出台《旅游产业促进政策》《乡村旅游发展意见》等一批指导性政策。开展一批改革:一是改革旅游要素配置体制,破除旅游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搭建旅游统领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操作平台。二是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把全域旅游列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考核内容,督促各县(市)配强配齐旅游工作力量,强化旅游部门职能职责。三是改革旅游统计办法,用两年时间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探索设置客观、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四是改革旅游扶贫机制,设计多种进入门槛和进入通道,建立旅游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宏观调控办法。

第二,用城乡提升引领。围绕“处处有服务、处处可旅游”目标,着力抓好城乡环境和群众观念两个方面的提升。城乡环境方面,一是打好绿色生态底色,完成植树、种草、栽花30万亩,规划建设雪山公园3个、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15个。把森工养护区变成国家森林公园,把高山湿地变成国家湿地公园,让森工工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管护者。二是向“九子一线”宣战,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要求,治理“车子、渣子、棚子、电线”等乱象,全面开展城乡整理,整理出美丽,整理出规矩,整理出秩序,整理出文明,整理出高尚、典雅、进步的生活情趣,使甘孜大地干净整洁,爽心悦目。三是提升旅游城镇,按照“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的要求,完成全州18个县城的改造,提升公路沿线旅游集镇20个,打造40个特色旅游村寨。群众观念方面,编印学生读本、群众读本、干部读本三种读本,开展宣传教育进景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寺院“八进”活动,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成为群众旅游习惯养成的过程。

第三,用完善设施支撑。突出州县联动,三年内建成自驾车营地18个、加油站130个、旅游综合服务站30个、旅游厕所260个,评定星级酒店9家、星级乡村酒店120家、民俗旅游达标户300户。这其中特别是要突出“交通先行”,把317、318、227等国道打造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力争进出州通道达到10个以上,州内98.1%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98.3%的建制村通公路。建成甘孜格萨尔机场,把康定机场、亚丁机场提升为口岸机场,开通至少15条航线。同时要加快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今年要启动9个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并把景区所在地各县医院和沿318、317线中心医院完善成旅游应急救援站,赋予各县中队、公安特警应急救援职能。

第四,用产品商品挣钱。旅游要脱贫、要致富、要奔康、要挣钱,靠的就是旅游产品和商品。一是要加快A级景区创建,三年内建成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形成核心吸引力。二是加快开发旅游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资源条件,加快推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科考、户外运动、红色旅游等多元产品体系。今年要重点推出索道、热气球、户外穿越、冰雪冬旅四大产品。三是加快推出精品线路。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四季主题,推出环贡嘎山生态文化之旅、香格里拉之魂生态游、川藏线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等精品线路。四是要加快丰富旅游商品,围绕“基地、企业、产品、市场、品牌”链条,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到2018年,龙头企业要达到10个以上,专合组织要达到100家以上。深度开发“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产品,力争各类商品达到2000种以上。

第五,用文旅融合铸魂。旅游就是认识不同文化的冲动和由此而产生的需求,必须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注入全域旅游的方方面面。一是要提炼主题。要从本地文化中提炼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康定就是情歌文化,情山、情海、情树、情石……一切都要围绕“情”来做文章;巴塘就是弦子文化,“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奇、情”都要围绕弦子来打造。除此之外,甘孜的踢踏、新龙的锅庄、德格的印经院……总之,每个县都要突出自己的文化主题。二是要明确目标。文旅融合不是随意而为、可高可低、可多可少,而是要明确目标和方向,走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路子,瞄准市场、突出特色、讲求品位,后发也要高起点。康定要打造国际情歌小镇,巴塘要打造弦子音乐小镇……要把全州18个县城打造成18个国际性的文化主题小镇。三是要加快文创产品开发,文旅融合不是给游客说我们有这样文化、有那样文化,而是要充分挖掘康巴文化的各种元素,充分发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让游客去体验和购买,使游客吃文化、喝文化、看文化、住文化、玩文化、品文化、买文化。只有这样,文化才能赚钱,甘孜旅游才有魅力。

第六,用营销推介拓展。一是要走出去,继续开展“圣洁甘孜,走进上海”等系列推介,进一步打响“圣洁甘孜”品牌。二是要搞活动,今年要以“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为龙头,整合推出康巴艺术节、康定情歌节、环贡嘎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亚丁天空跑、海螺沟踩扁带、318骑行等系列活动,形成声势和影响。三是要发展智慧旅游,确保重点景区、旅游城镇、宾馆饭店实现网络和WIFI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一批甘孜州的“携程”、甘孜州的“途牛”、甘孜州的“驴妈妈”,架通游客与目的地的信息桥梁。

第七,用补齐短板完善。对照创建验收标准,重点补齐资金、人才、管理三大短板。管理方面,今年要启动9个县的旅游综合执法试点,并建立一批旅游警察分局、工商旅游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资金方面,一是要加大旅游投入。州、县两级要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收入1.5%的标准设立政府专项资金。二是要鼓励民间投资,支持众筹、众创等融资方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三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融资支持,三年内旅游贴息贷款至少要达到50亿元。四是要广泛运用PPP模式,推动与华侨城、港中旅、四川旅游发展集团、四川航空集团、四川发展集团、四川能投集团等大型投资企业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人才方面,在国外,要力争在法国办一个班,重点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在国内,要在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四川旅游学院办16个班,重点培养管理经营人才;在州内,要在四川民院、省藏校和职业学校办18个班,重点培养从业人才。力争到2018年,旅游管理人才达到3000名、经营人才达到6000名、从业人才达到30000名,为全域旅游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三篇: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思考 精品

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思考

什么是全域旅游?在大众旅游时代,海南如何开展全域旅游?旅游扶贫该如何实现?“旅游+”计划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如何理解全域旅游

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了论述,他提出,“我们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日月同辉”,就是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推进“海澄文”、“大三亚”区域一体化,打造辐射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满天星”,就是首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2.0时代,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这是一个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的过程。

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海南应以全域旅游为主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美丽乡村,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的新载体。省长刘赐贵指出,推进全域旅游关键要在“全域”两个字上做文章,就是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对城镇乡村、景区景点、交通网络等全面建设、改造、提升,使全省各地都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区、旅游城、旅游乡村。

具体而言,海南要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创建工作,需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国家旅游局与海南省以及省级各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务实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省工作的系列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考核评价与督办方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进而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要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等旅游业态,大力开发专项旅游,统筹规划设计一批新的旅游精品线路。

四要为旅游注入海南文化的灵魂。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在城乡建设中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赋予节庆赛事活动文化意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五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省旅游道路服务体系工程、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信息咨询工程等5大工程的建设。

六要加强全域旅游宣传推广。要创新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促销会、展览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开设全域旅游专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我省全域旅游工作及成果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

七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快完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推进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旅游企业质量等级和诚信等级评定,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控制,强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旅游监管,优化旅游环境。

八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岛。加快改善旅游区互联网基础条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及宣传推介。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岛,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九要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和国际礼仪培训;设立专题班,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县、乡镇、重点旅游区、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支持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挥好“候鸟”人才的作用。

如何实现旅游扶贫

海南在全域旅游的推进中,努力做到精准施策,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省旅游委将广泛动员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力量,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保“十三五”乡村旅游扶贫任务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而言:

一要壮大乡村旅游,找准旅游扶贫路径。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民宿等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指导组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户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通过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等方式让农户入股分红。

二要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扶贫标准。旅游扶贫要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政策、资金,合力支持贫困村项目建设,共同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指导市县政府对具备旅游脱贫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六项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以满足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

三要引导企业帮扶,凝聚旅游扶贫力量。组织景区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等经营点,吸收农村群众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实施门票分红机制,在景区内免费代卖贫困村的本土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组织旅行社、旅游公司拉动游客到乡村旅游区(点)游览参观,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线路;组织酒店、宾馆帮助贫困村培训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如何开展“旅游+”计划

省委书记罗保铭曾这样比喻,做全域旅游要备好大众旅游的“百家饭”,既有满汉全席,也有农家小炒,既有豪华五星级饭店,也有舒适安全、价廉物美的农家客栈,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所乐。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

一直以来,省旅游委在实施“旅游+”计划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旅游+互联网”。初步建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召开了2015年海南省“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与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天涯社区、海航云科技、阿里旅行、马上游、同程网等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在“融e购”、淘宝旅行等电商平台推出“海南旅游商城”,建立旅游营销网络,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旅游+金融”。省旅游委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工商银行“融e购”海南旅游商城,面向中行香港持卡客户进行精准营销,联合海南银行推出“南海旅游乐享卡”。未来将推动设立海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优质旅游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具有旅游特色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解决小微旅游企业融资慢、融资难问题。

三是“旅游+文体会展”。以2015年为例,省旅游委积极参与、支持举办会展活动27个,其中,成功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和首届海南国际海洋旅游博览会、房车露营博览会暨中国房车露营大会、国际美食博览会;配合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民俗节庆;协助完成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站)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等。2016年,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体会展的深度融合。

此外,省旅游委还将积极推动旅游+医疗、旅游+房地产、旅游+教育、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海洋、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旅游+”,加出新业态、新供给,加出新价值、新惊喜。

第四篇:刘馥馨: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

Part1:大势所趋

国家经济大势。我国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处于L型下行的趋势,传统的投资和出口的两匹马车已经乏力,消费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驱动力,旅游也成为除了人们日常开支和教育之外最大的消费热点,旅游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域旅游在这个大风口下是势在必行的态势,本身也是旅游产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抓手和举措。规划转型需要。目前规划业面临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困境,所有规划中50%以上是政府解决不了的,是要依托市场的主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需要其他局厅办委的配合,因此希望通过全域旅游对资源,对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旅游规划、旅游咨询业务的进一步落地,这个过程中巅峰有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尝试。

2009年,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中,胡晓冉首次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这个阶段将全域旅游的概念充分融入到规划中,但仍然在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中和概念的探索中;2012年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市场主体与政府职能进行了剥离,完善了项目库和招商书,以解决引导市场发展的问题;2014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审规划中,创新性将旅游产业政府应该发展的重要工作分解到了33个厅局,以便尝试将旅游的一些政府职能进行具体的落地;2016年11月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认定标准,创新工作模式,将政府职能下放各厅办,而且具体到了指标的落实,让旅游规划以及提出的指导思路变得可以落地执行、跟踪考核,进行最后的验收。

Part2:全域之路

全域资源整合。在传统的旅游发展中,旅游开发集中于大山大水、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现在227个5A级景区在数量上占所有A级景区的1%,但是在旅游人数上占到了50%,在旅游收入上占到了70%,投资、人流,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会非常集中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中。在全域旅游我们倡导的是社会、生活全资源的整合,下一步都将成为全域旅游下投资开发的重点,也成为潜力资源市场。

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作为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其社会资源的吸引力远大于传统景区。第一,谷歌总部作为生产型资源形成吸引,办公楼+景观雕塑形成观光型休闲、大洋伞下聊天喝茶形成生活型休闲、体验员工自行车形成体验型休闲;第二,渔人码头作为生活型资源形成吸引,渔夫码头以及渔主题农庄发展迅速;第三,斯坦福大学作为教育型资源形成吸引,包括建筑观光、风景、纪念品等。三者成为旧金山湾区全域旅游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湾区全资源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全域空间统筹。全域旅游要有层次、有梯度的进行推进,点线面统筹进行旅游区、旅游廊、旅游场地的结构,旅游区是从点的演化,传统的旅游发展中我们过度的重视了景点的开发,全域旅游下要向更具有综合功能的旅游区进行演变,区与区之间进行旅游廊道进行连接,盘活中间建设层的旅游场域。

以美国加州1号公路为例,连接洛杉矶与旧金山两大城市,中间拥有数十个滨海景点。旅游场域,常规旅游思维下不承载旅游活动,现在随着自驾游、散客的增加,很多游客进入到这样的功能中,它们更多是为旅游区、旅游廊道提供背景、产业分工协作的作用,未来在这里也承载着孵化新的旅游区的功能。

全域环境打造。全域旅游要重视软硬环境同步提升,以吸引投资、便利游客;动员全社会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供给方、游客、市民三个层次精神文明。完善路、水、电、光、气网等基础设施,把握游客集散中心、信息咨询中心、自驾服务系统、环境卫生建设以及智慧旅游建设五大硬件建设要点,提升生态文明、游客文明、居民文明、人才素质以及旅游安全五大软环境建设。全域产业联动。全域旅游要实现前台旅游产业要素与后台上游产业供给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产业刺激诸如交通运输业、互联网业、金融业、教育业等上游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利用多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服务、资源和产品供给。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其旅游产业占绝对主导,后台产业支撑不足,导致旅游收益外流。全面管理创新。全域旅游要统筹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一方面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构建横纵联合的行政管理机制,横向建立跨部分管理制度,纵向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实现综合执法创新、多规合一创新、产业政策创新以及旅游统计创新;另一方面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志愿者、群众协作管理,四类专业协会、十类行业分会,完成搭平台、促合作、出标准、评等级、强宣传、增效益、出报告、供参考、助监管、维权益十大任务。

Part3:巅峰实践 一本专著,出版了《全域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了学界、政府、企业、市场诸多观点,是中国全域旅游系统指导手册。

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以三亚市全域旅游全程服务为试点,突破传统规划咨询单位单方面工作模式,实现咨询单位+专家+政府联合工作、跟踪研究、协助协调。一系列的落地指导方案,包括全域旅游的规划、全域旅游的行动计划、全域旅游的培训以及工作指导和认证标准,希望通过规划和跟踪,能够使全域旅游更好的助推美丽中国的建设。(本文源自 巅峰智业,根据首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全域旅游新机遇:共建、共享、共赢”分论坛上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馥馨带来的《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主题演讲实录整理,转载请注明。)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第五篇:“全域旅游”是激发乡村发展造血功能的重要工具峰观全域(八)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已占据国内旅游半壁江山。从延庆柳沟豆腐宴到袁家村关中民俗旅游,近几年乡村旅游可谓是如火如荼,从百度指数中“乡村旅游”关键词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旅游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万亿元。这背后有两组数字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第一,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1万亿的乡村旅游消费与6万亿的农业产值相比较,可以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在这20亿人次和1万亿的背后,是中国现有的10万个特色村镇,200万家乡村农家乐,和1000万的乡村直接就业,旅游业也已经成为众多乡村家庭的主要就业渠道。

“全域旅游”联动城乡,应在扶贫助农中发挥更大作用。与国家在水利、畜牧、机械化等方面的投入不同,旅游业是在经济产业上“城乡联动”最直接的体现。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乡村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果蔬、绿色食品、手工艺品等种养殖产业和手工艺等乡村经济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是“以城带乡”的主要渠道。

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也不能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的初级阶段,应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统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停车场建设、标识标牌、信息服务、旅游厕所以及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商、农村通讯等各项建设投入。

旅游业发展作为“以城带乡”的重要手段,“ 全域旅游”思想应成为指导“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应成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要参考。

第一,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结合旅游发展和旅游服务。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当前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乡村文化站、全民健身设施等,对于与乡村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等投入不足,或是与旅游发展结合不足。例如,北京怀柔不夜谷乡村旅游发展火热,但到目前也没有从北京城区直达的公共交通;大量的乡村都建设有图书室、文化站,利用率低下,却很少能够跟相关机构合作建设成为类似篱苑书屋、碧山书局这样的乡村图书馆、乡村书店,既提供文化服务功能,又成为旅游发展的卖点。

在城市人不断涌入乡村的今天,乡村公共服务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本地村民,更应成为“居客共享”的旅游公共服务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点。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能够更好的支持乡村整体发展。

第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的同时,应避免过度城市化。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包括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清洁能源、村庄道路等多个方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乡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但当前的项目建设存在参照城市标准建设雨污管网、道路硬化、道路照明等问题,使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被“过度满足”,反而失去了乡村本应有的特色。

另一方面,对于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又存在“污水管没有接入室内”、“采暖设施和手段落后”、“自来水供水水压和时段限制”、“停车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乡村旅游接待的发展。

游客向往的乡村,是美丽的乡村,优雅的乡村,是田园诗里的乡村,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游客在享受乡村魅力的同时,免受基本生活和卫生条件的困扰。

第三,农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需要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随着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民数量不断减少,我国农业发展逐渐向两个方向分化: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精细化高附加值农业,其中后者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匹配度。

当前我国处处都在发展农业旅游,却鲜有经典项目出现,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仍然以传统的模式做农业,没有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有价值的农产品;其二,农业与旅游只是简单相加,缺少融合与创新,没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好的旅游产品。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拓展“旅游+农业”,让农业、农民与都市文化创意、都市消费群体更好的融合,是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要让“城里人”参与到乡村农业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乡村旅游1万亿消费向农业发展延伸,带动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就业。旅游+农业的产业创新也应成为乡村发展财政支持的重要方向。

第四,乡村旅游、优质农产品宣传营销应纳入政府宣传工作计划。

当前众多乡村发展旅游业的一大困境,是拥有优质的资源,却苦于不知道如何营销宣传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的营销推广,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绝大多数农民缺乏面向市场,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进行营销推广的能力,也缺乏花钱去做宣传的支付意愿。同时,旅游营销推广通常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影响,有人花钱办事,有人跟着沾光,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民营销宣传的积极性。政府的支农助农行动,应将乡村旅游产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宣传工作纳入计划,当做一件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去执行。

第五,旅游应成为乡村产业扶持和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386199”部队的比喻已经广为人知。然而,由于农业收入较低,乡村缺少能够提供劳动就业和经济收入的产业基础,空心化问题难以扭转。

虽然不是所有乡村都适合发展旅游业,但旅游业已经成为大量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解决乡村就业、乡村活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化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当前国家对三农的投入,由财政、发改、农业、国土、水务、交通等10多个涉农部门共同行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项目和资金“碎片化”安排使用的问题突出。虽然已经开始试点“涉农资金整合”,但“保障性投入”为主的格局仍未改变,对类似乡村旅游产业等乡村发展造血功能的投入仍然较弱,亟待改变。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融合多年实践经验,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全域旅游中心”。中心作为创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成立的新机构,将突破传统旅游规划设计的服务模式,整合多专业人才,以“四位一体”模式嫁接规划、运营、投融资、营销等多方面资源,切实推动旅游发展。

(本文源自巅峰智业,作者李春波,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规划经验,从乡村旅游的含义、发展趋势,到乡村旅游规划策划、全国布局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政策都有深刻见解,拥有多项乡村旅游规划案例,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

下载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峰观全域(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