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绿化条例
附件3.《 广州市绿化条例》初稿及说明
广州市绿化条例
(初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发展本市绿化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说明:本条是关于立法目的和依据的规定。
1997年3月1日我市制定并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至今已有十多年。旧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绿化工作的发展,但十几年来,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条例已经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根据我市的实际和发展变化了情况制定新的绿化条例。
另外,本条例在适用范围上突破了上位法《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规定,因此不明确列出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法律、法规对森林、林地、林木、义务植树、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说明:本条是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其适用范围为“城市规划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目前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已经覆盖整个行政区域。结合广州市城乡一体化绿化的实际,参考《北京市绿化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监督和管理。法律、法规对森林、古树名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将适用范围由市区扩大到行政区域,林地林木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林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绿化条例,非林地防护林带、绿化带、乡镇、村庄绿化等纳入绿化条例的调整范围。)
第三条(管理主体)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
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职责做好本辖区内的绿化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公安、交通、水务、环保、科技信息、工商、城管、电力和通信等部门,依职能协同实施本条例。
(说明:本条是关于管理主体的规定。主要依据有:《城市绿化条例》第七条:“地方绿化管理体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区的城市绿化工作。”《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绿化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化工作。市辖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建制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规划、国土、计划、市政、公安、交通、电力、通信、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结合广州市大部制改革的实际,根据《印发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穗府办„2010‟53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全市林业和园林绿化的工作,指导区、县级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工作。
另外,本条对各部门对绿化工作的职责加以概括规定,并在后面的章节条款中作具体明确的规定。)
第四条(资金保障)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化。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化资金保障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安排一定投资比例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公众绿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拟定。)
第五条(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绿化,并有权对破坏绿化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对在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说明:本条是关于单位和个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六条规定:“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拟定。)
第六条(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
本市鼓励开展绿化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绿化先进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乡土植物,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理念。
(说明:本条是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的倡导性条文。)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落实)
市、县级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等共同编制,报市、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总体规划。镇绿地系统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纳入镇总体规划。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保障绿地系统规划的落实。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落实的规定。旧条例规定绿化规划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被纳入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的总体规划中。我们参照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中,专门设立了“蓝绿空间规划”部分,类似于我市的绿地系统规划。“蓝绿空间规划”由国家公园局负责编制,根据城市发展重点规划好绿地面积、指标要求等,由负责城市规划编制的市区重建局结合发展单元规划落实建设用地,以保障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因此,本条规定绿地系统规划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与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纳入总体规划。
本条主要依据是:《城市绿化条例》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的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
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功能,利用和保护本市自然与人文资源,确定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
(说明:本条是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要求的规定。参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拟定,明确绿地系统规划应包括的重点内容。)
第九条(绿线的划定、调整和建档)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的绿线,并向社会公布。
绿线不得任意调整。因城乡建设确需调整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征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规划审批权限报原审批机关批准。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予以增补落实。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绿线档案。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绿线调整后十日内将调整结果告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线划定、调整和建档的规定。参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第九条规定:“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并参照《上海市绿化条例》第十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绿化管理部门根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市绿化系统规划,区县绿化规划,确定各类绿地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并向社会公布。绿线不得任意调整,因城市建设确需调整的,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征求市绿化管理部门的意见,并按照规划审批权限报原审批机关批准。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落实新的规划绿地。”拟定,加强绿线管理以对绿化进行保障和维护。)
第十条(政府投资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含道路、河涌附属绿地)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政府投资建设的道路、河涌项目,道路、河涌管理部门应当将设计方案交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征求专业意见。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设计方案之日起十日内,就项目配套绿化提出专业审核意见。
(说明:本条是关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的规定。参照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主体绿地有区域性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其中区域性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等由政府投资的绿地全部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管养,邻里公园由私人开发商建设并在1年养护期满后也交由国家公园局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效果。特别是道路绿化,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局在道路建设前需将道路设计方案送国家公园局审核,确保道路绿化符合要求;并将道路绿化用地和建设资金(含第一年的养护费)移交给国家公园局,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管养。为保证我市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效果,统一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管理主体,特拟定此条。)
第十一条(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必须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面积未达到一万平方米的,由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说明:本条是关于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规定。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城市公园、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十五条:“城市绿化规划、城市各类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有关部门方可办理报建手续。”拟定。同时根据《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穗府„2003‟43号)规定,取消了工程设计审批。)
第十二条(申请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
申请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
(二)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蓝图;
(三)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附图;
(四)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和附图;
(五)其他应提交的资料。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作出许可决定,不予以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十三条(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核)
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综合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专业审核意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说明:本条是关于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十六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配套绿化标准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拟定。原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和广州市规划局共同签发的《关于协调建设项目配套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核问题的会议纪要》(市政园林要[2006]191号)明确:“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涉及城市各类绿地的建设工程,申请人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按规划批复或建筑方案审查的要求提交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绿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专业审核意见。”“市规划局应综合市政园林局绿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专业审核意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申请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核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
申请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核,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
(二)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蓝图;
(三)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附图;
(四)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和附图;
(五)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规划批复文件和图纸;
(六)其他应提交的资料。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作出许可决定,不予以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十五条(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变更)经批准的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确需变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变更的规定。)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项目的绿地率和立体绿化要求)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规划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占建设工程项目可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设施及社会福利保障设施,不低于百分之四十;
(二)高等院校不低于百分之四十;其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设施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三)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低于百分之四十,并根据国家标准设臵宽度不少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及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上的,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下的,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在旧城改造区及城中村的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公共绿地人均面积,居住区不低于一点五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一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零点五平方米;
(六)主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百分之二十;次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百分之十五;
(七)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库,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八)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新建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当进行立体绿化,建造天台花园,面积不少于天面面积的50%。居民住宅楼等其他建筑适宜立体绿化的,鼓励进行立体绿化。
(说明:本条是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绿地率和立体绿化要求的规定。绿地指标调整后与《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八条的要求保持一致,取消新旧城区的区分。第一款第(一)项对社会福利保障设施的绿地率按照《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进行规定,第(二)项将“机关团体”按照使用功能具体化,第(四)项中明确“文化娱乐设施”的绿化控制指标,第(五)项中增加城中村地块的控制指标。第二款中新增了鼓励大型公共建筑之外的其他建筑进行立体绿化的规定。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八条: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安排配套绿化用地,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
(二)高等院校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其他学校、机关团体等单位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
(三)经环保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并根据国家标准设臵宽度不得小于五十米的防护林带。
(四)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应当进行环境设计,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在旧城改造区的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不得低于一点五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得低于一平方米,住宅组团不得低于零点五平方米。
(六)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库,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
(七)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第十七条(绿地建设要求)
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臵园林建筑等设施。
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种植面积,应当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乔木种植面积应当不低于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地的规划设计要求的规定。本条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十条规定:“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臵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城市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公园绿化用地面积应当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游览、休憩、服务性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居住区配套绿化用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化种植面积,不得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同时,借鉴新加坡绿化在乔木种植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明确绿化种植面积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乔木种植面积的比例。)
第十八条(防护绿地建设要求)
防护绿地的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干道和城市立交桥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臵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当用于绿化建设。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二十六米以下的,两侧各二米至五米;二十六米至六十米的,两侧各五米至十米;六十米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十米。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二十米,省道各十五米,县(市)道各十米,乡(镇)道各五米;
(二)高速公路及其匝道、立交桥两侧建筑控制区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五十米;(三)铁路沿线两侧隔离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三十米;(四)高压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绿化带的宽度,五百五十千伏的,不少于五十米;二百二十千伏的,不少于三十六米;一百一十千伏不少于二十四米;
(五)沿涌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五米,江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三十米;水源涵养林宽度各不少于一百米;流溪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为一百米至三百米;
(六)农田防护林带宽度不低于五米,沿海基干林带不低于一百米,宜林海岸线应当建设红树林防护林带;
(七)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周边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五十米。
(说明:本条是关于防护绿地设臵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规定:“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等绿地规划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道路必须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次干道绿化带面积所占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十五。
(二)城市快速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进行绿化应当兼顾防护和景观。
(三)城市江河两岸、铁路沿线两侧的防护绿化带宽度每侧不得小于三十米;饮用水源地水体防护林带宽度各不小于一百米。
(四)高压输电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宽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拟定,并对各种防护绿地的建设作出具体细化的规定。)
第十九条(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标准的补偿规定)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配套绿化用地标准审批建设工程项目。对配套绿化用地确实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标准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易地绿化补偿手续,在建设单位按照所缺少的绿化用地面积交纳易地绿化补偿费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说明:本条是关于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标准的补偿规定。旧条例仅规定“旧城区改造中的单体建筑”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条例规定的绿化指标要求时建设单位需承担补偿责任。但是目前新城区建设项目或其他改建和扩建非单体建筑的项目也存在配套绿化达不到条例规定的标准要求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因为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而无法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影响了绿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条(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工程要求)
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并与建设工程同时验收交付使用。绿地建设费用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总投资。
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分期建设的,其配套绿化工程的具体建设时序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土地条件的内容并予以明确。
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配套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臵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示。
(说明:本条是关于配套绿化工程要求的规定。参照北京市的做法,明确规定配套绿化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竣工验收规定)
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工程竣工后,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工程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规划核实,对配套绿化工程是否符合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验收。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的规定。配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已被取消,为加强后续监督,确保绿化工程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验收。”而配套绿化率也是规划条件之一,因此,新条例将配套绿化工程是否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纳入规划核实的内容之一,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相应的核实工作。
本条也借鉴了新加坡的做法,国家公园局全程参与规划实施,包括前期的方案审查和后期的竣工验收。)
第二十二条(居住区绿地公示制度)
居住区、居住小区配套绿化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制作绿地平面图标牌,在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显著位臵进行永久公示。
(说明:本条是关于居住区、居住小区附属绿化公示制度的规定。参照北京市的做法,设立绿化公示制度,有利于绿化用地的保护。)
第二十三条(闲置土地的绿化要求)
经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闲臵土地具备绿化条件的,应当建设临时绿地。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提出临时绿地的建设标准,用地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按标准完成临时绿地的建设。
(说明:本条是关于闲臵土地进行绿化的规定。对闲臵土地进行绿化是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强化国土绿化的需要。
《广州市闲臵土地处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处臵闲臵土地包括下列方式:
(一)补充办理建设用地手续,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继续开发建设;
(二)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三)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
(四)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收益;
(五)收回闲臵土地,注销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土地使用权证。)
第二十四条(绿化认种认养)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种认养等形式,参与绿化的建设和养护。
树木和绿地的认种认养不改变产权关系。认种认养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其认种认养的绿地内增加建(构)筑物,不得改变绿地的性质和功能。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化认种认养的规定。根据《广东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林木、林地和绿地的认种认养不得改变产权关系。认种认养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其认种认养的绿地内增加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变林地、绿地的性质和功能。” 并参照《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五条规定:“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绿化的建设和养护。”拟定。)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绿地管理责任单位划分)
除有特别约定外,绿地按下列规定划分管理责任:
(一)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由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单位负责;其他公共绿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养护一年后,也可无偿交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自建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绿地,由业主或实际行使管理工作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四)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或个人负责;
(五)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绿地,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
(六)临时绿地,由用地单位负责;
(七)权属不明的绿地,由所在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委托的单位负责。
(说明:本条是对城市绿地管理责任的划分。
第(一)项明确公共绿地和防绿地的管理责任。参照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主体绿地有区域性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其中区域性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等由政府投资的绿地全部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管养,邻里公园由私人开发商建设并在1年养护期满后也交由国家公园局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效果。因此,对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分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和其他非政府投资建设的两种,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管理单位,同时规定对其他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养护一年后,也可无偿交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项是依据《物权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业主可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员管理。”拟定。
第(五)项是参照《上海市绿化条例》的第三十九规定,明确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绿地的管理责任。
《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三条:“绿地、行道树的养护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公共绿地、行道树,由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养护或者落实养护单位;
(二)居住区绿地,由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或者业主负责养护;
(三)单位附属绿地,由所在单位负责养护;
(四)铁路、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防护绿地,分别由铁路、水务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由所在地区、县绿化管理部门确定养护单位。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树木,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养护。
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绿地、行道树的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第(六)项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三条闲臵土地进行绿化的规定,明确临时绿地的管理责任单位。
第(七)项明确权属不明的绿地的管理责任主体。在日常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绿化权属不明的情况,无法区分相应管理责任,参照北京市、上海市的相关规定,由所在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指定或委托单位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绿地管养要求)
各管理单位应当做好其管辖范围内绿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并按照国家、省、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从事绿化养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各管理责任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地管养要求的规定。目前各管理单位存在自己管养、委托绿化企业管养等多种形式,因此,有必要规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绿化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第二十七条(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及许可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迁移和修剪树木。因下列原因确需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征求树木所有权人意见后,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因城乡建设需要;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维护需要;
(三)发生检疫性或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
(四)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
(五)对人身安全或者其他设施构成威胁;
(六)因调整道路规划开放出入口需要;
(七)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
因紧急抢险救灾需要砍伐、迁移和修剪树木的,可以先予进行,但是应当在险情排除后五日内补办手续。
(说明:本条是对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及许可条件的规定。
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因公益性市政建设需要,砍伐、迁移城市树木二百株以上的,由市、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砍伐、迁移二百株以下或胸径八十厘米以上树木的,由所在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批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地居民的意见和绿化专家评审论证结论。经批准砍伐或迁移城市树木,应当给树木权属单位或个人合理补偿。”第二十八条:“电力、市政、交通和通信等部门,因安全需要而修剪、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应当报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其组织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的单位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支付。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紧急抢险救灾确需修剪、迁移、砍伐城市树木的,用有关单位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可先行实施,并及时报告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地管理单位,在险情排除后五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并参考上海市的做法,明确了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许可的条件。
《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七条 :禁止擅自迁移树木。因下列原因确需迁移树木的,建设、养护单位或者业主应当向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一)因城市建设需要;
(二)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
(三)树木对人身安全或者其他设施构成威胁。第二十九条:禁止擅自砍伐树木。因下列原因确需砍伐树木的,养护单位应当向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一)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的;
(二)对人身安全或者其他设施构成威胁,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的;
(三)发生检疫性病虫害的;
(四)因树木生长抚育需要,且树木无迁移价值的。)
第二十八条(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权限划分)砍伐、迁移、修剪树木,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在市辖各区内,需要砍伐、迁移树木胸径小于三十厘米、数量在十九株以下的,由所在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超出上述范围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树木的砍伐、迁移审批;
(二)需要砍伐、迁移风景名胜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树木,由市或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三)需要修剪树木直径在五厘米以上枝条的,由所在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说明:本条是对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的审批权限进行划分。按本条例总则第三条,县级市范围内城市树木的砍伐、迁移审批应由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为强化属地管理,将修剪的审批下放到区一级绿化管理部门,利于层级管理。)
第二十九条(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需提交的资料和审批期限)
申请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处理的树木的位臵、实际情况;
(三)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施工计划;
(四)所有权人的意见;
(五)其他应当提交的资料。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许可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砍伐或迁移树木的,申请人应对树木所有权人进行补偿。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砍伐、迁移、修剪树木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三十条(占用绿地审批)
严格控制占用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性质。确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绿地的,必须在征得市、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调整规划的原则,补充落实同等面积的绿地。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占用绿地七千平方米以下的,报市、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占用绿地七千平方米以上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说明:本条是关于占用绿地审批的规定。旧条例仅规定临时占用绿地需要缴纳临时占用绿地费,没有对永久占用绿地的补偿作出规定,导致目前永久占用绿地不需要缴纳易地绿化补偿费,反而比临时占用绿地付出的代价更小等不合理的情况。
占用绿地审批的依据为:《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二、三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已占用的必须限期归还,并恢复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因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征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并由城市规划部门按照调整城市规划的原则,补偿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绿地。
同一建设工程项目占用城市绿地七千平方米以上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占用城市绿地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上七千平方米以下的,报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占用城市绿地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下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四款专门规定了临时占用绿地,因此这里的占用为长久占用之意。)
第三十一条(占用绿地需提交的资料和审批期限)申请占用绿地,应当提交如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等证明文件;
(三)绿地现状情况;
(四)规划、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五)其他应提交的资料。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作出许可决定,不予以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占用绿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补偿责任。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占用绿地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三十二条(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
未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绿地。对已占用的绿地,必须限期归还,恢复绿地使用功能。因下列原因确需临时占用绿地的,征求所有权人意见后,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因城乡建设需要;
(二)因城乡基础设施维护需要;
(三)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
临时占用绿地二百平方米以下的,且涉及砍伐、迁移的树木未超过区审批范围的,由所在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上述范围以外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临时占用绿地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说明:本条是对临时占用绿地的审批条件和权限划分作出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属地管理,将临时占用绿地审批的部分权限下放至区一级绿化管理部门,有利于层级管理。
临时占用绿地审批依据有以下: 《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应当限期归还。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四款:“因建设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并到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和国土部门办理手续。占用期满后,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绿地。临时占用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临时占用绿地审批需提交的资料和审批期限)申请临时占用绿地,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
(二)绿地的现状情况;
(三)规划、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其他应提交的资料。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许可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紧急抢险救灾情况下,可先予占用,但是应当在险情排除后五日内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补办手续。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临时占用绿地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三十四条(临时占用绿地的补偿责任)
经批准临时占用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地的,必须交付临时占用绿地费,并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被临时占用的绿地退出之日起四十日内恢复绿地。对绿地及设施造成破坏的,申请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临时占用非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地的,应取得所有权人的同意,并在退出之日起四十日内恢复绿地。
(说明:本条是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所承担补偿责任及后续管理措施的规定。对于建设单位占用非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管理的绿地也应当明确绿地恢复的要求,便于后续的监督和管理。本条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四款:“因建设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恢复绿地实际费用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恢复绿化补偿费,并到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和国土部门办理手续。占用期满后,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绿地。临时占用绿地造成相关设施破坏的,占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拟定。)
第三十五条(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组织实施)
砍伐、迁移、修剪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树木,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砍伐、迁移、修剪非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树木,由申请人委托持有资质、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支付。
(说明:本条是对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的组织实施进行规定。多项行政许可均涉及到砍伐、迁移、修剪城市树木,为提升城市绿化管护水平,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拟推行绿化管养职业资格制度(育木师)制度。育木师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培训和颁发证书,以取得树木养护管理的职业资格,包括对植物进行培育和病虫害防治,对树木是否需要砍伐、迁移进行判断,目前约有300人。每棵树木每18个月必须由育木师对其进行一次“体检”。目前,该制度也受到了其他部门及开发商的重视,社会认可程度非常高。目前,香港也在推行此制度。)
第三十六条(绿地的保护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绿地内设臵与绿化无关的设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绿化的,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和施工前制定绿化保护措施,征求所在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开发利用绿地地下空间的,不得影响绿地使用功能和树木正常生长。(说明:本条是对城市绿地各项保护措施的规定。在日常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维护破坏树木根系、枝干等导致树木伤残、死亡的现象,有必要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或施工前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城市绿化的伤害。)
第三十七条(绿化施工公示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显著位臵设立告示牌,就下列事项向社会公示:
(一)砍伐、迁移、修剪树木;
(二)征收绿地;
(三)临时占用绿地;
(四)撤除临时绿地。
公示期从施工开工之日起至完工之日止。
说明:本条是绿化施工公示的规定。绿化施工对城市景观面貌有较大的影响,应及时对外进行告知性公示,同时也是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必要措施。本条款参照《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下列事项,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
(一)迁移或者砍伐树木;
(二)临时使用绿地、占用绿地;
(三)建成绿地内部布局调整。”拟定。
第三十八条(明确对绿化及其设施产生危害的禁止行为)禁止下列危害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在绿地内丢弃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攀折、刻划、钉栓树木,损害树根、树干、树皮;
(三)擅自采摘绿地内花果枝叶,践踏地被;
(四)以树承重,就树搭建,在树干上捆绑电缆、电灯以及其他物件;
(五)损坏树木支架、栏杆、花基、坐椅、园灯、建筑小品、供排水等绿化设施;
(六)其他损坏绿化及其设施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行为。
(说明:本条是明确对绿化及其设施产生危害的各项禁止行为。本条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二条拟定,但《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缺乏对绿化设施保护的规定,因此补充了相关内容,同时结合绿化管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增加。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二条:在城市绿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
(二)在树木和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和悬挂重物;
(三)攀、折、钉、栓树木,采摘花草,践踏地被,丢弃废弃物;
(四)损坏绿化的娱乐活动;
(五)以树承重、就树搭建;
(六)采石取土、建坟;
(七)其他破坏城市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生物疫情预防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总体要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绿化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
禁止使用带有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进行绿化。在进行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推广无公害防治,防止环境污染,保证生态安全。
(说明:本条是对生物疫情预防、植物检验检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总体要求。本条主要依据为《农药管理条例》,同时借鉴了上海市、长春市的做法拟定。
《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上海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五条: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对绿化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绿化植物的检疫及其管理,由林业植物检疫机构按照林业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长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城市绿化引进苗木、花卉、种子必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不符合检疫标准的不得引进。)
第四章 农村绿化
第四十条(政府在农村绿化中的职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绿化工作的领导,增加对农村绿化的投入,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市农村绿化水平。
(说明:本条是关于政府在农村绿化中的职能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农村地区绿化要求)
农村地区应当科学布局绿化用地,按照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河渠风景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实施绿化;提高农村绿化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兼顾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本条是关于农村地区进行绿化的原则性规定。)
第四十二条(村庄绿化建设)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组织村民参加村庄绿化建设,组织村民对村庄四旁地和住宅庭院进行绿化。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村庄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说明:本条是关于村庄绿化建设的具体规定。)
第四十三条(村庄绿化管理)
村庄四旁地绿化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管理;住宅庭院绿化由村民负责管理。
(说明:本条是关于村庄绿化管理主体的规定。参照《北京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明确村庄绿地的管理主体。
《北京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九条:“加强对绿地、树木的管理和保护(以下简称管护)。绿地、树木的管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公共绿地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其中,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分别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单位所属绿地,由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居住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负责,业主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护;
(四)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树木,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
(五)铁路、湖泊、水库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六)村庄绿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或者零星树木及管护责任不清或者有争议的,由所在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管护责任。
第四十四条(村级公园建设管理)
本市大力发展村级公园,村级公园的建设、管理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费以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
(说明:本条是关于村级公园建设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农村绿化的监督管理)
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绿化的监督管理,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绿化的监督管理。
凡需砍伐村庄四旁地上的树木、或占用农村绿地的,必须经镇人民政府审批,镇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定期向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损坏农村绿化及其设施,不得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或占用农村绿地,违反规定的,由镇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砍伐自已住宅庭院内的树木不需审批。(说明:本条是关于农村绿化监督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 古树名木管理
第四十六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概念)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稀有珍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或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一百年以下的树木以及胸径80厘米以上的大树。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释义。本条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并参照《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明确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定义。
《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
《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条例所称名木是指下列树木:
(一)树种珍贵、稀有的;
(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
(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
本条例所称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一百年以下的树木。)
第四十七条(古树名木分级保护)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名木以及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三百年以下的古树为二级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为三级保护。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等级的规定。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四条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第八条规定拟定。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四条: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第八条:本市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名木以及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三百年以下的古树为二级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为三级保护。)
第四十八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认定和公布)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古树名木经市人民政府确认后,向社会公布。
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辖区内的古树后续资源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和设臵标志,向社会公布,并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调查、鉴定、确认以及公布的规定。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并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拟定。
《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对城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古树名木的档案和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一级古树名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认,直辖市以外的城市报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九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管理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在城市维护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普查、鉴定、养护、保护、科研和培训等工作。
(说明:本条是关于养护管理费用的规定。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古树名木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费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经费、城市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拟定。)
第五十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管理责任)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管理责任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确定。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与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明确养护责任,签订养护责任书,并定期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实施。养护责任发生变更的,应办理养护责任转移手续。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级别,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并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发现树木濒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组织专业养护单位进行抢救和复壮。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承担确有困难的,绿化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责任的规定。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条规定拟定。
《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在单位管界内或者私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该单位或者居民负责养护,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部门保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生长在城市园林绿化专业养护管理部门管理的绿地、公园等的古树名木,由城市园林绿化专业养护管理部门保护管理;生长在铁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铁路、公路、河道管理部门保护管理;生长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管理。散生在各单位管界内及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和个人保护管理。变更古树名木养护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养护责任转移手续”。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应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养护管理措施实施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受到损害或者长势衰弱,养护单位或个人应当立即报告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治理复壮”。)
第五十一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控制保护范围划定)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控制保护范围:
(一)古树名木树冠边缘外三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在古树名木树干边缘外五米范围,应当设臵护栏等保护设施。
(二)古树后续资源树冠边缘外二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划定的规定。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并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拟定。《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对城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古树名木的档案和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在古树名木树冠边缘3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在古树名木树干边缘外5米范围,应当设臵保护设施”。
《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第十二条:“市绿化局应当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列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区:
一、列为古树、名木的,其保护区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五米;
二、列为古树后续资源的,其保护区为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二米”。)
第五十二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控制保护措施)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涉及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施工前,征求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根据保护要求组织实施。
(说明:本条是对涉及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有关施工手续和保护要求的规定。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办理有关手续时,要征得城市园林绿化行政部门的同意,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 拟定。)
第五十三条(禁止的行为)
除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禁止行为外,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行为:
(一)在控制保护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在树干边缘外五米范围内新建扩建构筑物、铺设管线、硬化地面;
(二)损坏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标志、标牌、附属设施;
(三)其他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正常生长造成损害的行为。
(说明:本条是对损害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禁止行为的规定。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拟定。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严禁下列损害城市古树名木的行为: ㈠在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
㈡在施工等作业时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
㈢攀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
㈣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
㈤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第五十四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迁移、修剪)禁止砍伐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
严格控制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确因本条例第二十二条所列原因,需要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经所有权人同意后,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迁移古树名木,应当向市或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绿化主管部门经组织专家论证,在十五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或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迁移古树后续资源的,应当向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直径在五厘米以上枝条的,应当向市或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或区、县级市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做出许可决定。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迁移和迁移后五年的养护,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迁移及养护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说明:本条是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迁移、修剪审批的规定。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拟定。)
第五十五条(申请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需提交的资料)
申请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
(二)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现状情况;
(三)规划、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其他应提交的资料。
(说明:本条是关于申请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审批需提交的材料和审批期限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八条规定:“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拟定。)
第五十六条(古树名木的注销程序)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死亡的,养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当向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区、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经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核实后,办理注销。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不得擅自处理。
(说明:本条是关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死亡、注销的规定。参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条:“对已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当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省、自治区建设行政部门或者直辖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拟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未按规划实施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的绿化规划施工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工,限期改正;对于不能改正,造成绿化功能损失的,按照绿化用地总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化用地未达到规定比例又未缴纳易地绿化补偿费的,责令补缴易地绿化补偿费,并处以应缴易地绿化补偿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对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说明:本条是对未按批准规划方案实施绿化施工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原《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对“未经批准或未按照批准的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施工的”处罚原则不明确本条增加了相对应的处罚原则,对未经批准,擅自减少配套绿地面积造成绿地率不达标的行为,增加了相对应的处罚措施。)
第五十八条(验收、核实不符合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验收、核实不符合许可规定的内容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于不能改正,造成绿化功能损失的,按照绿化用地总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说明:本条是对验收、核实不符合规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居住区绿地未公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居住区、居住小区配套绿化工程竣工后未按规定进行公示的,由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居住区绿地未公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六十条(闲置土地未按规定进行临时绿化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具备绿化条件的闲臵土地未按规定进行临时绿化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临时绿化建设建设预算费用的一至三倍处以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闲臵土地未按规定进行临时绿化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未按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养护单位未按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未按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六十二条(擅自修剪、迁移和砍伐树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修剪树木直径在五厘米以上枝条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树木赔偿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擅自迁移或砍伐树木的,处以树木赔偿费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规定,擅自砍伐、迁移、修剪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按树木赔偿费八倍以上十倍以下处以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擅自修剪、迁移和砍伐城市树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本条对擅自修剪与迁移、砍伐树木的处罚作了区分,因修剪树木和砍伐、迁移树木对树木造成的损害有很大不同,在情节上属有重大差别的,在罚则上也应予以区分。同时对涉及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从重处理。)
第六十三条(擅自占用绿地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擅自占用绿地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退出,恢复绿地,并按每平方米处以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不能恢复绿化用地,责令补缴易地绿化补偿费并处以应缴易地绿化补偿费两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擅自占用绿地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明确不能恢复绿化用地的应承担易地绿化补偿费,有利于执法工作的开展。
立法依据: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的,责令限期退出,恢复绿化,并按照每平方米处以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第四款规定,损坏相关设施、不缴纳恢复绿化补偿费的,责令限期缴纳和赔偿;超过占用期限的,责令限期归还,并按照所占面积处以绿地占用费的二倍罚款。)
第六十四条(擅自临时占用绿地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擅自临时占用绿地或超过期限、范围占用绿地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退出,恢复绿地,并按照所占面积处以绿地占用费的二倍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擅自临时占用绿地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六十五条(未进行绿化施工公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未进行绿化施工公示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未进行绿化施工公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各类破坏绿化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和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并处罚款,涉及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从重处罚:
(一)违反第三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在绿地内丢弃废弃物的,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五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在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控制保护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在树边缘外五米范围内新建扩建构筑物、铺设管线、硬化地面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三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攀折、刻划、钉栓树木,损害树根、树干、树皮,擅自采摘花果枝叶,践踏地被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三十八条第(四)项规定,以树承重,就树搭建,在树干上捆绑电缆、电灯以及其他物件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三十八条第(五)项规定,损坏树木支架、栏杆、花基、坐椅、园灯、建筑小品和供排水等绿化设施的,按其造价二倍处以罚款。违反第五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损坏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标志、标牌、附属设施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三十八条第(六)项、第五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其他损坏绿化及其设施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正常生长造成损害的行为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各类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进一步细化有关违法行为和处罚条款,加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因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违法破坏行为所引发的事故责任,明确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进一步规范管理。对古树的损坏按对一般树木损害处罚金额的两倍执行。)
第六十七条(违反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要求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使用带有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进行绿化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的,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说明:本条是对违反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的规定。)
第六十八条(各级相关管理部门违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等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对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未按程序申报,随意调整绿线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未按法定标准批复绿地指标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配套绿化不符合规划条件而同意建设单位竣工验收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擅自批准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擅自批准占用绿地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擅自批准临时占用绿地的;
(七)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未进行普查、鉴定、定级、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并向社会公布的;
(八)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未划定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控制保护范围的;
(九)包庇、纵容违法行为人,对依法应当处罚的违法行为人不予处罚的;
(十)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说明:本条是对绿化及其相关的各级管理部门违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此处对本条例涉及到的各级政府部门违章违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绿地的分类)
本条例所称绿地指已建成和在建的绿地,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绿地,包括:(一)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和道路广场绿地等。
(二)单位附属绿地,是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用地范围内的绿地。
(三)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等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
(四)生产绿地,是指为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圃地。
(五)防护绿地,是指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地定义的说明。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进行修订。考虑到绿地管理分类,沿用了原条例中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概念。)
第七十条(有关收费的规定)
本条例规定的临时占用绿地费、绿化补偿费、绿化赔偿费等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按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说明:本条是关于绿化收费的规定。)
第七十一条(实施时间)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说明:本条是关于实施时间的规定。)
关于制定《广州市绿化条例》的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997年3月1日我市制定并正式施行《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至今已有十多年。旧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市绿化工作的发展,但十几年来,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条例已经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根据我市的实际和发展变化了情况制定新的绿化条例。
(一)旧条例已不适应我市绿化建设需求。
一方面,旧条例严重滞后于我市目前的绿化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 “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全市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青山绿地工程已将城里、城外统一在内,全市绿化建设已经形成城乡一体,范围包括城市公园、乡镇、农村、机关、学校、部队营房、铁路、公路等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建设。而旧条例所设定的各种制度及管理措施仅局限于城市中心区,对城郊、乡镇、农村以及道路林带等的绿化规划、建设及管理等需要明确的规范,以保障城乡绿化建设一体化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另一方面,旧条例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绿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印发《广州市贯彻实施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对全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推进城市绿道网、城乡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建设。结合道路、河涌、江岸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 417 公里的区域绿道和 145 公里的城市绿道。加快实施大型城市公园和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项目,2012年基本完成135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行政村镇的绿化建设。在河流沿岸、道路两侧、城市和城区组团之间构筑完善的市域生态防护林带网络体系。到 2020 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8平方米以上。
旧条例的适用范围只局限于“本市市区内”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能适用于新农村绿色家园、城郊绿色通道、生态防护林带等绿化建设的调整规范,严重不适应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绿化建设要求。因此,制定新条例,使适应范围更具完整性和普遍意义是必然选择。
(二)旧条例确立的具体管理规范存在严重缺位。旧条例颁布实施10多年来,对我市的绿化建设起着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绿化建设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旧条例所确立的管理规范已存在严重缺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大量的绿地缺乏管理规范。旧条例的具体管理规定只限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规范,缺少建设用地以外绿化的管理规定,这对于我市目前的绿化成果的保护和管理是一种缺位,不利于我市绿化工作的城乡统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绿化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广州的绿化用地已经不仅仅是狭义上林地或者城乡公共设施用地,还包括其他地类,如军事用地(部队营房绿化)、交通水利设施用地(道路绿化、河岸林带等)、工矿用地(厂区绿化)等等。尤其是青山绿地一期工程建设的136平方公里绿地中,就有95.3平方公里的绿地既不是在城市绿化用地上建设的,也不归属于林地。既不归属于城市绿化条例的管理范畴,也难直接适用于林业的法律法规。
2、旧条例对我市绿化建设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一是随着我市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绿化建设管理审批制度被取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自2003年7月31日起,配套绿化工程的专项竣工验收被取消。配套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取消后,城市绿化管理部门难以获知单位配套绿化的真实建设情况,也难以对其开展统计、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我市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行政管理手段的转变,对绿化规划的后续监督管理作出规范。二是城市开发建设对绿地的挤占问题严重,但相关制度不完善。旧条例仅规定临时占用绿地需要缴纳临时占用绿地费,没有对永久征用城市绿地的补偿做出规定,导致目前存在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城市绿地反而不需要缴纳易地绿化补偿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地功能的发挥。有必要针对征用绿地审核程序、补偿责任和费用缴纳等问题作出新的规定,进一步加强绿地的有效保护。三是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定过于原则,不利于古树名木的保护。根据累计到目前的初步调查,我市行政区域内现存的古树名木约约有10000多株,但列入法规保护管理范畴的不到1000株。而分布在城镇、村庄的古树名木,基本处于管理不到位或无人管理的状态。部分县级市古树名木长势极为衰弱、树形出现萎缩、濒临死亡或遭人为毁坏等态势,古树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对古树名木的管理规范,使全市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二、立法思路
新条例的制定主要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参考《北京市绿化条例》,将适用范围由目前的市区扩大到本市全部行政区域,把林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非林地防护林带、绿化带、乡镇、村庄绿化等纳入绿化条例的调整范围。在具体的绿化管理措施规定中,把城市建设用地绿地以外的其他绿化用地的规划、建设和保护等与原规划绿地的管理措施规定融合一起,实行统一的管理措施或者根据特殊情况作出特别规定。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作专章具体规定,实行特殊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三、主要解决的问题与措施
(一)关于条例的适用范围
旧条例只适用于市区绿化管理,已不适应我市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需要。新条例初稿将适用范围规定为本市行政区域,同时明确林地林木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林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绿化,如非林地防护林带、绿化带、乡镇、村庄绿化等也纳入绿化条例的调整范围。
(二)关于规划和建设
1、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程序 旧条例第六条规定“广州市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而《城市绿化条例》第八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规定“城市绿化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的城市绿化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此,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新条例初稿将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规定为“市、县级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县级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等共同编制,报市、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总体规划。镇绿地系统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纳入镇总体规划。”
2、关于配套绿化绿地指标
目前,旧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中部分条款对绿地率指标的规定不一致,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绿化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绿地率指标标准也有不一致之处。我局已就此事专文请示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并已多次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市法制部门牵头协调,目前,已对配套绿化绿地指标的调整基本达成共识。
3、关于因配套绿化达不到标准而需要承担补偿责任的工程项目的范围
旧条例第十四条仅规定“旧城区改造中的单体建筑”配套绿化用地达不到条例规定的绿化指标要求时,建设单位需承担补偿责任。但是,目前改建和扩建非单体建筑的项目也存在配套绿化达不到条例规定的标准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而无法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补偿责任,影响了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新条例初稿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规定“对配套绿化用地确实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标准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到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易地绿化补偿手续,在建设单位按照所缺少的绿化用地面积交纳易地绿化补偿费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关于配套绿化的后续监管措施 配套绿化工程验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已被取消。为加强后续监督,确保绿化工程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建设,新条例初稿规定:“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工程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加规划核实,对配套绿化工程是否符合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验收”。
(三)关于政府投资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 关于政府投资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新条例参照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主体绿地有区域性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其中区域性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和道路绿化等由政府投资的绿地全部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管养,邻里公园由私人开发商建设并在1年养护期满后也交由国家公园局管理,有效地保障了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效果。特别是道路绿化,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局在道路建设前需将道路设计方案送国家公园局审核,确保道路绿化符合要求;并将道路绿化用地和建设资金(含第一年的养护费)移交给国家公园局,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管养。为保证我市绿化的绿量和景观效果,统一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建设管理主体,新条例初稿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含道路、河涌附属绿地)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政府投资建设的道路、河涌项目,道路、河涌管理部门应当将设计方案交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征求专业意见。
(四)关于下放审批权限
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将下列审批权下放给区绿化主管部门:1.砍伐、迁移公共绿地树木胸径小于30厘米、数量在19株以下的;2.修剪树木(古树名木除外);3.临时占用绿地200平方米以下的。
(五)关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
新条例初稿以专章规定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并把树龄八十年以上一百年以下的树木作为古树后续资源纳入保护范围,同时对古树名木分一级和二级分别制定了保护措施。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篇:广州市城乡绿化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87]77号 【发布日期】1987-11-23 【生效日期】198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城乡绿化管理规定
(穗府(1987)77号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绿化管理,促进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省城镇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管辖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第三条 第三条 城市绿地,包括以下五类:
(一)公共绿地,指供群众游憩观赏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小游园、绿化广场、花坛、绿岛和马路、街道等绿地。
(二)专用绿地,指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居住区内的绿地。
(三)生产绿地,指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和竹园、园林绿化科研等生产用地。
(四)防护绿地,指用于城市卫生、环境安全隔离和水土保持等防护目的的绿地。
(五)城郊绿地,是指风景名胜区和城郊其他绿地。
第四条 第四条 广州市园林局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管机关。各区绿化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管理区属园林绿化并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区范围内各街道和驻地单位的园林绿化工作。
城市规划、房管、市政、建筑、交通、工商、水利、农林、环保、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协同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搞好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所有单位和公民都有绿化城市、保护绿化的义务。
第二章 绿化的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第六条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权限:
(一)全市的绿化规划,由市园林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各区管理范围内的绿化规划,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全市的绿化总体规划编制,经市园林局组织有关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各单位应编制本单位绿地的建设规划,报市园林局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类绿化规划经批准后,由编制规划部门(单位)组织实施。规划的修改按原批准程序进行。
第八条 第八条 新建区、改建旧城区和道路的绿化用地所占比例和绿化建设投资,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第九条 新建区和改建旧城区都应按照绿化规划进行绿化建设。
新建、扩建、改建和小区成片开发建设工程的绿化建设,应与整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和实施。审批规划和工程竣工验收,必须会同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共同进行。
第十条 第十条 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由领有园林绿化设计或综合设计、施工证书和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无证照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面临主干道、广场的新建筑物退缩线范围内的空地,除特殊情况经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外,均作绿化用地。
第三章 树木和绿地的管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城市各类绿地都必须严格保护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因特殊需要临时占用绿地的,须报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交纳费用。
规划中的绿地,不得随意改作他用。确需改变时,须按原审批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树木的权属。
(一)由国家投资或群众义务劳动在公共绿地和风景名胜区内种植和管护的树木,属国家所有。
(二)各单位在其用地范围内自行种植和管护的树木,归单位所有。
(三)城镇居民在自己庭院或宅基地内自行种植和管护的树木,归个人所有。
(四)住宅区内的树木,归投资种植和管护的单位共有。
树木权属另有协议的,按协议办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全市公有和私有的林木必须严格保护,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砍伐。确需砍伐时,须报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交付补种保证金,按规定期限补种。每砍一株,最少补种三株。补种树木的胸径的不得小于三厘米,并保证成活。补种树木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可领回补种保证金。
因特殊事故或灾害等情况需对树木作紧急处理时,可先行处理,但事后须于四十八小时内向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补办处理手续。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百年以上的树木,稀有珍贵的树木,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禁止擅自在公共绿地和风景名胜区内摆设摊档、堆放物料、倾倒废弃物、设置与绿化无关的设施和进行放牧、打鸟、捕鸟、取砂、采石、挖土、修建坟墓、烧香烛和燃放鞭炮;禁止擅自砍折树枝、剥刻树皮、挖损树根、以树承重、采摘花、果、树叶;禁止穿越、践踏损坏绿篱、花坛、草地以及其他一切破坏绿化的行为。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凡涉及城市绿化、绿地及其设施的,由市园林局作统一处理,所需费由建设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在已成林的地带,不得安排与绿化无关的建(构)筑物的建设,不得处理路树建骑楼、围墙和临时建(构)筑物。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种建(构)筑物和管线的边线应与树木保持如下的距离:
(1)建(构)筑物距离树冠边沿不得少于两米;(2)架空电讯线缆应高于树木控制高度的一至一点五米;
(3)架空供电线缆十千伏以下的,应高于树木控制高度一至一点五米,十千伏至二十千伏的为二至二点五米,三十五千伏以上的不得少于三米。
(4)地下电缆、供水和排水管道及其它管线与乔木树干的距离不得少于一米,灌木不得少于六十厘米。
新建、改建、扩建各种建(构)筑物、管线与古树名木的距离由市园林、文物管理部门另作具体规定。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对城市绿化事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对检举揭发破坏城市绿化,保护林木、绿地有功的人员和单位,由市园林局每年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园林局视情节轻重,分别作以下处理:
(1)对不按期完成绿化任务或不按规划进行绿化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责令限期完成或改正,并按绿化建设所需费用处以罚款。
(2)对侵占绿地的,责令限期退还,并按每平方米每天一至十元处以罚款。
(3)对擅自改变绿地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侵占绿地处理。
(4)对临时使用绿地超期不退的,责令限期归还,并按每平方米每天一至十元处以罚款。
(5)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的,向权属者赔偿损失,并按所造成损失的一至十倍处以罚款。
(6)对擅自砍伐本单位树木的,按树木价值的一至三倍处以罚款,并限期在指定地点自备苗木补种成活三至五倍的树木。
(7)对擅自砍伐国家、集体和他人树木,或偷盗名贵花木的,没收工具,追回赃物,赔偿损失,按损失价值的一至十倍处以罚款,并限期在指定地点补种成活三至十倍的树木。
(8)对逾期不补种或不办理补种验收手续的,没收保证金,并按保证金的一至五倍处以罚款,再责令限期补种。
(9)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抗拒执行本规定,谩骂、阻碍执罚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或者对树木的权属裁决不服的,均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书次日起十五天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处罚和裁决单位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市属各县城镇的绿化管理可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市园林局可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园林局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凡本市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绿化养护管理细则和方案
广州市绿化养护管理细则和方案
(一)养护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养护管理的指导思想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知识水平的综合提高,人民已逐渐将高质量、具有高艺术含量的环境化做为提高生活的质量,改善生活大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厦门道路的绿化建设质量已有明显提高,养护管理指导思想的更新将直接影响养护管理水平,养护质量的提高。根据我公司专业绿化建设和养护经验,针对一流的建设,我们将提供一流的绿化养护和管理:
(1)管理上要有质量观念。绿化建设高质量的延续要靠养护,而高质量的养护能弥补、改善和提高绿化建设质量。
(2)在管理上要有服务的观念。在管理上能够要有现代科学、技术观念。(3)在管理上要有发展的观念。苗木良好的生长态势、完美的造型,这是物的发展;养护管理者、技术工人素质的提高,这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将提高养护水平,养护质量,绿化的艺术品位。
2、养护管理原则
(1)程序化原则。即设计管理流程、工作流程,建立管理制度。要将工作计划、实施进程、检查、反馈、改进实施、考核这一过程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2)标准化原则。管理岗位制定管理标准目标,技术岗位制定技术标准目标,工人岗位指定操作标准目标。所有岗位都要作到明确任务、目的,便于完成标准化养护任务,达到养护目标,便于管理考核。
(3)规范化原则。所有岗位必须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技术规程工作。(4)一体化原则。每个岗位分工不同,但不是各自为政,管理者必须遵循一体化原则,指挥各岗位团结协作、互通有无,以便完成总体养护任务。
(5)科学化原则。管理要有计划、指挥、控制、执行等一列科学的方法。
(二)绿地养护措施(四个季节)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考察情况、现状,结合工程的位置及相关数据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每月养护方案对本工程尤为必要。本工程的树种基本涵盖了许多绿化树木品种,种类非常丰富,现参照《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制定1-12月常规 的养护方案。
1、冬季阶段
十二月、一月、二月树木休眠期主要养护、管理工作。
(1)整形修剪:落叶乔灌木在发芽前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不宜冬剪树种除外)
(2)防治病虫害:(祥见防治病虫技术规程)。
(3)堆雪:下大雪后及时堆在树根上、增加土壤水分、但不可堆放施过盐水的雪。
(4)要及时清除常绿树和竹子上的积雪,减少危害。
(5)巡查维护:巡查执法人员加强巡查维护,依法处理各种有损绿化美化的行为,并宣传教育"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6)检修各种园林机械,专用车辆和工具,保养完备。
2、春季阶段
三月、四月,气温、地温逐渐升高,各种树木陆续发芽,展叶,开始生长,主要养护管理工作。
(1)修整树木围堰,进行灌溉工作,满足树木生长需要。
(2)施肥:在树木发芽前结合灌溉,施入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3)病虫防治:(祥见防治病虫技术规程)。(4)修剪:在冬季修剪基础上,进行剥芽去蘖。(5)拆除防寒物。补植缺株。维护巡查。
3、初夏阶段
五月、六月,气温高、湿度小,树木生长旺季,主要养护管理工作:(1)灌溉:树木抽枝展叶开花,需要大量补足水分。(2)防治病虫:(祥见防治病虫技术规程)。
(3)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可采用根灌或叶面喷施,注意掌握用量准确。(4)修剪:对灌木进行花后修剪,并对乔灌木进行剥芽,去除干蘖及根蘖。(5)除草:在绿地和树堰内,及时除去杂草,防止雨季出现草荒。(6)维护巡查。
4、盛夏阶段
七.八.九月高温多雨,树木生长由旺盛逐渐变缓,主要养护工作:(1)病虫防治。(2)中耕除草。
(3)汛期排水防涝:组织防汛抢险队,对地势低洼和易涝树 种在汛期前做好排涝准备工作。
(4)修剪:对树冠大、根系浅的树种采取疏、截结合方法修剪,增强抗风力配合架空线修剪和绿篱整形修剪。
(5)扶直:支撑扶正倾斜树木,并进行支撑。(6)维护巡查。
5、秋季阶段
十月、十一月气温逐渐降低,树木将休眠越冬。
a、灌冻水:树木大部分落叶,土地封冻前普遍充足灌溉。
b、防寒:对不耐寒的树种分别采取不同防寒措施,确保树木安全越冬。c、施底肥:珍贵树种,古树名木复壮或重点地块在树木休眠后施入有机肥料。
d、病虫防治。
e、补植缺株:以耐寒树种为主。f、维护巡查。
g、清理枯枝树叶干草,做好防火(1)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植物的养护管理在园林施工和园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及时科学的养护管理可以克服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对植物枝叶、根系所造成的损伤、保证成活,迅速恢复生长势,是充分发挥景观美化效果的重要手段。
b、经常、有效、合理的日常养护管理,可以使植物适应各种环境因素,克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保持健壮、旺盛的自然长势,增强绿化效果,是发挥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多种功能效益的有力保障。
c、长期、科学、精心的养护管理,还能预防植物早衰,延长生长寿命,保持优美的景观效果,尽量节省开支,是提高园林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2)养护管理的内容
养护工作内容包括:浇水、排水、除草、中耕、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绿地保洁等。
(三)建立日常工作的执行与反馈制度
经理每周负责召集管理员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管理员的工作汇报,就本周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安排,对上周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或改进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时整改。各管理员落实安排每日的具体工作事项,及职责进行管理工作,下级服从上级、逐层管理监督,对现场问题如果没办法自行解决的也应逐层向上汇报,直至问题得以落实解决。
(四)绿化养护方案实施细节
1、中耕除草
1.1、经常对乔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进行铲除,特别对树木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除草结合松土时,注意不能过浅也不要过深,因为太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过深又会伤害苗根;1.2、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须及时松土,松土范围约为树冠覆盖面的2/3,深约20cm;1.3、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2、浇水
2.1、对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立地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浇灌,应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已栽植成活的树木以雨水为主,灌木在连续1个月以上出现旱情时,应进行抗旱灌溉;
2.2、夏季灌溉宜早、晚进行,冬季灌溉选在中午进行,灌溉要一次浇透。
3、施肥
树木生长在土壤中,除需要适当的温度、日光、空气和水分外,还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养分不足,树木就不能很好生长和发育。树木所需要的养分一方面是土壤供给,但这部分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要,另一方面是靠施肥,向土壤中加添养料,供给树木生长需要。我们所做的施肥就是为了满足树木对养分的要求。
3.1、树木休眠期需施基肥(冬天),一般一年一次;树木生长期施薄肥,可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
3.2、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穴,根据植株根的伸展幅度确定位置,一般为主干直径的3倍处,分4个方向挖4个穴,深度和宽度约25~30cm,施肥应避免触及根、叶,施后及时覆土;
3.3、基肥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期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等条件而定。施用的肥料种类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等不同要求而定,主要肥料为有机肥(豆饼肥),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
3.4、施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如在阴雨天施肥,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且肥分不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B、施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并用水稀释后才能施用,否则树木反会有害。C、由于树木的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根须部分,因此,施肥要在根部四周,不要靠在树干的地方。
4、病虫害防治
4.1、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对症下药,喷洒均匀;
4.2、常用农药乐果、钾胺磷、多菌灵、百菌清、托布津,按1:800~1:1000比例稀释使用;
4.3、如发现钻心虫,应钻洞治虫,农药比例为1:2稀释使用。
5、修剪整形与保护
5.1、冬季休眠期进行一次修剪,以整形为主,培养树木骨架,修除枯死病虫枝、冗枝,清除藤蔓;修剪下垂妨碍人们观瞻和活动枝条,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保持树形自然优美,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以免干枯影响美观;
5.2、修剪时,切口必须靠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度倾斜,剪口要平整,应涂园林常用防腐剂。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扯裂; 5.3、设立防风障,用草绳包扎树干或涂上一层防冻涂料等防寒措施;
5.4、凡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采取根际培土,枝叶积雪时应及时清除。(六)、草坪的养护
草坪为禾本科,特点平整度较好,耐旱、耐践踏,病虫害较少,养护要求一般为夏天抗旱、雨季施肥、日常修剪、除杂草。
1、除草
夏天一般隔一段时间除草一次,草坪中杂草应及时挑除,常年保持草坪中无高大杂草,纯净率达90%以上。
2、浇水
水是草坪生长的重要物质,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保证草坪无缺水现象发生。喷灌时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在浇足浇好返青水与封冻水外,还应视生长季节,根据不同草种的抗旱性、土壤性质和气候状况,合理浇水,早晚进行,忌中午酷热时浇水。雨季要适当少浇或不浇。同时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避免草坪内积水,以防烂根,引发病害。
3、施肥
施肥是草坪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3.1、春秋季为冷季型草的生长旺季,应结合长势和土壤状况大量施肥;夏季冷季型草长势衰弱,生长缓慢,一般不施肥,特别是不施用纯氮肥,主要在雨季施肥,一般几个月一次,生长季节可按具体情况追施化肥;
3.2、可在入夏时施一些有机肥或缓效态的复合肥。不同种类的化肥,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因此选用的化肥品种不同,施用量应分别计算。肥料主要为氮磷钾肥、复合肥等,氮、磷、钾比例为5:4:3,根据草坪面积每平方米用量约320g,要求播撒均匀; 3.3、施肥应保持草坪生长旺盛,无营养不良等现象。
4、病虫害防治
草坪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定期药剂防治,做好病情、虫情预测工作,及时防治,“治早、治小、治了”。
5、修剪、平整
适当的修剪,有利于草坪的生长和扩繁,当生长快速草坪达一定高度时就应修剪。5.1、修剪频次:夏天修剪的次数稍多一些,其它季节修剪次数较少一些,在土壤不潮湿且松软时进行;
5.2、轧草前必须清除草坪上的石子、瓦砾、树枝等杂物; 5.3、轧草要平整,边角无遗漏;
5.4、凡低洼常年积水处,要填土整平或浅沟排水,空秃地段应及时补植,保证草坪的覆盖度和致密度。
(七)、绿化带的养护
1、除草
每巡查绿化带发现有杂生植物、爬藤等应及时予以连根清除,如果杂草比较繁多,可正常使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清除,以保证绿化带的生长。
2、浇水
2.1、以保湿为主,表土干而不白,雨后排水防渍,以免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2、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特缺水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出现萎蔫。
3、施肥
3.1、基肥以氮为主,磷钾结合,群施薄施,剪后必施;
3.2、几个月施一次缓溶肥,施肥时应严防肥料粘在枝叶上或撒落路边,肥料不许成堆贴近植物根部。
3.3、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肥。
4、病虫害防治
在遇到一些常见的虫害时,提倡生化物防治、人工防治,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工人的健康为前提,尽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药时将喷药枪伸入植物内从叶背面喷。在使用农药时,必须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一次性完成,喷药后4小时内下雨的,要待天晴后重喷。使用小型雾器或手动喷雾器喷洒,避免药液扩散,影响周围人员健康。
5、修剪整形
绿化养护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修剪一是有利于抑制植物顶端生长优势,促使腋芽萌发,则枝生长,墙体丰满,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满足设计欣赏效果。
5.1、定期修剪,待新的枝叶长至一定长度时进行下一次修剪,前后修剪间隔时间过长会失形,必需进行修剪,每次修剪原则上不超过上一次剪口;
5.2、修剪要求刀口锋利紧贴篱面,不漏剪重剪,旺长突出部分多剪,弱长凹陷部分少剪,直线平面处可拉线修剪,修剪后应彻底清理剪下的枝条;
5.3、中午、雨天、强风、雾天不宜修剪,修剪时身体不能压着植物,如果植物太宽可分别 在两边进行修剪;
5.4、生长不良或遭受病虫害而严重变形的植株应及时用大小相当的同类植株予以更换,以保持美观。
(八)绿化养护作业人员配备和养护费用方案 专职绿化养护队伍成员 养护费用:
第四篇:广州市募捐条例(DOC)
广州市募捐条例
(2011年10月26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2年1月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2年2月2日公布 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鼓励捐赠,规范募捐行为,保护捐赠人、受益人和募捐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募捐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财产用于公益事业及相关的管理活动。为了帮助特定对象,面向本单位或者本社区特定人群开展的募捐活动,不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的募捐组织是指红十字会、慈善会、公募基金会以及根据本条例取得募捐许可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市民政部门主管本市募捐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区、县级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募捐管理工作。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募捐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募捐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募捐组织依法开展募捐活动,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募捐组织捐赠财产。对在募捐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五条 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可以开展募捐活动,但应当在其章程规定的宗旨、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内开展,并向市民政部门备案。前款规定以外的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或者赈灾目的而设立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经申请取得募捐许可后,在许可的范围和期限内开展募捐活动。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组织不得开展募捐活动。
第六条 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开展募捐活动的,应当向市民政部门申请募捐许可。
申请募捐许可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募捐申请书;
(二)组织登记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四)本条例第七条第(二)、(三)、(五)、(六)、(七)、(八)项规定的相关证明资料;
(五)募捐方案。
第七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募捐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申请募捐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作出许可决定;因不符合条件不予许可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一)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或者赈灾的目的而募捐;
(二)符合组织章程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规定;
(三)具有公益事业捐赠票据领取资格;
(四)有符合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募捐方案;
(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财务制度;
(六)有健全、规范的决策、执行和信息公开制度;
(七)有开展募捐的人员和场地;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市民政部门核发的募捐许可证应当载明募捐组织名称、募捐目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募捐方式、募捐期限、募捐地域等内容。许可募捐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被许可人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五日前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募捐许可最多可以延期一次,延续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许可募捐的期限届满后,募捐组织不得进行募捐。
第八条 募捐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募捐目的;
(二)募捐财产数额目标;
(三)募捐方式;
(四)募捐期限和地域;
(五)募捐财产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计划;
(六)剩余募捐财产的处理办法;
(七)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工作成本预算和列支项目、标准。
第九条 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应当在募捐活动开始之日的三十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市民政部门备案。募捐方案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督促募捐组织修改完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募捐组织就同一项目或者同一受益人分别制定募捐方案,且各募捐组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之和明显超出实际需要的,市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告知相关募捐组织修改募捐方案。
第十条 募捐组织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市民政部门应当自作出募捐许可决定或者接受备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募捐方案抄送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应当监督募捐组织依法开展募捐活动。
第十一条 募捐组织应当在募捐活动开始之日前的五个工作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上公布募捐公告、募捐方案、组织登记证书或者募捐许可证。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还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公布的募捐方案开展募捐活动。
第十二条 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严重灾害时,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发动募捐组织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市民政部门应当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或者备案办理时间,保证募捐财产及时、安全、有效地用于救灾活动。
第十三条 募捐组织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开展募捐活动:
(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募捐;
(二)在公共场所摆放募捐箱;
(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持募捐组织颁发的有效证件募捐;
(四)寄发募捐函件或者募捐信息;
(五)义演、义赛、义卖;
(六)募捐许可证载明的其他方式。
募捐组织采用募捐箱方式募集钱款的,在使用募捐箱前应当在箱门处贴上封条,开箱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启、清点数额并签字确认。禁止通过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方式募捐。
第十四条 捐赠人可以采取现场付款、邮政汇款、银行转账、提供金融票据、电子支付等方式支付捐赠款项,募捐组织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方便捐赠人捐赠。
第十五条 募捐组织开展募捐活动时,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募捐方案、联络资料以及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经许可募捐的,还应当公布募捐许可证。
第十六条 募捐组织应当对募捐物资的权属来源和质量进行审查。募捐财产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募捐组织应当审查其权属来源以及证明其价值的相关材料。募捐物资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第十七条 募捐物资的价值需要评估的,由募捐组织和捐赠人协商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对超过募捐实际需要或者不易储存、运输的募捐物资,募捐组织可以依法采取变卖、拍卖等方式处理。评估费用、拍卖佣金和其他处理费用可以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在其所捐赠的财产中冲减或者由其另行支付。
第十八条 募捐组织接受募捐财产,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或者省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捐赠人放弃接受捐赠票据的,募捐组织应当做好记录,并经捐赠人签字确认后,将开具的捐赠票据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募捐组织对经许可或者备案募集的全部资金应当设立专用账户进行专账管理,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募集的物资应当建立分类登记表册和进出仓管理制度,进行妥善保管。
第二十条 募捐组织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对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还应当进行审计。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募捐组织应当将审计报告报市民政部门和市审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捐赠人要求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捐赠财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签订书面捐赠协议,但捐赠人明确表示不愿意签订的除外。捐赠人不愿意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募捐组织应当做好记录,并经捐赠人签字确认。书面捐赠协议应当包括捐赠财产使用计划、实施项目和剩余财产处理等内容,不得违反募捐方案关于募捐目的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捐赠人不能当场履行捐赠承诺的,募捐组织应当与捐赠人就捐赠财产种类、质量、数量、用途和履行时间等内容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并可以公证。捐赠人到期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捐赠协议约定义务的,募捐组织可以催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
第二十三条 捐赠人对捐赠行为、捐赠财产和其他有关事项要求保密的,募捐组织和受益人应当保密。
第二十四条 募捐组织应当在募捐方案确定的期限内终止募捐,并自终止募捐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上公布募捐的情况。实际募捐财产数额或者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还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
公布募捐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际募捐的起止时间;
(二)实际募捐财产数额;
(三)实际募捐财产种类和具体数量;
(四)未履行捐赠承诺以及催告、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的情况;
(五)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的开支情况;
(六)其他应当公布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 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募捐方案规定的期限使用募捐财产,不得擅自改变募捐财产的使用计划,禁止滞留、私分、挪用、贪污和侵占募捐财产。捐赠人与募捐组织对捐赠财产的计划用途、实施项目和受益人有特别约定的,募捐组织应当按照约定执行;需要改变约定事项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六条 募捐组织应当就募捐财产的使用向受益人提出书面要求或者与受益人签订书面协议,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书面要求或者书面协议不得违反募捐方案关于募捐目的的规定。受益人不按照要求或者约定使用募捐财产的,募捐组织可以依据相关要求或者协议终止资助,并要求受益人退还募捐财产。资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因受益人死亡等特殊情况无法实现时,募捐组织应当终止资助。退还或者终止资助后剩余的募捐财产应当纳入剩余募捐财产处理。
第二十七条 募捐财产按照募捐方案或者与捐赠人的约定使用后有剩余的,募捐组织应当按照募捐方案的规定使用剩余募捐财产,其用途应当与原募捐目的性质相同。与捐赠人有特殊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募捐组织应当厉行节约,降低工作成本,除组织募捐活动必不可少的工作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外,募捐财产及其增值应当用于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公益事业。开展募捐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本,国家有规定的,募捐组织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列支项目和标准;国家没有规定的,应当控制在已经公布的募捐方案所确定的工作成本列支项目和标准之内。除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工作成本列支最高不得超过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百分之十,义演、义赛、义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列支最高不得超过本次募捐活动实际募捐财产价值的百分之二十。在财政拨款经费中已经列支募捐工作成本的,不得在募捐财产中重复列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募捐组织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编制预算的详细方案,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其中,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的预算方案还应当由市民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民政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在审批时应当从严审核和控制:
(一)义演、义赛、义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经测算超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百分之二十的;
(二)其他募捐活动的工作成本经测算超过一百万元或者超过募捐财产数额目标百分之十的。捐赠人与募捐组织对工作成本列支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但约定的工作成本不得超出本条规定的列支项目和标准。
第二十九条 募捐组织应当自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在市民政部门网站公布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募捐组织还应当自上一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公布上一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实际募捐财产数额以及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数额目标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应当同时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布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
公布募捐财产使用情况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募捐财产数额;
(二)募捐财产使用数额;
(三)募捐财产使用详细情况;
(四)工作成本列支详细情况;
(五)剩余募捐财产使用计划;
(六)专项审计报告和审计报告;
(七)其他应当公布的事项。
剩余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募捐组织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公布使用情况。
第三十条 募捐组织建有网站的,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信息除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公布外,还应当同时在本组织网站上公布。募捐组织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应当自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开展募捐活动和募捐财产使用的情况,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募捐组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捐赠人向募捐组织的捐赠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享受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税务部门应当简化办事程序,依法及时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三十二条 捐赠人有权向募捐组织查询其捐赠财产的使用情况,募捐组织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答复。捐赠人要求书面答复的,应当书面答复。捐赠人有权按照与募捐组织的约定,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对其捐赠财产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募捐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捐赠人或者受益人对募捐财产及其使用情况有异议的,可以向募捐组织核实,经核实仍有异议的,捐赠人或者受益人可以向募捐活动开展地的民政部门投诉,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四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募捐组织的守法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市民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为募捐组织免费提供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并督促募捐组织按时公布募捐信息。募捐信息在市民政部门网站公布的,市民政部门应当保留三年以上,方便公众查询。市、区、县级市民政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募捐组织建立、健全、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对募捐组织开展募捐活动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审计机关可以对募捐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灾害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发动募捐组织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所得的财产,由同级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财政部门依法对募捐组织会计事务和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募捐组织的募捐活动和募捐财产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募捐活动或者募捐财产管理使用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民政部门应当设置并且公开全市统一的举报和投诉电话,接到单位或者个人的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应当在收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擅自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活动的,由市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返还募捐财产,并可以处违法募捐财产价值一倍以下的罚款;募捐财产不能返还捐赠人的,由市民政部门将该财产交由合法募捐组织管理使用。假借募捐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募捐组织弄虚作假、骗取募捐许可的,由市民政部门撤销募捐许可证,并可以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募捐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暂停募捐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一)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募捐方案报送备案的;
(三)未按照规定修改完善募捐方案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信息公布义务的;
(五)未按照规定答复查询捐赠财产使用情况的捐赠人的;
(六)泄露捐赠人、受益人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出现前款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当事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追究侵权责任人的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募捐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责令暂停募捐活动、责令撤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募捐许可证,或者责令停止募捐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募捐名义进行营利活动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募捐许可证的;
(三)公布虚假信息的;
(四)未按照募捐方案规定的方式、期限、地域进行募捐的;
(五)未经批准高于规定的工作成本或者高于批准的工作成本进行募捐的;
(六)违反规定在募捐财产中重复列支募捐工作成本的;
(七)未按照募捐方案使用募捐财产的;
(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的;
(九)未按照规定设立募捐专用账号进行专帐管理的;
(十)未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募捐物资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对募捐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的;
(十二)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滞留、私分、挪用、贪污或者侵占募捐财产的,由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退还,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前款规定追回或者追缴的募捐财产,应当用于原募捐目的和用途。
第四十二条 民政、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募捐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作出募捐许可的;
(二)不履行对募捐活动的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非法干涉募捐组织内部事务,严重妨碍募捐组织正常活动的;
(四)未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的;
(五)索贿、受贿的;
(六)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广州市会展业统计调查工作方案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表
号:穗
Z – H 1 0 1
表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批准文号: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有效期限:0 2 0
年
月 01 组织机构代码 □□□□□□□□—□ 03 单位详细名称
0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04 单位类别 □ 1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05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6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 广州市
区(县级市)
街(镇)
居(村)委会
路
(门牌)号(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码: □□□□□□)
07 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08 行业类别(行业代码:口口口口)
09 业务性质 □ 1 以会务展务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的会展业单位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10 营业状态 □营业停业(歇业)筹建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其他 11 开业时间 □□□□ 年□□月登记注册类型 □国 有三 资集 体私营其他 13 期末从业人员(人)期末拥有场馆个数 期末拥有场馆面积
个
其中:展览馆
个,会议室
个
平方米 其中:展览馆
平方米,会议室
平方米 15 全年承办展览(由展览承办单位填写)
展览合计
场次
1.市内办展
场次,其中:国际性展览
场次 2.市外境内办展
场次,3.境外办展
场次
全年接待会议(由会议接待单位填写)
会议场次:合计
场次
其中:国际性会议
场次 会议人次:合计
人次
其中:本市
人次,市外境内
人次,境外
人次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境外参展商达 20%以上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为国际性展览;有 3 个及以上境外机构参加会议的为国际性会议。
3.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 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2019 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2-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
表
号:穗
Z – H 1 0 2
表 组织机构代码□□□□□□□□—□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批准文号:
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单位详细名称:(盖章)
2019 年
有效期限:0 2 0
年
月 指
标 计量单位 代码 2019 年 2018 年 甲 乙 丙 1 2 一、期末资产负责 — —
资产总计 千元 01
固定资产原价 千元 02
本年折旧 千元 03
负债合计 千元 04
二、损益及分配 — —
营业收入 千元 05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 千元 06
场馆租金收入 千元 07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 千元 08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 千元 09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千元 10
营业成本 千元 11
税金及附加 千元 12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 千元 13
利息支出 千元 14
资产减值损失 千元 1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千元 16
投资收益 千元 17
其他收益 千元 18
营业利润 千元 19
利润总额 千元 20
所得税费用 千元 21
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 — —
应付职工薪酬 千元 22
应交增值税 千元 23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附录
(一)展览经营类别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11 食品、饮料、烟酒类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2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化肥类 24 化妆品类
金属材料类 25
金银珠宝类 4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6 日用品类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7
#洗涤用品类 48
#农机类
儿童玩具类 49
汽车类 29 五金、电料类
种子饲料类 30 体育、娱乐用品类
棉麻类 31 书报杂志类
其他工农业产品类 32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综合类 3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房地产类 34 中西药品类 55 教育类 35
# 西药 56 科技类 36
中草药及中成药 57 旅游类 37 文化办公用品类 58 人才类 38 家俱类 59 物流类 39
通讯器材类 60 信息传输类 40
煤炭及制品类 61 艺术类 41 木材及制品类
其他服务类 42
石油及制品类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二)登记注册类型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0 国有企业 210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 120 集体企业 220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 130 股份合作企业 230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141 国有联营企业 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42 集体联营企业 290 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4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其他联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151 国有独资公司 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5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60 股份有限公司 330 外资企业 171 私营独资企业 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72 私营合伙企业 390 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73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74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个体经营户 190 其他企业 410 个体户
420 个人合伙
(三)主要指标解释
Ⅰ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穗 Z Z--1 H101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包括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01))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 9 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 8 位无属性的数字和 1 位校验码组成。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 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八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长度为 9;(3)不能含有 0-9 或 A-Z(必须大写)之外的字符;(4)已经填写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应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 9-17 位一致。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02)
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 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 I、O、Z、S、V)组成。
第 第 1 1 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 1 机构编制;5 民政;9 工商;Y其他。
第 第 2 2 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机构编制:1 机关,2 事业单位,3 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民政:1 社会团体,2 民办非企业单位,3 基金会; 工商:1 企业,2 个体工商户,3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 1 表示。
第 第 3 3 —8 8 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 第 9 9 —7 17 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 第 8 18 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长度为 18;(2)只能是数字 0-9 或 A-Z(I、O、Z、S、V 除外)的大写字符。
单位详细名称(0 03 3)
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3)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
企业((单位))类别(04)
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c、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产业活动单位指不具备法人单位的三个条件,但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b、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济或业务活动;c、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 05 5)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基金会按《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填写官称或职称。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0 06 6)
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区划代码等。本栏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设计管理部门最新更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由所在地统计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详细地址相对应;(3)必须与区划代码目录一致。
第二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市、区、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街(村)、门牌号要详细填写。
第三部分:单位所在地归属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填写本项。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免填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不能漏填。
联系方式(0 07 7)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和网址等能够与单位取得联系的信息。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右面扩充。电话号码以填写固定电话号码为主,对于确实没有固定电话号码的单位,可以填写主要负责人的移动电话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
(3)长途区号首位必须为 0。
行业类别(0 08 8)
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如果是会展业,请填行业小类码“7281 或 7282 或 7283 或 7284 或 7289”中的其中一个小类(即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商务服务业中的小类“科技会展服务”、“旅游会展服务”、“体育会展服务”“文化会展服务”、“其他会议、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会展及相关服务”)。如果是其他行业,则由统计部门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代码。本项分两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由所在地统计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为 4 位行业小类码。
业务性质(09)
如果属会展业单位,在“1”(以会务展务为主)、“2”(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3”(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项中选择;如果只从事少量会展业活动,以非会展业活动为主,选择“4”(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营业状态(1 10 0)
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本项限企业法人和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填写。
(1)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视为营业。
(2)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
(3)筹建:一般指企业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开业,正在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三资企业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未正常投产开业,仍属于筹建。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状态的单位也属于筹建。
(4)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
(5)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
(6)其他:指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企业 开业时间(11)
指企业开业或成立的具体年月。除筹建单位外,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分以下几种情况填报:
(1)解放前成立的单位填写最早开工或成立的年月。
(2)解放后成立的单位填写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的时间,如开业年月早于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最早开业年月。
(3)机关、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分三种情况:①新设立的单位成立时间填新设立时间;②恢复设立的单位(指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成立时间填以前设立的时间。③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最早成立时间。
(4)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如管辖区域基本未改变,其成立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否则,按新成立时间填写。
(5)改制企业的开业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
(6)企业分立、合并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因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其开业时间按工商部门重新登记的开业时间填写;另一种是合并或分立后继续存在的企业,填写原企业开业时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7)与外方或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领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除筹建单位外,开业年份不能漏填,须填满 4 位,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2)除筹建单位外,开业月份不能漏填,填写 1-12,或者 01-12。
登记注册类型(12)
按企业(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或者按税务证的资料填写。其中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10、141、143、151 的选“国有”;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210、220、230、240、290、310、320、330、340、390 的选“三资”;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20、142 的选“集体”;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71、172、173、174 的选“私营”;登记注册类型码为上述以外的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名称和代码详见附录(二)《登记注册类型》。
期末从业人员(13)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 24 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
除 11 营业状态填 “4 当年关闭”或“5 当年破产”的单位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总计必须大于等于 1。
期末拥有场馆个数和场馆面积(14)
指报告期末企业(单位)以对外经营出租为主的用作会议或展览的场馆的个数和面积。其中,按主要用途分列展览馆、会议室的个数和面积。面积按实际可使用面积计算,不包括临时搭建的场馆个数和面积。
全年承办展览总场次(15)
指企业(单位)在本市、市外境内和境外承办展览的全年总场次。本项由展览承办方企业(单位)填报。
全年接待会议场次和人次(16)
指在本企业(单位)全年接待会议的总场次和总人次。其中,有三个和三个以上境外机构参加的会议为国际会议。在全年接待会议总人次中,分别填列本市、市外境内、境外人次。除广州市以外的境内参会人次为市外境内人次,外国和港澳台参会人次为境外人次。本项由会议接待方(拥有场馆的单位)填报。
Ⅱ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穗 Z Z--2 H102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其中,法人单位须填报全部指标;产业活动单位只须填报代码为 06、07、08、09、10 和 22 的指标,其余免填。
资产总计(01)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固定资产原价(02)
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03)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
负债合计(04)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营业收入(05)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06)
指企业(单位)从事会展业及相关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设计装修收入,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以及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场馆租金收入(07)
指场馆企业(单位)向会议或展览会承办方(或主办方)出租场地所收取的租赁费收入;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向参展商(单位)收取的摊位(展台)销售收入视同场馆租金收入。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08)
指为参展商(单位)提供的展台设计装修搭建服务收入。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09)
包括向参展商(单位)收取水、电、空调、电话、会议室、仓库、施工管理费用,以及环境和展具等配套出租费用;向各方收取的门票收入、停车场收入、展品运输和搬运收入等;展览承办单位的展台销售收入等。不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的设计装搭收入、其他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以及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取得的展台销售收入。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10)
指为参加会议和展览的各方单位及人员提供的、与会议和展览直接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如:住宿、餐饮、商品、交通、邮电、通讯、健身、娱乐、旅游等服务收入。
营业成本(11)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税金及附加(12)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13)指企业报告期内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销售费用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 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管理费用
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财务费用
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利息支出(14)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根据企业“财务费用明细账”中“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报。如果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损失(15)
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
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余额填报。余额在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投资收益(17)
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如为投资损失以“-”号记。
其他收益(18)
根据2017 年6 月12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反映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该项目的政府补助。(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会计“其他收益”科目的本年各月贷方余额(结转前)之和填报。(2)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本指标填0。
营业利润(19)
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再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
利润总额(20)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所得税费用(21)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 “所得税”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应付职工薪酬(22)
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
应交增值税(23)
指按照税法规定,针对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填报本指标时,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本期应负担的增值税,有两种计算方法,可选其一,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
计算方法一:
根据本期会计科目(1)“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年初至期末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贷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贷方余额为零),(2)“进项税额”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即期末借方余额 - 年初借方余额,(3)“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借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借方余额为零),取值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减免税款 + 出口退税 计算方法二:
根据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 年32 号”版式为例)“销项税额”(第11 栏)、“进项税额”(第12 栏)、“进项税额转出”(第14 栏)、“免、抵、退应退税额”(第15 栏)、“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第21 栏)、“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第22 栏)、“应纳税额减征额”(第23 栏)栏目“一般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列中“本年累计”列,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
+ 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 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 应纳税额减征额 计算方法说明及填报要求:
(1)计算公式均体现权责发生制,本期发生的进项税额全部参与计算,相当于不设置留抵,同时也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不抵扣会计账簿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年年末留抵的进项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可以为负数。
(2)按照公式计算本指标后,不应再加增值税减免税额,因为这部分价值不再形成企业缴纳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