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23:3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第一篇: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

高唐县卫生局局长 于永峻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全县各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经过全县100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城乡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得到新的加强,初步建成了村有卫生室、乡有卫生院、社区有中心、县有二级甲医院、有预防控制、有执法监督、有医疗保障、有社会救助,机构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农村卫生、妇幼保健、新农合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我县被评为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县、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县卫生局被评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

工作当中,我们牢固树立“保健康、促小康”、“保卫生、促民生”的工作理念,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里去考虑,把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延伸到改善民生的大问题上去衡量,把切实改善医德医风上升到党和政府形象的新高度去审视,精确定位,精密把控,精心实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县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眼“平时少得病”,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

1、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糖尿病、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服务项目已增至9大项。到目前为止,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全面启动,已经建档36万份,电子化建档率达到50%,1.2万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了住院分娩补贴420万元,连续三年开展了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给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等一系列保健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努力,人民群众健康指数不断上升,各项控制性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一个部级项目和两个省级示范县成功创建。2010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我县被选定为全省唯一的项目基线调查预调查县,为全省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调查提供了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方案、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我县积极开展了全省慢性病防治示范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工作县的创建工作,目前两个示范县创建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并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编写《健康知识手册》3个版本,累计发放10万册,并在高唐电视台

线从2.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最高支付限额已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年投资10多万元为县合管中心配置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15个卫生院自筹资金30万元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并与新农合管理系统互相对接,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2、加强基金监管,扩大运行效益。不断完善行政监察、技术指导、社会监督三大体系,成立专业监管机构,制定实施了新农合基金运行、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等10多项制度,合理设置起付线、封顶线及报销比例,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基金监管,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引导农民群众合理预期、合理就医、合理报销,为了方便参合群众看病就医,在门诊和住院结帐时便能享受到新农合政策补助,我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均实行了“现场减免”和“即时结报”。

新农合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小病忍、大病扛”的现象,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住院几天、白干一年”的现象基本得到消除,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三)着眼“看病更方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见成效。

通过实施“360工程”、“1127工程”、“333”工程项目,争取上级资金2000万元,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了12处乡镇卫生院病房门诊楼、县医院东院区、县中医院病房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医院康复楼。2011年,积极争取上级卫生监督建设项目,争取到卫生监督专项建设资金125万元,从而促使疾控中心

县农村卫生服务实现了“一降二增三满意”。“一降”,是指就诊人均医疗费用下降,“二增”,一是指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增加;二是指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加。“三满意”:是指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政府满意。

2、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在农村,我们科学界定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着重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加强医技培训。2009年以来,共办班20余次,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城市,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康复、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送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服务格局;在县级医院积极推广“远程诊疗”“请进来”,不出本县就可以连线西安、北京、济南的专家进行网上会诊、家门口就能有省级专家诊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从加强医院管理降低就医成本。首先,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了“三项硬指标一票否决制”。对医疗机构年度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和药品收入比例实行严格控制,超出标准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其次,在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抗生素类药品控制、单病种限额收费、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处方抽查评议等十多项制度,对于乱开处方乱用药的现象,加大了查处力度,有力地扼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呈现了“三升三控”的喜人局面,即门诊人数上升、住院人数上升、群众满意度上升,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品收入比例得到控制。

(五)着眼“服务更优良”,在强化行业监管、加强行风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

1、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2011年,对所有医疗机构重新进行了申报登记,对6家不符合执业规范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取缔了坐堂医,查封黑诊所32家。为了进一步保障保护妇女权益,我们坚持开展打击“两非”,即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终止妊娠。

2、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推行院务公开,将本单位的人事、财务、基建、药品采购等及时予以公开,在醒目位置公开收费项目、药品价格等,并不断充实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努力确保院务公开全面、真实。目前,县、乡二级医疗机构均按规定实行了院务公开栏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招标等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同步预防,凡是超过万元的采购项目,都必须报县卫生局审批实施。采购属财政拨款的,委托县采购中心采购;属自有资金的,派监督员参与,实施跟踪监督。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县卫生系统积极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一方面正确引导,在全县评选了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并大张旗鼓地表彰,每人现场奖励现金2000元,努力在卫生系统营造争当模范、向模范学习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另一方面,对个别顶风而上,收受索要红包,做大检查、开大处方的医护人员坚决严厉查处,该罚款

地为全县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推进医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发改、财政、卫生、物价、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职责,建立督导考核检查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进医改的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搞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预案,努力实现依法科学防控和有序、有力、有效。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医疗救治演练及多部门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落实综合措施,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管理,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搞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病防治工作。

(三)坚持扬长补短,努力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坚持高标准、高定位,以先进县市为目标,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加大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工作力度。

(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邀请县人大开展新农合等重点工作视察,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并抓好落实。继续依法抓好职业病防控,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五)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队伍。以“抓巩固、抓提高,创品牌、出成效”

第二篇:2008年宁夏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2008年宁夏卫生事业发展报告(修改稿)

我区卫生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区广大卫生工作者甘于奉献、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553所。其中,医院131所、妇幼保健院(所)2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6所、卫生监督机构2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4所、乡镇卫生院238所、其他卫生机构1008所。另外,有村卫生室2399所。共有床位18307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2.89张。共有卫生人员2785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59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1人。

二、发展现状

(一)、公共卫生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截止2007年,全区新、改、扩建疾病控制中心22个,地市级紧急救援中心4个,省级传染病医院1个,市、县传染病区9个。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疾病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为22所卫生监督所配备了交通工具、执法设备和网络设备。建设血站4所,血库5个,全区无偿献血已占到临床用血的99.67%。疾病预防工作成绩突出,全区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继续保持结核病防治DOTS 1 策略覆盖率维持在100%。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积极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超额完成艾滋病监测任务,美沙酮维持治疗率达到89.58%。妇幼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9.60%,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7.7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为16.0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人均期望寿命达71.32岁。卫生监督执法能力逐步提升,全面实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全区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8%。加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区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率达10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区已基本建立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止2007年共投资21660万元,建筑总面积180658平方米,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国债)项目169个,其中县医院11个、县中医院4个、县妇幼保健所4个、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0个。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2399个,为每个中心卫生院配备30万元、一般卫生院配备10万元的设备;为每个村卫生室建设补助5000元,并配备3000元的“十小件”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方便了群众就医,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政府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将乡镇卫生院确定为全额事业单位,乡村医生每月补助提高到300元以上,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事业经费保障和乡村医生的报酬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共有319.4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5.23%。188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3000余名村医接受正规 培训。实行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321”工程。

(三)、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

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6个配套文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效绩考核与财政补助办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资全额和事业经费保障全覆盖,建立以公立二级医院“伸腿”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全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4所,覆盖230万城市社区居民。树立“方便群众,放心吃药,药不加价,防不漏户”的服务理念,“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四)、大胆探索,稳步推进,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工作的意见》和15个相关配套办法,编制了社区、乡村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目录,建立了药品招标采购、份格管理、配送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全区药品“三统一”工作全覆盖,价格总降幅分别为48.76%、40.68%和32.69%,让利患者3亿元,初步达到了降低药价惠及百姓的目标。

(五)、加强建设,提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调整、充实、整顿、提高”的要求,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重点环节,规范服务流程,优化就医环境,指导合理用药,探索单病种限价,改善医患关系,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经比例下降8%,减轻了群众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中医药服务能力正在提升。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 步确立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县级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推进肾病、肝病、骨伤针推、心脑血管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师承工作,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宁夏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突出表现在公共卫生体系尚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亟待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区域卫生规划难以落实,医疗机构专科技术特色不明显等。

三、2008年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主要发展思路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不断加强两项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卫生厅机关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服务效能建设,建设高效和谐机关,塑造“六型干部”,执行“十简”要求。

三是逐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药招“三统一”制度,完成全区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医用耗材目录的编制和统一招标采购;其次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再次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的行风建设,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四是争取做到四个分开。逐步推进医药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开。

五是建设五大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六是健全五个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免费提供11项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城乡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财政补助和提升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长效机制。

七是实现十个全覆盖。一方面巩固好乡村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基层卫生经费保障、全区药招“三统一”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覆盖,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增大农民报销比例;另一方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十三苗”防“十五病”免疫规划扩大、降氟砷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居民户食用合格碘盐监测、农民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卫生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六个新的全覆盖。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完善县、乡、村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落实绩效考核,强化服务监管,逐步实现乡村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为农村居民搭建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二是切实落实《宁夏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8年在900个村推进健康教育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三是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加强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让老百姓获得更大实惠。四是为全区188所乡镇卫生院培养600名业务骨干,培养乡村医生2500人。继续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 “321”工程。

2.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认真 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及11个配套文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三项改革。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建立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二是加强四项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建设、信息建设、队伍建设。三是建立五个机制。建立社保纳入机制、分级医疗机制、对口支援机制、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并推进绩效考核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落实到位。

3.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一是重点加强疾病控制内涵建设,健全功能、增强能力、体现公平、提高效率、落实责任、改善服务,以优质的疾病控制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认真落实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细菌性痢疾、包虫病四种高发传染病防治任务。进一步扩大艾滋病防治监测范围,不断提高艾滋病的干预水平。加强鼠疫、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监测,阻断动物传染病向人群传播。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防治和管理,加强尘肺等职业病监测,预防和控制以硫化氢和苯为主的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免费提供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艾滋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管理等11项公共卫生服务。四是实施“十三苗防十五病”免疫规划扩大工作。五是对中央和地方几年来支持的改水工程,进行以氟砷含量为主的水质进行监测普查,保证饮水安全。六是对我区居民户合格碘盐的食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使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

4.强化卫生法制建设,提高卫生综合执法监督能力。一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调控、监管和服务职能,做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卫生行政审批权改革,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以医疗卫生机构、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和职业危害监督为重点,狠抓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量化分级管理四个工作重点,认真落实食品卫生6个100%的目标,全面提高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水平。三是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健全卫生状况公示与卫生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创建县级示范卫生监督所工作,开展卫生示范街、示范乡镇、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四是重点做好各类大型会议和活动,以及重要接待的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杜绝食物中毒、传染病和公共场所污染事件的发生。

5.健全卫生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建设以五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主体,以三甲医疗机构为龙头,以二级医疗机构为枢纽,以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为依托的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体系。二是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增强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的协调能力,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设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

6.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城乡居民用药安全。一是开展主要医用耗材统一招标采购工作,将全区公立医疗机构主要医用耗材纳入统一招标采购,推进医疗机构主要医用耗材统一招标采购工作,降低医疗费用。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药品供给、储备、7 配送和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中标药品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确保药品“三统一”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7.强化医院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将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二是推行分级医疗,重新界定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依法严格准入管理,重点强化对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人工关节、医疗美容等临床应用的管理,开展专科医师准入试点工作。四是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探索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合理使用抗生素、单病种最高限价、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传染病归口管理和医疗费用清单等制度,进一步降低患者诊疗费用。

8.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以回族医药为主的中医药发展。一是新、改、扩建石嘴山和吴忠2个市级,彭阳、青铜峡和海原3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二是落实好国家2008年中医重点专科、中医重点研究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老中医承师等项目,提升中医院的诊疗水平。三是继续实施“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三名战略,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三进工程,促进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

2008年,我们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为重点,创新思路,扎实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断开创我区卫生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查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4家,其中:综合医院6家、中医院3家、疾控中心2家、卫生监督所2家、妇幼站2家、中心血站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家、乡镇卫生院12家、村卫生所(室)173家、个体诊所313家、厂矿卫生室(所)14家。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181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81张。全市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160人,其中: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64人;执业(助理)医师148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1人;注册护士120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2.52人。

(二)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坚持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紧紧围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动城乡互补互动、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卫生服务差距,形成了城乡卫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卫生事业发展成果。一是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近年来,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新建了永昌县医院门(急)诊楼、住院医技楼,所由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改造,70%的村卫生室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辆及车载设备,村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康复室。二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服务技术结构。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下乡支农和进城进修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队伍建设。全市所有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乡村医生全部接受了全科医师培训;45岁以下乡村医师中有83.9%具备了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1%;农村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为乡镇卫生院录用了245名医学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解决了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准入管理,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乡村卫生组织管理一体化。四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修订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到100%,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平均达到了97.77%;8月龄至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8.54%,全市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连续4年为零报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100%,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81‰和10.35‰。五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市市、县、区公共卫生配套经费全部落实。在省上确定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市政府单独设立专项基金,增加了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农村卫生急救体系建设和婚前医学检查等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10年开始,我市将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纳入常规化管理,符合手术标准的可以随时到定点医院免费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国家确定的服务内容,主动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各类传染病防治,广泛开展儿童、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卫生保健,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逐步规范。全市共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456789份,建档率94%。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卫生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目前,全市还有30%的村卫生室未完成标准化建设。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卫生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现有技术人员水平较低,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或断档、重医轻护现象,既缺少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又缺少业务骨干,部分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农民企盼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的好医生;面对目前优质卫生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人才向城市流动趋势加剧,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留不住人才,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农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

(四)农村传染病、重大疾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等形势仍然严峻。

三、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按照“小病不出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市”的思路,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真正向农村倾斜,切实把医疗卫

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大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增强县级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和农民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加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力度,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要把卫生事业投入的重点从城区转向农村,大幅度提高对农村卫生院(所)的投入比例,逐步缩小城乡投入差距。以争取项目为重点,依据国家和省上颁布的相关标准,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利用好已有的项目,实施好在建项目,争取好投资项目,规划好未来项目,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主要依靠中央、省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

(三)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服务技术结构。制定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鼓励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和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帮助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项目,优化农村卫

生技术人员学历和技术结构,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继续实施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结合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进程,切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强化绩效考核,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下大力气提高城乡卫生管理和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不同人群享有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逐步实现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略报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略报告

2月1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民出版社主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成果发布会在国谊宾馆举行,教育部与卫计委等有关领导、华中科大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略报告如下。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总体评价: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2.新医改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百姓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初步感受鼓舞,体现了中国国情,探索了中国医改理论,坚定了对中国医改道路的自信。

3.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依然面临着问题、风险和挑战,有时甚至较尖锐。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健康梦”,系统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大胆探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建议,以期对“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方鹏骞教授率领其团队,依据其二十多年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密切观察与研究、亲身实践与思考,主持编纂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系列)。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筹资及其绩效分析;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评价;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系评价。第二部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分析,分别为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调查报告;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下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与整合;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中国民营医疗机构:问题、反思和展望;中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特色与展望;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本报告数据资料来源权威详实,全部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研究机构编撰的统计年鉴或各种研究报告;大部分专题论述均从改革开放起直至现在,编写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各领域长时间大跨度的脉络梳理,探究各个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经验策略与路径选择,追本朔源,理清当前医改中的成果与难点的前因后果。

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成绩与成果

1、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延长了39.5岁,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

我国婴儿死亡率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3年的9.5‰,已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3.2/10万,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注:人均预期寿命指出生时预期寿命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逐年递增

卫生总费用增加,政府卫生支出比重稳步上升,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1868.95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5.57%,与2009年比较,增长81.7%;

在2013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到30.1%、36.0%和33.9%,与2009年比较,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不断完善,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加

4、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到2013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9.1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9年1.75人增加到2013年2.0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09年1.39人增加到2013年2.05人。

5、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32张增加到4.55张。

6、新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1)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在多个层次、多措施任务并行发展: 第一,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寻求突破;

第二,在实现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方面开展试点,实现公立医院出资人角色的明确。

第三,在增进城市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第四,发展中西部边缘地区公立医院的能力。

第五,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提供一揽子改革措施,实现改革的政策群,以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面调整药品定价机制,医院内部薪酬模式等。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卫生统计年鉴》 患者门诊满意度: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以第三方身份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均值为79.19%,2013年总体满意度均值为82.04%。

(2)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因病致贫”问题得到缓解,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2013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比2009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医疗保障制度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化解医疗风险的保护屏障。

城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1990-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11%,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1990-200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79%,2000年后,城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更降低至12.84%;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锐减为8.54%;

(3)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4)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本药物配备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7、卫生法制化建设逐步深入,健康权益得到保障。

近几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十几部法律。

8、中医药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传统医药惠及更多民众

2013年全国中医医院诊疗人次达43726.3万人次,较2009年(30145.8万人次)增加了45.1%。

9、卫生信息化得到快速推进

卫生信息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医改的突破口。卫生信息技术支撑将大力促进新医改政策的落地,推动卫生和人口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重组人口和卫生服务要素,重塑卫生服务业态,改变全民健康面貌。根据CHIMA《2013-2014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受访的590家医院中,应用住院医生工作站、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的医院达到75.08%,72.88%,69.32%。该比例较之2012-2013有明显提升,说明我国医院信息化和电子病历的实施情况良好,发展迅速;我们预测,未来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对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年需求量将不少于25万人。

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如2003年我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是14.3‰,慢性病患病率为151.1‰,2013年我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是24.1‰,慢性病患病率为330.7‰;

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健康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如东部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均超过78岁;而西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如云南、西藏、青海等)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还不足70岁,2013年我国城市地区婴儿死亡率为5.2‰,农村地区为11.3‰,农村地区是城市地区的2.2倍。

2、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

2013年中央财政卫生投入增长26.4%,地方财政卫生投入仅增长9.5%,地方财力不足将导致基层财政保障风险加剧;

东中西部地区间财政投入差距明显,东部由于较强的地方经济支撑,西部地区有较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比例,而中部地区两者均未沾,而形成新的“中部塌陷”。2013年人均卫生财政补贴东:中:西部分别为312:213:331(元)差距明显,这种投入上的差距不利于地区间卫生资源的平衡和卫生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影响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影响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总体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但是医院医疗费用上涨速度下降

近三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20%,为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62倍,如果不能控制当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必会给政府财政、实体经济背上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必然回落;医疗费用的增长使中国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或许是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4、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面临风险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后,国民经济增长放缓,职工工资增长也将减速,因此按工资比例收取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增幅也将下降。而基金支出由于继续上涨的医疗费用、进一步释放的医疗服务需求、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保持增长态势。因此,医疗保险基金正面临巨大风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2000年至2013年,基金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33.20%,而支出的年平均增幅为34.39%。以此趋势推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

而对新农合基金的筹资和支出数据进行趋势预测,预计在2017年新农合的累计结余将为负数,至2020年支出将比当年筹资超支15.38%。基金的收不抵支已成为目前威胁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最重要因素。5、2012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患者的药品花费增量值开始上升

本研究报告表明: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实行零差率的基本药物供应制度对降低就诊病人用药花费和降低医院药占比仍然表现出不可持续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还有其它的因素影响着病人用药花费和医院药占比的降低,比如药品的流通成本增加、药品价格增加、医生的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或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下降等因素。

6、分级诊疗机制和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分级诊疗制度急慢分治实施困境:

一是患者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省市大医院的急剧扩张也吸收了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三是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管理的信息平台,四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没有从政策层面更好地引导分级诊疗,五是分级诊疗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7、我国各省、区域及城乡间存在公共卫生服务的非均等化

①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支出无论是支出总量还是人均卫生支出上都高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城乡差异较大,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异明显,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图1 2013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各省际离差图

8、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设计层面,如卫生人力资源流动受到束缚、在机构审批、技术准入、不同省份之间部分诊疗服务执业资质不能互认、与社会办医关系密切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政策仍不明朗。二是政策执行层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之间的变更程序不规范、审批权与监管权不匹配、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缺乏协同监管机制。三是我国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建议与展望

1、本发展报告认为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应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防止因各级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导致的“医疗费用社会经济危机”在中国上演。据此本发展报告建议,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58257亿元,占GDP的比例为6.17%,人均卫生总费用达到4188元,可同时兼顾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需要。

2、本发展报告认为目前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结构,提高卫生系统绩效。首先,应增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引导健康需求在基层机构得到满足,这是提高卫生总费用使用效率的必然路径;其次,加强转移支付,减少城乡、地区间健康水平差距。卫生投入水平在城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3、本发展报告认为,到2030年,民营医疗机构承担服务工作量将达到40%,公立医院下降到60%。医疗服务市场将呈现公平竞争的局面,医疗资源分配将更加合理。逐步建立并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4、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品供给制度;推动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

5、关于对中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展望,本发展报告认为全科医生是其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应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分别在准入、执业、待遇方面重点加强建设。基层首诊是就医模式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也应成为各级政府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方向。

通过医疗联合体这种组织形式,建立起优质医疗资源和管理模式传送带,从实质上改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只有真正意义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起定期的、规律的业务指导关系,实现家门口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才能让群众放心。

6、要结合我国国家药物政策体系,建立我国细化的医药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药品公平定价原则与供应效率政策和合理用药的收集、监测和评价政策,以保障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定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及权责。

本发展报告将分为三个连续出版,《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2014》是该绿皮书的第一部,后续两部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发展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健康保障制度发展报告》,敬请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第五篇:安龙县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08.12)

安龙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人民政府:

为充分了解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中共安龙县委办公室、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的通知(县办明电„2008‟40号)精神和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床位、人员

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71所,其中:县级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站各1所,民营医院1所,村卫生室265所。全县编制病床369张,实有床位297张(其中县医院123张,县妇幼保健站30张,乡镇卫生院144张)。全县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82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9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81人),村卫生技术人员295人(其中255人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4人,中级职称5人)。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约1.79(按43.5万人口),全民所有制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约0.9人,每千人有床位0.68张。

(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三项建设”、“卫九项目”、“国债项目”等项目支持,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投入国债建设资金100 万元,新建了面积为1117.36平方米的疾控中心业务楼;投入国债资金610万元,新建了面积为7400平方米县医院住院大楼;投入国债资金96万元,新建了面积为848.08平方米县医院传染病区;投入资金230万元(其中190万为国债资金,40万地方匹配),新建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装修。

(三)医疗设备配臵

通过 “三项建设”、“卫九项目”、“降消”等项目支持及上级政府匹配资金,为医疗卫生单位配备总价值约240万元的医疗设备。同时,少部分乡镇卫生院通过自身建设,逐步添臵了部分基本医疗设备。据统计,全县有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200mAX光机、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6个乡镇卫生院有心电图机,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常规检验设备。县医院、县疾控中心的设备已得到了较大更新,疾病辅助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四)村卫生室建设

全县有187个村(居委会)。为加强农村网底建设,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国家优惠政策(如免收管理费、免费配备血压计、小手术包等医疗设备),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目前,有150个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被确定为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0.2%。2007年在县委统战部的协调下,争取到海外联谊会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在5个乡镇建设10个村卫生室,已全部竣工验收。2008年省、州安排我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资金330万元(其中土建建设资金283.8 万元,购臵医疗设备资金46.2万元),在16个乡镇建设66个村卫生室,目前已全部验收。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县正逐步推进甲级村卫生室建设工作进度,预计2009年底在所有行政村完成187个甲级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三)初保工作

2008年我县被纳入全省初保合格县评审验收范畴。为全面推进我县初保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我县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制定规划、加强督促管理,加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了初保各项工作。通过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初保工作达到了项目实施预期目标。2008年12月19日,顺利通过省初保验收组评审验收。

(四)改厕工作

为做好我县改厕项目实施工作,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黔西南州2008年暨2007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积极开展了项目实施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完成上级下达我县2000户卫生厕所的改建任务。

(五)疾病预防控制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了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6次冷链运转和督导。据统计,各疫苗接种情况为:卡介苗接种率90.96%;脊灰接种率为90.32%;百白破接种率为78.7%;麻疹疫苗接种率 84.63%;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54%。认真开展了鼠疫、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狂犬病、碘缺乏病等防治项目工作,达到了项目实施预期目标。

2008年5月兴隆镇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后,我局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了医疗救治、应急免疫接种、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应急处臵工作,由于反应及时、措施有力、处臵得当,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发生,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3例。

(六)新农合工作

我县于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发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收取参合金等积极开展了新农合工作。2007年全县参合农民32.7万人,收缴参合资金327万元,参合率为81.68%;全年共为参合患者审核报销医药费用779.19万元(共97141人次),其中:住院费用663.43万元【25873人(次)】,;门诊费用115.76万元【71268人(次)】。2008年全县应参合农民40.232万人(截至11月底),共收缴参合金336.62万元,参合率为83.67%。截至11月30日,共为参合患者审核报销医药费用1025.28万元(其中住院费用878.47万元【共22602人(次)】;住院费用206.81万元【共107605人(次)】。全县定点新农合医疗机构150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级16个,村级132个),基本覆盖全县。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省、州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农村卫生 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条件和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从硬件设施、自身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因病致病、因病返贫的现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因为基础薄弱、经济不发达等多种因素,我县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卫生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困难,在尽力保障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基本无财力再进行卫生院建设。从1990年撤区并乡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基本没有进行维修,虽然通过多种渠道使基层医疗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医疗设备得到了一定更新,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和水平还较弱。

(二)基层卫生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卫生人员素质不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

我县现有在编卫生技术人员392名,根据《贵州省卫生资源配臵标准(试行)》(黔计社会[2001]959号)文件精神,按每千人应有卫技人员1.26~1.35人计算(按全县43.5万人算),我县至少拥有卫技人员548人,我县现有卫技人员392人,缺编156人;按每千人床位1.15~1.24计算,至少应拥有床位500张,现有编制床位369张(实有床位 297),缺编床位131张。近年来,由于卫生技术力量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现有卫生技术人员老化、人才断档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麻醉、影像、卫生检验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我县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床位、职称结构与省、州平均水平比较,依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

近年来,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得到了一定更新,但不少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依然还十分缺乏,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卫生技术专业人才,致使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大大增加,多数乡镇卫生院仅能开展一般基本医疗服务,以致农村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工作难以达到有关要求,广大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需求。

(四)新农合工作

一是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未落实。虽然我县县、乡两级都建立了新农合经办机构,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制约,工作职能未能很好履行。从县合管中心看,县政府于2007年10月落实了合管中心人员编制9人,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主任一人,业务审核人员3人,财务1人(借调),主要职责是业务审核和报销,定点医疗机构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由于业务量大,基本都是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不高。如2007年审核处方9万多份,2008年1-9月审核处方11万余份,业务审核和报销几乎占尽了工作时间。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也就力不从心。从乡镇看,虽然各乡镇都成立了合 医办,人员都是抽调临时组成,流动性大,加之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合工作。

二是新农合制度实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报销比例和门诊看病方面,还存在不够合理和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州级以上的报销比例较低,部分患者患大病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时,由于费用较高,报销比例较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现阶段,在我县只有住院才可以享受报销,看门诊每人只有15元,造成许多农民在就诊过程中为了享受报销而片面选择住院。其结果,一是一些只须看门诊的病人转入住院治疗,增加了医院工作量,二是患者实际自付费用大大超过看门诊的费用,增加了农民负担。部分看门诊未得到报销的农民会对新农合产生怨言,进而对新农合失去信心,打击了其参合积极性。同时由于大量资金沉淀(到2008年9月,全县新农合沉淀资金有3105.91万元),致使资金使用率和农民受益率偏低。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农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好处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在新农合宣传工作中,有少部分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包村干部),片面认为自己所承担的新农合工作无非就是每年参与收取农民参合金,而对政策的把握和宣传没有足够认识,对新农合报销程序、报销比例等问题没有深入理解,以致在工作过程中,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宣传动员效果不理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卫 生工作的有序进行。经费保障是搞好各项卫生工作的前提,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建立健全,又是保证各项卫生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整体水平,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级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网络,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等。

(二)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以项目带动和促进发展,切实改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落后、诊疗水平不高的现状,逐步使基层医疗单位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县拟对1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建设,共投资626余万元(资金计划已下达),改扩建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1980平方米;,目前项目工作待上级发改部门审查后即可进行招投标;拟建设1所规范性县级医院,项目一期总投资2206余万元;拟建设2-3所规范性中心乡镇卫生院,每所投资300-4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可研上报州发改局)。拟新建一所安龙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业务大楼,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95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可研前期准备工作(具体项目建设情况附后)。

(三)盘活现有卫生资源,以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入手,增强自身活力和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力度,鼓励其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同时积极制定了《安龙县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已上报 县人民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建议逐步充实基层卫生技术力量。针对乡镇卫生院严重缺编、断档现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卫生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给予优惠政策,每年招考一部分本科以上毕业生,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逐步解决人员缺员缺编问题。同时鼓励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加强在职学习和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整体水平。

(五)稳步推进新农合工作。

一是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建议把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尽快解决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充实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或者在机构编制未落实前,能否考虑按县烟办的机构设臵,把新农合经办人员抽到位,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工资福利由原单位解决,工作由经办机构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的问题。

二是完善补偿方案。一是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提高州级以上的报销比例,让患大病而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的参合患者充分享受新农合政策的好处,切实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行门诊统筹。推行门诊统筹,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农民的受益面,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是根据上级有关新农合文件精神和要求,按照便民惠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掌握新农合政策,自觉参与到新农合工作中来。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切实使这项惠民政策各项措施落到 实处。实践证明,参合农民能不能真正受益,与定点医疗机构行为密切相关。现阶段,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定服务投诉与办理的制度,建立起服务行为、服务价格和费用控制的长效机制,解决农民对医疗机构服务不满意的情况。

五是建立落实准入与退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通过每年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对医疗服务质量差、农民不满意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黄牌甚至取消其定点资格。同时,吸收其他基础条件好、服务好的医疗机构加入到新农合中。

(六)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有关免疫规划实施要求,2009年为免疫规划规范管理年。为确保2009年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指标达到预期目标,我局将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和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方面,积极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同时,为稳步推进我县乡村医生管理,积极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免疫规划各项工作的发展,我局制定了《安龙县乡村目标绩效考核及补助发放管理办法》,按照《办法》要求,将乡村医生管理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以切实加强农村卫生网底建设,确保免疫规划目标的实现。

安龙县卫生局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下载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

    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党的十八大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深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农垦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农垦辖17个国有农林牧场,13家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8.7亿元,土地300万亩,总人口13.23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26万人、离退休职工1.63万人、家属子女6.26......

    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制约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学习党的十八大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深入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解放思想,科......

    关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

    关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

    2011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1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2011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乐安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苏区振兴规划 ――乐安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工作也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