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石家庄市桥东区委文件
中共石家庄市桥东区委文件 东发[2008]4号 ★
中共石家庄市桥东区委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政府
印发《桥东区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
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区直各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各党工委,桃园镇、各街道办事处,区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
现将《桥东区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石家庄市桥东区委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政府
2008年2月27日
桥东区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
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重点项目管理和服务,推进省会“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科学、健康、有序进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区“三区”建设,立足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发展基础,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规避项目建设风险,发挥资源最大效应,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建立高效、快捷项目管理服务机制,实现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界定
重点项目包括商贸、房地产、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农业等项目,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推动作用,投资较大,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科技含量较高,能够提高我区商贸核心区地位,增强发展后劲,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
三、重点项目推进机制
(一)项目谋划
1、根据国家政策、全市发展规划和我区发展实际,由区相关部门对本系统拟新上或扩建及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形成文字材料,报区发展改革局,由区发展改革局对拟上项目定位、投资强度、建设周期、税收回报、报批手续等方面提出初步意见。
2、涉及旧城改造的建设项目,依据权限属于我区负责拆迁的,由区拆迁办牵头,区相关部门、所涉及的镇、街道办事处配合,负责对拟建设地块摸底,包括:四至范围、占地面积、拆迁户数、补偿标准、拆迁成本核算等原始数据。
3、由区发展改革局对谋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地块提出建议,报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小组研究后,再行运作。
(二)项目招商
1、由区商务局负责项目招商引资,区发展改革局配合。拟上项目、地块确定后,由区商务局通过会议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一般要对拟投资我区项目建设的企业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报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小组研究,确定项目投资主体。
2、投资主体条件
(1)具有与项目投资规模相对应的资质。(2)具有项目建设的资金实力。
(3)具有建设同类、同规模项目的经验和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4)业内诚信度、美誉度高。
(5)按规划要求对所涉及的镇、街道办事处进行改造,配置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消防、交通等公共设施。
上述各项工作由区商务局负责把关并备案,区发展改革局配合。
(三)项目管理和服务
1、加强监督管理。涉及我区拆迁建设项目,由区拆迁办对拆迁项目提出预审意见,报协调推进小组研究同意,否则不能启动拆迁;除市拆迁办监控的拆迁费用外,还应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将项目总投资的2-5%在项目拆迁前汇入区拆迁办指定的资金账户,作为协商解决项目未预测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的备用金,专款专用,此资金未使用或所余部分归投资商所有。任何投资企业不得随意在我区范围内进行民间摸底和调查,确需摸底和调查的,由区政府统一安排方可进行。
2、凡在我区开发建设的企业都要在我区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桥东工商分局、桥东国税局、桥东地税局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帮助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手续。
3、区发展改革局要积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核准备案手续,督导项目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4、桥东国土资源分局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土地招拍挂、用地预审意见、土地证等手续。
5、桥东规划分局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规划红线图、建设用地(拆字)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征字)规划许可证、规划总平面图、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手续。
6、区商务局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手续,并负责内、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到位。
7、桥东环保分局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或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8、区人防办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人防工程手续。
9、区科技局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地震安全性评价手续和科技项目申报。
10、区农办要协助项目单位跑办农业项目审批手续。
11、区安监局负责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生产手续的跑办工作。
四、保证措施
(一)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重点项目建设,成立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黄朝庆
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组长:梁建林
区委副书记
田集生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马会忠
区人大副主任
郑丁江
区政府副区长 李庆华
区政协副主席 成 员:王 星
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杨树伟
区商务局局长 张彦法
区安监局局长 尚丙海
区科技局局长 张文清
区农办主任 张怀斌
区拆迁办主任 王四季
区人防办主任 张广志
桥东公安分局局长 郑建中
桥东国土资源分局局长 潘艳玲
桥东规划分局局长 白钢山
桥东环保分局局长 王大林
桥东工商分局局长 杨玉书
桥东国税局局长 张建勇
桥东地税局局长
协调推进小组主要职责:谋划新项目,推进在建项目,研究制定我区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工作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定项目招商、立项、拆迁、推进等工作。
协调推进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王星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区商务局副局长窦同军同志担任,区发展改革局、区商务局各派一名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作为工作人员。办公室主要职责:初步安排年度建设项目、前期跑办手续项目,了解项目进展,督促项目进度,落实招商项目,开展招商活动,推动项目拆迁,组织重点项目例会和项目调度会,提交协调推进小组研究的事项,协调落实推进小组安排的工作。
(二)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协调推进小组会议,听取各部门推进项目情况汇报,研究、制定、协调、解决项目谋划、跑办、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将重点建设项目总体情况,如项目单位投资总额、建筑面积、资金到位、项目进度等情况,在区协调推进小组内进行定期交流,互通情况,便于掌握动态,搞好服务。
(四)实行重点项目联系人制度。从重点项目跑办前期手续、拆迁、开工、建设,直至完工,实行定人、定项目全程跟踪、督促、协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五)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在办理审批或初审手续中,对申报材料齐全的,在本部门权限内,办理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工作日。对材料不全的,要一次性告知。对需要到上级部门审批的,要积极协助跑办。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接待人要引领其与承办人员接洽。实行AB岗位制度,主办人临时不在岗时,由协办人负责办理或解答有关问题。
(六)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目标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时限。要强化服务意识,紧密配合、协调联动,提质提效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区委、区政府将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相关部门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年终进行考核,对贡献大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附件: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图
主题词:印发 重点项目建设 指导意见 通知 中共石家庄市桥东区委办公室 2008年2月28日印 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图市土地储备中心一级招标市项目集中审批中心窗口收件市环保局环评报告市规划局规划预审意见市国土资源局用地预审意见备市发改委项目核准案项目市规划局规划红线图建设用地(拆字)规划许可证市拆迁办拆迁许可证项目拆迁拆迁验收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挂牌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证市规划局建设用地(征字)规划许可证市规划局审批总平面图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局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建设局建设开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市发改委项目备案
第二篇:中共罗江县委文件
中共罗江县委文件
罗委发[2006]5号
━━━━━━━━━━━━━ ★ ━━━━━━━━━━━━
中共罗江县委
罗江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罗江县县级拔尖人才
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机关各部门,县属企事业单位:
《罗江县县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已经中共罗江县二届委员会第79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月17日
罗江县县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拔尖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精英,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为做好选拔和管理罗江县县级拔尖人才的工作,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人才,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奋发向上、创新创业,为建设丘区富县,构建和谐罗江多作贡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品、德、智、能力和业绩”并重,突出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坚持体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精神激励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负责,县委组织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县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在罗江行政区域内各种隶属关系和经济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中进行。
第五条
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对象是在我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凡在管理期限内的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专家和享受市级以上(含市级)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不再作为县级拔尖人才选拔对象,但他们要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进行管理、享受相应待遇的同时,纳入县级拔尖人才管理。
第三章
选拔条件
第六条
县级拔尖人才必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
第七条
县级拔尖人才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学位,但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员可不受此限制。
选拔县级拔尖人才,应以中青年为主。
第八条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并取得下列成绩之一者,可作为县级拔尖人才推荐对象。
(一)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创造性成果,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对推动学科、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者。
(二)在技术研发方面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主持解决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工程建设 重大技术引进项目中的关键性难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三)在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工作中,成绩突出,对提高本专业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内有较大影响者。
(四)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在国家、省、市、县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者。
(五)从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艺术及其它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卓著,在市内同行中有较高声誉者。
(六)所领导管理的单位达到市内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水平,有一套已被推广采用、具有较高的价值的现代管理方式和方法和经验措施,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者。
(七)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业务精湛,推动了生产发展或提供了优秀服务,带动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和优秀人才者。
(八)长期在基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对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科技、文教、卫生事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在市内同行中有较大影响者。
第四章
选拔程序 第九条
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第十条
县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采取单位推荐与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位推荐的人选,应在广泛征求专业技术人员或同行专家、学术团体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群众推荐、个人推荐的人选,应由所在单位对其业绩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就政治思想、职业德才兼备等情况作出评语。
(一)县级机关各部门推荐的人选由政工人事干部填写《罗江县拔尖人才推荐表》一式二份以及证明材料复印件报口长单位审核,初审同意后签字盖章报县人才办(组织部);各乡镇推荐的人选签字盖章后直接报县人才办(组织部)。
(二)县人才办对报送的推荐对象进行考察和考核后,提出建设名单报县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
(三)评审通过人选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公示无不良反映的报县委、县政府批准。
第五章
管理
第十一条
县级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为三年,自批准的次月起算。
第十二条
县级拔尖人才的管理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各乡镇、各大口、各部门要做好管理本乡镇、本口、本部门的县级拔尖人才的具体工作。第十三条
各级党组织要做好县级拔尖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教育。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开拓创新、多作贡献。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具备入党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入党。
第十四条
建立联系制度。县级拔尖人才所在乡镇和口长单位要同他们保持经常联系,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应积极督促单位帮助解决。
第十五条
建立报告制度。各乡镇、各大口对县级拔尖人才的工作岗位、党政领导职务等方面的变化,学术技术成果、奖惩、出国出境、患严重疾病等方面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县级拔尖人才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年底要向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报告一次。
第十六条
建立考核制度。各乡镇、各大口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情况应记入考核档案并报送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选择地进行考察。
第十七条
努力改善县级拔尖人才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尽量保持他们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若安排社会活动和社会兼职,应充分尊重本人意见。
第十八条
县级拔尖人才所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安排他们参加业务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所需经费按规定予以报销。
第十九条
县级拔尖人才如有弄虚作假、谎报成果行为或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者,取消其县级拔尖人才的称号和待遇,并收回证书。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条
县级拔尖人才享受以下待遇:
(一)对选拔出的县级拔尖人才,以县委、县政府名义颁发《罗江县拔尖人才证书》。
(二)向社会公布表彰,利用组工信息、电台、电视台、党政网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
(三)在管理期限内由县财政每月发给县级拔尖人才津贴120元。
(四)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五)参加组织安排的休假疗养,费用由所在单位报销。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中共牡丹江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牡丹江市委办公室文件
牡办发[2011]13号
———————— ★ ————————
中共牡丹江市委办公室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各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各部办委、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优化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1
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
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党委、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独立设置,既是党委的工作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机构,负责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机构编制部门接受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业务指导。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设置或调整等事宜,各部门须首先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申请,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和权限报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提交党委或政府会议讨论决定机构编制事宜。
除专门的机构编制工作文件和会议外,各地、各部门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起草领导同志讲话时,原则上不得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确需涉及的,必须征求机构编制部门意见。确需增加和调整机构编制的,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
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
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召开的业务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和业务性文件中涉及机构编制方面的有关要求,不能作为增设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依据。
二、加强和规范机构设置管理
加强行政机构设置管理。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及有关群众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立和调整,要在中央和省规定的机构限额内,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其机构设立、撤销、合并、增挂牌子、合署办公或者变更规格、名称,必须由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提出方案,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报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中,市级机关副处级以上机构、县(市)级机关副科级以上机构和乡镇机构设置与调整报省审批。
严格控制各级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能由现有行政机构承担职能的或者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再设议事协调机构。确因工作需要设置的,应当严格按机构设立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制发文件时要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各级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相关机构承担。
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的管理。各级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增挂牌子、合署办公或者
变更名称,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内设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口,要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置。因部门工作任务变化,确需对内设机构作出调整的,要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挖掘潜力,改进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进行设置。
加强事业机构设置管理。市、县(市)区设立副处级以上事业机构及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加挂牌子、更名、变更隶属关系,由市编委报省编委审批。市、县(市)区设立正副科级事业机构,涉及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差额补助事业机构变更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机构、自收自支事业机构变更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机构或差额补助事业机构,由市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报省编办备案。乡镇事业机构在省规定的限额内由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构审批,报省编办备案。上述以外的其他事业机构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构审批。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外,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公益服务事业发展需要新设机构的,应在现有总量中调整;确需增设的,严格按程序审批。
加强和规范领导职数管理。市、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职数与事业单位副厅级领导职数的设置和调整由省编办审核,按有关程序审批;市直单位正副处级领导职数与正副处级非领导职数的设置和调整由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会审批;市级机关正副科级领导职数设置和调整由市编办审
批;县(市)区级机关正副科级领导职数的设置和调整按照省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的设置意见,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构审批;市、县(市)区事业单位正副科级领导职数设置和调整,由市编办审批。
三、加强和规范编制管理
规范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的管理。市、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具体负责本级行政编制分配。机构编制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批准的总额内对本级行政编制进行调整,市、县(市)、区、乡镇不同层级间行政编制的调整由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程序审批。行政编制只能用于在限额内按管理权限批准设置的党委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工作部门、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有关群众团体机关。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实行单列管理,只能专用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系统,不得在专项编制外自行核定用于政法机关的编制。
加强事业编制管理。对市、县(市)区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强对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的宏观管理,在省未核定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之前,按照各地2006年年底的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执行。实行“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办法,在现行总量和结构内对本级事业编制进行调整。严格控制事业编制的使用范围。事业编制
只能用于事业单位,不得用于党政机关,不得与行政编制混合使用。
严格编制结构管理,控制人员增长。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标准的有关规定配备人员,不得突破,不得变相扩大编制。强化机构编制部门在控制编制和人员结构中的牵头把关作用,严格执行控编补员审批制度,启用《机构编制意见建议》、《编制核准使用通知单》、《落编减员通知单》。针对各部门和城区机构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较重大职能机构调整,由市编办提出《机构编制意见建议》;市、区各单位空编要求补充人员,必须向市编办提交用编补员报告,市编办对其编制、人员结构进行审核,同意后,下发《编制核准使用通知单》,未经市编办审核同意,用人单位提出的用编补员报告,调配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手续,擅自调进的人员不予落编;凡由市级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管理的市与区机关部门、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调入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市与区事业单位(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之间人员调转,由调入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落编呈报表及相关材料,经市编办批准后,可直接办理落编手续。各单位调入、调出人员,须持市编办《落编减员通知单》到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办理工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手续。
四、加强部门职责划分的协调管理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划分职责,其他部门无权确定职责。职责划分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涉及上下级之间职责划分,由上级编办协调、提出意见,报编委批准。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由本级编办负责,并报同级编委批准。部门职责划分,要遵循一件事情应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职责划分要以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中央编委和中央编办文件、上级部门职责和实际情况为依据。部门职责划分要按照以下程序运行:部门提出职责调整意见,报本级编办审核、提出调整意见,上报本级编委会讨论批准。对一些职责不清、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等问题,由编办召开协调会,在充分听取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职责划分意见,报同级编委批准。
五、加强机构编制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认真贯彻中央、省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文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牡丹江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建设,做好机构编制网络平台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平台数据真实准确,发挥平台使用功效。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探索实施分类监管制度,健全网上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逐步建立机构编制公开制度,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要通过有效形式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社会公开,接受监
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考核和评估制度,通过对市直及各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量化打分,奖优罚劣,提高机构编制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和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对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受理制度,加强“12310”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市和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纠正并进行通报批评。对于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按照中纪委关于《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15号)文件规定给予相应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处理。严格禁止业务部门以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批资金、上项目、搞评比、打招呼等方式干预下级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的。
七、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管理
市和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与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在机构编制管理机构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社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银行才能开设账户并发放工资。
对超编进入的人员,组织、人社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任)、调任、工资手续,财政部门不得纳入统发工资范围,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对擅自增设的机构,财政部门不得纳入政府预算范围、核拨经费,银行不得开设账户。
八、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及市直各部门要适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对本地区和本部门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有关机构编制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县(市)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要实行独立设置,并切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充实加强力量,大力支持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市和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把握大局的
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决策咨询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讲党性、谋大局、善协调、办实事”的队伍。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原则,严格管理,秉公办事,充分发挥把关、协调、监督等职能作用,促进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中共牡丹江市委办公室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4月25日
(此件发至县团级)
主题词:机构编制 管理 通知
中共牡丹江市委办公室
2011年4月25日印发
共印330份
第四篇:中共临海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临海市委办公室文件
临市委办〔2018〕9号
★
中共临海市委办公室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
(试行)》的通知
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市直属各单位: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临海市委办公室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19日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激励干部积极担当有为,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特制定本意见(试行)。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政商关系,是指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部门(以下简称“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含混合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
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指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按照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建立的,公职人员与企业之间既亲切真诚、又清白纯洁,亲不逾规、清不远疏,双向通畅、界限分明,于公有利、发展有益,有为且有畏的工作关系。
第四条
努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既要防止“亲”而不“清”,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又要防止“清”而不“亲”,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拒商远商。
第二章
优化政务服务
— 2 — 第五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台州市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细化各项配套措施,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第六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应当维护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动形成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七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负担情况的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各项措施;制定并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收费标准;精简评估事项,防止重复评估。
第八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要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总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涉企数据平台和信息整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通过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创新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全覆盖,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第九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应当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全面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全面推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制定涉及非公有企业及其经
— 3 — 营者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应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企业层面的意见建议。
第十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与企业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利益冲突情形的,应当事先报告并主动申请回避。
第十一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应当健全走访联系企业制度,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二条
执纪、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应当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合法权益,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不得违法冻结企业账号、查封企业账册、堵塞企业资金流通渠道、发布影响企业声誉的信息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代表定期沟通交流、协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12345”热线电话等平台作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对企业诉求属于本级办理的限时办结、需要上报的限时报出、不能办理的限时告知。依法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四条
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和违规企业及其负责人“黑名单”制度,对不良企业及其负责人,实施经济活动、政治荣誉等方面限制。
— 4 — 第十五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自觉做到:
(一)企业因发展需要邀请职能部门人员指导、协调、会商相关方案,应给予支持;
(二)企业对所涉法律政策不了解,应主动提供有效的政策解读与市场信息,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扶持政策;
(三)现行制度束缚企业创新发展,应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用好政策,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四)企业遇到不公正待遇或遭遇突发事件,应及时指导、帮助企业妥善应对处置;
(五)企业遇到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瓶颈,应帮助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对接,给予必要支持;
(六)企业出现违规经营行为,应及时指出,并指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积极有效纠正;
(七)服务事项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办结的,应提前办结;需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应予积极回应或协调办理。
第三章
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第十六条
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守住法纪底线、把好交往分寸,不得利用权力影响和职务之便从事下列行为:
(一)向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 5 — 或对企业故意刁难、推诿扯皮,政务服务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二)收受企业及其负责人赠予的礼品、礼金、消费卡或讲课费、咨询费、奖品、奖金等财物;
(三)接受企业及其负责人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违反规定出入私人会所;
(四)纵容、默许、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企业谋取利益,以及将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企业支付、报销;
(五)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政府采购、证照办理、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市场监管、税收征管、金融贷款、财政补贴等环节中吃拿卡要、以权谋私;
(六)与管辖区域或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发生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各类活动,包括在企业兼职取酬,或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企业商品或服务,或搞“合作投资”“期权腐败”,参股或持有非上市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等;
(七)滥用职权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为企业及其负责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干预和插手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妨碍企业健康发展,或玩忽职守,损害企业合法权益;
(八)与企业家搞“小圈子”,结“兄弟”“干亲”,通过企业为个人升迁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
(九)参与上级明令禁止的企业各类庆典活动;
(十)其他违反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十七条
企业及其负责人应自觉做到: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
(三)不行贿、不侵权、不偷税漏税、不恶意欠薪逃债、不踩红线;
(四)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做强做大企业,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五)积极建言献策、反映实情,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
(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第十八条
企业及其负责人应防止和杜绝下列行为:
(一)歪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随意发表不当言论;
(二)干涉党委、政府工作,通过非法手段或途径妨碍、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公共决策和公正执行公务;
(三)利用特定关系搞不正当竞争,干扰正常市场秩序;
(四)违背诚实守信原则,侵犯他人权利,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五)通过各种手段搞利益输送,腐蚀、拉拢干部;
(六)编造、利用虚假情况威胁、要挟、诋毁、诬陷干部,谋取不正当利益;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
强化执行
第十九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担负起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
第二十条
深化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公职人员廉洁从业、企业及其负责人廉洁从商教育,示范引领,以案为戒,形成廉荣贪耻社会氛围。
第二十一条
加强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监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加强干部考核管理,把干部依法高效履职、主动担当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
贯彻“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的“三个区分”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分析、处理政商交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合理把握执纪执法的政策界限,营造鼓励 — 8 — 担当、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三条
引导广大企业负责人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引领新生代企业负责人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依法经营的良好风尚。
第二十四条
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着力倡导“我创业我自豪、我守法我光荣、我贡献我骄傲”的价值理念,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择优推评各级各类劳动模范。
第二十五条
深化源头治理,协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内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行业协会、商会中设立法律援助、廉政风险防控志愿服务站;协助企业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封堵管理漏洞,制定企业员工廉洁从业行为规范,与重点、敏感岗位员工签订廉洁自律责任状或承诺书,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确保源头监管到位。
第二十六条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涉及权钱交易、为官不为等问题线索,优先办理、严肃查处,并建立纪实制度。
第二十七条
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政商交往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各类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依法依纪依规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国有企业及其负责人参照本意见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意见由市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市委办、市府办商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承担。
— 9 — 第三十条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共临海市委办公室
2018年2月20日印发
第五篇:中共佳木斯委组织部文件
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文件 佳组党总支〔2018〕3号
关于印发《2018年市委组织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
部机关各科室:
经部领导同意,现将《2018年市委组织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按照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深刻领会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改进作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作风整顿。
二要加强组织实施。要围绕本职工作,认真查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产生原因、拿出切实管用措施,制定详尽问题清单与整改计划,并于4月中旬报党总支。
三要强化任务落实。要围绕方案具体要求,不断提高作风整顿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切实把作风整顿抓在日常融入经常,确保取得实效。
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总支
2018年4月10日
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办公室
2018年4月10日
2018年市委组织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扩大2017年部机关作风整顿成果,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以优良作风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和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出的作风整顿部署,突出问题导向,以抓好“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行动为主要措施,围绕干部群众意见大、服务对象反映强烈、制约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作风顽疾,重点解决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能力不足、工作不规范不细致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标准,为全市组织系统做示范、当表率,为推动新时代佳木斯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整顿重点
持续整顿“三个坏把式”“五个坏作风”,重点聚焦“四风”
拍板,避免自己担责;基本功不扎实,家底不清,政策掌握不熟,经不起较真;对基层党建、党员干部的指导、教育力度不足,解决基层单位与群众实际困难少;聚焦主责主业不够,任务分散,推动本职工作提档升级的精力不足。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自身建设,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行动,推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政治坚定、公道正派、业务精专、作风优良,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业务基础。开展“大学习”。坚持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与集体研讨互补互促的“四位一体”学习模式。开展专家讲学,邀请专家教授学者、相关业务部门骨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佳木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法律法规、人文社科等方面内容,对部机关干部进行集中辅导,增强“四个意识”、加深理论功底,拓展知识结构;带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设“组工大讲堂”,围绕提升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能力、基层党建工作能力、调查研究和文稿写作能力,组织3期组工业务知识专题集中培训,切实提升业务水平。开展交流研讨,每季度以支部为单位,围绕重点工作、阶段任务和自身建设,重点探讨如何干好工作、怎样争做表率,做好研讨成果收集整理汇总。开展“大调研”。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深入基层一线,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
开展“三整治三提升”活动。“三整治”活动。一是整治工作不细致,各科室要建立工作细化常态机制,对掌握情况、数据引用、文稿审核、政策运用等方面提出细化要求,梳理易错点,建立问题台账,时时对照查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零差错、零失误。二是整治工作不规范,各科室开展工作时要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科学实施,从起点、运行到结束,明确各节点操作标准、流程与完成时限,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形成可以长期遵循的工作标准、规范和模板。要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教育,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三是整治工作不高效,各科室要建立健全工作日常提醒、限时督办、完结销号等制度,强化执行力,责任落实到人,细化量化任务指标,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三提升”活动。一是提升思想自觉,把改进作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开展部机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周自评、月点评、季讲评”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认清大局大势,服务经济发展。二是提升工作热情,对在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的科室和干部,予以表彰、提拔重用;对怕担当、不作为的科室和干部,及时予以批评、调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三是提升创新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向先进学习,增强工作创新能力,对各科室创新实践有成效的工作予以表彰,在部机关营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职责担当,实现服务环境发展的工作标准全
见建议。
(二)强化结果运用。注重在机关作风整顿中选树一批典型科室、使用一批业务精作风正敢担当的干部,强化激励引导。对整顿作风效果不好、工作质量提升不明显的科室和个人,列为整顿重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并取消评优资格。
(三)严肃督查问责。加强对各科室工作指导与督促检查,采取日常督查、随机抽查、召开评议会议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作风整顿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重视程度不高、组织推动不力、搞形式走过场的科室或个人,在部机关进行通报批评。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部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马雷同志任组长,其他部领导班子成员、办公室、监督室、机关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党总支,负责部机关作风整顿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在部务会领导下负责部机关作风整顿的具体组织实施,每月听取各科室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二)加强统筹推进。作风整顿工作按三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开展思想发动(2018年4月初),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明确整顿重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推广交流好经验好做法,解剖问题、强化措施、推动整顿。
(五)加强舆论引导。加强与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接,及时反映部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好作法和新成效。充分利用“佳木斯先锋网”“佳木斯组工微信平台”等媒介开设作风整顿专栏,宣传省、市委作风整顿活动的重要精神、各地各单位任务落实、进展成效、特色亮点等相关情况,促进交流互鉴,全面展示全市组织系统大力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