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创新董事会运行模式防控国企领导廉洁风险(纪委稿)
创新董事会运行模式 防控国企领导廉洁风险
中共珠海市纪委 珠海市国资委
近年来,我市把廉洁风险防控作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积极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市管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运用引入外力、重构规则、再造流程等方式,改造市管国企董事会架构,优化董事会权力结构,创新董事会运行模式,解决了企业权力过分集中、随意决策、盲目决策等问题,有效遏制了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决策腐败现象,从体制机制上夯实了反腐倡廉基础。
一、引入外力,构建新型法人治理结构,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我市在开展市管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前,董事会基本由企业内部董事组成,且内部董事占多数,大多数董事都是企业经营班子成员,形成了“两套班子一班人马”的格局,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职权高度重叠,董事会既是企业规章和决策的制定者,又是规章和决策的执行者,还是执行情况的监督者,立法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董事会一身,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没能很好发挥。从2010年2月开始,珠海市国资系
统开展了市管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把突破口放在引入外力,全方位加强监管力量上,建立新型的董事会组织架构,强化权力监督制衡,有效防止了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决策失控的廉洁风险。具体的做法有:
一是国资委领导到企业挂点,监督“一把手”权力。由每名市国资委领导分别联系挂点2-3家市管企业,主要职责是指导和推进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帮助企业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监管关口前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要求企业向董事会提交涉及出资人权益的重要事项前,原则上都要与挂点领导预先沟通,将研究事项告知挂点领导,使挂点领导对企业重大决策情况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对相关情况早知晓,有充分的时间研究把握议案,提出合理建议意见,从而起到对“一把手”决策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有效避免了企业重大决策“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
二是国资委科长挂职企业董事,优化董事会权力结构。科长挂职企业董事是董事会建设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科长挂职企业董事试点前,市管国企的董事大都由企业人员担任,国资委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却没有代表担任企业董事,出资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外人”,无法直接参与董事会决策。为此,我市在全市13家市管企业试行了科长挂职董事制:每个企业安排一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国资委科长挂点董事,参与董事会的决策工作,这些选派挂职的科长责任
心强,懂业务,敢于坚持原则,能较好地贯彻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的重大决策意图,促进董事会对出资人负责,同时,挂职的科长与董事会和国资委领导沟通更顺畅,起到了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拉近了国资委与企业董事会的距离,有利于密切协作共同推进企业发展。
三是选聘企业外部人员任董事,防止内部人控制企业。实行外部董事制度是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关键,其做法是,打破以往董事全部由企业内部产生、董事会成员组成单一的格局,通过委派机关科长挂职、派驻专职财务总监任职以及选聘法律、金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任职企业董事的方式,选聘部分外部董事到董事会。选聘或挂职的外部董事,或是出资人的代表,或是思想政治素质强的管理人才,或是企业某个领域内的行家里手,这些董事的加入,使董事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视野更为开阔,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同时,为了使外部董事充分行使职权,真正发挥对企业重大决策“把关定向”的作用,市管企业在董事会成员的设置上,实行“外多内少”的原则,规定外部董事人数要超过董事会全体成员的半数,这一原则性的安排,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内部董事“说了算”、控制企业重大决策权的问题,能有效防范内部董事滥用权力带来的廉洁风险。
二、规范程序,构建科学议事规则,防控随意性决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管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的一项重
要工作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董事会运作管理制度体系,这是确保董事会规范、廉洁行使职权的关键。为此,国资委制定印发了《珠海市市管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作为纲领性文件全面指导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并在珠海市水务集团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制订了《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和《董事会决议执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董事会行使职权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防控了企业领导人员随意决策、导致国有资产受损的风险,使企业走上“法治”轨道。具体的做法有:
一是实行预沟通制度,解决随意动议决策问题。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决定了决策的公正性。董事会临时动议议案,曾经是困扰企业决策的一个难题。为此,国资委在市管企业中建立了预沟通制度,明确要求,企业召开董事会研究讨论重要事项前,国资委与企业董事会、董事会与监事会、董事与董事、董事与经理层之间进行预先沟通,论证议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议案得到充分酝酿。同时规定,只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科学可行的议案才能上会,各方意见分歧较大,风险大和可能存在不廉洁因素的议案,一律不得上会,做到“有问题的议案不上会,上会的议案不得动议”。这样既提高了决策效率,也能有效防止了董事会临时动议议案、随意决策而带来的廉洁风险。据统计,自试行预沟通制度以来,我市市管国有企业共有23份拟上董事会的议案在预审中因可行性低遭到否决,有57份议案预审中被要求重新修订后才提交董事会,降低了决策失误的风险。
二是实行专门委员会意见事先介入制度,解决盲目决策问题。董事会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需要董事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很高的专业水平。为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国资委在试点企业的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都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门人才担任,对企业决策的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负责向董事会提供重大决策咨询,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为了确保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独立自立,不受其它外部因素干扰,我们明确规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须由外部董事担任,涉及专门委员会的事项须由专门委员会事先进行研究。通过重大决策前专门委员会的意见提前介入,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理性,有利于防止董事会盲目决策导致的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实行董事票决制度,解决“一把手”引导决策的问题。董事会建设试点前,企业召开董事会时虽然也将议案提交与会人员审议,征求董事的意见,而最后形成决议时,往往还是董事长说了算,审议的过程流于形式。为此,国资委
在试点企业实行了董事会票决制度,即在董事会议事规则中规定:董事会重大决策采取董事一人一票表决方式,根据票数多少决定议案是否通过。同时明确,研究讨论应先由董事发言,最后才是董事长发言,避免“一把手”先表态引导董事的意见,使所有董事都能独立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求,重大决策和敏感事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使投票真实反映投票人的意愿。这些程序制度,有利于董事会在决策过程中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公正性,防范因“一把手”引导决策而导致重大决策失控的风险。
三、理顺流程,完善监管体系,确保权力廉洁运行 权力制衡是监督权力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企分开,其实质是通过权、责、利在国资委、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有效分配,形成相互制衡又协调高效的权力运行模式和治理结构。按照权力有效监督的要求,在董事会建设试点中,市国资委探索国有资产监管流程再造,逐步理顺国资委与企业董事会的关系,优化了工作流程,切实从根本上转变国资监管方式,使国资监管更科学有效。
一是建立企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与国资委相关科室之间的精确衔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市国资委相关职能科室与市管企业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有效对接,是国资监管流程的调整优化的创新举措,其做法是,国资委改变以往与企业
董事会粗略单一衔接的模式,按照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调整设置9个科室,与企业的9个相关业务部门一一对应衔接,形成国资委与国企之间的多级精确对接。如市国资委的预算财务科与董事会的预算委员会对接,规划发展科与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对接等。这些对应业务部门衔接,使双方之间沟通更顺畅,业务指导更及时,有利于在企业董事会在重大决策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出资人意图,提高企业决策效率,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同时,也进一步畅通了监管流程,使监管直达企业末端,覆盖到企业重大决策的各个重要环节,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管权分离机制,实现权力分衡制约。职权独立才能独立行使职权,监督权独立才能实现有效监督。企业最主要的职权是决策权、经营权、国资监管权,只有把这三种职权分离出来,才能更好的实现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力监管。为此,国资委与市管企业共同对公司章程作了修订完善,对三种职权进行了明晰:企业经营班子行使经营权,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董事会负责重大决策以及对经理层的监督。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资产实现监管,在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同时,不断加强国资监管,凡涉及到国资监管的有关决策和工作全程参与,同时,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提出意见建议,但不影响企业独立行使决策权和经营权。做到权责
范围内的事管好,权责范围外的事不干预。由此形成决策权、经营权、监管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的良好格局,使监督权能发挥最大效能,夯实企业廉洁的基础。
三是整合监督力量,将监督贯穿于决策和经营运行之中,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市国资委在近年国资监管工作中,通过总结归纳和大胆创新,构建了监管国资的“十支监督力量”,分别是:出资人的职权审批监督、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督、党组织管理监督、纪检监察惩防体系监督、外派监事会监督、财务总监派驻监督、领导挂点监督、科长挂职监督、外部董事监督,专门委员会监督。这些监督力量的构建,大大增强了国资监管的力度。试点工作中,我市在总结“十支监管力量”经验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设立了以监事会主席为组长的监管小组,职能是协调各种监督力量,在董事会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投资、运营、薪酬分配等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全时空的监管,不留监督“死角”,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要求,只要排查到企业廉洁风险,立即启动系统预警纠错机制:与之相应的各种监督同时排查问题,同时预警,同时纠治,把问题解决在萌萌芽状态,迅速消除潜在风险,确保国资安全。
第二篇:权利运行及风险防控
权力运行流程及风险防控管理 公路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中心交通窗口根据许可项目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决定是否受理;(2)路政大队办公室对窗口转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指派辖区路政中队核查;
(3)路政大队办公室会同路政中队进行现场勘察,大队提出核查意见;(4)处分管领导对路政大队办公室根据核查材料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审核;(5)市交通运输局法制科对大队审核后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报局领导审批;(6)路政大队办公室根据局领导意见,制作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书(7)中心交通窗口通知申请人领取决定书。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中心交通窗口受理的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1.控制标准:相关交通行政许可公示(公路路政部分)的规定 2.控制措施:交通运输局法制科加强对中心窗口受理材料的审核把关。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局法制科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现场勘查、核查是否与实际相符。
1.控制标准:《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控制措施:(1)大队需指派两人以上人员进行勘察(2)处分管领导对勘察、核查意见审核把关(3)路政大队办公室对中队上报的核查意见审核把关。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1)、(2)项由大队经办人员和处分管领导负责实施;第(3)项由路政大队办公室经办人员和科室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擅自超限运输)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因涉路行政处罚不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流程,着重控制一般程序处罚流程。(2)除适用简易程序,即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外,应当执行一般程序处罚流程。
(3)路政大队通过群众举报、其他机关移送和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应处以行政处罚的交通违法案件,应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人,讯问时应出示《交通行政执法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询问人核对签名确认。
(4)立案应当填写《行政案件立案建议书》,附询问笔录等相关材料,报批路政大队负责人批准。决定立案的,路政大队负责人应指定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5)执法人员应全面、客观、公正进行调查取证,以取得能够证明处罚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制作《交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记录》应有当事人或第三人在场,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第三人签名或盖章。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行政案件证据登记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6)违法事实成立,应予以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路政大队负责人审核案件,主体合格、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的,予以批准。
(7)执法人员制作《行政案件违法行为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和听证权。《行政行为通知书》可以采取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
(8)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路政大队应制作《行政案件当事人陈述申辩书》,如实记录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的,应在接到《行政案件违法行为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路政大队应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认真复核,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申请听证而加重行政处罚。(9)路政大队负责人对违法行为全过程进行审查,作出是否给与行政处罚的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路政大队应制作《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加盖交通执法机关印章。
(10)《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可以当场交付当事人或采取邮寄、转交、公告形式送达当事人,填制《送达回证》,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11)执行行政处罚采取罚缴分离,当事人自接到《行政案件处罚决定书》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罚款必须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
(12)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办案人员填写《行政案件结案报告》,并将案卷材料立卷归档,登记保存。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调查取证中便携式汽车称重仪是否经具有法定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准,检测结论具有权威效力。
1、控制标准:专业鉴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验规定。
2、控制措施:(1)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按照检测仪器标准,指定具有法定专业资格的专业机构鉴定和定期校准。(2)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制定检测仪器日志记录规定。(3)路政大队按照规定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测。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公路处执法督察科、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超限超载检测站经办人员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路政大队处罚标准是否公平、公正。
1、风险控制:交通厅有关自由裁量基准相关规定。
2、控制措施:(1)路政大队对照厅自由裁量基准规定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作出公正处罚。(2)路政大队领导对处罚标准严格审核。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有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三、行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路政大队通过群众举报和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应处以行政强制的交通违法案件,应及时调查取证,通过拍照、询问当事人等方式收集人证、物证、书证等第一手资料。制作《询问笔录》、《交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记录》并交当事人核对签名确认。
(2)违法事实成立,应予以行政强制的,执法人员制作《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路政大队负责人审核案件,主体合格、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的,予以批准。不符合规定的不予批准。(3)路政大队实施强制措施,应先制作和送达《整改通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强制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的期限,不拆除的后果,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
(4)当事人不主动拆除违法建筑和设施的,制作并送达《路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实施行政强制程序。
1、控制标准:行政强制流程图。
2、控制措施:(1)路政大队对照行政强制流程图,按法定程序制作和送达各类文书,防止流程前后混乱。(2)路政大队领导严格审查执行程序。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有路政大队经办人员、大队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四、其他行政执法权
(对公路路产造成损失收取赔(补)偿费)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路政大队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查核实,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公路赔(补)偿收费清单》,当事人核实无误后报大队负责人审查;
(2)大队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公路管理处(路政大队)与当事人协商签订路政管理协议,收取相应的路产赔(补)偿费。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现场勘查及收费清单是否真实、准确、合理、合法。1.控制标准:公路路产赔(补)偿收费标准
2.控制措施:(1)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认真踏勘、核对,并由当事人进行确认、签字;(2)大队负责人认真审核把关。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1)项由经办人员负责实施;第(2)项由大队领导负责实施。
交通运输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审查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事项;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许可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适格;是否存在不得申请行政许可的法定情形等内容。
(2)核实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实许可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与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是否一致;许可申请材料是否真实;许可申请事项是否直接关系他人的重大利益;许可申请事项是否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其他应当依法审查的事项。
(3)签注结论性意见。分管领导在《审核意见书》单位负责人审批意见栏签注结论性意见,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同意许可;不符合的,签注不予许可的意见。
(4)准予或不予许可决定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送申请人。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1、控制标准:处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责任规定。
2、控制措施:(1)处业务科室许可受理员形式审查;(2)处业务科室科长对许可受理员初审后材料进行复审。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业务科室经办人员、科长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申请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1、控制标准:省交通厅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2、控制措施:(1)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查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2)对汽车维修、危货运输企业设立等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油污、大气污染等)的申请事项,制作告知书,告知利害关系人;城市公共汽车线路调整、客运出租汽车运力增加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通过书面媒体向社会公告,听取公众的意见。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业务职能科室经办人员、科长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
(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确定的办案人员依法开展调查,收集、调取有关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法规科审核案件后,办案人员将《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案卷及审核意见及时报分管处长审查批准决定。
(4)办案人员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认真进行复核,提出最终处罚决定的建议。
(5)分管处长经对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听证会报告书、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建议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6)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对当事人作出罚款处罚的,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
(7)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办案人员填写《处罚结案报告》,并将全部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运输部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法规科核审,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法规科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处罚和减轻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省局关于规范运政执法行为的意见。
2、控制措施:(1)集体讨论由处长、分管处长、法规科、案件审理、办案科室等部门人员组成;(2)执法单元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部门成员发表处理意见,分管处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办案科室办案人员、案件审理人员和科室负责人、法规科负责人、分管处长、处长负责实施。
三、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表明身份;
(2)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3)审批;(4)送达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中止车辆运行措施。
1、控制标准:省厅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规定。
2、控制措施:(1)中止车辆运行时,告知相对人取走车上贵重物品及其他易转移的随车物品,对体积较大以及笨重等不易转移的随车物品,应当和相对人当面点清,填制随车物品清单,并在“中止车辆运行凭证”的“附:随车物品清单”一栏的方框中打“√”,如无随车物品,则打“×”;(2)对超范围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按照危险货物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驳载;(3)对装运鲜活或者易腐烂货物的车辆,一般不采取中止车辆运行的措施,确需中止车辆运行的,应对装运的货物先行驳载。对难以驳载或者驳载时货物耗损较大的,不得采取中止车辆运行的措施;(4)相对人接受处理的。应当当日放行车辆。即相对人改正违法行为、履行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放行车辆;(5)对中止运行的车辆及随车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道路运输稽查人员负责实施。
四、非行政许可行政审批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审查是否属于本机构职权范围;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适格;是否存在不得申请行政审批的法定情形等内容。
(2)核实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核实许可申请材料反映的情况与规定的行政审批条件是否一致;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其他应当依法审查的事项。
(3)签注结论性意见。分管领导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条件、标准的,批准同意;不符合的,签注不予批准的意见。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申请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1、控制标准:参照省交通厅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2、控制措施:(1)科室经办人员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初审。科室负责人进行核查。(2)分管领导对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条件、标准的,批准同意;不符合的,签注不予批准的意见。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业务职能科室经办人员、科长、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航道管理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提出书面申请,报送有关文件、资料,说明修建理由、种类、结构、规模、位置、地点等;
(2)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对提交的申请进行登记并将申请材料报送航道管理机构;(3)航道管理机构收到报送申请材料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申请报告和图纸进行核查,并到现场进行勘察;
(4)审查人员对其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提交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
(5)部门负责人对审查人员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核后,提出审核意见并提交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
(6)单位负责人对部门负责人审核的意见进行审核后作出许可决定;(7)行政服务中心打印签发并送达许可证。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核查人员现场勘察对提供的图纸与现场是否真实、准确。
1、控制标准:行政执法制度规定。
2、控制措施:(1)需2名以上执法人员到现场勘察。(2)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以备审查。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道处航政科经办人员、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审查人员审查申请材料是否完整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1、控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2、控制措施:(1)需2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审查。(2)对提供的资料和现场照片进行对照。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科经办人员、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1)初步查明案件来源和相应的材料,填写《交通行政案件立案建议书》,由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签署审批意见;
(2)调查取证,案件调查人员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主要证据齐全,应当制作《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送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查;
(3)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或者组织听证;
(4)案件调查完毕后,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审查有关案件的调查材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材料、听证会笔录和听证会报告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决定;
(5)《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航道管理机构应当在七天内送达当事人;
(6)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二)风险点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和自由裁量幅度是否准确。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作出处罚决定;(2)航政科长和分管领导对处罚依据、处罚内容和自由裁量的幅度进行审核;(3)处罚结果上网公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航政科长、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三、行政征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船舶到闸后应在指定区域停泊待闸,严禁违章停靠。船闸航道管理人员应切实维护待闸船舶停泊秩序;
(2)船闸航道管理人员应根据船舶到达次序发放过闸顺序号,对船员提交的航行证件与船舶实际情况进行复核,查验船、证是否相符,查验船舶是否超载以及超载的程度并在顺序号上作好记录。违章严重的船舶交值班所长处理,处理完毕再发过闸顺序号;
(3)船员持过闸顺序号到船舶登记处登记,工作人员在全省自动收费系统数据库中调出该船舶信息并根据查验结果打印出过闸登记单;
(4)船员持航行证件、过闸登记单到售票处购买闸票,售票员在售票时必须认真核对,如有错误退回登记处,正确则打印过闸费票据;(5)船员持航行证件、过闸票据到检票处检票,如无误留下航行证件,发给过闸牌号;
(6)船员持过闸牌号回船等待,船闸调度人员根据船闸运行情况调度船舶过闸;(7)船舶过闸时检票人员收回过闸牌号,发还航行证件;(8)将调度系统中该船待闸信息消除,过闸完毕。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过闸船舶船证不符,超载、超限等造成少交过闸费。
1、控制标准:省政府50号令。
2、控制措施:(1)航道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现场对船舶进行丈量,复核;(2)两名及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检丈、复核。
3、责任部门与岗位:分管领导、值班所长、运行调度科科长、航道管理人员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征收人员征收行为是否规范。
1、控制标准:省政府50号令。
2、控制措施:对征收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稽查。
3、责任部门与岗位:分管领导、财务征收科科长负责实施。
四、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收集强制执行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2)根据相关证据材料,制作《交通行政案件申请强制执行书》,交部门负责人审核;
(3)部门负责人对提交的《交通行政案件申请强制执行书》、处罚决定书和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要件;
(4)部门负责人认为符合法定强制执行要件的,提请领导班子讨论决定;(5)作出行政强制决定。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执法人员收集强制执行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是否准确、齐全。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收集证据;(2)航政科长对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要件的由领导班子讨论决定。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航政科长、分管领导、领导班子负责实施。
五、其他行政权力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航政监督检查过程中,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
(2)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告知检查的事由和内容;
(3)对涉嫌违法的,执法人员了解违法事实,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信息,收集相关证据;
(4)执法人员需要对证据进行保存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依法保存有关证物,并送达《行政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5)进入行政处罚程序。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执法人员查阅、复制有关信息,收集相关证据程序是否合法、有效。
1、控制标准:行政处罚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规章。
2、控制措施:(1)需两名以上执法人员查阅、复制有关信息和收集证据;(2)部门负责人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检查。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航政执法人员和处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负责实施。
地方海事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行政许可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受理窗口对材料进行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提出补正意见;
(2)材料齐全的由具体业务科室负责材料的复审,交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核审批;
(3)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及时作出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
(3)业务科室制作证书交由受理窗口,受理窗口通知申请人领证,申请人签字后领取证书;
(4)归档。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许可。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许可审批。
2、控制措施:(1)按照行政许可流程程序实施许可;(2)受理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补正条件;(3)各个流程环节按照承诺时限办结,不能及时办结的按照有关法定程序执行;(4)对许可事项、许可条件、流程环节等上墙、上网公示;(5)对受理事项采取过程和结果公开,方便查询。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具体业务科室、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是否按照承诺时间作出相关决定。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承诺时间进行许可审批。
2、控制措施:(1)受理窗口初审后及时提交给具体业务科室进行复审;(2)业务科室对材料进行复审后及时报送科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审批;(3)分管领导及时作出准予或不准予许可决定;(4)业务科室制作证书并交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通知申请人并发放证书。
3、责任部门和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地方海事分中心窗口、具体业务科室、分管领导负责实施。
二、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通过检查、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
(4)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5)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6)结案。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航监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2)调查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办案人员发表处理意见,分管处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报市局法制科备案;(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处(所)办案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三、行政征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缴纳义务人到缴费窗口办理缴费手续,窗口工作人员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2)符合缴费要求和情形的,确定具体缴费金额,缴纳义务人当场缴费;(3)窗口出具缴讫凭证,交付当事人;(4)在有关证书上加盖图章。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是否按照缴费标准收取。
1、控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取费用。
2、控制措施:(1)窗口人员对国家规定的缴费标准熟悉了解;(2)收取费用后及时出具缴讫凭证交付当事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缴费窗口、处长负责实施。
四、行政强制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注:虚线以上是强制措施实施程序流程,虚线以下是强制执行实施程序流程。
2、流程控制
(1)通过检查、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确定是否调查;
(2)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3)制作《海事行政强制调查报告》报送法制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并提出处理意见;
(4)单位负责人作出强制决定并签注意见,具体科室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送达《告诫书》,做好相关《海事行政强制现场笔录》;
(5)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的,制作《解除海事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6)不及时履行义务的,申请强制执行,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执行审核表》报送法制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审核;
(7)单位负责人做出决定并签注意见,具体科室制作《海事行政强制执行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送达《告诫书》,做好相关《现场笔录》;
(8)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的,制作《解除海事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行政强制。
1、控制标准: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强制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海事行政强制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强制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航监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分管处长审查决定;(4)分管处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和《告诫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行政强制的程序是否合法。
1、控制标准:严格执行交通部海事局行政强制法定程序。
2、控制措施:(1)航监科办案人员熟悉掌握行政强制法定程序;(2)必须2人以上办案;(3)按照程序要求,及时出具《海事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和《告诫书》等并按时送达当事人。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航监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长负责实施。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行政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处罚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1)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立案;
(2)按程序立案或者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的案件,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
(3)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4)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销案、移送其他机关等处理决定;
(5)行政处罚案件的执行;(6)结案。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违法事实是否成立,能不能实施处罚。
1、控制标准:交通运输部行政处罚行为规范。
2、控制措施:(1)办案人员提交《违法行为调查报告》。认为违法事实成立,写明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案件性质、自由裁量理由、处罚依据、处罚建议等;认为违法事实不成立,应当予以销案的;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行政处罚的,说明拟作处理的理由。(2)监督科负责审核,分别不同情况,提出书面审核意见;(3)站长审查决定;(4)站长决定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办案人员应当制作并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监督科办案人员和科室负责人、站长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1、控制标准: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控制措施:(1)集体讨论由站长、科室负责人、办案人员等组成;(2)监督科负责人介绍涉嫌违法人员基本情况和案情,办案人员发表处理意见,站长归纳,形成处罚意见,报局法制科备案;(3)参加集体讨论的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4)案件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
3、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监督科办案人员、科室负责人、站长负责实施。
财 务 管 理
财务管理包括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加强会计核算,严格收支管理等。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1、流程图
2、流程控制
⑴年初财务科根据当年工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并报经局领导审批; ⑵根据部门预算安排确定科室使用经费方案;
⑶确定部门现金开支范围,严格现金开支,主要采用公务卡结算方式报销相关费用开支; ⑷金额较大或专项支出(大型会议、设备采购等)由各科室负责人对经费列支情况进行审核后提出经费预算,局财务科对各专项支出预算合理性进行审核;
⑸1000元以下由局分管领导审批,1000元以上报局长审批;
⑹小额报销(如差旅费等)由经办人持合法的原始凭证,经科室负责人审核,经局分管领导审批后,到财务科办理报销手续;
⑺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审批权限应当根据费用开支的数额大小和重要性程序合理确定。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实行专项审批管理的各项支出,部门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审批人,并制定规范合理的审批流程;
⑻财务科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
⑼部门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入不入帐。
3、制定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⑸《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⑺《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⒈控制标准:部门预算编制政策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财务科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协同各科室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⑵财务科按照规范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二:科室申请使用经费是否合规。⒈控制标准:局机关财务管理相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经费申请科室准确测算,提出真实、合理、完整的经费预算申请;⑵科室领导对经费申请严格审核;⑶财务科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财务手续。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⑴、⑵项由申请经费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第⑶项由财务科负责实施。
资 产 管 理
资产管理包括局机关各类资产的添置、更新、处置、移交、核查及日常管理。
(一)流程图与流程控制 ⒈流程图
⒉流程控制
⑴添置、更新规定资产:
①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局长审核后报办公室; ②办公室会同财务科等有关科室核实; ③资产报局长审批;
④机关统一按照政府采购规定办理采购; ⑤办公室验收,登记固定资产实物明细账;
⑥财务科凭办公室登记印章办理报销入账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⑦使用部门办理领用手续。⑵处置规定资产:
①资产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经科长审核后报办公室; ②办公室进行核实; ③资产处置报局长审批;
④更新后的旧设备或处置的固定资产,由办公室统一回收,分类登记并集中保管;
⑤回收固定资产的处理由办公室提出办理意见报局领导审核后实施。⑶资产移交:
①工作人员局内调动的,由所在科室负责人监督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报办公室备案;
②工作人员调出本单位的,由组织人事科提前通知办公室和相关科室办理移交手续。
⑷资产核查:
①各科室按规定每年向办公室报送固定资产统计表;
②办公室每年对全局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查和盘点,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重要事项报告局领导。
(二)风险识别与控制
风险点一:添置、更新、处置资产设备是否合理。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各科室按照全年工作安排,提出添置、更新、处置资产设备的申请,科学合理编制添置、更新资产设备经费预算,科室负责人认真审核把关;⑵办公室会同财务科对科室提出的申请及经费预算进行审核;⑶各科室定期真实、完整统计资产情况;⑷办公室定期对全局资产情况认真核查、盘点。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中第⑴、⑶项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第⑵、⑷项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实施。
风险点二:设备采购及处置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相关科室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办理设备采购,办公室对添置的资产及时进行验收登记;⑵资产处置后及时由办公室回收处理,回收固定资产的处理由办公室提出办理意见报局领导审核后实施。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风险点三:使用者是否合理使用、安全保管固定资产。⒈控制标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
⒉控制措施:⑴明确资产管理责任,设备使用者履行好保管公有资产的职责;⑵人员调动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并报办公室登记备案。
⒊责任部门与岗位:上述控制措施由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第三篇: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一、创新岗位廉洁教育形式,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组织专家讲座、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等。
近两年,我司党委、纪委按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参加了聆听鼓楼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警示教育课,观看《永远在路上》、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制度系统建设,防止利益冲突。
①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做好权力配置,建立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加强对权力的程序制约,形成权力结构配置标准。
在执行“三重一大”程序方面,我公司制定有《公司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及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均按上述制度严格执行,凡符合制度界定的“三重一大”事项,均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履行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决策程序,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及存档。
在加强监督责任方面,我司党委于2010年完善纪检机构建设,按上级要求设立了公司纪委,纪委委员共10人,其中纪委书记由监察部长担任,公司党委所属10个支部均设有纪检委员,行使监督职责,从组织上保障了纪检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②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我司于2016年根据集团相关制度制定了《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及《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规定》,又于2017年根据集团对相关制度的调整修订了上述两项规定并加以执行;此外,我司还于近两年完善了《出差及差旅费管理规定》,加强了差旅费用支出的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核;我司另于2017年4月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实施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并形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理办法》,经报集团行政部批准后执行。上述规定在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管理、业务招待、差旅管理、因公出国、通信管理等方面清晰界定了各项开支标准,为中央八项规定、集团 九项措施的落实及公司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有关通知要求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试行)》,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司按集团《XX的通知》实施招标采购。
内控方面,2012年1月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公司内控体系初步建立。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建设,公司内控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工作,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风险管理工作小组。上述机构共同构成公司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建立了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公司按照集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在2017年针对包括合同及档案管理流程、机场管理流程等流程在内的18个流程、300项控制活动进行了梳理,识别并评估了风险、认定了缺陷、开展了缺陷整改等工作。
三、运用科学合理管理新模式,提高风险防范实效
①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模式。
主要思路就是:针对廉洁风险,建立风险防范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即以为一个工作周期,将全年工作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考核阶段、修正阶段“四个环节”实施系统管理。在修正阶段,针对前三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②加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筑牢廉洁风险防控“堤坝”。
充分发挥科技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加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招投标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监控平台等,实现重要项目的全程监管。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督,让权力留痕。如对大宗采购招投标,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根据计算机系统设置的流程,按照投标供应商的资质及投标情况,实行供应商准入机制,由电子系统按供应商资质、信誉、质量、服务和招标报价进行评审,自动选定入围供应商,自动分配中标额度,现场公布中标结果,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有效控制和解决暗箱操作、无序操作等行为发生,实现阳光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周密规划、规范流程、稳步推进、动态管理,不断改进,使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廉洁风险防控自查报告
廉洁风险防控自查报告
按照区纪委工作要求,***镇党委、政府认真探索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着力查找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健全内控机制,积极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夯实预防腐败工作基础,全面保障和推动了***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现将全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镇党委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把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由镇纪委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多方动员,认真排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研讨培训会、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措施,认真评估。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制定落实有效防控措施。以开展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活动,彻查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确保各部门廉政风险点查找不遗漏。针对各部门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明确廉政风险排查的目标效果,实行责任追究制,有效地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四是落实责任,加强防范。镇纪委建立廉政风险防范责任制和逐级谈话制度,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和廉政承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防范。同时,建立工作报告制度。镇直各部门将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的如风险查找、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等情况,及时进行归档整理。五是完善体系,制定措施。镇直各部门将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等内容对外公开,ⅰ级风险岗位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意见及建议,各部门要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人及办理时限,并及时公开办理结果。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干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在新阶段的新实践,是预防教育惩治并重的新途径,在今后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并付诸与行动。二是领导作风和机关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存在问题
结合***镇工作的实际,虽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
3、个别同志认为该工作只是党员干部的事,思想上得不到正确认识。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一是做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文章。
充分调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纪检监察、社会舆论等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全面做好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始终把监督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形成合力化解风险。二是做好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相结合文章。
通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将监督管理关口前置,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增强“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意识,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廉政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廉政勤政环境。三是做好增强风险意识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文章。
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规范性。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岗位担当意识、作风效能意识、廉洁自律意识,扎实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篇:关于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汇报材料
第**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集股发[2011]11号文件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中心党委及质监(2011)23号文件要求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支部实际,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组织、深入扎实开展我支部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目前开展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我支部迅速成立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按要求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
2.按照推进节点要求,我支部与8月2日,召开了党员大会,书记做了动员报告。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支部加强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此项活动。目前已向中心网站投稿一篇,并被中心网站采用。在站办公室出了一期黑板报。并要求各作业区,利用班组学习、出展板等形式加强风险防控内容的学习。
4.通过站FTP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各党小组、班组,便于职工、党员学习。
5.制定了《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推进表》。使推进工作一目了然,便于推进工作进度的了解和掌握。
6.制定关于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步骤。要求大家掌握工作推进步骤,了解推进工作内容,做到工作有目标。使大家能按照中心的要求节点完成推进工作。
7.目前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按照作业区进行部门自查,梳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执行制度情况,将查找到的风险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编制《部门廉洁风险点防范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