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

时间:2019-05-13 23:5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

第一篇: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

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

制度先行,护航“1+1>2”整合效益实现。乡镇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合并通过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势必壮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更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基层的落实。从具体操作层面分析,由于计生与卫生服务人群、服务目标、服务费用、服务责任“四不同”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乡镇卫生、计生机构合并设置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先行,明确内设机构,规划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责任,理顺服务关系,才能确保资源整合“1+1>2”的效应有效彰显。特别是目前节育技术、优生健康检查、生殖保健等计生部门开展的服务项目均由财政补贴实行“零收费”,在乡镇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后如何继续保障育龄群众免费享受计生服务权益而不被“搭车收费”、“滥收费”,需在制度设计和监督执行上认真考量。

深度融合,推行“一石三鸟”打包服务。乡镇卫生工作和计生服务在妇幼保健、生殖健康服务、优生促进等方面的交叉点就是机构合并后需要深度链接的融合点。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下,要避免业务分工严重“块块分割”,卫生与计生业务人员“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要统筹职能职责、目标任务、人员结构、科室、设备等合理科学规划,实现“分工不分家”。建议将卫生计生合并后的机构服务功能定义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三大块。将计生查环、查孕、查病的“三查”、孕前优生等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打包,节育手术等业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打包,入户访视、妇幼保健、优生促进、健康教育等服务打包,统一向群众提供,实现“一石三鸟”。

目标管理,力戒“双重考核”尴尬局面。关于计生机构改革中央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不变,各级对计划生育仍将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毋容置疑。在乡镇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合并后,对其目标管理应当建立一套卫生与计生综合的考核体系,县卫生和计生主管部门应沟通协调,精简合并、科学设置内务报表、资料,卫生计生工作要协调安排部署、督导考核,力戒实行卫生、计生两套目标管理体制,造成“内耗”,积极倡导压缩考核层次,减少考核次数,精简考核内容,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引导、鞭策作用,促进卫生计生全方位融合。

规范隶属,防止乡镇政府计生职能“边缘化”。机构改革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乡镇政府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乡镇计生服务机构与卫生院合并后,乡镇政府重点履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在乡镇政府对机构改革后的卫生院、服务所无行政隶属关系,相关的计生技术服务只能与其协调、沟通、协作,难免会重蹈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无计生服务所,计生手术由卫生院承担,出现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问题的覆辙,使乡镇政府计生职能“边缘化”。同时也不能忽略乡镇政府在健康服务、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应在乡镇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将“乡镇计生办”职能扩充、更名为“乡镇卫生和计生办”,对机构合并后的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具有领导职责,利于乡镇党委、政府统揽履行辖区内卫生与计生工作的责任与职权。

第二篇: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定

长武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长武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定

岗及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

人员定岗工作是乡镇机构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为了使这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人员定岗工作必须按程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1、根据各镇“三定”规定,按照职能职责及编制数额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位分类,设置岗位,明确职责任务及任职条件;

2、制定本乡镇人员定岗实施方案;

3、公布职位;

4、公开报名;

5、双向选择(或演讲答辩);

6、民主测评;

7、组织任命。

二、镇人员定岗工作中的资格审查:

1、占用行政编制人员,必须具备国家公务员身份;

2、其他财政供养人员一律占用事业编制;

3、镇选调生占用周转编制,司法所人员占用司法专项编制,社会保障助理、村官不参与竞争上岗。

三、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人员定岗工作要按照一人一编的原则,不得超编定岗。定岗工作结束后,各镇都要建立编制实名制台帐,重新填写《编制管理手册》,更新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并报县编办及县人社局审核备案。

特此通知

附:镇岗位设置建议

长武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长武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1年3月14日

第三篇: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 云南

。在乡镇水利机构改革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不仅保留原有乡镇水利水保站,且将其定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实行全额拨款,让水利员全部吃上了“财政饭”,有效促进了全县水利基层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极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2007年7月3日,云南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现场会议在云南普洱市召开。受水利部长陈雷委派,建管司孙继昌司长参加会议并对云南省水管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陈雷部长9月1日在云南水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这份调研报告很好,有情况、有总结、有分析、有对策。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实力并不强,为何云南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能走在前头,能在全省范围内落实“两定”和“两项经费”,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看来,只要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就能够把水管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自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云南省水利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调查研究,注重试点探索,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国管水利工程改革任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各地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全部出台。全省16个市(州)和有改革任务的129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二是理顺了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国有1028件水利工程全部理顺管理关系,分类定性了管理单位性质,明确了管理权责,健全了管理制度。

三是基本落实了“两项”经费。全省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支出基本落实(4900多万元),落实维修养护经费比例达70%(三年累计落实1.5亿多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6%)。

四是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对374个水管单位进行了水价改革,其中189个已执行新的水价,每年增加水费收入5300万元,年节约用水近1亿立方米。

五是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263人,建立了4263名职工养老保险(落实比例约60%)。通过水管体制改革,云南初步建立起符合省情、水情的分级负责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精干效能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方式,规范的维修养护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以及支持改革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

云南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7个县(市、区)靠转移支付,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上述成绩和进展,率先基本完成国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实属不易。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抓住了“组织领导、政策配套、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四个关键,搞好了“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水管体制改革与水价、水利投融资等水利改革相结合、深化内部改革与争取外部支持相结合、锐意改革与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相结合”等五个结合,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推进有力,对推进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相较全国其他地方,云南水管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问题。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以畅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渠道、规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使用为抓手,研究制定了维修养护资金分级筹措办法,自2004年起设立了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并出台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项目安排及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每年从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中拿出30%的资金重点用于补助全省中型及以上公益性水利工程和部分贫困县小

(一)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促进了各地积极开辟资金渠道,着力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如保山市隆阳区将区内4座中型水库公益性部分的维修养护支出50万元纳入区财政预算,实行报帐制,节余部分滚存使用。丽江市永胜县将县级水利建设基金的40%专项作为工程养护资金。三年全省共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52亿元,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来源问题。

二是理顺管理关系,整合管理机构,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认真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确定的分级管理原则,将全省国有1028件水利工程(其中,169座大中型水库、445座小

(一)型、208座小

(二)型水库及206件其它国有水利工程)逐一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权责;本着精减机构、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将全省829个国有水管单位整合为451个,每年减少财政支出3000多万元,实现减员增效的双盈目标。如普洱市对城区周边原由电力、农业、环保等部门管理的5座水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成立城区水库管理局,其编制内人员基本支出由市财政负担,既精减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又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理顺管理关系、整合管理机构等改革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为促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云南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注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一方面,积极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水管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各级财政每年安排出专项资金,不但为水管单位职工建立了养老保险,而且为分流人员也建立了养老保险,很好地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人员分流压力大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改革几年来,妥善安置富余人员263人,为4263名职工建立了养老保险,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上访事件,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是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增强了水管单位自身造血功能。水价改革是水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南省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中,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对374个水管单位进行了水价改革,其中189个已执行新的水价,每年增加水费收入5300万元,年节约用水近1亿立方米,初步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方式。通过水价改革,不但增加了水管单位水费收入,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还改变了过去“大锅水”、“福利水”、“无

偿水”和浪费水资源的状况,促进了水资源节约,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五是建立健全改革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协调推进水利各项改革。云南省在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项改革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南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考核验收办法》等文件,协调推进水利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如普洱市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为突破,把全市防洪、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涉水事务统筹起来,统一配置和管理水资源,改变了以往“多龙管水”的混乱局面,强化了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六是领导重视,各级政府上下联动,部门横向联动、协调配合,为协调推进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云南水管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和进展,和云南省各级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云南省委、省政府予以高度重视,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亲自到会指导并做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抓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这件大事,推动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另外,云南省各级政府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同级政府间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编制、社保、税务等多部门横向联动、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从水管体制改革改革方案的制定到改革措施的落实,都是积极参与,密切协作,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

第四篇:乡镇卫计局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乡镇卫计局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强化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一年来的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我局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医疗救护网络,明确了卫生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卫生应急管理职能,实行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卫生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了各项卫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医疗机构也相应成立各自的应急处理队伍,分工负责相应的应急工作。

(二)完善预案体系,制定了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县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逐步健全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程序、卫生应急调查处理的技术方案,做到了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要求各医疗机构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

(三)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警系统。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县、乡医疗卫生单位配备了直报专用电脑和网络设备,建成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依托、覆盖全县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设立了应急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配备了疾病控制应急处理车辆,120急救车辆;加强县乡医疗的发热门诊建设,县乡医疗单位均设立了发热门诊,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确保了发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为提高卫生人员的应急知识水平,我局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日常会议、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形式,对县乡村卫生人员开展应急知识培训。2015年,我县共有医务人员140余人次参加县级以上卫生应急知识培训,举办培训班4场次;与县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机关”活动5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应对处置能力。

(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我县进一步完善了卫生应急队伍管理规范,依托县医院“120”急救中心,组织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急诊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医疗卫生应急队伍,设立医疗救援组、疾病控制组、卫生监督组,分工负责相应的应急工作。县人民医院还组织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下设三个应急梯队,在接到紧急救援报告后由第一梯队负责前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第二梯队在院内待命,视现场情况随时增援;第三梯队负责院内急救准备工作。2015年1-10月,县医院急救中心共出诊2491次,其中院前急救712人次。我县在县疾控中心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贮备有“84”消毒液、百消净、手推动力式喷雾器、防护服、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鞋等应急物资,并按规定进行经常性补给和更新,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急性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

(六)突出重点,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了卫生应急规范管理,重点抓好鼠疫、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乙丙类传染病、群体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做好了救灾防病等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规范了结核病的排查,切实提高了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5年,我县及早部署、全面防控,有效遏制了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

(七)突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的必要条件。2015年,我县总投资约1.2亿元的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极大部分的安装工程,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投资360万元的县计生服务站综合业务楼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12月份可投入使用;争取到总投资1057万元县妇幼保健院中央预算内建设项目;争取到总投资约790万元百育、玉凤、坡洪、头塘、洞靖卫生院建设项目。在完善基层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改善基层应急救治条件,争取到县财政投入12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置13辆救护车于今年8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县医院(急救中心)新增了2辆价值50万元的救护车。这些卫生项目的建设及设备的完善,为应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与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卫生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2015年共开展宣传活动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大力宣传,强化了公众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了基层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九)加大监督检查,狠抓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对县、乡、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传染病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对各医疗单位发热门诊、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的检查,对学校卫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对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2015年,我县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320人次,车辆440辆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562户次、公共场所630户次,监督检查供水单位24家、各类学校73余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卫生应急体系、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上级对卫生应急经费投入不足,造成我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设备较落后,物质储备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较低。

(二)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及装备有待加强。卫生应急专业人才缺乏,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不精不全,快速检测、救治装备落后,自我保障能力差,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工作服务需求。

(三)多部门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情况复杂。需建立有关部门之间高效的协作机制,目前,我县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等方面机制尚未形成。

(四)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与卫生应急工作要求还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卫生应急基础建设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进一步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二)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进一步强化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送工作,实现信息报送“无缝对接,快速准确”。

(三)强化培训演练,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制定卫生应急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重点对卫生监督、疾控、医疗机构有关卫生应急技术骨干开展卫生应急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演练。

(四)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及时组织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卫生应急合作机制的建设。

(五)加大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公众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基层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五篇: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中提前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的

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中提前退休人员工资待遇的情 况 说 明

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政策规定:工龄满30年或者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的机关工作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同时也规定,2001年12月31日前男年满50岁、女年满48周岁的干部离岗退养。当时因为提前退休一般干部可以享受副科待遇、副科可以享受正科、已经是正科的上调1档工资后办理退休手续,按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计算工龄计发退休费。因此,有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了休,有一些离岗退养。但是,2006年7月工改后,离岗退养人员按在职人员套改工资,提前退休人员只能按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导致情况相似的离岗退养与提前退休人员月工资悬殊400元左右,最多的达到600多元,因此,提前退休人员开始上访,要求补偿政策造成的损失。

在上访的人员中,主要集中在双河、柴湖、磷矿、长寿、石牌等乡镇,原因是当时改革,这些乡镇没有将政策宣传到位,也没有让机关干部自己选择,而是在其本人没有书面申请的情况下,全部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根据工资改革政策,2006年7月1日工改前已经达到国家正式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人员,由

于享受了晋级晋档优惠政策,并计入了退休基数,这部分人是不存在经济损失的,所以他们都不再上访了。而在2006年7月1日工改后退休的,因涉及工资正常的晋档升级,加上工改后工资结构的变化,经济损失较大,目前有25人。从2003年开始就有部分人员不断上访,要求按离岗退养处理,参与工资正常调整和工改。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常委会和有关专题会,2010年7月,陈秀生书记、卢学新部长、郑代田局长、有关乡镇党委书记再次专题研究,形成一致处理意见:

1、凡是2006年7月1日后达到正式退休年龄的,按其提前退休前的级别,和在职人员一样计算到2006年6月,再按工改政策调资,一直计算到其正式退休年龄为止,其差额由所在乡镇补发。

2、这部分人员到正式退休年龄时,再按其提前退休时应该享受的级别,由人事局重新核定其退休基数,更换原退休三联单,按正式退休处理。

3、退休证不予更换。

下载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卫计机构改革热议中的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