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局长在市基础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5月19日
整合资源
精细管理 促进县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
易县教育局(2011年5月1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易县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人口56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678元,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1所,在校生79912人。其中幼儿园105所,在园幼儿14049人;小学58所,教学点131个,在校生37422人;初中12所,在校生15296人;高中5所,在校生13071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74人。共有专任教师4881人。
多年来,在市教育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牢固树立“穷县也要办大教育”的思想,坚持“把心放在教育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理念,按照“安稳和谐、内涵发展、特色创新、优质均衡”发展定位,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强化举措,努力促进县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主要体现为“三抓三促进”:
一、抓整合,优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科学实施布局调整
大家知道,易县是我市最大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尤其是山区小学,每个年级一般10多个人,有的甚至只有几个人。并且办学条件差,教师年龄偏大,学历水平低,教育教学装备落后,城乡教育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抓好布局调整和学区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办学效
益,缩小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整合高中发展初中,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原则,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的思路, 打破各种界限,精心制定布局调整方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布局大调整。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我县城区范围内原有实验、易水、城管处、桥头、后部、范村、第一初中共7所初级中学。7所学校中,有的规模小,有的办学水平低。适逢实验、易水中学由面向全县招生的公办民助改制学校规范为仅面向城区招生的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明显富余。
因此,为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首先将上述7所初中整合为1所实验中学。又将县第一小学搬迁到原实验初级中学,原校址留给易县高级中学;将县职教中心搬迁到城外原桥头初级中学;将地处农村的塘湖、西陵两所高中合并到城区原职教中心校址建成易县第二高级中学;将原城管处初级中学改建为第三小学;将原后部中学改建为寄宿制第四小学。现正积极筹备将原范村中学改建为第五小学。
至此,城区小学由2所扩至为4所,在校生由原来的3500人扩大到8000人,城区小学上学难和班容量过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初中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2.5万平米,在校生达到5000余人。易县高级中学又征用了县油库、饲料公司,再加上原县第一小学校址,校园占地由70亩扩大到150亩,年招生规模由600人扩展到2000多人;职教中心由46亩扩大到120亩,年招生规模由800人扩展到1800人;第二高级中学又征地50多亩,校园占地扩大到102亩,年招生规模扩展到1000人。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将第二高级中学尽快建设成我县第二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早在2006年就达到90%的基础上,于2010
年顺利通过了省普高验收。
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使校园总占地面积扩大了220亩,建筑面积扩大了9万余平方米,近3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有效缓解了城镇化步伐加快与城区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将撤并后的西陵高中和塘湖高中改建为2所标准化初中学校,分别达到了12轨,其中,西陵初中覆盖11个乡镇,塘湖初中覆盖6个乡镇。同时,撤并了17个乡镇的10所初中,均改建成了农村中心小学。
按照以上模式,又将其他乡镇撤并的初中改建为中心小学,扩大了办学规模,优配了教育资源,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截止2010年底,全县初中已由34所调整为12所,提前完成了三年规划,校均规模达1300人;小学由178所调整为58所,校均规模达500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达到4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全部实现了由“教师包班制”到“教师专任化”的转变。到2012年,计划再撤并小学25所,调整后全县有小学33所、初中1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使学校布局更趋科学、合理。
另外,考虑到低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保留了131个教学点。我们明确了一名副校长主抓,并从师资、装备等各方面给予倾斜,确保教学点管理规范,质量提高。
同时,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小学富余资源,改建、扩建幼儿园,使全县较为规范的幼儿园达到了105所,学前教育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保教质量逐步提高。
布局调整过程中,为了赢得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走街串户,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耐心解释,对重点村、重点户和重点人做了大量针对性的工作;充分考虑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的
利益;解决处理好各种遗留或后续问题,确保社会稳定。邀请家长、组织学生到新组建的学校参观,让他们实地感受学习、生活环境的新气象、新变化。再加上国家对贫困寄宿制小学生每人每天补助生活费3元,初中生补助4元,减轻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家长看到学校管理规范,课程开设齐全,孩子住得好、吃得好、学得好。而且,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给家长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去打工挣钱,孩子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二,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
几年来,我们认真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全县学校取暖设施改造,基本消除了危房。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仅2010年,就投入了1500多万元用于提高学校教学装备水平,改善校园环境。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共有34所学校通过了市验收,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49%。2011年,计划再新建标准化学校5所,使全县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60%以上,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市验收组的一致好评,认为“学校整合力度大,盘活了教育资源,管理精细,成效显著”。
第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行了乡镇中心校转变为学区中心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乡镇界限,实行学区实体性机构改革,以学区中心校代替现行乡镇中心校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教育局、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教育管理新体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把全县28个乡镇处分成了8个学区。每个学区设校长一名,副校长三名,下设办公室、研训室、综合室,配齐相关人员,实现了学区范围内经费、教师、设施、装备
等办学资源的均衡配臵。目前,各项工作运行正常,强化了管理,学区范围内小学形成了竞争机制,实现了农村小学的研训一体化,有效破解了教育局管理触角延伸过长,鞭长莫及,而乡镇小学规模小,研训效果差及竞争力不强的难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
二、抓管理,重实效,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第一,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完善落实了“三个机制”。一是学校教学管理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完善了综合督导评估及德育、教学、教研、体卫艺科、特色学校建设等基础教育八项量化管理方案,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根据方案制定相应评估细则,按照方案和细则,相关职能股室成立督查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进行考核、量化打分,随时公布考评结果,并敢于叫板叫真,曾有四名校长因管理不到位,考评分数低,受到全县通报批评或降职处分,促使每个学校自觉查找不足,及时整改,迎头赶上,促进了教学过程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把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实抓细。二是教师量化评估考核机制。对文化课教师按照教学评估标准进行考核,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课教师从基本理论、技能与特长、作课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按比例量化打分,划分等级,全县排队,彰先策后,并与评优评模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注重实效的工作意识。三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激励机制。对学校各学科教学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分析,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消除薄弱环节。将专业和文化课成绩同时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小学狠抓合格率、平均分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学科成绩按合格率占40%,平均分占60%综合考评;初中按照学科成绩和升学成绩各占50%综合评价;高考根据全市综合排名进行评价。同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县委、县
政府每年都拿出20-30万元奖励贡献突出的单位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二,创新载体,抓实教研。制定了《易县教科研工作指导意见》,为推动我县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出台了《易县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制定了相应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年拿出5-10万元资金,对学校、教师进行专项奖励,提高了教师思教研、搞教研的积极性;实施了学区研训室、教务主任调度会制度,适时召开调度会,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归纳、交流,为学校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解决问题的平台,使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制订了“以课程培训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高考改革为方向,以培养优质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高中段由易县中学牵头,聘请骨干教师做兼职教研员,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培训与研讨。小学、初中由县教研员、学区研训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学科培训、外出考察、命题、质量分析、指导和反思。
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一是积极走出去。为更新理念,拓宽思路,我们积极组织全县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近几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校长、德育、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保定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班主任培训会;组织部分中小学业务校长、主任参加中国教育协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参加保定市举办的“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系列讲座等。
积极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山东、湖北、江苏、唐山、石家庄等地参观考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回来后,组织二次培训,请部分校长教师谈考察体会。目前,唐山丰南区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办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发展理念等已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反响,为我县教
育的再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是主动请进来。主动聘请德育报社长张国宏、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文湛、教育规划纲要起草组组长郭振友、保定市特级教师讲学团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我县讲学,与校长教师面对面交流,解答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年来,组织专家讲座20多场,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中高考方向以及学科教学、师生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近万人次参加。
三是加强校本研修。立足岗位,结合实际,牢固树立“科研兴教,教研兴校”思想,按照“以校为本,研训一体”工作思路,各业务部门积极协作,各学校尽显其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校本研修工作。
易县中学做到了“一个结合”“两个发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和优势。强化了集体备课的“三个环节”:确定内容和主讲人,分头提前准备;准备预学案;组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案。认真扎实的校本教研,推动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连续多年荣获“保定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功单位”称号。2009年,该校被评为“保定市优秀教育科研型学校”。
我们在全县积极推广务实的教研模式,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常态化、制度化,提高了教研水平,增强了教育发展的后劲。
四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如“中小学青年教师课件制作评比大赛”,“中小学教学标兵评选”,“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小学教师说课大赛”等,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展示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愿学乐教的浓厚氛围。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举行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评课大赛,参赛人员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和教务、研训
主任。为实现“以活动促提高”的目的,提前5个多月下发通知,要求他们加强学习,深入课堂,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中,对课堂实录选择、评委确定、人员分组、成绩统计等各个环节,做到了公平公正,确保了活动实效性。结束后,及时总结,印发通报,公布成绩,使参赛人员了解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这一做法,受到了《中国教育报》的高度关注,并以“河北易县校长重新挂帅课堂”为题做了专门报道。《中国教育报》记者部主任张圣华认为,“易县开展的这项活动,是在着力引导校长做该做的事,为推动校长实现角色转变,选准了切入点,找准了突破口,值得充分肯定!”
第四,依托资源,提升能力。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依托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建立了以狼牙山为代表的红色、以易水湖为代表的绿色、以清西陵为代表的紫色德育基地,利用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三年来,共有152人次获省级以上各项活动奖励。在易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近50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盛况空前,受到广泛好评;在市运动会上,我县屡创佳绩,仅第八届运动会,就有9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代表保定市参加省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排球赛获男子组第3名。我县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德育工作一类县。
同时,在开齐、开全音、体、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课,做到了教师、教材、课时、考核“四落实”。并将课程内容列入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试范围之中,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法制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全
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抓亮点,重创新,促进教育特色发展
积极探索特色办学,打造魅力校园。按照“深挖文化底蕴、加强特色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思路,以“使每个教师、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努力建设学科特色校、活动特色校、管理特色校等,提升办学品味,增强学校吸引力。
目前,全县学校特色创设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易县中学狠抓班级文化建设,强化校本教研长效机制,构建了“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模式;第二高中开展了创建“三声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优美的歌声、嘹亮的口号声)系列活动;塘湖初中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狼牙山小学编写了《红色小导游》手册,开展了“人人争做红色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在五勇士革命精神的熏陶中茁壮成长;西陵小学针对特有文化底蕴,自行编辑了校本教材《爱我清西陵—我是西陵小小导游员》;第一小学以水的内涵与特质为主线,涵养师生性情,打造如水般灵动校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第三小学以环保、礼仪、励志故事为内容,形成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并开展了攀登英语和数学分层测试两个实验项目;尉都小学编印了校本教材《易水砚》,并成立了易水砚雕刻小组,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负责传授雕刻技艺;蓝天小学组建了书法、武术等八个兴趣小组;龙华小学以读论语为主题的国学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
正在发展的多样化校园特色,日益提升的办学品位,受到了2010年省教学评估、综合督导评估和普及高中段教育验收组的高度赞扬,并鼓励我们,要将这一做法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山区教育的样板和典范。
务实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促进了教育教
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初中生优秀率、合格率、巩固率有了极大提高;中考学校总成绩最高与最低分差由60分降到了不足20分,校际间差异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向高中段学校提供了大量合格、优质的生源,为我县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每年本二以上增加人数均达100人以上。高考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平台。近几年,共有7名学子跨入清华、北大的校门。我局连续多年被授予市高考立功单位,我县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这标志着县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和素质教育质量正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了可靠保障,教育公平正在逐步实现。
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既得益于高中教育的稳步发展,更离不开义务教育的常抓不懈。正如市教育局张国忠局长常说的那样,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是生命,没有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做基础,就没有高考质量的稳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决不可放松。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教师整体年龄偏大;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城乡间、区域间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实现教育均衡的任务仍很艰巨等等。
今后,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真正实现县域教育均衡、特色发展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局长在市水利系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局长在市水利系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今天的学习,使我想起了*月*日市局党组学习会结束时,*局长要求: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找政策支持、找重点项目、找发展突破口、找工程切入点、找工作思路、找项目资金、找底线红线!
一个月以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今天系统学习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对干好新时期*水利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下面,我将围绕习总书记对黄河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和*局长的“七个找”的要求,将我的思考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并与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关于“四水四定”的思考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不是市委书记说了算,而是水说了算。什么地方工程性可控水资源最丰富?*!每年弃3亿方。我们的水哪里去?
“东扩、西引、北上”!“东扩”就是通过水库库区的桂家峡抽水,在凤翔西北建设高位水厂,给凤翔县城、空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及陈仓的周原、幕仪供水;再延伸到岐山县城及周边乡镇;远期给扶风县城和法门地区供水。虽然扶风供水决定用石头河的水,但按高水高用原则,最终将用*的水。前几天我们开始给官务水库供水,也就是说扶风县城和法门地区已经在吃*的水。今天早上扶风郭局长电话,说冀东水泥用的700米的地下承压水,按规定禁止开采,想用*的水建个小水库给冀东水泥供水,所以,我和苏新军在《陕西水利》上发表的《*水库是渭北原区一体化供水的最佳水源》将成为现实。该项目年供水5000万方,初步估算8.8亿,实施后,*渭北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这将是水利部11月25日视频会倡导的*最大的规模化供水工程。“西引”就是投资2亿元,通过西干泵站进行改造,年抽水2000万方,引水上贾村塬,建设水厂和高位调节池,给蟠龙新区、金河、县功、贾村等乡镇供水,并灌溉原区10多万亩耕地,建设以节水为前提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北上”就是投资13亿,新建输水线路42.40Km,泵站3座,建设调蓄工程,自流到麟游县两亭工业园区,年供水量3000万m3,满足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的供水需求。
“四水四定”,*水库也决定了麟游普化水库的立项建设,我局将以大局为重,科学调度水资源,充分和麟游县相互配合,对咸阳羊毛湾水库实施调水,解决羊毛湾水库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支持麟游普化水库的建设。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落实高质量发展,*水库要搞好三个确保,确保粮仓安全,确保水库容量,确保供水畅通。
确保粮仓安全。“食为政首,谷为民命”,“饭碗必须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是*最大粮仓,粮仓要靠灌区,灌区要靠灌溉,*管理局必须以灌溉为主业,为立局之本。一个灌区如果不以公益灌溉为主业,那是失职渎职;一个政府如果把农业灌溉交给企业,那这个政府就是对粮食安全不负责任的政府;一个国家如果把防汛和抗旱推给市场,那是极其危险的,真正的洪水和旱魔来的时候,谁来救你?所以,冯管局必须以灌溉为主业,确保*粮仓安全。今天我们已经冬灌第16天,将持续到年底。灌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好“三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使灌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灌区,创建标准化灌溉管理站,强化工程维修养护、完善工程设施(最近在*局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向省政府反映,要求和渭南一样的维修养护经费),使其发挥好工程效益,保证灌区旱涝保收,保证*人民粮食安全。
确保水库容量。*水库已运行47年,实施水库清淤疏浚工程,4.27亿库容已淤积量1.2亿立方米,在科学论证不影响水质和水库正常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实施水库生态清淤疏浚,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宝贵的砂石资源。习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了一个字:“沙”,《黄河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采、取、拦、调、排、放、挖”
,明确了一个字:“挖”,所以*水库清淤疏浚,是对水库泥沙的综合处理,是完善水库水沙调控体系的有效举措。
确保供水畅通。近50年未改造的总干3.68
Km渠道,是*水库出水的咽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2座隧洞和1座渡槽,一旦垮塌,一库水将无法供到灌区和城市,只能白白泄掉。实施应急管线工程,迫在眉睫!该项目总投资1.5亿,是*单项最大项目,但前期进展艰难,主要是*500万元以上项目都要上两次政府常委会,我和生林两次夜闯惠市长办公室项目才上了会;二是目前项目审批环境太差,早上宝文理的俱占省老师讲,黄河流域营商环境太差,得分仅14.46,而粤港澳大湾区是37.32!人人怕被追责,我们是法无授权皆不批,南方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最近这个项目进展加快了,项目建议书、林地可研、选址意见书已审批,稳评下午*正在和政法委联系,可研近期就可审批,项目被市发改委列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为明年的水利重点项目。
三、关于生态保护的思考
首先是生态流量。环保要求*水库要每时每刻保持2秒立米的生态流量,一年下泄6300万方。我们计划充分利用生态供水增加生态机组,装机1100千瓦,年电费收入240万元。
其次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是黄河生态保护中游地区的重点,我们正在建设水保示范园,总投资1500万元项目已经省水保局批复,今年300万元正在实施,明年600万元已经上报,连续三年实施,将*建设成咱们水利人的后花园。
再就是积极习总书记响应碳达峰号召,大胆探索利用渠道光伏发电增加收入。在灌区的渠道上架设光伏组件,开发太阳能发电,不仅可以使渠道得到综合利用,而且可减少渠水蒸发,一举两得。
还有就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我认为*水库附近应该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最佳选址,首先是水量充足,水库水可以直接利用;再是周围荒山顶可建设高位水池,比秦岭好审批;再是离二电近,有利于电网接入。抽水蓄能项目一般是大项目,投资150亿以上,可以与周围凤翔、千阳联合引进,县区也应该是很积极的。近期通过田伟哲主任我们将和长江三峡公司进行联系沟通投资意向。
通过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黄河流域讲话精神,我们应该深刻领悟:
一、*“东扩西引北上”战略已上升到*水利系统层面;
二、农田灌溉过去是、现在仍是、将来还是*管理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立局之本、固局之策、强局之基;
三、黄河高质量发展将给*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有利,我们应该大干快上,走上复兴之路。
习总书记说,黄河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所谋划的这些项目都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项目,而且全是民生工程,所以我们不怕环保督察,也不怕纪委问责,干这些项目,我们不怕干错。在市局党组领导下,我们将努力把这些谋划变成现实。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市安监局肖健康局长在全市烟花爆竹
市安监局肖健康局长在全市烟花爆竹 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秀山会议上的讲话
市安监局局长肖健康部署全市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肖健康指出:秀山县“10.21”非法生产烟花爆竹重大事故,暴露我市打击非法烟花爆竹生产深层次问题和产生原因:
(一)受历史传统的影响。秀山县、梁平县等一些乡村烟花爆竹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工艺简单,部分群众对烟花爆竹的特殊感情难以割舍,加之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放鞭炮习俗的日益浓厚,使烟花爆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例如洪安镇大纸厂村从明朝开始就生产烟花爆竹,至今已有200年历史。
(二)经济落后的制约。由于一些农村信息闭塞、资金短缺,大部分农民又无其他技能,而具有烟花爆竹传统生产乡镇的农民大部分都有一手祖传的烟花爆竹制造手艺,投资小,见效快,如两响的生产设备不足300元,引线的生产设备不足200元。于是非法生产几乎成为部分乡镇农民的生财之道。
(三)利益驱动。在农村,一个家庭依赖土地生存收入很低,有相当多的县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而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旺季时,一两个月便能收入2000元到6000元。虽然生产中屡有伤亡事故,公安机关也严厉打击,但由于巨大利益诱惑,一些农民仍然冒着生命危险,顽固地坚持非法生产。
(四)非法生产有其一定的市场。目前烟花爆竹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合法生产企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只要听响声,不计安全,不愿购买价格高的产品。这种供需矛盾的产生为非法生产创造了市场条件。非法生产的烟花爆竹成本低,加上偷漏各种税费,销售价格低也可以赢得利润,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这也是非法生产得以生存的主要因素。
(五)烟花爆竹原材料容易购得。烟花爆竹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大部分为市场上容易购得的普通化工原材料,如高氯酸钾、硫磺、合金粉、硝酸钾等,在市场上可以随便买卖,为非法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六)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烟花爆竹生产行业是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民,往往只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生产往往是靠传统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七)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网给予非法生产以庇护。部分基层组织不发挥作用,村干部遇事推卸责任,认为生产鞭炮是发展地方经济,不仅不协助查禁,还暗中保护。在处理非法生产者时个别干部、党员,包括一些领导同志都出面说情。受这种思想影响和干扰,对违法人员往往不能用足法律,因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的专业村,非法生产发生爆炸事故后,一家有难,多家支援,自行处理,从不报告有关部门。
(八)监管主体职责不到位,“打非”配合不力。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55号)第五条规定: 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以及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监管主体职责不到位,致使“打非”配合不力,互相推诿,形成不了合力。
(九)举报机制未建立。由于非法生产窝点隐蔽性强,点多面广,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难于监管。举报机制未建立的情况下,打非难度大。致使“打非”家底不清,情况不明。
(十)宣传不够,“打非”大气候未形成。由于宣传不到位,老百姓认识不到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危害性,特别在传统地区,男女老少齐上阵,成了谋生的手段。
会上,市安委会副主任、市安监局局长肖健康针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提出以下要求:
(一)开展地毯式拉网大排查,列出重点。各区县(自治县)要把管辖区内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情况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查建档、登记成册(近年来的事故情况),分别列出重灾乡镇、村社,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二)签定责任书,挂牌督办集中整治。各区县(自治县)政府主要领导与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签定责任书(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挂牌督办的重点地区,限期三月内摘帽子(制定验收办法)。
(三)把各级打非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监管任期责任追究制,重点落实区县、乡两级人民政府打非工作安全监管责任。
区县烟花爆竹“打非”工作实行由区县人民政府区(县)长负总责,实行“四大家”区县级领导(带分管、联系部门)分片包重点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社组一包到底。用“一盯一”的方法把措施落实到基层,宁可越位,不可缺位。
乡镇烟花爆竹“打非”工作实行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负总责,成立专门的机构指定一名党政领导具体负责,其余党政领导分片包村,具体办法:
一是乡镇将烟花爆竹非法生产重点整治工作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季度至少研究分析一次重点整治工作,每年听取专题汇报不少于4次;
二是逐级落实责任。实行乡镇党政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包组。并逐级签订责任书。
三是要把重点整治纳入综合治理和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并作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把整治各阶段的目标分解细化,制订出各个阶段的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是在重点整治中,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从业人员要重拳出击,严厉打 击。对从业人员发现一个取消3年当地各种政府帮扶政策(如:低保、种粮直补、退耕还林和子女入学学费减免等),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老板(组织者)一律送劳教处理,发现为其提供场所的一律严惩。
(四)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各区县、各部门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舆论大力宣传《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明电》精神传达到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从业单位和重点监管对象。广泛宣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真正起到教育、警示和震憾作用,充分认识到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组织、不参与、不默许,并且主动抵制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特别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更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参与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学校要研究具体办法,加强管理,禁止学生参与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
各镇乡要强化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宣传教育,形成全民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良好氛围。
一是向村组干部进行宣传,使他们成为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重点整治的中坚力量。
二是向中小学生宣传,坚持每学期为中小学生上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危害的法制课,坚持将安全生产知识纳入教学课程和考试内容,使他们从小认识私造烟花爆竹的危害,从小远离拒绝非法烟花爆竹,并成为向家庭宣传的重要力量。
三是向妇女宣传,使她们成为拒绝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进入家庭的第一道防线。
四是向社会宣传,书写固定长期标语,办展板、墙报宣传,新闻、电视宣传等。总之,运用一切可利用的宣传工具大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声势。
五是印发非法烟花爆竹宣传手册和奖励举报宣传单页,做到每个家庭一册。
六是继续落实“四位一体”的帮教措施。对从事过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人员要落实乡镇、村(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和家庭组成“四位一体”帮教措施。
(五)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区县(自治县)“打非”联席会议每季度召集成员单位研究、部署、通报各地“打非”工作情况,交流推介各乡镇“打非”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印发烟花爆竹“打非”安全工作简报,依法严厉查处各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
(六)规范经营行为,严肃市场经营秩序。一是从事烟花爆竹批发和零售,必须取得安监部门的许可;二是经道路运输烟花爆竹,必须取得公安部门的许可;三是印刷企业印制烟花爆竹商标、标签和包装的,必须报烟花爆竹报工商局备案,不得为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者提供包装品,凡是向非法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者提供包装品的一经查实,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四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经营、运输烟花爆竹。五是从事烟花爆竹批发和零售的单位和个人不得采购、销售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六是鼓励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与零售网点采用销售配送制度。批发经营单位必须从合法生产企业采购烟花爆竹,建立健全销售台帐,登记烟花爆竹的来源和去向,确保零售单位烟花爆竹的供应。零售经营单位必须从当地合法的批发公司进货,并与批发公司签订购销协议,明确经营的品种和数量,不得从其它渠道进货;对所有零售门店的招牌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明确零售门店储存数量,严禁超量储存和非法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处,坚决取缔打击一处。
(七)严肃监管执法,加大打非力度。各监管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从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产品质量等各个环节,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对为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提供原材料,以及收购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单位(企业、个人)以及半成品加工的,均视同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予以查处,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以及超量储存、非法储存和经营三无产品的,要责令其立即停止非法活动,没收非法生产经营物品及违法所得,并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凡因查处、打击不力造成重大事故或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对一些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和曝光。要把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努力实现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八)建立举报和明查暗访制度。在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活动过程中,各乡镇、居委会实行明查暗访,并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监督氛围。对于举报内容、举报电话,各乡镇、居委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制成传单,印发到每户人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话,认真受理、审查群众对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举报,对举报查证属实的,必须落实1000元奖励,并对举报者保密。
(九)落实打非人财物以及打非装备。为使烟花爆竹“打非”工作落到实处,区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落实专门资金,购买必要的设施(烟花爆竹检测仪)、设备及车辆,落实办公场地,解决打非工作费用。备配烟花爆竹检测仪的费用由市安全专项资金补贴30%,区县政府自筹70%。
(十)建立监控网络。针对当前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反弹的严峻形势,各乡镇政府要立即组织公安、安监、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存在非法生产的乡村、农户家庭作坊及非法经营严重的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端掉生产窝点,取缔非法经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对重点乡镇、重点人员都要重点监控,落实一盯一的措施,建立非法生产人员档案。决不允许安全监管有漏洞。
第四篇:市财政局局长在全市半年工作总结分析会上发言
市财政局局长在全市半年工作总结分析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事争第一、唯旗是夺”的拼抢精神,奋力推动财政百日攻坚行动,全力以赴奋战下半年、拼出“全年红”。
一、坚决打好厚植财源“攻坚仗”,全力夯实财政收入增长根基
紧盯141户重点企业,顶格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加快市级65亿元经济发展资金支出进度,多措并举支持企业聚人才、强创新、上项目。紧盯网络货运、光电及磁性材料等细分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奖补激励,支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龙头项目,加快构筑新的财税增长极。
二、坚决打好狠抓三争“主动仗”,奋力实现发展能级借势跃升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专人靠上跟进,确保全年争取资金总量较上年大幅增长,在先行先试中抢占先机。紧盯提前批专项债券,靠上争、跟进抢。在用好今年231.48亿元债券资金的基础上,努力争取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券额度继续保持全省前三,集中支持防疫、“七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实施。
三、坚决打好服务保障“整体仗”,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全面起势
全力保障黄河国家重大战略、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集中支持城市快速路、**机场二期等重大工程全面提速。积极推广PPP模式,抢抓入库进度,及早落地实施。
更好发挥债券功效,创新“专项债+市场化融资”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用好用足基金政策,助推县域经济加速振兴、省级新区全面起势。用好用齐融资手段,全力保障总投资102亿元的6个医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早见成效。
四、坚决打好纾困解难“协同仗”,加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增加财政支出5亿元,高标准落实中央、省和我市出台的80余项财税稳经济措施,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房租减免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大支持。发挥好市级1亿元应急转贷基金作用,重点支持5类中小微企业渡难关、稳发展。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动态补充、担保风险补偿和担保费补贴3项机制,确保全年新增融资担保金额突破80亿元。推行“财政+银行+担保+信用”合同融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五、坚决打好民生改善“持久仗”,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坚决保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确保全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安排市级疫情防控资金4.5亿元,全方位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市级教育投入增长10%以上。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放大冬季清洁取暖、海绵城市示范市、农村综合改革等国家级政策试点红利。全面兑现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提标政策,始终兜牢民生底线,奋力促进共同富裕。
第五篇:地税局局长在迎接巡视组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巡视组各位领导,尊敬的州党委、政府领导:
巡视组根据日程安排,来到我局延伸巡视。你们的到来,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和指导,更是对我们地税干部的鞭策和鼓舞。首先,我代表州局党组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副组长、巡视组成员一行的莅临,对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同志亲临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局党组汇报工作
:
一、基本情况
州地税局成立于1994年7月1日,直管八县两市和奎-独石化园地税局、霍尔果斯口岸地税局(副处级)、州局稽查局(正处级)13个单位。州局领导班子现有成员6名(暂缺1名),内设机构11个(含机关党委、机关生活服务中心)。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735人,其中少数民族234人,占总人数的32%;党员441人,占总人数的60%;妇女干部271人,占总人数的37%;大专以上学历711人,占总人数的97%。
州地税局现管辖各类纳税户51945户,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州政府审时度势、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发展,我局也全力以赴狠抓收入,使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完成了15.16亿元,超出年计划13.4亿元的13.15%,超收1.76亿元,州直收入规模在全疆地州市中由上年的第五位提升到第四位。
今年,区局下达给我们的一般预算收入计划是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州党委确定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8.4亿元,增长20%,力争达到22%的目标。第一季度,已组织一般预算收入47384万元,同比增长41.4%,完成年计划的26.8%。我们不仅有信心、有决心超额完成区局下达的税收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州上预定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我们在州党委、政府和区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带好队、收好税为总目标,始终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干部职工思想统一,风正心齐,同舟共济,忠实履责。州局先后被州党委、政府授予“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被国家税务总局分别评为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被中组部评为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单位;伊宁市地税局和霍城县地税局分别被国家税务总局和人力资源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
二、五个方面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明确治税理念,贯彻上级部署,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多年来,我局党组根据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地税局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自身实际,狠抓薄弱环节,稳步推进整体工作。
思路决定发展。,州地两局合并不久,工作千头万绪,州局党组针对干部思想状况、税收征管现状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基础建设年”的工作主题,一切从头抓起,打牢各项工作基础。之后,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相继确定了“巩固提高年”、“求实发展年”、“挖潜争先年”、“税收征管年”、“管理增效年”等工作主题,并制定出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整体工作不断得到攀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形势,我们就如何实现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总目标,本着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理念,将“履责保增年”作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建设,要求全体干部尽职履责,攻坚克难,全力保增,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今年,又根据上级的总体精神,将工作主题浓缩为“管理服务年”,确定了“一个中心、两项管理、三种服务、四项建设”的工作思路。
理念决定方向。作为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自治区地税局的试点单位,我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创新发展机制、服务经济”活动主题,在保质保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切实解决地税事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因做法新颖、效果明显,州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安排不少兄弟单位前来观摩,并被州党委表彰为“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治国之道,在于富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税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税收经济观,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对于惠及民众的下岗再就业以及营业税起征点调整等政策,我们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安置一个人,稳定一个家,平安一方天”是稳定社会、利在百姓的一件善举。因此,我们摒弃怕影响税收任务、应作为而不作为的片面认识,做到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先后共为21582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3800万元,减免工本费43万元,“7.5”事件后,又为旅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收3000多万元。正因此,我局曾作为落实下岗再就业政策的先进单位,在自治区党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介绍过经验。同时,我们狠抓税收征管,特别是强化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管理,对一次性税源重点监控,扭住不放,确保国家税款不流失。
制度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州党委、政府实施绩效考核后,因我们行动迅速,部署得当,具体做法很快被州效能办在全州予以转发推广。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