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班级备考策略
高三班级备考策略
一、工作目标
在上级部门和学校,年级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区和学校包括各处室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力争使我班在高考中获新突破,更上一层楼。
二、工作思路
心中有标:以制定的奋斗目标为依据,强化目标意识。
目中有人:以尖子生、专业考生和问题生为重点关注对象,强化盯人意识。侧重基础:以基础过关为抓手,立足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
确保优生:狠抓尖子生辅导,力争在优生较少的情况下文化生过线率有所提高。
重在落实;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务求落到实处。
三、工作要求
吃得准——(教学方向)年级精神、高考导向,教材大纲,班级学生; 坐得住——(时间保证)多思教法,深入钻研,认真批阅,勤于辅导; 靠得实——(工作作风)全力以赴,真抓实干,调整状态,舍得投入; 教得活——(教学方法)调动状态,激活气氛,提高效率; 谈得来——(感情投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争取学生;
盯得紧——(中心工作)多提问,多面批,多检查,多指导,多督促; 管理严——(课堂纪律)小处着手,严格要求,不随便,不马虎; 练得勤——(教学手段)重视练习巩固,加强纠错整理,建立错题集。
四、工作措施
(一)教师理念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科学分工,明确职责,积极思考,狠抓落实。
2、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教育,努力增强高三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岗位意识,积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3、严肃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严格上下课,优质高效完成每一节课,每一节自习。
4、各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制订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的严肃性。
5、苦练业务内功,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组内互相听课、以老带新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高三复习课质量。
6、牢牢抓住五个环节:提优补差,作业批改,课堂提问,方法指导,谈心交流。提优补差形式为:定时、定点、定人。
7、加强基础过关题的训练,夯实学科基础,以求提高发展。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9、开辟心理辅导专栏,定期投放心理辅导材料,做好学生成才路上的加油站。
10、建立正常例会制度(每周日晚班会、每周一与任课教师沟通会、月考后成绩分析“三会”),确保班级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班级管理
1、落实学校政教处的主题班会制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2、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推行课堂纪律科任教师负责制。
3、班主任跟班到位(晚自习第四节必须到班),对班级实行全方位的常规管理。
4、开展“磨练成人,立志成才”的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走好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步。
5、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6、大力营造学习氛围(黑板报、主题班会、学生座谈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7、建立健全班主任值班制度。值班班主任在年级值班组长的带领下每天对学生的出勤、学习、纪律、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并做好登记,每天公布学生情况,每周汇总一次并公布。
(三)教学管理 ■备课
1、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一轮复习教学模式。
2、各备课组要结合新大纲、考纲,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计划的制定要体现“两结合”: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新授计划与复习计划相结合。
3、各备课组要明确一轮复习的常规要求。
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各科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兼顾能力渗透。主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以市编资料为主,注意各种高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梳理,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复习中以“看看、讲讲、练练、评评”的形式进行,抓好高考各考点的学习,重在夯实基础。
4、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统”。“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
5、重视高三复习信息收集工作,加强复习时效性。
6、认真研究考纲,各学科研究高考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7、大力提倡刻苦钻研的精神,做到备课不留疑点。青年教师必须备详案。■上课
1、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实施高三复习课教学。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要防止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要在复习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
4、大力提倡激情教学。
5、注重把握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就讲,该舍就舍,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要加强练习与测试,要使练习数达到一定的量,但要防止题海战术。
7、练习测试要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突出重点,重点学生(特别是边缘生)力求面批到位。
8、试卷讲评要注意四个程序:一查,二统,三找,四改。一查即查每次考试目的;二统,即数据统计的数量分析;三找,即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四改,即制定改进措施。讲评尽量做到要及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有辐射性,有指导性,有诊断性。
■检查
1、进行自查,教师对自己每上一堂课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检查自己的备课状况,检查自己上课中对学生、对课堂的驾驭情况,要不断进行反思,根据学校要求,有自己的教后札记(或教学建议)。
2、加强对学生的情况检查,要善于通过检查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要善于搞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
3、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估。检查结果将和市区教研室的检查结果按一定比重记入教师的高考评估积分中。
4、落实单元检测,年级给每位教师建立单元检测卡片,实行每测一交制度,测试评阅结束后,任课教师拿当次学生测试卷和讲评教案到年级部,当场计分,学期末汇总。
■辅导
1、实行科任教师重点学生负责制,建立帮扶档案,跟踪帮扶。
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补差模式。
3、补差工作要体现立体化、全方位的特点。遵循“先查病,后治疗,再进补”的原则,做到“三补五多”,即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
4、认真准备辅优补差教案,悉心编制辅优补差练习。■考试
1、实行月考制。
2、加强考试流程管理,专心组织每次考试,争取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有关要求。
3、严肃考风考纪,严密考试环节,严格考试要求。
4、每次重大考试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排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5、加强规范化答题训练,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
第二篇:高三备考策略发言稿
2010-2011学亳州二中高三语文组备考策略发言稿“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高三备考策略发言稿。”“三年的时光眨眼就过”高一时劝导学生的话,仿佛还在耳边萦绕,然而现在连眨眼的功夫都没有了。怎么办?学生已经冲上阵地,作为老师我们也无路可退,也不允许退。既然要前行,那就要走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了学生,也是体现自己。下面我就把高三语文组备考策略作以介绍,希望各位领导和兄弟组多提宝贵意见。回顾篇2010年是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自主命题的第五年,也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二次高考。今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试题严格遵循省发布的《考试说明》,体现了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凸显能力立意,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关注了现实生活,具有安徽特色。试卷结构、题量和分值配比与去年基本相同。没有出现特别偏、特别难、特别生僻的题,总体难度适中。语用题目在新颖度上稍嫌不足,作文题审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2010安徽高考题题型对试题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不回避热点,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第一大题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材料选自北大哲学系教授张世英的《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引导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作理性思考,扣合了当下的国学热。本文所论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传统,命题选用这个话题,再加上这类试题通过对文中基本概念、论述逻辑及所持观点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判断过程中进行抽象的概念辨别与逻辑分析,从而获得对事物、现象与思想观念进行联系判断与趋向把握能力的锻炼。这样使解题过程形成辩证思考的过程,有利于考生在解题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与理念进行综合考查,以及展望判断的思维能力。(二)文言文阅读回归人物传记,未直接考查虚词;诗歌鉴赏选材不回避学生熟知的名家作品,诗文默写形式依旧。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古诗文识记、理解和鉴赏评价能力。
1、文言文材料回归传记,所选的文言文是一篇浅显的人物传记《贺兰祥传》,文字平实。第4-7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难度较小。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未单独考查虚词而加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诗歌鉴赏选材不回避学生熟知的名家作品,是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诗词鉴赏一改以往的词,选材是杜甫的诗《岁暮》,在近3年回避名家后再次“复古”,虽有些出乎意料,也算在情理之中吧,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杜甫都应该是重点作家。后面设置的两个题目,仍从内容了解和形式(手法技巧)两方面考查。我们认为这一题可以算是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的亮点,因为考试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只要能体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各类诗歌的特点、各种表达技巧以及一些大作家的诗歌风格等方面的了解与掌握就可以了。今年的诗歌题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也是一个指挥棒,对学生更是一个福音。
3、诗文默写依旧。仍然沿用08、09年省高考“8选5”的题型,内容都在范围内,题型设置属于名句默写中最简单的一种。这类形式是学生欢迎的,并且今年的默写内容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其中初中2篇,均是诗;高中6篇,3篇诗,3篇文。(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但探究题有突破。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素材,选用了我省著名作家许辉的一篇小说,小说的视角是平凡人的寻常事,但小说的内在意蕴丰富而深刻。命题者颇具匠心地设计了四道题--从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到对小说要素的全面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深刻认识;试题关涉语境由局部到整体,思维要求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些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直观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锻炼和提高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14小题探究题的设计:“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本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考生对题目提供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联系自己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见解,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蕴含人文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跳出以往谈启示的老路。考题内容既涉及传统文化研究中重大命题的探索,又与现代议论文阅读中的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有意无意地形成潜在对照,并和全卷其他试题相应,共同体现出本试卷深入浅出而厚重大气的思考性命题特色。(四)语言运用题稍有变化,但在新颖度上稍嫌不足。语用题15、16题考查字形、成语,没变;17题考查语句衔接,18题考查病句修改,题型改为主观题。这道题是变化较大的一题。在连续若干年的试卷中一直是把17题作为病句选择题的,而把病句修改和语句衔接都放在18、19、20几题的范围内的,发言稿《高三备考策略发言稿》。不过今年的变化这也只是形式上的,实质是没变的;而且这两个题型也是考纲规定范围内的,平时也都反复训练了。平时复习中也反复给学生强调,语用题是高考试卷上的“试验田”,是最容易出现一些创新题的地方。但今年没有出现是一大遗憾。(五)作文题型稳中求变,且审题难度较大。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连续了去年的材料作文的类型,但是材料的展现方式由原来的现代文变为古诗词。与去年的“弯道超越”相比,审题难度加大,考生先要看懂古诗,然后立意出题,稍有不慎可能就离题跑题,丢失半壁江山。所以网上评安徽省高考作文是今年所有高考作文题中最难的。今年的作文有几个让考生难以把握的地方: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第一步,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却对考生是有一定诗歌鉴赏能力要求的。所以这是今年作文的第一难点。
2、对诗歌蕴涵的哲理的准确提炼。这一步较之第一步的对诗歌表层内容的初步疏通,在难度上有了质的提高,要求考生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要有一定的哲学或理论基础。
3、“这首诗蕴涵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对这句话的理解易产生误解。把这句话的主语的中心语提出来,就好理解了--“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因此,考生要不写走题或偏题,那么就一定要做好至少两个步骤:首先,要对诗歌蕴涵的哲理做准确的提炼;第二步,以这首诗歌中蕴涵的哲理为前提,写哲理带给自己的思考和联想。
4、就本诗的内容及出题者的考察意图来看,对这首诗歌所蕴涵的哲理的把握,关键在诗歌的最后两句,即“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抓住“深处”“浅”和“不深不浅”几个关键词来看,这几个词说的都是“种”什么的前提条件。这样分析就很容易得出本诗所蕴涵的哲理,即“因地制宜”。注意,接下就要结合考生个人理解、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将诗歌中的哲理发散开来,而不要拘泥于“因地制宜”这一个说法。现实篇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是新课程高考第二次命题,当然经验不足在所难免,2011年高考命题必定会纠正今年高考命题的不足之处,借鉴其他新课程高考省市的命题经验,不断完善命题。依据以上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我们复习备考体会,提出2011年高考复习的几条要求和策略:(一)构建新型的复习模式。2011年高考备考复习,要针对新高考的模式,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构建新型的复习模式。复习适度提前,知新温故并举;活动适度安排,多种课型并行;训练适度强化,整合知能专题。(二)第一轮复习主要抓课本,抓基础,抓方法,抓规律。课本是高考复习的根本,是高考命题的源泉,因此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今年考题的大部分题都和课本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比如现代文阅读的主观考题中的关于小说考查的形象分析、景物描写、标题赏析,主旨探讨都是平时学习小说时重点讲解的内容,知识和方法都很容易迁移。再如古诗文的考察更直接,文言文比较难的题也就是翻译题,可今年翻译题中能对学生构成障碍的就是“安”“行李”而这两个词在《鸿门宴》和《烛之武退秦师》中都有直接的注释。诗歌鉴赏更是考到的杜甫的常见的诗歌特点和感情基调。无论是使用的艺术手法还是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课本中有关杜甫共同体现的。所以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回顾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考点要求,梳理课本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知识网络。这个阶段是高考复习最关键的阶段,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会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在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切忌快而粗,多而乱!另外,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考点多,任务重,记笔记无疑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笔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本部分难点(哪些不太容易学会在考试可以拉开差距?)(2)典型例题分析(考点,方法,易错点延伸和变形)(3)错题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启示和教训)(4)本部分小结(高考命题趋势,考查形式等),长期坚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三)第二轮复习,主要是模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重实践,重方法,重过程,重体验,重总结。专项和综合相结合,查漏补缺补差。根据高考的新动向,及时调整训练重点,注创意新题和活用题的出现。(四)第三轮复习,也就是重视最后阶段的冲刺。高考冲刺阶段要坚持“抓大放小,温故自新”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有效复习,不能放弃。所谓“抓大放小”,就是处理好芝麻与西瓜的关系,对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而言,复习时要将分值高的且容易抓分的考点狠狠抓住不放,而对少数分值偏低且不容易得分的少数考题,则该放就放,以免因小失大。而对中下等水平的考生来说,每题3分的选择题(共9题)和小型语言运用题(一般3-5分)等好比是芝麻,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部分,25分)和作文(60分)则是西瓜。短时间内想提高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表述能力和作文水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建议中下等水平的考生在拣芝麻上多下点工夫。西瓜不抱其实也不致于丢,但芝麻不拣则肯定会歉收。所谓“温故知新”,就是处理好题海和暗礁的关系。大量试卷、练习题汇成了题海,使你栽过跟头的题目则是暗礁,比如今年高考作文的审题就是暗礁。一位哲人说过:“令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所以对中下等学生来说,最后阶段“温故”--消灭暗礁、倒出鞋里的沙子,比“知新”--盲目再做大量新题,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展望篇2011年的高考越来越近了,学生站在了阵地上,我们老师也开始了摇旗呐喊。明年的高考语文成绩如何,结果证明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小视自己的作用。如果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自身在学生高考中的作用和价值,下面就谈下自己对复习课的几点感受,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使课堂变成学堂而不是单纯的讲堂。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学生能学会多少?都要在课前准备好,否则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一脸茫然。没有效果的课还不如不上。让方法变的灵活而通用。很多题目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而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老师给讲的深奥了,严肃了,讲话话了,死板了,所以学生也学了,也懂了,就是一遇到考题又不会用。3.使教学过程充满情感、体验和愉悦。本来在应考的过程中学生都很紧张,充满压力,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更不能雪上加霜,怎么办?那就要求我们老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把知识生活化,把过程趣味化,把考点生动化。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积累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端正了态度,丰富了情感,升华了思想,这也符合了新课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标。老师们,2011的高考如何,虽不直接取决于我们各位老师,但和我们也是休戚与共。所以我们要想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求我们高三全体语文老师要加强合作意识,注重集体备考研究,多向他人学习,多向专家学习,多向网络学习。多丰富知识,多借鉴方法,多总结经验,多提高能力。想信,有了这些,明年的高考属于我们的学生,也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第三篇:高三英语教学与备考策略(推荐)
高三英语教学与备考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程已实施两年,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新高考的实施在新形势下,高三英语老师应该对过去的高考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坚持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高考备考策略,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三英语总复习是高中英语教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不仅仅是基础语言知识上查缺补洞,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是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原有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考试技巧与训练做到有效指导。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复习,使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试能力得到提高,便成了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认真研究两纲{教纲和考纲}与教材,分析2010年高考试题的特点,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依据两个大纲和2010年的高考试卷,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备考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全年新课和复习计划。我们把新课和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四篇: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重视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第一,是研究高考考试说明,特别是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
众所周知,高考说明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揣摩高考考试说明,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命题的原则、特点和走向,了解高考对知识、能力、热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重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分析研究当年高考试题的同时,也回顾当初我们的复习备考情况,两相对照,还可帮助我们发现过去复习备考中的缺失,从而改进现在的做法。
我们知道,这些年的高考试卷总的走势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看,对近几年的广东高考题特别是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既要分析研究其中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东西,甚至是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分析研究其中的变化,并寻找其变化的依据、方向和趋势。从横向的角度,则应该研究高考试卷的五个方面:①涉及的考点,特别是其中的常考点;②涉及的能力点;③涉及的热点;④题型及对前述三个方面的考查方式;⑤主观试题答案的形成、组织和表述。我们学校在制定高三政治总体复习计划时,首先针对2011年的高考说明以及2010和2011年的高考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根据去年备考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备考的针对性,争取做到复习有针对,复习有效率,复习出成绩!二,研究学情和教法。
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情况不良,层次差别很明显,接受知识的态度以及能力差别很大,对于整个高考备考来说,研究学情是非常难的事情,但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研究前者固然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如果能在研究后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也许将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至于教法的研究,我们学校实行每周公开课制度,公开课有五个步骤,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的演示中,整个高三备课组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以及对高考考点的深入了解,也通过公开课的演示,让同事对自己的教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个人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实行师徒结对活动,由学科骨干、高级教师和科组长与新上高三的年轻教师结对,老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徒弟每周都必须听师傅至少两节课,以此来提高徒弟的教学水平,也对老教师个人提出新的见解。
三、重视基础,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以知识为载体。高考无论怎么改革、怎么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学教学实际,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文综考试中综合能力的考查正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及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且,知识越基础,其运用的范围和适应性越广,在考查综合能力时涉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这是争取高考胜利的基本前提。
但是,强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有机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做到“准、全、活、精”。
所谓“准”,就是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身的意义和规定性,能区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必要时能准确地再现、再认知识。所谓“全”,就是既能从微观上对知识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又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宏观上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抓住教材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督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图,形成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了解。所谓“话”,就是学活用活,既能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随时提取,灵活重组;又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或提炼概括,用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在活学活用这点上,能力就相对差一点,但这也是提升学生解读材料,提取知识信息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帮助学生来理解材料,以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我们在备考中非常注意这方面的讲解,通
常会联系一些时政材料,或者找到一些最新的热点材料,让学生来共同分析,共同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题目,在考试的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相关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掌握考点的同时,力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精”,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平均用力,而要突出重点。这既包括近年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或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也包括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此,在复习备考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纵横比较和练习讲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二是通过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教材主线,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三是在研究高考考题、说明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知识重点,正确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高考常考或重要知识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点知识与新热点结合的问题不宜讲得太深太广。四是通过渗透热点、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复习备考,贵在落实,落实才能真正出成效。那么,需要怎样去落实呢? 第一,要循序渐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复习中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对学生要求太多太高,使之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从第一轮复习到第三轮复习应统筹兼顾而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让学生明白每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其自我观照,及时跟进。第二,要抓好常规。即要求学生平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预习、复习和完成练习,制定好计划,建立错题集等。
第三,要讲练结合。从掌握知识,到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光靠讲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都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练习,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训练出来的。必要的练习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一般而言,高三复习备考中,除每节课课堂上要有针对性的练习之外,每一课书复习结束后也需做一次系统的练习。此外,还可通过月考、周考和适应性综合性训练来进行练习。但不可搞题海战术。当然,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练习,选题都须尽量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并针对疑点、突出重点、折射热点;讲评必须及时精炼,有的放矢,多讲方法和过程,多点拨少包办。
第四,要加强辅导。这主要包括学法指导、考法指导、心理辅导。采取的形式,既应有集中辅导,更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渗透在平时的上课、值班的过程中,也要抽出一定的专门时间进行辅导。不仅要辅导其学习,还要关心其生活、心理;辅导的内容,不仅要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要帮助其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总之,要通过老师的辅导,让更多的学生在高考前达到自己应有的学科水平高度,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使政治学科的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五、重视信息,认清复习备考的走向
我们知道,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对于高考复习备考,信息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将可以引领我们穿过复习备考的迷雾,似拨云见日般让人豁然开朗。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应注意两点。
第一要尽量扩大信息面。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种高考信息和其他地方复习备考的动态及相关资料,这些都应该尽量地去了解、关注,我们会适时的放映一些有关广东、国内、国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对时政材料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还要分析高考考试说明,及时了解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特别是其中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备考的重点,明确备考的方向。在2012高考说明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可以根据2011届的高考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二要注意对信息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在四、五份里,对纷至沓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高考信息,便要善加甄别、科学取舍。对来自各地的模拟题或信息题,不能照搬照用,而有必要研究它们的共性,即它们的聚焦点是什么;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寻找焦点之中的盲点,即热点中的冷点,进而发掘冷点中有可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东西,即冷点中的热点。另外,还需研究它们各自的个性,即每套试卷的特色,特别是在选材、角度、命题形式上的创新,并加以借鉴。这样,既有取舍,又有整合,更有推陈出新,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复习才会更有成效。
六、重视协作,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学科间客观上存在的内在联系和交融、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加强合作。而且越接近高考,这种合作就越
有必要,越要加强,也越重要。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也可以采取联合讲座形式,联合辅导弱科对象;还可以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但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必须统一组考,集体阅卷,形成复习备考的合力。
第五篇:2011年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2011年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2010年起广东省开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其中高考数学试题要求体现符合新教材的理念:强化素养淡化专精;强化能力淡化知识;强化通性淡化技巧;强化思维淡化计算;强化应用淡化理论。下面是对数学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及对华师附中高三数学备考模式的介绍。
一、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评价与未来展望 1、2010高考数学试题的评价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从理念的落实上看,还是不错的。平均分文科81.64,理科94.25,难度系数达到了0.5~0.6,各方面评价好,特别是对文科数学评价颇高,可谓“皆大欢喜”!
但理科数学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知识结构考查欠公平,数列与函数、导数这几大重点块在大题中竟然没考,无形中导致了数学科内部的“偏科”;二是区分度不好,中间偏上段人数过于集中,拉不开距离,不利于选拔。2、2011高考数学试题的展望
在今年的《2010年高考命题工作总结》会上,考试院数学科专家一开始就谈文数平均分很好,理数平均分偏高,而在大家讨论完,最后结束语上又说2011年高考数学命题,将保持原有(2010年)难度,他特别强调“维持”两个字。
我的解读是2011年高考,文科数学会比今年略往上靠,而理科数学肯定会比今年往下靠。并尽量加大120±10区间的区分度。而在试题考查的知识结构上,会考虑适当平衡,但对近年考的较多的部分,不排除弱化的可能。(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作参考!)
二、华师附中的高三数学备考模式
目前各地区高三数学复习备考有两种常见模式 :
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基础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轮“模拟训练”。(它是 多年来全国各地总结出来的成功复习经验。其优点是循序渐进,系统性强,对学生提高数学 思维能力更有利。)
高考题型循环训练法 :依高考题型,用近年高考与模拟题或自编试题,反复进行训练、讲 评、拓展、总结。(它通过一年的复习,学生对高考题型、方法非常熟悉,应试策略、技巧 相对干练,是学生提高高考有效分的捷径。)
华师附中高考数学备考模式(合二为一)--“金字塔阶梯递进”复习法
省级研讨会:每年省考试院组织各地区教研员召开的本高考命题总结及下一年高考命题 展望会议,我校都派备课组长参加。
市级研讨会:每年广州市的每次高三教研会,我校都有参加(有时派代表)。
民间沙龙:还在90年代末,我参加了省内几所重点中学的几位高考研究发烧友组织的“互助组”。近年又参加了麦曦主任组织的“高三数学沙龙”。
备课组研讨:这是关键所在。我们的做法是分工主讲,集体研讨。
第二部分:学
A、多媒体“预设---生成”自然整合课堂学生听课策略
1.每节课,要求学生都准备好两个本子: 一是“记录本”,二是“限时训练本”;
2.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知识结构及基本方法导图,要学生摘要记在“记录本”上。方法是:将每张纸的正面作堂上“速记”,反面课后“整理”;
3.对于课件上的题基,要学生按老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做在“限时训练本”上。4.课堂上重点是注意听,积极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老师的点评,最后自己要总结题型及解题思路方法。
B、高三数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第三部分:考
A、2011届高三,年级准备全年进行七次大考:
第一学期举行四次月考:第1次月考(9月17~18日),第2次月考(11月5~6日),第3次月考(12月17~18日),第4次月考(四校联考)(1月25~26日)第二学期举行三次大考:第5次广州市一模(3月20日左右),第6次广州市二模(4月20日
三、2011年华师附中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A、第一学期复习安排
第1次月考(9月17~18日):集合、简易逻辑与函数,导数、定积分及其应用,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不等式。
第2次月考(11月5~6日):平面向量,数列,平面解析几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 30%第1次月考内容。
第3次月考(12月17~18日):立体几何,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及随即变量的分布列,算法与框图, 推理与证明,几何证明选讲+50%以前月考内容。
第4次月考(四校联考)(1月25~26日)复数、不等式选讲,优化设计第二轮用书专题1~9(全部高考理科数学内容)。B、第二学期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第二学期开学~3月20日):进行专题复习(用资料《优化设计》二轮用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思想方法”过关,迎接广州市一模考试。)
第二阶段(3月25日~4月20日):进行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对《自编资料》的练、改、评,同时回归课本,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数学综合能力,使“思维直觉”过关,迎接广州市二模考试。
第三阶段(4月25日~5月20日):进行高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中档题、压轴题解题方法训练,使“应试策略”过关,迎接学校三模考试。
第四阶段(5月25日~6月6日):开展查漏补缺和知能梳理,进行应试策略指导和心理辅导,讲得多≠掌握多; 难度大≠能力强; 技巧多≠分数高;
时间多≠效益高; 训练多≠掌握牢; 考分低≠能力差。
2、课堂上注意:三放三不放
一放:放手学生练习;二放:学生板演讨论;三放:课堂师生交流 一不放:基础训练落实;二不放:认知冲突出现;三不放:即时生成问题
3、让老师“轻松”起来,让学生“忙碌”起来.高三老师做一定量的试卷批改和答疑是必需的,但也不能过度,否则没有充足时间去认真备课和研究高考方向、命题趋势,以及调查学生所需、研究各方信息、精选试题。这是“懵懂”的!因此老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让自己站在最佳位置,当好“导演”,使自己“轻松”起来,让学生“忙碌”起来。
注意三个方面:(1)在课堂内
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解题“示范”与让学生“暴露问题”相结合,不能满堂灌,因为高考毕竟是学生考,不是老师考,学生才是主角。
告诉学生在课堂上要优化思维,优化书写与表达,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展示得分点,使自己在卷面上不至于因老师阅卷太快未发现得分点而失分。(2)在课堂外
老师在课后,除了改卷和答疑外,一定要精心备课,提高效率,要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关注各地高考信息及模拟试题,不断提炼、精编课内所用例题,了解班里学生的需求,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
告诉学生在课后,要“巩固现有基础,积极扩大战果,消除知识盲区,力争颗粒归仓”。此外,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要注意“巧借东风”,其一,借老师的思维------经常去问老师问题,看老师是怎么思考的;其次,借同学的智慧。(3)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层次 层次一:考点、题基;层次二:提炼、题干;层次三:直觉、思路.总之,只要高三同学紧跟我们,扎扎实施,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