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研究 《如何解决学生英语课堂沉默问题的研究》
《如何解决学生英语课堂沉默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永吉实验高中 侯香雪
一、课题的提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所教的班级,无论是理科15班还是文科11班,学生都存在课堂沉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面对老师提问,学生很少给予回应;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自己不理解和不懂的知识很少主动提问。学生的这种课堂沉默,不仅使他们错失了大量课堂练习的机会,妨碍他们及时获取课堂知识,也使得他们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因此,英语课堂沉默这一问题的解决无论对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还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步骤及具体过程
(一)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5.8.15--2015.8.31)
通过阅读书籍、论文和网上查阅资料,确定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与组内其他英语老师积极沟通,探讨打破学生课堂沉默的方法。
2.实施阶段(2015.9.1--2015.12.31)
以所教班级2年11班和2年15班为样本班,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知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根据产生沉默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作出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6.1)
完成小课题结题,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并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结题验收。
(二)研究的具体过程 1.收集数据,分析原因
对高二11班和15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知学生课堂沉默的多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表现在学生英语基础差;学生不自信;过于在意自己的面子以及从众心理。
(2)英语教师的原因。表现在老师授课方式死板,提问无趣,激不起学生兴趣;课堂老师很严肃;老师提出问题后留的思考时间太短。
(3)学校的原因。小部分学生表示学校作息时间不合理,中午吃饭和午睡时间较短,导致课上精力不集中,因犯困而保持沉默。
2.针对学生沉默的原因,探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主要体现在:备素材;重合作;搞竞争;善鼓励;以点带面。
(1)备素材。素材范围宽泛,既可以是缓解学生疲劳、活跃课堂气氛的简短英文诗歌、欧美文化,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适度延展,准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 是学生。
(2)重合作。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内成员协作、互助。活动的设置以阅读讨论和句子翻译为主。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增加自信和底气,变得乐于回答问题、表达观点。
(3)搞竞争。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置课堂活动。内容灵活多变,既可以是短语抢答,也可以是竞赛翻译。竞争主体可灵活选择,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按照排或者列的座位顺序进行。
(4)善鼓励。学生沉默时,鼓励尤为重要。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和面子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保持身体健康,防止课上因困倦而沉默。
(5)以点带面。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当课堂安静无人回答问题时,自己也不回答。反之,当有人回答问题时自己则跃跃欲试。这时充分发挥英语课代表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也可以点名提问个别同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启发,让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呈现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氛围。
1.英语课堂氛围和谐、融洽。学生由原来的沉默、启而不发,变成现在的活跃、积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课堂参与意识逐渐提高,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准备以及课上小组合作,渐渐地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分析探究者,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知识面不断扩大。
3.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强。英语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沉默的、孤立的个体,通过竞赛活动和小组合作,加强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课上、课下交流和理解增多,相互尊重,师生关系融洽。
(二)探索新授课和试卷讲评课解决学生沉默的方法。
1.新授课。新授阅读课课前学生需要备素材,即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问题。课上重合作、搞竞争,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发表观点;互相竞争,回答问题。新授语法课,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诗歌或名言警句等作为切入点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当课堂由枯燥变得轻松时,学生自然不再沉默。
2.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由师生合作完成。课前,教师批阅试卷,找到共性错误,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讲解习题、书写板书、临场提问、适度奖惩。重点、难点由老师点拨。通过师生合作,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对本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通过备素材、重合作、搞竞争、善鼓励和以点带面等方法,有效减轻了学生课堂沉默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1.因材施教,因班制宜。有时,我虽准备同样的素材,但在两个班却收获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班级具有特殊性。11班是文科班,学生内敛、文静;15班是理科班,思维活跃。因此,在设置课堂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2.要“轻松、活跃”不要“热闹”更不要“闹”。调查问卷19题“你认为在怎样的英语课堂气氛中,你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并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轻松、活跃。但活跃不能和热闹划等号,教师应该把握住“度”,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3.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多次表达“最害怕老师以成绩看人”,足以说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多么渴望得到老师一视同仁的对待。如果你看到下面学生的两则回答,你是否会和我一样心酸:“怎么都不会,只想安静的学自己的,害怕被讨厌”“不想回答什么办法都没有,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对学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包容。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与同组教师继续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不再做课堂的沉默者,而做快乐的课堂参与者。
第二篇:研究小课题解决大问题
研究小课题解决大问题 ——襄州区程河镇中心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与思考 程河镇中心学校 陈文学 崔华来 程河中心学校位于“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的柳编之乡——程河镇,是一所普 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 127 人,共有 20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200 多人。学校 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困惑中的我们寻觅到“科研 兴校”这条捷径之路。1998 年 9 月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成立教科室,创办校刊《教育简报》,大兴“全员科研”教改之风,构建课题研究管理模式,形成了学校特色。2002 年 6 月我 校被市教育局挂牌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2003 年 4 月 28 日襄州区首届教科研 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其管理经验《求实创新寻捷径,科研促教上质量》由市教科所 行文转发在全市推广学习;2006 年校本研究经验多次受到市、区教科所领导的好评;2009 年经验材料《围绕困惑立课题,研以致用重实效》在市教科研会上交流;学校先后三次 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困绕着教师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教师们 在课题研究上只关注大的方面而忽视小问题,因而选题上往往过大,不便于操作,因而 影响研究效果。为了解决我们所面临许多实质性的问题,2009 年,我校结合以往课题研究实践经验,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尝试开展了草根式“小课题校本研究。”所谓小课题研 究,它是指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指教师在短 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为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寻求 对策的课题形式。“草根式”课题,其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 “具有乡土气息” 它不需要太多资金和专家亲临指导及太多理论支撑,是建立在以个人自我研究、自我管 理的基础之上。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主要解决教师个人 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做自己能做的课题,简便易操作,周期短(短的一个学期、长的 不超过一学年),见效快。同时不受教师职务、职称、教龄限制,可个人、备课组、教 研组,运转模式灵活,教师只要有问题想要解决,可以随时进行课题申报,经所在教研 组论证批准后,填写好申报方案表,上报到学校教科室立项备案;小课题起于问题的发 现,止于问题解决,便可结题;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反思、课件、论文等均为研究成 果。基于此,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了“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成长 就是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大力彰显小课题“选题切口小、研究范围小、解决问题小、研究团队小”的基本特点,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让每位教师真正做到“课 题在教学中选,研究在教学中做,答案在教学中找,成果在教学中用”。具体的操作为:
一、课题从实践中产生 “围绕困惑立课题,我的问题我面对”。
1、建立问题库。新学期开始,学校下发问题库表,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库。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自己反思梳理的问题;二是学科组说、评课活动中交 流的问题;三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反映的问题;四是通过家访沟通发现的问题。例如:英语教研组提出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呢?”的问题;八(1)班方荣杰 老师提出“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的问题;张军老师提出问题是“学校应怎 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分别建立起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三个层面的问题库,由教科室统一管理。本学期从建立的问题库中提炼 筛选出 272 个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教师最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
2、申报立项。为把研究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选择的问 题填写好小课题研究申报表。教研组论证审批后,上报到学校教科室审核立项。同样每 个备课组、教研组均根据本组问题库中反馈的共性问题,为本组小课题,上报教科室立 项。这样便形成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小课题。教科室将每位教师承担的小课题用一览表形式公布在室内的黑板上。研讨、叙事、反思、(中)结题、成果等评价,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另外用一块黑板公布教研组、备课组的小课题研讨、结题、成果等评价。
二、研究在课堂中进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活动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带着课题在课堂上教学。为切实提高“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小课题研究与“二五五”模式下实效课堂的构建结合起来。据此 我们构建了“课前议定——课中实施——课后研修——研后反思”四大环节课题研究 模式。
1、立足课前议定,深化小课题研究 课前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课题研究典型教学案设计要做到目标问题化、问 题层次化、层次具体化,将目标、知识点转变为一个一个探究性问题,从而激发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达成目标。凡承担小课题研究任务教师,每月要讲一节研究课 供本组教师研讨。第一步执教者在备课组内说课;按填写好的“小课题研究说课稿”说: 本人目前小课题研究实施成效——说本课在教材中地位及达到预期效果——说教学流 程设计——说课题实施方法与措施;第二步本备课组教师献计献策;第三步执教者按课 堂教学四环节开始备课即:目标导控课题——问题体现课题(自主预习)——过程突出课 题——反馈强化课题。例如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围绕《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进行了说课活动。主说吕静老师首先简要介绍自己的小课题“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外语单词”确立 的原因及目前研究情况,接着吕老师结合自己研究小课题,说本节课流程设计及实施的 方法措施。其他 4 位英语老师结合“二五五”模式下课题研究和平时上课的实践体会,对吕教师的“说课”进行点评,并对本节课教法进行商定,达成共识后便被确立下来。每位老师在说课中以自己的特色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与教学水平。本次说课活动形式简 单,但内容丰富,范围不大,但实效明显,起到了组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的目的。活动结束后吕老师整合大家说课意见,围绕自己的课题及本组课题,结合课堂 教学“四环节”备出典型教案。
2、立足课堂实施,深化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必须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研 究实效。突出课例研究,通过系列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研究分析和改进教 学行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坚持开展“二五五”课堂模式下小课题课例研究,不断改 善教学行为。每大周备课组、教研组分别开展一次讲、评课活动,执教者围绕“目标导 控课题——问题体现课题(自主预习)——过程突出课题——反馈强化课题”“四环 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展示;听课者围绕“教学过程探究——课题实施评价——观后反 思”的程序,认真填写“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记录”。积极开展专题性课堂研究交 流活动,使参与者听一堂课,探究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共享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突出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改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焦 点问题、疑惑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深入扎实的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形成了 我校的教科研特色。镜头
1、七年级备课组长苏善忠老师在执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采取了以下的教 学方式: 读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人人能讲故事)——我会演(我参与,我快乐)——我会创作(我能交流展示)——结束语(快乐课堂我参与,学习知识长见 识)。赵良老师观摩点评道: “读、说、写”课型是苏老师研究的小课题。在本节课中苏老师主要抓住四个 字来指导教学:“读”“讲”“演”“写”。“读”得有韵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讲”得最精彩,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演”得配合默契,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 升;“写”得快乐,学生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读、讲、演”为“写”提供了广阔的沃土,“写”也可以极大地促进“读、讲、演”。小课题研究下所构建的实效课堂得到充分显现。反观我自己的小课题“让出 声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研究,每节课下来总是力不从心,今天我从苏老师这节课中 受到启发,我对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有信心了„„..3、立足课后研评,深化小课题研究 为了将小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讲完课 后,教研组及时召开课后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以“如何使小课题研究与‘二五五’实 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为探究主题。研讨程序为:执教者课后说课(说本人目前 小课题研究成效------说本节课教学设计------说实施效果------说授后反思)——观 摩者评课(评实施亮点------评实施不足------提实施建议------观后反思自己研究课 题)——执教者听后自我提升——主持人归纳小结(此次活动总结------本组三层课题 研究动态------课题研究展望)评课环节也是研究的一大推进点,同组教师之间通过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 行评价交流探讨,把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以此为突 破口进行课题研究。这样教师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切磋,既发现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由此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认真填写评课意见及个人所受到启发反思,及时将写好 后的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及观摩记录表,上交组长处参与组内量化评价。
4、立足研后反思,深化小课题研究 为了强化教学实践中解决研究问题的力度,学校规定承担小课题研究的每位教师,每次参加完研讨课后都要及时进行个人的研后反思,即结合研讨活动与自己研究的小课 题在“二五五”模式实效课堂构建下反馈自己的观感、认知、收获、改进等心路历程进 行反思。上交的“反思”不少于 500 字。此外每月完成不少于四篇的百字教学反思,每 周每位承担课题的教师要在教室外面的小黑板上展示一次自己的教学反思;至少一篇字 数在 1000 字以上的教学叙事,学校每月组织评价并与常规监控挂钩。这样教师之间通 过评价交流与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与反思,借鉴 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广大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叙事”中进步。镜头
1、胡遂军老师听完本组教师对她所讲观摩课《敬业与乐业》评价后,写下《让 “敬”与“乐”真正走进心灵》的研后反思:本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敬” 和“乐”字,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从基础的字词入手,调动学生对“敬”和“乐”字进行 个性化解读,可以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实质。本节课中我善于引导学 生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我从反面提问:“本文作者观点你们同意吗?如果不同 意,请用‘举例子’、‘讲道理’的方法加以论证。”学生争论十分激烈,这些回答让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辨证理解问题,能依据生活体验进行个性解 读。我真诚感谢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对自己“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 阅读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充满信心。镜头
2、田志明老师所写的教育叙事:《在落实中变压力为动力》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愤。早读,我在抽查落实学生背政治时,有位同学不知为何原因就是不愿意站起来背,并且还极不情愿地说:“背不到就是背不到。” “这位学生怎么会是这样子呢?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义务,你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 呢?好像我欠她二百钱似的。”我想。“平时对你父母的问话,你也是这样的态度吗?” “请不要把我与我的父母牵扯到一起,他们没在家,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再僵持下去,必定会“战争爆发”。“你就还没有听老师说背什么内容就说自己背不到呢?”我和气地说,“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两问非常简单、简短,三分钟后我再抽 查。” 三分钟后,她主动找到我背,并且背得很好。于是我便及时鼓励她:“相信自己,我能行。不能自己还未做,自己就把自己先打败了、打倒了。努力了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了一定会失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鼓励后,她的脸上带有一丝的满足和 隐笑。教学无风顺,变相的指导,机动的灵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多一点技巧和点拔,变被动为主动,你会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化、容易化。动力是在压力的激发下而转活的。我的小课题《教师如何走近学生》的研究,终于 有了答案。今年我能被评为市级科研积极分子,得益于我的小课题研究。“为教学而研 究”“为自己而研究”我的劲头更足了。
三、研究在管理中落实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学校为 此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来促进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落实。
1、小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 教师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为了保证小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实效性,也为了全体教师的成长,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管理流程。学校严格按流程操作,一人一建档,每个档案盒要装本人两学年的小课题研究资料; 备课组、教研组分建档案。旨在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连续性、实效性。
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评价 我校建立教研组例会制度,各教研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反 思和工作布置;并对所开展的工作,及时做好记录,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做好结题 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小课题研讨制度》及《小课题研究评价制度》强化小课 题研究行为的规范性,使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教科室要对各课题教师及教研组研究资料加强实验的验收工作,学期结束依据《程 河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表》及《程河中学教研组、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评价表》对教 师、组分别进行评价验收。主要检查课题实验的落实情况,查问题库、课题申报、典型教案、说课稿、观摩记 录、研讨记录、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等项,满分 100 分。同时查学生对教师评价,看课题研究的效果,即期末考试成绩与中考成绩。确保小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旨 在营造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3、小课题研究成果奖励 首先,对于一些优秀的小课题研究,学校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并在校内外各种 “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在职称晋升及考核时予以一定的加分。以此来鼓励 各科教师边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边积极进行个人小课题研究;其次,对于比较重要的校本 小课题,给予特别的经费支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以及成果发表的机会。此外,小课题研究还与本学期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借以激励各位教师投身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四、研究成果在多渠道活动中推广 我校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为有效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自 99 年以来我校坚持每月 编发一期《教育简报》,现已改名为《柳乡学苑》,详尽登载教师们的研究成果,以供 其他教师研究、借鉴并运用于教学。《简报》还开辟《课堂亮点》由区级以上优质课教 师点评,撰写心得为教师提供成功的范例。如语文组赵良老师的《作业让学生做主》、数学组赵海洪老师《让学习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等研究成果一一刊登。而这些成果无一 例外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尝到教育科研的甜头。外语组吕静老师《训练式探究》,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其他老师通过对这些优秀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并运用于课堂教 学中,受到老师 和学生的良好评价。此外作为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 一次“科研伴我成长”演讲赛,来自教学一线的选手由各备课组推荐产生。他们结合自 己走上科研之路的亲身经历,举证了个人在教育科研中的真切感受、心得及行动。经验 典型,事例鲜活,凸显了科研的力量。“为教学而研究 ”“为自己而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解决了一些教 学中的问题。如今老师们知道每一节课该如何讲,学生知道该如何学,这样课堂效率就 会大大提高。不仅如此,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校教师 能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撰写的论文在各级论文 评选中获奖人次和篇目、质量有了重大突破;教师有六十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教研刊物 或竞赛中发表或获奖,其中程建波、贾菊荣老师在市级以上发表的科研文章达六篇。承 担市级课题研究有三项,其中已经结题的有二项;“十二五”已立项正在研究的省、市 级课题有三项。小课题研究成果,七十八篇结题报告已汇编成集,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 的专业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人人写文章的可喜收获,达到了教师 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双赢。我校小课题研究,虽经一年多的摸索,应该说在许多环节还很不成熟,因为它是建 立在个人自我研究、管理为主基础上,即个人自主选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等,学科组除了研究管理本组课题外还要负责本组组织交流与分享。学校只负责成 果展示、检查、评价等。因此在尝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虽然学校在科研 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还较薄弱。如何让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 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研究习惯,是值得重视的;虽然有很多老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培训和 校本研修活动,但我们见到的镜头常常是:教师们争论思辩滔滔不绝,但在真实的教育 情境里,却依旧我行我素、言行不一;虽然学校支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小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研究在操作上过于程式化,教师在课堂上对课题研究的拿捏掌控,还有相当大 的难度。加之近来少数教师过于追求名利效应,使得许多的课题研究脱离了教师教育教 学现实。这些发现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小课题研究继续成为学校的特色,如何让 我们的老师从教科研中有所得到,获得成长? 在此,特别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教育科研的路是漫 长的,而研究则是无止境的。我们本着“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成长就是 成果”这一理念,把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当做课题深入研究下去。为了促进教师自 我反思,进而引起自我转变;为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具体问题;为了引领教师 专业发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继续将小课题研究活动作为我校内涵发展、可持续 发展推力器,只要我们脚步是坚实的,步子是稳健的,相信我们“科研兴校、科研兴 教”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程河镇中心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TD>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定稿)
“书香”浸润人生——关于如何提高农村孩子阅读能力的研究
迁安市大五里乡大石河完小张文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讲风过盛”及“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多数课堂上仍是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课外阅读艰难、自主阅读空洞、目标阅读模糊、积累阅读无力、对话阅读重文本、实践阅读差能力、发展阅读无从谈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步建立一般的阅读教学流程,整理、编撰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名篇佳作的推荐及背诵篇目(片段),初步形成校本阅读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标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百科名片》解释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感悟、阅读鉴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纵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
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小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课型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3、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二)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学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
一是确定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二是明确选题缘由和具体的研究设想。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一是文字资料。二是自己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三是体验材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并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现状分类问卷调查,发动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并对案例进行跟踪调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难题会诊,修改完善研究方案,针对会诊中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与研究论文,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
二、撰写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及推荐给他们的书籍目录。
四、初步形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校本阅读教材。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
美国教育家E〃D加涅认为,学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刺激物的安排和时机的选择;内部条件即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准备或有关心理的顺利展开,包括诸如注意、动机以及激活同个人目前学习活动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等,在内外条件都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识字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成为可能。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对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方法。因此,针对语文新教材识字的特点,以加涅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各家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找到一条既能为不同层次、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所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识字教学的新路,对二年级下册学生进行“自主识字教学”,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背景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习阶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这对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年级开展了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识字教学的研究”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本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年级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主识字,主动发展。
2、课题研究意义
对于四册的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我们备课组预想通过“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本年级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乐于识字。
2、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或者仅仅“为了阅读和写作”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其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⑴ 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⑵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⑶ 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⑷ 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运用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课内自主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颇丰。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课内自主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识字教学在低段数量大,任务艰,但我们会慢慢地摸索,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的语文能力可持续地发展。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和β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
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
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案例:“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小课题研究就是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通俗地说,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学研究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学研究。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的特征:
“属己”: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的“属己”特性。真实:小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用表演提高作文评讲课实效性”“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等等,也许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小家子气,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迫切的难题,是常常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方能真切感受.因此,它是真问题。
微观:小课题着眼于“小”,以“微型”彰显特色,它的切人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由于切口小,一个教师或一个课题组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小课题;由于切人口小,所以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即时:一方面,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另一方面,微型课题在研究周期上很
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一周、一个月,时间周期不等,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
渐进: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的生成行为,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渐进过程,其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隐性的成果)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更难以凭借传统的标准进行量化考证。所以,更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务实的品质、一种坚持的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将真问题做成真研究;从小问题闯出大天地。
小课题研究选题的方法
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三、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四、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五、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因此,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六、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七、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便可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
第三,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将寻找到的方法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检验,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尚需提高改进,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
第四,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即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不重视写是教师的一大损失。不写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写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写出来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自己的研究再一次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写的过程中还能促使自己去翻阅、查找更多的资料,不仅使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促使养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板凳宁坐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如实加以记录,再加上合适的理论指导,不去写空话、套话、假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记录自己研究的心路历程,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第二次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改进。(魏银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