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保会上讲话
关于印发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007-02-06 各保监局、各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险公司:
现将吴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请各保监局和各保险公司于2007年2月28日之前,将贯彻落实的情况报中国保监会。
特此通知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
全面提高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吴定富主席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总结2006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07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任务。这次会议,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监管和防范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保险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下面,我代表保监会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2006年的保险工作
2006年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保险业社会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政府、行业、社会共谋保险业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一)“三个一”工作圆满完成,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成功召开,保险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006年,保险业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三个一”工作顺利完成。去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保险工作汇报。6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6月26日和7月9日,分南北两片召开了由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保险工作座谈会,国务委员华建敏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作出部署。“三个一”工作圆满完成。二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成功召开。2006年10月19日至21日,来自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历届年会中参会国家、地区和人数最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届年会。温家宝总理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黄菊副总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这次年会,扩大了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为我国保险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广阔的舞台。
这两件大事,对保险业改革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谋划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保险业理论和实践取得的重要进展,对保险业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国务院23号文件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贯彻落实工作全面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已有32个省(区、市)政府召开了保险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当地保险业改革发展工作。有30个省(区、市)政府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共出台了117个保险工作文件。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国务院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主动研究如何利用保险机制促进本部门工作。同时,国务院23号文件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国家的保险监管部门表示,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作用,是发展中国家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有益探索。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将文件翻译成本国文字进行研究。
(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保险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006年保险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增长质量较好、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发展形势进一步趋好。
保险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一是业务持续较快增长。2006年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同比增长22.6%;寿险保费收入3592.6亿元,同比增长10.7%;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539.4亿元,同比增长19%。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二是经济补偿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保险业共支付赔款和给付1438.5亿元,同比增长26.6%。三是资产规模稳步扩大。保险公司总资产1.97万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29%。四是市场主体逐步增加,市场活力增强。全年共有9家新的保险公司开业,保险公司达到98家;共有367家新的专业中介机构开业,专业中介机构达到2110家;新增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保险资金运用中心,资产管理公司达到9家。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财产险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步形成。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实现较快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6.2%,责任保险保费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4.3%。二是寿险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寿险公司更加重视内含价值和长期稳健发展,期缴业务和长期寿险业务发展较快。个险新单期缴占个险新单保费的27.9%,十年期以上的新单期缴保费收入336.6亿元,同比增长19.9%。三是中介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79.6%。四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中、西部地区保费收入分别增长15.9%和20.7%,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和6.3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继续改善。投资收益稳步增加,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行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上市公司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同,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市值已位列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
保险业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一是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修改完善了《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并正式发布。二是继续推进保险公司上市。2006年12月21日民安控股在香港上市,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A股上市,目前在境内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达到5家。三是继续推动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中再集团获得汇金公司注资40亿美元,中华联合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四是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中国人寿参股了广东发展银行和中信证券,中国平安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五是成立保险保障基金理事会,加强保险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工作,保险保障基金目前达到80亿元。六是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截至200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上共有41家外资保险公司,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5家代表处。保险业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坚持服务和谐社会,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保险业在前些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服务和谐社会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在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研究制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积极争取各地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湖北、吉林、四川等地政府下发了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文件。农业保险试点区域和险种范围不断扩大,开办了玉米、水稻、生猪、奶牛等种、养殖业保险,三年累计承保农作物面积1.45亿亩,牲畜2.46亿头。二是稳步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江苏、河南、广东等省市的66个县(市、区)参与了新农合试点,2006年参合农民2136万人,参合率91%。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1亿元,为736万人次提供补偿金额9.7亿元。三是发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重庆、河北等15个省市参保农民累计7541万人次,积累养老金27亿元。四是探索进城务工人员保险。上海、云南等22个省市累计参保人员3000万人次,提供保障金额7700亿元。五是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设施提供保险。福建、厦门、浙江等24个省市开展了农房保险,累计承保1800万户,赔款2亿元。海南、广西等25个省市开展了农机具保险,累计承保农机具296万台,赔款3.8亿元。六是探索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陕西、湖南等12个省市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母婴健康、独生子女健康等保险,累计240万户家庭得到保险保障,支付赔款2400万元。
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一是积极发展企业年金业务。推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年金集合计划。目前,养老保险公司已经受托了295家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资产16.3亿元,占全部法人受托人业务的65%以上。二是为城镇低保人群提供保障。在政府支持下,新疆伊犁地区的保险公司为当地80%的低保人口提供了“低保人群综合医疗保险”。辽宁锦州开展了城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试点,参保特困居民4.5万人。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共援建57所希望小学,新华人寿捐资1000万元在甘肃建万口“母亲水窖”,人保寿险设立了医学助学基金,每年资助710名贫困学生,这些公益活动有效提升了保险行业形象。
在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创新方面。一是推动责任保险发展。与建设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安监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责任保险产品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人保开发了新的工程质量保险和旅游责任保险产品。二是确保交强险制度顺利实施和平稳运行。科学确定了交强险责任限额,审核批准了保险行业协会申报的条款和费率方案,研究制定了配套规章制度及费率浮动机制框架,推动建立保险业与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交强险市场的跟踪和检查,配合财政部制定救助基金办法。三是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与中央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见》。山东聊城和青岛发展治安保险的经验,得到了中央综治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支持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一是支持商业银行改革。多家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的上市重组。保险公司投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A股合计188.9亿元,H股125.1亿港元,分别占中国银行A股和H股的23.2%和5.8%,占工商银行A股和H股的30.5%和6.8%。二是支持汇率体制改革。推动保险机构购汇投资境外市场,2006年保险业境外投资24.6亿美元。三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资金积极参与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投资额已达到100亿元。四是支持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40多家中外资银行开展了贸易融资合作,为出口企业提供了110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改善监管,保险业防范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两手抓”的监管思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不放松,不断完善“三支柱”监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在市场行为监管方面。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理商业贿赂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保险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是针对影响保险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整合全系统监管力量,采取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公司、重点业务,开展全国专项现场检查。共查实3259项违法违规行为,对200家机构、60名高管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认真妥善处理信访投诉5792件,维护了保险市场的稳定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三是稳步推进行政处罚信息披露,加强对保险业的社会监督,提高了保险监管的权威性和透明度。
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保监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资产、负债评估标准,偿付能力报告制度体系初步建成。二是偿付能力监管的效率得到提高。加强了偿付能力季度分析,完善了偿付能力预警体系,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做到了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理。积极促进保险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2006年共有31家公司增资127亿元,3家公司发行次级债53亿元。三是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建立年度报告三方会谈制度,引导和推动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偿付能力管理理念的提升。四是下发《寿险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通过业务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确立寿险公司的总体风险等级。
在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方面。一是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研究制定《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等配套制度,初步建立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基本制度框架。加强内部审计责任人制度研究,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内控建设和内控评估中的作用。二是对44家中资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摸底检查,举办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培训班,对部分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进行了培训。三是探索治理结构监管的有效手段,列席部分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建立高管人员和董事谈话制度,向问题公司下发治理结构监管函,督促相关公司完善治理结构。
(五)全面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险业高度重视行业基础工作,把它作为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切实加以推进。
在法制建设方面。新一轮《保险法》修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送审稿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出台了《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加强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险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在保险产品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保险产品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商业车险、人身保险及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电话营销专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制度。二是推动行业标准条款的制定。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大型商业保险纯风险损失率表和行业指导性条款费率。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重大疾病标准定义,研究制定了意外险、定期寿险等五个通俗化人身保险示范条款。三是加强对保险产品审查力度。对财产保险公司700多个在售产品进行了清理修订,对人身保险公司的105个产品条款进行重点审查,有效保护了被保险人利益。四是进一步完善精算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和《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促进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创新与规范。建立和完善非寿险精算制度,提高非寿险产品定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在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和分析监测。制定了交强险统计制度、养老保险统计制度和保险外币统计制度。推出了保险业与宏观经济相关关系指标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初步成型。二是组织开展保险统计现场检查,促进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三是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发布“保险术语”标准,制定保险业标准化五年规划和“银保数据交换”标准。四是发布保险业“十一五”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开展保险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出台《保险信息系统应急协调预案》。五是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加强。首个保险业务稽核软件投入使用,保险产品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此外,保监会网站在政务公开、信息披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一是财税政策环境明显改善。推动下发了《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协调新型寿险产品免征营业税的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共有22家寿险公司的38个万能寿险产品被批准免征营业税。积极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新会计准则,并就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进行部署和培训。二是保险进教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部与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保险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加强保险教育,这事关保险业发展的百年大计。三是宣传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共召开新闻发布会13次,31家中央和首都新闻单位采写的保险新闻报道6100多篇。委托保险学会开展了近百万人参加的保险诚信教育知识竞赛。安徽、大连等地积极开展保险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三进入”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国务院派驻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在财务和经营行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顾2006年,保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部委、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是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保监会向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对长期关心和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保险业发展实际,经过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发展道路。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保险业,我们有几点初步的认识。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险业发展全局。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道路,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发展之路。国务院23号文件作为中国保险业的纲领性文件,是科学发展观在保险业的具体要求和集中体现。在新时期新阶段,保险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把国务院23号文件贯彻好、落实好,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保险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保险业前进中的问题。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增强保险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又好又快做大做强保险业。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和消除,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在提高引领发展能力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必须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放在金融工作的重要位置。保险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大的创新,都会带来发展的一次飞跃。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拓展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第六,必须始终坚持把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作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依靠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保险业,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得出的宝贵经验,是对传统保险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的必然要求。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加强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关于当前保险业的形势
(一)对保险业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
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宏观形势看,发展的外部条件十分有利。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有利于保险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是从行业自身看,我们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6%,是国民经济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保险公司总资产是2002年的3倍,保险密度提高了81.2%,保险深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保险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保险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保险行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保险业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在金融业中率先完成了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先后有5家保险公司成功在境内外上市,现代保险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对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是从政策环境看,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保险业发展,多次对保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指出,保险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保险业发展有利于稳定人们未来预期,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这是关系全局的一件事。国务院23号文件发布后,保险业在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布局中的定位更加清晰,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保险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把保险业纳入自身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社会各界对商业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逐步提高,保险业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
在看到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保险业应该以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认真审视发展面临的差距和挑战。一是与国际保险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仅为2.8%。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仅为55.3美元。保险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3.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二是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与国外先进保险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治理结构建设形似而神不似,保险企业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业务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公司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强,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保险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三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社会对保险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逐步发展,以及不同金融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的不断增强,保险业还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行业竞争的压力。
总体来看,保险业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保险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更加刻不容缓,更加迫在眉睫。放慢速度,就意味着相对退步;原地踏步,更无异于自甘落后。
(二)着力解决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给予了充分肯定。发展的形势越好,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真发现和解决保险业前进道路中的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保险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第一是风险防范问题。保险业把风险防范作为行业的生命线,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保险公司改制上市前,保险业整体面临着资本金短缺、偿付能力不足、不良资产难以消化等困难,风险防范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如果不加快改革发展,行业发展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偿付能力监管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保险业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监管“三管齐下”的防范风险整体思路,努力实现行业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统一。一是提高了偿付能力。保险公司通过改制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和引入外资,补充了资本。目前保险业实收资本1039.5亿元,是2002年的2.9倍。二是存量风险特别是历史遗留的利差损风险正在逐步化解。中国人寿通过改制上市,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股价不断攀升,不仅实现了国有保险资产保值增值,也为化解利差损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通过业务发展、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投资收益等多种途径正逐步得到解决。三是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强寿险预定利率管理,防范产生新的利差损;及时规范车贷险业务,防范化解车贷险风险;严格资金运用监管,保证保险资金安全。总体上看,保险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偿付能力充足,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受保险行业特性的影响,保险业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保险业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要特别注重防范化解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定价风险。定价风险在寿险领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利差损。上世纪90年代末在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我国寿险业曾经出现过利差损。在产险市场上,由于恶性竞争,部分大型商业险产品实际定价过低。随着保险费率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果保险业在公司管控、定价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跟不上,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定价风险。二是投资风险。随着保险资金的快速积聚,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不断加大,保险资产期限错配风险、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值得重点关注。随着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正在逐步进入一些全新的领域,对这些领域,保险业在投资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和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其中潜在的风险,必须慎之又慎。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风险。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管理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医疗积累的准备金,可以说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公司治理结构出了问题,这些钱就可能被违规使用,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前几年,保险公司在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方面出了一些性质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防范不合格股东把保险公司当作融资平台,是保险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四是内控不严的风险。内部控制薄弱,对金融企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我国保险公司的内控严密程度和执行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公司,财务数据不真实、账外账、内外勾结侵害公司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内控不严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方面要避免盲目乐观,轻率冒进。风险是一个动态和变化的概念,防范风险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认为现在保险业风险防范的效果比较好就放松警惕,风险就有可能逐步积累。另一方面要反对固步自封,无所作为。保险业要更好地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最终还是要通过发展提升整体实力。把防范风险和行业发展割裂开来,因为害怕有潜在风险就不敢发展,不仅无法满足和谐社会对保险的需要,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也无法真正提高。
第二是增长方式问题。近年来,保险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发展粗放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保险业的粗放发展主要体现在“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高投入突出表现在一些公司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设机构、铺摊子,主要通过加大投入谋求外延式扩张,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的能力不强。高成本突出表现在公司管理水平比较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不断攀升。高消耗突出表现在公司依靠简单的费率和手续费竞争占领市场,保费大量流失,行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低效率主要体现在对保险资源的利用比较粗放,部分公司追求短期利益,对保险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保险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发展结构方面,当前保险业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不尽合理,尤其是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处理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保障型产品与投资型产品,短期性业务与长期性业务等方面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三是创新能力问题。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保险行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虽然保险业在个人营销制度、银保合作,以及在分红产品、责任险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业务发展,但总体上看保险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时候消费者不买保险不是因为没有保险需求,而是市场上没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
保险业创新能力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原因。有的公司不愿意花气力创新,热衷于跟风,缺乏差异化的经营理念,发展主要靠分割现有的市场蛋糕,而不是思考怎样把蛋糕做大;有的公司不知道该怎么创新,没有认识到消费者的需求是创新的根本推动力量,创新脱离实际,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还有的公司认为发达国家保险市场销售的保险产品也相对稳定,市场不可能总是有大的创新,没有认识到创新既包括大的突破性创新,也包括小的连续性创新,产品、服务和销售只要向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向走一步,就是创新。二是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在保险公司整体的资源配置上,创新还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人力物力的配备都显得薄弱。产品开发部门与销售部门、投资部门的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产品开发与消费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也难以充分把握资本市场变化给产品创新带来的机遇。三是缺乏对创新的应有保护。一家公司承担创新的成本,整个市场分享创新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创新热情。
第四是诚信经营问题。诚信问题是困扰保险业的一道难题,也是社会诚信问题在保险业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们在加强诚信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讲诚信的问题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赔难。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按合同约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承保容易理赔难”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销售误导。在保险销售环节,故意隐瞒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不充分说明“除外责任”,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三是弄虚作假。经营不够规范、数据失真、报表不实、赔案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认识不高。一些从业人员,甚至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于保险业的重要意义,对诚信建设抓得不紧。二是管控不力。部分公司对保险营销员和保险代理机构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为造假和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惩治不严。部分公司从短期利益出发,对不诚信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加以包庇、纵容,使失信行为难以得到有力的处罚。
诚信服务赢得客户,规范经营赢得市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诚信经营越来越重要。如果诚信建设抓得好,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消费者就会为保险业做免费宣传,这种宣传的效果是任何广告也无法比拟的。诚信建设如果做不好,不仅会损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会降低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度,动摇保险业的群众基础,影响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我国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市场、保险经营者、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消费者都还不成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对问题的本质和成因有清楚的认识,并在保险业发展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我们要把解决存在的问题作为保险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三、关于2007年的保险工作
2007年是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实施保险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按照“速度、效益、诚信、规范”的要求,着力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着力深化保险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着力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着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开创保险工作新局面。
2007年保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强化责任,重在落实。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要把宏观政策和微观执行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23号文件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执行力,创造性地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居安思危,防范风险。要始终把防范化解行业风险摆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分析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完善三支柱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风险的五道防线,增强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着眼长远,夯实基础。要立足于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实际,夯实行业和监管两个方面的基础,使保险业始终在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进。要努力做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积累和准备,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凝聚力量,营造环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激发保险业全体干部职工共谋发展的热情。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协作,努力营造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007年的保险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和谐社会能力
保险业要充分发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以发展“三农”保险为重点,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是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准备金制度建立,化解农业巨灾风险。三是鼓励引导保险公司针对农民的需求,加强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满足农民在养老、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的保险需求。四是鼓励保险中介机构深入乡镇、农村,解决农村服务网点不足问题。
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一是将已经与有关部委联合发文的领域作为重点,推动保险公司和各地区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特别是加快煤炭等高危行业、旅游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强制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力争取得重点突破。二是继续加强与有关部委沟通合作,将责任保险纳入社会应急机制,拓展责任保险发展空间。三是继续完善交强险制度,建立和完善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挂钩的费率浮动机制,建立交强险信息平台,探索建立机动车互碰免责机制。
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动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发挥寿险在长期资金积累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方面的优势,优化养老保险产品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二是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争取将团体养老保险纳入各地养老保险优惠政策。三是探索通过合资或吸收外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引进在养老保险领域有专长的外资股东,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四是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探索保险业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后市场化运作的途径。
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一是探索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促进健康险行业数据和信息交流,建立行业数据标准,形成数据共享机制,提升保险公司数据积累和分析能力。推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社保机构的合作与数据共享。三是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保险公司为社保部门提供具体经办服务。继续做好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是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线。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准入程序。鼓励优质资本特别是信誉和经营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保险业,探索银行参股、重组和并购保险公司。鼓励设立区域性和专业化保险公司。建立健全保险市场退出机制。规范保险公司的重组和并购。二是审慎推进寿险费率监管制度改革。在部分地区和个别险种进行试点,密切关注防范试点中的产品定价风险。三是进一步推动深圳特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保险改革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探索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模式。
进一步深化保险公司改革。一是按照国务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重在改革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好中再集团注资改制、重组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二是已经改制上市的保险公司要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加快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加强与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三是支持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促进保险公司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资本实力。
大力推进保险创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要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保险业要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关键要靠创新。一是抓好五个方面的创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经营管理和销售方式,创新保险监管和调控手段。二是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活力。要尊重企业创新精神,继续探索建立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三是正确处理推进创新和加强监管的关系。合理把握监管力度,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和方式,既要更好地支持和引导保险创新,又要有效防范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监管和创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一是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二是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三是逐步扩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由单一管理保险资产向综合管理社会公众资产转变。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中资保险企业在境外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发展,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出口、对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和落实外经贸政策方面的作用,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
(三)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保险产品大众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险业要科学合理地开发保险资源,把行业资源投向能够充分发挥保险业核心优势的领域,继续在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
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是对产品结构进行动态调整。支持有效益、有市场、群众急需的保险业务发展,鼓励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二是扶持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研究鼓励和引导中小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潜力的中小公司发展,实现不同规模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三是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支持中介机构建立全国性服务网络,推进保险中介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努力探索银行、邮政与保险深层次合作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兼业代理机构。探索农村营销员资格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普遍推行保险营销员挂牌展业制度。
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一是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保险市场协调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保险业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率先发展。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保险业要以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鼓励中外资保险公司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增设机构。二是统筹城乡保险市场发展。要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保险服务网点还不健全的状况,鼓励通过设立支公司、营销服务部或者保险代理、保险经纪机构等多种途径,健全县以下保险服务网络,使保险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三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开发,努力提供适合少数民族群众需求和承受能力的保险服务。
大力推进保险产品大众化。保险产品能不能走进千家万户,保险业能不能有生命力,关键是能不能在产品标准化和保单通俗化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保险产品大众化问题。一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和购买能力,开发保障适度、价格合理、手续简便的保险产品,使人民群众信得过、用得上、买得起。二是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堵塞各种“跑、冒、滴、漏”现象,有效控制经营成本,降低保险产品价格。三是充分发挥专业中介机构在保险产业链中的作用,鼓励保险公司将成本相对较高、不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委托给专业中介机构,让消费者得到低价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四是不断探索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的销售方式,规范传统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四)加强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切实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
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研究部署。
2007年的监管工作,要以“四化”建设为目标,即监管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设;以“五管”为重点,即加强高管人员管理、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努力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监管实效。
强化高管人员管理,健全责任追究制。一是严格审核董事和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确保董事和高管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建立董事和高管人员的定期教育和风险提示制度,对行业发展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高管人员,要及时清除出保险队伍。二是建立健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责任制,落实《国有保险机构重大案件领导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对造成重大经营风险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进一步明确保监会各部门、各保监局在防范风险方面的职责,严格执行《保险监管问责制试行办法》,对因监管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查明责任,严肃处理。
加强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一是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落实《关于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确定风险管理责任,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二是防范资产管理运营风险。发布保险资金管理办法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指引,继续推行保险资产托管制度,及时披露有关信息,科学评估投资业绩,提高资产管理透明度,构建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鼓励中小公司委托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发布保险机构交易对手风险和债务投资工具信用风险的管理指引,制定保险资产管理监管办法和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规范投资运作行为,建立保险资产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切实防范跨市场、跨行业风险。四是继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和渠道,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和境外投资,发布债权和股权投资计划管理指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化产品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试点,研究投资优质企业股权管理政策。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一是各公司要逐步建立健全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独立董事、总精算师和合规负责人制度,设立内审、风险管理和合规等部门,按照规范的流程定期提交内控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合规报告。二是制定配套制度,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章程必备条款指引、保险公司董事会基本规范等。三是通过非现场检查和抽查等方式,检查督促公司落实《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对落实不力、进度缓慢的公司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四是着手研究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和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五是对问题公司采取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对重点公司加大关注力度,防止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引发的风险。六是强化内控执行力,加强对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规范和指引,充分利用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等手段,定期检查和评估业务风险及经营合规性。
继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一是继续做好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修订《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研究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偿付能力监管。二是增强偿付能力监管的执行力,将分支机构批设、高管人员任职资格、产品审批与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密切挂钩。三是建立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强化资本约束。加强对保险公司各类融资行为的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规范保险公司的融资行为。四是建立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偿付能力监管机制,提高偿付能力监管效率。
加强和改善市场行为监管。一是严肃查处虚挂应收保费、虚列营业费用、做假账虚增保费、设立账外账和资金体外循环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严重、影响恶劣的公司,依法严肃处理。对同一地区、同一公司多家分支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严厉处罚负有管理责任的上级公司和相关高管人员。三是根据《反洗钱法》的要求,会同人民银行研究制定有关保险业反洗钱的具体规章,遏制利用保险洗钱的行为。四是加强对现场检查的督促和指导,强化后续监管和制度建设,加大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披露力度。
加强对保险市场的宏观调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一是制定全面反映保险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质量等状况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利率、汇率等政策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二是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强化保监局的现场检查和处罚职责,保监会机关主要负责法人机构监管、政策法规制定、市场运行调控、公司治理结构和偿付能力监管等,同时要加大对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市建立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加大跨境保险业务监管力度,加大与境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境和跨行业传递。三是研究探索分类监管。根据保险公司在资本结构、业务特点、风险状况、经营地域等方面的区别,确立不同的监管重点,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继续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研究拓宽保险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改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五)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塑造行业诚信形象,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任何行业的持续发展都十分重要,对起步晚、基础薄弱的保险业尤为关键。
加强诚信建设。一是完善行业服务标准。继续推广保单的标准化和通俗化。推行保单销售后100%回访制度。继续完善理赔服务标准,提高理赔效率,继续研究和试点小额纠纷调解机制,着力解决理赔中存在的失信问题。二是加强诚信宣传和诚信教育。树立一批讲规范、重服务、守信用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塑造行业诚信新形象。三是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险营销员和中介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坚决打击欺诈、误导等破坏市场信心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兴业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在人才吸引方面,要面向行业内外和境内外,吸引选拔保险业当前发展急需的精算、财会、法律等专业技术人才。探索建立适合保险业发展实际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实施保险业部级课题研究制度,申请在保监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做到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起抓,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一起抓,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一起抓,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抓。要更加重视保险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保险系统现有职业培训学院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保险营销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要把每个人放到最适合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加大保监会系统干部交流力度。结合《公务员法》实施,加大保监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启动监管部门与保险机构之间的干部交流与挂职锻炼。
加强保险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保险法》的第二次修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条例的起草工作。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的立法和规章制定。针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出台《行政处罚指导手册》,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的执法标准。建立重点规章实施的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已发布的规章进行立法质量评估。
推动统计和信息化建设。一是按照新会计准则修订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和标准,解决好新旧会计准则下的数据衔接问题。研究建立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全科目、大集中、全口径、分币种”的统计制度体系。二是开展以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重点的统计质量检查。适时出台《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三是加快制定行业信息标准,加强“保险术语”等基础标准的推广应用,推动标准化五年规划的实施。四是完成“保险监管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扩初设计。启用人事、保险营销员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监管信息系统。五是全面实施保险业“十一五”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开展保险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等级保护、灾难恢复管理等工作,加大信息安全现场检查力度。
营造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发挥好社会和行业两个积极性,优化保险业的发展环境。在政策环境方面,争取国家对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给予支持。在社会环境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加强保险品牌研究及建设,增强保险消费者的认同感,提升行业公信力。在舆论环境方面,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着力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以及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进展,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精神风貌
保险业是一个服务行业,作风建设关系到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关系到广大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全行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行业。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要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正确分析保险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驾驭保险市场的能力;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运用科技知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能力;要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提高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的能力。
振奋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业作风。当前,保险业的作风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抓发展没有思路,搞创新没有办法;追求享乐,铺张浪费,消费相互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比贡献比待遇,不比能力比位置;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工作中不注意发扬民主,存在一言堂现象。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还在部分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我们要按照“求真务实、严格管理、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十六字方针,扎扎实实抓好行业作风建设。要坚持“求真务实”。密切结合保险业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多提出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思路和办法,多解决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严格管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既是对同志高度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事业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严格学习纪律、严格工作纪律、严格作风纪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保险人才队伍。要坚持“艰苦奋斗”。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使勤俭办事和勤俭立业在全行业蔚然成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要坚持“团结奉献”。对物质和待遇的追求是有限的,对精神和事业追求是无限的。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已经比较优越,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和高管人员,只有讲团结、讲奉献,把个人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事业无限的追求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全面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意见》的落实,加快构建保险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按照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部署,开展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的检查验收,着力查处涉案金额大、涉及人员多、影响恶劣的商业贿赂案件。深入研究保险业商业贿赂的成因、表现和规律,建立防治保险业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重要信访举报案件的核查督办力度,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
同志们,保险业已经进入发展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为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
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5日)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和 金融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 开放历程,总结发展经验并指导今后的实践,对于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2008年对全 球金融业来讲也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仍在不断扩散,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安全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 了巨大挑战。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应该从国际金融危机 中汲取深刻教训,使金融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 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下面,我就保险业改革发展谈几点 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保险业的三十年是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 三十年来,保险业主动置身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改革开放之 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 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2.9万 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到今天,保险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成为支持投资、扩大消费 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成为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 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转 变发展方式,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保险业发展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险业务发
展快。2 0 0 2到2 0 0 7年的五年间,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 18.2%,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全国保费
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 入的总和。2008年1至10月,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6.6%。目前保险业总资产3.2亿元,是2002年的5倍。二是市场主 体发展快。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20家,比2002年增加73 家。共有省级分公司1114多家,是2002年的8倍。初步建成 了多种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 保险市场体系。一批保险公司茁壮成长,竞争力逐步增强。在A股上市的三家保险公司占国内A股市值的比例接近7%。三是服务领域拓展快。十六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保 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大量 涌现,一大批保险产品从无到有,保险功能从主要集中在经 济补偿功能,向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拓展。
保险业发展好主要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得到有
效防范。2002年以前,保险业整体净资产为负数,主要的公 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历史包袱沉重,保险公司缺乏风险防 范意识和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保险业净资产已经达到 2486亿元,历史遗留的利差损包袱得到基本控制,保险公司 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正在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 道。几年来,我们化解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车贷险等新 的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保险保 障基金制度,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目前,保险保 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30亿元。二是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不 断提高。在金融行业中,保险业对外开放早,市场化程度 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保险业发展 的活力。十六大以来,我们从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大幅度削 减行政审批、减少对保险产品定价和产品服务创新的限制、促进保险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保险业市场化 进程,保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同 时,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外资的进入不仅没有对保险市 场安全造成大的冲击,而且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了 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发展模式逐步转 变。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通过制度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目前共有 部门规章39项。过去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创业热 情、依靠增量要素投入,行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不健全,也容 易积累风险;随着保险业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司经营和 政府监管的规则更加明确,全行业依靠制度、依靠管理和依 靠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保险业的三十年是不断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三十 年
保险业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得益于我国经全国版·文献 9 济社会的大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三十年来,保 险业不断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保险业的生产力。
(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保险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表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正是有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同一 片天、同一块地才焕发出巨大的活力。保险业三十年的改革 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 保险业发展道路的过程,是不断回答中国保险业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的过程。特别是党的 十六大以来,思想解放极大地开阔了保险业发展的视野,拓 宽了保险业发展空间,全行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和热 情。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十六大以来,保监会明确提 出,保险业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这克服了“就保险论保险” 的思维局限,引导保险业逐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二是不断丰富保险功能。根据保险的本质属 性和国家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提 出保险具有社会管理功能,丰富了保险功能的内涵。在保险 功能理论的指导下,保险业进入服务社会建设的广阔领域,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保险业到现代保险业的转变。三是保险理 论和理念的创新。紧密结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积极探索保险 业发展规律,提出了保险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保险业发 展道路理论,以及保险业科学的监管理念,保险市场调控论 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为应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新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为保险业改革 创新指明了方向。
(二)改革的深入推进是保险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有 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十六大以来保险业的大发 展,也源于改革,得益于改革。一是改革为保险业创造了良 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推动了风险保障模式、经济金融运行模式和社会管理模 式逐步市场化,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改革激 发出的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 收入水平提高,扩大了全社会的保险需求。二是行业的制度 机制改革释放了保险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市场准入机制的改 革,加大保险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予保险公 司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保险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 过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保险资金集中运用,稳步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 和流动性。三是保险公司改革推动了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保险业始终把保险公司改革作为保险业改革的主 要任务,以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基础实现组织形式的 转变,以保险公司境内外上市为契机促进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巩固和发展改制上市成果为新起点推动经营机制的转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实现了股份制的组 织形式,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有6家保险 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多家公司实现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 者,优化了股权结构。保险公司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促进行 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
(三)对外开放为保险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我国三十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坚定不移地 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参与金融全球化和维护保险市场安 全的能力。一是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市场效率。保险业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 有关承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呈现出合作共赢、优势 互补、和谐发展的全面对外开放新局面。共有超过600亿元 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 司进入我国保险业,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 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一些国际知名的金融保险集团,以及在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领域有专长的外资保险公司逐 步进入国内。与外国资本共同进入我国的还有先进的保险经 营理念、营销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推动了国内保险公 司的改革创新。二是对外开放增强了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 话语权。2007年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0位,我国保险市 场已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保监会加入国际养 老金监督官协会。当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 督官协会的执行委员。承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 会。加强中美、中欧双边和多边保险监管合作,发起建立亚 洲保险监管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
(四)现代保险监管不断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 障
伴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也在不断进步完 善。保险监管逐步从人民银行的一个处发展成为一个正部级 单位,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工作的重视,说明了 加强监管对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抓监 管、防风险、促发展,在完善现代保险监管方面进行了积极 和有成效的探索。一是坚持科学监管。在吸收借鉴国际保险 监督官协会的核心监管原则基础上,推动偿付能力监管进入 实质性实施阶段。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构筑了以公 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
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五道防线。二是坚持有效监管。在权衡监管成本和
监管效益基础上,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股东约束 和市场约束。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重点提高信息的及 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有效 结合,提升监管的效率。三是坚持依法监管。大力加强保险 监管的规章制度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保险经营和监管主要 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为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提供了法制保 障。同时,狠抓保险监管的执行力建设,提高监管队伍依法 行政的能力。四是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 保险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完善精算制度、推进行业 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行业发展搭建起高速公路。加 强保险宣传和舆论引导,推进保险教育和保险知识普及,不 断优化保险业的发展环境。
三、新形势要求保险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总结近三十年来的保险实践我们有一个基本体会,保险 业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当前,保险业站在新起点、新阶段,自身改革发 展和服务大局的任务更加艰巨。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市 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运行也正在 经受多方面严峻考验。面对这一形势,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提振经济,这为保险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件。从社会需求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保持经济 长期平稳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变。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 大国内需求的措施,特别是在保障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发展社会事业、刺激消费等方面的政策,都需要配套的 保险保障服务。从行业实际看,尽管近年来保险业改革发展 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在内部管理、基础建设、专业人才等 方面还存在差距和不足,迫切需要在科学发展中积累经验、壮大实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 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行业特点,充分发挥风险保障功能。要 继续坚持以养老、健康、农业、责任、巨灾保险为重点,不 断提高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未来一 个时期,要特别重视发展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党的十七届 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 业保险制度,保险业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方向,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今年以来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 灾害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险业应该在建设国家巨灾风险分散机 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遵循保险业的经营规律。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有其 自身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不仅会给公司的 持续稳定经营带来较大风险,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 发展。要深入把握宏观经济周期和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特 别是研究在经济下行周期如何促进行业平稳发展。要深入研 究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规模和速度转化为效益的提高和 竞争力的增强,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相协调,规模与效益相 统一。
第三,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必然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从供给 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开发真正符合人们需要、定价合理的 多样化保险产品,努力做好各项保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要求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惩处各种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第四,高度重视风险防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警示 我们,必须将防范化解风险置于保险监管工作的首位,任何 时候都不能动摇。从全球历次金融危机看,金融体制机制不 健全始终是金融风险产生、积累和扩散的根源。我国保险业 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体制机制上仍然存在不少诱发金 融风险的因素,这要求我们把制度改革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 根本途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重 点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 管理资源、堵塞管理漏洞,更有效地维护金融保险市场的安 全稳定。
这次保险学会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是一个 很好的活动。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而理论研究的深入,一方面要求我们总结经验以指导实践,一方面要求我们面向 未来不断创新。新一届保险学会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围绕中 心、服务大局,在加强保险理论研究,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方 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学会工作也有新的进步。希望保险学 会再接再厉,按照会党委对保险学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 对保险业突出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总结保险业改革 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反映保险业的 呼声。真正把学会建设成一个学术交流、激荡思想的平台,一个促进行业和谐发展、推动行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谢谢大家!
第三篇:吴定富主席在中国保险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发挥保险行业价值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吴定富主席在中国保险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19日)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中国保险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保险学会在换届以来,不断推进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活跃学术氛围,推动保险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学术年会以“价值、创新、社会责任――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为主题,对关系行业改革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创新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日益重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实现企业、行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经营除了具有金融业的负债性特征外,还具有保障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保险业能否承担好社会责任,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及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保险业结合行业自身实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发挥风险管理和投融资功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政府社会管理、企业经营运作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在实现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风险管理,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手段。首先,保险业通过参与管理自然风险,促进了国家灾害防范与救助体系建设。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约1.7万亿元,通过及时提供经济补偿,帮助企业和人民群众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对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与气象等相关部门合作,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灾害预防、损失控制及应急救援等服务与支持,推进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全社会灾害应对抵御能力。其次,保险业通过参与管理社会风险,促进了国家安全生产保障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风险因素不断增多,特别是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风险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对政府社会管理带来挑战,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伤害和损失。保险业通过各种责任保险产品,积极辅助政府进行相关领域的社会风险管理,化解生产、医疗、交通、环境污染等领域的矛盾与纠纷,降低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二)积极服务民生,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立足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覆盖面。截至2011年3月,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3.1万亿元,保险业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养老体系建设方面,保险业在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目前保险公司共受托管理了3万多家企业的年金,占全部受托企业的97%,受托管理金额1200多亿元,投资管理的基金1100多亿元。通过推动企业年金发展,丰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层次,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
在促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2002年以来,健康险业务累计赔款与给付1300多亿元,为人民群众健康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保险业发挥保险公司在费率精算、资金管
理、费用支付、机构网点等方面的优势,为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在128个县(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3455万人,赔付补偿1600多万人次,有效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疗保险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保险业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投融资及风险保障功能,为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三农”发展方面,2002年以来,保险业配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农、畜产品为重点,着力推进“三农”保险发展。2010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35.7亿元,是2002年的近30倍,覆盖农户1.4亿户次,支付赔款100多亿元,共有约2100万户次的受灾农户得到补偿。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包括农房、农机具、小额信贷及农民养老、医疗等保险业务,为农民生命财产、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在拉动投资方面,通过直接或间接等方式,先后投资了京沪高铁、南水北调、南方电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截至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突破5万亿元,运用范围涉及债券和股票等虚拟经济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等实体经济领域。在促进贸易出口方面,2002年至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对外贸易与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便利出口企业贸易融资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出口信用保险在稳定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扩大内需方面,通过发展消费领域相关保险,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保险累计保险金额2000多亿元,住房按揭保险累计保险金额近4万亿元。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启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对投保企业因环保责任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同时,利用保险费率杠杆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正是由于保险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了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改善了行业形象,实现了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和谐统一,全行业整体实力、竞争力、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保费收入达到1.45万亿元,是2002年的4.8倍,八年间翻了两番多,目前国际排名第六位;全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是2002年底的7.8倍,八年间翻了近三番;资本金超过4000亿元,是2002年的12倍。
但同时也应看到,与其他行业相比,与全社会的期待相比,保险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保险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不够,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而忽视了保险业作为负债性经营的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企业经营活动与国家、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险企业在利用经济社会资源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当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保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和途径有待创新。目前保险产品与服务、公司经营管理仍限于传统模式,一些新型风险领域保险业还不能深入参与管理,一些人民群众需要的保险增值服务还不能有效提供,一些公司的经营及业务管理流程还不能支持保险服务创新的需要。同时,保险市场上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不诚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制约了保险业在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承担社会责任。
二、新形势要求保险业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建设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4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日趋多样,中国正从一个有潜力的新兴保险市场,成长为全球重要的保险市场。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保险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例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保险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经营活动涉及到投资消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是贯彻实施国家战略部署和调控政策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保险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继续深入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保险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求保险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社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辅助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需要保险业创新服务方式和途径,辅助政府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政府和市场机制协同发挥作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促进民生发展要求保险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就业、社保、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都要建立健全保障人民基本需求的制度。这一进程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对保险业来说,不仅要继续发挥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还要创新服务途径,在提供商业保险服务的同时,继续探索为政府经办、代办服务等形式,积极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保险业承担好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新形势下,企业及行业的社会责任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既要承担持续盈利的经济效益责任,又要履行依法诚信经营的法律道德责任;既要承担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责任,又要承担支持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公益责任。保险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需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企业发展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对保险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宏观政策,找准保险服务的切入点,既可以支持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民生,又可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与民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二是保险经营与诚信建设的关系。诚信是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险业的立业根本。诚信理念应贯穿于保险经营与服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加强销售和理赔环节的诚信建设。进行产品宣传与销售时,要强化产品风险提示,认真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进行理赔时,要严格执行理赔服务标准,快速查勘,及时赔付。
三是产品创新与消费者权益的关系。保险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风险保障,为消费者分散和转移各种自然及社会风险。保险产品创新要立足风险保障功能,注重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既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风险保障需求,在产品创新中过度放大投资和理财功能;也不能脱离我国金融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盲目照搬国际金融保险创新的做法。
四是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应该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效益基础上,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社会价值。保险企业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要积极承担对国家、对社会、对民生的责任,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既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好商业性业务,又要根据国家战略和政策需要发展好政策性业务;既要为富裕
人群和优势产业服务,又要为弱势群体和新兴产业服务;既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创新发展理念,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保险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形势,面对新的社会责任要求,保险业必须创新理念,发挥行业价值,提高服务能力,以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在行业发展中服务和保障民生。
(一)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企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和服务理念,从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会责任。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保险服务中体现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对国家、对社会及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来提供保险服务。
(二)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建设
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加强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的风险管理与保障,支持新能源、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继续鼓励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口企业,促进对外贸易方式转变。
(三)以支持政府社会管理为主要途径,促进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保险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冲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辅助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责任保险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着力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参与风险管理,促进政府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满足人民群众保险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民生改善
民生责任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业务领域,包括小额保险、三农保险、健康养老保险等业务领域,促进民生发展和民生改善;另一方面,加强诚信建设,提升承保与理赔服务质量,规范电话、网络等新兴销售模式,使人民群众享受到诚信、便捷、专业的保险服务。
同志们,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价值,积极履行保险社会责任,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需要,是新阶段保险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需要,对保险业既是新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保险业既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又要积极创新,努力实践,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县委全会上的讲话
在县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省、市全会精神,认真谋划我县“十一五”工作,全面总结2005年工作,精心部署2006年各项工作。刚才,**同志简要传达了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同志对“十一五”规划建议进行了说明,并就2005年和2006年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部署,会上,对2005年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中做出优异成绩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再次向受到大会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贯关注**建设、支持**发展的纳税大户、商界精英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落实“十一五”规划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是制定方针、谋划决策、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先导条件。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正视差距,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1、回顾看成就,增强“绩效”意识
如何看待“十五”,这是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的首要着眼点。“十五”时期的五年是**经济大发展、社会事业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举措,城区“三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五年来,我们的区域经济一路高歌。财政收入五年三大步,分别在全市率先过1亿、2亿、3亿。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3%,成为**发展的支柱财源。五年来,我们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成功改造百年西园,建设少儿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等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开展大规模市容“民心整治”工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秩序井然有序,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五年来,我们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创新实践社区党建“三三四”模式,着力构筑“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大服务板块,社区建设、群众文化和扶贫帮困等各项工作在全国取得荣誉,实现了内与外、上与下、富与贫的全面和谐。总之,“十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区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的投入和积累、发展和变化、成绩和效果都为“十一五”的发展聚集了能量,增添了后劲,奠定了基础。回顾“十五”的可喜成就,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我们感到来之不易,更觉得令人鼓舞,对**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充满期待。
2、对比看差距,增强“危机”意识
在总结“十五”、谋划“十一五”过程中,我们应当看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挑战还不小,实现崛起的瓶颈还不少。一是与上级要求比有差距。在这里跟大家算个帐,我县财政收入去年完成了3.3亿,按照市里今年下达的目标,将达到4.1个亿,同比增长24%,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增长,到“十一五”结束,我县财政收入将达到近10个亿,年均净增一个亿,而**区工业比重较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年均净增一个亿的压力很大。二是与先进县区比有差距。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与先进地区差距拉大和被兄弟县赶超的危机,一些县区发展速度很快,财政收入增幅、招商引资总量都大大超过我们,如果还是抱着“小富即安”、“慢慢发展”的思想,我们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就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三是与群众愿望比有差距。这几年我们在为群众谋利益方面做了一些事,但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很好适应城区发展需要,社会矛盾协调难度大,城区贫困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因此,谋划“十一五”发展,必须要居安思危、正视差距、自我加压,在后进中争先进位,在追赶中加快发展。
3、全局看发展,增强“机遇”意识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善于把握全局、抢抓机遇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必然要素。前几天,蔡市长在参加**人大代表团座谈时就提出:**区要按照“建设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完善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培育支撑100万人口的产业”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打造中心城区。我认为“三百”目标的提出是**加快发展重要契机,如何把握大局,跟进服务,做好准备,打牢基础,是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在打牢功能基础上有所准备。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完善10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力争完成100亿元投资,这对于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大发展促进城市大建设、城市大建设反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主动跟进服务,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二是要在打牢产业基础上有所准备。蔡市长在座谈会上提出:**区要积极跟进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做大三产的同时,拓展二产发展空间。这既是市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也是我县发展工业、升温工业的信号,我们要积极跟进沿江产业带的发展机遇,利用特色资源,包装工业项目,吸引客商投资。三是要在打牢环境基础上有所准备。一个地方建得再好,不管理不行;发展再快,不稳定不行。实现“三百”目标,更需要秩序井然、安定祥和、温馨舒适的环境,这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当前城市管理、治安整治的良好势头,用文明装点城市,用稳定保障发展,提升市民素质,营造和谐环境。总之,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只要我们坚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言大于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城区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二、突出重点,把握内涵,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县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刚才,**区长就“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作了说明,并对今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
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在建议中,县委提出要着力实施“开放先导”、“商贸中心”、“环境品牌”、“社区特色”、“平安家园”战略,努力把**建设成为赣、鄂、皖毗邻地域最有潜能、最具活力、最显特色的商贸物流大埠、休闲旅游名城、和谐文明新区。这个指导思想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功能定位,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美好蓝图。因此,落实“十一五”规划,必须要把握好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努力走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1、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
科学发展首先要快,快是前提;关键在好,好是准则。“快”,就是要抢抓发展机遇,扩张经济规模、提升总体实力;“好”,就是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持续发展。一是强化开放意识,要着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始终把开放作为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定不移推进大开放,着力提升开放水平。要充分发挥**“联南通北”“承东启西”的便捷交通优势,加快与沿海开放城市和周边发达地区的体制机制上的互动对接,主动参与地区化的产业分工合作,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壮大本土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机制互补的格局。二是调优发展结构,都市商贸产业是中心城区实现大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要按照“优势提升、错位发展、区域集中、开发集约”的原则,着力实施“商贸中心”战略,合理规划**现代都市产业发展布局,提升商贸中心地位。大力实施“空间战略”,着力发展资源消耗小、产出效益高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兴都市商贸产业,突破城区中心城区发展土地制约,进一步凝聚商气、汇聚财气、聚集人气,加速推进都市产业的发展。三是增强发展后劲,要充分运用东部城郊可用土地资源,积极争取政策松绑,依托石化总厂产业优势和便捷的水陆交通资源,大力发展石化下游产品等各类工业项目,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工业项目新的突破。
2、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
科学发展是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的过程,经济发展是目标,社会进步是根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和睦、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为此,一是要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环境是城区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全力推进“环境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属地化进程,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交通整治、环卫保洁、秩序管理、美化亮化”和“文明创建”“4+1”模式,努力解决好“单打一”、“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职能社会化改革,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卫生环卫事业,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二是不断维护城区秩序稳定,要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建立并启动区社区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的前置化,有效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完善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整治社会治安,创建平安**”活动,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四式”模式,降低城区的发案率,确保治安安全。建立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加大排查力度,消除公共场所安全隐患,确保公共安全,保持城区安定祥和。三是不断满足群众各类需求,要着力实施“社区特色”战略,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平台,做大“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大板块,完善社区服务热线,吸引更多商家加盟,实现社区服务的多领域覆盖,满足不同层次居民需求。深入推进“一对一”帮扶,进一步完善“爱心储蓄”富帮贫工程,办好“爱心超市”,努力创新扶贫帮困新机制,努力构筑“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其它部门参与、社会整体联动”的帮扶格局,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3、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统一
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谋划长远首先要立足当前,尤其要抓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的工作刚才**县长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我再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明确责任。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很重,有些指标需要通过努力争取才能实现,有些目标需要通过不懈追求才能完成。因此,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强化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行无借口、落实无条件、目标无折扣”的理念,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要按照县委、政府“四横一纵”分工安排,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强力推进,确保全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要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把握热点,打造亮点,努力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寻求大的突破。在经济建设方面,要着力推进商贸物流建设,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提升市场品位;要着力实施“农改超”工程,提升消费品位;要适时启动沿江工业,力争今年在工业项目上实现大的突破;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城市建设方面,要全面实施以“彬彬有礼过马路”为突破口的城市管理“4+1”模式,不断丰富文明创建内涵,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在维护稳定方面,要突出抓好三件事,即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流动人口“四式”管理模式,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在社会事业方面,着力实施“社区特色”工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扶贫帮困机制,增强居民群众的归属感。三是要狠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各条战线、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机制,尤其是要按照“四横一纵”的责任分工抓好跟踪督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严查不落实、难落实、假落实等问题,确保“谋一事、干一事、成一事”。
三、加强党建,提升素质,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核心党委”、“强势政府”和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和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
1、牢记“勤政”这一主旨,塑造“一流形象”。前不久,县委办公室支部在先进性教育中提出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办公室延误、不让主观的差错在办公室发生、不让县委的形象在办公室受到损害等“六个不让”的工作要求,充分反映了他们立足本职、奋发进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良好精神状态,在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社会主义新**进程中,尤其需要这种勤政意识和敬业精神。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停留在“守住摊子、不出乱子”的精神状态和“等、靠、要”的思维定势中。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负责地去考虑整个工作,应对发展、市场和变化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益建议,想出各种办法,做到日日有作为,月月有进展,事事都争先,项项能进位。
2、高扬“创新”这一旗帜,创造“一流业绩”。当前,我县有些干部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上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还是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观念去发展市场经济,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力弘扬“敢想敢创、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努力学习浙江人发展民营经济“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进取精神,学习上海人精干务实的作风和科学开明的态度,学习广东人敢闯敢冒,以强烈的超前意识,抢抓加快发展机遇的胆略和勇气,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开阔新视野。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坚持超前研究、超前思维,善于抓住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超前研究,力求有“先见之明”,切实把对策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先。
3、把握“务实”这一根本,铸造“一流作风”。要在新阶段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关键在执行,重点在落实。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紧迫感,大干快上,抓好落实。要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一事,走好每一步。要建立目标责任机制,通过领导蹲点、部门包片、干部挂职等方式,把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目标,个个身上有压力,努力在机关营造“脚踏实地、务实争先”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完备的目标考核体系,系统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实行基本工作评分、常规工作扣分、创新工作加分,推进考评考核的科学化和制度化。要坚持“赛马理论”、“军功理论”,激发团队活力,树立先进典型,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同时建立诫免谈话、失职追究、末位淘汰制度,营造“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事环境。
4、牢记“和谐”这一关键,打造“一流团队”。要大力推进党内文化建设,树立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成事的工作理念,在全区广泛倡导比干劲、不比斗劲,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不幸灾乐祸,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使广大干部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谋崛起。要继续完善“一个核心、三个党组”领导机制,使人大与党委合心、政府与党委合拍、政协与党委合力;要着力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部门一把手要支持副手大胆工作,帮助干部健康成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副手要摆正位置,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遇事多汇报、多沟通、多维护,增强团结,努力在全区营造“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个调,谋发展一股劲,建小康一盘棋”的政治局面。
第五篇: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上的讲话1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上的讲话
日期:11-07-18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引导和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2011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7月16日在京召开,会议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分析保险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安排下半年监管工作。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保监会领导李克穆、魏迎宁、杨明生、周延礼、陈新权、陈文辉出席会议。
吴定富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加强风险防范,在促进业务平稳增长中推进全面转型,保险市场运行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增强。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保险业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业务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资金运用总体安全稳健。
吴定富指出,今年以来,保险监管机构按照“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要求,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坚持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继续加大检查力度,促进保险市场规范有序运行。现场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针对性进一步加强,重点比较突出,查处力度比较大。完善非现场监管,提高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做好现场检查的同时,继续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改善偿付能力监管,加强市场研究和监测,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非现场监管手段,对市场上的风险苗头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加强法人机构监管,切实强化法人的管控责任。监管机构把法人机构监管作为抓手,切实加大对总公司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监管,全面强化保险集团监管,强化法人机构责任,加强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发挥监管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着眼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保险市场内生增长动力,激发市场活力,为科学发展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集中全行业智慧研究编制保险业“十二五”规划,继续深化保险改革,不断强化有利于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约束。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职责和衡量监管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保险消费者利益。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把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监管措施上升为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做好信访投诉处理工作。认真解决社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切实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强监管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保险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加强监管班子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28个保监局设立稽查处,派出机构延伸扩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吴定富强调,从当前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看,值得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使保险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寿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加剧,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二是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增大。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给现有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银保渠道面临进一步规范与转型。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三是市场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新型渠道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操作风险,案件风险治理形势严峻。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分红险占比过高。五是中小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目前,中小保险公司亏损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总的来看,当前保险监管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趋利避害,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切实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吴定富指出,下半年保险监管机构要继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规范、防风险”,切实推进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引导和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监管约束。要以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制度执行力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和完善监管的政策措施,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适应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符合保险市场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加强和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发挥资本约束对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完善分类监管的制度机制,营造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坚持和深化结构调整。
二是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继续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不断巩固和健全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切实维护保险市场的安全稳健运行。防范公司治理不到位和内控不严的风险、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以及退保风险。
三是继续加强保险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要坚持“抓重点、防反弹”,把检查和处罚作为重要手段,继续推进市场秩序规范工作。继续做好现场检查,依法处罚违法违规行为。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是现场检查的延续,但处罚并不是惟一目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处罚能够产生有效的威慑作用,从根源上遏制违法违规势头。健全规范市场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总公司的质询及通报,继续清理整顿保险代理市场,完善保险代理管理制度,强化中介手续费跟单支付、集中支付、零现金支付等制度,提高手续费支出真实性。
四是继续强化保险案件的综合治理。严肃查处保险领域重点案件,有效遏制保险犯罪案件频发态势。继续推进稽查制度建设和落实,强化案件风险治理,完善稽查工作机制。保监会已在28个保监局设立稽查处,要以设立保监局稽查处为契机,进一步充实稽查力量,加强对保险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尤其是要重点加大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查重处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围绕保险消费者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促进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更多价值。经中央编办批准,保监会将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协调监管政策,研究探索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机制和措施,督促保险公司提高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引导保险公司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产品监管,引导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适宜的保险产品。加强对保险产品开发、销售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保险产品的清理规范和查处力度,鼓励保险产品创新。要加强售后服务管理,进一步解决理赔难问题。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确保投保人明明白白消费。严格落实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透明度。
六是不断加强监管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监管机构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深刻理解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全面把握讲话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通过学习,把监管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升监管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为加强改进保险监管和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加强风险防范,在促进业务平稳增长中推进全面转型,保险市场运行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断增强。
一是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在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外部复杂环境的不利影响,基本实现了稳增长的目标。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697亿元,同比增长11.4%。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959亿元,同比增长3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
二是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财务状况总体保持稳健。新华人寿增资140亿元,偿付能力多年不达标问题得到解决。华安产险发行8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重新达标。截至一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降至5家,不达标公司资产总量占比由2010年底的7%降至0.7%。保险案件风险防范取得积极进展,全行业新发生刑事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同比下降40%和51%。
三是业务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从产品看,财产险业务中,在车险业务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非车险继续保持均衡较快发展态势,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占财产险业务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人身险业务中,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新单10年期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7%,增速高出人身险业务7.3个百分点。从渠道看,主要人身险公司普遍出现了个险渠道发展速度快于银保渠道、对保费增量贡献大于银保渠道的现象。个人代理业务占比4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相互代理等新型渠道发展较快,在形成一定保费规模的同时,业务质量稳步提升。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中部八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965.7亿元,占全国比重24.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西部十二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495亿元,占全国比重18.6%,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四是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1-6月,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长72.3%。34家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14个大类险种中实现承保盈利的达到12个。人身险业务的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人身险公司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15.7%。
五是资金运用总体安全稳健。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保险机构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增加银行存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配置趋于稳健。截至6月末,银行存款占比33.5%,债券占比45.8%,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占比13.2%。1-6月,实现资金运用收益1031.1亿元,平均收益率2.1%,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实现了安全性和稳健性的要求。
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7月16日召开的2011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以来保险监管机构按照“转方式、促规范、防风险、稳增长”的要求,围绕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坚持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有效监管,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吴定富指出,今年以来,保险监管机构继续加大检查力度,促进保险市场规范有序运行。现场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查处力度大。在检查内容上,财产险重点检查公司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尤其是虚假列支中介费、虚假理赔、虚假列支营业费用、虚假计提准备金等违法违规问题;人身险重点检查销售误导、银保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团险业务违规和资金管控等问题;综合性检查方面,重点检查保险机构的合规性及风险控制状况。在业务类型上,主要抓住车险、企财险、银行保险等规模较大险种,以及农业保险、交强险等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险种。在检查对象上,主要抓住市场份额较高、对市场影响较大,以及违规行为较多的公司。上半年,保监会和各保监局共派出1004个检查组3949人次,对1020家次保险机构、中介机构和其他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共对300家次机构和301人次实施了816项次行政处罚。
吴定富指出,保险监管机构完善非现场监管,提高了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是继续完善分类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保监会机关、保监局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逐步健全上下联动的分类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改善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标准,启动最低资本标准中承保风险资本要求,以及次级债、农业保险等实际资本标准的修订工作。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执行力,对偿付能力不达标和资本金不足的公司,继续通过限制规模、停批分支机构等措施督促公司进行整改。三是加强市场研究和监测,为制定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提供决策依据。着重加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其对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四是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保险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正式启用偿付能力监管信息系统,推进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开发,不断拓展现有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新会计准则2号解释全面实施后的变化,实现统计系统的顺利过渡,重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进一步完善保险统计管理规定,规范部分统计指标的报送和管理。
吴定富指出,保险监管机构加强法人机构监管,切实强化法人的管控责任。监管机构把法人机构监管作为抓手,切实加大对总公司的监管力度。一是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监管。研究制定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管理办法,加强控股股东管理。通过公司治理报告、窗口指导、董事会秘书谈话等制度手段,督促公司落实监管制度。二是全面强化保险集团监管。围绕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配套制度,逐步建立保险集团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特别是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三是强化法人机构责任。对2010年各保监局行政处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各总公司通报违法违规情况,要求公司认真查找原因,切实加以整改。要求各公司将合规经营和监管部门处罚情况以及有关要求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强化出资人对公司经营的约束。举办5期法人机构高管人员培训班,通过对高管的教育培训,增强保险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四是加强保险公司透明度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除个别公司因重组原因外,首次实现所有保险公司对外披露报告,标志着保险监管在增强经营透明度和市场约束力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吴定富指出,保险监管机构发挥监管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集中全行业智慧研究编制保险业“十二五”规划。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二是继续深化保险改革。支持人保集团、新华人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机构规范上市。加快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稳妥开展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推动工行、建行、农行投资保险公司取得实质进展。推动保险机构组织形式创新,探索设立自保公司和农村保险互助社。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有关规定,支持中小公司改革资产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有的保险机构积极改革完善销售体制,有的保险公司探索设立专属销售公司开展营销渠道创新。积极推动保险改革试验区工作,与浙江、湖南等地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发挥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三是不断强化有利于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约束。联合银行监管部门下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全面规范银保市场秩序,促进银保业务转型。加强对公司经营情况、偿付能力、绩效考核、预算执行以及压力测试等情况的监测,强化对公司预算及绩效考核的刚性监管与干预,督促公司“先算账后做业务”。很多公司主动控制业务发展规模和分支机构铺设,主动调高利润考核指标的权重,保险公司经营理念正在逐步转变。
吴定富强调,保险监管机构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促使行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职责和衡量监管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保险消费者利益。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把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监管措施上升为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设,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已全部纳入车险平台管理。全面推动完善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将查询范围扩大到非车险领域。制定人身险业务经营规则、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以及保险经纪、公估从业人员监管规定,全面规范保险业务经营活动,防范打击各类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二是做好信访投诉处理。1-6月,保监会系统共处理保险信访投诉4115件,其中网络、信函举报投诉3035件,来访投诉1080批1389人次。三是认真解决社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商业车险有关方面的质疑,主动查找深层次原因,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行业内外意见建议,对现行主要商业车险条款进行集中梳理。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和费率管理,组织行业制定机动车辆保险理赔管理指引和机动车辆保险代位求偿操作实务,从理赔管理、流程控制、理赔服务三方面对车险理赔运营提出规范性要求,提升车险理赔服务水平。指导部分地区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加大对理赔难等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理赔服务质量的监测曝光。四是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切实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强与水利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制定推动洪水保险发展的工作方案。与卫生等相关部门协调,研究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经办,以及商业保险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取得初步成果。支持和鼓励产品创新,在5个地区开展变额年金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条例立法工作。完成种植业保险区划全国到省级工作。认真组织做好农业保险和抗旱救灾工作。
吴定富指出,上半年以来,保监会加强监管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保险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与监管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扎实开展“强管理、树形象、促发展,向党献礼”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形成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大力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加强监管班子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会机关部门、保监局及部分国有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保险监管重点人才库。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28个保监局设立稽查处,派出机构延伸扩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四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稳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认清保险业面临的形势 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7月16日召开的2011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保险监管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趋利避害,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切实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吴定富指出,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使保险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给保险业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一是寿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受加息影响,部分寿险产品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吸引力下降,预计2011年寿险市场整体规模增长有限。同时,部分传统固定收益率产品以及新型产品面临一定退保风险。二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加剧。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较大影响。三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由于通胀压力增大及流动性紧缩力度加强,债市收益率低位徘徊,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
吴定富指出,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增大。在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约束对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保险市场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一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给现有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粗放式组织发展模式,与我国日益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创新模式成为下一步营销体制改革的重点。二是银保渠道面临进一步规范与转型。银行保险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强,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三是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随着汽车销量增速下滑,车险业务增速放缓,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吴定富指出,当前保险市场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过近年来的集中治理,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违法违规行为仍不断发生。一是一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从上半年检查情况看,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通过虚假费用、虚挂中介进行变相贴费等恶性竞争行为,虚假赔案、虚假承保农业保险业务、团险业务拼凑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甚至有所反弹,在监管高压态势下违法违规手段更加隐蔽,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二是新型渠道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操作风险。个别公司在发展网络销售的同时,网络运营管理没有完全跟上,为网络犯罪造成了可乘之机。一些公司的电话营销存在扰民行为,甚至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严重损害行业形象。三是案件风险治理形势严峻。虽然总体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今年以来呈逐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客户保险资金,社会影响恶劣。一些违规经营行为涉嫌犯罪,风险不容忽视。
吴定富指出,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形态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二是分红险具有保底收益和特殊分红的特性,资金运用收益的高低,对分红险业务的稳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三是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吴定富指出,中小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并且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内生资本补充来源。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当前,保险市场上中小公司占大多数,而且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还会有新的公司不断进入。中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小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酿成行业风险。对此,监管机构要高度重视,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引导,推动中小公司走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规范、防风险” 切实推进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7月16日召开的2011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监管机构要继续按照年初保险业情况通报会和监管会的统一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规范、防风险”,切实推进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引导和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吴定富指出,要强化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监管约束。推进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内在动力,又要强化监管政策的制度约束。要以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制度执行力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和完善监管的政策措施,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适应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符合保险市场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促进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和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发挥资本约束对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监管机构推动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要抓住偿付能力充足性这根红线,通过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约束保险公司粗放经营,促进保险公司集约发展。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发布实施承保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标准,修订完善农业保险相关资产负债认可标准、偿付能力季度报告预测要求等监管规定,使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风险。针对部分公司过度依赖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问题,修订保险公司次级债管理办法,改进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采取专项定人跟踪分析、刚性限制规模、停批分支机构和部分产品等措施,要求公司限时整改到位。对偿付能力处于预警区域或者可能出现不达标的公司,及时进行监管提示,要求公司提前采取改善偿付能力措施。对资本金不足的公司,督促其增加资本金,防止杠杆率过高带来的风险。二是完善分类监管的制度机制,营造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要把促进行业转变方式与实施分类监管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增强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性。完善分类监管的指标体系。修订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的分类指标、分类方法和评分规则等,完善保险中介机构分类监管指标和分类监管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保险机构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监管政策。对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业务,在产品审批、费率浮动、投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风险程度较高、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严、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经营效益较差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和《分类监管工作内部指引》,健全分类监管工作机制。三是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行业坚持和深化结构调整。针对保险市场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业务结构单一等问题,继续通过监管政策措施的引导和约束,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发展,提高保险公司业务质量和内含价值。深化银行保险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的银保销售模式,引导保险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与银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动银保市场多元化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推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交强险以及信用保险等险种发展,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渗透度。加大标准保费等结构性、效益性指标披露力度,营造效益优先、价值优先的市场氛围。
吴定富强调,要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继续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不断巩固和健全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切实维护保险市场的安全稳健运行。一是防范公司治理不到位和内控不严的风险。要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优化股权结构为基础,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以激励问责机制为关键,以风险管控为保障,加强控股股东管理,提高董事会运作水平,健全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薪酬考核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监管的深入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持续提升保险公司治理水平。要全面强化保险集团监管,加快建立符合我国保险集团发展实际的审慎监管指标框架,推动保险集团开展压力测试和风险评估,强化内部风险隔离机制建设,防止风险高度聚集和传递。二是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作为防范风险的关键领域,严格执行资金运用监管的制度规定,增强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继续整合保险投资管理政策,修订保险资金债券投资办法和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公司改善资产配置,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检查,重点检查保险机构落实保险资金运用新规的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公司高管和投资人员的合规意识,规范投资行为,防止出现投资冲动。认真开展非现场监管数据分析,组织保险投资在线监测、内幕交易及利益输送等专项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重点解决超范围、超比例违规投资问题,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违规投资现象,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三是防范退保风险。要总结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中应对集中退保风险的经验做法,深入排查可能导致集中退保的潜在风险点,完善防范集中退保风险的制度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集中退保风险预案,定期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完善,提高预案的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压力测试,建立健全现金流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产品和重点业务退保情况的监测,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妥善处置。
吴定富指出,要继续加强保险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要坚持“抓重点、防反弹”,把检查和处罚作为重要手段,继续推进市场秩序规范工作。一是继续做好现场检查。要突出重点,统筹做好下半年的检查工作。财产保险继续以车险和农业保险为重点,突出整治虚假批单退费、虚挂中介业务、虚挂应收保费、虚列营业费用和农业保险虚假承保、虚假赔案问题。人身保险继续以银行保险为重点,突出整治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和销售误导问题,同时对电话销售业务和团体年金业务开展集中治理。保险中介继续以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为重点,突出整治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问题。同时,继续抓好保险机构“小金库”治理工作和第二次保险数据真实性检查的抽查工作。二是依法处罚违法违规行为。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是现场检查的延续,直接关系着规范市场的工作成效,也是下半年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处罚责任人、停业、吊销许可证、追究上级领导责任等多种方式,对违规机构和责任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各保监局、会机关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确保处罚的公开公正公平,确保处罚能够产生有效的威慑作用。三是健全规范市场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总公司的质询及通报,定期向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通报公司违法违规情况,强化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责任,做到基层公司违法违规,总公司要切实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要继续清理整顿保险代理市场,完善保险代理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制定实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研究制定汽车销售和维修企业设立专业机构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强化中介手续费跟单支付、集中支付、零现金支付等制度,提高手续费支出真实性。制定《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统一处罚尺度和力度。四是继续强化保险案件的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稽查制度建设和落实。制定出台《保险案件调查办法》、《保险司法案件督办规则》,规范案件调查处理程序。完善保险案件问责制度。发布保险稽查审计手册,进一步规范稽查审计工作。出台《保险业反洗钱管理办法》,规范反洗钱工作。研究出台适合我国保险业现状的反欺诈工作指引,制定反欺诈工作方案。贯彻落实查询保险机构及相关单位和个人金融账户的规定,逐步解决现场检查手段缺乏的问题。继续强化案件风险治理。与公安部门合作,开展重大疑难案件联合督办,加大追逃追赃力度,严厉打击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做好相关部门移交案件的后续处理工作,适时组织全行业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遏制大案要案高发态势。狠抓案件问责制度的执行,加强对保险公司问责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虚假问责、问责不到位的保险公司。制作保险案件警示视频材料,加强行业警示教育。继续做好有关保险机构的综合性检查。继续完善稽查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高法、高检的沟通,探索建立更广泛的打击保险犯罪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授权检查、上下联动、区域配合、交叉检查等稽查工作机制。要以设立保监局稽查处为契机,进一步充实稽查力量,通过以查代训等方式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对保险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尤其是要加大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查重处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吴定富强调,要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围绕保险消费者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促进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更多价值。一是加强产品监管,引导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适宜的保险产品。加强对保险产品开发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保险条款费率管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防止侵占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保险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对保险产品销售的监督管理。规范保险产品销售行为,避免销售人员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范电话销售、网上销售行为。加大对保险产品的清理规范和查处力度。对一些不符合法规和市场要求的保险产品进行专项清理,对保险条款费率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鼓励保险产品创新。支持保险公司根据人民群众的真实保险需求和购买能力创新保险产品,研究推进保单通俗化、标准化工作。二是加强售后服务管理,进一步解决理赔难问题。督促保险公司严格执行保险理赔程序和时限方面的监管规定,切实提高保险理赔服务质量。下半年要把车险业务作为改进保险理赔服务的一个重点。认真开展车险调研,对商业车险纯损失率进行研究,制定车险投保告知制度,推动商业车险索赔单证标准化,完善车险理赔争议处理机制,细化车险理赔服务时限标准。严格执行车险接报案集中管理、车险理赔实名制、车险赔款非现金支付和车险理赔100%回访等规定。继续推动车险信息平台建设,利用车险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理赔全流程管控。三是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要认真解决保险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信访投诉反映的问题,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群众要求合理、但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探索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建立健全监管机构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加大对重要信访投诉案件的核查督办力度,重点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件。四是加强信息披露,确保投保人明明白白消费。严格落实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透明度。要检查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保险公司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更多投保人参与查询,充分发挥自主查询制度的作用。要引导保险公司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深入了解群众呼声,增强保险公司维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自觉性。
吴定富指出,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思想作风建设。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这条主线,推动保监会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要着力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加强改善监管,努力推动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在防范化解风险和提升行业科学发展水平中创先进、争优秀。二是继续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监管工作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宏观管理力度,加强教育培训的规划研究和管理。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扎实推进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行贿受贿行为。四是加强监管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保险监管工作,关键在于监管机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源自 《保监会网站》)
您是第 751 位访问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