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公众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
市长在全市公众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8日)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法治环境建设工作。刚才,茂明主席宣读了《关于我市各县区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在全省调查结果的情况通报》,保斌主任宣读了全市法治环境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方案,长根书记安排部署了我市当前法治环境建设工作。这些意见是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不断把我市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提升到新的层次,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下面,就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我再强调几点。
一、高度重视法治环境建设
从刚才通报情况看,我市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在全省排序普遍较差,10个县区得分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没有一个县区达到满意分(80分)标准,而且有几个县区排在全省后几名。调查涉及的八个方面内容,我们有6项指标在全省排序靠后,特别是依法保障投资经营环境在全省排序倒数第一。这个结果非常出乎我们意料,也给我市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基层基础工作抓得不牢,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群众还不太满意;另一方面说明,有些地方对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测评重视不够。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反思、高度警醒,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
和***实际,我们组织了几次招商活动,我跟投资商最先讲的就是***的投资环境,***如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亲商、重商、安商、富商,而且我们还向投资商郑重承诺,到***投资创业,企业家能够成就***的发展,***能够成就企业家的未来。尤其是***正在全面建设“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一市”,就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一区”,就是国家级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两枢纽”,就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一基地”,就是中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依靠***的自身积累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作为提升现实软实力和长远竞争力来抓。
第二,法治环境建设事关和谐稳定。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依法治理的工作理念、制度、机制和载体上积极创新,各项学法用法制度和考核评估、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健全,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性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还远未形成法治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虽然经常强调“依法依规办事”的重要性,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观念,还有一些同志不善于将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目标和基本方式。近年来,我们在法制宣传教育、公众法治环境建设等基础工作上,每年投入的财力和精力都很大,很多工作我们也做了,但成效还不尽人意,群众还不太满意。我们的各级政府、政法机关、司法机关,都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切实把我们
留盲点,扎扎实实推进全市法治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公众法治环境满意度。
二、积极推动法治环境建设
当前,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持续提升法治环境建设水平,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法治环境建设。
(一)围绕重点工作来推动。一要以法治环境建设促发展。当前,我们的发展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特别是在推进城乡统筹、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农村改革试验、项目建设、机制创新、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中,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来保障。比如我们的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现在发展势头很好,但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一方面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当前在法治环境建设上,凡是法律能够解决的,各级各部门必须依法提供保障;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的,就要通过制订规范性文件和政府规章来解决,能够上升为法规的,要积极上升为法规。在这方面,《河南省***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促成省人大立法,就是成功的先例。二要用法治环境建设惠民生。我们要坚持以法治惠民为目标,不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依靠法治途径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建设等问题上要充分集中民智、尊重民意,在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充分维护民利、保护民安,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
系。健全完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为重大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经济结构调整、信访、民生等领域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服务接受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服务质量纠纷调处机制,切实保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要严格实行法官、检察官的准入制度,优先从具有法律资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中公开选拔考核,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干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实行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评定,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素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四)严格权力监督来推动。法治建设的核心是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要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一要完善法治监督体系。要加强权力机关监督,强化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和党内监督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建立行政执法的长效监督机制,提升行政层级监督的效能。各级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机构,各级监察部门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形成合力,确保法治建设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二要强化社会监督管理。要将有关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人员、执法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监督;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工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渠道。三要严格行政问
和领导干部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法治建设,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法治建设与全市新一轮大发展同步。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宣传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法治环境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全市法治环境建设水平和公众满意度有大的提升,彻底扭转被动局面。今后,凡是法治环境建设落后、公众满意度差的单位,所属地区或部门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说明,并将调查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志们,加强公众法治环境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努力开创我市法治环境建设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4年全市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任务。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04年全市建设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城建工作以改革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各项城建任务,全市建
设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
(一)规划编制和管理得到加强,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完成规划编制63项,是近年完成数量和质量最好的一年。先后完成了蒙城、利辛的总体规划修编,制定了涡阳县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并上报评审;中心市区继完成《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又编制了汤王大道、希夷大道、魏武大道、光明西路、芍花大道等五条主干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编制了新世纪广场、御花园小区、阳光花园小区、金元宝购物商城、万福购物公园、华龙中药城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集镇规划编制23项,村庄(中心村)规划8项,中心镇、中心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完善。这些规划的制定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
规划管理不断加强。2004年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规划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建立三级项目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会审会签,使规划决策审批更具科学性、民主性;针对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规划专项检查,对私搭乱建实行专项治理活动,查处私搭乱建15万平方米,拆除3.5万平方米。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整顿撤销开发区5个,保留开发区8个,撤销面积321.46公顷,核减规划面积3548公顷,保留开发区面积2727公顷,同时结合“一书两证”的发放,完成了清理宽马路、大广场、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对等处置工作。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去年我们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经营城市”为手段,完善城建投资体系,狠抓项目落实,许多城建项目相继竣工,城市建设投资再创新高,2004年仅中心市区就完成城建投资4.2亿元,其中投资1800万元配套完善光明西路、希夷大道、汤王大道、站前西路工程,铺设混凝土路面7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1万平方米;投资约1100万元完成了城市污水管网10公里,检查井268座;投资约600万元铺设了燃气主干管8000米;投资约2000万元完成了三水厂给水管网15公里和厂区工程,投资约600万元铺设了老城区供水管网供水干管6公里;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希夷大道南关桥、魏武大道凤尾沟桥工程;完成了七条大的断头路和部分主干道的破损路面修复工程、完成了城区防汛排涝设施改造和城市排水管道清淤养护;修建了幸福桥游园、花戏楼广场。
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涡阳县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北环路、东环北路、青年路、涡河西路东段、紫光西路、站前西路工程。利辛县完成投资1330万元,建设了五一广场工程、前进西路改造工程、人民北路的维修工程、富强北路改造工程、立新巷改造工程。蒙城县实施了南二环路、芡河路、S307线城区段、淝河路、东城路、城区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的建设。谯城区投资800多万元,实施了白依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资500万元硬化了17条市区小街道。
小城镇综合功能逐步完善。2004年,小城镇道路铺装率86,绿化覆盖率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5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三)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镇人居环境初步改善。市行政执法局与沿街经营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2000多份,清理整顿了小洋桥、幸福桥广场等处近150家流动摊群点。新铺新华路、州后街等两侧人行道彩色方砖3.2万平方米,清洗“牛皮癣”、野广告5万处,拆除旧广告、占道广告牌灯箱400多处,查处非法设置广告400多处。拆除、规范了魏武大道两侧施工围墙14处,3325米,更新了绿化带防护栏
去年全市完成绿化投资1500多万元,是地级市成立以来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先后完成了魏武大道分车带改造工程、魏武大道及站前路护栏安装工程、花戏楼广场绿化工程、幸福桥游园绿化工程、药材街和谯陵北路绿化带改造工程。
中心市区在强化绿化工作的同时,在搞好两清扫、全天保洁的基础上,新建垃圾中转站1个,新设垃圾中转斗30个,新添置垃圾运输车2台;集中力量抢修城市破损道路1300多平方米,同时强化城区防汛排涝工作,东西关排涝站排水531.6万立方米,保证了中心市区的安全度汛;改造公交站亭45座。
涡阳县也组织实施了向阳路、胜利路等“五路一场”的绿化改造,增加绿地15600平方米。利辛县完善了“两沟一河”绿化工程。蒙城县重点实施了中国牛群商贸城商业街、梦蝶园、嵇康亭绿地、庄子花园中心广场等13项重点绿化工程项目。
(四)进
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取得新进展。去年我市对建筑市场实行了准出入制,严格资质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和跟踪管理,开展清理整顿建筑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在建工程40个,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工程造价2亿余元,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7起,下发整改通知书12起,消除了安全事故隐患30余起。通过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管理,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透明,全市工程报建率、招投标率、公开招标率达98以上。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其中蒙城县一中科技楼被评为“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亳州市天润花园小区A9#楼被省建设厅评为“安徽省用户满意工程”。加强了对建筑业及燃气等公用事业安全生产管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3个,实现了我市建设领域全年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的目标。
同时,积极开展“双清”工作。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清还拖欠工程款7344.14万元,清偿比例46.83,农民工工资清偿1737.99万元,已基本偿还完毕,我市是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工工资零拖欠的八个地级市之一。
(五)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出台了《亳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全市5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完成开发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4.7,商品房竣工面积34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0,保持产销两旺的增长势头。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初期出现的收费、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探索和解决之中,刘园小区、丰水苑(丰华苑)小区、香港风情街、新华北路、检察院综合楼等小区相继召开了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启动了我市物业管理专项维修资金的缴交工作,现已归集近100万元,初步建立起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房屋拆迁管理迈出新步伐,制订出台了《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办法》,调整了《亳州市城市房屋拆迁基准价格及相关修正系数》,完善了拆迁许可制度,城市房屋拆迁由过去的政府行为逐步过渡到政府依法宏观监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拆迁管理机制。全市共发放拆迁许可证10个,批准拆迁面积约50000平方米,其中市区颁发拆迁许可证6个,已完成拆迁项目4个,拆迁面积约26000平方米。
(六)严格依法行政,改善城市建设管理的软环境。出台了《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办法》、《亳州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暂行办法》,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等“八项制度”,制定了16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一书两证”、施工许可等审批项目的办事流程、办事时限,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规范了项目审批和报建。积极组织开展了建设行政专项执法整治活动,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城建档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市城建档案收藏量和收藏范围逐年扩大,去年收集城建档案3000件,整理归档1300件。
为理顺管理体制,将“两水”划归建投公司统一管理;对希夷大道的环卫、园林设施维护管理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成立了绿化公司、环卫运输公司、绿城园林设计所,为公用事业改革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成立了建筑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自律、桥梁纽带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城镇建设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是水平低。全市城镇化水平约为22%,远远低于全国(41.8)、全省平均水平(33.5),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规划的超前性不强,品位不高,甚至还存在随意性。二是欠账大。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历史欠帐比较大。城市建设的格调单一,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三是实力弱。城市规模小,缺乏产业支撑,市场发育滞后,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能力十分有限,多数城镇属行政中心,还不能真正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四是融资难。城市建设投资需求量大,而我们的项目竞争力和吸引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城市经营的空间还很狭窄,城市资产的运营机制不活。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城镇建设的瓶颈。五是环境差。城市管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脏乱差、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环境意识差等问题比较严重。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导致一些重点项目停滞不前,建设缓慢。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上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也有宏观环境从紧,发展门槛抬高的原因,也有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畏难情绪严重,普遍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征地难、拆迁难还没有真正解决等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投资导向,结合实际,把城镇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促进我市城镇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2005年建设工作安排
2005年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三级城镇体系,全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管理两个重点),强化三大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和市容市貌管理),着力抓好38项城建重点工程,力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管理。规划反映的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市发展的基本手段。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建设出好的城市。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要坚持做到两点,一是严格坚持规划先行,二是严格坚持按规划进行建设。依法建城、依法管城,不能一盘散沙、各行其事、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和可操作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法律地位不受侵犯。
2005年,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完善工作。中心城区要完成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40平方公里)、涡河两岸景观设计及建设规划、亳州市北关老街规划、亳州市排水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道路交通专业规划、亳州市给水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人防系统专业规划、亳州市城市综合管网规划设计。涡阳县要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控规、详规编制工作,完成涡阳县涡河景观设计;蒙城县做好消防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防洪规划、高速公路沿线控规、蒙城县涡河景观设计;利辛县要做好县城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和与之相配套的的城市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消防等专项规划、县城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滨河公园和青年路以西开发新区详细规划。
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的管理。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解决好违法建设多头管理问题;要提高全市上下的规划意识,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规划的批后管理,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滥占乱建的行为。
(二)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今年要抓住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各有关部门要
三、拓宽思路抓落实
(一)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2005年目标任务责任重、矛盾多、压力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尤其是投入保障机制,解决钱从何处来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经营的眼光规划城市,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城市资产,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城市资产为支点,以经营城市土地为核心,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城市建设之路。一是实行规划带动,市场化运作,出让回报的方式,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集中连片开发,实现滚动开发。二是加大城市资产置换力度,变城市资产为城市资本,推动旧城改造,带动新区开发;三是盘活城市资源,靠资源换资本,深化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盘活存量,提升增量;四是扩大招商引资,聚财建城,建立城市市政设施项目库,深化规划深度,搞好项目包装,积极搭建平台,加强项目推介,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五是继续坚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土地开发、水利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六是发挥财政投入的牵引作用,保证城维费足额用于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建设配套资金的筹集,强化对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资金的管理,城市建设配套资金和城市土地出让收益按照规定比例存入专户,用于城市建设。
(二)加强组织协调,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各级政府要把城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既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又要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更不能贪大求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今年市政府排出了城区重点建设项目38个,并对任务实行了分解。市政府各部门、谯城区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区项目建设,紧密协作,精心组织,缜密操作,确保完成任务。各项目牵头单位和实施单位要进一步细化量化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资金落实、组织有序,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为此,市政府建立了项目责任制、环境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任务分解表的规定,定期开展项目督查,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还将对各项目及项目涉及到的单位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严厉打击各种干扰破坏投资施工环境的行为。对参与或挑动破坏建设环境或敲诈项目单位的,坚决严惩;对阻碍城区项目建设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加快体制创新,增强城市持续发展动力。要逐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建设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分级实施共创共建机制,调动市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城市拆迁安置新途径,探索失地失业农民保障机制,尽快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放宽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准入门槛,加快推进我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研究和制定我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拓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渠道,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同时,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垃圾袋装化”、“门前三包”、“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等日常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交通秩序整治、环卫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摊群点自治管理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机制,真正地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管并举、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模式
(四)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水平。城建干部队伍素质关系到城建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政府形象。各地、各部门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增强相互信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少说多做,只做不说,狠抓工作落实。针对分析评议阶段中反馈的所有问题,要逐一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有的放矢的解决,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推进建设系统行风根本好转。同时,要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办事程序,加强权力监管,确保建设队伍廉洁健康高效。
同志们,今年城建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相信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完成今年各项城市建设任务,为亳州新的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XXX
2006年11月5日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们今天隆重举行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从出席会议人员的规格和规模来看,说明市里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在家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会议,足以说明这次会议的极端重要性。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北湖区、桂阳县的几个新农村样榜点,刚才,北湖区、市财政局、苏仙区桥口镇白溪村作了典型发言,海平同志作了工作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按照原来日程安排,洪元书记要作重要讲话,因为临时有重要安排,就由我来讲,下面,我讲三个意思:
一、新农村建设抓些什么?
第一,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目标。我们这次看的示范点,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村民有共同意愿,村容村貌整治有经济支撑,文明创建活动有物质基础,因而各项工作推进比较顺利。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技术和信息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按照“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的思路,加快建设粮油、畜禽、烤烟、蔬菜、竹木、水产、水果、茶叶、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培植一批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形成一批农产品优质品牌,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综合考虑区域优势、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特别要从农民群众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水、电、路、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产品入手,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交通、教育、信息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引向农村、惠及农民。要坚持以“三清六改一化”为切入点,突出抓好通乡、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渠系配套、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积极推广使用沼气,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信息设施建设,切实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第三,突出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第四,建立健全扶农安民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扶农安民的长效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政府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沿袭过去搞行政命令的传统做法,要摸索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稳定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确保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二、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推进新农村建设?
1、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农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有着较大差异,推进新农村建设必然起点有差别、进程有快慢、标准有高低,一定要坚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新农村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一定要坚持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要搞强迫命令,不要搞急于求成,不要搞一刀切。具体实践中,要切实做到“六要六不要”:要实事求是,不要脱离实际;要讲究实效,不要形式主义;要突出特色,不要整齐划一;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立足基础,不要大拆大建;要稳步推进,不要短期行为。这次我们参观的北湖区现场,各村主要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村容村貌,都有主导产业,花钱不多但群众很欢迎。
2、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要明白两点,一是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大多数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民聚居生产生活的社区,建设新农村,对农业和农村进行反哺与支持,只有通过农民这个主体才能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农民。二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艰巨任务,实现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目标,决不是三年五年的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农民的自觉参与,终究会流产失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是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指导工作的原则和检验标准。
3、必须始终坚持样榜示范。样榜怎么抓?一是乡镇要带好头,如果乡镇所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没有带好头、示好范,怎么能指导农民群众?乡镇 起好示范带动作用非常重要。各位县长(市、区)回去后要抓好这项工作。短期内要把乡镇所在地的环境卫生搞好,尽快改变脏、乱、臭的局面。二是领导干部要办好点。县(市、区)几大家领导每人办一个点,北湖区就是这么做的,上午看的几个示范村都是区级领导的示范点。每个机关干部要把自己家乡所在的那个村、那个组搞起来,听说苏仙区已经拿出了一个办法。
4、必须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怎么分类,第一类是大家都可以做的,就是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外出务工培训,把农民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短期内要培训成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第二类,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第三类,也是可以普遍开展的,抓“三清六改一化”。第四类,条件具备的,可以建设新村庄,这类很少,有些地方可以结合灾民搬迁建新房,建设新村庄,还有些城乡结合部可以结合城市化进程建新房。
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
推进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并且要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去抓。要坚持整体联动,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时要向农村倾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实施。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突出抓好典型引路工作,继续派出强有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着力在郴资桂嘉高等级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沿线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体贴农民、支援农业,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援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闯出一条符合郴州实际的路子,使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为统筹郴州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市长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2月25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在“两会”期间专门召开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其目的是在推进NC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中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后面,市委王宁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信心
过去的一年,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全市共出生42000人,比省下达目标少出生2550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2.58%,比省下达目标高0.5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2‰,比全省低1.6个千分点;计生村民自治工作推广面达95%;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861人;计生“三结合”帮扶40098户,落实帮扶资金486万元。在具体工作上,主要突出了“三抓”:一是抓基层,夯实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办法和计划生育协议,积极推行村(居)务公开,实行村(居)人口计生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扎实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全市绝大多数乡镇建成和启用了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育龄妇女数据库。二是抓重点,统筹兼顾。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启动了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试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人口计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七不准”和“十禁止”的规定,未发生因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不当引发的恶性案件。三是抓难点,改革创新。以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为目标,以明确党政、部门和群众的责权利为重点,确立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项目管理、严格评估”的人口工作综合改革新思路。以建立保障有力、运转高效、资金安全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与管理机制为目标,确立了“加大投入、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严格监督”的财务工作思路,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和人口计生工作考核监管力度。
(二)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一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深入开展。撤消和整合各类开发区(园区),全市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74件,涉及土地34.73公顷,结案率达95.6%,清理闲置土地700亩。组织清收历年土地出让金欠款5300余万元。通过了国务院五部委对我市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的检查验收。二是土地经营态势良好。深入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发挥储备土地的调控作用,做精做细经营土地工作。全市供应土地8742亩,实现合同总价款20.37亿元,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土地储备运作较好。全市储备土地上万亩,其中市本级储备土地8000余亩,确保了土地储备库中有地可供,有力地调节了土地供求市场,稳定了土地市场秩序。以储备土地融资贷款到帐2.5亿元。四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扎实开展。补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71万份,修缮、补建基本农田保护标志1675个,组织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和开发项目财务资金检查工作,通过了省上验收。依法报征土地99.4公顷。全市共验收省级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节余指标上千亩,确保了我市耕地占补持平有余。五是矿产资源管理与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深入推进。全市实现地矿管理收益3295.29万元,其中采矿权收益1797万元,税费收入1498.29万元。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全面到位地矿行政管理职能试点市”。成功预测6起地质灾害,避免了人员伤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60万元。投入资金283.75万元,打井10369口,超额完成省上下达9000口的目标任务,解决近4万人饮水困难。
(三)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保工作的文件,废止了与环保法律法规相悖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呈现出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处于全省前列。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3项主要污染物指标日均值好于2003年。城区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昼间噪声、夜间噪声、交通干线噪声较2003年下降3-4分贝,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嘉陵江干流基本能满足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二是重点污染源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排查出的92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已有50家开展治理,直接投入污染治理资金5000多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市猫儿山垃圾处理场已投入使用;阆中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阆中、南部、高坪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NC市旧城区雨污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流管网建设规划正在进行。四是重点小流域治理规划全面启动。省上下达的两条小流域治理规划方案全面完成。全市19条小流域污染现状调查基本结束,正着手编制治理规划。五是环境监控自动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市监测中心站,在市区建成2个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全市13家重点污染源已实行在线监控。六是城市环境监管力度大、效果好。市辖三区共拆除燃煤炉灶321个,有605家已改烧清洁燃料,全市改烧率达95%以上,城市居民天然气使用率达80%以上。遍布大街小巷的卡拉OK厅已逐步被大歌城取代。环评和“三同时”两项制度执行率达100%。
(四)生态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环城绿化三大工程,大力推进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共完成成片工程造林27.24万亩,保护森林资源450万亩,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据二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全市获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6个。北湖人居活动小区、嘉陵区太和白鹭自然生态小区等8个生态示范小区通过省上专家评审,获得省政府授牌。南部县伏虎镇列入全省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试点镇。5所学校被省市命名为“绿色学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五)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坚持人水和谐和水利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理念。全年新建灌溉渠道227.2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13座,新建江河堤防2.88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07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42万亩,解决16万人饮水困难。一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胡锦涛总书记就“仪陇县老区26万农民饮水困难”的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后,我市把落实总书记批示,帮助仪陇人民解决饮水困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置技术指导组、宣传督查组、资金协调组,深入仪陇县的乡镇、村社、农户开展工作。目前已动工人饮工程6704处,完工3152处,完成投资17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60万元、群众自筹816万元),让5.1万人吃上了安全卫生的放心水。二是防汛抗灾工作效益明显。在“9·3”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的袭击面前,各级各部门准备充分、指挥有序、抢险及时,没有出现一处垮坝的现象,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水利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以南部县城隍垭村为代表的水利示范村,通过技改山平塘、兴建蓄水池、滴灌蔬果地、理顺山地水系,变山洪为水利资源,其示范带动效应良好,走出了一条水利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支撑和保障的新路。四是“生态水利”建设扎实开展。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治理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全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4平方公里。五是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加大。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水行政政策体系和执法机制。全年查处涉水案件和水事纠纷281件。
二、深化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最近召开的中共NC市三届三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把NC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实现NC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以求实的态度正视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人口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少数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任重道远;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计生工作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以超生养计生”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养老缺乏保障;一些地方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在国土资源方面。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市场出现供应和需求双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国家严格控制征占耕地,造成建设用地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银根紧缩,一些房地产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发企业缺少资金,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度降低,直接影响了土地经营绩效。2005年土地出让单价和拍卖成交价均低于2003年,土地收益比例也有所下降。拍卖出让土地中流拍现象增多;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障碍因素较多,执法监督难的问题较为突出;乱批滥占土地和侵犯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屡有发生,影响经济平衡运行和社会稳定。在生态环境方面。个别地方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水资源污染令人触目惊心。西河达标治理需投入4.6亿元方能恢复原始状态,嘉陵江需至少12亿元的治理投入,方能维持干流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嘉陵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已从“较清洁”变成“轻污染”,且呈日益加重之势。梯级航电工程的建设,减缓了江水的流速,降低了自净能力,加重了水体的营养程度,净化嘉陵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十分重大。农村面源污染十分突出,化肥、农药污染和养殖业的有机污染有增无减。全市乡镇所在城镇的废水、垃圾基本上没有规范处置,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还很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尤其是城市管网雨污分流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全市防洪基础薄弱,病险水库多,境内河道堤防工程严重不足,沿江城镇防洪能力差,江河洪灾、局部暴雨洪灾年年发生,洪灾损失严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降雨特性突出,十年九旱的现状没有改变。冬春少雨,夏季多雨,70%水量又以洪水形式流失,工程性、资源性缺水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440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1.54%,高出全省19.54个百分点,水土流失较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全市有290.8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对水资源缺乏宏观有效的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总之,人口基数大、资源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必须正视现状,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二)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以全局的意识把握极端重要性。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在发展,本质在以人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于NC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首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推进NC新一轮的新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形势趋好,全国和全省经济发展加速,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面对东部大发展、中部大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周边地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NC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形势喜人,形势逼人。要加快发展,必须按照市委全会的部署,力求城市经济在产业支撑上突破、农村经济在产业化上突破、第三产业在扩规模上水平增辐射上突破,同时,着力打造开放NC。培育支撑产业,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和流通现代化,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保障。打造开放NC,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必须发挥NC劳动力资源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保护好生态环境,以我们的比较优势,吸引各类要素进入NC,壮大实力,加快发展。因此,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始终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放在战略地位,摆上重要日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坚持和完善责任制,协调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推进NC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
(三)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精神树立四个观念。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NC是人口大市,在谋求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增加总量的同时,尤其要牢固树立人均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要在全市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是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坚决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彻底改变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在全市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四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绿色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三、突出重点,确保2006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市人大三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一要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2006年,省上下达我市人口出生5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财政投入市级人平2元、县级人平6元,“三结合”帮扶户30700户的人口计生目标。各县(市、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人口计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切实做到“人口警钟常鸣,人口问题常议,计生工作常抓”,围绕目标任务添措施、鼓实劲,继续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深化“三结合”,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确保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省水平,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平。
二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村(居)民自治力度。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力度。清理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严格执行“七不准”、“十禁止”规定。充分依靠计生协会组织,着力抓好村(居)民自治工作,切实做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三要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兑现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要认真做好农村部分新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确认工作,所需经费按中央、省上规定,按比例由财政纳入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要按照省政府185号令的规定,认真落实农村和城镇享受低保的独生子女父母每年60元奖励金的政策。其奖励金按《四川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实施办法》的规定,即省财政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市(州)财政每年人均10元至15元,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测算和资金筹措工作,并确保奖励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三结合”帮扶工作,尽快使计划生育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要抓好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为育龄群众服务能力。要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和“国优、省优”回头看活动,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巩固创建成果,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要抓住国家利用国债资金推动计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契机,以县站为龙头,在大的乡镇和人口集中的乡镇建立一批中心服务站,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技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计生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坚持依法执业、依法服务。同时,要加大“三大工程”的推进力度,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做好病残儿童体检工作。
(二)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2006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和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直管的第一年。要深入贯彻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好土地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土地和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增强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一要坚持不懈地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艰苦性、长期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改革的精神,抓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要处理好总量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做精做细做实土地资产运营工作,努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土地出让目标任务。既要保持总量规模,又要注重提高综合效益。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清理闲置、盘活存量,把存量土地作为实现土地收益目标的基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集约用地,把集约经营作为实现土地收益目标和提高经营质量的关键。
二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努力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更加注重处理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供地政策要以保障政府的经济目标顺利实现为前提,供地总量要与发展速度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总体供应能力相配套。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调整建设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要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的审查报批,提高效率,保障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确保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39.77万公顷。
三要全面深入整治土地市场和矿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继续巩固土地市场整治的成果,严防反弹。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集中查处一批土地违法的大案要案,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起到威慑教育作用。要继续深入整治矿业秩序,纳入目标考核,确保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位。要坚决破除非法利益格局,建立公正健康有序的矿业秩序,通过整治加大市场化配置资源力度,促进矿业大发展。
四要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征地管理,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省委川委发 [2006]1号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因国家征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认真开展以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工程,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中低产田土改造、以工代赈、移民安置、小流域治理、生态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继续实施红层找水打井工程。要按照科学找水、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的要求,把实施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作为服务“三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组织、任务、责任、措施五到位,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红层找水打井任务。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各项制度措施,突出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调查区划、监测预防、综合治理工作,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经费筹措的新机制。以汛期为重点,完善气象预警、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组织力量开展预防督导工作,特别要做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大型地质灾害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坚持依法治水,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水旱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抓经济建设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着力建立完善旱涝兼顾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全方位的节水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综合治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一是把握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科学内涵,推进我市水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水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把依法治水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加强涉水事务管理,依法处罚违法行为;三是加快水利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存蓄和调配能力,为抗御自然灾害打下良好基础;四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全面启动城镇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切实解决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要逐步建立以水权和水市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七是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创造条件给大自然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促进大自然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生态自我修复。
(四)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在生态建设方面,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林业生态体系和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着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环城绿化、嘉陵江两岸绿化和朱德故里绿化五大工程,力争完成工程造林17万亩以上,继续保护好590万亩森林资源,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各项政策,加大宜林荒山绿化步伐。大力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加快实现绿化生态市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把水资源保护,嘉陵江及其支流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做好十项工作:一是实施嘉陵江支流城区段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置工程。按三年治理达标,恢复三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今年必须完成工程量的30%。市、区两级政府务必要抓好西河污染治理,打开治理的突破口,做到规划、投入、资金、治理“四落实”,尽快还西河一河清水,以此带动全市19条重点小流域污染治理;二是加快城市管网建设,完成雨污分流工程规划,实施工程建设;三是完成马市铺垃圾场的封场工程建设;四是提升城市品位。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大“禁烧散煤、油烟整治、扬尘整治、油改气和禁噪、机动车监测整治等工作力度;五是按环境安全要求建设危险废物、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工程;六是规模养殖业的污染治理要有新的突破;七是环保监测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一个自动监则站建设任务,完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八是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开发环保产业上有新的发展;九是继续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为2006年企业污染治理全面达标打下坚实基础;十是坚持“环评”和“三同时”两项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科学行政、文明行政、依法行政。
同志们,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始终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放在战略地位,把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狠抓落实。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努力把我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推进NC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把NC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市长在基层站所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抓好基层站所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这几年来,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基层站所建设,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推进基层站所思想、作风、制度和勤政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帮助基层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在企业和群众中的形象、口碑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好转。基层站所工作的不断加强,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发展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从更高的标准和群众的需要来衡量,我们的基层站所离企业和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企业、服务地方、促进发展的意识、举措、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拖”、“推”、“僵”、“浮”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2005年,市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421件,其中涉及基层站所的有120件;企业评部门征集到意见、建议135件,其中大部分也是针对基层站所的。对这些现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和改进。
基层站所作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和窗口,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职能的直接执行者,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和群众,在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强基层站所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是践行党的先进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巩固和提升当前我市良好发展势头,保持领先、继续超越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从讲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下大力、动真格,切实加强基层站所建设。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基层站所建设
要以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基层站所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服务发展为中心,以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加强基层站所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抓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按照部门和行业的不同特点和教育要求,围绕坚持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群众观念、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精心设计主题教育,将教育融入到服务职能使命、服务企业群众之中。要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坚持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站所一线,坚持优先提拔使用优秀基层站所干部,让安心基层站所干事的同志有奔头。
(二)抓规范,完善工作制度。坚持纠建并举,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基层站所的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基层站所的公信力。要继续推行站(所)务公开、服务承诺、预约服务、首问负责、AB岗、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便民利民;针对基层站所干部职工动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要大胆探索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全体站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抓整改,深入查摆问题。要认真组织自查自纠,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进企入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要本着“不怕丑、不护短”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内容、措施、时间和责任人,逐条落实整改,真正取信于民。
(四)抓创新,增强工作活力。要创新活动内容,把加强站所建设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站所职能转变等工作结合起来;要创新工作方式,对有利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都要积极去探索、去实践;要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用新的模式和思路去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站所建设的整体水平。
(五)抓职能,服务发展大局。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基层站所的工作效能。在履行监管职能时,要坚持教育与惩处并重,重视教育引导,加强日常监管,实现关口前移,对屡教不改的现象要坚决予以查处。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全面提升基层站所建设的水平
基层站所建设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有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为发展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基层站所建设的根本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形成合力,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乡、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加强基层站所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职能部门要加强与镇乡(街道)的协调配合,加强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基层站所建设的现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镇乡(街道)要关心支持基层站所工作,积极为基层站所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基层站所要自觉摆正位置,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
(二)要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基层站所是市级机关部门的派出单位,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管理,往往是市级机关部门管得到,但看不到;镇乡党委政府看得到,却管不到,监督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真空和漏洞。因此,主管主(部门)和协管方(镇乡、街道)要加强沟通,加强交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站所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使基层站所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三)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市效能办、纠风办要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着重了解基层站所执行本行业(部门)优质服务标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公正执法等方面情况,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意见。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基层站所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推进基层站所建设深入、扎实、有序开展。
(四)要通力合作,齐抓共建。推进基层站所建设,需要全市上下、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同心同德,锲而不舍,进一步优化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不断创造出更好的经验,推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