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文件之一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大企业税收报务和管理工作

——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力

(2010年11月25日)

同志们:

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和“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座谈会精神,总结一年来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交流各地探索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明年工作任务。这次会议之前,肖捷局长于ll月18日主持召开局领导专题会议,听取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工作汇报,专门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体现了总局党组对大企业税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们要结合下一步工作,尽快研究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积极探索,务实创新,大企业税收工作成效明显

一年来,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按照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去年沈阳会议确定的大企业税收工作总体要求,在机构新、人 员少和工佐经验有限的情况下,着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和人员基本到位

目前,全国国税系统已有18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局(以下简称省级局)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处,l7个省级局设立了大企业和国际税务管理处,l个直辖市局设立了纳税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处。全国地方税务系统有2个省级局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局,其他地区的省级局则大都明确由征管、国际税务、纳税服务、纳税评估、货物劳务税或直属征收局等相关业务部门,承担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职能。地市级税务部门也大多按照省级局模式,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职责的内设机构。不少地区对大企业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开展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对人员数量、素质和专业结构的较高要求,配强配齐所需人员,个别省还在全省范围内选调优秀专业人才,为大企业部门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全国税务系统总局、省、地(市)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已有人员2568人,其中国税系统l614人,地税系统954人。从人员构成情况看,大多来自本级相关业务部门,普遍具备较好的文化和专业素质。

(二)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

总局党组要求,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初期,要以定点联系企业为抓手,建立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在这一范围内,探索建立适合 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总局选定了45户定点联系企业,积极探索在“三个不变”的前提下,构建专业化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创新服务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此,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按照总局党组的要求,在总结经验、广泛深入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十二五”工作规划》初稿,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初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大企业税收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同时,为了有效指导和规范全系统工作,以逐步实现工作常态化,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还组织编写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初步明确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具体事项、工作内容、处理流程以及各层级的工作职责。

按照去年沈阳会议精神,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索。一是初步建立了定点联系企业制度。按照最新统计,目前国税系统已有28个省级局选定了724户定点联系企业,地税系统已有12个省级局选定了255户定点联系企业,各项服务和管理的探索工作逐步展开。二是积极探索构建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江苏省国税局在原涉外企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省、地(市)和县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架构,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梳理和合理配臵各层级工作职责,发挥各层级比较优势,形成对定点联系企业的管理合力。安徽省国税局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筹划在省、地市局设立专业化税源管理机构,上收复杂管理事项,分行业建立税收风险识 别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按照企业规模和行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事项由省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和指导。北京市国税局根据大企业较多和总部集中的特点,正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化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进行相对集中管理。广东省地税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局,既具体承担对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部分服务和管理工作,又指导、协调全省地税系统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为定点联系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

为定点联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有效提升其自我遵从能力和意愿,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为此,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一方面通过走访定点联系企业总部,收集和了解企业纳税服务需求,及时受理、协调和回复企业诉求,解决了一些企业长期积累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涉税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召开了多个行业(企业)工作小组会议,对加强和改进个性化服务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方案。为明确总局机关内部处理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涉税诉求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关于完善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及有关工作机制的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处理涉税诉求的效率和规范。

各地也在加强和改进定点联系企业纳税服务方面进行积极探 索。湖南省国税局将提供优质纳税服务作为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主动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赢得了众多大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江苏省国税局建立定 点联系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签署税企合作遵从备忘录,探索个性化纳税服务方式。河南省国税局较好地解决了总局交办的中铝公司的退税问题,受到企业好评。吉林省国税局创办《企望》期刊,免费发给定点联系企业,宣传和辅导税收政策。

(四)税收风险管理探索初见成效

按照以防控税收风险为目标,以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一年来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去年制定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旨在引导和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对企业涉税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评,培育良好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提升企业税务风险自我管理能力。《指引》的发布填补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容上的一项空白,受到了大企业的积极响应。二是组织对11户总局定点联系的内资企业和10户外资企业进行了以风险为导向的评估自查,创新了税务检查的方法和手段,成效明显。ll户内资定点联系企业共查补税款l26亿元,发现各类税收风险点5 00多个,并逐户送达了税收检查情况通报和税收风险管理建议书,提出后续整改要求。这种以风险调查测评为先导、企业自查为主、税务机关督导为辅、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税收检查方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各级税务机关的欢迎。对此,肖捷局长批示:“工作很有成效,注意不断总结,切实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钱冠林副局长批示: “成绩很大,做法也很好,应当认真总结。建议在条件成熟时编成教材,以不断推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总局今年组织开展了10户外资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评估自查工作,查补税款已超过8亿元。三是按照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在总结风险评估自查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去年研发使用的税收风险调查测评、自查、复核软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升级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513号),为各地开展风险评估、自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四是组织召开了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反避税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和组织实施对部分外资企业开展反避税调查和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工作,部分案件将于近期结案。

与此同时,各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探索工作也在积极有序推进。江苏省国税局选择l9户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尝试开展企业涉税风险内控了解与测试。四川省国税局采取企业自评自查和税务机关分析、调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重点企业征管服务质量综合绩效评估行动,今年以来已评估检查510户,查补税款l 4.4亿元。湖南省国、地税局在总局组织开展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评估自查工作中,密切协作,联合成立督导领导小组,深入细致地引导企业开展税收自查和整改,查补税款1.92亿元,并积极研究和探索自查成果的应用。

(五)积极开展石油石化行业管理探索 总局定点联系企业中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都是以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其成员单位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其税收收入占45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具有主业突出、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模式相似的特点,其税收政策与管理有很多的共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这三户企业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同时也为了探索和积累行业管理的规律和经验,总局启动了对石油石化行业开展行业专业化管理的试点。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借鉴多年来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的成功做法,着手组建石油石化行业工作小组,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调研,并根据风险管理要求和行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的石油石化行业税收管理指导规范。

各海洋石油税务分局根据总局工作要求,组织梳理海洋石油税收政策,针对海洋石油税收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与中、外石油公司进行联系沟通并及时向总局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征管质量、服务水平和收入规模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还积极参与我国与越南合作勘探、开发和开采北部湾油气资源税收磋商,做了大量工作。

(六)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分析工作稳步推进

为满足大企业税收专业化服务和管理的需要,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总局正在建立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总 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各环节、全过程工作的技术支持和各管理层级的信息共享。一年多来,按照这一要求和现实条件,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做了四项工作:一是组织编写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业务需求,并已提交总局信息办立项;二是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中充实大企业税收管理层级识别信息,方便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不同层级定点联系企业税收数据信息的抽取、整理和应用分析;三是应用现行重点税源及统计报表软件解决了45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各地税务机关统一抽取和上报数据的问题,使各级税务机关建立起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数据基础,为积累企业征管信息历史数据:开展相关税收分析奠定了基础。四是完成了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过渡期网络环境的测试工作,目前已经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内部试运行,内容包括基础申报数据、主要法规文献的查询,分地区、分集团基本数据的展现等税收分析工作起步扎实。总局通过帮助各定点联系企业逐步建 立自下而上的涉税信息报送手段和制度,实现企业总部与总局的数据交换,结合税务机关掌握的有关信息,积极探索在总局层面对企业集团开展税源和征管状况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防控,为开展针对性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各地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信息化建设和税收分析工作。海南省国税局按照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建立了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信息数据库和税收风险分析系统,实现了省局对定点联 系企业的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功能。辽宁国税、辽宁地税、山东国税、安徽国税等充分利用本省税源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和分析功能,积极开展本地区定点联系企业的税源监控和分析工作。

(七)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和工作研讨

对大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和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广大税务干部在工作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不断更新和提高。为此,总局在扬州税院、辽宁税专、江苏税校等地组织举办了多期大企业税收业务骨干培训班,就税收风险管理、纳税服务、行业税收管理和相关工具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为了学习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总局还先后组织与0ECD、荷兰税务海关总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委派的专家组,进行了有关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交流和培训。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和研讨工作,总局举办了以“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的探索和创新”为主题的2010年税收论坛,与北京市国税局联合举办了2009年秋季雁栖税收论坛,与《中国税务报》联合开展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专题征文活动。

各地机构、人员逐步到位以后,积极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四川、内蒙、湖南、河南等省(区)国税局精心组织了大企业系统干部全员培训,有的还将地市局分管局领导和县级局领导列为培训范围,以便基层税务机关领导和广大干部能正确认识和及时了解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要求,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年来,全国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克服工作起步阶段的各种困难和阻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做了大量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我谨代表总局党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多,主要表现:一是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服务和管理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个别地方对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二是与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纵向各层级之间和横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还没有完全理顺,工作运转不够顺畅;三是先进的服务和管理理念尚未完全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专业化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四是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能力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对于这些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面把握新时期大企业税收工作总体要求

肖捷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以大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专业化管理。并明确要求,探索制定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与技术标准,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依据不同企业风险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总局研究制定的全国税收工作“十二五”发 展规划中也强调指出,要依据纳税人规模、属性、特点及不同需求,创新服务流程、方式、手段,不断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总局对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部署和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明确了方向。

根据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税收“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坚持依法治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专业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风险防控,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改革探索。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是总局党组作出的重大决策。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总局党组的决策是正确的。最近,肖捷局长在听取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工作汇报中,对两年来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围绕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制订未来三至五年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规划,完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制度,进一步探索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 模式,规范对纳税人涉税诉求的宣传解释和纳税服务工作。各级税务机关领导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支持改革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推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税收管理应对大企业集团化、多元化、跨地域甚至跨国经营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集中、信息化程度提高、税收博弈能力增强均必然选择;是解决税收征纳成本偏高、征管资源有限、处理涉税复杂事项能力不强、税企关系有待进一步和谐、税收风险不能有效防控等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的有效举措;是改革现行税收管理模式、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当前,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存在困难和阻力是正常的。但是,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能动摇,要摸着石头过河,边行边试,稳步推进。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内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第二,要明确目标和思路,稳步推进工作。根据国际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成立专门机构,探索大企业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战略目标是:科学配臵征管资源,以风险为导向,有效实施遵从引导和遵从管控,持续改进大企业的税收遵从状况,提高税法遵从度。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径,是将个性化纳税服务与税源专业化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二者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 一。按照上述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思路:是纳税服务个性化。要系统研究大企业的涉税诉求,从确保政策透明度和执法的统一性出发,以引导和帮助大企业提高自我遵从的能力和意愿为目标,尽可能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二是税源管理专业化。要针对大企业集团点多面广线长、税源跨区跨省跨国流动:核算地和经营地相分离、经营决策和信息处理高度集中、征纳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异常突出的特点,以风险为导向,以信息为纽带,以制度为保障,构建专业化的税源监控体系,使税源管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研究针对大企业集团的征管新方式,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三是风险防控制度化。要引导和帮助大企业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和税收风险内控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税收风险化解在大企业内部和涉税风险发生之前。同时,要加强税务机关的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以风险为导向,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快速、准确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机制,有效控制税收风险。四是税收遵从不断优化。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全面改善大企业的税收遵从状况,使大企业成为诚信纳税的模范,带动中小企业和全社会整体税收遵从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理顺工作关系,形成管理合力。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规范操作,形成合力。一是要理清属地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关系。日常税收基础管理与服务工作主 要由基层税务机关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管理和实施、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等、复杂事项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实施,形成业务上相互衔接、工作上相互配合的新格局。二是要理清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与同级税政、征管、服务、稽查等部门的关系,划清业务边界,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形成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过程规范的新局面。三是要理清总局、省、地(市)三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重点,以各个管理层级的比较优势为切入点,科学合理配臵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新体制。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开展全面探索的重要一年。各地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的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研究制定好“十二五”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划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总局党组年中专门召开了“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座谈会,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对税收各项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同时,要求各司也要制定“十二五”工作规划。研究制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十二五”规划,对明确今后五年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要根据总局党组的要求和“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在认真研究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面临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按照既勇于创新,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十二五”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划,明确工作方向,确定工作目标,使规划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可行。前段时间,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总体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要在充分听取各地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和细化,切实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十二五”规划编制好,使之成为引领大企业税收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逐步完善和落实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

按照总局对大企业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探索的工作方针,在“三个不变”的前提下,为了探索和实施大企业属地主管税务机关日常管理和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在听取各地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个性服务和针对性管理为主要内容,明确了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主管税务机关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础。《规程》明确了需要各级税务机关落实的工作任务,如帮助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开展税企合作、统一诉求管理、信息共享等,这些都是按照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要求进行的创新和探索,但还缺乏成熟的工作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各地要在实践中注重探索,大胆创新,积极提出完善《规程》的意见和建议,为《规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实践基础和机制保障。

《规程》明确了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与主管税务机关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税收服务和管理的任务、规则和要求,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除了落实好自身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按照《规程》的要求,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工作衔接与协调配合,以形成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整体合力。

各地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规程》。各省、市税务机关也可比照总局制定《规程》的做法,对本省(市)定点联系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以《规程》补充内容的方式予以明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三)做好定点联系企业纳税服务工作

要根据大企业税收服务的特点和要求,积极主动向定点联系企业宣传税收政策,了解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企业重大经营变化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同时积极受理定点联系企业提出的重大涉税诉求和个性化服务申请,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处理、回复。要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引导和帮助定点联系企业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内部防控体系。要积极研究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走访大企业相关部门、组织大企业相关人员填写风险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信息,结合相关税法规定,分析大企业组织管理架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合理性。通过实地调查、穿行测试等方法,了解和记录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流程,结合企业税收征管历史信息,检验和评价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运行状况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大企业,帮助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提升大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自我防控能力。

要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选择部分公司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企沟通顺畅、遵从度较高的定点联系企业,探索签订《纳税遵从协议》。协议签订后,大企业应积极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及时完整地向税务机关披露生产经营中的重大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应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涉税诉求,尽量把化解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工作环节前移,促进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四)探索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专业化管理

要探索对定点联系企业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大企业税源类型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提升跨区域经营企业集团的管理层级,将跨地区的各个分支机构的税收管理点按照管理的功能和规律进行 有序整合实施立体化的团队管理。

要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逐步探索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规 划,设计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定点联系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及风险特征库,根据大企业的不同风险状况和成因,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风险应对措施。明年,各地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应用总局开发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至少选择l—2户定点联系企业探索进行风险内控机制调查和税收风险评估,分析本地区大企业税收风险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要探索对定点联系企业按行业实施分类管理,稳步推进行业税收征管制度建设。要认真研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和商业模式,根据历史征管经验,找出带有共性的、易发、频发的税收风险点,逐步建立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设立行业分析模型和风险指标,确定行业重点监控内容和手段,系统研究防控策略,分行业制定征管办法,夯实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制度基础。明年,总局将首先在石油石化行业、银行保险行业和通信行业开展行业管理的相关探索。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定点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挑选l—2个主要行业,通过成立行业工作小组开展行业调研、政策评估、诉求分析、内控调查和遵从测评等方式,研究行业特征及其对应的税收管理问题。(五)积极推行信息管税

要根据对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统筹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在目前组织开发的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拓展有关功能,为税源监控、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各地要按照总局要求,大力拓展信息和数据源,广泛采集定点联系企业相关涉税信息和数据,并保证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同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逐步建立健全定点联系企业涉税信息数据库。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尽量不要增加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的负担,做到能够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抽、取的数据,以及能够从其它渠道共享的数据,绝不让企业或基层税务机关重复报送。

要充分做好数据的分析利用工作。深入开展对定点联系企业的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使大企业涉税信息的利用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提示税收风险,提出加强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要认真研究和熟悉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弄懂弄通各模块功能原理、数据库结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存储设备的部署模式和应用方式,以适应大企业经营管理集团化、核算电字化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新课题、新要求,使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同时,研究制定大企业相关信息系统的报备规范及有效的监管办法。

(六)加强海洋石油税收管理 要加强对各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分局的检查、协调和工作指导,促进各分局间的税收征管协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现有跨海域联合控管和联合税务审计机制。研究完善海洋石油税收征管体制和相关税收政策。总局将在明年上半年召开海洋石油税收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近两年的海洋石油税收工作。希望各分局针对海洋石油税收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七)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的原则做好足点联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总局根据企业风险评测的结果和实际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年度工作和专项工作。各地税务机关统一按照总局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规程,统一规范开展定点联系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

要尽快明确定点联系拿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在各管理层级和内部各部门间的配臵,通过完善内部工作衔接和移交机制,解决职责交叉与业务边界不清的问题。

要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专业化管理要求,逐步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源监控”的定点联系企业税收管理联动协作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

要加强地区间、国地税间的协作与配合,逐步建立信息共享、密切合作、运转顺畅的各项制度和机制,确保大企业税收服务和 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选拔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作风过得硬、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

要开展全员业务培训,重点培训税收政策、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管理以及信息化工具的运用等相关内容。同时,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人才,逐步建立和充实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库。

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做好执法和廉政风险的内控工作,制定防范制度和措施,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确保以优良作风和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开展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是总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大企业税收征管和改进纳税服务的改革和探索,是从事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每一位同志肩负的历史责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按照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要求,继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开创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市国税国际税务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邓少兰副局长在全市国税国际税务和大企业

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适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努力提高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2010年4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广州国税系统2010年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2009的工作情况,部署2010年的工作任务,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给国际税务管理特别是售付汇和反避税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去年省局、市局和区局的机构、工作职责作了较大的调整,市局国际处和大企业处合署办公,增加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和外事管理的职能。虽然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新,但在全局上下广大税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次会议邓安超处长对2010年国际税务管理、大企业税收管理和外事管理工作要点作了详细说明,我完全同意相关内容。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去年,成绩显著

(一)以专业化管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质效 2009年全市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剔除海洋石油企业部分)28.15亿 1 元,同比增长93.21%,增收13.58亿元,增幅排在各税种的前列。新税法实施后,对非居民企业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管理办法、制度陆续出台,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强化非居民企业管理,去年建立了非居民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工作机制,非居民企业的税收征管逐步走上规范。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实施专业管理,调整征管模式收效显著。按照我局对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税收属地管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等特点,经过向部分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后,提出对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实行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即对设有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实行在区局属地基础上的税务分局的集中专业化管理,源泉扣缴实行属地管理,有效地把加强专业化管理与现行的征管模式结合起来。二是抓实汇缴工作,做好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2009是实施新所得税法后非居民企业首次单独实行汇算清缴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汇缴办法、申报软件下发滞后、问题多的情况下,各基层单位克服困难,上下同心协力,积极做好非居民企业的汇算清缴工作,保证了我市该项工作的按时完成和税款及时清缴入库。三是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工作质效。为加强对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税收监管,积极研究开发和全市推广应用“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采集、证明出具、统计查询、工作监控、后续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有效减少基层分局的业务工作量,规范了工作程序和缩短了办理时间,也使我局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以贯彻新法规为动力,推动反避税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贯彻反避税新法规。宣传培训是贯彻的基础,针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2009年总局下发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2 《关联申报办法》等文件,对反避税工作提出了新规定,在加强与上级机关的沟通和对新规定学习研究基础上,采用了下发贯彻文件、举办讲座、视频培训、研讨会、印刷税收宣传小册子等不同形式开展了宣传培训工作,贯彻了新法规,夯实了反避税工作基础。二是编写工作模板,提高案件审计质量。2009撰写了涵盖立案、现场审计、可比数据分析等内容在内的转让定价审计工作模板和编写立结案报告范本,通过工作模板梳理了案件审计流程和步骤,细化选户立案、现场审计、可比数据分析等工作环节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要点,明确需要审核的资料和填写的工作底稿,使反避税人员能有章可循地开展转让定价审计工作,改变以往凭个人经验进行审计而容易导致审计不全面、不深入的弊端,规范了案件调查工作,提高了案件审计质量。该项工作得到了直属分局的大力支持,组织业务骨干参与编写、讨论。三是开展细致调查,做好预约定价工作。在双边预约定价方面,2009我局积极参与总局与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涉及我国汽车行业、分销行业的3个双边预约定价案件的谈签工作。在这3个属于行业首例双边预约定价谈签的工作中,我局组织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完成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双边磋商准备工作,为在双边磋商中赢得主动奠定了基础,得到了总局和省局的充分肯定。在单边预约定价方面,我局正式接受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颁布后的第一个企业的单边预约定价正式申请,该单边预约定价的安排对今后单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四是积极创新手段,推进反避税平台建设。2009年在做好反避税业务系统一、二期开发的完善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我局完成了三期的开发工作,对反避税业务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把转让定价从选户到结案的整个调查审计流程和预约定价从纳税人提出书面意向到监控执行的整

3 个谈签过程都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完成了各环节表格和文书的电子化管理的开发工作。

(三)以调查研究为先导,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路子

总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后,对大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管理措施,如确定了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对11户定点联系企业开展自查督导、实施风险管理等。根据总局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我局深刻领会上级工作意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部分总局定点大企业、与基层征管局和区域稽查局开展座谈,到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调研,从大企业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收风险管理、日常检查等方面,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模式。二是做好基础信息管理。2009年组织各基层单位开展对定点联系企业的基础资料收集等基础性工作,收集的信息包括成员企业信息和纳税情况、企业集团架构、大企业管理层级标识等录入征管软件以及定点联系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等,以便税务机关明确服务和管理对象,管理到位,做好服务。三是认真开展检查督导。按照总局的工作部署,我局牵头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督导自查、税款入库、总结报送等具体工作要求,对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的11家企业在我市的88户成员单位开展包括企业实施税收风险评估、税收自查以及税务机关开展自查督导两个方面内容的税收检查督导工作。五是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根据总局的总体工作安排,做好有关企业集团在穗企业的税收服务管理专题研究,深入分析了上述企业税收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涉税诉求;做好电力和银行业的涉税风险分析,逐步积累财务分析经验,4 有针对性地了解部分行业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为下一步开展税源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从健全制度人手,规范我局系统外事管理工作

外事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时效性高、牵涉面广的工作特点,2009年是国际税务管理处全面开展全市国税系统外事管理工作的第一个,外事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外事管理。2009年我局结合系统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外事管理规定》、《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因公护照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因公往来港澳通行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文件,建立健全了我局系统外事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相关的外事事务工作流程,包括“随外单位团组出访申请流程”、“因公赴港澳出访申请流程”、“因公赴台湾出访申请流程”等7个工作流程。在下发文件的同时,组织各基层单位集中学习,提高我局系统执行外事政策的能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非居民的管理不够规范,对反避税工作个别单位不够重视,对大企业管理认识不清,外事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迎接挑战

2010年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国内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足,企业经营仍然困难重重,迫切需要国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经济职能作用,当好地方经济发展参谋,用好各项税收政策,做好对企业的税收服务,认清形势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国际税收和大企

5 业税收管理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定位,通过准确定位,掌握工作方向。

(一)加强税源建设,要求我们抓好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

税务总局提出大企业管理的新思路,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管好大企业,就是抓住了重点税源,是税源建设的基础。对大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实行上下一体化的集团式管理,可以强化对税源的监控。广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有规划、有步骤地吸引世界大型产业和资金,形成当地经济支柱。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巩固整体税源的关键措施,是保证广州市国税系统再创新业绩的关键要素。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转变思维,改变过去以单一企业为纳税主体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习惯思维和做法,按照市局对整体税源建设工作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做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

(二)强化税源管理,要求我们提高税收政策管理水平

新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务总局在国际税收管理方面连续下发了多份文件,既有政策性的规定、解释,也有程序性的操作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细化。特别是今年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召开将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税收管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市局已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征管局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国际税源的管理,要求我们积极推进相关税收政策研究,深入细化条文解读,规范操作程序,在新的形势条件下,保证国家正确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事国际税收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严把政策关,提高税政管理质效。

(三)避税发展新趋势,要求我们的反避税工作有新突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反避税力度的加大,企业采取的避税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比如通过成本分摊、支付境外劳务费、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等,涉及的领域既有商品购销、无形资产,也有劳务费、股权转让等,为此,总局在新的所得税法管理下,也出台了相关反避税法规,增加了新的反避税内容,对我们的反避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跳出传统思维,积极研究、开拓新领域,增强敏感性,争取反避税工作有新的突破。

总之,随着我市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总部经济的引进,对国际税收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税收工作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将越来越重要、平台将越来越广、责任也越来越大,国际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今后将大有可为。

三、把握方向,抓住重点

(一)明确工作方向,把握工作重点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新法的实施,国际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层面。就目前来说,国际税收和大企业的管理有三部分:非居民税收管理、特别纳税调整和大企业税收管理。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好各项税收政策,明确工作程序,及时反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使非居民税收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特别纳税调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关联申报和避税嫌疑户的筛选工作,规范案件审计,提高转让定价案件的工作质量,力争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对大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更应注重事前的管理,如对重点税源的分析监控、风险防范管理等,服务要体现便捷的特点,及时将有关税收政策信息传递给纳税人,对纳税人的涉税需

7 求及时给予解决,采取多种形式为大企业提供纳税服务。

(二)构建工作机制,推进管理创新

今年在工作机制上,要构建、优化两个管理机制,一是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制。这是一件由无到有的工作,今年我们要构建一个市局、区局、分局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优化反避税工作机制。这是一件由有到优的工作,在现有“1+4”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更加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作进一步的优化。我认为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是当前国际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市局国际处也正在做调查研究,下一步会提出研究方案,希望各单位也能从自己的征管实际出发,多思考、研究,多出主意、多提建议,供市局参考。

(三)依托科技手段,提高管理质效

近几年来,市局党组一直很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也很大,不管在资金方面还是人力方面。在国税系统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科技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而言,有的系统已经开发完毕,有的正在准备开发,需要大家去好好利用。反避税信息管理系统花了三年时间开发,去年底已基本完成,该系统集避税嫌疑户的筛选、可比数据的分析、转让定价和预约定价的审批管理于一体,是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反避税管理系统,得到了总局和省局的充分肯定。非居民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信息管理系统,在去年推广使用的基础上,今年进行了优化升级,使系统更加完善。另外,作为市局2010年信息化项目的一部分,对非居民企业准备纳入信息化管理,包括登记备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审批、台账管理等,目前这部分在总局、省局的征管系统中都是一

8 个空白,需要市局和基层局相互配合,编写业务需求,做好系统开发应用工作,改变目前手工操作、信息分散的状态,实现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大企业税收管理方面,总局准备分行业开发基础信息库,将定点联系企业的整个集团的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便于进行税源的有效监控。

(四)规范外事管理,严肃外事纪律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审批越来越严格,对出国人数和经费进行严格控制,为适应因公出访管理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各单位要严格按有关制度、规定、办法进行审批管理,严肃外事纪律,保证不出问题。

(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队伍素质

要做好国际税务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人。国际税务管理涉及的面较广,需要应用到各方面的知识,具备各种能力,如税收业务知识(国内法、国际法)、财务管理知识、法律、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因此,必须把从事国际税务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建设一支税收业务精湛、具有多方面能力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际税务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我认为,加强队伍建设,要从组织培养使用和干部保持稳定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今年市局培训的重点主要是非居民企业的管理,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国际税收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参加学习班、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中以旧带新、通过社会实践等。二是保持人员稳定。国际税收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满足这种发展的

9 需要,因此要建立健全国际税收人才管理制度,对经过境外和境内各层级培训的人才实施跟踪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效果。要保持国际税收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确保经过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干部能在国际税收管理这个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同志们,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坚定信念,以高昂的斗志去迎接困难,迎接挑战,努力实现我市国际税务管理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新突破,为广州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0

第三篇:王力在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

(2010年5月17日)

同志们:

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4月16日总局第5次局长办公会议提出的要求,总结2009年国际税收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2009年国际税收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去年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体制机制,实施专业管理,监控国际税源,有效防范避税,强化国际协作,优化税收服务,严格外事纪律,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国际税收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积极扩大我国税收协定网络,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协定谈签和修订工作,使协定规定更加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有利于防范逃避税行为。分别与法国、德国、芬兰、比利时和捷克开展协定全面修订及签署工作,完成与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土库曼斯坦的协定谈签工作,并与巴巴多斯、新加坡、香港开展协定部分条款的修订工作。明确了股息、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收益条款有关规定以及协定相关条款涉及的受益所有人概念,规范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规程。截至2009底,我国共对外正式签署93个税收协定以及与香港和澳门的2个税收安排,其中89个税收协定和2个税收安排已经生效。与近十个低税国家(地区)开展了税收情报交换协议谈判工作,其中与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的税收情报交换协议已经签署。围绕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国际税收规章制度。下发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非低税率地区的白名单和进一步加强转让定价跟踪管理等规定,制定了指导反避税工作的全面操作规程,简化了受控外国企业管理规定,明确了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强化对跨境关联交易的监控和调查办法。下发了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非居民源泉扣缴、汇算清缴、征管范围等管理规定,明确了非居民取得股息、红利、股权转让所得、利息缴纳企业所得税等有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国际税收的管理规定和操作办法明显细化和更加规范。

(二)反避税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反避税工作领域,将反避税调查对象从以往的制造业向其他行业延伸;通过深入开展行业联查、全国联查,增强案件调查调整的规范性、统一性,强化了反避税工作的威慑作用。通过加强关联申报、同期资料管理等基础工作,促进企业自觉遵循独立交易原则,主动提高利润水平;各地严格执行立案、结案两个环节层报总局审核的制度,全年主要针对制鞋、笔记本电脑代工、高速公路、轮胎制造、零售百货、酒店连锁等行业进行联查,并对重点避税嫌疑企业进行立案调查,继续严把案件办理质量关,加大案件查补力度。2009年全国转让定价调查共立案179件,结案167件,弥补亏损8.7亿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60.9亿元,补税20.9亿元,比2008年补税增加8.5亿元,增长69%,是我国开展反避税工作以来查补收入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转让定价调查调整个案补税超千万元的案件40件,其中超亿元的4件。平均个案补税1252.1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跟踪管理企业自行调增税额12.9亿元,调查补税3.1亿元。江苏、天津、广东、北京、山东、上海国税局和深圳地税局反避税补税均超过亿元,其中江苏国税补税近4亿元。黑龙江、辽宁、陕西和湖北国税局克服案源较少的困难,拓展反避税新领域,全年查补收入均超过千万元;江苏、上海、广东国税局在笔记本电脑代工行业联查中紧密沟通,按照总局确定的统一调整方案进行调整,缓解了主管税务机关的压力,提高了电脑代工行业的利润水平。深圳地税局在反避税协查中取得某公司制鞋企业的再销售价格,在全国鞋业联查中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为联查工作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福建、浙江、厦门国税局在反避税领域拓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非居民税收管理取得实效。各地针对非居民税源分散、易流失的特点,设立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岗位,加大非居民税收管理力度。山东、浙江、湖南、天津、深圳、武汉国税局和山东、天津、河南、厦门、深圳地税局以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江苏、北京、上海、青海、重庆、安徽、河南、青岛、厦门、大连国税局和安徽、甘肃、青岛地税局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工作,尤其是对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行为,以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为抓手,以税务变更登记为控制点,追缴税款。山西、湖北、内蒙古、河北、新疆、四川、吉林国税局和四川、北京地税局充分发挥对外支付税务证明作用,防范未纳税所得付出境外。江西、辽宁、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国税局和成都地税局把非居民企业首次纳入税收专项检查内容,查处逃骗税行为。2009年,全国共征收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560.18亿元,比2008年增加176.16亿元,增长45.9%;其中:企业所得税416.11亿元,比2008年增长55%,通过源泉扣缴345.75亿元,比2008年增长98.8%。

(四)税收协定执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2009年总局首次在税收协定执行程序方面作出规定,规范执行程序、统一执行标准,并通过视频会议、宣讲培训等形式抓落实。湖北、安徽、深圳、四川、北京等国税局和大连、湖北、山西、四川、深圳、甘肃、北京等地税局制定了较规范的具体实施规则。各地税务机关对协定执行情况,尤其是对来自低税地的缔约对方居民要求享受协定优惠税率及其他优惠待遇的,做到严格把关,确保执行到位。为保证享受协定待遇对方居民身份的真实性,总局向所有缔约对方国家收集其居民身份证明样式后,整理下发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身份证明样式,方便了各地执行。从北京、山东国税局和山东、大连、青岛地税局等上报情况看,协定执行的情况清晰、案例增加,执行水平得到提高。

(五)情报交换的威慑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继续履行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义务,2009年向19个协定缔约国提出情报请求68份,比2008年增加3国21份;核查41个外国税务机关提出的专项情报258份,增加11国61份,全部在保证核查和回函质量的前提下及时给予了回复。全年共下发核查外来自动、自发情报4000余份,向5个协定国提供自动情报10000余份。各地利用外来情报查补税款、加收滞纳金和罚款总计4.8亿元,比2008年增加1.6亿元,其中江苏国税局通过对一份情报的延伸利用查补企业所得税4000多万元,上海国税局个人所得税案件平均查补税款200余万元,新疆地税局查补一名自然人个人所得税1070万元。深圳地税局和北京、浙江、宁波国税局依据现有信息化平台开展自动情报电子化制作试点工作,基本实现自动情报自动化制作。全年收到协定缔约国情报交换感谢信函和邮件42封。

(六)通过国际税收协商程序维护国家和企业合法权益。一是发挥税收协定作用,积极开展与缔约对方国家税务当局间相互协商工作,解决我国企业在境外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税务纠纷,如深圳国税局在总局支持下帮助某企业成功解决了其在境外遇到的税务纠纷,为企业争取利益2275万美元。二是积极推进反避税双边磋商,消除国际双重征税,增强企业经营的确定性,并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江苏、宁波、山东、大连国税局积极配合总局,在预约定价谈签和转让定价双边磋商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审核、评估和分析工作,为我国双边磋商工作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共签订7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4个单边预约定价安排和2个转让定价相应调整双边协议。7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为我国补税5.44亿元,在执行期间如果企业经营规模与签署安排前保持不变,还可以在未来4年为我国多征收税款36亿元。在我国与丹麦之间签署的中欧第一例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中,我方提出的成本节约和市场溢价等理念得到了对方的认同。我国与某国签署了一项我方补税最多、外方退税最多的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中方补税4.5亿元,对方相应调整退税4.5亿元,实现了该部分税源向中国的转移。目前全国正在审核或磋商的案件涉及32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和7个转让定价相应调整。三是利用情报交换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上海国税局灵活利用授权代表访问,有效保护了企业在跨境业务中的合法权益。

(七)国际税收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参与我国领导人出席20国集团会议的准备工作,提出我国对反避税天堂的专业意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主要参与了OECD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及注释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转让定价手册》的制定,与财政部一同代表中国成为透明度和有效情报交换全球论坛的副主席和下设情报交换同行审议小组副组长。继续推进与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税收组织合作。派员参加OECD税收领域13项专业会议、国际税收对话机制(ITD)第三届全球大会、SGATAR第39届年会和第5次联合培训及第11次工作级别会议、亚洲税收论坛第6届会议、美洲税收管理中心第43届年会和第4届利兹堡会议等国际会议;派员参加OECD税收领域2个多边培训,与OECD合作在我国举办5期培训班和3次立法推动咨询活动,首次邀请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5国的学员来我国参加转让定价高级研讨班;邀请OECD专家介绍发达国家经验,为制定或调整我国有关税收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圆满完成UNDP项目各项任务;继续加强与IMF的合作,先后两次组织技术援助活动。参加组织境外长期培训和实习工作,向英国税务局派出第三批实习人员。总局国际司领导当选联合国税收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我国在国际上的税收话语权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八)外事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加强计划管理,控制出访数量,严格经费审核,实现了外事经费、出访项目、出访人数均压缩在20%以上的目标。2009年,总局机关、国税系统外事出访71项,出访540人次,国税系统随地方政府组团出访约350人次;接待来访团组25项100人次,接待临时来总局机关拜访人员约250人次。继续与日本、韩国、荷兰等国执行互访协议。利用国际税收对话机制高层会议在北京举办的机会,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丹麦、蒙古、印尼等国税务高层举行双边会晤,加强与上述国家间税务当局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援助项目、中国-荷兰双边税务合作项目、中韩税务交流项目及中日税务双边交流项目,分别在日本、荷兰、韩国以及国内的广西、宁夏、无锡举办了纳税服务、大企业税务管理和国际税务管理培训班。在澳大利亚举办了纳税服务与大企业税务管理高级税务培训班。通过开展上述培训活动,提升了广大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税收服务和管理水平。

同志们,去年的工作成绩,是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重视和广大纳税人以及社会各界支持配合下取得的,也凝聚着国际税务战线广大干部的无数心血和艰辛努力,是同志们尽职尽责、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国际税收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地区对国际税收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地区国际税收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未能有效实施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二是国际税收管理还不够扎实,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流失时有发生。三是“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还较薄弱,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国际税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反避税等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个别地方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五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渠道不够通畅。六是国际交流合作和境外考察与培训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工作思路 2010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税收工作也面临许多复杂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为应对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税收工作座谈会上,对新时期税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对2010年税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今年4月16日,肖捷局长主持局长办公会议,专门听取国际税务司的工作汇报。总局办公会议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税源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税收事务大量增加。认真做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促进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对近年来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包括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专业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涉外税收显著增加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抓好反避税工作等为重点,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会议还对做好国际税收管理各项工作,加强和充实反避税工作力量等提出了要求。这是总局党组在新的形势下,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出发,对国际税收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把认识统一到总局党组的工作要求上来。应当看到,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既加重了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责任,又为国际税收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总局对国际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契机,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把国际税收各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提高对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是服务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国际税收管理是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对外开放30多年来,前期以引进外资为主,与此相适应,国际税收工作以外资企业为主要对象实施管理和服务。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这一大的背景下,随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的统一,税源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对跨境税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国际税收事务大量增加,必然对国际税收管理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就需要各级税务机关服从和服务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大局需要,按照总局办公会议提出的要求,尽快转变国际税收工作的理念,调整目标和任务,完善和落实吸引外商投资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强化“走出去”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国际税收各项工作,把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需要。国际税收工作是税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同样要履行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职能,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肩负着防范和打击跨境逃避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重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信心增强,我国进出口数量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持续位居全球前列;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经营的领域增加,规模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任务进一步加重,难度也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为跨境税源的覆盖面更加宽泛,无论是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投资所得还是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外投资所得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增多;同时,防范境内外跨国公司逃避税、延迟纳税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反避税案件和查补税款的增加足以证明,反避税工作面临艰巨的任务;各地非居民税收管理、协定执行和情报交换的案例表明,非居民企业签订虚假合同规避我国纳税义务,在低税地或避税地设立导管公司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权,设立不合理商业目的公司套取我国税收协定税收优惠等种种行为有增无减。此外,我国居民企业和个人在境外设立的离岸公司即受控外国公司的利润不及时汇回我国申报纳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加大防范逃避税工作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堵塞税收收入流失,切实维护国家税收主权。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是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需要。专业化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科技迅速发展、分工日益严密、资源高度集中、管理更加集约所形成的现代管理方式。把现代管理理念与税收工作特点相结合,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既是新时期对税收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更是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需要。肖捷局长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就是“科学分类、探索规律、整合资源、集约管理”。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点是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国际税收管理依据的法律不仅是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等国内税法,还必须依据税收协定、税收情报交换协议等国际税法和公认的国际惯例;其次,国际税收管理的对象是跨境纳税人的跨境所得,税源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容易避税;第三,国际税收管理还涉及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税收协调和征管协助。因此,健全国际税收管理机构,规范国际税收岗责体系,完善国际税收工作机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是落实国际税收工作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是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需要。纳税服务是世界税收发展的时代主题,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共同构成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税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和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维护好纳税人合法权益,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与各级国际税务部门打交道的纳税人,主要是外国企业和“走出去”的大型跨国公司,他们的纳税意识较强,对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确定性十分关心,也注重办税效率和成本。为他们提供更加及时、更具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不仅是落实我国纳税服务总体要求的需要,更是展示我国税务部门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要切实改变重税收征管轻纳税服务的现象,主动做好非居民纳税人和“走出去”企业及个人的税收服务工作,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降低税法遵从成本,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促进我国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中,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积极作用。

(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根据总局党组对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4月16日总局局长办公会议提出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围绕一条主线,完善四项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税源的国际化和税制安排的国际化,给国际税收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手段、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维护我国税收权益,已经成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当务之急。跨境税源既包括非居民企业和个人取得的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收入或所得,也包括我国居民企业和个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或所得。加强跨境税源管理,是我国税务部门履行税收管辖权的职责所在,是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和跨境纳税人合法税收权益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只有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摒弃传统理念,拓宽工作视野,才能正确理解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实质,摆正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位臵,使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完善四项机制,就是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非居民税收管理机制、“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机制、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机制。

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是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坚持“防查并举”的原则,建立“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的统一规范的反避税防控体系,防止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各种避税手段侵蚀税基。要实行反避税工作统一规范管理,保持不同地区之间、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调查调整力度的一致。通过强化关联申报、同期资料管理和跟踪管理,开展单边和双边预约定价,加大反避税调查和联查力度,督促企业自觉遵循独立交易原则,主动提高利润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的确定性,带动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提高,切实防范各种跨境避税行为,不断提高我国反避税工作水平。

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机制,就是遵从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对取得我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和个人加强税收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非居民是在我国境内负有纳税义务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其税源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不及时监控,税款就容易流失境外且难以挽回。要通过规范完善非居民企业和个人的税源监控、纳税申报、日常检查、协定执行、纳税服务等办法,掌握非居民税源分布规律,识别并及时控制非居民税收风险,正确落实税收协定待遇,防范税收协定滥用,确保协定执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堵塞非居民税收收入流失。

完善“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机制,是服务我国“走出去”战略在税收方面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完善国际税收法律和有关政策扶持措施,充分利用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平台,帮助“走出去”企业和个人了解投资国的税收制度并解决境外发生的税务纠纷,为他们提供更加及时更具针对性的税收服务,以维护其境外合法税收权益。同时要遵从居民税收管辖权,防范“走出去”企业和个人逃避税务监管的风险。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强化税源管理,全面掌握我国“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在境外投资经营活动的详细信息,确保其及时准确地依法履行国内纳税义务。

完善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机制,主要是通过税收情报交换和税款征收协助等手段,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征管资源,以防止国际逃避税,提高对纳税人跨境交易的税收征管水平。要通过建立健全我国税收情报交换网络,稳步做好专项、自动和自发情报交换工作,逐步开展授权代表访问、同期税务检查、行业情报交换和税款征收协助,为加强跨境税源管理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保障。

强化三个保障,就是强化国际税收法律制度保障、国际税收信息保障和国际税收专业人才保障。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是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税收协定、税收情报交换协议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税法,和涉及跨境税源政策与管理内容的国内税法及相关制度。强化国际税收法律制度保障,就是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加大税收协定谈签和执行力度,使得国际税收工作有法可依、执法有据,实现国际税收工作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掌握和利用国际税收信息,是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支撑。强化国际税收信息保障,就是要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和国际税收征管协助、采集纳税人财务数据,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为国际税收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并遵循总局CTAIS和金税三期建设统一要求,规范和完善业务需求,形成日常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齐备的国际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际税收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税收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事在人为”。没有人才保障,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通过规范职责、健全机构、建立国际税收人才库、配备必要数量和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国际税收专业人才,激发和保护他们干事敬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真抓实干,做好2010年国际税收工作

2010年的国际税收工作,要认真贯彻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和总局局长办公会议的要求,结合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税收工作的总体思路,完善法律制度,强化专业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国际协作,严格外事管理,实施信息管税,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适应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研究完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今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协定谈签与修订工作,加大与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较多国家税收协定谈签力度,继续关注与早期所签协定国家间经贸往来及投资情况,对已签协定有选择地进行修订,重点修订易被滥用的协定及相关条款。要加快情报交换协议谈签进程,今年与根西、泽西、马恩岛、开曼、百慕大等离岸金融中心谈签情报交换协议,逐步更新已有税收协定情报交换条款,特别是更新我国与低税、避税地协定情报交换条款。要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工作,增补反避税条款,扩充反避税立法范围,研究制定《特别纳税调整工作制度》,明确各级税务机关在反避税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相应职责;制定并对外公布《2009年中国预约定价安排报告》,介绍中国预约定价制度、单边和双边预约定价安排申请及签署情况,增强预约定价工作的透明度;研究制定《反避税案件专家小组会审制度暂行办法》,试行反避税案件专家会审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非居民税收政策和管理规范,加快与相关法律相配套的税收政策的调研和出台进程,研究制定国际运输税收管理办法、非居民税收协同管理办法、机构场所所得归属管理办法等制度。要研究制定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指导意见。

(二)进一步加强反避税工作。一是强化反避税工作的统一规范管理,坚持防查并举,加强对各类型企业的反避税监控。二是加强对企业关联申报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审核,为筛选避税嫌疑企业和进行可比性分析提供基础信息。三是强化同期资料管理。要把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同期资料的认同,作为今明两年强化同期资料管理的核心工作,今年将组织抽查,了解各地同期资料准备和管理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四是推进双边磋商进程。对目前全国受理的39件双边磋商案件,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节约、选址节约、营销型无形资产的定价等方面,进一步与对方加强磋商,力争取得好的效果。五是加大反避税调查和联查力度。以加强行业联查和集团跨区域联查为着力点,实现案件调查的全国联动,避免出现同一行业或者同一集团不同子公司之间调整力度的区域性差异。继续做好轮胎制造、饭店连锁企业的调查和结案工作;重点做好关联股权转让、制药、房地产、汽车行业的转让定价调查;开展对外投资企业的调查,强化转让定价和受控外国企业管理。六是开拓反避税新领域,积极开展对成本分摊、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和一般反避税等新业务领域的尝试和探索,对于较为典型的案件,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抽调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人员,共同参与案件的审核过程。七是试行反避税案件专家小组会审制度,继续坚持所有反避税案件必须在立案和结案两个环节通过案件监控管理系统逐级层报总局审核。各省市要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建立专家小组会审制度,统一评估审核本地案件的立案、调查、结案各环节,如判断企业立案的可行性、企业避税疑点的确定、拟定调查调整方案等。各省市层报总局审核的结案案件必须经过本地专家小组会审,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行业联查、大型集团跨地区调查等重大案件,由总局抽调全国反避税专家,进行集体会审。

(三)加大非居民税收管理力度。要进一步规范非居民税收管理职责,各级税务机关都应建立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推动非居民税收管理专业化机制的建立。要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为重点,落实今年初下发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收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非居民企业汇算清缴面,抓好对非居民常规纳税人的税基管理;以强化税源监控和加大违章处罚力度为重点,落实《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各项要求,防范非居民企业和个人虚构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加强境外演出团体、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运输的税收管理;以防范间接转让、低价转让逃避税为重点,落实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受理境外投资方报送的资料并层报总局审核;以归属应税所得和提高据实申报面为重点,落实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防范滥用核定征收方式少缴或漏缴税款现象。要依托并充分利用居民企业税收日常管理成果,全面掌握居民企业对外支付信息和非居民税源,落实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和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非居民取得我国股息、利息、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管理,特别要防范上市公司不依法扣缴非居民企业股息所得税现象,同时要及时为付汇单位和个人出具对外支付税务证明。非居民税收检查已纳入今年总局专项检查的指令性项目,各地要研究分析非居民税源的分布规律和风险,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精心抓好今年的非居民税收专项检查,遏止非居民税收收入流失。加大税收执法监督力度,今年下半年总局将组织抽查非居民税收政策与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防范有税不知道收和故意少收甚至不收的现象。

(四)做好税收协定执行工作。要以防范税收协定滥用为重点,提高协定执行水平。针对税收协定执行需求增多的新形势,要把税收协定执行工作与执行国际条约、体现国家执法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对税收协定执行工作的认识;要及时了解研究协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及财产转让收益等易被滥用的条款规定的解释工作,提升税收协定执行工作质量。要抓好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规范并细化税收协定执行程序。今年下半年总局将组织开展《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协定待遇审批、各地内部工作流程及岗责体系的建立情况;开展对协定待遇落实情况的汇总及评估,重点为存在滥用及易被滥用的税收协定及相关条款,分析并防范执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五)加强国际税收征管协作。要继续履行好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义务,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集中力量核查重要案件,特别是要发挥征管协作在防止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税收协定滥用、不合理列支成本费用等逃避税收方面的作用,逐步缩小纳税人跨境逃避税空间。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有一定深度的情报交换工作,继续做好外来情报核查、对外提出情报请求、对外提供自动和自发情报工作,特别是对荷兰的自发情报工作。今年要为有效执行与巴哈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情报交换协议做准备。要配合近期出台的反避税、非居民税收管理和税收协定执行管理措施,核查涉及核实境外居民身份、境外经济实质等内容的重点案件。

(六)做好“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近年来总局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针对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许多基础信息尚未掌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措施还没有完全跟上,近期总局还将发文进一步明确有关要求。加强“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涉及税务机关内部多个部门,总局已明确该项工作由国际税务司牵头。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责任,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现行工作职责,共同做好有关工作。要落实好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各项税收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企业境外所得的确认和征税、境外税收的抵免、境外投资或贸易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政策。要以税收协定为依托,为境外投资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服务,保证我国居民企业和个人在境外应享受到的协定各项优惠待遇得以及时落实,充分运用国际税收协商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境外税务纠纷,避免我国企业和个人在境外受到不公正待遇。要调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涉税诉求,加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要掌握所管辖企业境外投资经营、境外取得所得和纳税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根据企业境外投资特点、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税收风险,研究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探索有效服务方法,把“走出去”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七)加强外事管理与国际交流合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规定,并会同人事、监察、财务等部门,加强对各地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最近,总局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家税务总局外事管理规定》,即将下发,各地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总局机关和国税系统外事管理工作。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总局将对国税系统外事出访任务较重的省份外事出访审批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如有越权审批,不按规定审批,弄虚作假等问题,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国际间的税务合作,积极参加OECD、联合国等国际会议,争取广泛的国际资金和专家援助,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税务人才,进一步做好出国培训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做好台港澳涉税事务协调管理工作。总局于今年初在国际税务司加挂了港澳台办公室牌子,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这方面工作,切实保护台港澳纳税人的合法税收权益。

(八)进一步实施信息管税。要强化反避税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已有信息的整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CTAIS关联申报模块,力争实现全国汇缴数据的共享;争取商务、统计、海关、外管、国资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扩大信息来源,弥补税务系统信息的不足;进一步应用BVD数据库和标准普尔数据库,推广使用全球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要提升非居民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部分省市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管理软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完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软件;规范基于CTAIS系统平台的非居民管理业务需求,实现从CTAIS系统及时提取与非居民管理有关的数据,并即时统计各类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缴税额、实缴税额以及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等情况。推进税收协定执行及情报交换的信息化建设。选择个别地方为试点,尽快将协定执行工作纳入信息化体系,将协定审批、备案等环节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以便统计和掌握执行情况。要在地方试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与信息管理部门沟通和配合,提高情报传输和自动情报工作效率。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反避税、非居民税收管理、“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协定执行和征管协作信息交换平台。

(九)做好国际税收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税收事业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总局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税收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总局的统一要求,国际税务司也将制定国际税收发展“十二五”规划,这对国际税务部门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税务司按照总局的要求,结合国际税收工作实际,草拟了国际税收发展“十二五”规划,提交这次会议讨论,听取大家意见。请同志们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充分论证,以使规划具有更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也使其在具体实施中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十)加强国际税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抓好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好内控机制,强化廉政意识,防范执法风险,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管理专业、作风优良、廉洁奉公的高素质的国际税收人才队伍。要注重培养和充实国际税收专业人才,认真落实总局办公会议的要求,结合制定“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形成未来五年中长期国际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和充实意见。要建立国际税收人才库,把参加过国际税收业务培训的人员,安排并稳定在国际税收管理岗位。近期总局将研究充实反避税专职人员意见,分层次、分阶段在全国建立一支500人左右的反避税专职队伍,为实现反避税工作的专业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要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总局将组织编写《反避税操作实务》、《反避税案例集》、《非居民税收案例集》、《情报交换业务流程》、《税收协定条文解释》和《反避税政策问答》等实用操作手册,作为培训教材。要建立分层次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反避税、非居民税收和税收协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除派员参加总局举办的反避税、非居民税收、税收协定和情报交换等专业培训班外,各地要抓好自身培训,确保每一专业人员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反避税人员培训,包括“六员培训”、汽车行业转让定价培训、OECD多边培训、BVD数据库和标准普尔数据库应用培训等。要注重抓好岗位练兵,在本职岗位上提高业务技能。

同志们,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为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省人大王增力副主任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增 力

(2010年1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上,对全省“双十佳”会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首先,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和财经委对“双十佳”会计工作者表示祝贺。刚才,守印同志就去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部署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一会儿志方常务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级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

近几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惠及民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兴财政、促发展、为人民”的基本理财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了积极贡献。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到去年年底,全省全部财政收入超过两千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为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财政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力度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2009年,各级财税部门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财政政策和措

施,狠抓增收节支保平衡,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2009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比正常年份工作更艰辛,取得的结果比预期要好,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刚刚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了陈全国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批准了今年省本级预算和全省财政收支计划,明确了今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财政改革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共同完成。下面,借全省财政会议机会站在人大工作角度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

我省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发源地,在全国最早实行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开创了我国预算改革的先河,实现了人员经费按标准核定、正常公用经费按定额安排,发展性支出不仅细化到了具体项目,还明确了绩效目标,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也为人大代表更好地审查预算、履行监督职能创造了好的条件。尤其是今年的省级预算安排,进一步推进零基预算,打破了多年来“基数加增长”的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尖锐的收支矛盾,也使得预算编制质量和资金配置效益有了新提高。这些成效都体现了近几年全省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行财政激励政策的积极作用。应该说,这些年我省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探索和尝试方向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既符

合公共财政理念,也切合我省财政工作实际。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国内外形势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变化加剧,世界经济秩序很可能面临着一次新的安排和布局;国内经济正处于一个原有矛盾,特别是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又不断来临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更加复杂。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唯一办法靠改革,财税改革还任重道远。今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下一步财税改革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和机制;二是改革和完善财税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四是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上述四个方面的改革,我省各级财税部门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验,下一步需要站在更高层次、从更高层面综合考虑,实现总体设计、渐次推进。按照中央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从现在起就需要进行前期研究和谋划,并把我省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吸收进去,形成法规和制度,进而实现法制化。

二、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大的职权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监督,三是决定重大事项,四是人事任

免。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从根本上说,人大与政府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委的部署,代表人民的利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政府部门从管理的角度规范财务行为,人大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政府理财行为,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政府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大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报告财政预决算和审计情况。人大监督要到位而不越位,要通过监督促进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开展。

发挥好人大财政监督职能,关键是要把预算编制监督与预算执行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统一。预算编制监督属于事前监督,重点是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体现省委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体现统筹兼顾、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预算执行监督属于事中监督,重点是确保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在政府预算执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或者是确需急办的事情,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坚持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按法定程序办,不能不顾预算的严肃性。同时,要加强事后监督,认真审查批准财政决算,指出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编制下预算时进行弥补或纠正,使新一年的财政工作做得更好;要强化人大对预算执行绩效的审查,探索试

行预算执行问责制,对预算执行审计、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就相关情况专题向人大报告,保证各项财政支出花出效用、用出效益。

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依法理财进程

依法理财是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对财政的关注程度很高,对提高财政透明度、推进依法理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应当把依法理财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认真贯彻到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要认真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加强干部财政法制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要逐步探索推行预算公开,扩大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知情度,提高人代会审议预算和人大常委会审议预算调整和决算的水平和质量。

要强化财政法制建设。近年来,我省的财政立法和管理制度建设很有成效,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预算审查办法,省政府出台了《省级预算管理规定》,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具体的制度约束。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立法工作,特别是要对十年来的财政改革进行全面总结,对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进行归纳梳理,成熟的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以不断健全财政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最近省人大常委会正在着手制定《监督法》实施办法。预决算监督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希望全省各级财税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出主意、当参谋,提出意见和建议,把实施办法审议好、制定好。

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确保今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2010年省本级预算和全省财政收支计划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执行好全年预算,保证预算收支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财力保证。过去的一年,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出现了企稳向好的态势,但应清醒地看到。现在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今年银行信贷投资力度放缓,有可能对财政收入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加上上年问题的结转,很有可能今年组织收入的难度不亚于去年。与此同时,支持新建和在建项目投入、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三年大变样”、维护民生需求、节能减排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今年的财政收支矛盾会依然突出。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和工作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全省各级财税部门要在坚持依法征税收费的基础上,细化完成收入任务和确保支出预算顺利执行的有效措施。要注重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着力培植后续财源,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为民理财是各级人大、政府的共同职责。人大将在严格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支持财政工作,支持财政改革与发展。

第五篇:在全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施根宝

(2018年4月2日上午10:00 市行政会议中心101会议室)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总结林业改革发展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工作,推动全市林业赶超发展,全面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刚才,黄文鑫局长通报了全市林业工作情况,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了森林消防和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分解任务、抓好落实,为巩固全市林业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简单说是“六个新”:

一、站在新起点,谋划新高度,林业建设大有可为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林业系统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打造“浙江林业标杆市”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实现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优美的既定目标。2018年1月,国家林业局在湖州召开了2017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对湖州林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进一步扩大了湖 1

州林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严打严控,遏制毁林(竹)取得新突破。2017年,重点组织开展了综合治理毁林(竹)专项行动,全市共查处毁林(竹)案件272起,处理涉案人员(单位)276人(个),发现制止毁林(竹)种茶行为574起,开展违法种植白茶拔除214次,面积13052亩,实现了“毁林种茶增量为零、毁林(竹)案件存量清零”的阶段性目标。孙景淼副省长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给予批示肯定。

二是真改真推,林业机制改革实现新进展。“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覆盖率达到100%,“零上门”覆盖率达到50%;完成林权抵押贷款6772万,林地流转1.56万亩,新建股份合作社3个、家庭林场4家;完成长兴和安吉县级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启动长兴护林员制度改革,全县护林员人数从121名减少到36名,护林员待遇大幅度提升。

三是造林造景,森林资源总量取得新增长。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新增动态监测点440个,为国土绿化和资源保护奠定坚实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8.4%,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00万立方米,相比10年前,森林覆盖率下降2.5个百分点,但蓄积量增加了50万立方米。此外,全市完成造林更新7981亩,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7.89万亩、新植珍贵树146万株,完成茶园生态修复面积1.36万亩。

四是重防重管,资源管理水平取得新高度。森林资源管理手段逐步改善,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得到广泛运用。2

森林消防实现“零火灾”,仅发生26起森林火情。松材线虫病防治完成除治面积165875亩,为计划任务的102.6%。湿地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湖州市湿地保护规划》修编和印发《湖州市湿地生态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得到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恢复湿地植被2.3万亩,新增省级湿地公园2个。

五是促转促融,林业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花卉苗木、笋竹、森林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速,花卉苗木销售额同比增长19.8%。坚持把林业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作为林旅结合、林文结合的综合体,全市完成投资7800多万元,省级森林特色小镇累计达到10个、省级森林人家累计达到26个,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形势变化,看到自身不足,分析形势,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林业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但大有可为,当前湖州林业正面临着三大转变、三大困难。三大转变:生态建设重心的转变(山区向平原转变、面积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单纯绿化向彩化美化珍贵化转变),产业发展业态的转变(主要是林业综合体、林业电商、林旅结合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资源管护手段的转变(资源动态监测、资源一张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基础性工作迫在眉睫)。三大困难:森林覆盖率稳中趋降的问题(最近二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下降2.5个百分点),林业传统产业转型缓慢的问题(比如:花卉苗木、毛竹等传统产业持续下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林业现代化程 3

度不高的问题。(比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弱小、生产方式落后粗放,林业机械化程度低、林业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谋对策:

一是“生态、生产、生活”要相对统一。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重构林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通过改善生态惠及民生、优化生态促进发展,逐步探索一条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真正把林业的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林农的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对统一。

二是“治林、治水、治穷”要有机结合。核心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分层保护、分类经营,统筹兼顾林业的长期利益和农民的眼前利益。对生态脆弱地、河湖水库源头及国省道沿线要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对列入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要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同时,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林区经济,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绿色、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等;要在林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林区内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植物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千方百计做好林旅结合、林文结合的“生态+”大文章。

三是“资源、资产、资金”要改革盘活。前段时间,中 4

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来湖参加“两山论坛”期间,专门调研了我市林业发展情况,他提到“一个家庭经营3亩田,是可行的、有收益的,但一个家庭经营3亩林子,要想获得好的收益是不现实的”。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加快林权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把沉睡的资产盘活,变资源为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激活林地林木潜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二、锁定新目标,创造新业绩,深度落实发展任务 2018年,全市林业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两山”重要理念,按照“森林浙江”考核要求,以实施“林长制”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综合治理毁林(竹)和茶园生态修复为重点,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新动力,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建设浙江林业标杆市。

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三个字:强、富、美。强,就是实力要强,充分发挥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平台,争取更多政策试点落地,探索走出更多湖州模式,争当林业“样板地、模范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富,就是林农要富,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发挥湖州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广大林农真正富起来;美,就是环境要美,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景观度,积极打造“大花园”,不断优化百姓生活品质。在量化指标上,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4% 5

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405.4万亩,完成造林更新87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4.3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建设彩色健康森林7.35万亩,建设一村万树示范村12个以上,完成茶园林业生态修复2.4万亩以上(其中25度坡以上0.85万亩)。全市毁林(竹)种茶零增长,护林员改革全覆盖;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湿地保护面积比例达30%以上;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4‰以下,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62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森林资源“三保、三增、三防”(三保,即保森林面积总量、保林地(湿地)面积总量、保林区秩序稳定;三增,即森林蓄积量增加,受保护国土面积增加、林业经济增长;三防,即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重大生态破坏行为防范)。

(一)要把国土绿化作为绘就湖州底色的重要举措。虽然湖州山地绿化接近饱和,但平原绿化还有空间,整体森林景观效果还不明显,亟需补绿增彩,加快建设季相分明、景观优美的多彩森林。一是推进茶园生态修复工程。在重点地段(特别是25度以上陡坡)、重点乡镇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竹林套种、茶园套种等模式),重点是要在树种选择、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坚持一地一方案、一山一设计,从源头防止苗木化倾向,同时要建立健全管护机制,确保种得下、留得住;二是推进彩色健康森林建设工程。按照平原绿化“量、质”双提升、山区绿化“质、景”齐推进、松林保护“防、改”相结合的要求,优化平原绿化布局,加大造林更新力度,特别是在“桑园”变“果园”,“通道”变“绿廊” 6

等方面加大研究和扶持,由点向面、由局部向整体、从典型示范向连片建设推进,不断扩大覆盖面;对交通主干道两侧、景区周围、城镇周边等松杉纯林加大主动改造力度,增加珍贵彩色树种,加快形成以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结构,打造“多彩湖州”。三是启动“一村万树”建设工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组织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个行政村新植1万株树的要求,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四旁植树、拆违复绿,建林带、造片林,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示范村100个以上。实施过程中,各地要依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传统,加强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注重现有森林、湿地资源、古树名木和绿化成果的保护衔接,绝对不能出现毁大树种小树的情况。

(二)要把综合改革作为激发林业活力的根本途径。去年,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林业综合改革的意见》,涵盖林业各个方面,结合湖州林业实际,2018年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变资产为资本资金。要着力开展新型经营主体试点工作,推进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家庭林场建设,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扩大保险品种,推进政策性综合保险,提高林农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二是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变单打独斗为五指成拳。要总结提炼安吉、长兴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加快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市、县两级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强化林地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7

实现执法与管理分离。三是深化护林员队伍改革,变老弱冗员为精兵强将。总结推广长兴护林员改革经验,整合毁林巡查、森林防火等职能,适当提高待遇,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考核督查。2018年,全市每个县区都要完成护林员制度改革,确保毁林(竹)行为、森林消防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做到监管防范到位。

(三)要把资源管理作为保护生态成果的主要手段。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实现资源的严格管理、科学经营和有效保护,切实巩固坚持不懈发展培育森林资源得来的生态建设成果。一是林长制要实现全覆盖。重点是要建立健全《湖州市林长制工作实施细则》《湖州市林长制工作督查办法》《湖州市林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湖州市“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并纳入市对县区森林浙江考核,切实把林长制工作抓实抓长。二是毁林(竹)行为要着重防反弹。继续保持日常巡查和重点巡查强度,继续保持打击毁林(竹)高压态势。按照“教育一批、处理一批、惩处一批”原则,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查处各类违法毁林(竹)行为,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坚决防止毁林(竹)种茶行为反弹或变相反弹。三是资源保护要关口再前移。要建立完善生态资源动态监测等监管机制,提升市、县一体化监测水平;要实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提升装备水平和扑救能力,着力推进装备设施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扑救程序标准化建设;要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除治力度,强化疫木监管,遏制松材线虫病蔓延。

(四)要把产业转型作为加快两山转化的重要通道。一是要持续推进林业供给侧改革。重点加强食用林产品安全建设,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综合开发利用模式,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林笋、林药、林禽、森林休闲等林下经济新模式。引导笋竹、花卉苗木两大传统产业,在生产技术与装备、产品开发、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促进行业和企业同步转型。二是要做好“林业+”的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循环林业、观光林业,促进生态保护与产品开发、旅游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同时,要把挖掘底蕴与“讲好故事”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将竹、茶、梅、古树、湿地等文化,与人文故事、乡风民俗融为一体,不断提升森林文化的影响力。三是要聚焦林业科技创新。加大先进林业技术引进力度,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竹林碳汇、乡土树种开发利用、竹林经营培育、林木新品种引进、林业机械化等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有新进展、新突破,并着力打通林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发挥科技兴林、科技富民的巨大作用。

三、凝聚新合力,共创新局面,全面推动赶超发展。林业发展是大生态、大民生、大经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林业一家的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做到认识上有高度、工作上有目标、行动上有措施、投入上有保障、机制上有创新,只争朝夕,尽心竭力,共同推动湖州林业赶超发展。

第一,要齐抓共管,确保落实到位。牢固树立抓林业就是抓发展、抓生态、抓民生的思想,履责、负责、尽责。各级政府领导要承担起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履行好林长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绿化委员会要担负起综合、协调、监督和指导的责任,对重点工作任务及时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林业部门要强化指导服务,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组织全系统业务干部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指导,加强行业管理,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构建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形成加快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要全面发动,确保宣传到位。兵马未动、宣传先行。林业工作不能只顾埋头拉车、默默无闻,要善于提炼、善于宣传,既能集聚力量、壮大自身,也能顺利工作、事半功倍。所以,要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发动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事业,努力营造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创新公众参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建强队伍,确保工作到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不断强化基层林业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要持续加强基层林业站和林技推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推广、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规范扩大政府 10

购买服务行为,进一步发展林业中介服务,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设计、资产评估、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事项顺利推进。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要不断提高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和廉洁意识,强化专业学习,细化工作任务,固化工作责任,着力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林业铁军。

第四,要多元融资,确保投入到位。林业一个显著特点是投入规模大、回报期限长,必须要走多元投入的路子。首要的是集聚市场资本。有序推进林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立,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强化收益权观念,鼓励涉林企业、业主和林农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林业。其次是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投入要转变思路,加大投入规模,切实发挥生态建设资金的撬动辐射效应。还要积极对上争取。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第五,要强化督查,确保考核到位。市、县区要成立专门督查组深入各地,围绕造林绿化、毁林(竹)开垦、林业综合改革等林业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一月一比拼,一季一通报。对于工作不力,进度缓慢,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县区、乡镇,要通报批评、要问责追责。要尽可能地提高林业工作在县区、乡镇实绩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切实加大对各地林业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

最后,我想再强调两个事情,一个是森林消防。今天已经是4月2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今年据预测天气形势不容 11

乐观,节日期间林区人员活动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大,森林消防形势严峻。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把森林消防责任落实到位,看好自己的山,管好自己的人,防住自己的火;要把“预防为主”落实到位,特别是要在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增设临时检查站,加强对进山人员的检查教育,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要把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要强化备班执勤,加强预案演练,特别是高火险时段,各级各类森林消防队伍都要靠前驻防,集中待命,一旦发生森林火情,立即补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努力延续“零火灾”的优秀成绩。二是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根据灾情普查,受去年夏季干旱天气偏长等因素影响,今年我市灾情较往年有所加重,病死松树同期相比增加了47.3%,各地各部门一定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防治工作任务。尤其是杭宁、杭长等高速公路部分沿线松材线虫病发生比较严重,社会关注比较高,各相关发生区的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打好松材线虫病除治“歼灭战”、“持久战”、“攻坚战”、“保卫战”。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从“死一株、砍一株”的被动除治转到“择伐一片、补植一片”的主动改造上来,多措并举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态势。

下载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力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脚踏实地干事业 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2013年7月全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7月25日)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街工作会议,......

    在全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局长奥林虎 (2018年2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

    在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 谢善高 (2018年1月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的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全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全征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征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蓝山县教育局王运忠各位领导、同志们:下面,我就教育部门如何配合兵役机关,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今年征兵工作的相关任务谈两点意见:一、进一步做好宣......

    在全*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版]

    同志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工作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维护安定*结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以“三个代......

    在全街道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换届选举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研究部署全街道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在全街道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街道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是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换届选举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研究部署全街......

    王勇在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2011年1月12日)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