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书记演讲稿.doc
第一书记单位负责人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XXXX党支部挂钩第一书记的单位负责人,在这里向领导汇报工作。
首先,我代表本次选派的第一书记,向关心、支持、培养、信任我们的XXX组织人事部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第一书记是XXX组织部从各个单位选派的党员干部,直接到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带领村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支柱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次我们被选派到村,是组织上给我们创造一个在基层学习、锻炼、提升的难得机会,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基层学习,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成长。在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在锻炼中锤炼意志发挥作用,它将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经历,我们一定倍加珍惜。
XXXX今年1-7月份完成村经营收入XXXX元,距离XXXX年的全年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剩下来的几个月中,我们将通过以下三点来进一步梳理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
一、以严谨的态度虚心学习。学习是终身的过程,要不断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虚心向乡、镇、组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向有丰富农村经验的同志请教,在学习中探索农村工作方法,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在农村的实际工作能力。利用村里的现有树林
改造建设苗圃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对苗圃的合作单位和合作方式还需要进行论证和确定.二、带着感情贴近群众。要到群众家中去交流、谈心,倾听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困难,真正与群众心连心。要到田间地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满怀爱心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时做好群众与党委政府的纽带和桥梁,主动XXX政府汇报村里的工作,做群众的贴心人。对村里河塘、土地、房产的租赁单位的实际困难进行梳理和解决,从长远来看也是对村集体收入的保障措施。
三、以扎实作风勤奋工作。在XXX党委政府引导下,遵守派选干部的多项制度,真正做到知民情、懂民意、通民心。不怕吃苦、要团结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充分发扬民主、协作拼搏,立足本村资源、村情,理清工作思路,摸清本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多请示、多汇报,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以实际行动维护第一书记的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在这里,我们庄重承诺:我们绝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所在村的期盼,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顽强拼搏,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看了《第一书记》,无法止住不断往下流的泪水,虽是陌生的电影,但似乎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岗村书记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父亲曾经的影子,沈浩那种不怕困难,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父亲曾经的写照。
从我出生之前以及工作后的多年,父亲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书记三十多年,正是他人生中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而他义无反顾的把时间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村事业,以及他始终看得非常重的百姓。我几乎没有一天享受过父亲给我带来的学业上的关注。很多的孩子家长都努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往镇里的学校送,而父亲为了不影响同村的孩子,硬是把我放在了自己的村里上学。五年的村小学习,使我永远无法改变平卷舌音的读音,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终身的遗憾。长期放羊式的教学,多少影响了我的学业,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看到从没有双休日的父亲,看到有时为了排洪而整夜工作的父亲,在我的视线里,我原本以为所有的人都像父亲那般辛苦的。但事实上我错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工作,如此的竭尽全力,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中都装着百姓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为了办村级企业,父亲常常在外面,跑项目、机器安装、质量监督,他都要自己把关,在他艰辛付出的背后,四五个村级企业也开始良好运转。当克服困难,一切都进入正轨时,上面有要求,村级企业要转制。父亲便把一个个亲手办下来的企业一个个的转掉。所有的苦他自己受了,但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付出后的成果。为此父亲从没有怨言,而是转变农民的致富模式,带领农民走上了效益农业之路,他自己主动的种上了葡萄,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管理。当农民看到了实在的收益后,也一个个的种上了葡萄、西瓜等各种经济作物,收入大大的提升了。在我的眼中,父亲是一个“损私肥公”的人,后来我家搬到了镇上,村委也搬到了镇上,家与村只有一路之隔,父亲经常把家里的碗、筷、调料之类,拿到村中,但从未见他归还过。好在我们都已经习惯和理解了他的做法。
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别看他在家里或与农民们聊天时,有说不完的话,但在正规场合,他往往会因为紧张而讷言,父亲曾经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党员,支部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也成了人大代表。所以采访的次数也较多,但是遗憾的是,当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形象时,却往往较为失望,许是采访时的紧张之故,父亲的镜头也往往只是一个画面,而没有声音。这便是我对父亲的局部印象,我知道我的笔用于写父亲时,尤其是苍白而没有色彩的。也许是近之故,也许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离我那么远之故。因为他真的不曾给予我们姐妹一些什么学业上、生活上的关爱。抑或年幼的我们不曾体会而已。但是我一直觉得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高大体现在他用行动实现了他的事业,他用无声的语言来深深的影响着被忽略的心。当看到别的父亲买大量的玩具,并且时时能陪自己的孩子时,有过羡慕,但是父亲的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们如何认真、执著的对待工作。印象中父亲没有送给我们什么礼物过,其实这便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当熟识我的人一致评价我为:做事认真、执著时。我知道我不仅流着父亲身上的血,也践行着父亲曾经的行动。虽然服务的对象不同,但我也不自觉中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看着英年早逝的沈浩书记,痛心疾首;看着已退休的父亲,心怀愧意。做惯了事的父亲,一旦退下来,曾颓唐多年,作为子女为不能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而愧疚万分。因为工作的忙碌,虽然近在咫尺却也没有与他多作交流,为自己没有走进他的内心而自责。
看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闲暇之余,看了一场片名为《吴仁宝》的电影,本想以此来放松一下前段时间学习的紧张心情,可没想到我却聚精会神地受了近2个小时的再教育。主人公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深深打动了我。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倾其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说华西村的成功秘诀,如果要写成书恐怕要超几百万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恐怕要拍好几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为多。但,在吴仁宝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40多年的奋斗,八个字的概括。这,说明了什么?„„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要来了什么?他要来的是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了,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情操;学习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报告会上,已是85岁高龄的吴仁宝,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这,就是吴仁宝,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个永远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第一书记
山西:“第一书记”驻进村 农民群众有“八盼” 放下架子,奉令不指令
“第一书记”到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是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进行的。农民群众担心一些同志到村里摆架子,趾高气扬,要么高高在上,走马观花,隔窗观景,要么在驻村任职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我是“第一书记”,是领导机关下来的,是“钦差大臣”,手里有“尚方宝剑”,表现出对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乱下指令,盛气凌人的做派,其结果把奉令帮扶农村变成了指令指挥农村,使农村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最盼望“第一书记”自觉与村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一班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处理好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工作上大胆,用权上谨慎,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好应当角色,不负上级党组织期望,让广大干部群众信赖。依靠“两委”,帮办不包办
农村工作要依靠村支委、村委“两委”成员。村干部和农民担心“第一书记”驻村动辄包办代替,像过去有的下乡干部采取“保姆式”的工作方法,对“两委”干部工作不放心,什么事都要亲自去替人张罗,成了村里的“保姆”,严重妨碍了“两委”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群众盼望“第一书记”要相信、团结、依靠支委、村委干部工作,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教方法、传经验,帮助“两委”干部学会怎样坚持集体领导,怎样管好党员干部,怎样发挥骨干作用,怎样围绕强农惠农开展工作,怎样解决棘手问题等等,着力提高他们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位思考,要求不苛求
“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里任职,在指导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求严、标准高,这是正常现象,本无可非议。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最担心驻村干部工作不熟悉情况,办事把握不住应有的“度”,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给农村干部加压,把要求变成苛求。盼望驻村干部了解村里实际,注重换位思考。帮扶农村、指导安排任务要充分考虑村里承受能力,留有一定余地,不轻易扰乱农村正常的工作安排和生活秩序,不轻易否定和改变村党支部集体作出的决定和决议。凡属于村党支部职权范围内的事,尤其对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各种惠农补贴发放等问题,更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得直接插手、随意干涉。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不求全责备,一味批评指责,要设身处地的给予帮扶指导,充分保护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熟悉政策,指导不误导
“第一书记”做好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关于经济工作和“三农”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督导检查和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作用是应尽职责。农民群众担心驻村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因外行指导,“歪嘴和尚念歪经”,反而让农村好政策被人为的截留、折扣、扭曲和敷衍,误导了政策的落实落地。盼望“第一书记”率先垂范,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改革方向、投资动向,主动对接,吃透上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指导、带动“两委”干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及时送到农户家中。求真务实,有样不装样
“第一书记”驻进农村,只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村组农户,才能对村里的资源、产业、地理、气候、人口等摸清底数,才能找准症结,将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思路。只有这个样子的驻村干部,群众才能打心眼里服气。大家担心驻村干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靠做样子去作秀、忽悠干部群众,靠装样子去糊弄、蒙蔽组织和领导。最盼“第一书记”“零距离”与群众接触,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广察民情、广纳民谏、广集民智,虚心向群众学习;掌握真本领,拿出真本事,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知道群众想什么、怨什么,提醒群众做什么,怎么做,了解第一手资料,抓住重点与难点,对症下药,解决群众棘手难题,让群众感到有依靠,有方向。对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指导村“两委”研究制定办法和措施,并确保办法与措施行之有效、派上用场。抓好示范,敢干不蛮干
目前全省排查出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处于经济发展薄弱阶段,这些村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尚未得到根本发挥,导致帮助、带动农村发展的人员等各种资源匮乏。因此,省委安排9395名机关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农民群众最担心他们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贪图显绩而蛮干。敢于“温酒斩华雄”者,并非一个“勇”字可以概括。越是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越要考虑到社情民意,做到敢想敢干不蛮干。防止为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故弄玄虚,精心雕刻,搞一些超越现实的“成果展”“面子工程”。农民群众盼望“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己在机关工作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进行示范、培育和打造所在村成为基层党建的精品、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带动农村整体工作格局。结合产业扶贫开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重点工作,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力争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特”,把所任职村变成自己的“责任田”,以“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状态,引领任职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突破”。安心农村,艰苦不怕苦
我省城乡差别是一个客观存在,一些穷乡穷村的物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有目共睹。特别是“第一书记”任职的贫困山村,交通闭塞,进一趟城都困难;生病缺医少药,吃饭缺油少醋,冬天没有暖气,对外联络手机信号不灵,各种困难可想而知。“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人生地不熟,因缺乏相互信任,容易与村干部产生隔阂,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发生纠纷难以调解,等等。群众担心“第一书记”如果对艰苦估计不足,极易产生消极、厌烦思想,任职成了得过且过,熬日。最盼“第一书记”能够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和身体准备,有“自找苦吃”的精神,为了农村建设,要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并且有一股不畏艰苦、愈苦愈勇的韧劲,努力在吃苦中体味人生、磨砺意志,在吃苦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耐得寂寞,安心农村,依靠扎实、辛勤的工作,开辟农村建设新局面。督查到位,上任不放任
上级党组织部署“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不好,对当前形势下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脱贫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干部群众担心上级领导对“第一书记”驻进村后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只管派人,不管工作。盼望上级党组织要注重加大“后期投入”,浇水施肥、搭好架子,让“第一书记”在任职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使“第一书记”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充分得到释放。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到有驻村干部的地方检查,了解驻村“第一书记”思想作风、纪律、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对成绩要肯定,对问题要指正,对工作中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着干、带着干。通过督查给驻村“第一书记”加大压力、增加动力、注入活力;同时,大家还希望选派单位要对照职责要求对“第一书记”严加考核,好的该奖则奖,差的该罚则罚。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
第四篇: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
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通过收回村里集体财产、帮助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第一书记
观《第一书记》有感
一位书记,成就了小岗村的再次辉煌
一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农村干部的伟大人生
这就是第一书记沈浩
刚刚看完《第一书记》,感觉还是挺感人的。这部电影拍得很有人情味,没有太多的口号,没有太多的标语,但它带给我的却是对沈浩同志无比的崇敬,他真正做到了一个人民公仆应尽的责任
当我们提及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了“包产到户”,“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盛名传遍祖国大地。而今,再提到小岗村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同志原本是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他只是来小岗村挂职的,在城市里工作,他会有舒适的生活,更多的升迁机会,照顾全家老小的机会,这个对一般人来说挂职完后就会急着回家的,因为农村条件差,一般人受不住。换句话说谁想过苦日子?谁天生就喜欢过穷日子? 2004 年他离开省城合肥,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来到小岗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他的身影遍布小岗村的各个角落,村民的家中和田间 地头无不闪着他关切的眼神。六年来,一个个大项目先后落户小岗,大企业的落户为小岗村未来的快速发展蓄积了无穷动力。新世纪的小岗村在沈浩同志和村民们拧 成一根绳的热火朝天的辛勤耕耘下,不但成为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标杆式农村,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新时代的现代化新农村。
影片中,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红手印,我为之动容了。影片的最后,年仅45岁的“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小岗村人伤心欲绝,第四次摁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六年离家却以小岗为家的好书记,舍小家,却为大家,是他带领着小岗村人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同时,我也开始真正地明白为什么沈书记的离去会令如此多的人民惋惜悲痛!因为他真正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沈浩的精神世界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这几句话可能是他在精神世界里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事业要有进取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他人要有宽容心;对自己要有平常心;对老百姓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对党要有一颗赤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