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摘要: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直接负担着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本文从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入手,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韩愈的《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在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吕氏春秋·尊师》中说道:“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可见在古代,老师所说的话是很神圣的,不可侵犯,并且老师的职业在人们心中是受到万分敬仰的。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因此,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老师这个职业的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1、爱国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5、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
当前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批教师特别是去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正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整个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的时期;正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日渐深入人心,整个教育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正是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不断感受各种文化思潮以及新技术革命猛烈冲击的时期。
1.1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几十年来所受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体验,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信念。当前高校中的一大批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抱有坚定的信心,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尽管他们对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还有不满的地方,甚至是愤懑,但并没有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产生怀疑和动摇。可以说,广大教师在政治上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1.2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近代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比较宽松,很少受到多种政治运动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和扭曲,更少有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官僚意志以及虚伪、言不由衷、自我否定等不良风气的侵染,特别是改革开放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解放四项、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深入人心。因而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守信等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普遍道德追求,并坚持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是他们最普遍、具体、现实的人生道德准则。
1.3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解放,积极进取,尽忠职守
近代教师的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了,他们有知识分子所共有的一些明显优点,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热情、有干劲,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尊自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升级和活力,现在的教师大部分热爱教育事业。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可定教师主流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低潮,社会不正之风,干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育失误等。
2.1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各种行业间的利益差距加大,在行业待遇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剪刀差”。现在,虽然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师的地位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是,同某些热门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还是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此外,我国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条件、科研条件(设备、经费等)、以及各方面的待遇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后顾之忧还没有解除,拢不住知识分子的心。再加上我们的管理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淡化、教学科研工作消极被动,有得过且过的倾向;还有一部分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有机会,就随时“跳槽”或出国进修“有去无回”。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过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对我国教育事业构成了威胁。因此,(二)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更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教育教学中决不允许让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入课堂,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但是,现在一些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偏低,他们只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完善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进而导致了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滋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等问题的产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播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缺乏爱心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一直是社会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忽视了对学生的爱,进而也就实现不了在与学生交流基础上的真诚对话。有的教师甚至经常用语言和行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等。个别教师平时上课敷衍了事,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列提纲,考试时对学生的舞弊行为任意放纵,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任意给学生打分,不重视因材施教。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给学校、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同时,一些教师固步自封、不重视知识的更新,使得所教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种局面说明我国的教师素质急待提高,师德建设急需得到重视和落到实处。
2.2教师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理应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多出成果,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作出卓越的贡献。国家、社会、学校都在积极努力为教师创造科研的良好环境。但一些教师却出现了科研上重数量、轻质量、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 假等不良倾向,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
3.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价值追求多元的社会,人们的人际关系不断扩大人们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因而,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也比较大,就其不利因素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新时期,国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泛起和涌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严重冲击了固有的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人们一贯尊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逐渐的改变。泛滥的功利主义和权利冲击了学者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风气浮躁焦虑、急功近利,比如少有人甘愿勤勤恳恳地教书;少有人能够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学者当官或下海之后,有钱有权,出书立项不再话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导致学术界的急功近利。这必然导致学术规范混乱、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误区 师德重在建设,但这种建设绝不应囿于纯理论的思辨也不能限于空泛的说教,它必须是源自教师职业生活的现实,面向经济社会活动的实践,立足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度建设是把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是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罗尔斯也坚持认为离开制度的正当性来说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这是不切实际的,不仅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学术道德建设、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师德建设中,偏重道德说教,忽视了道德践行,并且目前对师德的评价美欧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道德践行存在很大困难。
学术科研体制的扭曲
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规律。近年来,我国普遍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由于论文数量科研项目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的学位紧密相连,而职称又和现实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自然有人不择手段得到它。
学术评价一直是注重数量而不去关注质量。不管论文好坏只体现在发表的刊物级别上,即是否“核心”或“重点”;权利和金钱左右这些刊物的论文发表,左右科研立项评审,意识不争的事实。
此外,在学术审批上,出版物的数量和等级决定了学术资源的分配。近年来,国家和格机政府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设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的学术研究工程。国家设立的著名工程有“211工程”、“985工程”、“跨世纪人才工程”等,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学术研究工程更是名目繁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要对这些工程投入大量的经费,而学校和科研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拼命地去争取这些工程和项目。但这项工程和项目都是由政府审批,而政府审批主要就是看申报者的学术水平,发表的著作数量,刊物的等级等,这些必然会将学术科研导向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学术腐败在所难免。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和建议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不断向前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赖教师。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师德建设价值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知道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股之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教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元化领导,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自觉的建设意识。教书育人应是教师之根本,也是师德建设之根本,除了要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市场经济看成是相抵触的两个事物。只重视教学、科研等“硬件”,对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在时代精神风貌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无原则迁就、宽容,缺少有效的经验,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强化师德建设价值认识,树立德育观念,在具体的岗位上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师德建设真抓实做,落实到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进一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整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依靠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本质上要求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通过竞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到效益最高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行业,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关系之外,自我封闭。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从积极的方面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为教育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和有利的发展条件,自觉地借助于市场机制、市场法则,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事实上教育改革发展中诸如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本质上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按照市场法则才能得到解决;人才流动是人才竞争的表现,供求关系调节价格。吸引人才必须提供优越的待遇,稳定人才也要寻求改善待遇,吸引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教育的改革发展乃至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两重性,它有功能性的缺陷。对于有些社会事务市场是无能为力或是软弱无力的。比如,教育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内涵及其功用不可能完全为市场经济所涵盖,不能完全市场化,不受市场盲目的自发力量的支配。所以,市场经济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和消极的,但长远的看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既要放开搞,借助市场的调节机制,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又要强调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干预,以保证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盲目冲击。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育人环境,简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学校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种氛围相爱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但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呢?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及其协调、约束等功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首先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是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熏陶,才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学生。那么良好的学风来自于哪里?当然少不了优秀教师的辛勤劳动。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人员,直接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只有他们最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些思想进步、求实创新、善解人意、关心学生的优秀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交流思想。这些教师也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住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思想动态。他们可以针对学生好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是学生在思想和学业等方面迅速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也可以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正确的思想动态、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学生能够尽早走出困境,走上正确的人生之旅。然而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素质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而培养的重要手段就是师德建设。有效的师德建设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继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更多的优秀学生会带动出更多的好学生。长此以往,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就会建立起来。
其次要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技术是一项求真“技术”。“技术”是具有客观的标准,是可以得到检验的,所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求真也是求善求美的活动,要做到求真,就必须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知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简历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是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关键。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论教师职业道德
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__ 专 业:小 学 教 育 班 级:四 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目录
摘要..............................................1 引言..............................................2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3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4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5
五、塑造教师职业道德..............................6
六、总结..........................................8 参考文献..........................................9
论教师职业道德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在现代性条件下,道德与不道德成为判别人的道德行为的标准。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劳动,因而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突出的特殊性。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教师道德面临着学术腐败,诚信缺失,缺乏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的品质等问题。杜绝教师的道德缺失行为,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诚信;途径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现代性条件下,以“合乎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并不反对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德性上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的道德追求界定为道德崇高,但这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说是人们的期望。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道德是在教育工作职场中展开的,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因此,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应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尤其立足于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叙事上。
(一)、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要求,而且是内在于教师自己职业生活中的品质、信念、态度和情感;
(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不仅仅是讲应该做什么,而且要讲怎么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不仅仅靠外在制度化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修养。
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一)、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二)、乱收费,接受贿赂。有些教师自编讲义、自拟习题、试卷,高价向学生出售,增加额外收入。还有甚者,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要贿赂,如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等。
(三)、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得过且过。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
(四)、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教师的行为,极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给教师光荣的职业蒙上了阴影,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教师之爱
1、含义
教师之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既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老师应当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
2、具体体现(1)尊重(2)信任(3)严格(4)宽容(5)一视同仁(6)换个眼光看学生
(二)师生交往中的艺术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2、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
3、善于批评
4、提高自身素养
5、积极聆听
五、塑造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的修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素质中师德是最根本的。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思想、心灵、行为、知识塑造人的灵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应试教育的那种做法已轻车熟路,习以为常,因此当前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的同时,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用全面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知识教育观。在工作中要克服轻视德育,偏重学科知识传授,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倾向。爱学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理解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尊重、信任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明、发展和应用,给中小学课程注入新的内容,也使课堂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对此,教师必须尽快改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既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需及时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情况,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拓宽知识层面。还要学习和掌握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提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努力探索素质教学新模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形式。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素质教育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就要改变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灌输的思维定势,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21 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素质训练的过程。将来社会是信息化、国际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要接受这种环境的挑战,必须具备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因此,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各学科的具体特点和标准,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因素,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情感、意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落后教学方式,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目标、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学校的环境、设备、设施等,恰当、灵活地设计或使用各种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法,使所有的课程和教学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质量目标和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做到:
1、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互动式教学)
3、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对话不只是语言的应答,而是在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
(四)教师与家长交往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合力的伙伴
2、合作中的尊重与平等的意义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 ②虚心诚恳听取家长的意见
3、教师应采取主动(如家访)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1、读书:①提升职业境界
②发生新的“蜕变”,实现新的跨越 ③上网,信息时代教师读书的新方式
2、、自我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反思的意义:①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提升
②在反思中实现创新
2)教师如何反思:①学会面对自己
②学会多视角反思 ③学会反思后的行动
3)怎样撰写反思笔记 ①有事件、有想法 ②点评不足、不走形式
③形式可采用点评式、专题式、随笔式
六、总结
我国古代师德思想源远流长,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苟子的尊严而惮,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今天看来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古代传统的优秀师德思想,是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
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这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5
3、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1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论文题目—《师德修养》
准考证号: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因此,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作为大学老师的我们,应当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做到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热爱教育,勇作奉献;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有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才能从发展的角度去改善教育教学,才能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去完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要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她还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教师从国家乃至社会发展需求层面去努力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批判精神。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工作是辛劳的,在辛勤的耕耘中,才能收获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学识的传播,辛勤的耕耘在三尺讲台,才能对得起一名老师的称谓,因此,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教师的工作还是清苦的,社会地位较高,但是也受到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从根本上说,教师没有显赫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没有权利和优越的社会福利,教师的工作亦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和激动人心的场面。正因如此,教师的牺牲精神是该职业的一个必备条件。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教书是每个教师的中心工作,这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这也与学校的根本任务相保持一致,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教师辛勤的工作就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每位教师都应兢兢业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教书是育人的手段,教好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学基本功历来都是……大学最为重视的,每两年学校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比赛令每位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观摩优秀的青年教师授课过程,找到差距与不足,通过交流与学习,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提到讲课,就不得不说到备课。与上课相比,备课的工作更为繁琐和耗时。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能讲好那2个小时,讲台下的教师要准备很长的时间,制作板书和课件,查阅文献资料等等。备课过程中还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动态,设计教法和编写教案。作业的布臵和批改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形成学生既能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严谨治学,这其中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二是以严谨的态度把教育和教学当做一门科学对待,提高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来让塑造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崇高形象。通过学习最新的科技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进展,扩充自己的教学素材,力求在每堂课上展示出教师自己和所授课程的魅力。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也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探索教育规律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勇于创新。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开拓创新根本上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因此,教师既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拓创新观念,又要培养创造型的、开拓型的人才;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作为高校教师,不仅应当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亦是现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决策。为此,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只有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才能更清晰的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和课堂的角度去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身的师德和修养的培养,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师德内在要求必须是德与识的统一。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之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证,人正教人才能出正人。综上,教师的人品正直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样地,要以德高为人师表,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教师应该深明大义,懂得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提高全国各族学生的政治觉悟,教育每位学生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定稿)
廉洁从教
——为师立教之根本
【摘要】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
【关键词】廉洁从教;教师职业道德
时代在进步与改革,虽然社会风气有歪风,但作为人民教师必须要远离这股歪风,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教师的廉洁从教是客观必须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旧体制改革带来的价值观的碰撞和体制规范的失衡,使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廉不洁的现象。一些教师由于受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经不住物质的诱惑,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以教谋私,见利忘义,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因此,在发展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把“廉洁从教”确定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廉洁从教的必要性。
第一,因为廉洁是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通过传道来育人,自己必须首先修身养性,思想品德高尚为人,必须做到清廉、洁白,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第二,廉洁是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新要求。教育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先进思想和知识、技术来教育后代,传承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历史文化。所以,人们在选择和确定教师时就特别慎重,一定要选择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学识渊博的人来当教师。第三,廉洁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
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向着各个阶级所要求的人才方向前进。
二、教师廉洁从教的现实意义。
廉洁从教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正在影响和毒害着青少年人。教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方面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之人,为匡正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以教师的廉洁形象来教育、影响和感化社会人员,同时也是反腐倡廉的榜样。教师廉洁从教是清除教育系统内部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在教育领域中有许多消极腐败现象,例如考试中的共同作弊;招生中的”人情网“;有的学校乱收费;有人在学校基建中,责任人搞提成,要回扣,收贿赂等等。这些消极腐败现象与廉洁执教大大相悖。这些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洁身自爱,廉洁从教,更需要各级各类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员们更要做到清正廉洁。因为教育事业是一个塑造人才、培育人才的地方。这些”顶头“上司和执教者若不清正廉洁,怎么可能教育和塑造出廉洁奉公的人才呢?
那么,教师应该要如何做到廉洁从教呢?
第一、发扬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执教,清正廉洁。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世人学习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我们决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就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是艰苦而又复杂的,这种职业不会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富有,但是我们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当我们亲眼看着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四有”新人,当我们的桃李满天下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感,一种成就感。这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是任何物质与金钱换不来的。正如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孺子牛奖”的获得者刘让贤所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安贫乐教,爱岗敬业。当然,我们也要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师清贫的形象将会改变,物质待遇会有极大的改善,教师的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
因此,即使教师的待遇与付出背道而驰,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付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职业是神圣可敬的,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教师要杜绝利用职责之便以权谋私。
教师作为社会上一个思想水平较高的群体,应该以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和对待一些社会问题,以坚定的立场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而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例如有的教师上课不精心组织教学,课后却大搞补习和家教,收取补课费、资料费,向家长要钱要物,向学生乱摊派,乱收费等等。这不仅违背了《教师法》、《教育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更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教书育人的环境,玷污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所以教师要恪守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保持廉洁从教,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
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来感染并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之处。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
孟子也说过:“教者必以正”,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所以廉洁从教是教师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并且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廉洁从教不仅是职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人们的呼唤。这样才能担负起培育 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才能培育出一批廉洁奉公、一心为社会、一心为人民利益的“四有”新人。参考文献: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方集小学2012/2013学校本培训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教师:王超 时间:2012/12/27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当今社会尤其如此。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是不允许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我们不应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应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刚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卑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患得患失,凡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
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五、教好书,终身不断学习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有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创造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技高为师,一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特别是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知道,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而不能扼杀学生个性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六、教师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开朗的性格
教师的坚强意志是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师的意志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回,知难而进,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其次要有耐心,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因学生暂时的退步而失去信心,也不因为学生的反复而感到苦恼,而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倾注心血,不把学生培养成材决不罢休的精神。教师还应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遇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或敢于“顶撞”时就暴跳如雷,以粗暴的方式随意辱骂和斥责学生,这不仅伤害学生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学生,才是为人师表的内涵。
教师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时时、处处表现出乐观向上和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日本大学教授关中先生认为:“教师的性格特征应当具有明朗快活、朝气蓬勃的精神”。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也能正确对待,而不是随意表现出受伤害和悲哀的神情。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人为善,给人温暖,笑容可掬地对待他人。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情绪反复无常,心胸狭窄,那是与教师职业极不相称的。因此,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效法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之中。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只要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就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