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3: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教科工委于5月23日,组织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在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旭同志的带领下,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先后到濉溪县厚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康宏园食品有限公司、傣妹火锅店和大润发超市等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实地视察,听取了市食安办、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我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依照该法规定,我市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市、县区两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把《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氛围。一是县区政府和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学习贯彻力度。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集中学习、会议代训、外出考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等形式开展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通过举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和遵章守法意识。三是开展多途径宣传。通过媒体播发、开辟专栏、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常识,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动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了食品科学知识,增强了公众的食品安全参与意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二)初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市顺利完成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调整和机构改革。市政府下发了三定方案,明晰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市政府成立了由30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明确了机构和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措施。市、县(区)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搭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完善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全市建立并有效落实了“四层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有力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各级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已基本建立,“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部门职责已有效落实,“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已全面形成。

(三)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实现全链条监管。抓住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集中精力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问题乳粉”、农村及农村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各监管部门还结合实际,开展了桶装水、饮料、保健食品、小作坊、“五一”黄金周、春节“年夜饭”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确保了全市食品市场安全有序。在整治工作中,对食品违法行为敢于“出重拳”,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其中2011年,全市就出动执法人员21000人次、执法车辆4200台次,检查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950家次,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200家次,各类食品经营企业8900家次,餐饮食堂和饮食摊点6500家次;立案查处食品安全案件70起、涉案金额160余万元,处罚款5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企业7家,责令停产停业食品生产企业2家;食品抽检9500批次,查获销毁食品生产原料510公斤、过期“三无”食品743公斤、肉制品158公斤。通过整治,全市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现状明显改善。截至目前,我市134家食品 生产企业、8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6300家食品经营单位,5396家餐饮单位和17家定点屠宰场得到规范。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企业多、从业人员多,但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所占比例不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二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能力还很薄弱,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现有的监管力量无法覆盖到整个食品安全链条。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农村家庭作坊生产加工食品未纳入常规监管视线,对无证无照的小餐馆、小作坊、流动摊点等,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监管措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需尽快完善。三是综合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食品安全法》设定的监管部门多、监管链长的特点,为加强协调,实现食品安全无缝监管,市政府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机构编制问题有待落实,以适应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综合监管机构建设,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市、县(区)、乡镇(街 道办)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诚信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努力提高整体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继续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养殖业标准化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突出抓好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和食品摊贩的监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水平。突出抓好消费量大、影响面广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同时,选择群众反映强烈、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进行集中治理整顿,逐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异常病例报告工作。强化以市疾控中心为牵头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逐步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健全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食源性疾病异常病例报告监测网络,以达到食品安全事故早发现、可控制的目标。

(四)建立完善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监管“四员”制度,即在每个乡镇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由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兼任;在每个乡 镇卫生院确定1名食品安全宣传员,由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人员兼任;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和1名信息员。相关工作分别纳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范围。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对查实的食品安全案件,积极兑现举报人奖励。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宣教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通过构建统一平台,着力解决各部门分段监管脱节和监管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实现各部门及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做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效控制。同时,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法律培训,落实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法定职责;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鼓励和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从业、诚信自律;开展面向全社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切实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篇: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

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教科工委于5月23日,组织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在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旭同志的带领下,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先后到濉溪县厚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康宏园食品有限公司、傣妹火锅店和大润发超市等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实地视察,听取了市食安办、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我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依照该法规定,我市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各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市、县区两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把《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氛围。一是县区政府和 1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学习贯彻力度。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集中学习、会议代训、外出考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等形式开展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通过举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和遵章守法意识。三是开展多途径宣传。通过媒体播发、开辟专栏、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常识,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动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了食品科学知识,增强了公众的食品安全参与意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二)初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市顺利完成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调整和机构改革。市政府下发了三定方案,明晰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市政府成立了由30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明确了机构和编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措施。市、县(区)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搭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工作平台,完善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全市建立并有效落实了“四层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2年终考核,有力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强化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各级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已基本建立,“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部门职责已有效落实,“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已全面形成。

(三)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实现全链条监管。抓住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集中精力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问题乳粉”、农村及农村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各监管部门还结合实际,开展了桶装水、饮料、保健食品、小作坊、“五一”黄金周、春节“年夜饭”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确保了全市食品市场安全有序。在整治工作中,对食品违法行为敢于“出重拳”,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明显遏制。其中2011年,全市就出动执法人员21000人次、执法车辆4200台次,检查食品生产厂家、小作坊950家次,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200家次,各类食品经营企业8900家次,餐饮食堂和饮食摊点6500家次;立案查处食品安全案件70起、涉案金额160余万元,处罚款5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企业7家,责令停产停业食品生产企业2家;食品抽检9500批次,查获销毁食品生产原料510公斤、过期“三无”食品743公斤、肉制品158公斤。通过整治,全市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现状明显改善。截至目前,我市134家食品

3生产企业、8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6300家食品经营单位,5396家餐饮单位和17家定点屠宰场得到规范。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管。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企业多、从业人员多,但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所占比例不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二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能力还很薄弱,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现有的监管力量无法覆盖到整个食品安全链条。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农村家庭作坊生产加工食品未纳入常规监管视线,对无证无照的小餐馆、小作坊、流动摊点等,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监管措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需尽快完善。三是综合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食品安全法》设定的监管部门多、监管链长的特点,为加强协调,实现食品安全无缝监管,市政府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机构编制问题有待落实,以适应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综合监管机构建设,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市、县(区)、乡镇(街

4道办)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诚信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努力提高整体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继续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养殖业标准化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突出抓好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和食品摊贩的监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提高餐饮消费环节监管水平。突出抓好消费量大、影响面广的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同时,选择群众反映强烈、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进行集中治理整顿,逐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异常病例报告工作。强化以市疾控中心为牵头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逐步提高主动发现、事前干预的防范能力。健全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食源性疾病异常病例报告监测网络,以达到食品安全事故早发现、可控制的目标。

(四)建立完善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监管“四员”制度,即在每个乡镇确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员,由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兼任;在每个乡

5镇卫生院确定1名食品安全宣传员,由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人员兼任;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和1名信息员。相关工作分别纳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范围。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对查实的食品安全案件,积极兑现举报人奖励。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宣教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通过构建统一平台,着力解决各部门分段监管脱节和监管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实现各部门及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做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有效控制。同时,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法律培训,落实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法定职责;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鼓励和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从业、诚信自律;开展面向全社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切实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极为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人大常委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列为2010年执法检查重点项目,从7—9月,用两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深入的执法检查。

在动员准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2010年9月1日—10日,检查组分两组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开展了重点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六县(市、区)政府和十个市直相关部门的汇报,以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地察看了市、县屠宰厂、食品生产工厂、农产品市场、超市、饭店、学校食堂、民工食堂等52个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召开了8次座谈会,深入了解和掌握了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实施情况。

一、我市贯彻食品安全法的主要成效

从总体情况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在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监管体制的职能转换有了新的突破,部门工作机制的细化完善有了新的提升,遏制有害食品流入市场有了新的举措,专项整治工作有了新的推进,安全体系建设有了新的拓展,为今后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李章宏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并于2010年7月15日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按照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和2010年市人民政府第10次协调会议纪要的要求,调整了市卫生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职能,在全省率先理顺了市级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县级食品安全体制职能转换的有关工作事宜,积极推进县级监管职能的平稳过度,有序运作。

为了把这次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食品安全的“3468”系统工程工作方案,即抓好三项活动,构建四个监督体系,完成六项重点工作,做到八个结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和市人民政府“3468”方案的精神,把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列入了重要日程,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执法检查的时间安排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保障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知识的普及。食品安全工作,纵向涉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横向跨越生产加工、流通、经营和餐饮消费四大领域。在这三大产业和四大领域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知识的普及,是推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首要前提,也是规范市场经济主体依法经营的关键环节,同时,还是促进执法主体依法加强监管和人民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今年,全市上下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为契机,各级各有关部门把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结合起来,加大了工作力度,变过去的“单兵出击”为“协同作战”,创建了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新格局。

据统计,在各类宣传活动中,全市共出动宣传人员2000余人次,出动宣传车辆360余次,制作宣传版面80余块,悬挂宣传条幅110余条,张贴宣传画1200余张,发放宣传册5500余份、传单25万余张,并在“315网站”专门开设宣传专栏,在各新闻媒体发表稿件340余篇。深入广泛的普法宣传,在促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会、进家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了对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工作机制的创新。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中,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强化安全监管效能,积极探索和创新了工作机制。

市卫生疾控部门自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人手少工作量大和监管体制尚未及时转换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充实内部工作力量,主动承担将来由新的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目标任务,在宣传、督查、业务培训、检测检验、事故调查、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工作,在“条块移交”中努力克服经费短缺、设施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采取借梯上楼的方式,积极与大专院校建立联手协同机制,嫁接和运用西南大学的人才技术优势,深入社区乡村扎实地开展了“关爱民众健康、关注食品安全”活动,并对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培训。

市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针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毒素超标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了检测检验、市场准入、源头监控、基地建设、问题追溯、案件查处等工作机制,并积极扶持乡村和农户通过建立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和法制安全意识。

市工商、商务部门在狠抓全员法律岗位培训考核的同时,加大了对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尤其是大型农产品批发环节和农村集贸市场排查的频次和力度,并建立健全了节日重点整治、日常安检抽查和强化专项整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市质监部门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在全系统开展了“建机制、用机制”活动,细化完善了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挂牌督办、业务衔接、信息反馈、工作联动、案件查处、督查问责等10余项工作机制,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条块分割相互扯皮现象。

市教育部门从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的细节入手,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在着力加强对校长任期安全责任督查的同时,主动邀请和配合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开展查隐患堵漏洞的整改工作,并在改善学生食堂操作流程、改进食堂配餐设置、严格食品原料采购控制和培训饮食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和管理的工作力度。

市粮食部门充分利用经营网点多、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把食品安全的宣传作为一项硬性工作目标分解到了经营单位,有效地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全面整顿。为了贯彻实施好食品安全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市政府今年及时制定并出台了《晋城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针对我市的实际,突出了四个整治重点。一是突出抓了重点产品的整顿。主要是粮油制品、肉类制品、蛋制品、儿童食品、豆制品、乳制品及含乳制品、饮料、冷冻食品、水产品、酒类、调味品以及旅游休闲食品和糕点等重点产品的整顿。二是突出抓了重点单位的整顿。主要是全市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小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单位的整顿。三是突出抓了重点区域的整顿。主要是农村、城乡结合部、无证生产经营问题较多的区域,以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重点区域的整顿。四是突出抓了重点项目的整顿。主要是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及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经营腐败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经营病死毒死及不符合检疫标准食品等重点项目的整顿。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有力地推动了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食品专项整顿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不断改善。今年,省质量技术检测检验中心在对我市40余个蔬菜品种进行第二次例行检测中,我市无一个超标样品,安全率为100%,名列全省第一。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今年共随机抽样110个品种,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抽样50个,只检测出超标样品1个;

市场、超市抽样60个品种,只检出超标样品1个;

今年5—8月份每月进行一次例行检测,安全率都达到了98%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政府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各项要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执法检查各方面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检查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即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农委、质监、工商、食药、商务、畜牧水产等部门分别实施具体的业务监督管理。我市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办公室,但由于人员、经费、设施、办公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担当综合协调职责。目前,市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虽已经基本到位,但多数县级的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体制转换仍然处于过渡时期,5个县级食品药品监管的机构改革进展缓慢,阳城、泽州等县(区)的工作机构、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如何确定尚不明确,以致出现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卫生局审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证等法定职责错位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全市对餐饮服务业实施依法监管的正常进行。

二是食品安全执法力量极为薄弱。食品安全法对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能重新调整后,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对这些部门来说,本来就人手短缺,加之对新的监管领域和内容又从未接触过,致使无法正常履行新的监管职能。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由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科承担具体工作,仅有一名科长,很难按要求完成各项具体任务。我市餐饮服务这一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在今年7月15日才由市卫生部门移交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其8名工作人员中仅4人有正式编制,无力承担对全市近20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进行的监督管理重任,且市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大队的编制尚未下达,其执法力量和相关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果。质监部门由于职数和编制的限制,基层的食品监管机构多是挂靠设立,监管人员也多是身兼数职,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很难适应当前食品监管工作需要。

三是食品监管经费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国务院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检查中发现这一条至今未有效落实,致使质监、工商等执法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受到影响,如食品监督检验计划、风险监测计划无法落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监管职能后,大部分检测检验设备尚需重新购置,但因缺乏资金无力购置。高平市只有卫生防疫站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具有食品检验的能力,而这两个部门的检测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只能做一些常规项目。陵川县有3个食品检测部门,县卫生防疫站的化验室没有通过认证,只能检测常规的理化、微生物霉菌等指标;

县农业局的化验室也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未能通过认证而暂时停业;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测所虽于2004年通过认证,但只能对大米、面粉、食醋等食品的部分项目进行一些初步的检测。泽州、阳城、沁水3个县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四是一些食品生产流通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漠,餐饮服务行业的“小、散、乱、差”现象较为严重。我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89%来自市内“城中村”农民或市外进城打工者,64.4%的属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业务素质较低,流动频繁。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打工者未经岗前培训或是稍加培训就匆匆上岗;

一些从事食品生产的小型业主和个体经营者对食品法律条款的内容和法律责任缺乏必要的了解;

部分屠宰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卫生状况极为混乱,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目前,在一些小作坊、小餐饮、小卖部,还普遍存在着卫生状况差、原材料低劣、制作条件简陋且工艺流程不合理的问题;

在一些校园门口,还普遍存在着小摊贩、小商店向青少年学生出售假冒伪劣有害食品的问题;

在一些农民工工地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还普遍存在着条件简陋、指导不力、管理松散的问题;

在一些街头路边的餐点,还普遍存在着生食熟食混放乱摆,甚至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水重复洗涮碗筷而引发交叉传染各类疾病的问题。

五是地方立法滞后。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但是,至今为止,我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卫生厅都未按规定实施到位。使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受到了消极的影响,致使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以及公共场所的小餐饮摊点存在监管盲区。监管主体的法定职责不明确,不仅给这类行业的业主办理相关证件带来不便和困难,而且也使执法主体监管缺乏明晰的法定职权。与此同时,地方性立法的滞后,还有碍于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从我市的现实情况来说,近年来我市的水产品80%靠外运,蔬菜、瓜果、肉、蛋、奶制品外运量也很大,我市仅能对进入我市市场的流通环节进行监管,而在生产环节却无法对生产者实施有效的行为约束和追踪监管,从而导致安全监管环链中间断裂。

三、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检查组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尽快理顺监督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监管链条长,从农田到餐桌,环环相扣。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协调领导机构的作用,定期研究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工作事宜,按照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切实抓好涉及食品安全的统筹协调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快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步伐,切实落实国办发〔2008〕123号文件精神。可参照全国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情况,根据食品安全现状,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县政府的工作机构保留,保障人员、业务、财务的独立,尽快完成县级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管两个部门的职能转换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的工作配合,在明确和强化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完善“优化整合、协同作战”的监管机制,形成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监管合力。四是对于法律规定的监督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市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本着有利于监管的原则,力求统一监管机构模式,明确执法主体,明确工作职责,以弥补监管中的“漏洞”。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安全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日常性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处罚,坚持管先于罚、以罚促管,推动食品安全工作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的源头控制,力争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的明察暗访,继续加大对专项治理重点项目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的工作力度,消除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侥幸心理及其在利益驱使下的“冒险”行为。要加强对校园门口小商小贩的清理整治,确保全市校园门口违规摆摊设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要加强对小作坊、小饮食店、建筑工地食堂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点。要加强督查考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快出台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认真落实督查督办、检测检验、事故报告、信息公示、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各级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三)增加财政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监测手段。食品安全监测,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检验,是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履行工作职能的重要保障,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投入来抓食品安全的监测工作。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强化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预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以及食品安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在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更新陈旧落后设备,完善检测检验项目,提升快速测检能力,扩大安检覆盖范围以及充实执法力量、引进专业人才、优化队伍结构等方面,取得积极的进展,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

(四)强化法律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法是一部关乎民生、保障民安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颁布实施的时间还不太长,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要把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法制宣传教育的体系,着力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执法主体、生产经营实体和广大消费者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等各类活动,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要切实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素质。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监督作用,设立举报平台,宣传好的典型,曝光恶劣案件,严惩不法商贩,形成政府部门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广大群众监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从而为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

(五)加强规范引导,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强化安全设防的相关规章制度。要积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进行优化整合,着力解决我市特色食品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和困难,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食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逐步代替小作坊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使食品行业迈入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行列。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对承担食品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畜禽屠宰场的建设,予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促进这类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检制度和必要的安检设施,及其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引导和示范效用,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此外,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组织渠道和代表建议形式,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卫生厅依照食品安全法,尽快制定相关的具体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食品安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提供地方法制保障。

第四篇: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报告

自贡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报 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食安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制售有害食品的现象得到严厉打击,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恐龙灯贸会、省两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好转,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实现了全市无重特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全市食品安全总体上处于平稳、有序、可控状态,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特别是今年8月,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和第七届残运会在我市举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省两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实现了省两运会期间食品绝对安全的工作目标,为省两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现将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

(一)广泛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我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坚持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并重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广泛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为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和举办省两运会营造了良好食品安全氛围。

1.开展集中宣传,营造社会氛围。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和迎省两运会宣传活动,分别在今年3月和6月,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共设宣传咨询点172个,发放宣传资料22.5万份,《食品安全法》单行本6500本,接待咨询3.1万人次,现场受理投诉68起,即时处理23起。特别是今年6月,全市以《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为契机,市食安委组织市区县相关部门上街设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6月3日,全市迎省运会确保公众食品安全誓师大会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东方广场举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质监、工商、公安、城管、农业、畜牧、水务、商务部门领导及执法人员,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誓师大会和宣传咨询活动,市食安委办公室副主任、自贡食品药品监管局张松杨副局长主持宣誓仪式;宣传活动中,组织文艺团体表演了公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其间穿插《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知识有奖问答互动节目,过往群众—2 — 踊跃参加,深受社会广泛好评。我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情况,得到省食安委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在省食品安全简报上予以报道。

2.开展培训,增强责任意识。为增强监督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食品药监、卫生等监管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了培训活动。一是培训监督员和协管员。各部门结合监管工作实际,对监督员和协管员开展了培训,共培训监督员和协管员86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监管人员责任意识和监管工作技能。二是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相关监管部门对省两运会大宗食品供应、餐饮住宿接待等单位负责人开展了法律法规和设施设备要求、内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共培训3865人次;相关监管部门与各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了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三是开展驻点培训。为确保省两运会期间食品安全,各部门对大宗食品供应单位、演职人员供餐单位、参赛人员食宿单位的从业人员开展了以岗位职责、操作技能、食品质量感官检查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指导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减少了生产经营高风险食品的行为。

3.开展“三进”活动,注重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自贡电视台、《自贡日报》、《自贡晚报》等媒体开展宣传,及时报道工作动态,针对市民采食野蘑菇、野菜发生食物

—3— 中毒的情况,食安委办公室及时编发了《市食安委办公室提醒:不要随意采食野蘑菇》,我市各新闻媒体及时刊载播放,努力增强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送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三进”宣传活动。在“三进”宣传活动中,共发放资料、光盘等宣传材料130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28000余人次。

(二)落实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一是去年5月底,市政府根据《食品安全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印发了《关于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将餐饮服务环节行政许可及监管主体依法调整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机构改革期间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和监管职责。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及时签订“委托书”、交接餐饮服务许可证和监督执法文书,并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了《食品安全法》实施之日起,我市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的顺利施行;二是为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19个责任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三是针对食品安全季节性和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食安委办公室及时部署重点时段、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权责一致、责—4 — 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周密部署,切实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

今年4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食安委主任、副市长戴绍泉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省两运会在自贡市顺利举办的食品安全保障两条主线为重点,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和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市政府还印发了《自贡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自贡市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做好省两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工作主线,着力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农村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等三项工作。为我市承办省两运会提供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及时部署了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明确了整顿任务、工作步骤和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省两运会所需食品及饮用水等品种为重点品种,着力抓好源头食品质量安全;紧紧围绕省两运会比赛场馆、运动员驻地及周边,各类宾馆、饭店、旅游景点饮食摊点和食品批发场所为重点区域,抓好人员用餐密集场所的饮食安全和重点区域的监管;以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消费为重点环节,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步建立完善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5— 监管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通过集中整顿,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善,防范处臵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所增强,为我市举办省两运会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2.着力抓好重要时段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食品安全的季节性特点,全市相继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夏季、春秋季开学前学校食品安全大检查、食用油整顿、4月至6月迎省两运会食品安全集中整顿、问题乳粉及其制品清查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1—8月,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41565人次,检查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59590家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444个,查获案件98件,出具监督意见书1724份,其中立案37件,案值金额20.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9.44万元,没收假冒伪劣食品14.22吨,定性检测食品1770批次,抽送检产品484批次,其中不合格2批次。

3.加强信息管理,妥善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为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和综合利用,建立信息共享,促进协调配合,市食安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将之作为增强应急意识,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处臵能力,妥善处臵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大事来抓。建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和程序,明确责任,依法履职,准确、及时、规范地通报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了本单位的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对接到的咨询、投诉、举—6 — 报,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理,妥善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今年5月6日,针对《社情民意》(第76期)网民反映马吃水等地有人打捞地沟油的情况,市食安委及时组织开展核查处理。经查证的实际情况是,地处马吃水的五福大酒店潲水落实了养猪专业户每天回收,对容易堵塞下水道的废弃油脂,该酒店与自贡市升华废弃物油脂再生利用厂签订了打捞清理回收合同,打捞回收后运至地处沿滩区的自贡市升华废弃物油脂再生利用厂再生利用。通过及时协调辖区政府组织调查,排除了网民所担心的回收“地沟油”,加工回流到餐桌的嫌疑,并进一步督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餐饮消费环节废弃物的管理。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农村群体宴席监管 我市十分重视区县、镇乡、村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巩固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监管网络的作用,强化对举办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的报告和检查指导,今年1—8月,共报告和检查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12941户次,21.6万桌次,报告率和检查指导率均达100%,截至目前为止,我市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5.强化应急管理,增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能力

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过程中,市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臵工作,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事故查处工作机制。今年4月29日,自贡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联合组织开展了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 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

—7— 高应急处臵能力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应急处臵水平。按照省监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建立四川省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查处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市政府及时印发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查处工作,迅速建立健全联合查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监察部门要依法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严肃查处在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中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

6.精心组织,圆满完成省两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 一是建立机构,强化领导。为加强省两运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食品药监、卫生等10个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各区县食安委办公室负责人组成的省两运会卫生保障处食品药品及卫生监督工作组。并明确了工作组成员工作职责。二是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为强化落实工作责任,先后印发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迎省运,奋战120天”工作安排》、《省运会开幕式南湖体育中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省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和《食品安全任务计划安排表》等文件,对省两运会期间及各时段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确保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三是健全机制,强化协调。为强化工作协调,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工作督查等机制。对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安排实行周报制度,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对工—8 — 作落实情况实行逐级或联合督查制度。四是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各级各部门按照监管职责,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加大了对大宗食品、演职人员供餐单位、省两运会参会人员接待单位的监督监测力度,着力加强了省两运会提前比赛项目期间、赛事期间、开闭幕式期间等重点时段的监督工作,据统计:自实施“迎省运,奋战120天”工作以来,食品药监、卫生等监管部门共出动车辆5011车次,行程1.8万公里,出动监督人员13877人次,监督单位10421点次。确保了省两运会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演职人员及工作人员共计2万多人,近10万人次的食品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先后实施,但法定的配套管理办法没有出台,造成部分监管无规定可依。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业态复杂,形式多样,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各监管环节的具体事务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依然存在监管边界不够清晰问题。如《食品安全法》第51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这一“规定”至今没有出台。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接到多起群众举报,反映个别不法人员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以“健康宣传”、“义诊”、“老年人健康活动联谊会”、“免费短途旅游”等形式,利用茶坊、餐厅、社区、单位会议室以及农村院坝等场所,聚集

—9— 成百上千群众,开展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向群众宣传兜售高钙片、脑灵通、卵磷脂等保健食品,造成部分中老年人上当受骗,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到期后也无法重新取得行政许可。以上反映出保健食品经营行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都无法规可依。

(二)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省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监管职能调整没有完成,市县体制改革还未到位,给法律执行造成一定困难。餐饮服务环节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后,采取了“委托执法”的临时性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市餐饮服务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矛盾。我市餐饮行业具有点多、面广、起点低、监管面大等特点:经初步统计,全市餐饮业有7000多家,还不包括未发许可证的小炒店、饮食摊、夜宵摊、民工食堂,全市应该在8000家以上。全市以公司注册的餐饮店只有100多家,只占5%左右,中小型的占了95%左右。同时,餐饮消费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全市从业人员至少在6万人以上,人员流动性大,中小餐饮店洗碗工、夜宵摊点从业人员多数无健康证。经营者成分参差不齐,多数经营者是为解决自身生计问题而办饮食店。因此,餐饮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对达不到许可条件的餐饮店,行政许可部门不能违法许可。而这些小餐饮店的业主往往又是困难群体,不能采取简单取缔的方式,这就形成执法上的两难。同时,— —10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就餐饮服务许可审查、日常监督检查来说,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要求,许可审查项目:大中型餐饮店、小炒店、快餐店分别要审查48、25、53项,日常检查34、27、42项;检查频次:达到A、B、C级的,年监督频次分别为1、2、3次,全市为C级的餐饮店应该在6500家以上,年监督1.95万家次,加上对A、B级的监管,以及重大活动、节假日及创文创卫等,年监督量至少在2.2万家次以上,目前,我市从事餐饮服务监督的行政执法队伍为市、区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其人员编制少,除餐饮服务监督职能以外,还承担了传染病防控等四大公共卫生的职能,因此,监管力量薄弱与监管工作量形成巨大反差。随着机构改革实施,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将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承担后,如果各级政府不适当增加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人员的编制,人员不足的矛盾将更显突出。

(三)由于机构改革滞后,造成部分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检验费等工作经费无保障;《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强;执法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所承担的监管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监管协调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

—11— 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目标管理,重点在镇,关键在村”的模式,继续抓好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区县、乡镇和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监管网络保障机制,着重加强“网底”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群体宴席报告检查制度,加强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报告和检查。

(二)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要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有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严防死守,确保在我市不能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促进食品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

(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基地和品种数量 将食品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为做大做强我市无公害食品大基地、大企业和大品种,协调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督促和指导,不断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数量;积极探索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业化发展途径,促进我市食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建立应急与防范相结合的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 — —12系建设,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建立健全食品监管预警和应急处臵机制,提高应急反应和快速处臵能力。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已建的食品安全网站和各种媒体,为监管部门之间和政府与公众之间构筑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继续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通告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建立食品质量预警机制,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三进”活动,不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四、建议

(一)建议省人大尽快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摊点、夜市等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办法。

(二)建议食品抽验计划和抽验经费由省级统一安排,便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三)建议合理解决执法编制。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13—

第五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县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县

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人大日喀则地区工委《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法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县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卫生,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县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4月20日-26日组织农牧、卫生、工商、商务等食品安全监督相关单位部门成立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法调研工作组,就县城周边重点地带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执法调研组主要就我镇的菜市场、超市、商店、餐饮等食品卫生重点单位、场所进行了实地查看,对肉类质量、商品保质期、餐饮卫生、工商执照、商品进销台账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肉食品等过期没有没收、餐饮业没有配备碗碟消毒设施现象要求限期整改。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职

(一)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制。

在国务院发布相关通知后,县政府积极动员,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食品药品及产品质量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我县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相关部门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县顺利实施。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执法监管。

县食安办(卫生局)认真组织本单位干部细致地食品安全法进行了细致的学习,确保每位干部对相关条款熟记于心,在宣传指导工作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文明执法、教育执法,为构建和谐我增光添彩。

工商部门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对菜市场、超市等重点食品流通环节进行了突击排查,对排查中出现的问题,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保障食品安全。

县农牧局加强检疫执法和畜产品监测工作,对肉类、海鲜等生鲜产品质量进行了检查,确保百姓能吃上无添加健康的食品。

(三)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培训和源头规范管理,加强治本工作。

县食安办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近期宣传工作的重点,向有关单位、广大农牧民宣传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对生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预备方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对自如,尽可能小的降低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县安监局充分利用“质量月”和“3.15”宣传活动,开展街头宣传活动,还通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食品生产安全工作。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法律意识淡漠,诚信道德低下,不顾他人健康,导致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存在一定隐患,甚至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二)检验检测和执法办案队伍不适应监管的需要。以 食品卫生监管为例,目前全县有餐饮服务单位众多。面对大量的监管对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中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懂得行政执法程序、善于调查并固定违法证据的办案人员比较欠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工作调度,强化食安办的职能。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调度会,及时推广经验,对工作落后的及时进行警示。加强食安办对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的指导协调,使卫生、工商、安监、农牧、商务等部门和乡、镇形成良好的执法协调协作机制。

(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使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县食安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层层部署,力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我县顺利实施。

一、每年指定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参与考评、考核,做到重点单位场所的法律普及,责任落实。

二、对食安办的从业人员坚持每年的健康体

检,严格做到体检合格才能上岗的原则要求。

三、县食安办制定了《我县重点饭店各类废物处理办法》,对泔水、废弃油脂的丢弃、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很好的避免了这些废弃物品、油料二次利用的问题。

四、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食品安全监察活动,节假日食品安全检查专项活动,食品安全法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县没有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了我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二)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责任追究制。推广实行责任追究的做法,科学划分责任区域,强化监管责任追究,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科学、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途径和办法,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推动工作的落实。

(三)加大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保持态势,加大对无证无照非法加工和生产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县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加大卫生、农牧、商务、工商、安监等部门对重点食品的抽样检测频次。县政府要定期调度执法办案工作,加大对执法办案的奖励。进行严格考核奖惩,严格问责。

(四)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首先,要协调搞好执法工作人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办案质量。其次,食品安全各有关部门都要有针对性制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培训计划,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五)大力加强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卫生、农牧、工商、商务等部门人员紧缺、工作繁重的实际,及时引进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和执法办案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部门、乡镇监管检测工作一线,解决缺人办事的问题。

(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监管责任体系。结合我县实际,将涉及食品安全执法的部份行政处罚权委托各乡、镇实施,强化基层一线行政执法工作,将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县食安办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员单位主要加强对疑难案件、大要案件进行调度处理、重点打击和指导工作,形成县、乡(镇)两级共同监管的责任体系,避免推诿扯皮的发生。

以上调研报告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2年4月29日

下载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09]3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澄城县粮食局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澄城县粮食局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一直以来,我局切实履行部门职能、职责,把做好粮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规范、人员要求、规章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从满足全过程监管和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来源:政策法规司】 【字号:大 中 小】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15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6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农业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

    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

    者密镇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现就我......

    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自查报告

    灵武市质监局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情况自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