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0: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第一篇: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2007-02-02 21:53:

54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基础。谢旭人局长提出的“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思路,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深化基层征管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全区各地税务机关正积极采取措施,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所谓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细化税源管理目标、规范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内部岗责设置科学、工作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基础,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提高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目标。

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直接组织税收入库的管理者,掌握着决定税收的税源增减变化情况,为了达到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征管质量和管理效能,笔者以为,基层税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对象细化

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对象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一)细化户籍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借鉴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属地责任区管理原则,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将辖区内

所有纳税人基本情况逐一编号,建立税源登记档案。在户籍管理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等经济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与协作,摸清辖区内所有纳税人的底细,做到心中有数,底册有登记;二是要实行统一纳税人编码制度,使编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如工作需要,只要通过查阅纳税人编码就知道该纳税人基本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如某纳税人编码***1共16位代码,前6位452627代表市县(区)纳税人,第7、8位01代表所隶属乡镇,第9、10两位02代表经济性质集体,第11、12位两位03代表所属行业,后四位为纳税人编号;三是要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征管巡查,进行地毯式清查,对新开业、变更、注销业户要及时更新档案,杜绝漏征漏管户和假注销、假停业或假经营等情况。通过加强户籍管理,做到税收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税基完整准确。

(二)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

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按年纳税额或收入)等指标,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实行县局、税务分局(基层所)和税收管理员“三位一体”的三级管理。县局选择大型企业等重点税源大户和各行业特色业户进行管理,必要时实行驻厂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税务分局(基层所)和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对中小企业实行划片或分行业管理,对个体户实行划片、分街道、分乡镇属地管理,对增值税起征点以下业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达到起征点的及时征税,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同时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并对a、b、c、d四类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

二、开展纳税评估,实现税源管理内容准确完整全面

开展纳税评估是全面开展涉税数

据采集、深入进行涉税数据分析、促进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强化税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市、区局通过测算不同行业的平均物耗能耗监控指标,分行业和门类确定参考值,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设立分行业预警指标,建立统一规范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为基层评估分析具体企业提供参照,从而使基层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估的过程中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

(二)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涉税数据采集办法。在税源基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书面采集和实地调查核实,即从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会计报表中采集数据,税务干部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地实地调查采集数据两种采集方式;在实地调查采集时一要深入到纳税人的财务科、销售科、材料科、仓库等处,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二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程序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三要要深入到工商、地税、银行、计划、统计、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第三方采集相关税源信息,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全面、真实、准确。

(三)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通过 “四结合”加强企业纳税评估工作,即评估与分析相结合,按照“宏观找问题、微观找原因”的思路,对全县税负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实行动态监控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情况,针对问题开展纳税评估,查找原因,堵塞漏洞;评估与稽查相结合,根据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涉嫌偷、逃、骗税线索,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集中力量开展稽查。实施稽查后,加强案例剖析,及时反馈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点与面相结合,对某一户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

时,注重对税源“点”的挖掘,根据评估分析发现的疑点问题,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将评估分析的疑点落实到有关地区、行业和企业,组织开展分地区、分行业的纳税评估;人机结合,一方面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批量筛选、批量处理的功能,提高评估对象的疑点筛选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组织评估工作小组,对具体的纳税人进行深入的评析。

(四)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申报纳税中的问题,区分其问题的性质,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目的。一是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办法和措施,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个性事件,如属于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通过约谈、辅导等方式,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督促其自查自纠,进行帐务调整;三是根据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涉嫌偷、逃、骗税线索,及时移交稽查部门,集中力量开展稽查。

三、实行源泉控管办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

(一)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和税控装置的推广。通过积极推行即开式有奖发票制度,促进消费者索票、纳税人用票意识与习惯的形成;不断规范普通发票领、用、存管理,在征管信息系统中开发“发票验旧”模块,实施以采集开票数据为核心的发票验旧做法,按不同的发票种类采用不同的验旧售新方式。对未按规定实施验旧的,办税服务厅的发票柜台根据系统提示不予售票。对定额户用票额超过核定营业额的,按开票金额计征税款。积极推行和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办法,从而促使纳税人诚实申报纳税。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超市及较大型商店、批发部等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店面、铺面)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实行源泉

控制。

(二)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积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控管新路子。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下达由各职能部门及涉税部门承担的《税收纵横目标书》,将各单位承担的税收义务进行细划明确,落实责任,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税收纵横目标管理科(室)和督查办定期督查通报,增强相关部门助税的责任感;二是大力争取部门配合。对涉税文件实行会签制管理;派员到工商、地税办证大厅等单位现场办公,对县招商局等经济管理部门则实行派员定期巡查(询问)制管理,及时掌握税源情况;对乡镇屠宰增值税等偏僻乡镇的商业增值税等实行代征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建立涵盖县、乡(镇)、村三级互动的协税护税网络,明确协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税源监控管理,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税收、支持税收的良好局面。

(三)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以服务为主的驻厂管理办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规范、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基础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避免整体税收收入形势大起大落。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以动态跟踪管理为主的办法。要在督促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划片或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动静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注意做好调查过程、民评过程、定税过程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调查过

程中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评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定税,实行税负公开。

四、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把所有涉税资源纳入计算机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处理,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最有效途径。实行计算机管理税源,关键是开发应用《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提高税务干部操作计算机水平。一是要搭建先进信息技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度、集成度。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数据综合查询和交叉比对,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对现有的《tras重点税源系统》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tras的功能,系统要与当前在用的中国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

统()、防伪税控系统、会计核算系统(trs系统)等税收征管软件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避免条块分割,又达到资源共享;整合系统要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今后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要预留足够的接口,避免今后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落后与重复。二是要加强外部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在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依托银税系统实现与银行、国库的信息互通;通过本县企业信息交换平台,加强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换,批量获得工商登记信息,为进一步强化户籍管理创造条件。

五、实行岗责管理机制,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机构组织化

1、科学合理配置税源管理机构与人员。鉴于税源管理的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县局应成立税源管理股(或把此项职能归入征管股负责),主要负责全县经济税源管理的协调、任务分配、指标采集、数据分析、督办督查等事宜,各单位要把税源管理的事权划分到每一

个税收管理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设置必须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与辖区纳税户数的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适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衔接。

3、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完善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二是要制定和落实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三是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加强税收管理员与征收、稽查环节以及机关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业务联系。四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税收管理员实行定岗、定责、定量、定

级、定酬办法。五是推行税收管理员工作日志、交流轮岗、公开办税、重点税源户管理实行双岗制等制度,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工作、无权决定处罚和减免税款。六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加强税收管理员业务技能培训。使税收管理员成为现阶段基层税源管理队伍的主要构成力量,专职承担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具体负责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日常检查、发票管理、个案评估、定额核定调整、疑点问题调查核实、监控结果处理等工作。

4、建立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的办法,根据每位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并参照效率系数、难易系数、责任系数、满意系数进行量化计分后,作出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

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第二篇: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局长明确提出“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分管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全面实行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地税工作的核心,也是深化基层征管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细化税源管理目标、规范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内部岗责设置科学、工作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基础,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提高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目标。

二、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对象细化

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对象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实行户籍管理。要根据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借鉴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属地责任区管理原则,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将辖区内所有纳税人基本情况逐一编号,建立税源登记档案。在户籍管理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与国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做到底子清;二是要实行统一纳税人编码制度,使编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查阅纳税人编码就知道该纳税人基本情况。如41***001共16位代码,前6位411325代表内乡县纳税人,第7、8位01代表所隶属乡镇,第9、10两位02代表经济性质集体,第11、12位代表所属行业,后四位为纳税人编号;三是要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户籍巡查,对新开业、变更、注销业户要及时更新档案,杜绝漏征漏管户和假注销、假停业或假经营等情况。通过加强户籍管理,做到税收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税基完整准确。

2、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等指标,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实行县局、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三级管理。县局要选择重点税源大户和各行业特色业户进行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

实行纳税评估办法,实现税源管理内容准确完整

开展纳税评估是全面开展涉税数据采集、深入进行涉税数据分析、促进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强化税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1、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要根据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统一规范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从而使基层的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

2、采用系统的涉税数据采集办法。在税源基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两结合三深入”,即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干部定期实地调查两种采集方式相结合;“三深入”,要深入到企业的财务室、销售科、产成品存放地、原材料存放地等处,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要深入到工商、国税、银行、财政、计划、统计、公安、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第三方采集相关税源信息。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3、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涉税数据要认真分析其销售收入、库存产品、成本构成、实现利润等 指标与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客观规律;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通过科学分析、客观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在纳税评估分析中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帐面记录情况作帐实对比。

4、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在对纳税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一是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办法,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个性事件要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三是对达到偷税标准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实行源泉控管办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

1、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和税控装置的推广。通过积极推行即开式有奖发票制度,促进消费者索票、纳税人用票意识与习惯的形成,要不断规范普通发票领、用、存管理,严格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办法,从而促使纳税人诚实申报纳税。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

2、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控管新路子。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下达由各职能部门及涉税部门承担的《地方税收纵横目标书》,将各单位承担的税收义务进行细划明确,落实责任,由政府办目标科和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增强部门助税的责任感;二是大力争取部门配合。对涉税文件实行会签制管理;派员到工商大厅、交警队、招商局等单位现场办法,实行派员制管理;对民政、福利企业等实行联审制管管理;对水利、交通、市政、街道办等实行代征制管理;对转让土地、房屋等实行与土地局、房管局双管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协护税网络。建立涵盖县、乡、村三级互动的协护税网络,明确协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地方税源监控管理。

3、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规范、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基础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避免整体税收收入形势大起大落。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 的办法。要在督促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的管理办法。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调查过程中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评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定税,严格落实《最低税负警戒线制度》,实行税负公开。

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把所有涉税资源纳入计算机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处理,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最有效途径。实行计算机管理税源,关键是开发应用《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提高税务干部操作计算机水平。税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络化。要使用Oracle等数据库语言,建立一个全市或全县统一的税源管理平台,各乡镇税务所作为终端仅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县、市局服务器作为数据存放、处理中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实用性。系统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各税种等税源实际,科学选用的税源采集指标,将税源管理精细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与当地的税源实际状况相结合,抓住 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体现管理效益;三是一体化。系统要与当前我市在用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信用等评定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税收征管软件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避免条块分割,又达到资源共享;四是前瞻性。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要预留足够的接口,避免今后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落后与重复。

实行岗责管理机制,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机构组织化

1、科学合理配置税源管理机构与人员。鉴于税源管理的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县局应成立税源管理科,主要负责全县经济税源管理的协调、任务分配、指标采集、数据分析、督办督查等事宜,各单位要把税源管理的事权划分到每一个税收管理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设置必须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与辖区纳税户数的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适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衔接。

3、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税收管理员成为现阶段基层税源管理队伍的主要构成力量,专职承担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具体负责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日常检查、发票管理、个案评估、定额核定调整、疑点问题调查核实、监控结果处理等工作。

4、落实岗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税源精细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根据每位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并参照效率系数、难易系数、责任系数、满意系数进行量化计分后,作出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第三篇: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思考

基层税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贯穿于税收征收的全过程。加强税源管理,也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给税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层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管信息质量不高,影响税源分析效果。一是征管信息不全面,信息质量不高。征管基础信息主要表现是税务登记信息与实际不符,行业信息与实际经营不符等,主要原因是日常管理没有跟上,基础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维护、清理。二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尽管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但纳税人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而税源分析采集的数据主要是征管基础数据和申报数据,由于数据较分散,信息共享性差,数据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对税源监控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2、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

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强基层税源管理的对策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税源管理队伍。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思路,合理充实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和税源状况相匹配、人员素质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综合考虑各单位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基层人员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管理员队伍进行全盘考虑,优化组合,优先保证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纳税信誉差的税源的监控管理需要,对其它税源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提高税源管理效能。一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税源科学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合理确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对象、范围、划分原则和标准。二是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的税源管理机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局面。三是科学合理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强化税源管理各环节的统筹与协调,实现管理模式由“分散”向“一体”转变,管理主体由“单一”向“多

元”转变,管理监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

3、加强税收分析工作,提高税源监控管理的效率。在税收分析上注重分析的实用性,尽量少用宏观指标,重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研究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对应规律,注重税收分析基础数据质量,规范数据统计口径,剔除人为调整因素。建立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税源监控效率。

第四篇:关于对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考核的思考

关于对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考核的思考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税务机关提升工作绩效、挖掘干部潜能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以往考核中,基层税务机关普遍存在考核目标与内容脱节、考核设计不系统、指标设计不合理、重考勤轻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缺沟通反馈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科学、系统、高效、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结合单位实践谈一些粗浅思考。

一、实施绩效考核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的定位。绩效考核是指组织对工作中的人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工作要求和事实考核该人对组织的贡献,同时组织在对人评价过程中配合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帮助等其他活动,以挖掘个人工作潜能,提升组织绩效,达到组织目标。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的定位,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对税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干部的奖惩、聘用、晋升等提供依据,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沟通,来激发每位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干部的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实现税务机关的组织目标。

(二)关于基层税务机关的核心绩效目标。核心绩效目标决定了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明确了核心绩效目标就能够在单位内部实行目标导向。我们认为核心绩效目标分整体核心绩效目标和个体核心绩效目标,基层税务机关的整体核心绩效目标是: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和社会满意,而作为基层税务干部个体的核心绩效目标,因其部门岗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共同服从、服务于整体核心绩效目标。具体而言,分局长室成员目标:及时足额组织收入、完善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办税服务厅成员目标:办税规范、服务高效;税源管理股成员目标:执法规范、管理科学精细。

(三)关于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的理念。绩效考核的理念决定了考核的具体方法。经过多年的考核实践,我们认为税务机关绩效考核应确立四个基本理念:一是以人为本。树立帮助人、引导人、激励

人、塑造人的绩效管理观,改变机械冰冷的责任管理观。考核不是为了“追究人”,而是为了“塑造人”。二是绩效为先。各项制度的完善、实施以能否激励干部创造更优的工作绩效为主要衡量标准。三是目标导向。将干部的个人目标与单位的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考核关键指标,以此为导向通过有效奖惩来激发税务干部的工作潜能。四是系统管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要以绩效考核为切入口,逐步建立起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形成四个方面呈螺旋式上升的不断提高税务干部和税务机关绩效的管理机制。

二、如何建立基层税务机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的核心所在,根据《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因此,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内容应包含上述五个方面,重点是围绕核心绩效目标考核工作业绩。实践中我们按照税务干部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社会评价等进行分类,设置关键指标并赋予各指标相应的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另外,为鼓励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增设创新创优专项奖励。见表一:

一、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主要内容简表

(一)工作业绩指标: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时效。

1、工作数量:主要是衡量税收干部工作事项的数量,包括税收干部基本职责工作事项、单位安排的临时性或突击性工作事项等。实践中可采取两种方案进行考核,如表二:

二、基层税务机关工作数量考核方案比较表

2、工作质量:根据不同部门及岗位的核心绩效目标分别设置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具体指标表见表三:

三、基层税务机关工作质量考核关键指标表

3、工作时效:考核日常工作(含工作流处理和非工作流事项处理)是否同时具备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完整性是指分局明确的工作职责或交办的任务是否已落实,手续、资料是否健全;及时性是指工作流是否及时处理,各项工作是否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准确性是指各项工作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操作,制作、记录、传递相关文书,手续、资料是否规范、准确。工作质量与工作时效考核区别在于:工作质量侧重于面上工作结果指标的综合评估,工作时效侧重于单项工作的过程质量评估。

(二)工作能力指标:主要指税务干部的岗位技能,包括岗位专业等级、计算机操作、应知应会等。

(三)工作态度指标:包括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从安排等。

(四)社会评价指标:包括纳税人有效投诉、反馈意见评价、明

查暗访结果等。

(五)专项奖励:为鼓励工作中创新创优,实践中可设置争创荣誉奖、突出贡献奖、稿件录用奖等专项奖励,不计入百分制内,单独考核奖励。

三、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一)建立规范的岗位说明书。要以总局的岗责体系和工作规程为基础,对每个人的岗位说明书进行规范明确,详细描述其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使每个人都熟知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这是绩效考核的基础。

(二)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的绩效考核标准。每一个指标都要有具体可衡量的标准,考核指标必须是成熟、有效的,否则会导致考核无法验证、考核目标混沌不明。例如:工作数量考核中对管理员户籍巡查的有效工作量加分,加分的考核标准要根据巡查中实际清理漏征漏管户的情况,若有责令补办登记且进行罚款的,才能按户认定为有效工作量给予加分。

(三)建立业绩档案。主要是收集、整理能证明工作绩效的各类资料、工作手册、台帐、机内统计表、报表等,并在考核时对照验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四)考核的申报、复核与公布。被考核者要进行绩效考核申报,这是被考核者工作自我总结、自我认知、自我纠偏改进的过程。单位应成立考核领导组,对个人的申报情况进行复核、评议,并及时公布结果。个人有异议的可以申辩,最后确认无误后相应兑奖。这样做的结果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优劣,保证了考核的公开、公平。

(五)绩效沟通和反馈。要采取会议点评、个别面谈等形式来告诉干部:“你的表现如何?单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你的差距在哪里?你应该怎样努力?需要单位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良好的沟通和反馈能够帮助个人了解自身绩效并改进自己的绩效,帮助单位找到影响工作绩效的症结所在并及时排除障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质效,达到组织预期的绩效目标。

四、基层税务机关绩效考核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全员参与是搞好绩效考核的基础。绩效考核实际上是考核双方就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让被考核方参与进来才能达成共识,因此,在考核的设计、实施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始终要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陈述意见、充分沟通,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思想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树立正确绩效观、认可考核结果的过程,可以为达到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科学设计是搞好绩效考核的前提。注意三点:一是指标的可验证是关键。实践中为避免考核主观性容易陷入把指标全部量化的误区,但量化并不能针对所有的指标,只要能做到可验证、可行就能达到考核目标。二是考核要抓住重点。若考核“大而全”大家容易无所适从,效率反而下降。三是考核设计不要一成不变。每个单位的环境、人员、文化等都不尽相同,可以在市局统一的考核框架、内容下允许指标设计差异化,同一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动态设计指标,指标分值设定也应考虑单位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三)严格考核是搞好绩效考核的关键。要在组织、执行、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考核落实到位,这是考核的成败所在,否则考核就只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效果。

(四)重视考核结果利用是搞好绩效考核的保证。要把考核结果与奖励兑现、考核、岗位竞聘、职务晋升等实行挂勾。为提高激励效果,也可考虑现金奖励、带薪假期、培训机会、发展机会等奖励方式多元化。在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上要审慎对待:奖金挂勾少考核效果相对就小,被考人抱无所谓态度;挂勾多可能会由于方案的欠缺使被考人产生抵触心理并努力找考核的漏洞产生投机行为,结果均导致考核失效。因此实践中只有待绩效考核方案逐步成熟后才能加大奖金挂勾份额。

作者:印均

单位:通州市国家税务局

第五篇:基层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初探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变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在经营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内部凝结成对外竞争合力。因此,探索基层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业务创新能力日渐增强,经营规模日益增大,更需要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是银行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是把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与粗放管理的区别。一是管理形式不同。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分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对决策、控制、考核过程进行精确量化的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绩效取酬的分配原则,大多表现为定量管理。而粗放管理只能提出整体工作目标,对实现这个目标并无法进行科学计划、有效激励,其分配形式体现的是经营管理的“大锅饭”,常常表现为定性管理。二是管理效果不同。精细化管理过程的紧密性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能有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内动力。而粗放式管理,由于管理过程的松散性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则很难做到精确计算和精确考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的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已呈多元化并上升到更高层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进行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此外,严格、规范的外部监管,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控能力,实现安全、有效经营的外部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银行最终效益的获得。银行为了获取最大收益,需要准确的数字来衡量经营状况,如资产回报率、业务收入、经营成本和利润都需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来实现,粗放型管理则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做强银行的需要。一个银行能否最终强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优劣。银行要保持业务领先和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科学系统的分解落实,更需要通过精细管理和提升执行能力来支撑。市场竞争的层次和内涵决定了单凭经验管理已不能适应市场要求,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求银行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如果银行延续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问题会越聚越多,最后陷入困境,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三、基层银行应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涵盖了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于基层经营行而言,可以考虑在市场营销、流程优化、强化内控、细化成本、资源配置、员工管理六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细分客户市场,加强客户营销。由于各地客户群体的生产规模、经营性质、管理水平、信用程度、产品市场前景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不同水平的客户,必须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不同的营销方案,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客户营销人员要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仔细观察客户的经营,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

(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效率是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因此,能不能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抓住商机,成为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就要求基层银行要站在客户角度看待问题,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争取竞争主动权。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种类的贷款及客户,简化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增强调查、审查、审批的科学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对存款和结算客户要根据业务性质、业务量的大小、业务发生的频率分别设计服务手段和流程。

(三)完善内控体系,严格防范风险。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控制点,针对每一控制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针对每一户贷款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针对不同的客户信用等级、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区域,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在逐步化解存量不良资产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信贷风险的产生。

(四)细化成本约束,提高经营效益。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对每一费用项目,要从合理性和必要性思考,把费用分解到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将费用支出和经营收入结合起来,尽可能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同时要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加强成本控制考核,提高经营效益。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水平。以集约经营为思维方向,根据不同经营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仔细分析所在地的金融、工商业、居民等经营要素,把物理网点和自助设备合理分布在最合适的区位,并突出其经营特色和个性,实现客户群体稳定成长。

(六)推行分配改革,实现有效激励。在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细分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每项业务合理的计价分配办法;对从事事务性质和机关工作的岗位,也要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工作标准,以推动每个岗位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七)尊重员工个性,发挥员工专长。充分了解员工的知识结构、气质、特长和爱好,并以此安排员工的岗位和工作,合理组合工作团队,为青年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个人才干,实现团队和个体互补的最优化。

下载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4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 侯赞平税源管理是基层税务机关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征、管、查分离后,有些职......

    推进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几点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社会分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税源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嘉禾县局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初步......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修改

    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而言,税源管理就是每天与千千万万纳税人打交道。省局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实现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含5篇)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2007-02-10 16:47:50一、影响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同税收科学化要......

    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

    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

    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

    税务机关如何加强新时期税源建设

    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即税收收入的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或历年积累的国民收入。所谓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