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含5篇)

时间:2019-05-13 18: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2007-02-10 16:47:50

一、影响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同税收科学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因素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1.税源基础管理不够扎实。税源管理在办税服务厅、稽查等环节存在管理缺位和税源监控力度不够等问题。如管户与管事相脱节,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及时,对自行上门申报以及税收实行委托代征等情况的真伪、虚实难以核查,零、负申报率上升,零散税源、流动税源、隐蔽税源及非正常户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地带,造成税源底数不

清和漏征漏管的现象增多。

2.信息渠道不畅,信息化建设缓慢。目前,我省税源管理仍处在征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计算机信息处理分散,税收资料信息库尚未健全,征管信息来源渠道少,无法准确、广泛、及时地取得纳税人的全部信息。与其他部门的信息联网、数据共享的步伐滞后,体现不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3.监控措施不够得力。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税收专管员大部分时间在单位集中办公,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查实际情况的时间大大减少。在对纳税人的检查上过分依赖税务稽查,忽视了管理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分析纳税人的申报表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上,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税负变化等情况掌握很少。从我省目前税源管理的现状分析,税源监控多侧重于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和评价,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全部信息监督不力,监控方法比较单一。

4.税务机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税务机构内部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在税源管理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依然制约着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税务人员对税源管理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采集的基本数据缺乏组织保证,造成大量的垃圾数据,导致会计部门税源监控乏力,监控数据失真。各征管环节与各业务科室也缺乏密切的沟通和配合,其间接影响着税源管理的效果。

5.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税务机关只注重征、管、查职能的分离和制约,而忽视了征、管、查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相互脱节,以及国、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而导致税源失控。最突出的就是随同增值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流失严重。

二、强化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1.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岗责体系,明确

征收管理与稽查之间的工作职责,建立联系制约、执法规范统一的工作机制。结合我省地税系统开展的“两制”工作,制定一套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以劳定酬的工作考核制度。

2.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的扬弃,它的特点是把税源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这一措施的落实是彻底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的前提。

3.加强税源管理基础工作。从户籍管理入手,利用工商、国税等部门的社会信息资源,全面掌握纳税人底数,提高税源管理针对性、实效性。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按纳税人所在区域实行分片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强化纳税服务。建立行业分类管理资料,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加强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管理,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做好零散税源和个体户税收管理工作,对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调高后未达到

起征点的业户实施动态管理。

4.建立纳税评估体系。一是要把影响纳税能力的诸多因素搞准确。二是要针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共性问题。三是对于财务不健全,核算不统一的企业,评估的范围要逐步扩大,主要在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种寻求突破。四是要逐步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5.加速征管信息化进程。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整合统一税收软件,实现税收信息的计算机存储与共享,全面掌握分行业和分户税源信息,实现信息的高度集中化。建立税务机关与纳税户,税务机关与金融、财政、工商、公安、城建、土地、房管等有关政府部门的网络互通,努力使税收征管向信息一体化迈进。

6.拓展税源监控深度。建立税源信息资料库,从纳税户税务登记开始,全过程进行监控,把以税收征管为主的静态监控与以税务人员为主的动态监控

相结合,建立按行业、分类型、定参数的税源监控指标分析体系。通过对申报数据的加工整理,按照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分别确定税源监控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建立不同行业纳税人利润率、税负率等税源监控指标。

第二篇: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局长明确提出“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分管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全面实行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地税工作的核心,也是深化基层征管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细化税源管理目标、规范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内部岗责设置科学、工作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基础,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提高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目标。

二、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对象细化

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对象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实行户籍管理。要根据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借鉴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属地责任区管理原则,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将辖区内所有纳税人基本情况逐一编号,建立税源登记档案。在户籍管理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与国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做到底子清;二是要实行统一纳税人编码制度,使编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查阅纳税人编码就知道该纳税人基本情况。如41***001共16位代码,前6位411325代表内乡县纳税人,第7、8位01代表所隶属乡镇,第9、10两位02代表经济性质集体,第11、12位代表所属行业,后四位为纳税人编号;三是要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户籍巡查,对新开业、变更、注销业户要及时更新档案,杜绝漏征漏管户和假注销、假停业或假经营等情况。通过加强户籍管理,做到税收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税基完整准确。

2、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等指标,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实行县局、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三级管理。县局要选择重点税源大户和各行业特色业户进行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

实行纳税评估办法,实现税源管理内容准确完整

开展纳税评估是全面开展涉税数据采集、深入进行涉税数据分析、促进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强化税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1、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要根据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统一规范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从而使基层的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

2、采用系统的涉税数据采集办法。在税源基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两结合三深入”,即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干部定期实地调查两种采集方式相结合;“三深入”,要深入到企业的财务室、销售科、产成品存放地、原材料存放地等处,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要深入到工商、国税、银行、财政、计划、统计、公安、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第三方采集相关税源信息。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3、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涉税数据要认真分析其销售收入、库存产品、成本构成、实现利润等 指标与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客观规律;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通过科学分析、客观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在纳税评估分析中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对比,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对比,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帐面记录情况作帐实对比。

4、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在对纳税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一是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办法,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个性事件要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三是对达到偷税标准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实行源泉控管办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

1、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和税控装置的推广。通过积极推行即开式有奖发票制度,促进消费者索票、纳税人用票意识与习惯的形成,要不断规范普通发票领、用、存管理,严格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办法,从而促使纳税人诚实申报纳税。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

2、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控管新路子。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下达由各职能部门及涉税部门承担的《地方税收纵横目标书》,将各单位承担的税收义务进行细划明确,落实责任,由政府办目标科和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增强部门助税的责任感;二是大力争取部门配合。对涉税文件实行会签制管理;派员到工商大厅、交警队、招商局等单位现场办法,实行派员制管理;对民政、福利企业等实行联审制管管理;对水利、交通、市政、街道办等实行代征制管理;对转让土地、房屋等实行与土地局、房管局双管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协护税网络。建立涵盖县、乡、村三级互动的协护税网络,明确协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地方税源监控管理。

3、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规范、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基础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服务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避免整体税收收入形势大起大落。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 的办法。要在督促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的管理办法。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调查过程中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评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定税,严格落实《最低税负警戒线制度》,实行税负公开。

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把所有涉税资源纳入计算机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处理,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最有效途径。实行计算机管理税源,关键是开发应用《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提高税务干部操作计算机水平。税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络化。要使用Oracle等数据库语言,建立一个全市或全县统一的税源管理平台,各乡镇税务所作为终端仅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县、市局服务器作为数据存放、处理中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实用性。系统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各税种等税源实际,科学选用的税源采集指标,将税源管理精细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与当地的税源实际状况相结合,抓住 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体现管理效益;三是一体化。系统要与当前我市在用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信用等评定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税收征管软件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避免条块分割,又达到资源共享;四是前瞻性。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要预留足够的接口,避免今后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落后与重复。

实行岗责管理机制,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机构组织化

1、科学合理配置税源管理机构与人员。鉴于税源管理的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县局应成立税源管理科,主要负责全县经济税源管理的协调、任务分配、指标采集、数据分析、督办督查等事宜,各单位要把税源管理的事权划分到每一个税收管理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则,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设置必须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与辖区纳税户数的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适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衔接。

3、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税收管理员成为现阶段基层税源管理队伍的主要构成力量,专职承担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具体负责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日常检查、发票管理、个案评估、定额核定调整、疑点问题调查核实、监控结果处理等工作。

4、落实岗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税源精细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根据每位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并参照效率系数、难易系数、责任系数、满意系数进行量化计分后,作出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第三篇:24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

侯赞平

税源管理是基层税务机关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征、管、查分离后,有些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税源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岗位变动无序化。由于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或人员调动、检查、外出学习等原因,税务管理员频繁变动,有些是一年一变,有些是半年一变,甚至个别是几个月一变。在这种情况下,税收管理员对管户情况很难熟悉,无法对税源实施动态监控。同时,没形成有良好的轮岗机制,有的税收管理员长期呆在一个岗位,容易形成惰性、滋生腐败,不利于管理。

(二)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精通税收、会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与当前精细化、科学化税源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三)纳税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税务机关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纳税服务考核体系,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由于少数税收管理员办税效率不高、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出现纳税人两头跑、多次跑的现象。电子申报推行没有完全到位,有些纳税人集中在最后申报 1

期申报纳税,造成长时间排队问题时有发生。有些税收管理员在税收服务上还是被动式服务,缺少主动性,如税源普查过程中,一些税收管理员只通知纳税人填表,而不对业户进行辅导。

(四)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下户管理时间太少。在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中,上级布臵的临时性工作太多,基层管理部门疲于应付上级布臵的各项突发性工作,不同程度影响基层工作的整体安排。税收管理员经常成为“消防人员”,配合上级机关,做好各类企业的检查、核查、统计、调研和管理工作。平时上级部门要求报送的表格多,统计资料多,或者重复多头报送,税收管理员真正下户管理辅导纳税人的时间反而较少。

(五)税收管理员考核指标有待完善。目前对税收管理员考核,以湖南省国税系统综合征管软件中的数据考核为主,配套有综合管理系统、税收管理员平台等软件。偏重税务登记率、申报率、税款入库率、欠税增减率、滞纳金加收率、催报催缴率、处罚率、纳税评估正确率等硬性的指标,对税源预测准确率、办税满意率、税收政策宣传、税收咨询和纳税辅导等方面的内容考核很少涉及。考核内容及结果单纯,不能全面反映一个税收管理员的真实业绩

二、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工作职责,实现管户管事精细化。要在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结合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划分岗位。对重点税源户要落实专门的责任人,对一般企业采取按片或街道划分,对个体经营户采取按专业市场或按片的形式划定责任区,真正做到“管户到人”。进一步明确每个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对责任区调查、核查、协查、巡查、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任务、内容和职责进行一一分解,使责任区的各个办税环节都有岗有责,避免环节间的重复管理和交叉管理,确保“管事到位”。注重人力资源的配备,充实税收管理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防止不廉洁现象发生。注重协税护税网络的建立,加强与工商、地税、公安、地方党委政府沟通交流,开展社会化的协税护税工作,堵塞工作中的薄弱地方,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强化税源分析,实现税源监控精细化。税收管理员要在做好本责任区内催办、催报、催缴、定额核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种税源管理台帐。税收管理员要勤于下企业,全面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税源分析报告,及时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专人负责制,强化重点税源跟踪监控,及时了解企业投入、产出、财务、发票使用及税源变化等情况。实现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主的静态监控向人机并举的动态监控转变,征管软件中的录入数据及时与税收管理员实地掌握的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不符合实际的及时变更,确保数据真实性。

(三)丰富服务手段,实现纳税服务精细化。推行阳光办税,在为纳税人办理各类涉税事务时,政策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执行;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事,要及时办理,做到纳税事项一次性完成,避免纳税人两头跑、多次跑。推行税前告知,税前及时将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各种涉税要求,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告知纳税人,避免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及有关规定了解不及时而引起的税收违规违法行为。合理安排时间,开展事前、事中纳税辅导,定期上门服务,随时掌握纳

税人的纳税信息,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实行定期回访制,对纳税人的政策理解情况和税收辅导情况定期回访,对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当期税收政策的纳税人重开“小灶”,对税收辅导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不及时或者纠正不到位,实行“二次提醒”,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四)健全考核机制,实现内部考核精细化。加强办税流程上考核,考核责任人在综合征管软件中各工作流程中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强化基础工作上考核,考核责任区内漏征漏管户、假停歇业户与总申报户数的比率;各类涉税资格认定、催报、催缴、清欠、税收保全等调查执行工作的完成率;调查采集税源信息的准确率和真实率。严格税源监控上考核,考核责任区内纳税人当期申报率、当期入库率以及零申报、负申报户数与总申报户数的比率;纳税评估、稽查补税款占申报税款的比率;月度入库税款与上年同期增减程度。加大服务质量上考核,考核责任区责任人政策公开情况、纳税辅导情况、税后回访情况,责任区内纳税人投诉率、社会满意率、行政复议率等。注重考核结果应用,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税源监控不力者要严格按执法责任制追究责任,并将税收管理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教育培训,实现队伍建设精细化。强化政治思想教育,主管领导要经常了解责任区税收管理员的思想动态,针对每一个税收管理员个性,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税收管理工作责任感。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别辅导、专项培训和定期交流、视频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税收管理员的知识面,不仅要注重税收业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

学习,还要强化生产经营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强化税收管理员的自身学习,领导干部要经常与税收管理员沟通交流,鼓励他们针对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开展自学,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宜章县局)

第四篇: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对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11年02月15日来源 : 荆门市地方税务局 撰稿:何庆友 肖敬敏

字体:【大】 【中】 【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与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务机关征管方式,是亟待解决的又一新课题。笔者就此谈谈浅见: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征管质效低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此外,税源管理的模式也不统一,有的是按行业管理划分,有的则按地域管理划分。同行业分地域的管理方式、极易出现管理力度不同,管理标准不一,管理效果各异的现象,造成税收征管质效低下。

(二)税源监控管理不到位,税源家底不清不明。近几年来,我们基层大厅以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税收环境为出发点,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办税效率为目标,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在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纳税服务的优化,拉近了与纳税人的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税收管理部门与纳税人的正面接触则日益减少。比如全面推广网上办税系统以来,管理人员放松了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的监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对登记、申报、入库方面加以重点考核,只要纳税人按

期申报缴纳了税款,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则很少有人过问。

(三)纳税主体个性化差异明显,现行征管模式相对滞后。纳税人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较大的金融保险企业采用了电算化;而大多数的企业一般都还是采用手工核算;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少数个体工商户是请人代帐。由于管理对象的明显差异,按现行的“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内涵。

1、摆脱对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切实纠正少数干部认为将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就是专业化管理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二是切实纠正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的错误认识,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专业化管理不能靠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三是切实纠正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的错误认识。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2、加强对不同税源实施分类管理的认识。税源分类管理是根据税源的特点,按照纳税人规模大小、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产业特点、纳税信用登记等实际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找出规律,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税源分类管理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按行业分类,在税源管理范围比较集中,纳税人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宜采取以行业分类管理。二是按规模

分类,根据辖区内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把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零星税源进行管理。三是按性质分类,可将税源按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其他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进行划分。四是按区域分类,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零散税源由于点多面广,容易出现疏漏,可实行按区域分类的管理办法。五是按综合分类,比如按属地加行业的分类等。

(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从我科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我科应按综合分类法实行税源管理。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安排综合素质强的同志深入研究重点税源企业经营情况、行业特点、赢利模式,熟练掌握相关产业财税政策,监控税负、物耗、成本费用率等日常预警指标,防范重点税源流失和执法风险,确保主体税源的稳定,提高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质量。二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积极推行建账建制,实行查账征收;对从事连锁店、商场(超市)、眼镜店、药品(保健品)店等可列为开展建账建制试点户;对不能实行建账核实征收的个体工商户,要按照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程序及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定期公告定额设定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未达起征点户,实行“完全定额”的动态管理方式,按照规定做好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税务登记、定期定额核定与管理、巡查巡管、征管档案等各项基础税收管理工作,做到免征不免管。税收管理员按月到户调查其具体经营情况,按季测算其营业额,结合定额发票的使用情况,通过微机评税,测算月营业额。经测

算,达起征点的,立即恢复征税。三是对零散税收的管理。重视“二八定律”在税收管理上的应用,加强零散税源的分类管理。充分利用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模式,通过合作管税的方式,最终在税源管理上逐步建立“政府管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税务办税”四位一体协税护税的新格局。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下载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合集五篇)

    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2007-02-02 21:53:54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基础。谢旭人局长提出的“完善征管体制、......

    对深化高新区国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税源精细化管理对于基层税务机关的定位和职能回归、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征管模式的落实、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深化税源精细化管理,应该做好以......

    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2007-12-16 13:37:3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2)近年来,随着我......

    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为我省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厚的税收源泉。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

    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为我省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厚的税收源泉。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

    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长期以来由于受理念、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职能仅仅被定位在组织收入上,不能根据经济的发展进行税源预测和管理。当前,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

    米脂地税局:重点税源管理与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与思考 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来源。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税务人员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水平,......

    对深化高新区国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推荐五篇)

    对深化高新区国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深化高新区国税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2010-06-29 18:24:5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深化高新区国税税源精细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