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时间:2019-05-14 00: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第一篇: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统计资料

第21期

南京浦口区统计局

2011年7月6日

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建设再上台阶;坚持建管并举,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步伐;坚定人本理念,加大民生实事落实力度;重视农村建设,保持“三农”工作持续进步;健全工作机制,维护区域和谐稳定局面;顺利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我们对2010年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 2009年的指标数据,仍然保持达标的局面,

第二篇: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客观、科学地反映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根据《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10年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

一、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

按照监测方案,全面小康建设的内容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共23项指标。经省局评估认定,2010年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79.9%。23项指标实现程度不一,差异较大。

(一)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90.4%,实现程度过半的指标中,人均GDP为25730元(按2000年不变价),实现程度为81.9%;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8%,实现程度为8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8%,实现程度为97.7%;城镇人口比重为76.28%,城镇调查失业率为3.12%,已控制在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范围内,实现程度为100%。

(二)社会和谐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85%,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5,实现程度为57.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7:1,实现程度为95.1%;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71%,实现程度为78.9%;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50.18%,实现程度为100%。

(三)生活质量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80%,其中: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8.8平方米,实现程度为69.5%;平均预期寿命73.5岁,实现程度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7‰,实现程度为100%;恩格尔系数为40.1%,实现程度为99.8%。

(四)民主法制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80.9%,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实现程度为91.1%,社会安全指数为72.5%。

(五)文化教育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67.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5.8%;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实现程度为100%;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0.2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4.3%。

(六)资源环境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为61.3%,其中:单位GDP能耗为2.15吨标准煤/万元,实现程度为39.1%。耕地面积指数为97.57%,实现程度100%。环境质量指数为63.13%,实现程度为63.1%。

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大难点。从监测结果看,2010年兰州市人均GDP为25730元(按2000年不变价),比2000年增长1.4倍,但是兰州的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2010年,兰州市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9461元,只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的63.1%。要实现全面小康15000元的目标值,困难仍然较大,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兰州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兰州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注重科技投入,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兰州市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但占GDP比重仍然较低。R&D经费支出为23.95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2.18%,实现程度为87.1%,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值仍有一定差距。

(三)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和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民生质量的高低。在充分肯定兰州市文化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相比,兰州市文化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占GDP比重偏低。二是居民接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居民用于精神文明方面的支出不高。

(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节能降耗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兰州市经济结构整体上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占很大比重,节能降耗在全面小康建设中不能有丝毫松懈。

三、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得到全面提高,各种关系更加和谐,民主权利、法制建设、生活环境更加完善,生活保障、素质能力、自主创新等全面提升。而兰州市目前总体上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基础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社会事业缺口较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发挥优势,主攻难点,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并力争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当前要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扩大投资是当前拉动兰州市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坚决把中央关于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大突破。推动产业优先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培育重大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第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二是要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对象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提高供养标准。三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努力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抓好职工医疗保险,引导鼓励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快城乡医疗求助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减少绝对贫困人口。五是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

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彻底扭转教育事业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同时,要逐步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尤其要下大力气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兰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扶持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示范企业。要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化的便利条件和技术支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型人才。继续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推动全民创新,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和发展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要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确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推进环境保护。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把污染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增强环境安全意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第三篇:上半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上半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

测报告

上半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上半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确保跨江发展深入推进,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对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目标值,我们在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采取定性、定量加评估的方法,对上半年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在一季度已全部达标的基础上,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产生较小波动

外,大多数指标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现将监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监测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强化小康达标创建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区、镇街两级的小康创建工作职能组集中办公,协调配合,着力解决民情民意调查中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突出民生改善,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实施了“信息救助”、“对无固定收入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等民生工程;大力宣传小康知识,组织宣传队、宣讲团、电影放映队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百姓关注小康进程,参与小康创建,共享小康成果。小康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1、指标的总体完成程度

至今年一季度,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小康目标值,到6月末,大多数指标又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实现了以区为总体的

全面达标,实现程度达到百分之百。

2、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

至6月末,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的具体达标情况为:

经济发展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指标水平又有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个百分点。

生活水平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3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3平方米;农村100%的行政村通灰黑公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部,比上年同期增加

部,高于小康目标值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台,比上年同期增加台,高于小康目标值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20%,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个百分点。

社会发展类: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初中毕业生入学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在上年末已达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经评估依然达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分别高于小康目标值10个和15个百分点;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比上年同期增长个百分点,高干小康目标值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8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类:城市绿化覆盖面为%,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高于

小康目标值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质量指数,比上年同期减少分,高于小康目标值分。

二、小康监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我区小康统计监测工作的情况看,区和镇街上下联动,各部门积极配合,协调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小康指标监测的指标先行和风向标的作用。随着今年全区总体全面达小康时间节点的逼近,小康监测中的有关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监测的基础工作及基础数据支撑问题。小康监测的基础规范化及基础数据支撑是做好小康监测工作的保证。11个负有小康指标监测的部门,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将-以来的基础数据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整理,建立档案,以供省市核查验收。

二是指标数据监测的波动性问题。从监测的情况看,大部分指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得到巩固和提升。但还

有少数指标,如:“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上下波动,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二季度比一季度减少了分。对此类情况要及时跟踪和关注,可以不受季度、月度时间节点的限制,进行情况专报。

三是指标监测数据达标验收中的问题。今年是我区总体全面达小康的攻坚之年,要确保25项小康指标数据的“过硬”,其达标情况能得到省主管部门的确认。各部门要注意资料积累,形成历年小康指标监测全过程的有说服力的文字材料,便于在达标验收中汇报使用。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沟通,掌握情况。积极加强与省市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具体业务要求的变动情况。积极邀请省市相关部门到我区进行业务指导,提前进入达标验收的对接阶段。

二是强化对镇街小康监测工作的

指导。按照《区及镇街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切实做好全区和镇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工作,希望11个部门在做好全区小康监测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镇街小康监测工作的指导,科学、客观的帮助他们开展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乐观,低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继续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在区小康办的统一安排下,配合和支持综合协调组、镇街推进组、宣传组和督查考核组的工作,全力推进我区小康达标如期实现。

第四篇: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国家统计局网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又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对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课题组监测结果显示,2000~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向前迈进。

一、总体进程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0年以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年加快,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7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7年的实现程度比上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进展最快的一年。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5.5%,比2000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在反映经济发展的五项监测指标中,2007年全国人均GDP达到了18934元,比2000年的7858元增长1.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0.90%平稳上升至2007年的1.49%;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1%,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36.2%上升至2007年的44.9%;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一直处在5~6%之间。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较好。

第二、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2007年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71.3%,比2000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由2000年的0.412和2.85扩大到0.458和3.55;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由2000年的68.7%减小到2007年的62.6%;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000年的13.3%提高到2007年的47.6%,增加了34.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从2000年的110.64逐年降低至2007年的100.19。总的来说,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

第三、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78.3%,比2000年提高20.0个百分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2000~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元增加到137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01元增加到38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较大幅度的下降,与2000年相比,200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3.1个百分点,农村下降6.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000年17.6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3平方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39.7‰下降到2007年的18.1‰;平均预期寿命也有所增长。

第四、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7.3%,比200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民主法制也逐步得到健全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上升到2007年的2.6%;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从2000年的11.7%增加到2007年的12.1%;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79年上升到2007年的8.40年。总体来看,进入21世纪,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民主法制正在逐步得到健全。

第五、资源环境受到重视。2007年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72.0%,比2000年提高6.4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日益增加,单位GDP能耗呈上下起伏之势,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2004和2005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高值1.43吨标准煤/万元,之后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措施采取得力,2007年该指标降低为1.36吨标准煤/万元,但比这段时期中最低的2002年仍然要高0.06吨标准煤/万元;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2000年为基期,2007年耕地面积指数已经下降到94.93%;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好转,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2007年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比2000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地表水达标率由2001年的32.7%上升到2007年的42.9%;森林覆盖率也在扩大。

二、四大区域的实现程度均有上升,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的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多方面的差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从实现程度看,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东北地区紧跟其后,中部地区势头较好,西部地区有待提高

2007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64.0%上升到81.3%,平均每年增加2.47个百分点。无论是每年的实现程度还是实现程度的提升幅度,东部地区都居全国四大区域之首。

东北地区200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60.7%,仅次于东部地区,到2007年其实现程度达到74.8%,平均每年增加2.01个百分点。相对东部地区而言,2000~2007年间,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从2006、2007年来看,得益于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大有赶超东部地区之势。中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都不如东部、东北地区,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可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来看,2000年实现程度为55.8%,而到2007年已经上升到70.3%,平均每年增加2.06个百分点。但比东部地区滞后4~5年,比东北地区滞后2~3年。

相比于其它区域,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较差,2000年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52.3%。近些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加大了开发力度,到2007年实现程度为64.6%,相当于东部地区2000年、东北地区2002年、中部地区2005年的水平,比其它区域滞后了2~6年。

(二)从各方面看,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生活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在经济发展方面,区域差异最为显著:东部和东北地区优势很

大,中、西部地区较为滞后。2007年,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分别达到了79.4%和71.9%,而中、西部地区分别达到55.2%和53.8%,相当于东部和东北地区2000年的水平。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平均每年增加3.18和2.42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的2.04和1.62个百分点。

在社会和谐方面,东、中部地区发展较快。2007年东北地区“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79.5%,低于同年东部地区的82.2%;中部地区虽然起步较低,但近两年来发展迅猛,2007年“社会和谐”实现程度达到了71.9%;2007年西部地区“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达到62.8%。在生活质量方面,东部地区到2007年“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达到了88.6%,是指标体系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一个;中部地区基础相对较差,但发展较快,年均增加2.62个百分点,到2007年实现程度达到了77.3%;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增加2.32个百分点,近3年来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7年比上年增长2.68个百分点,快于同期中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较差,其2007年实现程度为67.1%,大体相当于东北地区2004年、中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

(三)从各区域的进程来看,东部地区有望到2012年基本实现,东北和中部地区有望在2015至2017年基本实现,西部地区则任重道远

东部地区无论是每年的实现程度还是实现程度的提高幅度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六个方面中发展比较均衡,其中四个方面在2007年的实现程度已经达到或非常接近80%,这些方面经过努力很快就能达到90%的目标;其

余的两个方面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有望在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东北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方面中,中部地区在“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方面发展速度最快;在“社会和谐”和“生活质量”方面发展速度仅次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西部地区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区域。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4.6%,比2000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6个百分点,按此趋势,有可能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五篇:上半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确保跨江发展深入推进,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对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目标值,我们在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采取定性、定量加评估的方法,对上半年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在一季度已全

部达标的基础上,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产生较小波动外,大多数指标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现将监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监测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强化小康达标创建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区、镇街两级的小康创建工作职能组集中办公,协调配合,着力解决民情民意调查中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突出民生改善,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实施了“信息救助”、“对无固定收入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等民生工程;大力宣传小康知识,组织宣传队、宣讲团、电影放映队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百姓关注小康进程,参与小康创建,共享小康成果。小康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1、指标的总体完成程度

至今年一季度,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5个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小康目标值,到6月末,大多数指标又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实现了以区为总体的全面达标,实现程度达到百分之百。

2、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

至6月末,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的具体达标情况为:

(一)经济发展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指标水平又有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1.8个百分点。

(二)生活水平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9.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2.87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3.65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3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3平方米;农村100%的行政村通灰黑公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7.9平方米,高于小康目标值15.9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68.8部,比上年同期增加18.8部,高于小康目标值68.8部;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43.7台,比上年同期增加11.7台,高于小康目标值3.7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20%,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4.4个百分点。

(三)社会发展类: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初中毕业生入学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在上年末已达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经评估依然达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分别高于小康目标值10个和15个百分点;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97.1%,比上年同期增长0.6个百分点,高干小康目标值2.1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8个百分点。

(四)生态环境类:城市绿化覆盖面为40.8%,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0.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33.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小康目标值13.5个百分点;环境质量综合质量指数,比上年同期减少1.8分,高于小康目标值1.3分。

二、小康监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我区小康统计监测工作的情况看,区和镇街上下联动,各部门积极配合,协调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小康指标监测的指标先行和风向标的作用。随着今年全区总体全面达小康时间节点的逼近,小康监测中的有关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监测的基础工作及基础数据支撑问题。小康监测的基础规范化及基础数据支撑是做好小康监测工作的保证。11个负有小康指标监测的部门,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将-以来的基础数据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整理,建立档案,以供省市核查验收。

二是指标数据监测的波动性问题。从监测的情况看,大部分指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得到巩固和提升。但还有少数指标,如:“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指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上下波动,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二季度比一季度减少了4.9分。对此类情况要及时跟踪和关注,可以不受季度、月度时间节点的限制,进行情况专报。

三是指标监测数据达标验收中的问题。今年是我区总体全面达小康的攻坚之年,要确保25项小康指标数据的“过硬”,其达标情况能得到

省主管部门的确认。各部门要注意资料积累,形成历年小康指标监测全过程的有说服力的文字材料,便于在达标验收中汇报使用。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沟通,掌握情况。积极加强与省市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具体业务要求的变动情况。积极邀请省市相关部门到我区进行业务指导,提前进入达标验收的对接阶段。

是强化对镇街小康监测工作的指导。按照《区及镇街全面小康进程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切实做好全区和镇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工作,希望11个部门在做好全区小康监测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镇街小康监测工作的指导,科学、客观的帮助他们开展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乐观,低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继续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在区小康办的统一安排下,配合和支持综合协调组、镇街推进组、宣传组和督查考核组的工作,全力推进我区小康达标如期实现。

下载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浦口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报告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报告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报告根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号《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第一章 总则中第一至第五条指......

    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全......

    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范文模版)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全......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报告5篇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报告 无锡市惠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报告 根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号《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第一章 总则中第一至第五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

    20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一论断用八个字概括“举世瞩目,意义深远”。 首先,这一论断直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为我们国家未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