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东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刘延东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难事急事,成功举办喜事大事,战胜年初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大灾难,实现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和航天人出舱行走这一航天史上历史性突破,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和国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对教育系统来说,这一年也极不平凡。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拼搏奋斗,敬业奉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体现在:一是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实现了城乡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二是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确保了灾区学校如期复课,为夺取全国抗震救灾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教育系统保持了稳定,特别是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处理突发事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控制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等工作有序推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教育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的进展,教育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社会对教育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两件大事中,教育系统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优秀的答卷。灾区教师在大灾面前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青少年学生坚强不屈、友爱互助,展现了优良素质;教育系统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私奉献、共克时艰。广大青少年和海外留学生积极支持和参与境内外火炬传递和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令世界瞩目。可以说,广大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师德高尚、真诚奉献的好群体,是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队伍,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一、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回顾了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讲话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针,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30年。3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系统率先拨乱反正,从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带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30年来,教育系统率先改革、拨乱反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教育战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全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中国教育的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的教育也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
我国建设了中外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遍及城乡的59万所学校,拥有学生2.6亿人。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到23%,在学总规模达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我国在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其他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上亿人接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中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涉及教育结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与国情相适应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办学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德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得到加强,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质量得到提升。高校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的改革大大增强了教育发展的活力,使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坚持教育公益性,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保障人民依法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普遍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向中西部地区、向困难群体倾斜,建立了覆盖40多万所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惠及非义务教育阶段20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规范办学秩序,治理乱收费,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教育公平,使更多群众能够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从改革开放初期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教育对外开放逐步深化。目前,我国已与18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协议。30年来有120多万人出国留学,累计接收167个国家的来华学生87万人次,越来越多国家的青少年将我国作为留学主要目的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249所孔子学院,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民间外交的重要窗口,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树立和平发展的良好形象作出了贡献。
教育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履行公共教育职责得到较好落实。教育经费投入快速增长,总投入从1978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00多亿元,增长128倍,在GDP和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教学设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基本相同。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制定了《教育法》等8部专门的教育法律和10多部教育行 3 政法规,教育事业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些都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总之,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事业也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30年来,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超过7000万,居世界第二。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发明成果和基础研究的重要生力军,研发了一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半以上出在高校。教育系统在国家重大决策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成果聚集在高校。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可以说,今天中国能够在世界上树立起这样的经济大国、政治大国、科技大国的地位,是与教育的支撑分不开的。
纵观30年的实践历程,教育事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立足中国国情,又面向世界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优秀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探索出来的。今后,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始终不渝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30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突出体现在:一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二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五是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办教育;六是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牢牢坚持,在此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发扬光大。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动中,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处于本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忧则兴,预则立。形势复杂多变,机遇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当前形势 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宁可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扎实一些。中央要求我们,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变挑战为动力,以百倍的信心和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教育事业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说,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非常关心和重视,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四是教育事业经过30年的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为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挑战来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才能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第一,从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来看,各国抢占人才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观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制高点,世界各主要国家把教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利益,加大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并纷纷制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最近,欧盟及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印尼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公布了自己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第二,从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看,培养大批各类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必须有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作为支撑。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剧,使我们面临既要度难关,又要上水平的双重压力,面对既要保持增长,又要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这是我国在推进“五化”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矛盾,对教育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因此,教育必须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协调。
第三,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谁掌握了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集中反映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严重不足。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来看,只有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才能使国家整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才能为更长远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都迫切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选拔机制、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第四,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来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我国的情况看,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7年已达到2360美元。中国老百姓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当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呈现出新特点: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希望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切实让子女成人成才;希望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我到国务院工作8个月,深感教育有“六个千万”: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千军万马。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深入分析、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
第五,从教育自身来看,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受教育人口多,总体教育水平还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仍然薄弱,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农村教师素质和水平仍需提高;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产生了诸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农村留守儿童、民办教育发展等新情况新问题,教育结构布局和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最近,温家宝总理指出,这些年我国在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但从总体上讲,教育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 要求,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这一个“不适应”和三个“亟待”,特别讲明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三个世所罕见”也深刻揭示了教育面临的形势。面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五大机遇、五大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信心,勇挑重任,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三、高举旗帜、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面展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发展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的体会是主要把握和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育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其他事业的关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项事业、各条战线都要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升,对其他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第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分配既要讲效率,更要讲公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最深刻的阐释。在教育领域,讲效率就是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布局,注重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讲公平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决定的。教育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期望远远高过其他领域。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努力保障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到实处。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通过提高办学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第三,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中国是人口大国,没有相当的教育规模,就难以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质量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规模是基础,质量是核心。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忽视教育质量的倾向,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引领教育质量提高的导向;要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事业,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正确处理城乡、区域教育的发展关系,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现实,也是造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当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教育要继续提高水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要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把国家财力更多地用在改善困难学生的教育条件上,大幅度提升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城乡、区域之间要实行教育对口支援,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创造条件缩小师资队伍、教育经费、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努力保障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受教育权益,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第五,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每一种教育的规模、质量,都对其他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能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各级各类教育能不能统筹兼顾,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开放的教育网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当前,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开始,逐步实现所有职业教育免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可偏废。要重视学前教育,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视特殊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照顾特 8 殊群体的教育需求;要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要发展继续教育,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坚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教育发展。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意志,政府必须承担办教育的主要职责。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趋向多样化,需要创造条件加以满足;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仅仅依靠政府提供教育资源难以完全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发展。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范围与重点领域,将政府的资源投入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中去。另一方面,为弥补政府办学力量的不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应在加强政府规范监管与服务支持的前提下,吸纳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
第七,正确处理客观条件保障与主观奋发努力的关系,坚持以思想的新解放和改革的新突破实现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跨越,必须加强国家投入支持和政策法规保障等外部条件。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实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更需要依靠教育系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由于国力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域、城乡差距较大,有的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合理地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必要支持。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自身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教育系统的潜力和活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要发展,必须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关键要解放思想,找准教育发展与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以强烈的进取精神、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和心无旁骛的务实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真正用改革来促发展、促提高。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特别要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试点推动和督查落实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多办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多办一些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明年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教育部门要及早做好准备工作,把这项重大政治活动扎扎实实组织好。要联系实际,开展大讨论大调研,找准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切实破解难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具体措施,全面提高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 9 展观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四、加强领导、履职尽责,努力做好明年各项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关于明年的教育工作,中央已经作了部署,这里我强调几点。
第一,要制订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正在组织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是指导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胡锦涛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并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教育系统要把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解放思想,深入调研,重点谋划,力争制定出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高质量规划。制定规划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要对社会舆论进行合理有序引导,努力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要把制定规划与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结合起来,看准了的问题就要着手解决,重大问题要坚持试点先行,试点成功、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面上推广。
第二,要为发展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多办实事。一要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化解“普九”债务,杜绝新债。二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建设,发展寄宿制学校,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把学校建成牢固、安全、让家长放心的地方。三要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后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必须积极推进,确保扎实完成。要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就地创业就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四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远程教育网络。五要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六要增强高校为“三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
第三,要在教育领域积极主动地落实好中央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保增长、调整结构惠民生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这是改善民生、为教育发展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与项目衔接,把中央的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一要切实用好中央和地方对教育基本建设的新增投入。今年第四 季度中央财政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有44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各地也将扩大教育投入。要加强项目规划、施工监管和资金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预防发生腐败行为。二要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人群的增加,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也会相应增加。明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会更加突出,要认真摸清情况,落实好相关政策。三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年高校毕业大学生将达61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和思想教育等各项工作。要鼓励大学生面向中西部地区、面向基层和农村、面向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就业门路。四要重视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加强与农业、劳动、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城镇失业人员也要积极参与组织好再就业培训工作。
第四,要高度重视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和谐工作。要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一要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活动主题和总体要求,用伟大的成就、生动的事例、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进行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改革开放教育,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要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好招生、资助、食堂等工作,引导学生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增强与国家和人民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感,夯实稳定的基础。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四要加强校园建设,开展以平安、健康、文明、和谐为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火灾、饮水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疾病、建筑设施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防范和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问题的风险。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央非常重视和关心教育,注重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是否重视教育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标准,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为教育多办实事,为学校多解难事,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志们,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面做好明年的教育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祝福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和各级干部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不断取得新成绩。
(2008年12月22日)
(转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2
第二篇:郝平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附件6:
郝平副部长在教育部2010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4日)
一、充分认识教育外事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法规工作的重要性
(一)教育外事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大格局、外交大战略和外宣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在:
一是教育外事工作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互派留学生、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了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教育外事工作成为国与国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教育外事水平决定人文交流、公共外交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去年中俄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了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闭幕式活动,中俄教育交流极大地巩固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人文社会基础。又比如,刘延东国务委员去年访美期间提出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开辟中美关系新境界的构想。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决定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人员。中美青年学生的交流必将为中美关系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和力量。
三是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也是全球竞争的新领域。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做好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四是教育外事工作在抵御西化、分化中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国际敌对势力与“藏独”、“东突”、“法轮功”、“民运”等势力相互勾结,对我政治制度、人权、民族和宗教等领域进行攻击和破坏。教育外事工作处在抵御西化、分化的前沿,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责任。
五是金融危机形势下欧美教育所发生的深层变革给我国教育外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欧盟一体化加速了教育国际化进程。欧、美、日、俄、印度等国纷纷制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各国都在抢占科技前沿和尖端人才的制高点,为“后危机时代”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竞争。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我国教育外事的繁荣发展,教育外事工作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形势下,教育外事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语言文字工作事关文化传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都很重视。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还有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语言文字往往能引领时代风先、促进社会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推进,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的各国文化和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对国家和地区来讲,语言文字还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目前,语言文字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新疆发生的“7〃5”事件和西藏发生的“3〃14”事件,更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和“双语”教育工作,为巩固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科学研究政策、科学制定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治教,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需要深入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准确把握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和新任务,集中力量研究提出综合配套的政策措施;解决好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立法和执法工作,创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教育行政执行力,需要依法维护学生、教师、学校、校长等主体的权益,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统筹兼顾,进一步推动教育外事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和政策法规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教育外事工作。当前教育外事工作还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育外事工作还缺乏长远规划和运作策略;二是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对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重视还不够;四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足。
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要以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以配合国家外交总体战略为取向,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以推进人文交流合作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国内国际,注重内涵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在工作内容上,要在注重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学习借鉴教育、文化、科技等先进成果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主导相关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应有声音,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工作主体上,要从倚重政府推动,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发挥学校的作用,突出民间性,使学校成为政府外交格局的重要部分和公共外交的活跃力量。在工作方式上,要注重整体策划、整合资源,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由一般交流向深度合作发展,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
(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政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坚持主体化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推进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以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领域,加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力度;巩固“行政推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全面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坚持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质,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增进历史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着力在落实中央要求上下功夫,把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做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着力在体现群众意愿上下功夫,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真实想法,把教育政策法规工作真正建立在丰富的调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着力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上下功夫,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法律法规草案;着力在遵循教育规律上下功夫,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关注各国教育政策和法制发展趋势,把教育政策法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教育外事要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09年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重点做好八项工作。一是以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为契机,认真做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长期发展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二是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评估试点。三是丰富人文交流的内容,促进教育领域的广泛务实合作。积极推进设立“中美人文合作委员会”。精心做好俄罗斯“汉语年”。办好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及中国与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亚洲——太平洋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四是加强对出国留学的引导和服务。召开全国出国留学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出国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政策及工作措施。五是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接受美国10万学生来华留学方案。六是着力解决教师、教材、教法问题,进一步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建设一批示范性孔子学院。七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窗口,做好国际组织工作,加强与欧盟的交流。八是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二)语言文字重点抓好六件事。一是做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二是持之以恒地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三是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这项工作已列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工作安排。四是组织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中语言文字方面的两岸合作项目,启动中华语文工具书编纂工作。五是加强语言文字网络系统建设,搭建语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国家汉语汉字学习的平台及汉字资源库”项目。六是启动《外文使用管理规范》和《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项目。
(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准备工作和筹备召开改革开放后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二是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发展理论实践重大问题、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国外教育政策的研究,注重总结各地教育改革经验并参与宣传推广工作,提出教育决策参考建议。三是抓紧做好教育法律法规起草工作,完成《职业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起草工作,继续做好《教育督导条例》和《考试法》的修改工作并推动尽快颁布出台,启动《教师法》等修订工作。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依法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五是完成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愿意为大家竭诚做好服务,共同把教育外事、语言文字和政策法规工作推向前进!
第三篇:陈希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陈希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1月14日)
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中央精神及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延东同志上午的讲话精神,按照部党组的工作部署,下面我就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思考和2010年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研讨。
一、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担负新使命
1.关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特色更加鲜明,类型更加多样,充满生机活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快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2.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要担负起新的三大历史使命。
一是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与高等教育的使命。我国正在加快由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性转变,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必须敏锐感知,全面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国家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家发展的理念、模式、重点、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要积极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也要深化改革、遵循规律,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优化结构、突出质量、办出特色。
三是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新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性、个性化需要,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多样化的发展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五个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大力促进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国家出台鼓励性政策,扩大地方政府统筹高等教育的权限,推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若干高等教育强省(市),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通过中央财政投入,以提高中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建设一大批中西部本科高校,提高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支撑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水平高、有特色、贡献大的高等学校。
2.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大学统筹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视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毫不动摇。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加大力度实施“985工程”,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力争在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集聚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其他各层次、各类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以更强有力的政策、项目,支持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不同层次类型高等学校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形成在各层次各类型高校中都有高水平大学的新格局。
3.中央所属院校和地方所属院校统筹协调发展。中央所属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地方院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承担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重任。
4.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统筹协调发展。我们要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对于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健全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5.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培养统筹协调发展。我们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各类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文、理、工、农、医等各门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结构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实施好“五个统筹协调发展”战略,2010年,要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建设:进一步实施“985工程”,扩大建设“优势学科平台”;进一步实施“211工程”,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对非“211工程”学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给予支持;进一步支持省部共建、部部共建的地方和行业特色院校;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大学;加大“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工作力度,扩大“东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招生规模;扩大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大投入,推进改革,增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数量。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新一轮改革推动新一轮发展
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修订研究生、本科学科专业目录及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机制,构建国家和省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二是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研究生培养基地。三是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本科质量工程,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教育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学人才教育计划”和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四是推进人才培养类型改革,启动实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2.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方式;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分类管理,保障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投入,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完善高校内部学术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符合教育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3.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紧密联系社会的新机制。加强省部共建、部部共建,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获取政府、行业、社会多方面资源和政策支持;在一批高等学校探索建立理事会制度,密切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在一批高校开展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改革试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限,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依法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学校在法律、法规和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加强政策研究,改进管理方式方法,通过监督检查、质量评价等方式,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关于2010年地方高等教育的主要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延东同志“积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指示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
2010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工作将单独部署。这里,仅就地方高等教育主要工作讲几点意见。
1.做好本地区分规划。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着眼全局、着眼长远,做好本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分规划。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充满活力、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
2.加强分类指导。从省情出发,根据本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和管理,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的重点建设,开展分类评价,引导区域内高校科学定位、有序发展,办出特色。
3.深入推进改革。这部分内容前面已经讲到,请各省(市、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推进改革工作。
4.加强规范管理。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对学校办学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术管理,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5.切实加大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生均经费;积极化解债务,减轻高校财务负担;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同时也请有条件的省启动相应的重点建设项目。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保持高校稳定两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早动手、早部署,切实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进一步把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同志们!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延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贵仁同志讲话精神,按照《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部党组的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的高等教育工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鲁昕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鲁昕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1月14日)
一、中等职业教育
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载体,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保障职成教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和支撑国家产业升级特别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建设,重点做好以下7项工作:
一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制定实施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事业发展、服务产业、改革创新、基础能力四个方面为主要任务目标,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实施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校长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信息化能力建设、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等10个分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载体,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大产业振兴、战略性新产业发展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落实免学费政策巩固提高中职培养能力。全面贯彻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省要依据4部委文件标准和范围,结合省情细化落实,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做到对困难家庭学生全面覆盖。办好涉农专业,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分类指导各地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协调有关部门研究鼓励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的招生政策,引导西部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东部地区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满足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城镇化和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能力。完成中职招生830万,可比口径增长5%的工作目标。
三是深化教学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筹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新一轮教学教材改革创新。突出改革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重点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全面解决五个对接问题,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创新教材和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的两个证书;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两个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两类平台,即教学教材与工厂生产技术环境全面对接的模拟实训软件、学生学习专业课件的资源平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课件、专业教材课件的资源平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办好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四是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认真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规划、指导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创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研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指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研究推进“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准入制度研究和《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依法治教、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探索“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实现形式和强化管理基础制度。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政策,组织和引导学校企业社会共同支持和加强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的管理,从国家宏观制度、政策到学校微观制度、措施全方位全领域创造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社会环境。
五是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整合优化资源,引导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规划,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建设质量较高、规模适宜、效益最佳、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共享职教资源,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优化学校和专业配置,建设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优质职教资源的共享平台。制定学校设置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力争使80%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支持共享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启动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改革创新建设计划、1000所优质特色学校建设计划;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讨计划。研究宏观政策,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引导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六是坚持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东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办学特色,建设优质资源,拓宽办学视野,扩大示范效应。支持北京上海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支持天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支持广东通过职业教育再造高新技术开发区新的生产力,支持辽宁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和新教材课件两类资源,支持江苏等省建设工业园区和职教园区合作新机制;鼓励引导东部地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已创造的优势,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办学的新理念、新机制,中东西共享优质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中部地区,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加强农村、农业职业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支持河南湖北等省以国家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提高符合区域经济特点中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西部地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规模,支持重庆、四川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建设,落实中央对西藏、新疆中职软硬件投入的各项政策;通过东西合作,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普及高中阶段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求,举办新疆西藏内地中职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制定《东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推进计划》;通过组织联合办学、集团办学、对口支援、校际交流、教师互派、远程教育等方式,促进西部地区共享东部优质教育资源。
七是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以广播电视大学、中等职业学校、社区教育机构为主体,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成人继续教育,提高社会成人职业技能和就业再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制定社区教育管理规范,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社区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副省级城市在50%以上的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机构,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升级对各种教育的需求。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乡镇)等各类学习型组织,推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制度,为在职职工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和新一代农民了解、熟悉、适应城市生活和就业环境提供学习机会。完成9000万人次农民工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二、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民族地区教育与全国同步发展、双语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人才培养4项任务,以制定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为载体,做好6项重点工作: 一是筹备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二是继续抓好抓实民族团结教育。三是加强双语教育指导工作。四是落实扶持西藏、青海等四省藏区和新疆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项目。五是积极推进其他民族地区教育与全国同步发展。六是继续办好内地民族班。
三、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坚持按照工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7项重点工作: 一是科学利用排查鉴定结果和完善工程规划。二是依据国办发[2009]34号文件,结合省情确定辖区内工程实施的重点。三是准确把握和执行技术标准,指导重点地区和技术力量薄弱地区的加固改造。四是积极调配工作力量,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工程推进机制。五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六要解决好档案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的有关问题。七是继续强化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行政、技术和社会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五篇:王延东在市委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王延东同志在中共大石桥市 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31日)
同志们:
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中共大石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石桥市第五届委员会。今天,市委五届一次全会又选出了新的市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第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我代表各位当选的同志,对大家给予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借此机会,对各位委员推选我担任市委书记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也向为我市的改革发展和各项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因工作岗位变动不再进入新一届市委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从现在开始,五届市委正式接过四届市委的担子,肩负起带领全市人民为实现大石桥市的爆发式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历史重任。省委关注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历史也将检验我们。我们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大石桥发展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的精神,倍加珍惜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永葆奋发进取的创业激情 这次党代会,我们科学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响亮地提出了“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前二十,实现大石桥的爆发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是对全市73万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新一届市委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的思想、工作和作风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要以崭新的风貌、坚韧的意志、百倍的信心、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任。
第一,要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今后五年是大石桥快速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关键五年。大石桥在全省、全市有没有地位和影响,要看发展;大石桥人民生活能否有新的改善,要看发展;新一届市委班子在任期内有多大业绩和贡献,也要看发展。本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是慎重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管我们任务很重,难度很大,但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优势看,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只要我们戮力同心,抢抓机遇,进一步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和战略措施上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和企业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大石桥的爆发式发展,创造大石桥的发展奇迹。
第二,要满怀激情,力争上游。激情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是,发展的压力大、竞争的压力大、稳定的压力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只有充满激情、充满智慧才能推动爆发式发展。我们要克服做“太平官”、“清闲官”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工作当学问去研究、当事业去追求、当快乐去享受。力争上游,就是要高点定位,确立更高的参照系。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要眼睛向外,取法乎上,放眼全国,无论发展目标的确定,还是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都要立足全国一流、全国先进,向全国百强县前二十名看齐。要勇于超越自我,勇于超越先进。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提档升位,研究比照系数,再发展、再提高。
第三,要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大家一致认为鼓舞人心,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但目标能不能实现,任务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一届市委能不能带领全市上下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实现爆发式发展,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全部精力放在落实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上,从每一位市委委员、候补委员,每一位市委常委做起,从四大班子每一个成员做起,按照整体工作部署,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落实,对认准了、定下来的事,就要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绝不罢休。要把求真务
实的作风贯穿到一切工作中去,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认真负责、勤勉敬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多支持、多爱护、多鼓励,对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要严肃批评、严厉制止,进一步浓厚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不辞辛劳,和时间赛跑,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总之,我们新一届市委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必须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埋头实干,努力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不辜负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给予我们的厚望和重托。
二、牢记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新一届市委班子良好形象
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形象如何,对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所以市委每一个成员都要以新的形象、新的作风担负起全市人民的重托。
第一,要树立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的形象。创新出思路,务实兴事业。新一届市委班子要带头树立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志气,紧紧围绕实现大石桥爆发式发展的总定位,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聚加快发展之力,切实做到横比敢超越、纵比上台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
带头树立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锐气,大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坚决冲破一切有碍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坚持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路克服前进中的矛盾,用创新的实践走出具有大石桥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带头树立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勇气,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革命斗志,不仅在发展顺利时奋发进取、乘势而上,更要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敢于负责、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推进各项工作。要勇于打破狭隘的工作方式,只要有利于大石桥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
第二,要树立精诚团结,民主和谐的形象。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使我们走在一起,这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难得的缘分。我们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大石桥发展的大局为重,倍加珍视团结,悉心呵护团结,自觉加强团结。在维护团结方面,市委要为全市各级班子作出表率,每一位成员都要把维护市委的集体领导,搞好一班人的团结作为一种品德来培养,作为一种能力来加强,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要靠制度来保证团结。新一届市委班子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集体领导,严格执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开思路,由市委常委或全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要紧紧依靠常委和全体委员的集体
力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大石桥的事情办好。要靠人格来增进团结。每个同志都要有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有相互谅解、坦诚相待的气度;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只要我们坚持大事讲党性、讲原则、讲全局,小事讲风格、讲谅解、讲感情,有问题互相提醒,有意见互相沟通,在相处共事中加深了解,在求同存异中相互包容,在并肩奋斗中增进信任,就一定能够汇成攻无不克的强大集体力量,就一定能够把大石桥的事情办得更好更漂亮。
第三,要树立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形象。“公生明,廉生威”。市委领导班子在全市人民中的威信不是靠自封得来的,必须靠每一位班子成员干净干事、清正廉明来树立。在座各位包括我本人都受党培养教育多年,今天又被推举到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岗位上,一定要十分珍惜和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讲党性、讲原则、讲修养,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干事,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带头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带头抵制方方面面的不正之风,带头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为全市党员、干部和各级班子做出表率。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新一届市纪委领导班子能够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严格监督,全面履行纪检工作职责,更好地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总揽全局,精心组织,迅速抓好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
彻
党代会描绘了大石桥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符合大石桥当前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从而把大石桥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一,要迅速掀起传达学习贯彻本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市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就是要迅速把这次党代会精神传达好、贯彻好,使党代会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及早转化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落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努力在学深学透、用好用实、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要把落实党代会精神当作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引向深入。市委督查室要对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落实方案是否可行,工作措施是否得力,工作力度是否到位,工作效果是否明显。
第二,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一季度马上就要过去,面对今年的硬指标、硬任务,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争时间,抢速度,争取今年工作有一个好的起步、好的开局。一是要组织好春耕生产。现在正处于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春耕生产的组织领导工作。解决好资金、物资和技术等问题,确保春耕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品牌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二是要扎实开展好科技创新年活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推进技术改造,转化科技成果。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切实加大技改投入。同时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要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所有项目要按照原定时间完成,列了时间表的,要坚决按进度要求兑现,以取信于民,使群众满意。特别是今年春季集中开工的100个项目抓紧组织,择日开工。并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受益。四是要着力推进拆迁工作。今年我市要顺利推进大开发、大建设,拆迁是保证。因此各拆迁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拆迁进度。同时,要认
真对待并妥善处理拆迁户提出的有关诉求,做细做实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第三,要进一步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要完成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核心问题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发挥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干部队伍的潜能,要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责任心、事业心问题,切实把各级领导的思想和作为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凝聚到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上来。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结合当前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分层次、多领域搞好教育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履行工作职责、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进一步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各级班子的合力、活力和能力问题。
同志们,市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不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五届市委班子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胸怀全局,认清使命,把党和人民的信任化作不竭的动力,把历史赋予的重任化作不懈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