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水县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提纲
通 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根据两办下发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有包村帮扶任务的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班子成员近期要到帮扶的村上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宣讲,现将《修水县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提纲》提供给你单位参考。请各单位按照时间要求开展宣讲活动
附:《修水县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提纲》
中共修水县委农村工作部 2018年4月16日 修水县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提纲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同时,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农业项目多而不强、大而不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供给质量需要提高;农村环境与整洁美丽差距较大,农村面貌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健全;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增收渠道需要拓宽;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改革红利需要释放;农村基层组织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需要强化。
以上的问题,与我们在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不相符,与我们在建国100年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极不相符,与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极不相符。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于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三农”工作本身看,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间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总的看,当前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刷,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更为突出。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从城乡关系层面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间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乡村。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但作为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3亿多人口、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不管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农村人口还会是一个相当大的的规模,现在,我们很多城市确实很华丽、很繁荣,但很多农村地区跟欧洲、目本、美国等相比差距还很大。如果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也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从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必须打赢脱攻坚战,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让广大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头重头 在“三农”,必须向农村全面发展进步聚焦发力,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国家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必须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要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了改革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农村改革第一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废除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就要求新一代共产党人,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因此,考虑到以上的几项因素,总书记从党和国 家事业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去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重大决策部署。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一个国家不管城市建设得多好,如果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农村敝,都不能算是现代化国家。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远远滞后于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紧紧抓住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不放松。只有这样,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才能更协调,进展更顺利,也更富成效。
二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是头等大事。这方面一且出问题,就会带来物价上涨、人心不稳,进而影响发展全局。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 能增加消费需求,又能扩大有效投资,还能依托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培育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为经济发展注注入新动力。
三是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近6亿,户籍人口更多,即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仍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让农民安居乐业。在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后,农民群众期盼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更为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基本公共眼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满足农民群众这些新期待,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有利于增进城镇居民的福社。繁荣、富裕、美丽的现代化农村,不仅是属于农民群众的,也是属于城镇居民的。实施乡村振振兴战略,寄托着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当前,由于我县是山区大县、国家贫困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们的县情和农情,按照“三步走”的时间阶段,制定了三个目标任务。
一是到2020年,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县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 长,城乡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绿色高效;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现代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三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和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精华和缩影,是今后我们党和政府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主要的要求体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上,大家明白了这20个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乡村振兴是什么。产业兴旺:农业不仅是一个提供农产品的产业,也是可以进行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的产业,要把农业的“一二三产”衔接好,共同发展;生态宜居: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把农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综合体;乡风文明:与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一脉相承,让农村每个角落都文明祥和。治理有效:从以前的管理民主到现在的治理 有效,从更宽的角度讲治理机制和整个乡村治理问题,这一次实际上是和谐社会的升级和完善,让农村充满活力,更加和谐稳定;生活富裕:追求美好的生活就要落实到方方面面,让农村群众的荷包鼓起来,提高生活质量就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我们要按照这20字的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大家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是前提。一是强化精准扶贫措施。按照“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产业、就业、社会保障、健康、教育、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脱贫攻坚“十大扶贫”工程,切实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发挥产业扶贫基础和关键作用,提高产业扶贫覆盖率;加就业扶贫帮扶力度,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劳务对接、能人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不断满足贫困户就业需求;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全面推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免费办理贫困人口商业补充保险。加大社会保障扶贫力度。同时,脱贫攻坚工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通过强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确保我县的贫困人口病有所医、残有所助、住有所居、生活有兜底,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与全省、全市同步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县里将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进一步压实挂点县领导、乡(镇)、村“两委”、帮扶单位、行业扶贫部门、包村帮扶工作组(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责任,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各部门行业扶贫责任,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确保精准扶贫取得成效。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产业是重点。一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产品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质量,让农民有更好的收益、农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县主要以“蚕桑、茶叶(菊花)、林业、畜牧”四大产业为主,依托各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路径,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农业种养结构。二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全县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工作体系,开展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入推进全省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积极争创“三品一标”和名牌农产品。三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接二连三”文章,让农民合理享全产业链增值效益。积极推进“一区多园”、“一乡一园”的现代农业 发展新路径,力争在5年内实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0”突破,到2020年,全县农业示范园省级的3个以上市级6个以上。通过“旅游+、生态+”等方式,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深度融合,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民宿和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融为一体,创建一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四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村部分抛荒、弃管、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技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五要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快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生态灌排体系,开展生态型灌区、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快实施山塘整治和抗旱应急水源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环境是关键。一要扎实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新 农村建设四年行动规划和2020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重点实施“七改三网”。坚持“点线面片”相结合,大力开展示范创建,做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打造一批生态村庄、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红色旅游村庄、休闲旅游乡村、现代宜居乡村。坚持建管并重,兼顾老点提升。通过新农村建设,使我们农村达到“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效果。二要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措施,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路域环境整治、乡镇集镇环境整治、农民建房管理、农村水环境整治、农村坟墓乱葬整治等六项工作打造秀美修水。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监管,落实乡、村、组三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三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生命共同体的开发、保护与治理,完善我县修河流域、程坊饮用水源区、杨家坪万亩森林、毛竹山红豆杉群落、黄龙山景区等多个重要功能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探索“林长制”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抓好乡村风景林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强林木采伐管理,防患森林火灾。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河道采砂整治,规范采砂行为,严 肃查处非法和违规采砂行为。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推行秸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努力维护和保持修水青山、绿水、蓝天的魅力生态。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保障。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成为广大农民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行动自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二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全丰花灯、宁河戏、采茶戏等乡土文化,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等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快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推进总分馆建设,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共享优质文雅的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下乡,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注重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三要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倡导勤劳致富、诚信重礼、文明节俭,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支持农村红白喜事理会建设,加强烟花爆竹规范燃 放。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炫富、天价彩礼、薄养葬厚、建豪华坟墓(生茔)、赌博等不良风气。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歪风邪气。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加强对邪教的防范和治理。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和谐是基础。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确保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一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管理,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大力整治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二要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自治水平,加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合法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推行多层次村级民主协商机制,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乡村法治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法律明白人”。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行农村治安网格化管理,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 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群众生活富裕是根本。一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群众就业的本领,增加工资性收入。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盘活农民土地、林地、宅基地、住房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农民返乡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 “秀美乡村游”推介活动,打造好乡村景点、讲好乡村故事,增强乡村旅游影响力,让乡村旅游兴旺起来,群众通过秀美乡村游实现增收。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建制村窄路面拓宽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县行政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村稳定供电能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尽快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完善农村安全住房保障体系。三是促进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引导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联合合作、技术服务、托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对接市场,提高收益。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 “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四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农村普及高中教育攻坚计划,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机会。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加大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实施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残疾人服务,开展农村“守望邻里”等志愿服务活动。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改革是动力。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十九大上中央决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这就给我们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们可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在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稳妥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二要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资源资产化,盘活集体资产,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科学界定成员身份,有序推进股份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和侵占,尽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各项权能。三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资源、传统产业等条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纳入占补平衡,节余指标转让收益可部分划归村集体。支持行政村集体土地(林地)流转和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增减挂等结余的土地及其它可利用的集体资源,通过领办或参股等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公司,获得服务性收益。实施光伏扶贫扩面工程,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建站办法,确保在2018年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100千瓦以上的村级光伏电站。到2020年,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100%,全面消除“空壳村”,培育一批经济强村。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我相信,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有全县干群上下同心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有83万修水人民的勤劳奋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到来,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的幸福美满!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立足现实、联系实际提出的。这是党十九大的建设性提出,也是203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历史要求。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由习近平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但我国农村改革自1978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如此算来我国乡村发展的路程已经走了接近43个年头,也取得了许多不斐的成果。可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开拓创新。
作为一名根植农村的返乡大学生,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乡自振兴战略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为老百姓的打实的幸福生活铺了路。本次实践报告将从距离乡村老百姓生活较近的两个方面——路与塘,展开详细的实践报告内容。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路,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而言或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方面,大家或许只会在‘欸,这条路好像被大卡车承载过重导致路面受损’或者‘欸,这条路怎么这么颠簸’才会意识到,“哦,这条路需要政府及时来修了,不然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但对于自小在乡下长大的我们来说,或许第一次进城才会发现“啊,原来城里的路是这样的平坦,下雨时也不会沾上满鞋的泥巴,也不用下雨天就穿上厚重行动不方便的雨鞋,原来走在平坦大道上是这样的舒服!”
路,在鲁迅的笔下是“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泥泞之路在乡村人的眼中永远是乡土情怀,但随着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家也慢慢的渴望村里能够修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去年回老家时,发现水泥路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那是一条蜿蜒不知道多少里的水泥路,承载着一辈辈人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其实说,修一条主干道水泥路已经是政府对于乡村很大的扶持,修水泥路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方便村民出行,不用再考虑出行方面带来的困扰。从前,去镇上坐班车还要搭乘一段三轮顺风车,因为泥巴路泥泞又窄,客车无法驶入,但到镇上的这段距离又不是很近,只得看那户人家刚好出行,蹭个车。去年这是也只是初步规划,并没有正式施工。很遗憾,学业在身的我错过了最繁华的花旗,错过了家乡第一条水泥路竣工时的喜悦。但第一次踏上这条平坦大道时的感受十分波澜壮阔了,没有了以往乘车时的颠簸,但内心却有了几分颠簸,等到老家门口才发现,哇,原来这条康庄大道修到了家门口!它不仅仅是修到家门口的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更是修到人们心里的一条水泥路,更是通向人们幸福生活的水泥路。
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扶持,极大的满足了乡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满足了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这条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池塘,或许住在城市里面的孩子们并没有很多机会见到池塘,即使是我也没有很多的机会见到池塘,只有在回老家的时候才会在二爹家门口见到那个很久很久,很有年头的池塘,里面每天夏天盛开的荷花真的很美,二爹每年在里面挖出的莲蓬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之前为了增产增值,二爹还在里面放养了龙虾苗。如今,在前些时间,政府为了进一步增收增产,协商后将那个充满荷香的池塘改造成了鱼跃成群的鱼塘,水泥石板让这个鱼塘更具现代风味,从此二爹再也不用穿着胶雨衣下塘摘莲蓬,塘里的鱼变得越来越肥,人民口袋里的票子也变得越来越厚,这一切都归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不仅让乡村人民的精神变得越来越好,也让乡村人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看到家乡这种变化心里面也是十分的兴奋与喜悦,兴奋喜悦的同时也更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对于乡村的大力扶持与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大步向前迈进了数十个年头,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富裕乡村都已经慢慢的由构想变为了现实,伟大的蓝图正因为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变为宏图。
乡村变新村,多方共联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目标实现,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改变,首要任务即是鼓舞思想,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乡村在振兴的伟大战略中来,鼓励退役军人扎根干事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建设工作等。其次,党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最后,建设人员完美实施每一项任务,对户对点对村精准扶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沟壑也正由于一项项的战略实施和人民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而逐渐缩小,当然,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只是振兴,更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加融合、更加融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即无畏前路多险滩,无畏前路多险阻,只要有坚定克服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步伐,坚守如初的本心,坚实正确的指导方针,所有眼前的苦难都将化作云烟。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成为历史上一个伟大壮举。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 √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 √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 √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第四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紧盯组织基础,努力建设村级治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推进“双超双配双治理”工作。通过超龄干部劝退、违法违纪人员处理、末位淘汰等措施,裁减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的人员;针对村干部缺编情况,结合治理文化及能力水平低下的村干部,治理参与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村干部,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实现村级干部“双配”目标。
提升基层党建达标率。按照“精准指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狠抓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党建促脱贫作用。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爱关基层党建干部。制定《“五线四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办法》,把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全面启动村级“五小”建设,即小食堂、小淋浴、小宿舍、小厕所、小农家书屋,保障了村干部基本生活需求。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日报:土地流转与田园综合体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主抓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2.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3.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集聚地
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5.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总之,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近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多种机遇叠加。根据住建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工作部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这一探索,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预见,随着“租购并举”的推进,城市郊区以及处于郊外交通节点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将迎来重大利好。
国土资源部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市范围内流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主要呈现几个问题:
——从自身来看,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金融服务效率有待提升。虽然我行已经在辖内所有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全覆盖,但由于部分乡镇地域广、所属行政村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与我行现有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数量相对比,金融服务配置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金融服务力量不足。以*镇为例,我行*支行是*镇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共有3个网点,布放了4台自助取款机、2台机、5台惠农终端、36台助农Pos机,但*镇面积达96平方公里,辖内38个行政村,人口7.6万余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支行的金融服务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机制僵化。较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带来了审批慢、周期长、效率低等弊端,导致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农村的有效需求。同时,部分客户经理因为害怕贷款出现风险,而存有惜贷、畏贷、不敢贷等心理,导致人为的延长了信贷审批时间。以*村为例,部分副食店、小卖部,用于“春节”等节假日经营囤货的临时性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部分“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的农户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个别农户因缺少资金导致正常的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居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较强。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逐渐普及和“晋享生活”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上线,我们在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大突破。但是,传统习惯和农村地域限制,导致客户对物理网点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一方面,固有服务模式有待打破。以*支行为例,在支行营业部搬迁以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客户流失现象。据统计,流失存款客户2120户,金额1.21亿元。这说明,客户粘性还不够强,6 客户没有与我们员工真正建立起紧密关系。另一方面,每逢农村赶集期间,我们农村支行的物理网点往往出现柜台“挤满人”、客户“排长队”的现象。这说明,自助机具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使用率还不够高,农户的金融服务习惯有待改变。
——从外部环境看,受到的主要制约:一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我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口“空心化”现象。以#村为例,该村地处,登记人口5290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人口仅有1501人,占比仅为28.4%。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据统计显示,该村有超过1100人在外务工,多为青壮年,而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其他乡镇,在位于#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一#村,登记人口1645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348人,占比仅为21.2%;在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村,登记人口1248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243人,占比仅为19.5%。从上述情形看,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们辖区内的普遍状况。二是农户的信贷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一方面,农村经营性信贷需求虚高。部分农户运用资金能力差,经营水平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拍脑袋做决策”等盲目投资行为较为突出。加之,这些农户“不成熟、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申贷计划,导致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放贷。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受制于自身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预期额度的贷款。三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我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中,我发现部分村民对金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一方面,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当做政府提供的“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的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款。五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相平衡。经过测算,我行年均可投放信贷资金10亿元,不仅能完全覆盖辖内企业、商户、居民的信贷需求,而且还有较大富余。缺乏投向的富余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的局限主要有:第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上的缺陷,使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难度加大;破产法清算程序把银行排在最后,没有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破产起诉权;贷款诉讼执行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对逃废债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威慑手段,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第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性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农商银行缺乏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无法从源头把控风险。第三,缺乏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导致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利率 补偿机制缺失。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导致涉农贷款成本较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导致农业保险作用无从发挥。
四、形势分析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出的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既是农商银行的艰巨任务,更是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利好契机。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群去农村发展事业,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带来更多的有效金融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也为我们的信贷投放提供了新机遇。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当前,“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比较有效地抵押贷款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为我们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既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在农村地区铺开。而作为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可以凭借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依托乡镇网点,集中营销涉农项目,重点发展活跃客户,吸收惠农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市场。
尽管有上述机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尤为困难。以我行为例,我们当前的年资金成本高达3.14%,而贷款平均年利息只有6.15%,利差仅有3.01个百分点。利差收窄导致我们只有“薄利多销”,通过不断发展小微贷款突破经营困难的瓶颈。
五、农商银行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如果不深挖农村市场,不用心服务农村,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将在省 10 市的科学指引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切实把农村基础市场打造成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
一是优化服务,助力打造普惠乡村。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做好服务,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更加体现着我们的普惠意识。第一,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金融服务。为此,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做好农村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农村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银行+农户+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下沉服务重心。我们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农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粘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信产品的习惯,让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第三,建设服务体系。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化渠道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第四,探索分层服务。为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农村探索建立分层服务模式。针对进城创业群体,我们实施跟踪服务,依托阳光快贷——惠商通等信贷产品,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题。针对在农村创业群体,我们不仅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 等传统手段进行扶持,而且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帮助其找销路、找商机、找市场,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针对留守群体,我们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以农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同时,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的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
二是产业引领,助力打造富裕乡村。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
——定位核心项目。产业要发展,关键看“龙头”。找准龙头企业,定位核心项目,可以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比如,我们通过向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不仅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余人,而且大大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支持具有沂蒙地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光伏产业,先后向**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直接解决就业机会**余个。通过支持核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激活了 县经济。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产业特征,不断挖掘优势产业,根据辖内农村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精准扶持。探索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提升效率,着力解决涉农信贷“效率低、审批慢、流程长”的问题。我认为,在产品创新上,需要根据农村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完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发展消费金融,提升农户的获得感。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制度,对涉农产业的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利率定价进行详细规定。比如说,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农商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适当提高;考虑到不同产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考虑到农户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第二,研发符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可以推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融资和产业集群融资,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第三,加快担保方式创新。为有效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特别是动产抵押的适应范围,在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创新保证担保方式,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采取农户联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放大担保倍数,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助力打造活力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相对集中。比如,农民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房屋翻新等消费活动都需要金融服务。为此,我们以消费金融为支农惠农的“突破口”,着力为农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第一,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的营销活动,逐户建档立卡,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第二,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的基本生活目标。第三,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作为主要的目标客群,建立线上申请、审批的消费贷款平台模式,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办理,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四是信用筑基,助力打造诚信乡村。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为此,建塑农村信用环境就成为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持续开展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第二,开展农村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 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信息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农村信息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动信用农户,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帮助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
五是创新业态,助力打造生态乡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力打造生态乡村。第一,坚持绿色导向,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项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计划在辖内支持推广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大力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第二,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第三,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我省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名胜古迹文化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扶持“乡村农家乐”、“农家客栈”等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兴业。
六是跨域合作,助力打造现代乡村。第一,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同互联网数据分析厂商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既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获客能力。第二,加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高效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 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格局,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应当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完全满足辖内农户基础金融需求的条件下,将富余资金投向消费金融和资金市场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市场。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走出去”,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域外业务。
总之,我将以本次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全行进一步完善“全员下乡”的常态化调研机制,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推进工作,在一线联络感情,把农村市场耕耘为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