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ppt

时间:2019-05-14 00: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案例pp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案例ppt》。

第一篇:审计案例ppt

案例1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远未完善,法治秩序的公平公正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护。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原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何方?如何保护国有权益,维护国有权益的保值增值,同时又给予改革推动者足够的激励?审计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好审、帮、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使审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江西省MT局2008年度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在该方面作出了意义深远的探索。

摸清方向

江西省M局是江西省审计厅2009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对象。2008年该局实有5487人,财政拨款11381.37万元,人均全部经费只有2.07万元。最近的2006-2007年度,人均决算收入分别只有1.72万元、2.16万元。这种情况下,区区有限的财政拨款收入显然不能成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审计组把目光投向了以Z公司为龙头和核心的江西省M局的第三产业系列。据审计了解,Z公司成立于2001年,资金运用、主营业务、管理与技术经验与身为事业单位的M局存在不易划清界限的交叉与重合之处。显然,M局与Z公司的利益界限是否清晰明白、是否存在国有利益输送、其从成立到发展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或隐蔽的侵占国有资产或权益问题,应当成为本次审计需要理清的首要问题。问题初显

调取Z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其从2001成立到2008年的股权变更情况赫然在目。股权变更之频繁、股权结构变化跨度之大(从百分百国有到百分百私人)、注册资本增长之快均属罕见;并且多名领导人持股金额数量巨大,比例极高,严重违反中纪委关于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规定。进一步审计发现,Z公司存在无偿占用国有财政资金及无形资产,资本从国有向私人让渡未经合法程序、虚假注册、抽逃资本金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企业产权不明,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混比较混乱。

为维护国家法治秩序,经领导批准,审计组将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与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处室取得了沟通。

何去何从

联合办案给M局领导层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负面因素也在显现。由于多位领导被约请谈话,相关负责人被“双规”,整个M局人心浮动,风声鹤唳,Z公司生产发展陷入停顿,项目投标损失巨大,公司经营面临一夜坍塌的危险。同时,随着审计的不断深入,审计证据的不断增多,审计组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在进一步深化细化:一是Z公司该不该成立?二是Z公司的发展主流是什么?三是如何看待Z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决策层和职工的激励机制?四是如果没有这些激励,Z公司能不能有这样的发展速度?五是如何处理Z 公司?六是如何在审计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审、帮、促的关系。

审计组在理清上述问题并形成倾向性判断后,将有关情况向厅领导做了汇报,认为审计既要查清问题,更要保障促进企业发展。厅领导肯定了审计组意见,并亲自向省领导做了汇报,要求维护整个M系统的稳定,维护Z公司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

圆满结局

据此,审计组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要求主张Z公司国有权益的报告》,报告在指出Z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纠正后,认为:Z公司的主流是好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社会效果是有益的。并在建议中提出“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该企业的发展,……务必要稳定Z公司的核心领导班子,务必要维持目前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向规范管理过渡。”建议要求对Z公司的所有资产全面评估清算,确认和主张国有权益,同时兼顾保障M局职工权益,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报告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吴新雄省长、凌成兴常务副省长和孙刚副省长均在报告上作出批示,同意审计意见和建议,指示省财政厅执行。

成果体现

该项目为国家挽回巨大经济利益。直接经济意义方面,由审计建议、省政府批准的Z公司改制方案中认定国有权益 投资3009.96万元,占全部权益投资的48.72%。按Z公司2008年25.33%的净资产利润率计算,10年后该部分国有权益将增至为2.8亿元左右。由于其余51.28%的股份为小股东分散所有,这意味着Z公司已重新成为一家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控股Z公司不仅仅是控制了目前超5亿元的账面资产,更是控制了一家未来的集公路桥梁、轻轨、矿山隧道、房建、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园林绿化和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日后的资产收益不可估量。

间接经济意义方面,与M局类似,我省多家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存在像Z公司这样一类依附国有权益边缘化生存的企业,他们在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和指令的情况下艰难探索,没有路标,盲目前行。Z公司相关问题的圆满解决,无疑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

经验启示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在探索审计新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是突出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传统意义上审计作用的发挥在于通过分析、解构以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注重的是标与表,难以涉及其机制深处的内在矛盾,即本与里。本审计案例从一开始就将审计目标定位在改造、再造Z公司上。不满足于查处几个人,罚几多款,而是以追究国有权益为线索,理顺企业产权为目标,着力于Z公司的机制体制改造,努力使其从一个依附国有权益为生的边缘化企业转变为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实现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二是突出了审计思路的宏观性。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审计,依赖的知识结构大多局限于财务会计及分析,审计效用难以最大化。本审计案例的思路突破了上述局限,从财务审计入手,站在全省经济建设的高度,以现代经济学的理念为基础,着眼全局、着眼未来,为企业的机制改革指明了一条方向。得到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以及职工的一致肯定,实现了社会、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权益的最大化。套用流行的制度经济学术语描述,本次审计实现了政府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最低而收益最高”。

三是突出了“审、帮、促”一体化运行,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典范意义。传统的企业审计,审计是直接的,“帮、促”则通过审计来实现,其意义一是间接,二是不易计量。本次审计,“审、帮、促”均直接作用于和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回望本次审计过程,峰回路转,波澜起伏。审计过程和倾向性意见牵动着政府、纪检、主管部门和Z公司以及与省内一批与Z公司有相似情况的企业注意力,一大批利益相关者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路历程。审计通过清理账目、查处问题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有关既得利益者同意归还相关国有权益,同意审计提出的改造Z公司的方案。可以说,Z公司的这次改制是本次审计一手推动的结果,体现了“审、帮、促”一体化的审计思路,是审计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创新,是审计构造国家经济体系免疫系统的一个典范案例。审计案例2

斩断伸向公共财政的黑手

黄 静

2008年8月,某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和受贿罪判处区内某街道原正处级领导干部李某有期徒刑16年6个月,同时,原武装部部长陈某等2名处、科级干部获有期徒刑。2名副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被免职。一起通过虚报发票贪污公款案终于落下帷幕。本案到此虽暂告一段,但并未就此结束,它仍然留下了若干悬念引导人们去思考。

发现线索

2007年5月,审计机关受某区区委组织部委托,开展对某街道2005年度至2006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突出审计重点,审计组还延伸审计了某街道下属的10多个单位。审计组通过AO系统浏览电子账簿,在对经费支出科目进行账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该街道招待费开支金额巨大。经查往年资料,发现审计期内的招待费比往年大大上升:2005年达220余万元,2006年达260余万元,相比2003年不足百万元分别增长了1.5倍和1.95倍。这明显与该街道的工作环境和职能不相称。

某街道是该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街道 招商引资力度大,税收逐年增长。至2006年底,注册企业有1400多家,年完成税收1.5余亿元。按照体制分成财政每年拨付到某街道帐上,截至2006年底暂存款5200余万元。该街道曾着力打造文明城区建设,2006年获全国文明单位、市文明社区等称号。

神圣不容亵渎。金额巨大的招待费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高度警觉:招待费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揭开谜团

审计机关领导听取汇报后,立即召开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分析会,要求以金额巨大的招待费为突破口,顺藤摸瓜,审个水落石出。于是,审计人员从检查某街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努力寻找突破点。审计人员发现某街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基本事项的管理都有明文规定。这一情况又意味着什么?

审计人员格外精神起来,迅速投入战斗。审计人员按SQL执行结果对发生金额较大的月份进行抽查,仔细查看纸质会计资料,发现某街道存在“两支笔”审批的现象,而且部分消费发票报销的经办人王某是被审计对象的驾驶员,这更加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审计人员认为,报销的发票经办人是为被审计对象开车的驾驶员,明显不符合财务报销规定。审计人员又查看了某街道规定的领导干部配备的驾驶员岗位职责,发现驾驶员没有经办报销招待费发票的职责。

制度与实际如此明显的不相符,一下子就触及到审计人员敏感的职业习惯。审计人员再次通过编制SQL命令,利用会计科目审查法,查询日常经费支出中业务招待费(包括餐费、礼品、食品、会务费)是否真实准确,缩小审计范围,寻找一个个疑点。

审计组对某街道2005年至2007年4月期间的所有业务招待费进行详查,对可疑发票进行整理汇总。2天时间,审计人员对近2000张定额发票一张一张进行审查,发现驾驶员王某经办,和王某所服务的领导审核报销的餐费发票,金额达高达2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将这些发票移交该区税务分局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有822张计59.96万元是伪造发票。报销伪造发票一下子就让审计人员作出初步判断:这明显是一起重大违纪违法行为。

审计机关领导在听取审计人员汇报后,果断作出把这一严重违纪行为移交纪委和检察院的决定。同时,要求审计组重点审计,深挖“黑洞”。

随着调查取证的深入,一双伸向公共财政的“黑手”,被暴露在阳光下,该街道办事处原主任、党工委书记李某个人贪污的问题彻底浮出水面。

2004年10月至2007年4月期间,李某曾多次授意单位党政办公室主任等人,利用出差开会等工作便利,先后7次在江苏阳澄湖某酒店、北京承德某酒店等地,每次事先发放给每人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钱款,互相之间以“21” 9 点的方式进行赌博。每次从外地回单位后,由党政办公室主任等人开具虚假发票,经李某签字报销,共计6万余元。

与此同时,李某多次授意驾驶员虚开发票,由李某签字报销。有时一张虚假发票金额达到1万余元。

公共财政俨然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金库。党纪国法早已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2007年11月李某被“两规”,同年12月被批准逮捕。经检察机关查实,李某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侵吞公款109万元。同时,检察机关还查实,李某非法收受他人贿赂29万元。

在查出违反审批程序及报销伪造发票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后,审计组迅速对该街道进行了全面审计,继续深入挖掘问题。经过严谨细致的审计,还查出该街道下属公司未经区国资委审核批准擅自核销国有资产2237万元、财政资金1596万元短期拆借给私营公司未收回,以及部分拆违专项资金用来给干部职工发放奖励费等内控不善造成违规违纪的问题。

一项一项,触目惊心。区委、区政府领导看到对某街道的审计报告中揭露的这些问题,非常震惊,迅速责成区纪委等相关部门展开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审计效果

某街道的问题发生后,区纪委在全区作了通报,提醒全区干部引以为戒。区委书记在全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再次通报了某街道主要领导严重违纪的情况,10 警醒大家认真吸取教训,决不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迅速作出部署,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该区《关于加强对处级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区纪委、区法院和区检察院还结合这一案件联合摄制了一部廉政教育警示片《人生败笔贪写成》。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把财经、审计法规纳入处级领导干部轮训课程,每期培训班都安排审计机关领导作财经、审计法规辅导。

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某街道也迅速制定了整改方案,狠抓整改落实:修改了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由“二支笔”改为“一支笔”审批,即所有报销凭证由经办人(科室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审核,行政领导审批,财务审计科严格把关。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多次召开机关会议,落实整改。针对擅自核销国有资产的问题,专门成立了资产清理小组,盘点家底、按规定程序核销国有和集体资产。

如此好的审计效果,却让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人员都高兴不起来。一个曾经是全国文明单位,竟演变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一位曾经是某街道的主要负责人,竟堕落成了一位贪污公款的犯罪分子。李某的贪污、受贿案件,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钟。审计案例3

顺藤摸瓜 “老狐狸”也会露尾巴

陈煜明

通过企业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运作有序,是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的初衷。但作为国有(集体)资产处臵者的政府领导,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监督,就可能发生以改制为名,用虚假转让股权等方式侵占集体资产,用违规分配资金的方式谋取不当利益的问题,从而导致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2006年,审计机关在对某镇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就把企业改制是否真实规范作为审计重点,并延伸审计了该镇下属某资产公司。

通过审计,发现该资产公司在股权分红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涉嫌违纪违法。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从某离合器制造厂(由该资产公司投资入股)流入资产公司的资金达1838.77万元,其中有1585.33万元流入到某个人处,部分资金的分配已被查实违法。现该案件经移送纪检和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后,相关责任人员已受到法律制裁。

增强职业敏感,发现蛛丝马迹

审计人员从银行日记账入手,追踪资金支出的每一笔去 向,发现一笔凭证借方记银行存款科目,贷方也记银行存款科目,金额达89.8万元。通过进一步翻阅凭证附件,发现该凭证反映的内容是资金从某离合器制造厂流入资产公司后转到某个人处,该个人出具的自制收据标明收款事由是股权分红。经延伸审计,又发现几笔类似的凭证,且都是与该离合器制造厂发生资金往来(资产公司账面共有6家投资单位)。这一异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重视,资产公司是离合器制造厂的投资单位,按常理,资产公司账面年底只应反映收到投资收益,不应发生把资金转出去进行股金分红的事项。资产公司账面反映有6家投资单位,为何仅离合器制造厂一家单位发生与个人之间的资金往来?大笔资金为何会流入到个人处,是否存在私分集体资产现象。带着一系列疑问,审计人员约谈了负责财务的资产公司副总经理。

深入分析问题,调查事件真相

资产公司副总经理很精明,回答问题几乎是滴水不漏。她把资金转给个人的原因解释为:为了深化企业改革,公司把离合器制造厂的部分股权又转让给了该个人。审计人员当即要求资产公司提供产权转让合同及其他相关资料。该副总经理推诿公司档案管理比较差,资料不太好找。在审计人员的一再要求下,她才不太情愿地提供了资料。经查,发现资产公司2000年1月与该个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但该股权转让未经过产权交易所交易,并且未查见该镇党政领导班子及 13 资产公司关于该股权转让事宜集体决策的资料,股权转让的价格也低于净资产值。而且,该公司故意在股权分红上分成多笔入账,记账凭证后只附银行转账凭证,不附其它任何关于股权投资比例、利润分配的文件。

审计人员开始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通过虚假转让股权,侵占集体资产的问题。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人员决定采取分步索取资料,逐步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审计人员语气平和地要求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提供关于股权投资比例的文件,该副总经理警觉性很高,问你们这次怎么查这么细。审计人员平静地回答,会计记账如果不知道股权投资比例,怎么知道股权分红的金额对不对,审计也是一样的。该副总经理只得拿出了关于离合器制造厂股权结构的一系列文件。原来,该厂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股权变动,股权结构很复杂,厂名都换了好几个,而股权变动的文件均不在会计资料中保存。

搞清了股权结构后,审计人员对离合器制造厂股权分红的每一笔资金进行详查,果然发现该厂个人与集体之间股权分红比例明显与股权投资比例不符。资产公司副总经理不愧是一位“老法师”,面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又作出了貌似合理的解释。她首先强调镇集体的股权分红没有受到任何侵害,然后解释个人与集体之间股权分红比例与股权投资比例不符的原因是离合器制造厂的上海投资方个人股的分红担心在厂里发,会引起“红眼病”,所以转到了资产公司,再转给该个人处。

既然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提出镇集体的股权分红没有受 14 到任何侵害,审计人员就顺藤摸瓜,继续要求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提供离合器制造厂的利润分配方案。结果发现从1999年起,每年的利润分配都按照超过投资额100%的比例分配,2003年的利润分配竟达到了按照投资额150%的比例分配,利润分配比例如此之高,比较少见。而投资回报率这样高的股权,属优质资产,怎么会轻易转让给与企业经营关系不大的个人呢?

审计人员按照利润分配方案,继续对股权分红的每一笔资金进行查证。果然又查出了端倪,两笔资金总计36.64万元,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无法解释为何分给个人,只好推托时间长了,记不清了。审计人员意识到关键问题可能查到了,必须要一查到底。在审计人员的一再追问下,该副总经理解释说,资金又转回了离合器制造厂,当审计人员要求立即去离合器制造厂查看银行进账单时,该副总经理声称离合器制造厂的大股东是上海联营方,总经理不会同意拿账本给我们看的。考虑到离合器制造厂不属于审计监督对象,审计人员同意资产公司副总经理第二天提供银行存款进账单。第二天一早,该副总经理就提供了银行存款进账单的复印件。虽然有“对账单”为证,但是资金为什么要没有理由的转来转去,资产公司副总经理的行为反而给审计人员增添了更多的疑虑。

查清问题实质,移送司法处理

通过对种种证据的分析,审计人员怀疑该股权转让是一起虚假股权转让行为。经向股权转让名义受让人查证,结果证实该人并非股权转让实际受让人。在该事件背后,存在利用企业改制,虚假转让股权,私分国有(集体)资产的问题。

审计人员决定通过到资产公司开户银行查询账户情况,来作为查清问题实质的突破口。结果发现股权分红的资金部分已领取现金,但实际领取人都是资产公司副总经理,而不是名义上的股权转让受让人。而且,部分资金转账到了其他单位,明显有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的嫌疑。审计人员还对原先怀疑的资产公司副总经理提供的银行进账单进行查证,结果证实该凭证为虚假凭证,实际资金已转入了个人腰包。所有的谜团都已解开,审计人员如释重负。

根据审计人员查实的线索,审计机关出具了移送处理书,移送纪委、检察院进一步调查。审计人员根据需要,继续配合纪委、司法机关对该案件的查实,三名本案责任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点评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审计要注重资金的流向。资金流入到个人处,或者是流入到不应发生经济往来关系的单位,应作为审计的重点,谨防利用外单位账户私分国家或集体资产。二是审计取证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操之过急。本案例中,审计组取得审计证据的做法是顺藤摸瓜,就被审计 单位已经提供资料中的疑点,让被审计单位提供进一步的资料,这时被审计单位自己有把问题解释圆满的愿望,又有侥幸过关的想法,就会比较主动地提供。三是加强对弄虚作假行为的风险防范。本案例中,连可信度较高的原始证据——银行进账单都能作假,如果审计人员轻信了,问题就难以查个水落石出。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一些重要的可疑凭证要通过第三方再进行查证。四是审计人员要增强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关键是不要被事件的表象所迷惑。本案例资产公司的某些做法貌似合法,其实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顺着这条线索,审计组查清了资产公司相关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挽回了国家(集体)损失。案例4 审计署重庆办对电信行业某网络公司的专项审计 2007年10月至12月,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在对电信行业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重庆市电信公司下属重庆菲斯特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菲斯特网络公司)原总经理谢某、财务部主任何某等人,以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非法转移资金2400多万元至两家空壳私审计署重庆办对电信行业某网络公司的专项审计营企业,其中900多万元被相关人员提取现金,1500多万元转入该公司有关人员控制的私营企业。该案以《审计要情》上报国务院后,国家领导人作了重要批示。2008年初,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当地监察、检察等单位的配合下,很快取得突破,为国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同时,2009年6月1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该公司原总经理谢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该公司原财务部主任何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案例5 “虚购虚销扩大销售收入,制造虚假利润,引出帐外资产”

【背景资料】

M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国有贸易公司,是所在系统的省属龙头企业,其业务网络和分公司遍布全省。M公司经营效益良好,在系统内一直是独占鳌头。M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了对下属公司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办法。每年都由内审部门对下属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兑现相关的奖惩措施。审计部门经过内查外调最后查明M公司通过虚购虚销等手法多报利润,并在此基础上查出M公司隐瞒了十多年的巨额帐外资产2亿元。

【查明的问题】

一、M公司采用循环销售采购的手法,人为扩大该年度的销售收入29062万元。并且为了保持利润逐年增长的势头,在扩大销售的基础上虚增相应的利润1000万元。

M公司销售采购轨迹为:F公司------→D公司------→M公司------→F公司。本年度M公司从D公司共采购货物28062万元,以29062万元价格销与F公司;而D公司的货物来自于F公司总价格为28062万元。

审计人员审核了相关的记账凭证、购销合同、购销发票、进出仓单等,发现M公司做齐了所有的购销业务手续,制度健全,账务处理也有依据。从上述货、款流转轨迹上看,M公司是有盈利的,M公司企图用这种方式隐瞒虚假交易。实际上,经过 审计人员外调才发现D公司、F公司等单位根本没有和M公司发生任何真正的业务往来。即没有实际采购销售物质的流转,仅仅做齐了所有的合同、发票、进出仓单等。而M公司的盈利来自于F公司的亏空,若不揭露接下来的这个问题,这个虚购虚销的事实将无法确定。

二、多年前形成的帐外资产,成为虚增利润的资金来源。审计人员在查证虚增利润的资金来源时发现,在境内外M公司存有巨额的帐外资产。虚假的利润需要资金来源,就从隐藏的帐外资产中调入。本年度从帐外资产中调回资金1000万元到F公司作为扩大销售的相应利润资金。以前各年度分别调回资金800万元、500万元不等到F公司,作为虚增利润的资金来源。

巨额帐外资产是M公司80年代就开始,通过截留各种收入形成的。三年前M公司总经理接任时,就有这份帐外资产移交清单。这份清单由财务部经理制表、主管部门内审机构负责人监交,列明了M公司通过截流各种收入逐步形成的帐外资产情况,由于经营不善已造成部分流失,帐外资产余额为9426万元。

M公司为了使伪造的利润业绩显得真实,从帐外资产中调回资金,欲盖弥彰,反倒成了揭示帐外资产的主要线索。

对帐外资产的监管漏洞是财经违纪违规的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应将这些国有资产置于监管之下,将境外资产作为公司的境外投资,纳入公司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补缴相应的所得税等税费及罚款。【问题启示】

这个案例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普遍,企业出于经营业绩的考虑,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时有出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人为扩大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对于该类问题的防范,根源在于公司管理层或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和企业“不做假账”的遵纪守法意识。公司领导为了自己的业绩不惜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假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倍加关注。

有的企业甚至还会对审计认定的上述经济业务是否属于人为虚构销售、采购行为进行质疑。对这个问题分析判定的关键点是,这些虚增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

案例6

“退役机组不退役”

【背景资料】为确保电力主业精干壮大和促进社会第三产业发展,电力企业的主业、辅业进行了分离。辅业分离后,形成了电力三产(多经)企业。电力三产(多经)企业的发生、发展,实际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一批富余的劳动力和主辅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资产,通过三产(多经)的形式使其重新整合。经审计调查发现主业与三产(多经)企业存在:

1、主业违规向三产(多经)企业处置资产,照成国有资产流失;

2、利用主业的输、变、供电条件,将主业的利润变为职工个人股利等方面的问题。

3、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审计署在对中国**电力集团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A电力实业公司(与中国**电力集团公司多种经营局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B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电厂等单位的利润来源主要是退役机组发电销售收入。

【查明的问题】

一、退役机组以租赁方式转给“三产”企业经营管理。“三产”企业依附主业“差价”让利。

中国**电力集团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将直属企业的退役机组,转给A电力实业公司经营管理。A电力实业公司向中国**电力集团公司支付租赁费。退役机组放在C电厂发电,A电力实业公司按核定额支付C电厂发电成本。A电力实业公司按物价部门批 准的上网电价向供电公司收取电费。

审计发现,A电力实业公司累计售电量为153.61亿度,获得的上网电价与核定成本间的差价收入为114225万元,利润达56268万元。作为退役机组所有者的中国**电力集团公司收到的租金收入仅为4974万元。

(背景知识:作为电力系统内部单位,A电力实业公司的退役机组才被允许继续发电。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44号)规定“已退役报废的机组和服役期满的.......机组,一律予以关停.....”

A电力实业公司发的电能销售给供电公司,也是政策倾斜所致。)

二、见“三产”企业盈利巨大,职工持股租赁经营,坐收渔利。

从20**年3月起,A电力实业公司将退役机组等价转给了职工持股的B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租赁经营。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中国**电力集团公司1583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投资3174万元,占63.5%,A电力实业公司投资1826万元,占36.5%。实际上,B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A电力实业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退役机组的经营管理仍由A电力实业公司负责,而入股的职工坐收渔利,每人分得现金红利3700元。

三、国有资产流失。A电力实业公司、B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累计向退役机组所在发电厂C电厂支付供电成本和劳务费18791万元。实际在C电厂入账的收入仅为7866万元,绝大部分未纳入企业收入核算,而是坐收坐支,直接作为了工资奖金发放。

【问题启示】垄断行业或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中,需关注主业与“三产”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于政策倾斜便利了购销途径,带来巨大盈利;由于不愁盈利,进而引发私人入股;“三产”企业的监管缺失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例7 伪造原始凭证等手法形成小金库,私分、贪污问题

“大企业

小金库”

【背景资料】

某市W厂是一家国有大型制造类企业,面临改制。由于长期缺乏审计等外部监管,在本次审计中发现原材料采购、费用开支、设备转让等方面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性质恶劣。

【查明的问题】

一、虚假采购进货,套取原材料采购资金。

W厂财务原材料明细账上反映的原材料采购,在仓库保管员的进货记录中没有。审计人员将有验收人签名的入库单交保管员核实,保管人员否认入库单是自己签的字,也不承认仓库进过这几批货。

W厂财务部门收集个体经营户手中不需要的20份含增值税进货发票,虚列原材料购进套取的现金共504万元。

二、伪造加班工资单、虚假工资表,套取资金495万元。例如,会计账面上有一笔120万元的加班工资领条,由某车间主任一个人签名领走,经查证,并未向工人发放过这笔加班工资。

三、出让设备合同价款150万元,而财务账面上仅反映设备转让收入21万元。差价129万元被转到帐外。

上述问题形成的“小金库”数额巨大,性质恶劣。

【问题启示】

1、现阶段对企业的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W厂改制后,这些“小金库”资金很可能流入个人腰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企业领导层的法纪意识要进一步提高。案例8 绵阳南郊机场会计隐匿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 2002年4月,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派出审计组对绵阳南郊机场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南郊机场建设管理局在机场建设中,将向施工单位收取的投标资料费和在有关银行、信用社存放定期存款获得的高额利息以及税务机关付给的代征税金手续费等大量收入未计入单位财务,而是存放在账外。而当时身为南郊机场财务处主要负责人的袁虹却将会计资料隐匿。在经过审计大量内查外调并再三催促下,袁虹又多次编造虚假的会计账簿提供给审计。

袁虹的上述行为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尽管审计人员向她本人以及绵阳机场管理局的主要负责人做了大量工作,袁虹仍然我行我素,其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关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但是,针对袁虹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如何查处,过去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最近审计署成都特派办审计绵阳机场案件。机场财务负责人袁虹故意隐匿账务资料,涉及金额超过457万元。由于公安机关的及时介入,袁虹最终被判处有期徒 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4万元。

2003年3月,该案经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查终结,袁虹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004年4月,经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判决袁虹犯隐匿会计凭证罪。后袁虹不服上诉,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案例9:某审计组在对某国有公司进行财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有一笔2004年3月付给该公司职工杨某房屋拆迁费50万元的开支凭证。根据原始单据记载,该50万元系市政建设工程指挥部拨给该公司的搬迁补助费,不应该以拆迁费名义付给本公司职工个人。就该问题,审计组询问了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说,这笔钱虽然以单位职工拆迁费的名义提取了现金,但是用于改造职工家属楼,此工程承包给了某建筑公司。并且向审计组出示了一份2004年3月13日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合同,以及该建筑公司负责人于2004年3月16日出具的收到该50万元的收条。但该合同存在一系列疑点:合同中约定的是用票据结算并非用现金进行支付,约定付款的时间为3月25日,而实际付款时间却是3月16日。审计人员又找到该建筑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对审计人员的提问推说记不清了。经过审计人员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建筑公司负责人说出了事实真相,原来他们与该公司所谓的合同、收据都是伪造的,是在该公司的领导指示所为。经进一步调查,该50万元以私人的名义存在某银行。鉴于该公司用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及资料进行会计核算,审计小组遂建议财政部门对其负责人进行行政处分。

点评:本案涉及到企业以虚假业务事项和虚假的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对抗审计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问题。

第二篇:审计案例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紫鑫药业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吉林省制药生产企业中的后起之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现代中药和中药现代化为目标,在致力于药品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的同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在采购供应、组织生产、药品检验、技术创新、营销网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制药价值链。

公司于1998 年11 月,根据临时股东会通过的增资扩股决议,公司注册资本增资扩股为人民币300 万元。2001 年5 月28 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1 月29 日经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7)25 号文核准,同意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1,690 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 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9. 56 元。该公司于2007 年3 月2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市后,2007 年每股收益为0. 74 元,2008 年为0. 44 元,2009 年为0. 30 元,呈下降趋势。直到2009 年底,吉林省密集出台了人参产业振兴政策,该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资约10 亿元进军人参系列化项目。增发完成后,公司具备800 吨的人参深加工能力,形成中成药、人参深加工及精加工两条业务主线,并成为吉林省首批人参药食同源试点企业,有12 个产品获批,其人参产业爆炸性发展,业绩与股价齐飞,被市场称为“股市人参”。2010 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 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 73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0. 84 元,且10 转10。2011 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掀狂潮,实现营业收入3. 7 亿元,净利润1. 1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 和325%。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关联方交易在大陆法系国家更多的被作为大股东剥削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当上市公司被关联方控制时,关联方交易水平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差。

紫鑫药业2010 年涉嫌虚假财务报告案,该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在于提升股价,实现解禁套现最大化之目的,而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为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对 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高管诚信守法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者应进一步加大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和审计准则等执行的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和以往财务舞弊手段类似,借助关联方交易涉嫌财务造假,是“紫鑫药业”事件的核心。由于关联方交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不易被发现,一直是独立审计关注的风险领域。然而,直到2011 年紫鑫药业涉嫌财务造假被媒体曝光时,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该案例的典型性在于:(1)家族式上市公司管理层隐瞒“自买自卖”重要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内控缺失。(2)涉嫌财务造假的原始发现者是媒体,而非内部审计师,也非注册会计师。

(3)“带病”CPA(CPA 曾受过监管部门的处罚)再次违规,为该公司出具无保留意见的签字。

(4)事后监管,媒体曝光后,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董事长因病辞职。事 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该公司进行质量检查并给予签字CPA 通报批评。

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 动机分析

一般而言财务舞弊动机或压力来自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的威胁,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或要求而承受过度的压力,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利益受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或状况的影响等。紫鑫药业在2010 年进军人参产业之前,主营产品为四妙丸、活血通脉片、醒脑再造胶囊等医药产品,并且单品种的销售规模较小,没有自己绝对优势的拳头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然而2010 年通过与上述客户进行大规模人参贸易后,人参业务旋即成为该公司核心产业,2010 年人参系列产品收入高达3.6 亿元,成为紫鑫药业第一大营业收入来源,公司2010 年净利润也因人参业务而骤增至1.73 亿元。而在身披“人参”概念之后,紫鑫药业股价自2010 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上扬。

在此背景下,郭氏家族所持紫鑫药业股权的账面财富也呈几何方式倍增,而这,或许是郭氏家族运作.“人参”概念的最直接动力。在2010 年宣布将持股锁定一年后,康平投资所持1. 26 亿股股权(分红前)已于2011 年5 月悄然解禁,加上仲维光(亦是郭春生亲属)持股于2010 年先行解禁,两者的二级市场套现障碍现已解除。在股价上涨之下,郭春生通过杨录军(通化市隆盛园法人代表)所“隐蔽”持有的388 万增发股,也已获得了数千万的浮盈。由此可见,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动机主要来自高管持股解禁变现最大化。而这一动机的实现往往要有机会,紫鑫药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为其借助复杂的自买自卖关联方交易,实现虚假盈利提供了机会,从而影响股价,达到套现最大化目的。

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 机会分析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监督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从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而紫鑫药业事件主要成因在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控缺陷为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1. 内部环境方面

紫鑫药业虽为上市公司,但仍保留着家族企业的风格。股权集中于公司董事长郭春生及其家属之中。郭春生通过其亲属(妻子持股42. 42%,母亲持股34. 84%,其他亲属持股6. 04%)直接或间接持有本公司43. 91%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外,董事长郭春生同时兼任总经理,多名董事同时兼任副总或董事会秘书。这种决策权和执行权重合,如果监督不力,极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存在潜在的舞弊风险。而相关研究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可能提供虚假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更易发生财务舞弊。治理层与管理层的职位合二为一,使得决策权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源也主要控制在家族手中,从而导致了独裁统治。因此,公司整体的治理结构虽然表面上符合了上市公司要求的基本形式,但实质上却无法起到任何的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事实也证明,正是这种本质上不规范的治理结构的存在,才导致了成立壳公司、隐瞒关联方关系、进行关联方交易的一系列管理舞弊风险的存在。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较易发生财务舞弊;(2)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可能提供虚假财务信息。2. 风险评估方面

紫鑫药业增发所募的10 亿元资金投资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其募集的10 亿资金全部投到通化、延吉、磐石、敦化四地,作为人参的生产加工基地,仅取得土地使用权就占用1. 24 亿元。10 亿元巨款的用途本应详细评估,判断其风险水平,但公司只是很含糊的用“四个人参生产加工基地”来描述这四块地的规划用途,并没有披露该四块土地是否符合GAP 认证标准,并且土壤要求是否适合种植人参等。即使土地能够种植人参,人参成长周期较长,需要5 到8 年,短期内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需要采购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但是10 亿资金已经资本化,无法作为流动资金,巨额的流动资金缺口很有可能将企业陷入运转危机,此种风险显然已被紫鑫药业所忽视。此外,如果这些土地不能用来种植人参,只是作为厂房用地,难道公司真的需要这么多厂房吗? 会不会最终闲置? 这些风险也未能引起重视。所有这些风险不能正确评估,很容易使公司处于经营困境。

紫鑫药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或净利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很容易债台高筑,加剧经营风险。

由此,紫鑫药业案表明:(1)年报中未对重要事项、风险提示和应对措施的充分披露,使得财务舞弊风险增大。(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总资产或净利润的比例越低越易发生财务舞弊。3. 控制活动方面

针对重大和异常关联方及其交易,尽管紫鑫药业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但是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2011)显示:(1)公司未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其他规定,确定且及时更新真实、准确、完整的关联人名单,并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报备。

(2)自查期间公司发生了关联方交易事项,但未按照关联方交易审批程序进行表决。(3)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结束后未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时报备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此外,公司年报中也未披露董事会日常工作中有关内部控制活动安排。显然,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实施。年报中虽然披露了绩效考核控制,但未能有效实施,反而使得管理层为了达到绩效要求而默认和进行自买自卖的关联方交易,加大了关联方交易的舞弊风险。

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年报中未披露董事会日常工作中有关内部控制活动安排的公司更易舞弊。

(2)绩效考核制度不能科学合理及有效执行,很可能促使高管为了达到绩效要求而进行舞弊,披露虚假信息。4. 信息与沟通方面 作为上市公司,本应做到在财务报告信息上更加透明并及时沟通,但紫鑫药业似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单从关联方来说,财务报告上就隐瞒了与其重大利润来源相关的几家关联方,更不用说披露这些关联方交易了。这些关联方多是由紫鑫药业或其控制人借助并没有出资能力的人来出资建立的。紫鑫药业假借别人之手投资,正是为了隐藏关联方,就更不会将关联方信息公布了。也正是这些隐藏的关联方为紫鑫药业虚假的辉煌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公司的各种信息公开透明,各信息接受者间可进行沟通,从而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决策或舞 弊。但是由于紫鑫药业的强权统治,信息透明度低,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虽然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经常召开,但沟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力。即使被媒体曝光涉嫌隐瞒关联方舞弊事件,紫鑫药业也并未及时展开自查,而是证监会立案稽查时,才加以自查,而且自查的归因也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据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股东大会、董事会的非民主、信息沟通不畅将导致公司舞弊风险增大。

(2)公司接受外部股东、媒体等实地调研、质询、访问等有效信息沟通,有助于防范和发现舞弊。

5. 内部监督方面

紫鑫药业家族内部人控制,使得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监督弱化,甚至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显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未经审计委员会提名和董事会任免。因此,公司不能客观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使明知公司关联方及内控存在缺陷也未能及时加以改进。作为外部监督的审计师———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关联方交易如此重大的舞弊风险领域未予高度关注,一直为紫鑫药业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也说明审计师的失职助长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监事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将导致公司财务舞弊风险增大。

(2)外部审计师独立性弱化,审计失败可能性增大。综上所述,家族股权的高度集中,自我风险评估意识不强,董事会的非民主化以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和内外部监督失效等是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案的主要成因。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违背关联方交易准则、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和审计失败的典型状态,探明事实,分析成因,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规范运作。

紫鑫药业关联方及其交易存在的问题与事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1—6 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03%,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 67%,但与2010 年同期37%的增幅相比,2011 年上半年的增幅回落了15 个百分点。而紫鑫药业2011 年1—6 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225. 99% 和366. 22%,在医药行业整体利润率急速下降的总趋势下,由于紫鑫药业骄人业绩,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于2011 年8 月16 日发表在中国证券网的《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文章,引爆了紫鑫药业事件。1. 隐瞒关联方

CAS《关联方披露(2006)》第二条: “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审计准则第1323 号—关联方》第三条: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紫鑫药业2010 年营业收入、净利大增,主要来自与其上下游大客户,即上游客户“延边系”、下游客户“通化系”。而这些大客户几乎均与紫鑫药业及其实际控制人郭春生或其家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延边系”、“通化系”八家公司疑似壳公司,均成立于2010 年,各自的注册资金、时间、地点及联系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最终控制方均为郭春生。而且,这些公司的注册、变更、高管、股东等信息中无不存在紫鑫药业及其关联方的影子,但这些并未在紫鑫药业的年报中充分披露。尤其是,紫鑫药业的第一大客户是其影子公司,第二大客户是其孙公司,第三大客户中紫鑫药业大股东隐藏其中。此 举实际上是通过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的运作,增加关联方交易的复杂程度,隐瞒应当充分披露的关联方及其关系,加大了财务舞弊风险程度。事实上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承认:(1)在2008 年11 月之前,草还丹药业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2)华鑫工贸和华鑫工贸持有75% 股权的正德药业及持有98%股权的通化鸿涛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2. 隐瞒关联方交易

CAS《关联方披露(2006)》第十条: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应当披露两年期的比较数据”。

根据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前5 名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 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36%.29·

但奇怪的是,紫鑫药业历年的定期报告,上述公司均未曾披露。五大客户的出现,带来了飞速发展的业绩,难免引起人们的怀疑。这五大客户都与紫鑫药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这些交易均属于关联方交易、内部交易。

事实上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承认,公司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包括:(1)公司收购草还丹药业股权。

(2)公司与正德药业、通化鸿涛的交易,涉及金额86739434.40 元。紫鑫药业将这一行为归因为公司在关联方交易认知上存在错误,导致上述关联方交易发生前未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交易发生后也未履行必要的披露义务。然而这些重要的关联方交易未予披露,简单归因于认知上存在错误,恐怕很难使人信服,其行为的背后很可能与粉饰财务报告有一定的关系。

3. 紫鑫药业体内自买自卖的关联方交易链条

根据2010 年报和记者调查,紫鑫药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几乎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成立“延边系”、“通化系”这上下游的8 家壳公司,借助于“两家房地产公司”为纽带,进行自买自卖的关联交易。

从资金流看,参照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公司去年曾提前预付延边嘉益、延边耀宇、延边欣鑫、延边劲辉合计高达2 亿元的人参采购款,由于上述四公司与通化系公司均由同一集团所控制,因而在收到上述款项后上述四公司即可将钱款通过房地产公司等各种渠道转至通化系公司,再由通化系公司采购紫鑫药业人参产品,相关款项也就再度流入由郭春生掌控的紫鑫药业,一条完整的内部交易链条就此形成。因为上、中、下游均为郭氏家族及其相关方所控制,所以紫鑫药业的收入规模及盈利大小就可以自由调节。事实上这几家“通化系”客户的资产并不具有从紫鑫药业巨额采购的能力,这种自买自卖的内部交易使得财务数据存在舞弊风险。即使销售事实存在,业务关系真实,货物、发票、款项等都有真实的往来,但关联关系未如实地披露,同样涉嫌造假。

《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十一条明确界定舞弊风险因素是指表明实施舞弊的动机、压力,或者为实施舞弊提供机会的事项或情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关联方及其交易作为2011 年审计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之首

关联方及其交易通常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而成为企业造假、调节会计利润的重要手段,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大风险领域。

对关联方交易的充分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虚假关联方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确保关联方及其交易在有关信息系统中得以恰当识别,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且不存在重大错报。

由于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事前防范、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发现的性质。因此,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制衡,使其产生财务舞弊的风险较小,即审计的基本假设“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理论表明审计师所关心的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舞弊行为,审计师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被审计单位未能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进行恰当会计处理或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舞弊一般与管理舞弊相关,常常借助关联方交易进行,对此,审计师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态度,审计小组应集体讨论并实施舞弊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予以应对。舞弊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是一种发现性而非论断性活动,要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尤其是对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审。因此,针对关联方交易,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以及舞弊审计程序构成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的三道控制线,也构成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的三维分析框架,形成关联方交易问题的不同组合状态,相应管理层、治理层和审计师各自承担相互不可替代的责任。紫鑫药业事件映射出的审计问题

关联方及其交易一直是CPA 审计中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不诚信的管理层往往利用隐瞒关联方从而给关联方交易披上非关联方交易的外衣。不诚信的管理层利用关联方之间不等价交易,甚至伪造关联方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和财务欺诈。因此连续多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风险提示中将关联方及其交易列入其中。

然而,紫鑫药业隐瞒关联方关系,涉嫌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并非是由审计查出的,而且长期为紫鑫药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非但没有发现隐瞒的关联方关系,还对紫鑫药业2010 涉嫌虚假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签字的CPA 之一(刘昆因在审计* ST 吉药2006 年年报期间违规买入其股票获利,成为首例注册会计师在限制期内违规交易股票案)曾受到监管部门的惩戒,这无疑是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究其根源在于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违背了职业道德守则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一)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不到位

《审计准则第1323 号—关联方》特别强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CPA 应当对可能导致与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

(1)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询问、复核、查阅相关资料等一系列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关联方信息的完整性。紫鑫药业隐瞒了主要关联方及其交易,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却并未发现,显然该公司审计准则的实施不到位。

(2)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由治理层和管理层提供的关联方交易的信息,并对其他重要的关联方交易保持警惕,如与某些顾客或供货商进行的大量或重大交易。

2010 年紫鑫药业前5 名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 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36%,而对比2009 年前5 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不足2700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两相对比,明显2010 年的交易量与交易金额相当重大,却并未引起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重视和怀疑,也就未能识别出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二)舞弊风险识别不到位

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所导致。作为舞弊高发领域的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本应是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如紫鑫药业的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截至2010 年总资产为9716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604 万元,2010 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011 万元,净利润279. 6 万元,从上述经营状况看,平大生物要拿出7000 多万元采购紫鑫药业的产品并不是一件易事,很显然其采购能力与生产经营状况严重不匹配。如果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获取与交易相关方有关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相信紫鑫药业由高层实施的重大舞弊也是可以及时发现的。(三)分析性复核程序不到位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前文表2 显示,紫鑫药业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6.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0.84 元,且10 转10。2011年上半年紫鑫药业的财务数据更为异常,实现营业收入3.7 亿元,净利1.1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和325%,每股收益(摊薄)0. 22 元。中准会师事务所如果严格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那么如此异常的增长是不难发现的。紫鑫药业进入人参行业不足一年,但是利润却是原来人参两大巨头的利润之和,横向比较明显异常,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却未能秉持职业怀疑态度。

经营性现金流量50000000.000.00-50000000.00-100000000.00-150000000.00-200000000.00-250000000.001234经营性现金流量

从过往4 年经营现金流来看可以说紫鑫药业业绩呈递减趋势,2010 年是入不敷出,这一趋势分析结果无疑让人质疑,但是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也未能秉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由此可见,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性程序欠缺,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或职业道德,导致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紫鑫药业隐瞒重要关联方交易的财务报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审计项目的检查结果发现签字注册会计师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程序的计划和实施、审计证据的获取以及审计结论的形成方面存在不当。注册会计师主要在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程序的执行方面存在不足,对预付账款、收入、关联方及其交易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方面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决定,给予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紫鑫药业审计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通报批评。

六、结论与建议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复杂性、频繁性和隐蔽性等,往往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对象和审计关注的重点风险领域。关联方及其交易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联合有效实施,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紫鑫药业事件不同于“银广夏”的伪造各种销售凭证虚构流水线式的造假,而是借助于集团控股,利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成立壳公司,进行自买自卖关联方交易,违规隐瞒主要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得到审计师的认可,实现其辉煌的业绩,从而达到公司高管持股套现最大化的目的。这无疑有损于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加强公司高管的诚信和文化道德建设,完善关联方及其交易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其他内控的效果。而公司治理文化、高管的诚信、价值观又是内部环境的基础。因此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高层应加强自身诚信、守法和道德建设。在此基础上,强化企业自身风险评估,完善包括关联方交易在内的授权批准、会计信息处理披露(如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的违规披露)、绩效考核等控制制度,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监督评价客观公允,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实现企业内控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审计,发现和整改内部控制缺陷。提升管理水平企业风险(如紫鑫药业的关联方舞弊风险)的发生往往与内部控制缺陷有关,或是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除了高管诚信道德建设之外,还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教育,实施全员全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以及外部审计的鉴证功能,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整改。同时,将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建设和重点风险领域的审计监管,提高审计质量。紫鑫药业涉嫌关联方交易造假,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仍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签字CPA 之一曾受到过监管部门的惩戒。这位“带病”的CPA 再次违规,这足以反映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尤其是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没有恪守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没有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负有发现、报告可能导致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导致未能将报表中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揭露出来,便构成审计失败,应当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因此,在审计评价客户内部控制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尽快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完善,CPA 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和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要加强质量、风险和法治观念建设,建立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重点领域的审计风险,加大奖惩力度,提升审计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事前审计监管和治理,严格监管签字审计师资格和审计师任期,治理审计市场秩序,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加大惩罚力度和职业违规的成本,确保审计职业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第三篇:审计案例

1993年4月该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平平,交投并不活跃。1996年下半年,民源海南公司(琼民源控股公司)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琼民源股东财务公司)联手炒作琼民源股票,某些传媒对琼民源业绩大加渲染,致使众多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进。1996年下半年,琼民源股价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1997年初,琼民源在财务报告中公布“1996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增加6.57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的利润将比上一增加一千倍,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琼民源1996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为琼民源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后经证券委、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查实,琼民源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通过与关联公司及他人签订的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合作建房,权益转让等无效合同虚构利润5.4亿元,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和确认的情况下,对四个投资项目资产评估编造资本公积6.57亿元。

1、鉴于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某等人制造虚假财务收据的行为涉嫌犯罪,中国证监会已将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建议其所在公司依照法定程序撤消其各项职务。对琼民源公司处以警告,对琼民源其他董事待履行法定送达程序后予以处罚。

2、鉴于琼民源1997年3月3日的股东大会已决定申请其股票停牌,公司全部董事集体辞职的实际情况,建议由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的主管部门组成清理整顿小组,负责处理琼民源的日常工作,并依法召开琼民源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新的董事会。在新的董事会对已公布的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更正并重新披露后,依照有关规定向深交所申请复牌。

3、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撤消直接为琼民源进行审计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对该事务所总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对该事务所在琼民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对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罚款30万元,暂停其从事证券相关资产评估业务的资格6个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

4、对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公司分别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6651万元和6630万元,并各罚款200万元,建议有关部门对深圳有色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本案例中的注册会计师和相关事务所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该法律责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案例中的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你如果是他们,该如何做?

(3)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杜绝类似“琼民源”案这种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是否需要政府、上市公司、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4)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以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关系?

2001年10月16日,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第3季度亏损

6.18亿美元。11月下旬,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不断隐藏债务和损失,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该公司虚报盈利的行为披露后,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安然公司股价接连跳水式下跌,投资者及公司员工损失惨重。12月2日,安然公司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记录。

在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的第四天,纽约律师代表普通股投资者对安然提起诉讼,指控中包括安然未根据美国会计法则冲销受损资产,从而造成了虚报营运收益的事实。作为安然的财务审计公司,世界“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自然难辞其咎。在黑幕曝光的初期,安达信还企图大事化小,只承认事务所在审计不列入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合伙经营项目时“犯下了错误”,没有发现安然把债务放到关联公司账目上,以此掩盖安然公司财务困境、4年间虚报盈利5.86亿美元的问题。然而,随着安然一案调查的深入,问题却越来越大。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发表了一篇简短声明,承认下属雇员在最近几个月内丢弃或销毁了“相当数量”、但具体数量和内容还有待核实的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1月12日,负责调查安然事件的美国国会专门调查小组又发现就在安然公司宣布2001年第3季度亏损6.18亿美元的前4天,即2001年10月12日,安达信公司通过公司的一位律师,向负责审计的员工发出一份紧急备忘录,下令除了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底稿外,销毁所有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资料。1月16日,安达信为保持事务所的完整性采取了一个重大举措——解雇公司合伙人之

一、负责安然公司财务工作的主审计师戴维.邓肯和其他三位与此事有关的会计师,并指责邓肯在得知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将进行调查后,于2001年10月23日召集会议,组织销毁与安然公司相关的文件,称“销毁文件纯属个人行为”。但邓肯向国会调查小组透露,从2001年9月中旬开始,安达信公司在芝加哥总部的主管与休斯敦办事处的审计人员举行了频繁的会谈,讨论与安然公司审计文件保存有关的问题,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熟悉情况的人士说,邓肯没有处理与传票有关的法律问题的经验,因此要依赖律师的建议,尽管总部的顾问小组没有特别指示休斯敦的审计人员销毁材料,不过会议精神被理解成处理掉所有文件。2002年3月14日,美国一个联邦大陪审团表示,以妨碍司法罪对安达信公司起诉。起诉书认为,在2001年10月到11月期间,“安达信公司有意地、错误地劝说雇员修改、破坏、毁灭和隐瞒有关文件”,安达信一些股东和有关方面命令员工立即销毁一些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他们还要求员工在必要的时候加班加点以完成任务。这也是安然公司破产案件中的首起刑事诉讼。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安然事件中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哪些行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2)独立性永远是审计的灵魂,怎样才能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3)案例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初的110296万元减少到51847万元,每股资产为1.03元,对应收帐款调整后,每股资产为0.94元,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2.41%上升到74.28%,未分配利润由年初的32908.39万元变为-36097.51万元。

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8月3日新闻媒体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起,证监会就派出了20人规模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现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银广夏股票于 8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 9日起停牌30天。,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股价也从2001年7月的33元多,最低跌至2002年1月的2元多一点。投资者损失惨重,人们在痛斥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同时,也对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表示怀疑。

而负责对银广夏这几年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是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中天勤),中天勤所是深圳当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全国前六强会计师事务所,银广夏自上市以来一直是由中天勤所为其提供包括审计在内的鉴证服务,该所为了获取利益,严重违犯了审计独立准则“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其审计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和方法,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甚至采用欺诈的手段,连续多年为银广夏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1年9月5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以及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等六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分别以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和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刑事拘留。2003年9月,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该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即为过失)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2003年9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做出一审判决,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财务总监董博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同时,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名、原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刘加荣和徐林文名列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16名合伙人之列,他们在严重失实的银广夏1999及2000财务报表上签署了“无保留意见”,就此断送了自己乃至中天勤的前程。法院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如此简单的造价是如何得逞的,这一事件背后说明了什么?今后如何识破和防止此类事件的再发生?

(2)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3)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承担是什么法律责任,请就此法律责任的主体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要求:

1、每组制作PPT交于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在案例讲评后将所有小组的PPT文档压缩成一个压缩包后发至老师邮箱;

2、PPT用于案例的讲解;(PPT的制作计分)

3、案例作业分数记入主要平时成绩;

4、请每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富于创新,认真完成。

案例分析主要过程:(参考)

一、案例分析人员介绍(具体分工详细写在PPT第一页标题中)

二、案例回顾(概要、对象介绍)

三、案例背景(政策背景、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背景)

四、问题分析

五、思考与启示

第四篇:经济法ppt案例

案例(1)

案情介绍:

某年除夕晚上,刘某打算用一下刚从单位拿回的卡式炉,谁知刚一点燃,就听 “轰”的一声,卡式炉爆炸了,刘某及女儿被炸伤。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该炉是A公司的新产品,出事前几天送到刘某所在单位(电子产品检验所)请求测试。刘某认为A公司产品质量一直不错,就顺手拿了一台回家用,不想发生了此事。

问题:

如果刘某起诉A公司能否胜诉?为什么?

案例(1)

刘某起诉A公司不能胜诉。本案中,A公司并未将其生产的卡式炉投入流通,刘某擅自使用造成自己及女儿的损害,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①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②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③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因此,A公司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免除,所以刘某不能胜诉。

案例(2)

案情介绍:

消费者王某在甲商店购买了一食品罐头,食用后发生食物中毒住院。经市技术监督局检验,该罐头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且罐头包装已生锈,包装上的生产厂名、厂址不清晰,无法辨认。该商店负责人承认在进货时未认真检查产品标识,只图便宜便进货。目前,该批罐头的生产者、供货者已无处追寻。

议一议:

王某能否从商店获得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说明理由。

案例(2)

王某能从甲商店获得产品质量损害赔偿。因为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3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既然甲是销售者,那么,王某就可以从甲商店获得产品质量损害赔偿。

案例(3)

案情介绍:

陈某是位退休人员,于2004年2月7日到自由市场花费230元购买了一把秋千椅。2004年3月19日中饭后,陈某带着孙女坐在秋千椅上自然摇动,突然其中一根支撑的木料断裂,陈某被摔在地上,致使右手骨折,经医院治疗共花去医药费1,100元。陈某治愈后立即去自由市场寻找销售人,但发现销售人已不在原处,一时无法找到。后陈某发现秋千椅上刻着鸿达木竹制品厂生产的字样,通过打听在城郊找到了该厂,陈某便要求该厂承担其一切损失。而厂方则认为陈某应先向销售者索赔。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陈某便向法院

提起诉讼,对被告鸿 达木竹制品厂提出以下诉讼请求:①要求被告赔偿购买秋千椅的损失230元;②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1,100元。

问题:

鸿达木竹制品厂对陈某购买秋千椅的损失和所花的医药费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案例(3)

鸿达木竹制品厂对陈某购买秋千椅的损失和所花的医药费均应赔偿。《产品质量法》

第34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向产品的销售商要求赔偿。”同时其第26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因此,鸿达木竹制品厂作为生产厂家应对陈某的人身损害及秋千椅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该产品质量缺陷属于销售者责任的,该厂有权向销售者再追偿

案例(4)

案情介绍:

2005年5月15日,周某的外公为庆贺乔迁居,在家里设宴招待亲友,并在小卖店购买了两箱珠江啤酒,将其中的两瓶啤酒放在客厅的饭桌底下,没有设置防止碰撞啤酒瓶的措施。当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周某在客厅玩耍时,放在饭桌底下的啤酒瓶发生了爆炸,啤酒瓶的玻璃碎片打在了周某的左眼上,并血流不止。周某受伤后即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至同年7月7日,共住院52天,花去医疗费用共计26,373元,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已支付该医疗费给周某。周某出院后,需继续治疗,总共用去有关费用共2,220元。周某的父亲认为周某是被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的啤酒瓶自爆的玻璃碎片炸伤左眼的,完全是因被告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便要求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赔偿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等共5万元,今后治疗费15万元,残疾者生活补助费1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15万元。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辩称,我公司生产的啤酒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量是绝对可靠的,说啤酒瓶爆炸是自爆,是质量问题,是无事实根据的,因此决定不予赔偿。啤酒瓶爆炸后,周某的父亲到广州市白云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并与被告一起将两瓶啤酒瓶的玻璃碎片交由该消费者委员会封存。同年11月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鉴定,结论为两瓶啤酒瓶的爆炸均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问题: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4)

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周某的家人在家里摆设酒宴时,将两瓶啤酒单独放置在客厅饭桌底下,没有注意到周某是未成年人,在玩耍时容易碰撞啤酒瓶,也没有设置防止碰撞啤酒瓶的措施,当周某在客厅玩耍时,啤酒瓶发生爆炸并炸伤左眼。经有关部门鉴定,啤酒瓶的爆炸是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啤酒瓶的爆炸与被告之间无因果关系,故周某家人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因此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篇:ppt设计案例形象化

PPT设计案例分析形象化

时间:2012-05-25 来源:沈栋的博客 阅读: 1576 次 评论0条

PPT是为了快速向观众传递信息,因此越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越是优秀的PPT。而要传递快速,就要尽量节省中间浪费的时间,也就是让观众尽可能少的去思考,帮助观众减少思考,最重要的是整个PPT的逻辑框架清晰。除此之外, 我们如何让PPT更形象呢,先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这是我们日常PPT的设计方法,其中虽然运用了表格这种方式来降低思考的复杂度。但因为全是文字,不够形象直观,改成下面这样,就要直观很多,而且这里由于运用图形表示比例,一是直观,二是增加了页面的空白区域,使得页面更方便阅读。

上面的比例是使用Harvey Balls字体,在这种字体下1,2,3,4数字分别对应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全部也就是上例中的图形。而要想获得更为细致的比例圆圈图就需要用图形来画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如下: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例子,这是关于各子项目进度的一页PPT。

其中的信息是完整的,但观众在看到这页PPT时并不能马上形成关于整个项目安排的框架。但如果我们如下表示,则显然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类似的例子如下,我们先看通常的表示方式。

条目清晰,但换成下述形式,要更为形象一些。

关于形象化表达,我们就<引用别人语句>这个常用形式,通常大家都是做成下面这个样子。

实际上做成下面这种形式就更好了,在这例中还用了两个技巧,一个就是用标点符号,即上引号,加颜色,改变字号,用作装饰,增加页面的灵动性;别一个就是引用人名时,换成手写字体,增加趣味性。

PPT作为一个陈述的辅助工具,视觉化效果还是相当重要的,当我们厌倦了无论是Excel做的图表也好,还是用其他工具做的图表的时候,可以试着将数据图形化。

下载审计案例ppt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案例pp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0529审计案例

    2012年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一)资料 2009年4月,审计组对某公司2008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审计时,发现如下情况: 1.该公......

    经典审计案例

    审计案例 小小炉渣,百万身家 ——对某矿锅炉房炉渣灰处理情况的审计调查 不久前,某矿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印发××矿炉渣灰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文件,对锅炉房用煤及炉渣灰处理......

    审计案例练习

    一、简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常见会计造假手法?对应收账款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应当执行哪些替代审计程序? 1、主营业务收入的常见会计造假手法有: 完全虚构收入;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存在重......

    审计失败案例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 Walls判令山登 (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

    容积率审计案例

    审计背景: 我局在对县本级2007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时,对财政部门征收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国有土地出让金未纳......

    审计案例分析

    2012年春《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 考试要求《审计案例研究》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限选课程,是在专科《企业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

    公务车审计案例

    有些审计人员关注于大案、要案,认为查出上百万的资金挪用才是审计的重点,什么公务车审计,看都不要看,认为档次太低了,公务车本身就是公司福利,一年也最多搞个几万,不是什么大项目。......

    审计案例比较

    审计作业 1 政府审计 姓名:班级:学号: 日期:审计1102 1106700211 2014-5-2 1 王桂阳 审计作业 1 政府与民间审计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篇 基本概念 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