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失败案例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Walls判令山登(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山登公司是由CUC公司与HFS公司在1997年12月合并而成的。合并后,山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和联盟营销(Alliance Marketing)三大业务。舞弊丑闻曝光前,山登公司拥有35000名员工,经营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度营业收入50多亿美元。山登舞弊案不仅因赔偿金额巨大而闻名于世,随之而来的刑事责任追究也令人侧目。2000年6月,山登舞弊案的三名直接责任人Cosmo Corigliano(前首席财务官,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Anne Pember(前主计长,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和Casper Sabatino(会计报告部副总裁,会计师)对财务舞弊供认不讳,同意协助司法部门和SEC的调查,并作为“污点证人”,以将功赎罪。2001年2月,新泽西州联邦大陪审团除了对他们三人提出舞弊起诉外,还对山登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Forbes和前首席运营官Kirk Shelton提出证券舞弊、财务舞弊、电信舞弊、邮政舞弊、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若罪名成立,Forbes和Shelton将面临着10至20年的铁窗生涯。2002年11月,新泽西州检察官Christopher Christie宣布对安永的两名主审合伙人 Marc Rabinowitz和Ken Wilchfort以及一位审计经理提出舞弊起诉,指控他们严重渎职,对舞弊视而不见,并为山登公司的舞弊行径提供了便利。2003年4月24日,SEC对安永的这两名主审合伙人做出禁入裁决,禁止他们在4年内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迄今,在山登舞弊案中被正式提出刑事指控的人员多达8人,被传唤的其他相关人员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安然事件之前是极为罕见的,显示出美国司法部门惩治舞弊的决心早已有之。
整合中发现的秘密
根据CUC公司与HFS公司签署的“对等合并协议”,山登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届经营班子由合并双方的原高管人员组成,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由HFS公司的Silverman和Monaco出任。为了实现合并的协同效应,以Silverman为首席执行官的经营班子在山登公司成立后,立即对CUC公司和HFS公司的经营业务和管理架构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1998年2月下旬,Silverman决定,财务报告的编制改由HFS公司的首席会计官Scott Forbes负责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双方共同商讨1997年度合并报表的编制事宜时,Shelton要求将CUC公司与HFS公司合并中所计提的5.56亿美元“重组准备”中的1.65亿美元转回,作为1997年度的利润,并声明这种做法是CUC公司沿用已久的惯例,且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一直认可这种做法。这一明显有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做法使Scott对CUC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产生怀疑,因为在合并前,CUC公司并没有披露以往年度有许多利润来自重组准备的转回。Silverman对CUC公司没有告知以前年度采用一些有违会计准则的做法,从而误导了HFS公司对CUC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并责成立即对重组准备账户展开全面调查,并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协助调查。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取证,特别调查组在8月28日向SEC提交了一份长达280页的调查报告,详细说明了CUC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盈利预期,CUC公司主要通过6种伎俩进行财务舞弊:利用“高层调整”,大肆篡改季度报表;无端转回合并准备,虚构当期收益;任意注销资产,减少折旧和摊销;随意改变收入确认标准,夸大会员费收入;蓄意隐瞒会员退会情况,低估会员资格准备;综合运用其他舞弊伎俩,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通过上述造假手段,CUC公司在1995至1997年期间,共虚构了15.7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和4.39亿美元的净利润,虚假净利润占对外报告净利润的56%。下表列示了山登公司1995至1997年的财务舞弊对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的警示
山登公司会计造假影响范围之广、判决程度之严,在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史上堪称一绝。安永的注册会计师连续多年为山登公司的前身CUC公司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构成了重大的审计失败。从审计的角度看,安永对山登公司的审计失败给世人留下两个深刻的警示。
1.实质独立固然重要,形式独立也不可偏废
山登舞弊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要造假责任人与安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已认罪等待判决的3个主要财务负责人中有两人在加盟CUC公司之前都是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的其他2个财务主管也都来自安永。山登公司董事会特别调查小组提交的报告表明,CUC公司的关键财务岗位有6个,其中首席财务官、主计长、财务报告主任、合并报表经理均由来自安永的注册会计师把持,也正是这四个前安永注册会计师占据了CUC公司关键的财务岗位,直接策划和组织实施了财务舞弊。这4名造假者熟悉安永的审计套路,了解安永对CUC公司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策略,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安永的主审合伙人和审计经理由于与Corigliano等人曾是同事关系,特别容易放松警惕。在审计过程中虽然也发现了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但往往被这4位“前同事”所提出的解释和辩解轻易化解。而且,当HFS公司的高管人员对CUC公司1995至1997年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将合并准备转回作为利润)提出质疑时,安永的合伙人Robinowitz却百般为其辩解,试图寻找合理的借口。独立性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山登舞弊案表明,注册会计师不仅应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还应当重视形式上的独立性。诚然,实质重于形式,但在独立性问题上,忽略形式就可能导致实质的偏差。注册会计师“跳槽”转而投奔审计客户,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能否与这些摇身一变成为客户财务主管的“前同事”保持超然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在这种情况下因独立性受到潜在威胁应否回避?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理由不外乎是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然而,会计师事务所私下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由同事关系转化为客户关系的事实,往往有损于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独立的缺失,甚至会导致审计失败,山登舞弊案及安永的审计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2.密切的客户关系既可提高审计效率,亦可导致审计失败
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是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策略。然而,密切的客户关系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提高审计效率,亦可导致审计失败。辩证地看,与客户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既有助于增进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了解,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判断客户的高管人员和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进而提高审计效率。此外,密切的客户关系既可能淡化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态度(如CUC公司存在着数百笔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支持的会计分录,安永的注册会计师竟然一笔也没有发现。又如,对于
Corigliano就一些异常会计处理方法的解释,安永的会计师往往也偏听偏信),也可能使会计师偏离超然独立的立场(如安永的主审合伙人居然为CUC公司将合并准备转作利润的做法进行辩护)。过分密切的关系甚至会导致审计失败。独立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股东和高管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独立审计就失去意义。然而,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最终使安永与CUC公司“荣辱与共”,这或许是导致安永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安然、施乐和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一样,安永对CUC公司的审计失败迫使人们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应否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的强制轮换(Compulsory Rotation),以防止它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过于密切?
锦州港——KPMG 追溯调整1995-2001年年报,在中国上市公司整改史上创下追溯时间之最。锦州港最终沦为ST。
2002年下半年至今,对于锦州港(600190.SH)而言,真是多事之秋。
4月8日,锦州港发布《董事会风险提示公告》称,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拟对本公司2002年度财务会计报表作较大调整,虽然尚有待于对未决事项进一步确认,但初步调整意见可能会将公司2002年度净利润调至微利甚至亏损,股东权益合计低于公司注册资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一位资深注册会计师向记者表示,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的含义是每股净资产低于股本面值,也就是低于一元人民币,按照有关规定,出现上述情况,上市公司将被ST。
十年老账引爆危机
此次毕马威华振对锦州港2002年年报实施重大调账,可以算是锦州港的第三次了。在之前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锦州港曾两度调整会计数据。
2002年10月,财政部检查发现,锦州港在2000年及以前年度多确认收入36717万元;公司还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4945万元;同时,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及港口设施、设备资产分类不适当等导致2000年度少计提折旧780万元,相应的少计主营业务成本等780万元。此外,公司对在建工程确认不准确,1998年至2000年多列资产11939万元。
按照财政部限期整改要求,以及指出的这些问题,锦州港对2000年及以前年度会计报告进行了追溯调整,并对2002年第三季度报告进行更正。
锦州港在第一次调账后,净资产由原来的14.51亿变为10.58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12元,净利润为3474万元。
2003年2月11日,锦州港在前次初步整改的基础上,再次对以前年度会计核算情况进行彻底清理整改:调减1998年至2000年年度虚增收入约985万元;调减虚列账面货币资金3858多万元;调减虚列在建工程814万多元;调整1997年及以前年度应计入费用或损失而计入其他应收款2348多万元,计入公司的净资产中。调整以虚增货币资金冲减的其他应收款3687多万元。进行这些调整使公司净资产减少8846多万元。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锦州港二次调账后已经徘徊在ST边缘,公司净资产减少至9.5亿多,每股净资产降到1.01元。
锦州港董事会秘书高鸿敏坦诚,“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大多是十年老账的积累,公司有意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统统解决,这样轻装上阵也有利于今后主营业务的发展。”
高接着表示:“公司正在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很有可能会把目前9.5亿多的净资产与两千多万的净利润再次向下调整,主要原因是公司在1997年(10派3元)与2000年(10送4转增1股)的分红送股时,把原先虚增的利润分出去了,由于多分的利润不可追回,初步的方案是调整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等项目,未分配利润可能出现负值。”
据知情人士透露,锦州港可能还会采取调整生产减值准备、坏账与补齐折旧等措施,经过这三次底朝天的调账,公司的会计数据应该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主业稳健上升
锦州港一位老员工曾告诉记者,公司十年前的许多领导已经不在其位了,公司会计信息造假并非全是现有领导班子的错。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经营十分稳健。
据了解,公司2002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2.42亿元,而2001年全年的主营业务
收入是2.86亿元,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高鸿敏表示:“扣除目前调整因素,公司每年利润保持增长,同比主营利润还创新高。目前公司只要按部就班地保持现状,业绩就相当不错。”
据查实,锦州港2001年吞吐量为1200万吨,2002年吞吐量达到1400万吨,2003年第一季度吞吐量高达400多万吨,全年预计超过2002年的业绩。
有关会计专家分析,从锦州港的预警公告看,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公司接受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调账,戴上ST帽子;二是公司不接受调账,毕马威华振可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公司还得停牌再进行账务调整,ST科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夏证券一位研究员指出,锦州港接受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意见,共同调账的可能性较大。“按照目前的经营情况,如果今年被ST,锦州港不排除有明年摘帽的希望。”(21世纪经济报道)
施乐公司——KPMG
第二篇:审计学(审计失败案例)
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普华永道对萨蒂扬审计失败的分析
一、萨蒂扬公司简介
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咨询与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它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技术,旨在帮助客户重新策划与重新创造其业务,而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萨蒂扬的理念与产品导致了巨大的技术变革,满足了最严格的国际质量标准。位于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 541家公司提供服务,其中 158 家为财富全球 500 强与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萨蒂扬在六大洲 55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二、萨蒂扬巨额财务造假丑闻事件
2009年1月7日,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军企业、行业排名第四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拉贾突然宣布辞职。在长达5页的辞职信中,他承认曾在“几年”间操纵公司账户,大幅夸大公司的利润,虚报资产。他在辞职信中表示,他操纵公司账户,夸大了过去几年的公司利润和债权规模,少报了公司负债,事情最终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拉贾在向董事会提交的信中承认,最初公司的实际营运利润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差距并不大。但随着公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司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上升,缺口也越来越大。他担心,如果公司被发现表现不佳,则可能会引发其它企业发起收购,进而导致这一缺口曝光,因此便想方设法隐瞒事实。其中,他用他和其它公司支持者所持股票作抵押。在过去两年里为萨蒂扬总共筹集了2.5亿美元贷款,以确保萨蒂扬能够继续运营。但随该公司财富的缩水,这种欺骗手法越来越难以隐瞒。拉贾在信中说,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季中,萨蒂扬的实际销售额为4.34亿美元,但公司公布的数据是5.55亿美元。萨蒂扬公布的利润是1.36亿美元,但实际利润只有1,250万美元。该公司还公布可用现金为11亿美元,但实际只有6,600万美元,恐怕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巴维形容该事件为“令人恐怖的大地震”。萨蒂扬财务欺诈案,也由此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最大的公司丑闻。该案的主角萨蒂扬是印度第四大IT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商,审计师则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作为一家享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萨蒂扬连续六年的审计中,居然没有发现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造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还是同马林加·拉贾的合谋欺诈?
三、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蔓延
2008年融海啸席卷整个欧美,印度外包业也被迅速殃及。据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的61%售往美国,30%售往欧洲,印度信息产业的外包业务自然成了海啸的重灾区。
2.社会监管不力
印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一些重要信息披露要求的缺失给企业的风险操作提供了机会
(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1.增长压力驱动
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但是接包价格却没能随之提高,导致印度外包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抬高接包价格。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萨蒂扬公司不得不通过财务舞弊“保持”其增长趋势,而这种舞弊在次贷危机中最终再难掩盖
2.治理结构不完善
萨蒂扬公司独立董事均有优秀的职业背景,但他们却未能发挥独立董事应尽的作用。同时,家族型企业的弊端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投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创始人的决策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四、普华永道方面
1.人员素质不达标
自2002年起,普华永道加速了其亚洲市场业务的开拓。但是人员素质并未跟上扩张脚步。日益繁忙的审计业务迫使这个培养时间不断缩短。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经常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审计风险的上升不言而喻。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2.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失衡
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公众的信任是其存在的基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就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件频发,最终影响到公众对行业的期望与信任,使整个行业失去存在的基础
五、案例与会计师事务所
自2006年开始,拉贾用手中股票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填补公司收入,以8%的家族股份换取了2.5亿的银行贷款,金融危机爆发后,拉贾手中所持股票价值大跌,随后银行开始拍卖拉贾的抵押品,导致萨蒂扬的财务漏洞渐渐浮出水面。稍有些审计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抵押业务是可以通过银行函证来获得相关信息的,但是,作为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居然连续六年都没有发现这样的把戏,使问题金额累计到近10亿,不得不怀疑,普华永道的审计工作是否真的实施了。萨蒂扬的问题,并不是在其它方面一点端倪都没有的,如果实施了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可以相信,普华永道完全可以正确评估萨蒂扬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查出问题,降低自己的业务风险。问题就在于,普华永道做了没有,想不想做?
六、审计人员正确做法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欧美。据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的61%售往美国,30%售往欧洲,印度信息产业的外包业务自然成为金融海啸的重灾区。到2009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年1月,印度软件外包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了6%。
在全行业都萎缩的情况下,萨蒂扬却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业绩,是不符合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的。审计人员就应怀疑公司业绩是否有粉饰之嫌。
在印度,信息披露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自身,而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则没有太多的强制披露要求。拉贾作为萨蒂扬的创始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他用自身的股份质押以获取流动贷款并不需要进行披露。在监管环境不严格的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更加注意对一些虽然未披露但是非常重要的交易和业务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获取充足的证据支持审计意见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印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家族管理的上市公司治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家族控制和家族化管理流弊重重萨蒂扬公司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不可否认,拉贾才是这家公司的灵魂和控制人物。拉贾在公司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公司中,股东不会质疑拉贾的决定和管理,这种信任为财务舞弊的操作提供了机会。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和考虑的公司独立董事是否真的发挥了自己应尽的作用,还应当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债务结构和相关条款,包括担保质押情况及表外融资
(3)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近些年来,印度的软件外包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严峻问题。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但是接包价格却没能随之提高,导致印度外包企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成本的上升加之公司规模的扩张,使得公司的财务业绩难以持续保持“光鲜亮丽”,实际运营利润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差距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因业绩不好而被收购,萨蒂扬的实际控制者拉贾只能在财务造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从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的角度,普华永道的审计师也应该能从财务数据的比较和宏观经济形势中嗅出一些“味道”,那么萨蒂扬相关的经营风险也不言而喻了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印度家族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上,萨蒂扬公司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控制环境中,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萨蒂扬公司基本上是创始人拉贾的“一言堂”,他在自白书中也提及,他的造假没有其他人员参与,可见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出于失控状态
如果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认真执行了内部控制的了解及评估程序,就会对萨蒂扬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七、案例带来的启示
(一)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是基础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只有当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机制时,才能使公司在一个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制度的环境下运行,避免各类舞弊的发生。萨蒂扬最终走向舞弊正是公司制度和文化的缺陷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所致。
(二)加强审计执业能力是关键
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和应有的谨慎,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非审计业务也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种审计与咨询业务的兼容存在严重的自我评价威胁,也使审计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影响到应有的职业谨慎的保持。
(三)完善会计监管机制是保障
在萨蒂扬案件中,印度政府的监管不力为拉贾的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印度政府在案件查处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及有关监管机构要根据新的业务发展趋势,根据经营决策的需要,及时修订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能与时俱进地得以完善,会计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操作,审计工作才能更有质量、更值得信赖。
第三篇:典型审计失败案例
审 计 失 败案 例
案例一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独立审计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共同需要。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高管人员有提供低质量甚至是不实会计信息的动机,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验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伪,因此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高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意见,以缓解信息劣势对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影响。但是,当高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包括由于财务舞弊引起的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仍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审计失败就出现了。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尽管世界通信公司存在前所未有的财务舞弊,其财务报表严重歪曲失实,但安达信会计公司至少从1999年起一直为世界通信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将是一项可载入史册的典型的重大审计失败案例。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主要归于以下四个方面:
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自1989年起,安达信一直担任世界通信的审计师,直到安然丑闻发生后,世界通信才在2002年5月14日辞退安达信,改聘毕马威。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尽管至今尚没有充分的权威证据证明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可能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但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9项咨询服务所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对税务咨询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至少说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兼做审计和咨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担忧。此外,世界通信历来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分所最有价值的单一客户,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对安达信的独立性存有疑虑。杰克逊分所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伺候”和保住世界通信这一给安达信带来不菲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杰克逊分所的安达信合伙人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予以“迁就”。对世界通信的主审合伙人而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安达信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1999至2001年审计工作底稿表明,安达信在这三年里一直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在编制1999至2001审计计划时,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风险的评估如表1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安达信的审计计划已经认识到世界通信的会计及财务报告具有重大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世界通信制定了过于激进的收入和盈利目标。换言之,安达信已经意识到世界通信具有报表粉饰或财务舞弊的动机。尽管如此,面对如此高风险的审计客户,安达信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根据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的规定,应有的职业审慎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2002年11月AICPA颁布的第99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怀疑一切的心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坚持诚实和正直的立场,勤勉地搜集和客观地评价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怀疑还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得因为信任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实而满足于获取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审计证据。尽管GAAS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是人所共知,但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线路成本、准备金计提和转回、收入确认和商誉减值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计时,几乎完全依赖于世界通信高层的管理声明书,而不是建立在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基础上,以至世界通信审计委员会在2002年6月向安达信通报世界通信利用冲销线路成本虚构利润时,安达信向新闻媒体的解释是世界通信高层并没有在管理当局声明书中就此事告知安达信。可见,安达信的做法严重违反了GAAS关于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的相关规定,负有重大过失责任。
事实上,如果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安达信应当有能力通过下列种种迹象发现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
1.世界通信管理当局蓄意将财务审计排除在内部审计部的法定职责之外,只准予内部审计部从事经营绩效审计,这显然有别于大多数公司的做法。
2.世界通信的会计记录存在着大量的高层调整(Top-Side Adjustments),即公司总部直接给子公司等分支机构下达账项调整指令,而没有提供相关的授权签字和原始凭证等书面材料。
3.世界通信的管理当局具有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强烈动机,包括:①首席执行官埃伯斯持有世界通信大量股票并以此作为个人贷款的质押;②世界通信迫切需要保持高股价以维持以换股方式进行收购兼并的吸引力;③世界通信需要保持较高的投资和信用等级以发行票据和债券(2000和2001年发行的票据和债券分别高达50亿美元和118亿美元)。
4.世界通信所处电信行业发生逆转,风险居高不下,表现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盈利下降、倒闭不断,坏账剧增。
5.世界通信经营特征和财务状况所反映出的异常现象,如收入和盈利的高速增长所创造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弥补其资本支出、世界通信面临着通过发行股票或举债来为其经营活动和资本支出筹措资金的巨大财务压力、与竞争对手相比所显出的异常盈利能力(如AT&T从2001年起因电信行业的逆转开始发生大规模亏损,而世界通信仍然报告巨额盈利)。
安达信编制审计计划前没有对世界通信的会计程序进行充分了解
GAAS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相关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恰当地编制审计计划,据以合理制定和实施能够发现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错误与舞弊的审计程序。GAAS特别强调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当了解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程序和惯例。但安达信没有按照GAAS的要求,对世界通信的下列相关会计控制和程序进行充分了解,导致其未能合理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发现财务舞弊的审计程序:
1.世界通信会计和报告系统对结账后调整分录、准备金转回的规定和控制程序。
2.手工会计分录和合并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控制程序。
3.管理当局对重组准备和其他准备金以及线路成本的估计判断及相关控制程序。
4.世界通信的内部控制结构及其在实际执行中的效果。
5.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估计判断和相关控制程序。
6.世界通信会计政策在不同期间运用的一贯性,特别是线路成本在2001年以前均作为期间费用,而2001和2002年第一季度世界通信却以“预付容量”的名义将38.52亿美元线路成本予以资本化。
安达信没有获取足以支持其审计意见的直接审计证据
GAAS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其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管理当局的声明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实质性测试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替代。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总账和明细账记录、成本费用归集分配表、银行存款调节表以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均构成支持财务报表的证据。如果没有获取支持财务报表的基础会计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的恰当性和准确性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就不应当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显而易见,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并没有遵循GAAS的上述规定。
1.安达信没有获取世界通信通过转回准备金以冲销线路成本的直接证据,而是过分依赖管理当局的声明,以至于未能发现世界通信在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以及2001年第三季度至少将过去计提的16.35亿美元的准备金用于冲销线路成本的舞弊行为。现已查明,这些转回分录均属于“空白记账凭证”,无一例外地缺少相关的原始凭证或其他证明材料。具体地说,安达信没有充分考虑来自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之外的会计分录(即这些分录并非来自世界通信的收入、费用、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薪资支出等会计和报告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尽管世界通信为了掩饰其舞弊行为,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12亿美元的转回冲销分录拆成几百笔分录,以逃避安达信的审计,但如果安达信检查了总账记录或者要求审阅结账后的调整分录,完全可以发现这些没有原始凭证作支撑的会计分录的可疑之处。此外,稍有一点审计常识的注册会计师都知道,通过转回已计提的准备金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惯用伎俩,因此,对于准备金的借方发生额必须进行重点审计。而安达信竟然对这16.35亿美元的准备金转回无动于衷,确实令人费解。从重要性水平的角度看,200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世界通信转回准备金虚增了12.35亿美元的利润,占当年对外报告净利润的29.7%,2001年通过转回无线通信部门已提取的坏账准备虚增了4亿美元的利润,占当年对外报告净利润的26.6%,均远远超出约定俗成的重要性水平(通常为净利润的5%至10%)。对于如此重大的事项,安达信本应进行重点审计,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无线通信部门负责人斯图帕克和内部审计部负责人辛西亚都曾就世界通信总部要求无线电部门在2001年第三季度冲销已计提的4亿美元坏账准备一事向安达信的合伙人抱怨,而安达信竟然视而不见,连起码的职业敏感性都没有。
2.安达信没有获取世界通信将38.52亿美元的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入“厂场、设备和财产(Plant,Property and Equipment)的直接证据,以至于未能发现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与准备金的转回一样,这38.52亿美元所涉及的重分类调整分录(将经营费用重新划分为资本支出)无一例外地缺乏相关的原始凭证、签字授权等证明材料。其中有一笔分录(内部审计部摩斯先生最早发现的那笔怪异分录)的金额为5亿美元,缺乏原始凭证和签字授权,是一起典型的利用空白记账凭证伪造利润的案例。仅这笔分录所虚构的利润就占世界通信2001年利润的33.3%.安达信以倡导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著称,难道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就不需要测试凭证以获取支持其审计意见的直接证据?真不明白安达信是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的,又是如何进行审计抽样以确定凭证测试样本的。此外,这38.52亿美元的所谓资本支出,均没有纳入世界通信的资本预算之内。安达信如果将这些由线路成本转入的资本支出与世界通信内部的资本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世界通信高管人员会计造假的破绽将暴露无疑。事实上,世界通信内部审计部负责人辛西亚就是因为发现这些资本支出没有纳入资本预算,也没有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授权,而对世界通信会计处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的,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揭开了世界通信的造假.案例二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Walls判令山登(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
山登公司是由CUC公司与HFS公司在1997年12月合并而成的。合并后,山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和联盟营销(Alliance Marketing)三大业务。舞弊丑闻曝光前,山登公司拥有35000名员工,经营业务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50多亿美元。山登舞弊案不仅因赔偿金额巨大而闻名于世,随之而来的刑事责任追究也令人侧目。2000年6月,山登舞弊案的三名直接责任人Cosmo Corigliano(前首席财务官,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Anne Pember(前主计长,加入山登公司前曾任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和Casper Sabatino(会计报告部副总裁,会计师)对财务舞弊供认不讳,同意协助司法部门和SEC的调查,并作为“污点证人”,以将功赎罪。2001年2月,新泽西州联邦大陪审团除了对他们三人提出舞弊起诉外,还对山登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lter Forbes和前首席运营官Kirk Shelton提出证券舞弊、财务舞弊、电信舞弊、邮政舞弊、虚假陈述和内幕交易等多项指控,若罪名成立,Forbes和Shelton将面临着10至20年的铁窗生涯。2002年11月,新泽西州检察官Christopher Christie宣布对安永的两名主审合伙人 Marc Rabinowitz和Ken Wilchfort以及一位审计经理提出舞弊起诉,指控他们严重渎职,对舞弊视而不见,并为山登公司的舞弊行径提供了便利。2003年4月24日,SEC对安永的这两名主审合伙人做出禁入裁决,禁止他们在4年内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迄今,在山登舞弊案中被正式提出刑事指控的人员多达8人,被传唤的其他相关人员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安然事件之前是极为罕见的,显示出美国司法部门惩治舞弊的决心早已有之。
整合中发现的秘密
根据CUC公司与HFS公司签署的“对等合并协议”,山登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届经营班子由合并双方的原高管人员组成,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由HFS公司的Silverman和Monaco出任。为了实现合并的协同效应,以Silverman为首席执行官的经营班子在山登公司成立后,立即对CUC公司和HFS公司的经营业务和管理架构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1998年2月下旬,Silverman决定,财务报告的编制改由HFS公司的首席会计官Scott Forbes负责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双方共同商讨1997合并报表的编制事宜时,Shelton要求将CUC公司与HFS公司合并中所计提的5.56亿美元“重组准备”中的1.65亿美元转回,作为1997的利润,并声明这种做法是CUC公司沿用已久的惯例,且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一直认可这种做法。这一明显有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做法使Scott对CUC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产生怀疑,因为在合并前,CUC公司并没有披露以往有许多利润来自重组准备的转回。Silverman对CUC公司没有告知以前采用一些有违会计准则的做法,从而误导了HFS公司对CUC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并责成立即对重组准备账户展开全面调查,并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协助调查。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取证,特别调查组在8月28日向SEC提交了一份长达280页的调查报告,详细说明了CUC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及其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盈利预期,CUC公司主要通过6种伎俩进行财务舞弊:利用“高层调整”,大肆篡改季度报表;无端转回合并准备,虚构当期收益;任意注销资产,减少折旧和摊销;随意改变收入确认标准,夸大会员费收入;蓄意隐瞒会员退会情况,低估会员资格准备;综合运用其他舞弊伎俩,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通过上述造假手段,CUC公司在1995至1997年期间,共虚构了15.7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和4.39亿美元的净利润,虚假净利润占对外报告净利润的56%。下表列示了山登公司1995至1997年的财务舞弊对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山登公司审计失败的警示
山登公司会计造假影响范围之广、判决程度之严,在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史上堪称一绝。安永的注册会计师连续多年为山登公司的前身CUC公司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构成了重大的审计失败。从审计的角度看,安永对山登公司的审计失败给世人留下两个深刻的警示。1.实质独立固然重要,形式独立也不可偏废
山登舞弊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要造假责任人与安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已认罪等待判决的3个主要财务负责人中有两人在加盟CUC公司之前都是安永的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的其他2个财务主管也都来自安永。山登公司董事会特别调查小组提交的报告表明,CUC公司的关键财务岗位有6个,其中首席财务官、主计长、财务报告主任、合并报表经理均由来自安永的注册会计师把持,也正是这四个前安永注册会计师占据了CUC公司关键的财务岗位,直接策划和组织实施了财务舞弊。这4名造假者熟悉安永的审计套路,了解安永对CUC公司的审计重点和审计策略,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安永的主审合伙人和审计经理由于与Corigliano等人曾是同事关系,特别容易放松警惕。在审计过程中虽然也发现了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但往往被这4位“前同事”所提出的解释和辩解轻易化解。而且,当HFS公司的高管人员对CUC公司1995至1997年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将合并准备转回作为利润)提出质疑时,安永的合伙人Robinowitz却百般为其辩解,试图寻找合理的借口。独立性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山登舞弊案表明,注册会计师不仅应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还应当重视形式上的独立性。诚然,实质重于形式,但在独立性问题上,忽略形式就可能导致实质的偏差。注册会计师“跳槽”转而投奔审计客户,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能否与这些摇身一变成为客户财务主管的“前同事”保持超然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在这种情况下因独立性受到潜在威胁应否回避?对于这些问题,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理由不外乎是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然而,会计师事务所私下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由同事关系转化为客户关系的事实,往往有损于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性。形式独立的缺失,甚至会导致审计失败,山登舞弊案及安永的审计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2.密切的客户关系既可提高审计效率,亦可导致审计失败
与客户保持密切关系,是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策略。然而,密切的客户关系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提高审计效率,亦可导致审计失败。辩证地看,与客户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既有助于增进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了解,也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判断客户的高管人员和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进而提高审计效率。此外,密切的客户关系既可能淡化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态度(如CUC公司存在着数百笔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支持的会计分录,安永的注册会计师竟然一笔也没有发现。又如,对于Corigliano就一些异常会计处理方法的解释,安永的会计师往往也偏听偏信),也可能使会计师偏离超然独立的立场(如安永的主审合伙人居然为CUC公司将合并准备转作利润的做法进行辩护)。过分密切的关系甚至会导致审计失败。
独立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股东和高管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独立审计就失去意义。然而,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最终使安永与CUC公司“荣辱与共”,这或许是导致安永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安然、施乐和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一样,安永对CUC公司的审计失败迫使人们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应否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的强制轮换(Compulsory Rotation),以防止它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过于密切? 案例三
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 2003年3月18日,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会计造假丑闻败露。该公司在1997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虚构了24.69亿美元的利润,虚假利润相当于该期间实际利润(-1000万美元)的247倍。这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美国上市公司曝光的第一大舞弊案,倍受各界瞩目。为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连续多年签发“干净”审计报告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安永),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
南方保健使用的最主要造假手段是通过“契约调整”(Contractual Adjustment)这一收入备抵账户进行利润操纵。“契约调整”是营业收入的一个备抵账户,用于估算南方保健向病人投保的医疗保险机构开出的账单与医疗保险机构预计将实际支付的账款之间的差额,营业收入总额减去“契约调整”的借方余额,在南方保健的收益表上反映为营业收入净额。这一账户的数字需要南方保健高管人员进行估计和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员恰恰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毫无根据地贷记“契约调整”账户,虚增收入,蓄意调节利润。而为了不使虚增的收入露出破绽,南方保健又专门设立了“AP汇总”这一科目以配合收入的调整。“AP汇总”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次级明细户存在,用以记录“契约调整”对应的资产增加额。
本不该发生的审计失败
1.安永忽略了若干财务预警信号
早在安永为南方保健2001的财务报告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前,就有许多迹象表明南方保健可能存在欺诈和舞弊行为。安永本应根据这些迹象,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对南方保健管理当局是否诚信,其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因舞弊而导致重大错报和漏报,予以充分关注。甚至已接到雇员关于财务舞弊的举报,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仍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以至于错失了发现南方保健大规模会计造假的机会。例如:
——2001年,南方保健被指控开给“老年人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的账单一直过高,具欺诈性。同年12月,它同意支付790万美元以了结Medicare对它的起诉。在2001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前3个月,司法部展开对南方保健欺诈案件的调查,就已经向安永发出了强烈的警示信号。虽然Medicare欺诈案本身并不意味着南方保健一定存在会计舞弊,但足以使安永对南方保健管理当局的诚信经营产生质疑,安永的注册会计师本应在审计时提高执业谨慎,加大对相关科目的审查力度。
——2002年8月,南方保健对外发布公告,称Medicare对有关理疗门诊服务付款政策的调整每年会影响公司利润达1.75亿美元。事实上,根据医疗行业的普遍情况,Medicare政策的变化并不足以对南方保健的经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一消息公布的当天即遭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一片嘘声。一些财务分析师质疑南方保健此举的意图是旨在降低华尔街的预期,掩饰其经营力不从心的迹象。
——南方保健审计小组成员之
一、安永的主审合伙人James Lamphron在法庭上作证时承认曾收到过一份电子邮件,警告南方保健可能存在会计舞弊。该电子邮件提醒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们特别注意审查三个特殊的会计账户,其中就包括“契约调整”和“AP汇总”这两个被用于造假的账户。在收到该电子邮件后,Lamphron向南方保健的首席财务官William Owens求证。Owens的解释是,电子邮件的署名人Michael Vines是南方保健会计部一个“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牢骚狂”。Lamphron轻信了Owens的解释,审计小组在未经任何详细调查的情况下,草率地下了结论:“南方保健没做错什么事。”
——南方保健的内部审计人员曾向安永的另一位主审合伙人William C.Miller抱怨,作为内审人员,他们长年不被允许接触南方保健的主要账簿资料。这种缺乏内部控制的现象却没有引起安永应有的重视。
——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南方保健通过收购迅速扩张,利润率的成长也异常迅猛。2000年该公司的税前收益比1999年增长了一倍多,达到5.59亿美元,但营业收入仅增长了3%。2001年的税前收益接近1999年的两倍,而销售额只增长了8%。
——在南方保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crushy在公司内外均以集权式的铁腕管理风格著称。而且,南方保健的一些董事,包括审计委员会的两名成员,也都与公司存在明显的业务关系。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原为1996年颁布的第82号准则,2002年10月被第99号取代),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应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是否存在由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独掌大权,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其监督是否存在软弱无能的现象。此外,如果董事与公司存在不正当的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也同样视其为欺诈存在的迹象之一。令人遗憾的是,长年为南方保健执行审计业务的安永注册会计师们却对上述事实熟视无睹。2.显失审慎的注册会计师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安永参与南方保健审计的多位注册会计师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审慎:
——安永的主审合伙人Miller证实,在南方保健执行审计时,审计小组需要的资料只能向南方保健指定的两名现已认罪的财务主管Emery Harris和Rebecca K.Morgan索要。审计小组几乎不与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交谈、询问或索要资料。对于南方保健这种不合理的限制,安永竟然屈从。稍微有点审计常识的人都知道,被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限制是不能接受的,通过被审计单位指定渠道是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
——SEC和司法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方保健虚增了3亿美元的现金。众所周知,现金是报表科目中最为敏感的一个项目,对现金的审查历来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一旦现金科目出现错报或漏报,财务报表便存在失实或舞弊的可能。注册会计师也可以此为突破口,追查虚构收入、虚减成本费用等舞弊行为。各国的审计准则普遍要求注册会计师采用函证等标准化程序,核实存放在金融机构的现金余额。
安永审计失败的警示
1.恪尽应有的职业审慎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关键
审计失败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对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现实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即注册会计师遵守了审计准则,但却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被称为审计风险。由于现代审计大量运用抽样技术,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只要在执业过程中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恪尽应有的职业审慎,审计失败是可以有效防范和避免的。美国的审计准则早就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负有发现、报告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以至于未能将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揭露出来,便构成审计失败,应当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以此衡量,安永未能查出南方保健高达25亿美元的利润黑洞和长期以来的虚盈实亏现象,无疑是一起标准的审计失败。从已披露的信息看,面对若干明显的财务预警信号,安永每一次的处理都有失审慎。最典型的是,安永居然对多达3亿美元的现金虚增浑然不觉,不禁让人对其起码的职业审慎深表怀疑。
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敏锐地发现问题、捕捉错弊的蛛丝马迹,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即使按部就班地执行了所有既定的审计程序,审计依然是没有效率甚至是没有效果的,审计质量也无从谈起。在这一点上,安永和已经倒下的安达信都是前车之鉴。在与被审计单位“斗智斗勇”的博弈过程中,职业审慎始终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基本法则。
2.警惕熟谙审计流程的舞弊分子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
重要性是独立审计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审计抽样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可帮助注册会计师选择恰当的样本,提高审计效率,合理地保障审计质量。但众多的舞弊案显示,常年接受审计的企业可能因为太了解注册会计师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而别有用心地设计会计造假的应对和规避措施。
在南方保健舞弊案中,舞弊分子对重要性水平的规避很大程度上源于安永在执业过程中的疏忽大意。众所周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一套令人羡慕的“完美”审计流程。一般而言,只要获取被审计单位当期和前期的报表数据,这套流程便能自动执行设定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初步评估报表层次和各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并确定抽样样本量。南方保健的会计人员中不乏曾在安永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他们的指导下,结合会计人员长年对注册会计师们的观察和与他们博弈的经验,别有用心的舞弊分子不难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各个科目上所能容忍的最大误差,甚至可以知晓注册会计师们习惯的抽样起点金额。如果审计小组的成员比较固定,舞弊者做到这一点就更容易了。
事实上,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而且这一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包括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才能合理确定各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对审计抽样做出高效率的指导。如果仅仅依靠特定的比率(比率区间)计算重要性水平或因循长年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难免产生“死数字”,让舞弊者有机可乘。安永在执行南方保健2001财务报表审计时,无视其正面临Medicare欺诈诉讼的事实和糟糕的内部控制情况,不顾管理层曾发布极具欺诈嫌疑的盈利预警,甚至对举报者明确告知的可疑账户都不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进行彻底地审查,其审计失败在所难免!这也给注册会计师们留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活学活用重要性水平,使其成为一条“流动的标准线”?
首先,为规避重要性原则而设计的利润操纵一般来说每笔金额较小,但造假分录发生的频率较高,舞弊者试图通过“化整为零”使造假金额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审慎,如果在抽样过程中捕捉到一些“奇特”的分录,即便发生额不大,也应拓展审计程序,弄清其来龙去脉,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
其次,经常轮换审计小组成员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重要性既然是一种专业判断,必然因人而异。因此,事务所在派遣人员时,如果轮换指派不同的注册会计师负责某一具体项目的审计,就能产生较好的流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克服审计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失误,还可增加发现问题、自我补救的机会,避免长久地陷入思维定势的陷阱中。3.独立性缺失是审计失败的万恶之源
独立性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包括“四大”在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取信于社会公众的法码。然而,独立性经常受到“逐利性”的威胁和瓦解。在南方保健一案中,安永是否保持实质独立,正受到各方的质疑。南方保健一直是安永伯明翰办事处的最大客户,该公司向SEC提交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显示,2000年和2001年,南方保健向安永支付的费用分别为368万美元和367万美元,其中,“审计相关费用”是“审计费用”的两倍多。耐人寻味的是,2000和2001的“审计相关费用”合计数497万美元中包含了260万美元的“洁净审计”(Pristine Audit)费用,比审计费用合计数219万美元还多41万美元。所谓“洁净审计”,是指南方保健聘请安永对其医疗场所及设施的卫生保洁情况(如卫生间、接待室是否有污迹、灰尘和垃圾等)进行一年一度的检查。卫生检查本来与报表审计毫无关系,但南方保健美其名为“洁净审计”,并按照安永的建议将其披露为“审计相关费用”,严重误导了投资者。据介绍,“洁净审计”的主意出自Scrushy,此举又可暗示着南方保健有向安永“购买审计意见”之嫌,因为卫生保洁检查显然是一种无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安永每年只需派20多个最初级的审计人员对南方保健1800多个场所的卫生保洁情况进行一次突击检查,就可收取比报表审计更高的费用。接受如此慷慨的“业务馈赠”,是否有损于安永的独立性,正引起多方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SEC正审查安永与其审计客户仁科公司(PeopleSoft)联合开发和推销软件是否违反独立性原则并准备给予安永暂停接受新客户半年处罚的关头,安永将“卫生保洁检查”创造性地包装成“审计相关费用”的丑闻,更有可能给安永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案例四
巨人零售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巨人零售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的零售折扣商店,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由于竞争的压力,该公司在应付账款、销售退回以及进价差额的退回方面,弄虚作假,将1971年发生的250万美元的经营损失篡改为150万美元的收益。而审计该公司的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合伙人由于屈服于客户施加的压力,在该公司的控制下对有关单位进行询证,执行并无实效的审计程序;对该公司提出的更换审计合伙人、将某位助理审计人员赶出事务所等无理要求“委曲求全”;对审计助理人员发现的公司舞弊嫌疑听之任之。更有甚者,当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巨人零售公司讨论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时,巨人零售公司的有关人员是当面计算各种财务指标,以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是否接受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调整意见的原则。
1972年巨人零售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1971财务报表和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申请并获准发行了300万美元的普通股,还获取了1200万美元的贷款。但1973年该公司突然宣布:由于存在潜在的会计错误可能会影响1971的报告收益。大约一个月以后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撤回了上述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973年8月巨人零售公司向波士顿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两年后法庭宣布公司破产,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则被判有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经过调查后,严厉谴责了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在联邦法院处理此事前,暂停该所负责巨人零售公司审计的合伙人执业5个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同时要求由独立专家中的一位陪审员,对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检查,内容包括了事务所的独立性以及如何接受聘约、保留客户等。
案例五
卡迪罗旅游系统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卡迪罗旅游系统公司曾是美国第四大旅游机构,也是第一家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旅游代理商。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卡迪罗旅游系统公司1985会计报表时发现,该公司所确认的从联合航空公司获取的一笔20万美元“旅游佣金收入”存在疑点。通过向联合航空公司的了解,这笔款项只是一笔预付款,其目的仅是为了弥补更换新的预定系统所发生的安装设置成本。由于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合伙人坚持认为这笔款项不能被确认为收入,没有做出妥协,未出具审计报告,卡迪罗旅游系统公司最终解聘了该事务所,并拒绝向其支付有关审计费用。由于陷入偿债危机,1987年5月,卡迪罗旅游系统公司的主要债权人对该公司提出了强制破产诉讼,同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对该公司的调查报告,认定公司有关人员违反了联邦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包括不能保持正确的财务记录等。而由于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和有关职业道德,最终免除了破产诉讼人的起诉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处罚。
第四篇:科隆电器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一、科龙简介
“科龙”是中国驰名商标,涵盖空调、冰箱、冷柜、小家电等多个产品系列。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科龙(容声)集团,从而公司成为科龙(容声)集团控股的子公司。1996年7月23日,公司公开发行了459,589,808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于1998,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 股A股,总股本达88200.6563万股,并于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经过02年的1系列股权转让,公司原单1大股东容声集团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广东格林柯尔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2004年10月14日,广东格林柯尔受让顺德信宏所持有的公司57,436,439股法人股(占股权比例5.79%);此次股权转让后,广东格林柯尔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目增加至262,212,194股(占股权比例26.43%)。
证券简称:科龙电器
公司名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刘从梦
总经理:汤业国
注册资本:99200.6563万元
经营范围: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二、案件回顾
2001年:科龙财务报表出现问题:中报显示收入27.9亿元,净利润1975万元,而年报却出现净亏损15.56亿元,其主要原因在于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2年,安达信因安然事件颠覆后,其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入普华永道,然而,普华永道对格林柯尔和科龙这两个”烫手山芋”采取了请辞之举。随即,德勤走马上任,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
2002年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对该份年报出具保留意见主要理由是不能确定年初科龙公司及合并的净资产是否真实,未取得科龙公司联营公司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认为应当调减科龙1亿元的净利润(其中包括转回的25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调减后科龙2002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由于科龙在2000年和2001年都是巨亏,2002年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公布盈利,按照当时证监会的规定就可以免于退市,并脱掉ST的帽子。然而在科龙当年的净利润是通过高达3.5亿元的资产减值和预计负债转回实现的。在2001年年末科龙整体资产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德勤 2002年给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显得有些牵强。
2003年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出具无保留审计报告条件之一: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根据证监会的调查报告,科龙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而且科龙电器2003年年报现金流量表披露存在重大虚假记载,包括少记借款受到现金30.255亿元,少记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21.36亿元和多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97亿元。
2004年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因为未能确认两家客户达5.76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能确定是否应对销售退回计提准备。科龙当年的财务报表称亏损6400万元。
2005年5月科龙危机爆发,随后德勤宣布不再担任科龙的审计机构。但它此前为科龙2003年年报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及2002年和2004年年报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没有撤回,也没有要求公司进行财报重述。既然科龙被证实有重大错报事实,德勤显然难以免责。而且顾雏军先后挪用、侵占科龙资金34.85亿元,德勤竟然也没有查觉,在巨额资金被占用时,会非常明显表现为货币资金、预付账款等科目存在异常,而事实上,科龙在这两个科目上确实存在严重问题。
2005年底,证监会对德勤的调查基本完成,基本认定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2006年1月,另1家同属“4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对科龙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调查期内涉及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共达75.5亿元。而德勤为科龙审计的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均未提及科龙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动。
三、存在问题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德勤对科龙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
1.德勤对科龙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德勤对科龙电器各期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时,直接按照科龙电器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存货期末余额,并推算出科龙电器各期主营业务成本。在未对产成品进行有效测试和充分抽样盘点的情况下,德勤通过上述审计程序对存货和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审计并予以确认,其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均不合理。
2.德勤在存货抽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谨慎,确定的抽盘范围不适当,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德勤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实施抽样盘点程序时,未能确定充分有效的抽样盘点范围,导致其未能发现科龙电器通过压库方式确认虚假销售收入的问题。存货监盘也是1项重要的审计程序,如果进行账实相符核查,科龙虚增的主营业务利润其实并不难发现。
3.德勤在对应收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过程中执行的程序不充分,函证方法不当;收入的确认应该以货物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为标准,1般来说仅以”出库开票”确认收入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德勤对科龙电器2003审计时,就存货已出库未开票项目向4家客户所发的询证函中,客户仅对询证函的首页盖章确认,但该首页没有对后附明细列表进行金额或数量的综述。因此,调查人员认为该类询证函的回函结果不能满足发函的目的。如果1项销售行为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就不应确认为收入。未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必然导致利润虚增。科龙销售收入确认问题,体现出德勤未能恰当地解释和应用会计准则,同时这也说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较敏感的“销售退回”这1块,德勤也没有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致使科龙通过关联交易利用销售退回大做文章,转移资产,虚增利润,这也是德勤所不能回避的错误。德勤审计科龙电器分公司时,没有对各年未进行现场审计的分公司执行其他必要审计程序,无法有效确认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真实性及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真实性。
4.德勤事务所未就科龙电器2003确认对合肥维希的销售收入30,484万元事项对其出具的2003审计报告进行更正或相关处理。另外,其2004审计报告中保留意见金额错误。
5.德勤事务所对科龙电器内部票据贴现未能适当关注,未发现科龙电器2003年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问题。在执行审计程序等方面,德勤的确出现了严重纰漏,对科龙电器的审计并没有尽职。证监会委托毕马威所作的调查显示:2001年10月 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科龙电器及其29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 40.71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共计75.5亿元。而这些在德勤3年的审计报告中均未反映。
原因:
1.经济动因:企业追求利润,德勤从普华永道手中接过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是商业利益驱使。
2.法律环境动因:中国制度宽松,对待4大的超国民待遇,造成违规成本极低
违反的质量控制准则:
1、对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德勤接受该业务时并没有考虑公司管理层的信用状况、资产真实状况,从而不能很好的规避该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
2、职业道德规范(德勤对于科龙电器现金流量状况、资产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的计提方面没有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不谨慎的态度,职业操守?)
3、业务执行(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值得怀疑,一些管理层比较简单的财务欺诈,德勤并没有发现,即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处理)
四、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2007年4月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了处罚德勤的听证会,证监会已经认定了德勤的“罪状”,意味着,德勤可能违反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证券法》以及《刑法》等法律法规,但直到现在仍未有明确的处罚结果。虽然中国证监会最终将对德勤作出什么样的处罚至今还不得而知,但毕马威的调查报告显示,德勤的审计显失公允,没有尽职勤勉,违反了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造假。
2.民事责任
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是,注册会计师就应承担违约责任。《注册会计师法》第3109条“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210条、第2101条规定,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4102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德勤因科龙事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正是投资者要求民事赔偿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从目前看还不具备诉讼条件。另1路径,依据上面提到的《注册会计师法》第4102条规定,投资者如能证明德勤违反该法规定,给自己造成损失的,也可以民事侵权为由,以德勤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2006年4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科龙电器小股东诉德勤案”给出的不予受理的答复把投资者对德勤民事索赔诉讼热情浇灭了。
以上1切的责任分析都是建立在证监会对于德勤开出行政处罚的前提上,可惜我们在网络上仍然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此案的最终结果……
五、结论
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从对科龙案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德勤在本案件中不仅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多方面来看也并没有尽职谨慎。在对科龙的3年年报中出现的重大错误让人不得不怀疑德勤是否涉嫌舞弊。然而德勤却一再的以“审计固有的局限性”和证监会尚未公布的对德勤的处罚为借口处处为自己免责。显然,德勤对科龙审计失败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和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次的事件也说明了事务所应该重视审计风险的防范。目前审计师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审计师们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事务所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法律也应该对会计师事务所在证券民事赔偿方面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
第五篇:失败案例
失败案例
1997年的6月,A是警卫队本市机械工业生产不景气的状况十分重视,他们决定采取紧急措施,调整该局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力量。原来的领导班子成员,有的调出,有的退居二线,新的领导班子中的主要领导——局长和副局长都是新调进来的,他们都很年轻,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打假工作热情都很高。新旧领导交班时,两位局长请几位前任领导较全面、认真地介绍了情况。在继续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局党委就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形成了一个基本意见。在几天后的中层干部大会上,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他的讲话得到大家的赞许。
之后,新领导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时他在下属工厂一呆就是一天,和工人师傅们广泛接触。他还提出领导要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检查工人的工作情况,但大家认为这是不能长久实行的。
第二,他从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厂生产上不去是因为缺少某些原料,局长利用自己在其他市的关系,寻找办法。有人统计,仅10月份,局长就出了4趟差。
第三,他最关心的十五年远景规划的实现,为了这个目标,他常带队到外地考察并形容自己“睡不好觉,常吃剩饭,衣服一个月一洗”。
在年终会上,两位副局长谈了对局长的看法。一位说:“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局长很少在办公室,我们有事找他商量,常常要跟踪追击,可是我们哪有局长的小汽车跑得快啊!”另一位说:“局长常在外考察,交待我们帮他把生产抓一下,可是具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交代,我们无从下手啊!”上级把这些看法转达给了局长,局长却说:“这两位副局长不得力。虽然他们人不错,但缺乏干劲。”两位副局长知道局长的评价后,工作上也心灰意冷了。
一年过去了,机械工业生产的形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亏损了3.8亿,比上年同期多0.8亿。
案例分析:
1.局长领导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局长采取的是自由放任式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不注意权力和规章制度、纪律的作用,多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容易出现混乱和时空的状况。另一方面,局长又采取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掌握提纲挈领和“弹钢琴”的工作原则,使得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次要问题太过牵扯工作精力。另外,局长在授权时太过模糊,没有明确界定,下属并没有得到自主的决策权力,不敢行使职责。
2.要调动两位副局长的积极性,就要了解领导激励下属的艺术。一个完善的领导激励行为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洞察需要、明确动机、满足需要、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约束机 制相互补充。具体到案例中,两位副局长最需要的是工作的成就感与领导的肯定与鼓励,也可以说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局长在授权时要规定目
标,权责一致,并在言语上多做鼓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和权力,放心大胆、踏踏实实地工作
3.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领导体制的一些弊端:领导权力关系运转不顺,在授权、分权问题上纠缠不清;领导工作方法落后,许多领导者掌握不了领导理论和方法,还是用传 统的家长制那一套;领导程序缺漏,领导活动主要表现为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控制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就会出现失误,这种情况依然普遍。针对这些情况,在领导体制改革中,要做到:建立合理、协调的领导权力运转体系,克服过分集权情况;明确领导职能、实现领导职能转变;领导体制应该科学化、法制化。
成功案例—马云与阿里巴巴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5年-1997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1999年至今 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
2003年 创办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
2006年至今 成为央视二套《赢在中国》最有特色,最受影响的评委,还用中国雅虎和阿里巴巴 为《赢在中国》官方网站提供平台。《赢在中国》主办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门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2008年 阿里巴巴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他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开创全球首个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并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盛会。
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Amazon、eBay、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经济人物奖。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