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容积率审计案例
审计背景:
我局在对县本级2007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时,对财政部门征收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国有土地出让金未纳入预算管理。2007年度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21035.37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二、部分国有土地出让金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征收。
1、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欠交土地出让金3877.46万元。根据县财政局提供的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计算,截至2007年底,根据合同条款规定有6家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上缴国有土地出让金16524万元,至2007年底实际上缴11483.54万元,欠缴出让金3877.46万元,占应缴额的23.47%。另外,国土部门未按合同规定向开发商征收滞纳金433.46万元,也未按合同规定收取相应的违约利息。
2、未对部分零出让的地块征收契税6.51万元 对于零出让的地块,征收部门应对拆迁成本进行评估,以评估值为基数征收契税。根据测算,对部分零出让的地块应征收契税6.51万元,为宋德才开发的位于歌风路北迎宾大道西侧的地块,面积4195㎡。
3、部分土地出让金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据了解,县国土局对于小于10万元的出让金收入作为自身的预算外收入安排使用,大于10万元的才上交给财政。仅2007年度国土局就截留323.21万元,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审计思路:根据审前调查了解和数据查询分析,审计组认为财政及国土部门在征收土地出让金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应把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作为2007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之一;由于县审计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审计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县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审计组经过讨论认为,考虑到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审计结果的时效性,此次审计不宜全面开花、面面俱到,应以扩大审计成效、促进制度建设、增加财政收入、规范征收管理为出发点,重点审核商业用地建筑容积率调整漏征的土地出让金和契税,利用AO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分清环节和责任、开展延伸审计调查,其他相关问题只报数字、不作详细审查。
审计概念及审计依据:
建筑“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分为实际容积率和规划容积率两种。通常所说的容积率是指规划容积率,即宗地内规划允许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对于取得的各类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容积率,进行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
审计所需资料:(以下资料,有的主管部门有电子资料、有的主管部门无规范的电子资料,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其业务资料或业务档案统计汇总,整理成规范的电子表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个地区同时有多个开发项目,每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又处于审批、在建、部分销售、全部销售等不同阶段,部分房地产项目一个地块可能又分为一、二、三期滚动开发,因此,利用AO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加的建筑面积进行分析时,不能用实际建筑面积与规划审批面积直接计算,而要用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建设局、县房管局等部门提供的电子业务数据根据其项目进展分别核对,计算每个房地产项目实际增加的建筑面积。
(一)土地出让合同。包含的字段:
1、受让人
2、宗地面积(平方米)
3、出让金额
4、出让位臵
5、土地用途
6、合同签订时间
7、容积率
8、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
(二)规划局审批建筑面积表。包含的字段:
1、受让人
2、宗地面积(平方米)
3、出让金额
4、出让位臵
5、土地用途
6、规划证上的容积率
7、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三)建设局审查面积表。包含的字段:
1、受让人
2、宗地面积(平方米)
3、出让金额
4、出让位臵
5、土地用途
6、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四)房管局预售面积表。包含的字段:
1、开发企业
2、宗地面积(平方米)
3、出让金额
4、出让位臵
5、土地用途
6、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审计步骤:
步骤一:采集有关单位、部门的电子业务数据。要求县国土局、县规划局、县建设局、县房管局等部门提供相关的电子业务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出让合同》、《规划局建筑面积》、《建设局审查面积》、《房管局预售面积》等4张业务数据表,按照AO软件规定的采集步骤,将上述4张数据表成功的采集转换到AO软件中去。
步骤二:生成《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1(规划容积率大于合同容积率)》。(规划局审批环节增加部分)
对《土地出让合同》和《规划局建筑面积》2张表的结构和有关字段进行分析,设臵条件编制SQL语句进行关联,条件是《土地出让合同》表的“受让人”字段等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受让人”字段,并且where语句条件为《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值大于《土地出让合同》表的“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的值,要显示的字段有“受让人”、“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等字段,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a.[受让人],a.[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出让金额]/[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as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a.[出让金额]/[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0.04 as 应补征的契税
into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1(规划容积率大于合同容积率)
From[业务_土地出让合同] a inner Join [业务_规划局建筑面积] b On a.[受让人]=b.[受让人] WHERE 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 步骤三:生成《建设局审查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建设局审图未加监管设计增加部分)
对《建设局审查面积》和《规划局建筑面积》2张表的结构和有关字段进行分析,设臵条件编制SQL语句进行关联,条件是《建设局审查面积》表的“受让人”字段等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受让人”字段,并且where语句的条件是《建设局审查面积》表的“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值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值,显示的字段有“受让人”、“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与“规划证上的建 筑面积(平方米)”的字段值差额(另起名为“审图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a.[受让人],a.[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as 审图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
Into 建设局审查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 From[业务_建设局审查面积] a inner Join [业务_规划局建筑面积] b On a.[受让人]=b.[受让人] WHERE a.[施工图的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步骤四:生成《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2(建设审图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对《土地出让合同》和《建设局审查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2张表进行内连接,设臵条件编制SQL语句,条件是《土地出让合同》表的“受让人”字段等于《建设局审查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受让人”字段,要显示的字段有“受让人”、“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等字段,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a.[受让人],a.审图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b.[出让金额]/b.[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a.审图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as 应补征的出让金,b.[出让金额]/b.[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a.审图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0.04 as 应补征的契税 Into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2(建设审图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from 建设局审查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 a inner join [业务_土地出让合同] b on a.[受让人]=b.[受让人] 步骤五:生成《房管局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房屋销售环节,房管局未依法监督部分)
对《房管局预售面积》和《规划局建筑面积》两张表的结构和有关字段进行分析,设臵条件编制SQL语句进行关联,条件是《房管局预售面积》表的“开发企业”字段等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受让人”字段,并且where语句的条件是《房管局预售面积》表的“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值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字段值,显示的字段有“开发企业”、“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与“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字段值差额(另起名为“预售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a.[开发企业],a.[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a.[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as 预售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 Into 房管局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 From[业务_房管局预售面积] a inner Join [业务_规划局建筑面积] b On a.[开发企业]=b.[受让人] WHERE a.[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b.[规划证上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步骤六:预售面积大于建设局审图面积(开发商超出设计图纸私建增加部分)
步骤六:生成《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3(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对《土地出让合同》和《房管局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两张表进行内连接,设臵条件编制SQL语句,条件是《土地出让合同》表的“受让人”字段等于《房管局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的“开发企业”字段,要显示的字段有“开发企业”、“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房管局预售建筑面积(平方米)”等字段,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a.开发企业,a.预售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 b.[出让金额]/b.[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a.预售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 as 应补征的出让金, b.[出让金额]/b.[合同建筑面积(平方米)]*a.预售面积与规划面积的差额*0.04 as 应补征的契税
into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3(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from 房管局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局建筑面积表 a inner join [业务_土地出让合同] b on a.开发企业=b.[受让人] 步骤七:计算出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设臵条件,编制相应的SQL语句,分别对《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1(规划容积率大于合同容积率)》、《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2(建设审图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3(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3张数据表中的“应补征的出让金”和“应补征的契税”字段进行求和,逐次执行以下三条语句,针对执行的结果,将三个对应的“sum(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sum(应补征的契税)”进行相加,计算总的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应的契税。对应的SQL语句为:
Select sum(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sum(应补征的契税)From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1(规划容积率大于合同容积率);
Select sum(应补征的出让金),sum(应补征的契税)From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2(建设审图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Select sum(应补征的出让金),sum(应补征的契税)From 应补征的土地出让金及契税表3(预售面积大于规划建筑面积)。
步骤八:验证核实查询的结果
对上述步骤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比对分析,分清各主管局的责任,找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询问核实,手工剔除房管局与建设局重复计算部分的面积,计算有关结果并最终作出结论。
审计成果:
因审计期间与开发商开发期间不一致,有部分小区尚未完整申报预售房面积,房管部门提供的相应预售面积不全,审计组最后确定选择10个地块的相关问题,向县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出让合同规定的建筑面积为688835.14㎡,实际建筑面积871295.36㎡,增加建筑面积182460.22㎡,调增率为26.49%。按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的征收标准测算,有关部门应补征土地出让金及契税5718.44万元。随即,县审计局以“审计专报”的形式向县政府进行了报告,冯县长专门听取了该情况的详细汇报,并批示要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规划、国土、建设、房管、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专项清理并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据此,县政府成立了“沛县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容积率调整专项清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了专职人员,依法评估出需补征土地出让金3092.9万元、契税123.7万元、行政规费905.2万元,合计4121.8万元。日前,清理工作进展顺利,清收款项陆续入库,规范性文件即将出台。
第二篇:审计案例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紫鑫药业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吉林省制药生产企业中的后起之秀。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现代中药和中药现代化为目标,在致力于药品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的同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在采购供应、组织生产、药品检验、技术创新、营销网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制药价值链。
公司于1998 年11 月,根据临时股东会通过的增资扩股决议,公司注册资本增资扩股为人民币300 万元。2001 年5 月28 日,公司名称变更为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1 月29 日经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7)25 号文核准,同意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1,690 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 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9. 56 元。该公司于2007 年3 月2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上市后,2007 年每股收益为0. 74 元,2008 年为0. 44 元,2009 年为0. 30 元,呈下降趋势。直到2009 年底,吉林省密集出台了人参产业振兴政策,该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资约10 亿元进军人参系列化项目。增发完成后,公司具备800 吨的人参深加工能力,形成中成药、人参深加工及精加工两条业务主线,并成为吉林省首批人参药食同源试点企业,有12 个产品获批,其人参产业爆炸性发展,业绩与股价齐飞,被市场称为“股市人参”。2010 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 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 73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0. 84 元,且10 转10。2011 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再掀狂潮,实现营业收入3. 7 亿元,净利润1. 1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 和325%。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关联方交易在大陆法系国家更多的被作为大股东剥削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当上市公司被关联方控制时,关联方交易水平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差。
紫鑫药业2010 年涉嫌虚假财务报告案,该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在于提升股价,实现解禁套现最大化之目的,而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为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对 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高管诚信守法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者应进一步加大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和审计准则等执行的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和以往财务舞弊手段类似,借助关联方交易涉嫌财务造假,是“紫鑫药业”事件的核心。由于关联方交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不易被发现,一直是独立审计关注的风险领域。然而,直到2011 年紫鑫药业涉嫌财务造假被媒体曝光时,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该案例的典型性在于:(1)家族式上市公司管理层隐瞒“自买自卖”重要关联方和关联交易,内控缺失。(2)涉嫌财务造假的原始发现者是媒体,而非内部审计师,也非注册会计师。
(3)“带病”CPA(CPA 曾受过监管部门的处罚)再次违规,为该公司出具无保留意见的签字。
(4)事后监管,媒体曝光后,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董事长因病辞职。事 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该公司进行质量检查并给予签字CPA 通报批评。
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 动机分析
一般而言财务舞弊动机或压力来自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不利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的威胁,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或要求而承受过度的压力,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利益受到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或状况的影响等。紫鑫药业在2010 年进军人参产业之前,主营产品为四妙丸、活血通脉片、醒脑再造胶囊等医药产品,并且单品种的销售规模较小,没有自己绝对优势的拳头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然而2010 年通过与上述客户进行大规模人参贸易后,人参业务旋即成为该公司核心产业,2010 年人参系列产品收入高达3.6 亿元,成为紫鑫药业第一大营业收入来源,公司2010 年净利润也因人参业务而骤增至1.73 亿元。而在身披“人参”概念之后,紫鑫药业股价自2010 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上扬。
在此背景下,郭氏家族所持紫鑫药业股权的账面财富也呈几何方式倍增,而这,或许是郭氏家族运作.“人参”概念的最直接动力。在2010 年宣布将持股锁定一年后,康平投资所持1. 26 亿股股权(分红前)已于2011 年5 月悄然解禁,加上仲维光(亦是郭春生亲属)持股于2010 年先行解禁,两者的二级市场套现障碍现已解除。在股价上涨之下,郭春生通过杨录军(通化市隆盛园法人代表)所“隐蔽”持有的388 万增发股,也已获得了数千万的浮盈。由此可见,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动机主要来自高管持股解禁变现最大化。而这一动机的实现往往要有机会,紫鑫药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为其借助复杂的自买自卖关联方交易,实现虚假盈利提供了机会,从而影响股价,达到套现最大化目的。
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 机会分析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监督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从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而紫鑫药业事件主要成因在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控缺陷为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1. 内部环境方面
紫鑫药业虽为上市公司,但仍保留着家族企业的风格。股权集中于公司董事长郭春生及其家属之中。郭春生通过其亲属(妻子持股42. 42%,母亲持股34. 84%,其他亲属持股6. 04%)直接或间接持有本公司43. 91%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外,董事长郭春生同时兼任总经理,多名董事同时兼任副总或董事会秘书。这种决策权和执行权重合,如果监督不力,极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存在潜在的舞弊风险。而相关研究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可能提供虚假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更易发生财务舞弊。治理层与管理层的职位合二为一,使得决策权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源也主要控制在家族手中,从而导致了独裁统治。因此,公司整体的治理结构虽然表面上符合了上市公司要求的基本形式,但实质上却无法起到任何的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事实也证明,正是这种本质上不规范的治理结构的存在,才导致了成立壳公司、隐瞒关联方关系、进行关联方交易的一系列管理舞弊风险的存在。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较易发生财务舞弊;(2)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更可能提供虚假财务信息。2. 风险评估方面
紫鑫药业增发所募的10 亿元资金投资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其募集的10 亿资金全部投到通化、延吉、磐石、敦化四地,作为人参的生产加工基地,仅取得土地使用权就占用1. 24 亿元。10 亿元巨款的用途本应详细评估,判断其风险水平,但公司只是很含糊的用“四个人参生产加工基地”来描述这四块地的规划用途,并没有披露该四块土地是否符合GAP 认证标准,并且土壤要求是否适合种植人参等。即使土地能够种植人参,人参成长周期较长,需要5 到8 年,短期内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需要采购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但是10 亿资金已经资本化,无法作为流动资金,巨额的流动资金缺口很有可能将企业陷入运转危机,此种风险显然已被紫鑫药业所忽视。此外,如果这些土地不能用来种植人参,只是作为厂房用地,难道公司真的需要这么多厂房吗? 会不会最终闲置? 这些风险也未能引起重视。所有这些风险不能正确评估,很容易使公司处于经营困境。
紫鑫药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或净利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很容易债台高筑,加剧经营风险。
由此,紫鑫药业案表明:(1)年报中未对重要事项、风险提示和应对措施的充分披露,使得财务舞弊风险增大。(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总资产或净利润的比例越低越易发生财务舞弊。3. 控制活动方面
针对重大和异常关联方及其交易,尽管紫鑫药业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但是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2011)显示:(1)公司未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其他规定,确定且及时更新真实、准确、完整的关联人名单,并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报备。
(2)自查期间公司发生了关联方交易事项,但未按照关联方交易审批程序进行表决。(3)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结束后未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时报备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此外,公司年报中也未披露董事会日常工作中有关内部控制活动安排。显然,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实施。年报中虽然披露了绩效考核控制,但未能有效实施,反而使得管理层为了达到绩效要求而默认和进行自买自卖的关联方交易,加大了关联方交易的舞弊风险。
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年报中未披露董事会日常工作中有关内部控制活动安排的公司更易舞弊。
(2)绩效考核制度不能科学合理及有效执行,很可能促使高管为了达到绩效要求而进行舞弊,披露虚假信息。4. 信息与沟通方面 作为上市公司,本应做到在财务报告信息上更加透明并及时沟通,但紫鑫药业似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单从关联方来说,财务报告上就隐瞒了与其重大利润来源相关的几家关联方,更不用说披露这些关联方交易了。这些关联方多是由紫鑫药业或其控制人借助并没有出资能力的人来出资建立的。紫鑫药业假借别人之手投资,正是为了隐藏关联方,就更不会将关联方信息公布了。也正是这些隐藏的关联方为紫鑫药业虚假的辉煌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公司的各种信息公开透明,各信息接受者间可进行沟通,从而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决策或舞 弊。但是由于紫鑫药业的强权统治,信息透明度低,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虽然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经常召开,但沟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力。即使被媒体曝光涉嫌隐瞒关联方舞弊事件,紫鑫药业也并未及时展开自查,而是证监会立案稽查时,才加以自查,而且自查的归因也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据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股东大会、董事会的非民主、信息沟通不畅将导致公司舞弊风险增大。
(2)公司接受外部股东、媒体等实地调研、质询、访问等有效信息沟通,有助于防范和发现舞弊。
5. 内部监督方面
紫鑫药业家族内部人控制,使得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监督弱化,甚至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显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未经审计委员会提名和董事会任免。因此,公司不能客观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使明知公司关联方及内控存在缺陷也未能及时加以改进。作为外部监督的审计师———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关联方交易如此重大的舞弊风险领域未予高度关注,一直为紫鑫药业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也说明审计师的失职助长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因此,紫鑫药业案表明:
(1)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监事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将导致公司财务舞弊风险增大。
(2)外部审计师独立性弱化,审计失败可能性增大。综上所述,家族股权的高度集中,自我风险评估意识不强,董事会的非民主化以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和内外部监督失效等是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舞弊案的主要成因。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研究违背关联方交易准则、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和审计失败的典型状态,探明事实,分析成因,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规范运作。
紫鑫药业关联方及其交易存在的问题与事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1—6 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03%,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 67%,但与2010 年同期37%的增幅相比,2011 年上半年的增幅回落了15 个百分点。而紫鑫药业2011 年1—6 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225. 99% 和366. 22%,在医药行业整体利润率急速下降的总趋势下,由于紫鑫药业骄人业绩,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上海证券报记者于2011 年8 月16 日发表在中国证券网的《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文章,引爆了紫鑫药业事件。1. 隐瞒关联方
CAS《关联方披露(2006)》第二条: “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审计准则第1323 号—关联方》第三条: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紫鑫药业2010 年营业收入、净利大增,主要来自与其上下游大客户,即上游客户“延边系”、下游客户“通化系”。而这些大客户几乎均与紫鑫药业及其实际控制人郭春生或其家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延边系”、“通化系”八家公司疑似壳公司,均成立于2010 年,各自的注册资金、时间、地点及联系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最终控制方均为郭春生。而且,这些公司的注册、变更、高管、股东等信息中无不存在紫鑫药业及其关联方的影子,但这些并未在紫鑫药业的年报中充分披露。尤其是,紫鑫药业的第一大客户是其影子公司,第二大客户是其孙公司,第三大客户中紫鑫药业大股东隐藏其中。此 举实际上是通过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的运作,增加关联方交易的复杂程度,隐瞒应当充分披露的关联方及其关系,加大了财务舞弊风险程度。事实上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承认:(1)在2008 年11 月之前,草还丹药业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2)华鑫工贸和华鑫工贸持有75% 股权的正德药业及持有98%股权的通化鸿涛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2. 隐瞒关联方交易
CAS《关联方披露(2006)》第十条: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应当披露两年期的比较数据”。
根据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前5 名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 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36%.29·
但奇怪的是,紫鑫药业历年的定期报告,上述公司均未曾披露。五大客户的出现,带来了飞速发展的业绩,难免引起人们的怀疑。这五大客户都与紫鑫药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这些交易均属于关联方交易、内部交易。
事实上据紫鑫药业的自查报告承认,公司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包括:(1)公司收购草还丹药业股权。
(2)公司与正德药业、通化鸿涛的交易,涉及金额86739434.40 元。紫鑫药业将这一行为归因为公司在关联方交易认知上存在错误,导致上述关联方交易发生前未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交易发生后也未履行必要的披露义务。然而这些重要的关联方交易未予披露,简单归因于认知上存在错误,恐怕很难使人信服,其行为的背后很可能与粉饰财务报告有一定的关系。
3. 紫鑫药业体内自买自卖的关联方交易链条
根据2010 年报和记者调查,紫鑫药业通过直接和间接控制,几乎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成立“延边系”、“通化系”这上下游的8 家壳公司,借助于“两家房地产公司”为纽带,进行自买自卖的关联交易。
从资金流看,参照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公司去年曾提前预付延边嘉益、延边耀宇、延边欣鑫、延边劲辉合计高达2 亿元的人参采购款,由于上述四公司与通化系公司均由同一集团所控制,因而在收到上述款项后上述四公司即可将钱款通过房地产公司等各种渠道转至通化系公司,再由通化系公司采购紫鑫药业人参产品,相关款项也就再度流入由郭春生掌控的紫鑫药业,一条完整的内部交易链条就此形成。因为上、中、下游均为郭氏家族及其相关方所控制,所以紫鑫药业的收入规模及盈利大小就可以自由调节。事实上这几家“通化系”客户的资产并不具有从紫鑫药业巨额采购的能力,这种自买自卖的内部交易使得财务数据存在舞弊风险。即使销售事实存在,业务关系真实,货物、发票、款项等都有真实的往来,但关联关系未如实地披露,同样涉嫌造假。
《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十一条明确界定舞弊风险因素是指表明实施舞弊的动机、压力,或者为实施舞弊提供机会的事项或情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关联方及其交易作为2011 年审计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之首
关联方及其交易通常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而成为企业造假、调节会计利润的重要手段,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大风险领域。
对关联方交易的充分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虚假关联方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确保关联方及其交易在有关信息系统中得以恰当识别,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且不存在重大错报。
由于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事前防范、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发现的性质。因此,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制衡,使其产生财务舞弊的风险较小,即审计的基本假设“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理论表明审计师所关心的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舞弊行为,审计师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被审计单位未能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进行恰当会计处理或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舞弊一般与管理舞弊相关,常常借助关联方交易进行,对此,审计师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态度,审计小组应集体讨论并实施舞弊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予以应对。舞弊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是一种发现性而非论断性活动,要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尤其是对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审。因此,针对关联方交易,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以及舞弊审计程序构成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的三道控制线,也构成了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问题研究的三维分析框架,形成关联方交易问题的不同组合状态,相应管理层、治理层和审计师各自承担相互不可替代的责任。紫鑫药业事件映射出的审计问题
关联方及其交易一直是CPA 审计中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不诚信的管理层往往利用隐瞒关联方从而给关联方交易披上非关联方交易的外衣。不诚信的管理层利用关联方之间不等价交易,甚至伪造关联方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和财务欺诈。因此连续多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风险提示中将关联方及其交易列入其中。
然而,紫鑫药业隐瞒关联方关系,涉嫌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并非是由审计查出的,而且长期为紫鑫药业提供财务报表审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非但没有发现隐瞒的关联方关系,还对紫鑫药业2010 涉嫌虚假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签字的CPA 之一(刘昆因在审计* ST 吉药2006 年年报期间违规买入其股票获利,成为首例注册会计师在限制期内违规交易股票案)曾受到监管部门的惩戒,这无疑是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究其根源在于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违背了职业道德守则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一)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不到位
《审计准则第1323 号—关联方》特别强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CPA 应当对可能导致与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
(1)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询问、复核、查阅相关资料等一系列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关联方信息的完整性。紫鑫药业隐瞒了主要关联方及其交易,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却并未发现,显然该公司审计准则的实施不到位。
(2)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由治理层和管理层提供的关联方交易的信息,并对其他重要的关联方交易保持警惕,如与某些顾客或供货商进行的大量或重大交易。
2010 年紫鑫药业前5 名客户合计为紫鑫药业带来2.3 亿元的收入,占比达到36%,而对比2009 年前5 名客户累计采购金额不足2700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两相对比,明显2010 年的交易量与交易金额相当重大,却并未引起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重视和怀疑,也就未能识别出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二)舞弊风险识别不到位
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所导致。作为舞弊高发领域的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本应是注册会计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如紫鑫药业的第一大客户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截至2010 年总资产为9716 万元,所有者权益为4604 万元,2010 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011 万元,净利润279. 6 万元,从上述经营状况看,平大生物要拿出7000 多万元采购紫鑫药业的产品并不是一件易事,很显然其采购能力与生产经营状况严重不匹配。如果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获取与交易相关方有关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相信紫鑫药业由高层实施的重大舞弊也是可以及时发现的。(三)分析性复核程序不到位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前文表2 显示,紫鑫药业2010 年实现营业收入6.4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1.73 亿元,同比暴增184%,每股收益0.84 元,且10 转10。2011年上半年紫鑫药业的财务数据更为异常,实现营业收入3.7 亿元,净利1.1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6%和325%,每股收益(摊薄)0. 22 元。中准会师事务所如果严格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那么如此异常的增长是不难发现的。紫鑫药业进入人参行业不足一年,但是利润却是原来人参两大巨头的利润之和,横向比较明显异常,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却未能秉持职业怀疑态度。
经营性现金流量50000000.000.00-50000000.00-100000000.00-150000000.00-200000000.00-250000000.001234经营性现金流量
从过往4 年经营现金流来看可以说紫鑫药业业绩呈递减趋势,2010 年是入不敷出,这一趋势分析结果无疑让人质疑,但是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也未能秉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由此可见,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性程序欠缺,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或职业道德,导致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紫鑫药业隐瞒重要关联方交易的财务报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紫鑫药业2010 年年报审计项目的检查结果发现签字注册会计师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程序的计划和实施、审计证据的获取以及审计结论的形成方面存在不当。注册会计师主要在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程序的执行方面存在不足,对预付账款、收入、关联方及其交易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方面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决定,给予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紫鑫药业审计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通报批评。
六、结论与建议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复杂性、频繁性和隐蔽性等,往往是企业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对象和审计关注的重点风险领域。关联方及其交易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联合有效实施,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紫鑫药业事件不同于“银广夏”的伪造各种销售凭证虚构流水线式的造假,而是借助于集团控股,利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成立壳公司,进行自买自卖关联方交易,违规隐瞒主要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得到审计师的认可,实现其辉煌的业绩,从而达到公司高管持股套现最大化的目的。这无疑有损于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加强公司高管的诚信和文化道德建设,完善关联方及其交易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其他内控的效果。而公司治理文化、高管的诚信、价值观又是内部环境的基础。因此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高层应加强自身诚信、守法和道德建设。在此基础上,强化企业自身风险评估,完善包括关联方交易在内的授权批准、会计信息处理披露(如紫鑫药业关联方交易的违规披露)、绩效考核等控制制度,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监督评价客观公允,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实现企业内控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审计,发现和整改内部控制缺陷。提升管理水平企业风险(如紫鑫药业的关联方舞弊风险)的发生往往与内部控制缺陷有关,或是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除了高管诚信道德建设之外,还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教育,实施全员全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以及外部审计的鉴证功能,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整改。同时,将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建设和重点风险领域的审计监管,提高审计质量。紫鑫药业涉嫌关联方交易造假,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仍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签字CPA 之一曾受到过监管部门的惩戒。这位“带病”的CPA 再次违规,这足以反映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尤其是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没有恪守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没有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负有发现、报告可能导致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导致未能将报表中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揭露出来,便构成审计失败,应当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因此,在审计评价客户内部控制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尽快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完善,CPA 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和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要加强质量、风险和法治观念建设,建立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重点领域的审计风险,加大奖惩力度,提升审计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事前审计监管和治理,严格监管签字审计师资格和审计师任期,治理审计市场秩序,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加大惩罚力度和职业违规的成本,确保审计职业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第三篇:审计案例
1993年4月该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平平,交投并不活跃。1996年下半年,民源海南公司(琼民源控股公司)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琼民源股东财务公司)联手炒作琼民源股票,某些传媒对琼民源业绩大加渲染,致使众多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盲目跟进。1996年下半年,琼民源股价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1997年初,琼民源在财务报告中公布“1996实现利润5.7亿元,资本公积增加6.57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的利润将比上一增加一千倍,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琼民源1996财务报告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为琼民源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后经证券委、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查实,琼民源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通过与关联公司及他人签订的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合作建房,权益转让等无效合同虚构利润5.4亿元,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和确认的情况下,对四个投资项目资产评估编造资本公积6.57亿元。
1、鉴于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某等人制造虚假财务收据的行为涉嫌犯罪,中国证监会已将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建议其所在公司依照法定程序撤消其各项职务。对琼民源公司处以警告,对琼民源其他董事待履行法定送达程序后予以处罚。
2、鉴于琼民源1997年3月3日的股东大会已决定申请其股票停牌,公司全部董事集体辞职的实际情况,建议由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的主管部门组成清理整顿小组,负责处理琼民源的日常工作,并依法召开琼民源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新的董事会。在新的董事会对已公布的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更正并重新披露后,依照有关规定向深交所申请复牌。
3、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撤消直接为琼民源进行审计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对该事务所总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对该事务所在琼民源财务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对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罚款30万元,暂停其从事证券相关资产评估业务的资格6个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
4、对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公司分别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6651万元和6630万元,并各罚款200万元,建议有关部门对深圳有色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本案例中的注册会计师和相关事务所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该法律责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案例中的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守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你如果是他们,该如何做?
(3)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杜绝类似“琼民源”案这种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是否需要政府、上市公司、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4)会计责任、审计责任以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关系?
2001年10月16日,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第3季度亏损
6.18亿美元。11月下旬,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不断隐藏债务和损失,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该公司虚报盈利的行为披露后,立刻引起美国金融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巨大动荡,安然公司股价接连跳水式下跌,投资者及公司员工损失惨重。12月2日,安然公司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记录。
在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的第四天,纽约律师代表普通股投资者对安然提起诉讼,指控中包括安然未根据美国会计法则冲销受损资产,从而造成了虚报营运收益的事实。作为安然的财务审计公司,世界“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自然难辞其咎。在黑幕曝光的初期,安达信还企图大事化小,只承认事务所在审计不列入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合伙经营项目时“犯下了错误”,没有发现安然把债务放到关联公司账目上,以此掩盖安然公司财务困境、4年间虚报盈利5.86亿美元的问题。然而,随着安然一案调查的深入,问题却越来越大。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发表了一篇简短声明,承认下属雇员在最近几个月内丢弃或销毁了“相当数量”、但具体数量和内容还有待核实的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1月12日,负责调查安然事件的美国国会专门调查小组又发现就在安然公司宣布2001年第3季度亏损6.18亿美元的前4天,即2001年10月12日,安达信公司通过公司的一位律师,向负责审计的员工发出一份紧急备忘录,下令除了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底稿外,销毁所有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资料。1月16日,安达信为保持事务所的完整性采取了一个重大举措——解雇公司合伙人之
一、负责安然公司财务工作的主审计师戴维.邓肯和其他三位与此事有关的会计师,并指责邓肯在得知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即将进行调查后,于2001年10月23日召集会议,组织销毁与安然公司相关的文件,称“销毁文件纯属个人行为”。但邓肯向国会调查小组透露,从2001年9月中旬开始,安达信公司在芝加哥总部的主管与休斯敦办事处的审计人员举行了频繁的会谈,讨论与安然公司审计文件保存有关的问题,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熟悉情况的人士说,邓肯没有处理与传票有关的法律问题的经验,因此要依赖律师的建议,尽管总部的顾问小组没有特别指示休斯敦的审计人员销毁材料,不过会议精神被理解成处理掉所有文件。2002年3月14日,美国一个联邦大陪审团表示,以妨碍司法罪对安达信公司起诉。起诉书认为,在2001年10月到11月期间,“安达信公司有意地、错误地劝说雇员修改、破坏、毁灭和隐瞒有关文件”,安达信一些股东和有关方面命令员工立即销毁一些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文件,他们还要求员工在必要的时候加班加点以完成任务。这也是安然公司破产案件中的首起刑事诉讼。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安然事件中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哪些行为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2)独立性永远是审计的灵魂,怎样才能保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3)案例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初的110296万元减少到51847万元,每股资产为1.03元,对应收帐款调整后,每股资产为0.94元,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2.41%上升到74.28%,未分配利润由年初的32908.39万元变为-36097.51万元。
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8月3日新闻媒体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起,证监会就派出了20人规模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现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银广夏股票于 8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 9日起停牌30天。,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股价也从2001年7月的33元多,最低跌至2002年1月的2元多一点。投资者损失惨重,人们在痛斥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同时,也对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表示怀疑。
而负责对银广夏这几年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是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中天勤),中天勤所是深圳当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全国前六强会计师事务所,银广夏自上市以来一直是由中天勤所为其提供包括审计在内的鉴证服务,该所为了获取利益,严重违犯了审计独立准则“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其审计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和方法,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甚至采用欺诈的手段,连续多年为银广夏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001年9月5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博、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以及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等六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分别以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和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刑事拘留。2003年9月,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该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即为过失)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2003年9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做出一审判决,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财务总监董博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同时,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名、原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刘加荣和徐林文名列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16名合伙人之列,他们在严重失实的银广夏1999及2000财务报表上签署了“无保留意见”,就此断送了自己乃至中天勤的前程。法院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
对案例进行概述分析,并回答一下问题:
(1)如此简单的造价是如何得逞的,这一事件背后说明了什么?今后如何识破和防止此类事件的再发生?
(2)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3)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承担是什么法律责任,请就此法律责任的主体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要求:
1、每组制作PPT交于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在案例讲评后将所有小组的PPT文档压缩成一个压缩包后发至老师邮箱;
2、PPT用于案例的讲解;(PPT的制作计分)
3、案例作业分数记入主要平时成绩;
4、请每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富于创新,认真完成。
案例分析主要过程:(参考)
一、案例分析人员介绍(具体分工详细写在PPT第一页标题中)
二、案例回顾(概要、对象介绍)
三、案例背景(政策背景、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背景)
四、问题分析
五、思考与启示
第四篇:20120529审计案例
2012年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一)资料
2009年4月,审计组对某公司2008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审计时,发现如下情况:
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部分内部控制如下:
(1)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3)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
(4)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
2.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发现,甲设备在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均为3台,但实物盘点的结果是4台。
3.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进行审查时,发现2008年年初购入乙设备的入账价值只包括买价,而增值税计入进项税,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
4.审计人员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计时,通过分析性复核所发现的线索,经进一步追查,发现2008年年初购进的丙设备至审计时尚未计提折旧,其价值占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为15%。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中,存在缺陷的有:
A.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B.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C.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
D.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
2.该公司有一台甲设备未登记的原因可能有:
A.该设备已做报废处理,账卡已注销,但实物仍在使用
B.该设备新近购进.尚未登账建卡
C.该设备属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但设备尚未运走
D.该设备属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入,不须登账建卡
3.该公司将乙设备按买价入账的方法.对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所造成的影响有:
A.固定资产原值虚减 B.累计折旧虚减
C.负债总额虚增 D.应交税费虚减
4.该公司对丙设备未计提折旧,可能存在的合理原因是:
A.无法确定折旧率 B.设备提前报废
C.设备准备出售 D.设备准备经营性租出
5.能够有效发现丙设备未计提折旧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
A.比较2008年各个月份、当年和以前各的修理费用
B.将2008年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比较
C.将2008年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乘以当期折旧率,与实际计提折旧额相比较
D.计算2008年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以前比较
参考答案:
解析:
1.【答案】AD
【解析】通常由仓库或其他部门对所需要购买的商品填写请购单;批准请购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
2.【答案】AB
【解析】固定资产增减和结存审计。
3.【答案】AB
【解析】
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4【答案】B
【解析】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以前按规定已经计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外,其他所有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
5.【答案】CD
【解析】固定资产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
(1)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相比较。(2)比较本与以前各固定资产增加额和减少额。(3)比较本各个月份、本与以前各的修理费用。(4)本计提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总值,将该比率与上年计算数比较。(5)分析比较各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变动有无异常。固定资产折旧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审查:将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以本期的折旧率;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上期比较;将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记录与“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折旧计提额比较。案例二:
(一)资料
某审计组于2006年2月对某公司 2005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侧评,然后对有关账户余额进行了实质性侧试。有关情况和资料如下:
1.以前未对存货实施盘点,仓库出库单未连续编号。.2005 年 4 至 7 月,由于会计人员休产假,存货明细账由仓库保管员代记。.每个月末,由日常负责到银行取送单据的出纳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200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金额是4200 万元,由80 笔赊销业务形成,审计人员按照时间顺序将80 笔赊销连续编号为 001 至 080,并随机抽取了其中 20 笔进行审查,这 20 笔赊销业务账面金额是 984 万元,经审定实际应为 1 020 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后,可以采用的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A.文字说明法
B.调查表法
C.流程图法
D.录像与录音法
2.“资料 1 ”所述情况,违反了存货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
A.实物控制
B.凭证与记录控制
C.职责分工控制
D.业务授权控制
3.“资料2”所述情况,违反了存货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
A.业务的批准与执行相分工
B.资产保管与帐实核对相分工
C.各种会计责任之间相分工
D.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工科..“资料3”所述情况,违反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
A.实物控制
B.凭证与记录控制
C.职责分工控制
D.业务授权控制
5.“资料4”中,审计人员在随机抽取20笔赊销业务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系统选样法
B.属性抽样法
C.随机数表选样法
D.发现抽样法.若采用差异估计法推断,在不考虑精确区间的情况下,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估计为:
A.4 344 万元
B.4 240 万元
C.4 180 万元
D.4 050 万元
参考答案:1:ABC 2:AB 3:D 4:C 5:AC;6:A 案例三:
(一)资料
2004年4月,审计组对某公司2003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审计时,发现如下情况:
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部分内部控制如下:
(1)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3)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
(4)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
2.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实施监盘时发现,甲设备在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均为3台,但实物盘点的结果是4台。
3.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进行审查时,发现2003年年初购入乙设备的入账价值只包括买价,而增值税计入进项税,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计入了当期管理费用。
4.审计人员在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审计时,通过分析性复核所发现的线索,经进一步追查,发现2003年年初购进的丙设备至审计时尚未计提折旧,其价值占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为15%。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该公司与设备采购有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中,存在缺陷的有:
A.采购部门确定设备需要量,提出设备购置申请书,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B.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申请书会同财会部门、计划部门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C.采购计划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下达采购通知单,交采购部门执行
D.采购的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组织验收
2.该公司有一台甲设备未登记的原因可能有:
A.该设备已做报废处理,账卡已注销,但实物仍在使用
B.该设备新近购进,尚未登账建卡
C.该设备属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但设备尚未运走
D.该设备属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入,不须登账建卡
3.该公司将乙设备按买价入账的方法,对2003年末资产负债表所造成的影响有:
A.固定资产原值虚减
B.累计折旧虚减
C.负债总额虚增
D.应交税金虚减
4.该公司对丙设备未计提折旧,可能存在的合理原因是:
A.无法确定折旧率
B.设备一直未使用或不需用
C.设备准备出售
D.设备准备经营性租出
5能够有效发现丙设备未计提折旧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
A.比较2003年各个月份、当年和以前各的修理费用
B.将2003年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比较
C.将2003年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乘以当期折旧率,与实际计提折旧额相比较
D.计算2003年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以前比较
第五篇:经典审计案例
审计案例
小小炉渣,百万身家
——对某矿锅炉房炉渣灰处理情况的审计调查
不久前,某矿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印发××矿炉渣灰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文件,对锅炉房用煤及炉渣灰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小小炉渣灰,何以要单位下发正式公文来规范管理呢?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的一次审计调查说起。
轻拨微尘 疑点一一浮现
2011年11月,该矿审计部门按照工作计划对废旧物资处理情况进行审计。在完成对废旧物资回收站负责的常规废旧物资处理情况的调查后,审计人员询问矿锅炉房用煤及炉渣灰处理情况,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管理制度、协议、发热量检测报告单、过磅单、登记表、清运台账及相关记录等资料,发现该矿锅炉房用煤及炉渣灰处臵管理粗放,资料缺失严重。在对相关部门仅有的几份资料进行查看后,诸多疑点一一浮现:一是矿没有任何管理规定涉及到锅炉用煤及炉渣灰处臵的内容;二是炉渣灰由个人承包清运,对清运量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统计数据,承包人每年仅向矿一次性上交8000元承包费,且一签就是4年;三是矿对锅炉用煤除渣率及燃烧状况并未进行详细分析测算,对清运的各批次炉渣灰发热量未全部检测登记。
整合力量 摸清来龙去脉
为彻底摸清锅炉用煤及炉渣灰处臵的整体情况,以便规范管理,矿纪委审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展开了联合调查,调查人员采取深入现场走访、查阅资料、找相关人员谈话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锅炉用煤和炉渣灰处理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该矿锅炉房共有4台8T锅炉,主要用于冬季供暖、浴室及热电冷供汽,按照需要确定运行时间和台数,一般冬夏季运行2台,用煤量较大,春秋季运行1~1.5台,用煤量稍小,用煤全部来自本矿选煤厂。锅炉房每月初根据需要制订用煤计划,提交用煤报告,经分管领导审批后交选煤厂,由选煤厂安排车辆将符合要求的煤送至锅炉房存煤处。运煤过程中,锅炉房司炉工全程跟随押车,每辆车均经过磅称重,锅炉房建立台账,对每辆运煤车过磅单进行详细登记,按月统计用煤量。锅炉用煤经充分燃烧后形成炉渣,由除渣机拉至炉渣存储地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由承包人用汽车清运。锅炉房安排专人现场监装,装车完毕,由承包人办理出门手续。
细查深究 惊现百万之财
调查人员调阅了炉渣灰清运承包协议,发现该协议是矿与高某于2007年11月签订的,经进一步了解得知,此前该矿的炉渣灰都是当垃圾直接扔掉或用于平整道路,高某找到矿企管科,提出愿意承包清运工作。随后,矿方与高某经协商后签订协议,协 议约定高某每年向矿一次性交纳8000元承包费,负责将锅炉房炉渣灰定期清运出矿,期限为2007年11月18日至2011年11月18日。调查发现,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锅炉房用煤管理不太规范,既未统计用煤量,也未建立记录台账;2009年1月以后,锅炉房对用煤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统计,锅炉房和选煤厂对锅炉每月的用煤量均有记录。锅炉房产生的炉渣灰也是定期清运,且每次都有矿方人员现场监装,按部就班地按照清运协议执行。
乍看下来,一切都有条不紊且朝向不断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然而接下来的调查,却不禁使调查人员大为吃惊。2009年1月~2011年10月份共用煤3.24万吨,以此计算年均用煤量为1.14万吨左右,以理论出渣率30%计算,每年应产炉渣灰0.34万吨(发热量1000kcal/kg以下),按市场价约75元/吨计算,该矿锅炉房4年产生的炉渣灰价值可达103万元,除去4年所交承包费3.2万元,据此估算,承包人可得利润近百万元。承包人向矿交付的炉渣灰清运费与现市场炉渣灰销售价格相去甚远,无形中造成了矿财产损失。
此外,调查还了解到,因该矿对锅炉用煤发热量未进行检测,锅炉房无法得知所用煤的煤质状况,直到调查时才对锅炉用煤进行化验,发热量为4780kcal/kg。同时,矿对炉渣灰缺乏检测程序,无法掌握锅炉用煤燃烧是否充分。炉渣清运时,承包人装运炉渣灰的车辆不进行称重,造成每月清运的炉渣量无法统计。
建议整改 减损失促管理
通过上述调查,矿纪委审计部门提出如下整改建议:一是,矿立即停止现有炉渣灰的清运工作,确保矿财产不受损失。二是,按市场价格进行公开招标,重新签订清运承包合同,确保价格合理,程序规范。三是,由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锅炉用煤及炉渣灰处臵管理制度,建立锅炉用煤台账,各批次用煤煤质须经认真检测,详细记录。四是,加强对锅炉用煤燃烧情况的日常监管,测算准确可靠的出渣率,并定期进行分析验证,确保锅炉用煤燃烧充分;对炉渣灰发热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掌握炉渣灰质量状况,出售的炉渣灰发热量不得高于800kcal/kg。五是,加强炉渣灰清运管理,矿纪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对炉渣灰清运过程现场监装,保卫科负责对装运炉渣灰的出矿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装运过程不出问题。
案例启示和心得体会
按照审计意见要求,该矿进一步完善了废旧物资管理制度,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炉渣灰管理办法》的由来,小小炉渣灰的“前世今生”也就此尘埃落定。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司空见惯、最不起眼的东西,往往也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俗话说“积土成山,聚水成渊”,防堵小漏洞,在规范微管理的同时更是给内部控制敲响了警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发挥审计监督效能,防微杜渐,其意义将是深远的。
2012-5-28